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N@SiO_(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松香歧化反应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振中 解从霞 +1 位作者 于凤丽 袁冰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通过典型的溶胶-凝胶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空心结构的N掺杂两亲性中空纳米材料C-N@SiO_(2),并选择Pd为活性组分,通过浸渍法负载在两亲性中空纳米材料上得到Pd/C-N@SiO_(2)催化剂,并用于催化松香歧化反应。采用SEM、TEM、N2脱附-吸附、XPS... 通过典型的溶胶-凝胶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空心结构的N掺杂两亲性中空纳米材料C-N@SiO_(2),并选择Pd为活性组分,通过浸渍法负载在两亲性中空纳米材料上得到Pd/C-N@SiO_(2)催化剂,并用于催化松香歧化反应。采用SEM、TEM、N2脱附-吸附、XPS、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C-N@SiO_(2)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226 m^(2)/g)和孔径(3.85 nm),具有明显的中空结构,有利于松香分子的进入和歧化反应的进行。掺杂的N有利于金属Pd的锚定,分析表明Pd被成功负载到了C-N@SiO_(2)材料上,材料的两亲性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催化剂Pd/C-N@SiO_(2)对松香歧化反应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其催化活性超过市售的Pd/C催化剂。1 g松香原料,在250℃、氮气气氛、水/油体积比为3∶12(总量15 mL)、反应时间3.5 h、催化剂用量20 mg的条件下,脱氢枞酸的GC含量达到53.3%,枞酸的GC含量为0.7%。Pd/C-N@SiO_(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能,重复使用5次时脱氢枞酸的GC含量仍达到47.1%,催化活性没有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 水相歧化 歧化松香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缩醛歧化制甲酸甲酯的全新路线研究
2
作者 杨磊磊 陈之旸 +2 位作者 倪友明 刘红超 朱文良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共7页
提出了一个负载型杂多酸催化甲缩醛歧化制甲酸甲酯的新策略,并通过系统研究载体、杂多酸类型以及酸量对甲缩醛歧化性能的影响,验证了新策略具有可行性。研究发现,杂多酸在载体表面的分散性是影响催化剂性能的重要因素。其中SiO_(2)和HP... 提出了一个负载型杂多酸催化甲缩醛歧化制甲酸甲酯的新策略,并通过系统研究载体、杂多酸类型以及酸量对甲缩醛歧化性能的影响,验证了新策略具有可行性。研究发现,杂多酸在载体表面的分散性是影响催化剂性能的重要因素。其中SiO_(2)和HPW分别是实现甲缩醛高效转化的优良载体以及活性物种。更为重要的是,酸性质特别是酸量对甲缩醛的转化具有重要影响,在保证良好分散性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杂多酸负载量进而增加酸量有利于甲缩醛转化。在P=0.1 MPa,T=373 K,WHSV_(DMM)=2 g/(g_(cat)·h)的条件下,30%HPW/SiO_(2)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反应性能,甲缩醛的转化率以及甲酸甲酯的时空产率分别为93.9%以及0.71 g/(g_(cat)·h)。为替代传统工业生产方法,开发绿色、高效甲酸甲酯合成新路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酸 甲缩醛 甲酸甲酯 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二氢硅反歧化装置的工艺优化及工业分析
3
作者 向烺 王韬 +4 位作者 陆平 张豪豪 王庆格 陈锦溢 白芳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6-250,共5页
以二氯二氢硅(DCS)和四氯化硅(STC)为原料,通过反歧化反应精馏工艺合成三氯氢硅(TCS)的过程进行系统性工艺优化。根据反应特性确定了适宜的催化剂,考察氯化氢气体、催化剂氮含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为了提升催化... 以二氯二氢硅(DCS)和四氯化硅(STC)为原料,通过反歧化反应精馏工艺合成三氯氢硅(TCS)的过程进行系统性工艺优化。根据反应特性确定了适宜的催化剂,考察氯化氢气体、催化剂氮含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为了提升催化剂活性并满足严格的水分控制要求,提出了一种催化剂预处理方法,包括高纯水洗涤以除去杂质、甲醇脱水以及氮气与氯化氢吹扫,有效提高催化性能。其次采用了新型的催化剂捆扎包的装填方式进行装填,减少了催化剂的磨损,具有催化剂寿命长、操作稳定、操作弹性大等优点。基于理论分析的基础进行工业实验装置设计,并确定了预分离塔和反应精馏塔的控制策略。经过对工艺操作条件的优化,得到了反应精馏塔操作压力为绝压150 kPa,回流量3~4 t/h,塔顶采出温度为50℃的操作条件,将DCS的转化率提高到98.5%以上,并在国内某企业的工业装置上应用,验证了工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氢硅 二氯二氢硅 四氯化硅 反歧化 反应精馏 新型捆扎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养-硫自养协同工艺深度脱氮性能及机制
