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havior Simulation of High Level Radioactive waste Repository in Beishan Granite Site
1
作者 Weiming Chen,Ju Wang,Rui Su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Beijing 100029,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87-187,共1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behavior simulation of high level radioactive waste repository in Beishan granite site which is the most potential one in China.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site characterization in Beishan grani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behavior simulation of high level radioactive waste repository in Beishan granite site which is the most potential one in China.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site characterization in Beishan granite site,the conceptual model of repository in this site is proposed and its calculation model is developed with software GoldSim.After verification,this calculation model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AVIOR simulation high level radioactive waste repository Beish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废物处置化学及核素迁移行为研究现状与挑战
2
作者 周舵 王波 +3 位作者 商澄铭 陈平 周明芳 张生栋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9-433,共15页
安全处置高放废物是核能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的社会接受度和长期发展。高放废物处置的核心挑战包括核素迁移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多重屏障系统的长期稳定性、万年尺度安全评价的局限性、社会与技术... 安全处置高放废物是核能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的社会接受度和长期发展。高放废物处置的核心挑战包括核素迁移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多重屏障系统的长期稳定性、万年尺度安全评价的局限性、社会与技术协同难题。核素在多重屏障系统中的迁移过程涉及多种机制,包括衰变、吸附、对流、基质扩散和裂隙弥散等。天然屏障通过低渗透性和高吸附性限制核素迁移。工程屏障通过物理阻隔和化学吸附双重作用增强安全性。当前研究在核素迁移机制、屏障材料开发及安全评价方法上已取得显著进展,本文重点综述核素迁移的化学与物理机制、实验方法与技术、数学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难点与技术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 地质处置 核素迁移 浸出源项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8)U、^(232)Th、^(226)Ra、^(137)Cs在北山合头草中的转移系数研究
3
作者 凌辉 夏子通 +2 位作者 赵伟 马明清 吴鹏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0-418,共9页
放射性核素从土壤到植物的转移系数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生物圈评价模型的关键参数之一,其取值和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为获取北山地下实验室场址的转移参数及不确定性水平,选取了场址范围内优势植物——合头草,开展了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核素从土壤到植物的转移系数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生物圈评价模型的关键参数之一,其取值和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为获取北山地下实验室场址的转移参数及不确定性水平,选取了场址范围内优势植物——合头草,开展了放射性核素从土壤到植物的转移系数研究。通过对北山场址范围内代表性区域土壤和合头草样品的采集和分析,获得了土壤和合头草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和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从土壤到合头草根部、茎部、叶部的转移系数及其不确定性水平。结果表明,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在合头草茎部的转移系数高于根部和叶部,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在合头草根部的转移系数大于茎部和叶部;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转移系数的波动范围在1个数量级之内,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的波动范围达到2个数量级;合头草各部位的核素转移系数波动范围呈现出叶部显著高于茎部和根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北山 安全评价 生物圈评价 转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废物处置北山预选区地下水化学形成机制模拟研究
4
作者 李杰彪 周志超 +2 位作者 郭永海 吉子健 梁修雨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0-353,共14页
