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宋新旧党争影响下的笔记小说创作 被引量:4
1
作者 程国赋 叶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32,共8页
北宋新旧党争是宋代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此进行论述的笔记小说亦有不少。整理涉及新旧党争的55部笔记小说,其类别有:其一,属于旧党成员并坚定地反对变法者;其二,与旧党成员有亲缘或师从关系者;其三,与新党成员有亲缘关系者。他们在笔... 北宋新旧党争是宋代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此进行论述的笔记小说亦有不少。整理涉及新旧党争的55部笔记小说,其类别有:其一,属于旧党成员并坚定地反对变法者;其二,与旧党成员有亲缘或师从关系者;其三,与新党成员有亲缘关系者。他们在笔记小说中记录政事,描写党争,阐明自己的观点,使得笔记小说成为党派斗争的另一面镜子。其目的或补史之阙,或为党争而作,涉及新旧两党关于新法的论争、旧党对于新党用人方面的不赞成、新旧党人在学术上的冲突、新旧党争中的诗案、旧党对于新党人士的人身攻击、旧党指责王安石《日录》的问题等6个方面。而这6个方面中具有文学性的小说故事大多出现在写作于南宋时期的笔记小说中,以打击新党为写作目的。其写作手法主要有扭曲事实、虚构故事和曲意理解及引申发挥等三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党争 笔记小说 文史互证 王安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异议 被引量:2
2
作者 朱金高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100,共11页
民诉法规定因不可归责的事由而被原审遗漏且被原判损害的第三人,可对原审生效裁判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诉请成立的,法院应改变或撤销原审裁判。这一规定对打击恶意诉讼和贯彻诚信原则深具意义,但同时也有诸多遗漏。起诉主体上不仅应包... 民诉法规定因不可归责的事由而被原审遗漏且被原判损害的第三人,可对原审生效裁判提起第三人撤销之诉。诉请成立的,法院应改变或撤销原审裁判。这一规定对打击恶意诉讼和贯彻诚信原则深具意义,但同时也有诸多遗漏。起诉主体上不仅应包含第三人,更应包含第三人之外的其他案外人;被诉客体上不应包含法院原审裁定,但却还应包含非法院作成的仲裁裁决书等其他法律文书;裁判效力上本应明确规定诉请成立的,特别是原审裁判被部分撤销或改变的,应对旧诉和新诉合一裁判,只作成一个新的裁判文书,而不是让新旧裁判各自独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撤销之诉 其他案外人撤销之诉 原审裁定 新旧裁判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美共领导的左翼女性文学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予霞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6,共8页
20世纪30年代美国左翼女作家在阶级斗争的宏大话语中隐含了女性意识,挑战了遮蔽在左翼阵营内部的男性霸权。美共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继续深化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把维护妇女利益延伸至私人生活领域。美共的理论探索直接催生了20世... 20世纪30年代美国左翼女作家在阶级斗争的宏大话语中隐含了女性意识,挑战了遮蔽在左翼阵营内部的男性霸权。美共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继续深化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把维护妇女利益延伸至私人生活领域。美共的理论探索直接催生了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并促成新旧左翼妇女运动的合流交融,形成当今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大发展的局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共 左翼女性 理论创新 新旧左翼妇女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13-1935年戏曲变与不变的历史沉思——读张聊公《听歌想影录》札记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元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9-124,141,共7页
"时装新戏"作为"畸形之艺术"的"过渡"性时间并不长,甚至从"时装新戏"到"古装歌舞戏"就是同时发生的,这其中起关键转换作用的人物就是梅兰芳。《天女散花》受欢迎是走出"过渡戏&... "时装新戏"作为"畸形之艺术"的"过渡"性时间并不长,甚至从"时装新戏"到"古装歌舞戏"就是同时发生的,这其中起关键转换作用的人物就是梅兰芳。《天女散花》受欢迎是走出"过渡戏"的标志,梅兰芳既是新戏的尝试者,也是走出新剧而探索开拓古装歌舞戏的旗帜。堂会戏是传统戏曲在特定场所的自然延伸,它是与庙台、戏楼、勾栏瓦舍等演剧方式相平行的独特的演剧方式。堂会戏是行家、票友与名伶相为赏度的审美场域,观赏者的审美期待对每一位杰出优伶既是极大的激励、褒奖,也是极大的压力。新戏与旧剧的性质根本不同:从新戏与旧戏的观演关系上看,一是看故事还是看角儿。新戏,以故事为主,观众看戏不看人;旧戏,以歌舞为主,观众看人不看戏。二是看人物还是看行当。旧剧也演人物,但观众却并不主要看人物,而是看人物如何通过唱念做打的行当程式极其精彩的呈现的,因而,人物只是借以呈现美轮美奂行当程式的媒介。三是看思想还是看传承。看传承就凸显观演者之间的精神依归——知音——流派族群的构筑和传播,这与观演者之间在思想观念上是否契合相去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时装新戏 古装歌舞戏 堂会戏 新戏旧剧之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中的除旧布新