4
作者 王宏 张超 +1 位作者 李海波 杜康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1,共8页
通过异养-硫自养协同工艺解决传统深度脱氮工艺碳源投加量大、成本高、运行不稳定的问题。结果表明:HRT=3 h,NO_(3)^(-)-N负荷为2.70 mg/(L·h),添加外源碳源为7 mg/L时,出水NO_(3)^(-)-N低于最低检测限,且没有NO_(2)^(-)-N积累;在... 通过异养-硫自养协同工艺解决传统深度脱氮工艺碳源投加量大、成本高、运行不稳定的问题。结果表明:HRT=3 h,NO_(3)^(-)-N负荷为2.70 mg/(L·h),添加外源碳源为7 mg/L时,出水NO_(3)^(-)-N低于最低检测限,且没有NO_(2)^(-)-N积累;在异养-硫自养协同条件下,硫自养反硝化细菌(Sulfuritalea、Thiobacillus和Methyloversatilis)相对丰度增加且与兼养反硝化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增强,硫歧化细菌(Treponema)相对丰度减少且与其他菌的相互作用关系减弱,是出水SO_(4)^(2-)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脱氮 硫自养反硝化 硫歧化 微生物共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歧化松香中去氢枞酸含量的干扰因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宏晓 沈娟章 +1 位作者 马艳 谭卫红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6,共7页
利用液相色谱仪、制备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歧化松香(DR)中去氢枞酸(DA)紫外光谱测定方法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测定的市售不同省份的5个样品中有2个主要干扰物质,进一步定性,确定干扰物质1为6,8,11,13-枞四烯酸(ATA)... 利用液相色谱仪、制备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歧化松香(DR)中去氢枞酸(DA)紫外光谱测定方法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测定的市售不同省份的5个样品中有2个主要干扰物质,进一步定性,确定干扰物质1为6,8,11,13-枞四烯酸(ATA),干扰物质2为混合物,主要检出物为去氢枞醛(D)和枞酸(AA)。采用二阶导数光谱法和偏最小二乘(PLS)法对紫外光谱数据进行分析,以消除去氢枞酸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干扰,结果表明:PLS法比二阶导数光谱法误差更小,能够同时消除多种干扰因素,使测试结果更加接近真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化松香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干扰因素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精馏塔制备硅烷多目标优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天宇 陆平 +3 位作者 张豪豪 蔡卫滨 华超 陈锦溢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3-207,213,共6页
以年总操作费用(TAC)、CO_(2)排放量(GEC)和精馏塔热力学效率(η)为目标,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PSO)的优化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三氯氢硅(SiHCl_(3),TCS)歧化制取硅烷(SiH_(4),MS)反应精馏塔的优化设计。在Aspen Plus V7中建立流程进... 以年总操作费用(TAC)、CO_(2)排放量(GEC)和精馏塔热力学效率(η)为目标,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PSO)的优化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三氯氢硅(SiHCl_(3),TCS)歧化制取硅烷(SiH_(4),MS)反应精馏塔的优化设计。在Aspen Plus V7中建立流程进行模拟,使用平衡级模型,对RD-2IC(带有2个中间冷凝器的反应精馏塔)和高压分离塔的双塔构型建立稳态模型,考察了塔压、塔板数、回流比、进料位置、反应段持液量和中间冷凝器气相分率等影响因素,初步确定了各参数的最优值,为进一步深度优化提供了初值和可行域。结果表明,与单因素灵敏度分析结果相比,PSO算法优化后的TAC节省了54.50%、GEC减少了38.13%、η提高了22.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精馏 硅烷 歧化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理性设计提升4-α-糖基转移酶歧化活性并应用于工业生产
7
作者 谢静雯 李超慧 +2 位作者 韦猛 赵伟 张金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45-52,共8页
