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2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ing autoencoder-based unsupervised damage detection in uncontrolled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under noisy conditions
1
作者 Yang Kang Wang Linyuan +4 位作者 Gao Chao Chen Mozhi Tian Zhihui Zhou Dunzhi Liu Yang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100,共10页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is widely utilized in outdoor environments,especially under harsh conditions,which can introduce noise into the monitoring system.Therefore,designing an effective denoising strategy to enh...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is widely utilized in outdoor environments,especially under harsh conditions,which can introduce noise into the monitoring system.Therefore,designing an effective denoising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guided wave damage detection in noisy environments is crucial.This paper introduces a local tempor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reconstruction approach for denoising guided waves prior to implementing unsupervised damage detection,achieved through novel autoencoder-based reconstruction.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denoising method significantly enhances damage detection performance when guided waves are contaminated by noise,with SNR values ranging from 10 to-5 dB.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posed denoising approach,the AUC score can elevate from 0.65 to 0.96 when dealing with guided waves corrputed by noise at a level of-5 dB.Additionally,the paper provides guidance on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number of components used in the denoising PCA reconstruction,aiding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damage detection in noisy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guided wav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deep learning DENOISING dynami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portunistic maintenance for multi-component systems considering structural dependence and economic dependence 被引量:6
2
作者 Junbao Geng Michael Azarian Michael Pecht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5年第3期493-501,共9页
Although opportunistic maintenance strategies are widely used for multi-component systems, all opportunistic mainte- nance strategies only consider economic dependence and do not take structural dependence into accoun... Although opportunistic maintenance strategies are widely used for multi-component systems, all opportunistic mainte- nance strategies only consider economic dependence and do not take structural dependence into account. An opportunistic main- tenance strategy is presented for a multi-component system that considers both structural dependence and economic dependence. The cost relation and time relation among components based on structural dependence are developed. The maintenance strategy for each component of a multi-component system involves one of five maintenance actions, namely, no-maintenance, a minimal maintenance action, an imperfect maintenance action, a perfect maintenance action, and a replacement action. The maintenance