研究地下水化学特性对于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和长期性能安全评价是十分必要的。采用水文地球化学综合分析和模拟方法,探讨了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区甘肃北山地区基岩裂隙水的基本化学特征、水平分带性以及不同水文地质区水化学形成机... 研究地下水化学特性对于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和长期性能安全评价是十分必要的。采用水文地球化学综合分析和模拟方法,探讨了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区甘肃北山地区基岩裂隙水的基本化学特征、水平分带性以及不同水文地质区水化学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_(4)-Na型和SO_(4)·Cl-Na型,pH值多在7.5~8.3之间。基岩裂隙水对岩盐、石膏、萤石、绿泥石以及长石类等矿物多处于未饱和状态,而对黏土类矿物则多处于过饱和状态。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基岩裂隙水化学分布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水平分带性。马鬃山一带是区域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地下水矿化度低,水化学组分形成主要受溶滤作用控制;沉积盆地是地下水主要排泄区,地下水矿化度高,水化学组分形成主要受蒸发作用控制;在径流区,地下水化学形成主要受岩盐、石膏等矿物的溶解控制,而碳酸盐类和硅酸盐类矿物的溶解或沉淀作用微弱。该区基岩裂隙水化学形成主要受蒸发浓缩作用及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和控制,该结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提供了地下水化学基础信息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形成机制 地下水化学特征 高放废物处置 北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镨对高钠硼硅酸盐废物玻璃结构的作用及化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华 王长福 +3 位作者 贺诚 孙惠琳 毛潇梵 王志恒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1-1629,共9页
随着反应堆乏燃料燃耗的升高,高放废液中镧系和锕系元素含量增多。本文针对高燃耗乏燃料高放废液中含量较高的氧化镨对高钠硼硅酸盐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废物包容量10wt.%条件下,氧化镨添加量10wt.%的玻璃样品仍... 随着反应堆乏燃料燃耗的升高,高放废液中镧系和锕系元素含量增多。本文针对高燃耗乏燃料高放废液中含量较高的氧化镨对高钠硼硅酸盐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废物包容量10wt.%条件下,氧化镨添加量10wt.%的玻璃样品仍可维持均匀的玻璃无定形结构。拉曼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氧化镨的添加,1065 cm^(−1)附近的峰有向左偏移的趋势,玻璃结构Q^(3)占比出现减少趋势。^(29)Si固态核磁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废物添加量的增加和氧化镨的加入,Q^(4)和Q^(3)占比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同时Q^(2)和Q^(1)占比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表明废物添加量的增加和氧化镨的加入使得玻璃网络结构聚集度呈先降低后提高,氧化镨主要充当网络结构调节剂。化学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在废物包容量0wt.%条件下,随着氧化镨的加入,元素浸出率升高;在废物包容量10wt.%条件下,随着氧化镨的加入,元素浸出率逐步下降。表明废物包容量的增加和氧化镨的添加能够促进玻璃网络结构趋于聚集和稳定化,提高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液 玻璃结构 氧化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射性废物硼硅酸盐玻璃液对铬刚玉材料的侵蚀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曲晓锐 陈留刚 +3 位作者 刘萍 高广泽 付琪琪 张利新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为了研究高放射性废物硼硅酸盐玻璃液对铬刚玉材料的侵蚀机制与行为,采用动态圆柱体侵蚀试验结合热力学计算,对比分析了模拟的高放射性废物硼硅酸盐玻璃液于1 200℃侵蚀熔铸铬刚玉及烧结铬刚玉耐火材料的侵蚀机制。采用电子探针结合波... 为了研究高放射性废物硼硅酸盐玻璃液对铬刚玉材料的侵蚀机制与行为,采用动态圆柱体侵蚀试验结合热力学计算,对比分析了模拟的高放射性废物硼硅酸盐玻璃液于1 200℃侵蚀熔铸铬刚玉及烧结铬刚玉耐火材料的侵蚀机制。采用电子探针结合波谱仪分析侵蚀试验前后的两种铬刚玉耐火材料显微结构和化学组成,并探讨了其侵蚀机制。结果表明:1)两种铬刚玉材料中的(Cr,Al)_(2)O_(3)、Al_(2)O_(3)相、ZrO_(2)和富SiO_(2)相均会溶解入玻璃液中,(Cr,Al)_(2)O_(3)固溶体中Al_(2)O_(3)溶解入玻璃液中,而Cr_(2)O_(3)不溶解;2)玻璃液渗透入熔铸铬刚玉材料中主要通过富SiO_(2)相,而渗透入烧结铬刚玉材料中主要通过孔隙通道,因此熔铸铬刚玉材料侵蚀较为均匀,而烧结铬刚玉材料侵蚀不均匀;3)降低熔铸铬刚玉材料中的富SiO_(2)相或增加烧结铬刚玉材料中(Al,Cr)_(2)O_(3)固溶体含量,将有利于熔铸或烧结铬刚玉材料抗玻璃液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射性废物 玻璃固化 硼硅酸盐玻璃 铬刚玉 侵蚀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力多场耦合下高放废物处置库核心处置单元间距设计研究
7
作者 张奇 王驹 +3 位作者 刘江峰 曹胜飞 谢敬礼 成建峰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26-2638,共13页