5
作者 高旗 金子强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9-32,共4页
社会的整体进步往往在重大转折与变革中获得加速度,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后半叶推动的中国社会变迁,开辟出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转型中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思维与举措的除旧布... 社会的整体进步往往在重大转折与变革中获得加速度,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后半叶推动的中国社会变迁,开辟出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转型中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思维与举措的除旧布新,是中国共产党适应中国21世纪新的历史情况和历史要求做出的重大选择与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转型 除旧布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宋悯农诗
6
作者 高峰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北宋悯农诗歌远承《诗经》、汉乐府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近师杜甫"三吏"、"三别"以及白居易新乐府运动"唯歌生民病"的写实精神,通过多重对比手法,全方位地展现了北... 北宋悯农诗歌远承《诗经》、汉乐府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近师杜甫"三吏"、"三别"以及白居易新乐府运动"唯歌生民病"的写实精神,通过多重对比手法,全方位地展现了北宋土地、赋税、劳役等制度重压下广大农民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贫富极度悬殊、阶级尖锐矛盾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士大夫文人的悲悯、痛恨、愧疚等等复杂感情。尤其在新旧党争中,更加体现出有识之士关心民瘼、改革弊政的胆识和勇气。受到宋朝社会文化的影响,北宋悯农诗也呈现出有别于前代诗歌的议论化、散文化的创作倾向,彰显了宋诗特有的艺术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悯农诗 新旧党争 议论化 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回眸:中国共产党榜样文化建设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伟 刘晓哲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3,共8页
选树典型与弘扬榜样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伴随着党的百年历史,榜样文化建设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代变迁,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发挥了凝心聚力的最大效能。党的榜样文化建设在百年历程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 选树典型与弘扬榜样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伴随着党的百年历史,榜样文化建设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代变迁,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发挥了凝心聚力的最大效能。党的榜样文化建设在百年历程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坚持群众榜样文化路线为基本原则,以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为基本遵循,以塑造政党形象为功能旨向。百年榜样文化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要进一步建构榜样文化精神谱系,创新榜样文化传播机制,完善榜样文化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榜样文化 新时代 精神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恨水诗学:现代汉诗被遮蔽的路径
8
作者 刘毅青 张欣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2,共8页
张恨水以小说名世,其诗歌创作和诗学思想一直未得到应有重视,其散见于散文集中的大量诗学论述未得到系统的研究。张恨水的诗学观念与时代主流学说并不完全合拍,但他消解了长期以来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理论模式;从诗本质的探寻... 张恨水以小说名世,其诗歌创作和诗学思想一直未得到应有重视,其散见于散文集中的大量诗学论述未得到系统的研究。张恨水的诗学观念与时代主流学说并不完全合拍,但他消解了长期以来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理论模式;从诗本质的探寻出发,将诗歌从价值评判体系重新引入审美维度,提出“辞达而已矣”的语体标准和“口所欲言笔述之”的叙述要求,并关注诗歌的“声调之美”以协调格律与自由诗体的对立冲突,重建关于诗的美学规范。张恨水的诗学思想,正体现了中国诗歌在现代转型期间“新旧杂陈、多声复义”的总体态势,研究其诗学思想可探寻到现代汉诗被遮蔽的另一条美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恨水 诗学理论 新旧之争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