ac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virtual age of the component, the life expectancy of the component, and the age threshold values. Monte Carlo simulation is design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oppor- tunistic maintenance strategy of the system over its lifetime. The simulation result reveals that the minimum maintenance cost with a strategy that considers structural dependence is less than that with a strategy that does not consider structural dependence. The availability with a strategy that considers structural dependence is greater than that with a strategy that does not consider structural dependenc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portunistic maintenance multi-component system structural dependenc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aintenance c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掉层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佑发 黄振宇 陈铵旭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9,118,共10页
研究目的:山地结构受力及变形特点与常规结构有显著差别。本文针对一种典型的螺栓-钢板连接的干式连接装配式节点,基于静力非线性分析和动力非线性分析的拆除构件法对装配式山地掉层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和规律展开研究。研究结论:... 研究目的:山地结构受力及变形特点与常规结构有显著差别。本文针对一种典型的螺栓-钢板连接的干式连接装配式节点,基于静力非线性分析和动力非线性分析的拆除构件法对装配式山地掉层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和规律展开研究。研究结论:(1)提出了梁荷载系数、各层梁端轴力、各层梁端弯矩随失效节点竖向位移的变化规律和柱底轴力、弯矩变化的影响范围,揭示了装配式掉层框架和现浇掉层框架在抗连续倒塌中的抗力机制差异;(2)采用动力非线性分析逼近两种结构的倒塌极限状态,得到了两种掉层框架在倒塌破坏模式上的差异;(3)装配式掉层框架的抗连续倒塌性能不如现浇掉层框架,并且由于节点受力性能的差异,装配式掉层框架在抗连续倒塌过程中的悬链线机制与现浇掉层框架不同,装配式掉层框架和现浇掉层框架在柱失效后产生主要抗倒塌承载力的楼层位置不同;(4)本研究成果可为山地掉层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掉层框架结构 装配式 抗连续倒塌性能 拆除构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涡轮叶-盘结构模态特性的界面参数规律研究
4
作者 张晨 温猛 +3 位作者 吴玉萍 袁巍 梅庆 荆建平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0,共6页
叶片-轮盘耦合结构是动力涡轮机械中的关键结构,分析归纳界面参数对叶-盘耦合系统模态特性的影响规律是进行振动特性准确预测与叶-盘结构设计研制的基础。以动力涡轮为例,建立含有枞树形非连续界面带叶冠的叶片-轮盘耦合结构有限元仿真... 叶片-轮盘耦合结构是动力涡轮机械中的关键结构,分析归纳界面参数对叶-盘耦合系统模态特性的影响规律是进行振动特性准确预测与叶-盘结构设计研制的基础。以动力涡轮为例,建立含有枞树形非连续界面带叶冠的叶片-轮盘耦合结构有限元仿真模型,设定多组不同界面参数与工作状态,分别计算不同工作状况下的叶-盘耦合系统模态特性,分析界面参数对叶-盘耦合系统模态特性的影响,形成含有枞树形非连续界面带叶冠的叶片-轮盘耦合结构模型建模方法,进而研究界面参数对叶-盘耦合系统模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参数中接触刚度对叶-盘结构振动特性影响最为显著。研究可为动力轮机叶-盘结构耦合系统的性能预测与改进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叶-盘结构 非连续界面 界面参数 模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涡轮界面参数对模态频率影响规律研究
5
作者 张晨 温猛 +3 位作者 吴玉萍 袁巍 梅庆 荆建平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6,共6页
燃气涡轮是驱动船舶、车辆的核心动力机械,叶-盘结构是燃气轮机进行能量转化的关键部分,探究其界面参数对模态频率的影响规律,对提高叶-盘结构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以燃气涡轮枞树形叶-盘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叶-盘结构有限元仿真模型,... 燃气涡轮是驱动船舶、车辆的核心动力机械,叶-盘结构是燃气轮机进行能量转化的关键部分,探究其界面参数对模态频率的影响规律,对提高叶-盘结构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以燃气涡轮枞树形叶-盘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叶-盘结构有限元仿真模型,仿真计算接触刚度、材料弹性模量、材料密度等不同界面参数下的模态频率,分析其影响规律,可为叶-盘结构耦合系统的模态频率预测及其改进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叶-盘结构 界面参数 模态特性 振动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风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6