高放废物核心处置单元在热-水-力耦合条件下的长期性能对于现场试验及处置库概念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核心处置单元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相应热-水-力多场耦合模型,借助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开展了不同处置方式下高放废... 高放废物核心处置单元在热-水-力耦合条件下的长期性能对于现场试验及处置库概念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核心处置单元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相应热-水-力多场耦合模型,借助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开展了不同处置方式下高放废物核心处置单元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当竖直处置1个、2个和3个废物罐时,单场传热模拟下处置单元最小处置间距比热-水-力耦合下更大,这是因为单场传热模拟,不考虑缓冲材料吸水饱和度升高,缓冲材料热传导系数偏小所致,但单场传热模拟得出的处置间距,对于处置单元是偏安全的。随着处置坑内废物罐个数的增加,废物罐的平均处置面积略有增加,热场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处置坑处置一个废物罐时最能节省处置面积。当采用水平处置时,处置单元内热量向外传输比竖直处置时要慢,热场分析结果表明,竖直处置更能节省处置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处置库概念设计 热-水-力耦合 数值模拟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实膨润土与孔隙溶液化学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廖饶平 陈永贵 +3 位作者 刘聪 叶为民 乌东北 王琼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9-1098,共10页
高压实膨润土作为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首选缓冲/回填材料,在处置库近场热-水-力-化多场耦合环境中必然会与孔隙溶液发生化学作用,使蒙脱石溶解甚至相变,导致工程屏障缓冲性能衰减失效。在全面阐述孔隙溶液化学作用对高压实膨润土缓冲性... 高压实膨润土作为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首选缓冲/回填材料,在处置库近场热-水-力-化多场耦合环境中必然会与孔隙溶液发生化学作用,使蒙脱石溶解甚至相变,导致工程屏障缓冲性能衰减失效。在全面阐述孔隙溶液化学作用对高压实膨润土缓冲性能影响规律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高压实膨润土与孔隙溶液化学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表明,层状蒙脱石溶解相变为架状矿物是导致膨润土比表面积、相对质量密度、持水性能、膨胀性能、防渗性能等发生衰减的关键因素。孔隙溶液对高压实膨润土的化学作用机制包括矿物化学相变和化学胶结作用。其中,矿物化学相变与孔隙溶液化学组成、pH、温度和活性催化离子有关,可分为同晶相变和溶解重结晶两种机制;化学胶结与膨润土干湿循环产生盐渍沉淀填充和硅铝酸盐胶凝物胶结作用密切相关。膨润土中矿物的溶解速率不仅与自身反应表面积、所受应力和溶解平衡有关,还与孔隙溶液的化学组成、pH、温度和活性催化离子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针对膨润土内的反应体系,进一步明确化学反应参数、胶结作用影响和多场耦合反应模型仍是今后膨润土化学演化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质处置库 高放射性废物 高压实膨润土 孔隙溶液 化学作用机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高放废物处置库屏障材料膨胀性能演化研究
9
作者 张明 胡栋科 +4 位作者 谢敬礼 王赵明 李小明 周方亮 赵留义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高放废物处置库服役周期长且地质条件复杂,常规手段无法直接获取膨润土缓冲屏障膨胀性能演化趋势,本文尝试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展开预测。利用在材料性能预测方面比较成熟的9种算法训练模型,探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膨润土膨胀性能的可行性,... 高放废物处置库服役周期长且地质条件复杂,常规手段无法直接获取膨润土缓冲屏障膨胀性能演化趋势,本文尝试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展开预测。利用在材料性能预测方面比较成熟的9种算法训练模型,探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膨润土膨胀性能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其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遴选出神经网络算法为最优.引入我国北山候选处置库地球化学条件,预测出高庙子膨润土在高放废物处置库服役期间膨胀力呈“S”型演化;考虑蒙脱石含量、初始含水率、温度以及Na+浓度影响,缓冲屏障初始干密度建议值不小于1.58 g/cm^(3);若进一步考虑铁质储存罐Fe(Ⅱ)释放的影响,缓冲屏障初始干密度应进一步增大。本研究可为我国北山高放废物处置库地下试验室原位试验开展和缓冲屏障性能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高放废物处置库 缓冲屏障 膨胀性能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Fisher分布的随机结构面产状聚类模型
10
作者 霍亮 王贵宾 +3 位作者 邬书良 张修香 黄志国 吴志春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11-2223,2252,共14页
针对随机结构面产状聚类存在的产状描述不充分、聚类评价标准不统一及与工程应用衔接不紧密的弊端,提出一种基于混合Fisher分布的优化聚类模型。该聚类模型将结构面产状视为服从Fisher分布的随机变量,采用最短信息长度准则估计参数并筛... 针对随机结构面产状聚类存在的产状描述不充分、聚类评价标准不统一及与工程应用衔接不紧密的弊端,提出一种基于混合Fisher分布的优化聚类模型。该聚类模型将结构面产状视为服从Fisher分布的随机变量,采用最短信息长度准则估计参数并筛选优势组划分数目,平衡混合模型的复杂度和数据拟合度,并运用布谷鸟搜索算法优化模型参数,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比较优化聚类模型与未采用最短信息长度准则和布谷鸟搜索策略的对照算法在人工数据集中计算50次后的最小目标函数值,该聚类模型表现出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在高放废物处置岩体随机结构面的优势组划分中,结合优化聚类模型与极点等密度图,确定露头节理和钻孔裂隙的优势组划分数目,并根据模型的聚类参数生成人工数据,为后续处置岩体的裂隙三维网络重构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产状 混合Fisher分布 最短信息长度 布谷鸟搜索 聚类分析 高放废物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高放废物深地实验室岩爆风险预测研究