4-α-糖基转移酶(4-alpha-glucanotransferase,4αGT)是一种多功能的糖基转移酶,在淀粉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淀粉改性及海藻糖、麦芽寡糖、大环糊精、糖原等淀粉深加工产品的制备。其中,以淀粉为原料制备海藻糖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借助... 4-α-糖基转移酶(4-alpha-glucanotransferase,4αGT)是一种多功能的糖基转移酶,在淀粉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淀粉改性及海藻糖、麦芽寡糖、大环糊精、糖原等淀粉深加工产品的制备。其中,以淀粉为原料制备海藻糖的工业生产过程中,借助4αGT的歧化活性,能够减少葡萄糖、麦芽糖等副产物的含量,从而提升海藻糖产量。在该研究中,采用半理性设计策略对Synechocystis sp.PCC 6803来源4αGT进行了改造。研究基于HotSpot Wizard在线工具及残基所处空间位置选择突变热点,利用4-α-糖基转移酶水解淀粉产生透明圈的能力对18000个转化子进行高通量筛选,确定了一个对4αGT酶活性起着关键性作用的位点,对其进行饱和突变,最终获得活性提升的突变体A470F,歧化活性较野生型提升了17%。在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突变体A470F在海藻糖制备上,较野生型也有所提升。通过对突变位点附近底物通道及作用力进行分析,为4αGT的活性改造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且为淀粉糖工业的制造效率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4-α-糖基转移酶 半理性设计 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上松脂催化歧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琳琳 孙文静 +2 位作者 陈小鹏 胡雄光 童张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4-789,共6页
以Pd/C为催化剂、马尾松和湿地松松脂为原料并利用其自身所含松节油作溶剂进行催化歧化反应制备歧化松香和对-伞花烃的研究。采用GC-MS和GC法定性定量分析了松脂催化歧化反应产物,并探讨了松脂歧化反应的竞争机制,发现酸性物与中性油的... 以Pd/C为催化剂、马尾松和湿地松松脂为原料并利用其自身所含松节油作溶剂进行催化歧化反应制备歧化松香和对-伞花烃的研究。采用GC-MS和GC法定性定量分析了松脂催化歧化反应产物,并探讨了松脂歧化反应的竞争机制,发现酸性物与中性油的分子间氢转移反应均以脱氢反应为主,主产物为脱氢枞酸和对-伞花烃,伴随少量加氢反应。考察了搅拌速度对外扩散的影响,表明当搅拌转速大于500r?min?1时,即可消除外扩散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由均匀实验设计方法确定了Pd/C上马尾松松脂催化歧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60℃,催化剂用量为占松脂质量的0.2%,反应时间为180min,该条件下脱氢枞酸含量(占酸性物的重量百分数)和对-伞花烃含量(占中性油的重量百分数)分别为89.45%、61.76%,所得产品优于ZBB72002-1984的特级歧化松香指标。比较了马尾松松脂与湿地松松脂催化歧化反应的效果,在相同反应条件下以马尾松松脂为原料制得的脱氢枞酸比以湿地松松脂为原料制得歧化产品中脱氢枞酸的含量高18%、对-伞花烃含量高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脂 催化歧化 歧化松香 对-伞花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颗粒包覆纳米SiC粉体的相分散性能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锐 高濂 +1 位作者 虞玲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59-1062,共4页
选用工业生产的纳米SiC粉料;利用歧化反应原理,分解出Cu颗粒,并与纳米SiC颗粒组成分散均匀的复合粉体;SEM和Auger电子探针形貌显示复合粉体颗粒呈球形;EDS、AES等检测结果表明,金属Cu颗粒包覆在纳米SiC颗料表面,从而使两相在纳米尺度范... 选用工业生产的纳米SiC粉料;利用歧化反应原理,分解出Cu颗粒,并与纳米SiC颗粒组成分散均匀的复合粉体;SEM和Auger电子探针形貌显示复合粉体颗粒呈球形;EDS、AES等检测结果表明,金属Cu颗粒包覆在纳米SiC颗料表面,从而使两相在纳米尺度范围内保持理想的均匀分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颗粒 包覆 纳米SIC粉体 相分散性能 歧化反应 碳化硅 纳米陶瓷 复合材料 金属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二甲苯增产技术发展趋向 被引量:86
10
作者 陈庆龄 孔德金 杨卫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09-915,共7页