作者 刘振强 周淑鑫 +9 位作者 周露瑶 林宇轩 刘爽 张倩 孙艳 陈庆山 张丽莉 匡海学 刘艳 杨炳友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为研究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地上部分的抗炎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ODS等柱色谱方法以及高效液相技术对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性质及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数据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 为研究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地上部分的抗炎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硅胶、ODS等柱色谱方法以及高效液相技术对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理化性质及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数据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模型测定化合物对一氧化氮(NO)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从防风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姜糖脂A(1),(E)-2-己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2),(Z)-3-己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3),正己烷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4),sachalinoside B(5),5β,6α-dihydroxy-3β-(β-D-glucopyranosyloxy)-7-megastigmen-9-one(6),phenethyl-β-D-glucopyranoside(7),没食子酸乙酯(8),香草酸(9),蚱蜢酮(10),2-乙氧基-2-对羟基苯基乙醇(11),2-methoxy-2-(4′-hydroxyphenyl)ethanol(12),1,2,3,4,6-penta-O-gally-β-D-glucopyranose(13),(-)-当归棱子芹醇-2-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4),(9Z,12Z)-N-(2-hydroxyethyl)octadeca-9,12-dienamide(15)。其中,化合物1-5、7-10首次在伞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5首次从防风属植物中发现。(2)对化合物1-15进行了体外抗炎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3、4、7、9、12、14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释放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地上部分 化学成分 提取分离 结构鉴定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索膜结构构件失效机制研究
7
作者 刘占省 史国梁 +2 位作者 王泽强 赵一峰 贾玮寒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7-367,共11页
索膜结构在运维过程中容易受到风荷载、温度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节点松动、构件失效进而严重影响了结构的安全性能.如何实现结构服役期安全状态的精准仿真,有效提高结构的抗倒塌性能,同时降低健康监测的成本是实现索膜结构智慧运... 索膜结构在运维过程中容易受到风荷载、温度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节点松动、构件失效进而严重影响了结构的安全性能.如何实现结构服役期安全状态的精准仿真,有效提高结构的抗倒塌性能,同时降低健康监测的成本是实现索膜结构智慧运维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索膜结构构件失效机制分析方法.首先从几何和物理两个层面修正虚拟模型,形成高保真的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方法,从而高效精准地映射结构受力状态.其次,在孪生模型的基础上,给出构件失效前后力学响应的分析流程.在孪生模型中设置构件失效工况,获取结构的力学响应规律.根据失效前后结构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计算构件重要性系数,捕捉关键受力构件.在关键构件失效后分析结构内力分布情况,得到结构倒塌前的传力机理.以长春东收费罩棚索膜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方法应用,验证了理论方法的可行性.案例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孪生模型可以有效仿真结构的受力状态,计算误差在3%以内;通过分析各类构件失效后的结构力学性能得到了力学响应表现规律和关键受力构件;基于关键受力构件失效前后的力学响应,建立了传力机理,获取了内力传递路径,明确了结构健康监测对象.本研究方法为制定结构安全的智慧运维策略和提高结构抗倒塌性能提供了可靠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膜结构 数字孪生 构件失效 力学响应 传力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偏相干方法的车内路噪噪声源识别
8
作者 刘志恩 胡宇航 +3 位作者 卢炽华 程灿 李晓龙 陈弯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209,共7页
为准确、高效地识别车辆在行驶时对于结构路噪贡献量较大的传递路径,引入偏相干分析方法。该方法无须测试路径的传递函数,只需给定工况下的响应结果即可,可大大提高测试效率。针对某款汽车在40 km/h工况低频路噪凸显的问题,分别采用部... 为准确、高效地识别车辆在行驶时对于结构路噪贡献量较大的传递路径,引入偏相干分析方法。该方法无须测试路径的传递函数,只需给定工况下的响应结果即可,可大大提高测试效率。针对某款汽车在40 km/h工况低频路噪凸显的问题,分别采用部件传递路径分析法和偏相干分析法进行结构路噪传递路径贡献量分析,以部件传递路径分析法分析结果为基准验证偏相干分析法的可靠性,最终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吻合良好。基于分析结果确定车内结构路噪传递的主要路径并进行改进,通过对左右后悬架衬套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204 Hz频率点处噪声峰值显著降低,车内驾驶员右耳处的噪声总声压级降低3.09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结构路噪 部件传递路径分析法 偏相干分析法 衬套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Mn-Cr系汽车齿轮钢质量稳定性研究