11
作者 仇岩 赵红亮 胡光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300,共10页
为了避免或减少甘肃北山高放废物深部实验室开挖过程中岩爆灾害对施工人员和机械造成的损害,采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和误差逆向传播算法作为建立数值模型和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原理,以m-0准则作为描述岩体破裂性质的本构关系,基于岩石... 为了避免或减少甘肃北山高放废物深部实验室开挖过程中岩爆灾害对施工人员和机械造成的损害,采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和误差逆向传播算法作为建立数值模型和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原理,以m-0准则作为描述岩体破裂性质的本构关系,基于岩石应力强度指标,通过Hoek-Brown判别准则,预测甘肃北山预选区600 m深度范围内圆形硐室发生岩爆的烈度等级和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岌岌槽预选场区开挖深度为150 m,硐室不会发生岩爆灾害,开挖深度为600 m,硐室两侧会发生中度岩爆灾害,对应硐室两侧的破坏区域最大厚度为0.53 m,呈V形破坏特征,破坏区域角度为46°;新场预选场区开挖深度为470 m,硐室顶部和底部会发生轻微岩爆灾害,对应硐室的顶部和底部出现边缘性破裂,最大破裂厚度为0.25 m,破裂区域角度为69°。新场预选区的岩爆灾害发生概率和烈度等级均小于岌岌槽预选区,因此,新场更适合作为北山地下实验室建设的预选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预测 数值模拟 遗传神经网络 高放废物处置预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a_(3)(PO_(4))_(2)模拟废物铁磷酸盐玻璃固化体的析晶行为和抗浸出性能
12
作者 张琳 常煚 +3 位作者 杨明帅 王佳腾 谭盛恒 何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1,I0002,共10页
磷酸三丁酯/煤油(TBP/OK)悬浊液或乳化液经高温氧化处理后,计算发现产物放射性水平可达中高放废物水平,若直接排放或处理不当,会产生放射性环境污染问题。本工作基于(37-x)(摩尔分数,%,下同)Fe_(2)O_(3)-xB_(2)O_(3)-56P_(2)O_(5)-7Na_(... 磷酸三丁酯/煤油(TBP/OK)悬浊液或乳化液经高温氧化处理后,计算发现产物放射性水平可达中高放废物水平,若直接排放或处理不当,会产生放射性环境污染问题。本工作基于(37-x)(摩尔分数,%,下同)Fe_(2)O_(3)-xB_(2)O_(3)-56P_(2)O_(5)-7Na_(2)O四元铁磷酸盐玻璃作为固化基体,进行氧化产物玻璃固化实验,研究了铁磷酸盐玻璃配方固化目标废物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SEM-EDS)的综合分析发现,B_(2)O_(3)摩尔分数为0~3%的样品析晶倾向、致密度、玻璃体均一性及相关元素的浸出性明显差于B_(2)O_(3)摩尔分数为5%~10%的玻璃样品。PCT-B浸出实验发现,随着B_(2)O_(3)摩尔分数的增大,玻璃固化体中B、Na、Cs、Sr的浸出无明显变化,质量损失遵循NLP、B、Cs、Na、Ca>>NL_(Sr)>>NL_(La)>>NL_(Fe)的规律,所有元素的归一化质量损失均小于10^(-2) g/m^(2),化学稳定性较好,可作为适用于模拟氧化产物的玻璃固化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磷酸盐玻璃 玻璃固化 中高放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放射性废物中等深度处置的若干见解
13
作者 李峰 王洪祖 +1 位作者 朱杰 张雪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278,共6页
针对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中放废物中等深度处置概念,本文调研了主要有核发达国家放射性废物处置方式,分析了已开展中等深度处置国家废物处置现状,结合我国核能产业发展趋势,估算了我国2030年、2050年和本世纪后半叶需要中等深度处置的... 针对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中放废物中等深度处置概念,本文调研了主要有核发达国家放射性废物处置方式,分析了已开展中等深度处置国家废物处置现状,结合我国核能产业发展趋势,估算了我国2030年、2050年和本世纪后半叶需要中等深度处置的废物量(2030年3400 m^(3)、2050年28700 m^(3)、本世纪后半叶49400 m^(3),均未包含核设施运行产生的中放废物),并简要分析了处置技术和经济性,认为近期已形成有效的处置需求,建议尽快有序开展中等深度处置科研、标准及工程前期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物 中放废物 中等深度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高放射性废物处理陶瓷固化体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卫紫君 孙世宽 +4 位作者 司卫征 张立殷 唐健豪 曾俊焘 黄语嘉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4,共10页
