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bS的全生命周期矿山生态修复理论框架及技术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金满 冯宇 +5 位作者 叶甜甜 贾梦旋 高亭玉 刘悦 吴大为 李明刚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7-391,共15页
矿山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和难点。当前,矿区生态修复注重自然恢复,向系统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方面转变。采用文献梳理、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法,结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准则,建立了... 矿山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和难点。当前,矿区生态修复注重自然恢复,向系统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方面转变。采用文献梳理、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方法,结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准则,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的矿山生态修复全过程实施技术框架,包括保护与预防控制、复垦修复、管理维护、监测评估和适应性管理,提出了基于自然的修复技术促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技术路径。首先,将NbS理念融入矿山生态保护及预防控制阶段,应采取避让措施、重要物种保护、物种采集利用等手段来减轻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升矿山生态系统的自恢复能力,降低成本效益;其次,将NbS引入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和景观营建等具体修复措施中,通过模拟自然过程激发矿山生态系统自恢复,提供科学、高效和可持续的修复方案;再次,将NbS准则融入矿山生态修复管理维护阶段,围绕基础设施、土壤与植被及生态系统功能维持进行管理维护,符合当前生态系统修复的主流方式;最后,基于NbS进行矿山开采前、开采中、开采后全周期监测评估,并对比不同恢复情景开展适应性管理。基于NbS理念的理论框架和技术路径为新时期矿山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理论指导,有助于实现矿山生态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修复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地区乡村绿化美化现状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逯丹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1期9-12,共4页
通过分析吉林东部地区乡村绿化美化现状和特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对策,明确提出吉林省东部地区乡村绿化美化主攻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 乡村 绿化美化 解决对策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11月17日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震源机制与发震构造
3
作者 康清清 于悦颖 +9 位作者 顾勤平 李玲利 刘芳 王维 杨云 王俊菲 许田 周昱辰 孙小航 孙宗强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84-1895,共12页
基于江苏、山东和上海等区域地震台网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gCAP波形反演法获取了2021年11月17日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矩心深度和矩震级.节面Ⅰ走向96°、倾角71°、滑动角17°;节面Ⅱ走向0°、倾... 基于江苏、山东和上海等区域地震台网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gCAP波形反演法获取了2021年11月17日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矩心深度和矩震级.节面Ⅰ走向96°、倾角71°、滑动角17°;节面Ⅱ走向0°、倾角74°、滑动角160°,说明震源机制以走滑为主.P轴仰角2°,方位48°,反映震源区主压应力呈NEE-SWW向水平推挤特征,与华东现代构造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揭示其受区域应力场控制.本次地震矩震级为MW5.1,与面波震级M_(S)5.0、近震震级ML5.2较为一致.震源矩心深度为14.7 km,与重定位后的震源初始破裂深度16.5 km较接近,推测该地震发生在南黄海盆地地壳中部,震源由深至浅破裂,震源破裂尺度约3.5 km.重定位后余震展布呈现共轭型带状分布,优势分布方向为NWW向和NE向,NE向展布方向与震源机制解两节面走向均不匹配,震中附近亦没有已探明并公布的NE向断裂;而NWW向展布与节面Ⅰ走向相匹配,与附近的南部坳陷西侧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结合区域重、磁场异常分布情况,初步判定节面Ⅰ为同震破裂面.我们推测本次地震为南部坳陷西侧断裂在NEESWW向水平主压应力作用下挤压错动所致,呈NE向线性展布的零星余震穿越苏北—滨海断裂并向SW延伸至大丰海岸线附近,不排除其下方存在NE-SW向展布的隐伏断层,主震发震断层的错动诱发了该断层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丰海域M_(S)5.0地震 g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地震重定位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法地浸铀矿山退役采区地下水污染运移与水力控制模拟
4
作者 邱文杰 周根茂 +5 位作者 储建民 丁印权 杨蕴 朱婷 吴剑锋 吴吉春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58-2568,共11页