9
作者 何肖飞 郭涛 +2 位作者 孙鸿平 陈武 曹红福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308,共6页
齿轮作为变速箱核心零件,需要具备高质量性能稳定性,以避免因个别齿轮提前失效导致整个变速箱损坏。而质量稳定性齿轮的制造,关键是要有高质量稳定性齿轮钢材料的供应。以上百炉次Mn-Cr系汽车齿轮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冶炼成分、成品材... 齿轮作为变速箱核心零件,需要具备高质量性能稳定性,以避免因个别齿轮提前失效导致整个变速箱损坏。而质量稳定性齿轮的制造,关键是要有高质量稳定性齿轮钢材料的供应。以上百炉次Mn-Cr系汽车齿轮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冶炼成分、成品材C波动、淬透性、带状组织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了国内Mn-Cr系汽车齿轮钢质量稳定性控制水平和技术。结果显示,通过工艺技术参数优化,国内Mn-Cr系汽车齿轮钢可以实现冶炼终点C偏差稳定≤±0.01%,Mn,Cr偏差稳定≤±0.05%,成品材截面C波动≤0.02%的比例达95%以上,而淬透性带宽稳定≤4HRC、带状组织稳定≤2.0级。通过大批量生产和实践,国内Mn-Cr系汽车齿轮钢能在达到高性能的同时,还具备高的质量稳定性,这有益于加速推进我国高等级变速器的开发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钢 质量稳定性 成分 淬透性 带状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喷嘴欠膨胀氦气射流激波结构试验研究
10
作者 牛奕 鲍宪乐 王丁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26-2732,共7页
为研究氢气储运中高压氢泄漏问题,通过搭建高压氢泄漏试验平台,使用氦气代替氢气,利用纹影成像技术,研究了高压氢气泄漏产生的欠膨胀射流的激波结构。通过分析在压力1.5~6.5 MPa、等效直径1.0~2.0 mm、圆形与矩形(AR1~10)喷嘴下激波结... 为研究氢气储运中高压氢泄漏问题,通过搭建高压氢泄漏试验平台,使用氦气代替氢气,利用纹影成像技术,研究了高压氢气泄漏产生的欠膨胀射流的激波结构。通过分析在压力1.5~6.5 MPa、等效直径1.0~2.0 mm、圆形与矩形(AR1~10)喷嘴下激波结构的纹影图像,获取马赫盘的位置与径向宽度、径向半径及轴转换位置等一系列参数,结果表明:马赫盘的位置和径向宽度均与压力比平方根呈线性关系,随着矩形喷嘴长宽比值的增加,短轴平面径向宽度随压力比平方根变化的斜率增大,但长轴平面径向宽度的斜率随之减小,且长宽比值大于4时,斜率减小为负数;射流径向半径与轴向距离成正比,随着长宽比值的增大,长轴径向半径与轴向距离斜率减小,短轴斜率随之增大;轴转换位置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长宽比值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高压氦气 纹影成像 激波结构 马赫盘 轴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系)对自然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11
作者 苗婷婷 吴中能 +4 位作者 刘俊龙 王新 王继承 曹志华 孙慧 《安徽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4-22,34,共10页
为探究材用薄壳山核桃在自然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及抗旱能力,本文以8个6年生材用薄壳山核桃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自然干旱胁迫对薄壳山核桃的生长、叶片解剖结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 为探究材用薄壳山核桃在自然干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及抗旱能力,本文以8个6年生材用薄壳山核桃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自然干旱胁迫对薄壳山核桃的生长、叶片解剖结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从多年平均生长量来看,黄薄1号、利辛1号和绍兴1号总体表现良好。8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系)的主脉厚度为793.46~1149.42μm,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黄薄1号的主脉最厚。黄薄5号和黄薄6号的总叶绿素含量最高,各品种(系)间叶绿素a/b有极显著差异。叶绿素荧光参数间均呈显著差异,F_(v)/F_(m)在0.6965~0.7734,说明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系)对高温干旱胁迫环境的适应性差异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得出薄壳山核桃品种(系)抗旱性由强到弱排序为:黄薄5号>黄薄1号>绍兴1号>黄薄6号>利辛1号>黄薄2号>沙河7号>沙河15号。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划分为4类,其中黄薄5号属高抗旱型,黄薄1号、绍兴1号属抗旱型,黄薄6号、利辛1号和黄薄2号属中抗旱型,沙河7号、沙河15号属低抗旱型。本研究结果为筛选材用抗旱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自然干旱胁迫 生理响应 叶片解剖结构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测距的机械设备微小结构件调姿控制方法
12
作者 林舒萍 李惠玲 张铃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0-245,共6页