综述了国内外芳烃联合装置中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工艺、甲苯择形歧化工艺和重芳烃脱烷基工艺近年来技术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与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增产二甲苯工艺技术发展的趋向,指出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技术今后发展的重点... 综述了国内外芳烃联合装置中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工艺、甲苯择形歧化工艺和重芳烃脱烷基工艺近年来技术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与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增产二甲苯工艺技术发展的趋向,指出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技术今后发展的重点是高空速、低氢烃比、高选择性和加工更多C9+A的催化剂的研究开发;甲苯择形歧化与苯/C9A烷基转移组合工艺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增产对二甲苯的技术优势,期待实现工业化;甲苯甲醇甲基化制高浓度对二甲苯技术,随着天然气化工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关注。此外还简述了具有前瞻性的对二甲苯合成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 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 甲苯选择性歧化 组合工艺 重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2
11
作者 于政锡 徐庶亮 +2 位作者 张涛 叶茂 刘中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984-4992,共9页
阐述了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二甲苯异构化、甲醇芳构化、甲苯选择性歧化及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等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及不足。文章分析表明,与甲醇制芳烃技术相比,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制对二甲苯技术... 阐述了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二甲苯异构化、甲醇芳构化、甲苯选择性歧化及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等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及不足。文章分析表明,与甲醇制芳烃技术相比,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制对二甲苯技术具有对二甲苯选择性高、流程短、无需吸附分离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实现煤经甲醇(和甲苯或苯)制对二甲苯产业发展的最佳选择;采用芳烃联合装置与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技术耦合,理想状况下可实现对二甲苯增产40%以上,同时不副产苯。提出了对二甲苯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发展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制对二甲苯技术,既利于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保障聚酯产业链安全,还有助于形成煤化工和石油化工技术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二甲苯 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 甲苯选择性歧化 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 二甲苯异构化 甲醇芳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四烯烃歧化制丙烯技术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影辉 曾群英 +3 位作者 万书宝 迟克彬 王斯晗 杨玉和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26,共4页
利用烯烃歧化技术制备丙烯是实现剩余碳四烯烃综合利用以及增产丙烯的有效途径。综述了国内外一些主要研究机构利用碳四烯烃歧化生产丙烯工艺的研究进展:美国Phillips(Lummus)公司工艺比较成熟,现已有工业化装置采用;法国Insti tutFranc... 利用烯烃歧化技术制备丙烯是实现剩余碳四烯烃综合利用以及增产丙烯的有效途径。综述了国内外一些主要研究机构利用碳四烯烃歧化生产丙烯工艺的研究进展:美国Phillips(Lummus)公司工艺比较成熟,现已有工业化装置采用;法国Insti tutFrancaisduPetrole工艺可在低温下进行,但原料对杂质敏感,处于中试阶段;德国BASF工艺无须外加乙烯;南非Sasol公司工艺适合F-T反应产物的歧化,可以与合成油装置实现对接;UOP工艺将甲醇制烯烃技术与碳四烯烃歧化技术相结合,具有相当的经济优势,并即将工业化;而美国ARCO(Lyondell)公司工艺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的工艺仍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指出我国解决碳四馏分出路的重要途径就是采用歧化技术生产低碳烯烃,尤其是丙烯、己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碳四烯烃 乙烯 歧化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化松香木薯淀粉酯的微波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方华祥 段文贵 +1 位作者 申长茂 岑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77-381,384,共6页