以新疆某酸法地浸铀矿山退役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退役采区长时间序列地下水监测数据,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了三维非稳定含矿含水层地下水流与污染组分(U(Ⅵ)和SO_(4)^(2-))运移的模拟模型,为退役采区地下水环境安全提供合理的水... 以新疆某酸法地浸铀矿山退役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退役采区长时间序列地下水监测数据,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了三维非稳定含矿含水层地下水流与污染组分(U(Ⅵ)和SO_(4)^(2-))运移的模拟模型,为退役采区地下水环境安全提供合理的水力控制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区退役后的地下水流场总体上与天然流场方向一致;地下水中高浓度U(Ⅵ)和SO_(4)^(2-)在采区内部大量残留,并在地下水动力作用下逐渐往下游迁移和扩散.模型能较好地再现退役采区的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并成功模拟了采区内部U(Ⅵ)和SO_(4)^(2-)往下游迁移扩散的过程,表明水力控制是保证未来条件下采区下游地下水环境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3种水力控制抽注模式的分析结果显示,内外兼抽方案的控制效果最好.进一步利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各情景方案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采区内部及其下游分别设置3口抽水井和6口抽水井,并将抽水速率控制在60m^(3)/d的方案相对最优,该方案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采区内部削源和下游水力截获的双重目标,使污染组分能够控制在50m范围以内.本研究利用构建的数值模型,针对未来规划条件下的水力控制方案进行了优选,为退役矿区地下水环境安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同时也为类似地浸采铀退役矿山的治理提供示范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采区 数值模拟 溶质运移 水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城及其邻区地震震源机制解与现今应力场特征
5
作者 邓明文 赵彬彬 +1 位作者 李金 李桂荣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12,共18页
近年来拜城及其邻区发生过M_(S)5.6、M_(S)5.4、M_(S)5.1地震及多次有感地震,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地震的震源破裂展开分析,探究南天山现今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本研究首先收集了GCMT给出的1995—2021年拜城及其邻区M_(S)≥5.0中强地震的震... 近年来拜城及其邻区发生过M_(S)5.6、M_(S)5.4、M_(S)5.1地震及多次有感地震,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地震的震源破裂展开分析,探究南天山现今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本研究首先收集了GCMT给出的1995—2021年拜城及其邻区M_(S)≥5.0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其次利用新疆台网2003—2024年宽频带波形数据,采用CAP方法补充计算了研究区M_(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然后采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方法(MSATSI)反演南天山应力空间分布,最后探讨其应力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拜城及其邻区地震事件震源机制解以逆断型为主,库车坳陷地区地震深度集中在11km左右,昭苏盆地地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10~25km范围内,震源深度上的差异是由发震断裂所处构造单元不同所引起的。拜城M_(S)5.6地震节面Ⅰ走向263°,倾角49°,滑动角98°;节面Ⅱ走向71°,倾角42°,滑动角81°;矩震级为M_(W)5.28,矩心深度为11km。区域构造应力场以压应力为主,且主压应力轴优势方向为近NS方向,与该地区1991—2016年GPS速度场方向相一致,应力形因子R值接近1,区域应力场以压应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城及其邻区 震源机制解 区域应力场 GPS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情景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叶俊宏 刘珍环 刘子瑜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2,共9页
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都以现状为出发点,构建分区分类布局措施,缺少对未来情景变化的推演和预测,特别是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引起的城市生态修复区的潜在范围和强度变化还不能有效地被纳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布局中。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 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都以现状为出发点,构建分区分类布局措施,缺少对未来情景变化的推演和预测,特别是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引起的城市生态修复区的潜在范围和强度变化还不能有效地被纳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布局中。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提出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生态系统退化风险-服务能力-恢复潜力的生态评价体系,设定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代表性浓度路径(SSPs-RCPs)耦合情景,用于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及其未来情景方案比选。研究结果表明,1)珠江三角城市群可被划分为保护保育区、自然恢复区、辅助修复区、生态重塑区和人工重建区。其中,人工重建区呈现以“广州-东莞-深圳”为核心的连片格局,2020年占比10.8%,未来可能增长至11.7%-14.8%;生态重塑区在2020年占比约14.7%,未来情景下面积比例变化较小,主要随着城市扩张而外移。2)中期2035年,SSP119(可持续发展情景)与SSP585(常规发展情景)生态修复区的空间分布类似,SSP119优于SSP585,而SSP245(中度发展情景)最差;远期2050年,SSP119最好,SSP245次之,而SSP585生态修复需求最多。研究结论:在高度城市化地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生态修复分区动态化调整以适应城市化扩张是一种较好的优先顺序布局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分区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情景模拟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下限解的膨胀土边坡首次滑动区域分析
7