微小结构件在工作状态下容易受到机械设备其他结构件的外部扰动,导致调姿控制过程中产生的过调量较大。针对该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激光测距的机械设备微小结构件调姿控制方法。首先,标记结构件激光测距的初始位置,通过激光测距的方式捕... 微小结构件在工作状态下容易受到机械设备其他结构件的外部扰动,导致调姿控制过程中产生的过调量较大。针对该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激光测距的机械设备微小结构件调姿控制方法。首先,标记结构件激光测距的初始位置,通过激光测距的方式捕捉结构件运动状态,得到调姿控制响应点;然后,将激光测距得到的数值处理为矢量,针对多个控制响应点设置调姿动态补偿条件;最后,结合结构件单位阶跃响应周期,设计含有左右死区补偿参数的死区补偿控制器,控制调姿过程产生的过调量,实现对机械设备微小结构件调姿控制。搭建机械设备测试平台后,通过分析结构件的位移可知,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新方法调姿过程中产生的超调量最少,实际的动态控制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距 机械设备 微小结构件 调姿控制 补偿条件 响应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期土壤分离能力年内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肖海 朱鸿宇 +5 位作者 张伦 刘德玉 向瑞 洪焕 杨悦舒 夏振尧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2,共7页
为探索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期土壤分离能力的年内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在三峡水库消落带2019年出露期内的不同时间采集不同出露高程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生物量信息及土壤分离能力(Dc),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PCR)... 为探索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期土壤分离能力的年内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在三峡水库消落带2019年出露期内的不同时间采集不同出露高程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生物量信息及土壤分离能力(Dc),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回归分析(PCR)、SEM结构方程模型以及PLS-PM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明确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物量对土壤分离能力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结果表明:Dc随时间的增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随高程的增大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高程为165~170m时达到最小;Dc与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有机质含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黏粒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CR分析表明对Dc负向贡献度依次为MWD>有机质含量>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作为外生变量,通过调节次级因子(黏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对关键因子MWD施加间接影响,进一步作用于Dc,MWD在路径中起到核心的中介作用,是Dc的核心影响因子.本文可为三峡水库消落带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对三峡水库的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分离能力 三峡水库消落带 时空变化 结构方程模型 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 主成分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油气田二区断控缝洞结构凝析气藏重力分异特征——以4号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龙杰 胡文革 +3 位作者 何新明 曹飞 李宗宇 鲍典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顺北地区断控缝洞结构凝析气藏是塔里木盆地近年来油气勘探的新突破,其高效开发对西部地区油气资源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顺北油气田二区作为该地区油气产量的主战场,储集空间呈现巨厚、板状特征。现场生产和室内实验均证实流体纵向分... 顺北地区断控缝洞结构凝析气藏是塔里木盆地近年来油气勘探的新突破,其高效开发对西部地区油气资源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顺北油气田二区作为该地区油气产量的主战场,储集空间呈现巨厚、板状特征。现场生产和室内实验均证实流体纵向分布受重力分异作用影响显著,且对高效开发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关于重力分异定量化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实现重力分异作用定量化表征,以顺北油气田二区4号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投产井进行高温高压流体相态实验、可视化相态实验,并根据热力学和分子动力学原理构建了组分梯度理论模型。衰竭和注气实验结果显示重力沉降作用会加剧反凝析现象出现,注气过程中干、湿气重力超覆现象明显。利用组分梯度理论模型和实验结果对重力分异指标进行量化,确定了非等温组分梯度理论模型更适用于对研究区重力分异指标进行定量化表征。研究结果显示,重力分异作用对轻组分和重组分的影响较大,对中间组分影响相对较小;随着深度增加,重组分占比逐渐增大,气藏类型由凝析气藏向挥发性油藏过渡。重力作用对重组分摩尔分数高的凝析气藏密度的影响作用更大。注气实验结果表明,干、湿气重力超覆现象明显,凝析气和干气两者呈现出明显的气-气界面。顶部注气以重力驱替作用为主、扩散混合作用为辅,底部注气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结构 凝析气藏 重力分异 组分梯度理论模型 顺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结构件焊缝成形质量在线检测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浩 池玉朋 +2 位作者 方荣超 陈超 赵小辉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60,共9页