陶瓷固化体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其稳定性对于高放射性废物中一些特定的锕系元素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材料学的角度,介绍了陶瓷固化高放射性废物的机理,综述了陶瓷固化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研究方向包括:以提高高放射废物负载量为目标,... 陶瓷固化体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其稳定性对于高放射性废物中一些特定的锕系元素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材料学的角度,介绍了陶瓷固化高放射性废物的机理,综述了陶瓷固化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研究方向包括:以提高高放射废物负载量为目标,研究陶瓷固化体对核素的承载能力;最大化陶瓷固化体的致密度,研究陶瓷的致密化机理;研究陶瓷在抗辐射和化学稳定性,提供陶瓷固化体安全评价方法。最后,对陶瓷固化体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固化体 高放射性废物 载荷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压和裂隙倾角对花岗岩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春萍 刘建锋 +2 位作者 刘健 王璐 薛福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8-586,共9页
含裂隙围岩的力学行为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长期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为研究围压和裂隙倾角对花岗岩围岩力学行为的影响,以完整花岗岩和含不同倾角贯通单裂隙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10 MP... 含裂隙围岩的力学行为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长期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为研究围压和裂隙倾角对花岗岩围岩力学行为的影响,以完整花岗岩和含不同倾角贯通单裂隙的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10 MPa围压范围内,倾角30°和60°裂隙花岗岩分别发生了穿裂隙面破坏和沿裂隙面滑移破坏;随围压升高,倾角45°裂隙花岗岩由复合破坏转变为穿裂隙面破坏,后又在10 MPa围压条件下再次转变为倾斜“Z”字型裂纹的复合破坏。围压的存在制约了预制裂隙面的劣化作用。三轴压缩条件下低倾角裂隙花岗岩的抗压强度及变形发展曲线与完整花岗岩的结果相近,试样峰值破坏时的轴向应变在围压0,2,5,10MPa条件下分别约为0.38%,0.49%,0.59%和0.75%。沿裂隙面滑移破坏试样的抗压强度以及峰值破坏时的轴向应变均显著低于穿裂隙面破坏试样的相关结果,且其抗压强度与试验前后裂隙面的分形维数差值符合幂函数增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花岗岩 裂隙 三轴压缩 破坏形式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Themal Conductivity of Compacted Buffer/Backfill Materials
16
作者 WANG Maoli YI Facheng +3 位作者 WANG Zhe WAN Zhongyan WANG Chong WANG Jianwei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00-100,共1页
The thermal property is one of the key properties for the design of the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HLW) repository. In this study, the thermal properties transient automatic tester (HPP-F) is uesd to study the ther... The thermal property is one of the key properties for the design of the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HLW) repository. In this study, the thermal properties transient automatic tester (HPP-F) is uesd to study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multiphase composite buffer/backfill material including the type B-Z and B-Z-P (Here B、Z、P represents bentonite、zeolite and pyrite respectively,the same as in the following.) in different dry density and moisture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same moisture content (dry density),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pecimens increases as the dry density (moisture content) increases. As a result, the type B-Z-P which is highly compacted of 1.8 g/cm3 in dry density and 17.65% in moisture content performs well, i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AEA and is easy to be compacted ,so it can be recommend as a alternative material of high level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 repository buffer/backfilling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level radioactive waste COMPACTED buffer/backfill materials thermal CONDUCTIVITY B-Z B-Z-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Heating and Water Exposure on Liquid Limit of Bentonite
17
作者 Yuemiao Liu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Beijing 100029,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87-187,共1页