在微波辐照下,以吡啶为溶剂和催化剂,经歧化松香酰氯和木薯淀粉的O-酰化反应合成得到歧化松香木薯淀粉酯。探讨了各种因素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用元素分析、FT-IR、SEM、TG-DTA和XRD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测试了目标产物的溶解... 在微波辐照下,以吡啶为溶剂和催化剂,经歧化松香酰氯和木薯淀粉的O-酰化反应合成得到歧化松香木薯淀粉酯。探讨了各种因素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用元素分析、FT-IR、SEM、TG-DTA和XRD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测试了目标产物的溶解性能、防水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活化时间1.5 h,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2.5 h,吡啶用量25 mL,歧化松香酰氯与淀粉葡萄糖单元羟基的摩尔比3∶1,微波功率800 W。淀粉经歧化松香酯化改性后,结晶度降低,热稳定性提高,溶解性得到改善,并具有良好的疏水性,有望在防水涂料和塑料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歧化松香 歧化松香木薯淀粉酯 微波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环境细菌作用下的硫同位素分馏 被引量:19
14
作者 常华进 储雪蕾 +2 位作者 黄晶 冯连君 张启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7-813,共7页
缺氧的沉积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细菌,它们消耗硫的化合物为其新陈代谢提供能量,并导致硫的化合物被还原、氧化或(和)歧化。细菌的还原作用和歧化作用都能造成明显的硫同位素分馏。细菌硫酸盐还原造成的硫同位素分馏一般在4‰-46‰之间... 缺氧的沉积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细菌,它们消耗硫的化合物为其新陈代谢提供能量,并导致硫的化合物被还原、氧化或(和)歧化。细菌的还原作用和歧化作用都能造成明显的硫同位素分馏。细菌硫酸盐还原造成的硫同位素分馏一般在4‰-46‰之间,平均为21‰;细菌参与的氧化作用所造成的硫同位素分馏很小,不到5‰;硫的中间价态物质(S0、S2O3^2-和SO3^2-)的歧化作用可以造成7‰-11‰的硫同位素分馏。主要依据实验研究和现代海洋观测获得的细菌还原和歧化作用的硫同位素分馏结果已经被用于解释古代沉积物中的硫同位素记录,成为研究地球历史上古海洋的化学演化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硫同位素 还原作用 歧化作用 同位素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沸石上甲苯歧化与C_9芳烃烷基转移反应规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红星 谢在库 +1 位作者 张成芳 陈庆龄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0-25,共6页
依据甲苯歧化与C9芳烃烷基转移反应的实验结果对该复杂反应体系进行了简化处理。简化后的反应体系由甲苯歧化、甲苯与三甲苯烷基转移、甲乙苯加氢脱烷基 3个主反应和甲苯与甲乙苯烷基转移、乙苯加氢脱烷基和三甲苯歧化 3个副反应组成。... 依据甲苯歧化与C9芳烃烷基转移反应的实验结果对该复杂反应体系进行了简化处理。简化后的反应体系由甲苯歧化、甲苯与三甲苯烷基转移、甲乙苯加氢脱烷基 3个主反应和甲苯与甲乙苯烷基转移、乙苯加氢脱烷基和三甲苯歧化 3个副反应组成。经动力学参数估值确定了相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并从产物异构体的组成出发 ,讨论了 β沸石催化剂的择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沸石 歧化反应 芳烃 烷基转移反应 甲苯 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歧化与三甲苯烷基转移反应体系的化学平衡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红星 谢在库 +1 位作者 张成芳 陈庆龄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8-32,共5页