目前,焊接结构件焊缝成形质量的无损检测仍普遍采用低效率、低精度的目视方法.为改善这一现状,一种基于结构光视觉的焊缝成形质量在线检测技术被提出,建立的3D坐标识别模型,赋予了该技术对空间3D信息的感知能力,融合YOLOv5与空间距离判... 目前,焊接结构件焊缝成形质量的无损检测仍普遍采用低效率、低精度的目视方法.为改善这一现状,一种基于结构光视觉的焊缝成形质量在线检测技术被提出,建立的3D坐标识别模型,赋予了该技术对空间3D信息的感知能力,融合YOLOv5与空间距离判断法的图像处理算法,从结构光图像中自主判定焊缝的类型,并自动测量焊缝的几何尺寸,如焊缝宽度、余高与焊脚尺寸等,该算法不再局限于焊缝轮廓的监测,还可准确地识别、分类与定位各种焊缝几何缺陷,如焊缝超高、错边、未焊满下垂、咬边、焊瘤、凸度过大与焊脚不对称等,并根据ISO 5817:1992标准在线自主评定缺陷的质量等级.结果表明,该技术对焊缝几何尺寸的测量精度可达10^(-2)mm量级,对焊缝几何缺陷的质量等级评定准确率达100%,完全满足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在线评定焊缝成形质量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结构件 焊缝成形 质量检测 结构光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构件震害影响的城市桥梁震后通行功能损失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天翊 张东昱 张晓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网络重要节点,其车辆通行能力在震后救灾和重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有城市桥梁震后损失研究多集中于结构损伤维修成本方面,对桥梁震后车辆通行功能损失研究关注不足,难以为震后紧急救援和桥梁修复决策提供... 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网络重要节点,其车辆通行能力在震后救灾和重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有城市桥梁震后损失研究多集中于结构损伤维修成本方面,对桥梁震后车辆通行功能损失研究关注不足,难以为震后紧急救援和桥梁修复决策提供有效指导。因此,本文提出了综合考虑桥梁构件震害破坏及其对车辆通行影响的桥梁震后通行功能损失评估方法。首先,为了更准确地分析地震对桥梁结构整体系统的影响,采用copula函数,开展了考虑桥梁构件破坏相关性的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其次,提出了地震导致桥梁车辆通行能力损失的评估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桥梁结构损伤、承载力下降导致的开放车道减少以及桥梁伸缩缝损坏导致的车辆行驶速度降低等因素影响,因而可以更准确地反映震后桥梁车辆通行能力;最后,通过一个4跨连续梁桥算例发现相较于现有评估方法,本文提出的城市桥梁震后通行功能损失评估方法具有准确度更高、离散程度和不确定性更小的特点。与传统的定性和主观震后桥梁功能损失评估方法相比,本项研究提出的分析方法从物理层面考虑了桥梁构件震害对桥梁车辆通行能力的具体影响,为震后决策过程提供了一个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易损性 构件破坏相关性 车辆通行能力 桥梁通行功能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际震害数据机器学习的构件损伤预测研究
17
作者 靳格 王自法 +2 位作者 党浩天 王昭栋 李兆焱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6,共12页
准确识别构件层面损伤是提升建筑物地震韧性的关键;但以往研究中缺乏震后详细损伤数据,构件损伤传统研究方法存在局限性,以及模拟真实复杂的地震情景较为困难。因此,根据新西兰建筑破坏记录,建立构件损伤数据库,筛选出影响构件损伤的18... 准确识别构件层面损伤是提升建筑物地震韧性的关键;但以往研究中缺乏震后详细损伤数据,构件损伤传统研究方法存在局限性,以及模拟真实复杂的地震情景较为困难。因此,根据新西兰建筑破坏记录,建立构件损伤数据库,筛选出影响构件损伤的18个关键特征,包括地震动参数(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peak ground velocity, PGV等)、建筑特性(建筑年代、建筑价值等)以及场地是否液化等。分别使用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LightGBM(Light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和CatBoost(Categorical Boosting)四种机器学习模型;并采用贝叶斯超参数优化算法调整超参数,构建分类模型来预测结构构件与非结构构件的损伤等级;并使用SHAP算法分析易损性构件的敏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四种机器学习模型中XGBoost模型精度最高。2)结构构件中的桩基础和板式基础,以及非结构构件中的墙面饰品和墙面覆层为易损性最高的构件。3)结构破坏中最重要的五个特征参数分别为建筑价值、建筑面积、谱加速度(spectral acceleration, SA)、PGV和V_(S30),而非结构破坏中最重要的五个特征分别为:建筑价值、建筑面积、SA、PGV和PGA。研究结果为快速准确识别损伤构件和指导建筑物修复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构件 结构构件 损伤状态预测 机器学习 实际损失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根系分泌物促生组分对连作胡椒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8
作者 赵雅琦 罗丽霞 +5 位作者 李志刚 祖超 杨建峰 康杰 郑维全 王灿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09-2018,共10页