Bentonite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buffer material for embedding canisters with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HLW)in the deep geology repositories. GMZ bentonite deposit which is located in Xinghe County,Inner Mongol... Bentonite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buffer material for embedding canisters with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HLW)in the deep geology repositories. GMZ bentonite deposit which is located in Xinghe County,Inner Mongolia has been proposed as buffer/backfill material for HLW repository in China. Liquid limit of natural Na-bentonite GMZ01 and commercial Na-bentonite MX80 which were previously put in the oven at 80℃and 95℃,and exposed to water for different times were measured.The liquid limit of GMZ01 increased slightly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n decreased as the heating time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deep GEOLOGICAL disposal BENTONITE liquid LIM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砌体墙受压性能及其本构模型的构建
18
作者 马利科 杨建明 谢敬礼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235,共9页
我国高放地质处置库“三步走”战略稳步推进,研究缓冲/回填材料砌体结构力学性能及其破坏特性,可为缓冲/回填材料砌体结构的设计,以及砌块的地面堆砌储存提供基础数据。本文采用合适的压制路径将高庙子钠基膨润土粉末压制成砌块,并采用... 我国高放地质处置库“三步走”战略稳步推进,研究缓冲/回填材料砌体结构力学性能及其破坏特性,可为缓冲/回填材料砌体结构的设计,以及砌块的地面堆砌储存提供基础数据。本文采用合适的压制路径将高庙子钠基膨润土粉末压制成砌块,并采用干砌方法堆砌成砌体墙,设计并进行了砌块单元间界面性能试验和轴心抗压试验,得到了砌块单元间界面剪切强度与剪切位移关系,分析了砌体墙应力-应变曲线和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砌体墙变形破坏经历特性变形、局部裂纹扩展、竖向裂纹贯通、失稳破坏和残余变形几个阶段。砌体墙的第一条裂隙出现在单个砌块单元内部,反映了砌块单元的压制质量是控制砌体墙工程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基于试验数据,通过对比分析施楚贤、朱伯龙、TURNSEK和HODGKINSON及仲继清的本构关系发现,在峰前上升曲线段采用试验数据对仲继清模型参数进行修正,获得的理论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曲线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处置 缓冲/回填材料 膨润土砌体墙 力学性能 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新突破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驹 陈亮 +7 位作者 周志超 赵星光 田霄 季瑞利 马洪素 曹胜飞 凌辉 康明亮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17-230,共14页
2019年5月6日,国家原子能机构批复了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建设工程立项建议书。2021年6月17日,地下实验室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地下实验室阶段,实现了新的突破。本文介绍近五年(2... 2019年5月6日,国家原子能机构批复了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建设工程立项建议书。2021年6月17日,地下实验室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地下实验室阶段,实现了新的突破。本文介绍近五年(2019-2024)来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场址评价、缓冲材料、工程技术、岩石力学、放射性核素迁移和安全评价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重点介绍北山地下实验室工程建设及研究开发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高放废物 地质处置 北山地下实验室 场址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颗粒充填施工接缝的缓冲层膨胀力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世祥 谈云志 +2 位作者 明华军 吴军 李辉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8,共6页
在高放废物处置库中,缓冲层通常以高压实膨润土砌块拼接回填形成,这势必在金属罐、砌块、围岩之间留下不可忽略的施工接缝.通过在位于试验舱底的压实膨润土上部预留接缝,开展接缝充填膨润土颗粒工况下的试样膨胀力测试,以掌握膨润土颗... 在高放废物处置库中,缓冲层通常以高压实膨润土砌块拼接回填形成,这势必在金属罐、砌块、围岩之间留下不可忽略的施工接缝.通过在位于试验舱底的压实膨润土上部预留接缝,开展接缝充填膨润土颗粒工况下的试样膨胀力测试,以掌握膨润土颗粒充填施工接缝对缓冲层膨胀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样水化方向不同,膨胀力发展过程存在较大差异,但膨胀稳定时间差别不大;从接缝端入渗时,试样均表现出随注水时间增长,膨胀力逐步提升,直至稳定在最高膨胀力;随着接缝宽度增大,最终膨胀力出现显著降低,且膨胀稳定时间显著增加;在施工接缝中充填膨润土颗粒可显著提升缓冲层最终膨胀力,保证其“自密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处置库 施工接缝 膨润土颗粒 膨胀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