对甲苯歧化与三甲苯烷基转移反应体系中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进行了详细计算,并对不同温度、不同进料组成下的平衡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甲苯与三甲苯的芳烃平衡转化率降低,二甲苯的平衡组成亦降低;降低进料中甲苯和三甲... 对甲苯歧化与三甲苯烷基转移反应体系中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进行了详细计算,并对不同温度、不同进料组成下的平衡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甲苯与三甲苯的芳烃平衡转化率降低,二甲苯的平衡组成亦降低;降低进料中甲苯和三甲苯的摩尔比,甲苯和三甲苯的总芳烃平衡转化率降低,而二甲苯的平衡组成明显上升。比较了β沸石催化剂上此体系在不同空速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产物组成与平衡组成,升高温度有利于缩小化学反应与平衡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歧化 三甲苯 烷基转移 反应体系 化学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歧化松香酰基肌氨酸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14
17
作者 冯光炷 朱春山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以歧化松香和肌氨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歧化松香酰基肌氨酸。歧化松香先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得歧化松香酰氯,歧化松香与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1∶2,75℃~80℃下反应1h,歧化松香酰氯收率为88%,熔程:46℃~48℃。歧化松香酰氯再与肌氨酸进行... 以歧化松香和肌氨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歧化松香酰基肌氨酸。歧化松香先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得歧化松香酰氯,歧化松香与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1∶2,75℃~80℃下反应1h,歧化松香酰氯收率为88%,熔程:46℃~48℃。歧化松香酰氯再与肌氨酸进行缩合反应,合成N-歧化松香酰基肌氨酸,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确定的合成条件为:歧化松香酰氯与肌氨酸摩尔比为1 0∶1 9,27℃下反应2 75h,反应体系pH控制在8~9,以丙酮与水的混合溶液(体积比为1∶1)作为溶剂,产物的收率83 96%。歧化松香酰基肌氨酸钠盐溶液的cmc为5 16mmol/L,水溶液的pH值为7 9,其发泡能力和乳化能力与K12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N-歧化松香酰基肌氨酸 氯化亚砜 摩尔比 缩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烯烃催化转化增产丙烯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8
作者 张昕 王建伟 +3 位作者 钟进 姚志龙 高俊魁 刘爱松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81-787,共7页
以C4烯烃与乙烯歧化反应生产丙烯工艺和C4烯烃选择性催化裂解生产丙烯工艺的技术路线为线索,从催化剂、反应工艺及其技术经济性等方面评述了C4烯烃催化转化增产丙烯反应的研究进展。指出由C4烯烃催化转化生产丙烯是油化结合增产丙烯、... 以C4烯烃与乙烯歧化反应生产丙烯工艺和C4烯烃选择性催化裂解生产丙烯工艺的技术路线为线索,从催化剂、反应工艺及其技术经济性等方面评述了C4烯烃催化转化增产丙烯反应的研究进展。指出由C4烯烃催化转化生产丙烯是油化结合增产丙烯、高效利用C4烯烃资源的重要途径,进而可提高炼化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国急需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C4烯烃催化转化增产丙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烯烃 丙烯 歧化 催化裂解 技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歧化工艺及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9
作者 谢在库 陈庆龄 张成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7-29,共3页
概述甲苯歧化及C_9芳烃烷基转移技术,以及β沸石、MCM-22、Ω等新型催化材料在甲苯歧化及C_9芳烃烷基转移反应中的研究进展及甲苯选择性歧化工艺及改性 ZSM-5催化剂研究动态。
关键词 甲苯 歧化 烷基转移 催化剂 碳9 芳香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对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孔德金 邢宇 +1 位作者 程文才 杨德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15-518,共4页
研究了原料中苯含量对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反应的影响。随着原料中苯含量的增加 ,甲苯歧化反应受到明显抑制 ,同时发生苯和C9芳烃之间的烷基转移反应 ,C9芳烃转化率和C8芳烃选择性明显升高 ,有利于歧化装置多产C8芳烃。
关键词 甲苯歧化 烷基转移反应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