连作胡椒在槟榔间作后长势恢复,且连作障碍得以缓解,这一现象主要与槟榔根系分泌物提高了连作胡椒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关,但其中起作用的具体组分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已探明的有机酸、酚酸、黄酮3类槟榔根系分泌物特异组分的... 连作胡椒在槟榔间作后长势恢复,且连作障碍得以缓解,这一现象主要与槟榔根系分泌物提高了连作胡椒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关,但其中起作用的具体组分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在已探明的有机酸、酚酸、黄酮3类槟榔根系分泌物特异组分的基础上,以添加去离子水为对照,采用BIOLOG微平板法分析对比不同添加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差异,以明确特异组分对连作胡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结合PCA方法分析添加处理与测定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类特异促生组分处理的平均吸光度值(AWCD)在达到最大且稳定时均显著高于对照;黄酮类、酚酸类处理的香农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而有机酸类处理仅香农指数有显著差异;对照的辛普森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黄酮类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有机酸、酚酸、黄酮类和去离子水处理土壤引起Biolog培养板31种碳源变化的数量分别为17、18、15和12种,且被3类特异组分处理分解的碳源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类;随着特异组分的添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黄酮类处理的变化最为明显,其次为有机酸和酚酸类。另外,特异组分处理对连作土培胡椒根际土壤养分含量也有一定影响。综上所述,槟榔根系分泌物中3类特异促生组分的添加均大幅提升了连作土培胡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活性,提高了土壤群落功能多样性;3类特异组分处理均主要通过增加碳水化合物类利用微生物来提升多样性,并维持群落结构稳定,从而使胡椒根际养分状况趋好,减轻了胡椒连作障碍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 槟榔 根系分泌物 特异组分 微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式涡轮盘结构阻尼比精确测量方法
19
作者 闫松 雷征 +1 位作者 李祎 张志伟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1,共7页
整体式涡轮盘的结构动特性是进行颤振和受迫响应问题分析的前提,当气动阻尼为负时,整体式涡轮盘的结构阻尼虽然小,但却是唯一的能量耗散源。为了精确测量涡轮盘的各阶阻尼比,采集了力锤敲击下涡轮盘的自由衰减曲线,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 整体式涡轮盘的结构动特性是进行颤振和受迫响应问题分析的前提,当气动阻尼为负时,整体式涡轮盘的结构阻尼虽然小,但却是唯一的能量耗散源。为了精确测量涡轮盘的各阶阻尼比,采集了力锤敲击下涡轮盘的自由衰减曲线,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对测得的时域曲线进行变换,识别峰值频率,确定感兴趣的频段,采用线性调频Z变换(Chirp Z-transform,CZT)法对该特定频段进行频谱细化,通过插值得到峰值频率对应的幅值下降3 dB的频率,基于半功率带宽法计算涡轮盘的各阶阻尼比,得到涡轮盘的前五阶阻尼比分别是6.6×10^(-4)、4.8×10^(-4)、1.3×10^(-3)、4.5×10^(-4)和6.5×10^(-4)。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ZT的半功率带宽法解决了传统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进行涡轮盘阻尼辨识频率分辨率不足的问题,可以获得低至10^(-4)量级的结构各阶阻尼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盘 结构阻尼比 颤振 半功率带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玉茶种质资源的叶片结构与生化品质成分分析
20
作者 严慧婷 王艳燕 +12 位作者 陆建伟 饶自蕾 李媛媛 常润润 赵红艳 杨俊聪 张丽兰 白捌普 陆丽萍 白冰 王白娟 高峻 刘志薇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1-586,共16页
玛玉茶(Camellia sinensis var.pubilimba‘Mayu’)是云南绿春县主栽的白毛茶变种资源。以茶变种(C.sinensis var.sinensis,CSS)和普洱茶变种(C.sinensis var.assamica,CSA)为对照组,系统分析28份种质的叶片解剖结构与生化成分,首次构... 玛玉茶(Camellia sinensis var.pubilimba‘Mayu’)是云南绿春县主栽的白毛茶变种资源。以茶变种(C.sinensis var.sinensis,CSS)和普洱茶变种(C.sinensis var.assamica,CSA)为对照组,系统分析28份种质的叶片解剖结构与生化成分,首次构建其种质资源评价体系。结果表明,玛玉茶(MY组)叶片气孔密度高于对照,MY组的M4、M5气孔面积较CSS和CSA分别减少30.0%和10.6%,上表皮独特波浪状蜡质层;抗寒性隶属函数分析显示,M4和M5种质得分较高(0.975和0.689),且栅/海比对抗寒性呈显著正向影响(β=0.179,P<0.01)。生化分析表明,玛玉茶水浸出物(46.8%)与茶多酚(32.14%)稳定性高(CV<5%),酚氨比(9.05~14.54)兼具红茶与绿茶适制性;其儿茶素品质指数显著优于对照(P<0.05),且苦味氨基酸较CSS降低18.04%,鲜味氨基酸较CSA提升17.76%,而甜味氨基酸在品种间无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结合差异代谢物筛选出10种特征标志物(甲硫氨酸、茶氨酸、咖啡碱以及7种儿茶素衍生物),可用于区分玛玉茶与对照组。该研究从结构适应性与生化成分层面揭示了玛玉茶的种质特异性,为其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及功能成分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玉茶 白毛茶 叶片结构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