作者 贺伟明 石胜伟 +1 位作者 蔡强 梁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受膨胀土胀缩性、裂隙性及超固结性的影响,膨胀土滑坡灾害易发、频发,而传统的计算分析方法难以反映出膨胀土边坡“渐进性”失稳破坏的特点,并有效估算其首次滑动的区域。为揭示膨胀土边坡的成灾特性,量化膨胀土边坡的阶段性成灾规模,... 受膨胀土胀缩性、裂隙性及超固结性的影响,膨胀土滑坡灾害易发、频发,而传统的计算分析方法难以反映出膨胀土边坡“渐进性”失稳破坏的特点,并有效估算其首次滑动的区域。为揭示膨胀土边坡的成灾特性,量化膨胀土边坡的阶段性成灾规模,基于膨胀土吸水膨胀变形而引起部分土条底切向力方向可能改变的特性,根据Morgenstern-Price静力平衡分析法,严格地导出了膨胀土边坡滑动趋势临界点的位置,分析了边坡首次滑动区域的上限解与下限解,并以某工程为例进行了计算说明,同时分析了抗剪强度对上下限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膨胀作用影响,按经典分析方法判定为稳定的边坡仍有可能发生局部失稳渐进破坏,其首次滑动区域的上限解受有效抗剪强度的影响较小,而残余抗剪强度对下限解的影响尤为显著;上限解及其变化速率随有效黏聚力与有效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下限解及其变化速率则随残余内摩擦角与残余黏聚力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可基于上下限解的大小关系,判定膨胀土边坡的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膨胀土滑坡的成灾规模评价及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边坡 首次滑动区域 边坡稳定性 上下限解 Morgenstern-Price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多地域烟田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8
作者 秦伟桦 杨小密 +6 位作者 陈胜利 古庆辉 杨超飞 闫凤丹 赵红朝 朱晨辉 李连豪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7期127-130,134,共5页
烟田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新型农业工程技术,实现烟苗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具有节水、省肥省工和灵活方便等特点。该文阐述了豫西多地域烟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豫西多地域烟田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烟田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新型农业工程技术,实现烟苗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具有节水、省肥省工和灵活方便等特点。该文阐述了豫西多地域烟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豫西多地域烟田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问题的解决策略。该文对指导豫西烟区水肥一体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技术 山地 平原 问题 解决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绩效评价——以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片区为例
9
作者 胡昊宇 杨乐 +2 位作者 李佳鸣 苏黎馨 冯长春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107,共11页
在城市更新中引入生态系统评估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人居环境质量要求。从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国情,选取生态价值、城市景观、社会包容、经济支撑、规划管理等5个关键因素,构建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评价体系... 在城市更新中引入生态系统评估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人居环境质量要求。从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国情,选取生态价值、城市景观、社会包容、经济支撑、规划管理等5个关键因素,构建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因素评价模型等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片区城市更新的现状与规划预期绩效分别开展了评价。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行动,确实有利于实现城市的绿色更新,但相关行动与措施一般偏向于公园建设、居住区绿化、步道优化等具体绿化手段,评价尺度以城区或城市片区为宜。(2)研究区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现状绩效等级为Ⅱ,尚未达到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预期目标。(3)若现行规划得到良好落实,研究区在规划终期的预期绩效可提升至等级IV,符合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实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 城市更新 绩效评价 北京 十八里店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基底调查赋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空间规划与修复设计探索
10
作者 赵彦 陈雪初 +3 位作者 蔡珝青 戴雅奇 仪小梅 孙彦伟 《园林》 2025年第7期103-111,共9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其核心在于通过生态基底调查赋能生态保护修复,以应对郊野地区景观格局破碎化、生物多样性不足及农业面源污染等挑战。以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例,基于生...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其核心在于通过生态基底调查赋能生态保护修复,以应对郊野地区景观格局破碎化、生物多样性不足及农业面源污染等挑战。以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例,基于生态基底调查成果,结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与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理念,构建以“生态源地—生态廊道—生态修复节点”为核心的生态修复功能分区体系,形成生态留野区、生态优先区、生态农业区、生态共生区4类功能区及农林水路一体化复合生态廊道。通过水生态治理、近自然林修复、灰绿融合设施等生态修复工具箱技术,实施“三大典型示范片区”建设,以显著提升区域生境质量与生物多样性。预估结果显示,整治后区域年生态价值提升约404万元,新增湿地功能面积32 hm^(2),面源污水净化量达161万m^(3),两栖类与鸟类多样性显著改善,黑斑蛙、牛背鹭等指示物种栖息环境优化。通过探索生态基底调查赋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路径,为郊野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 农林湿复合 生态修复工具箱 郊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陕接壤区矿井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
11
作者 苗贺朝 董书宁 +6 位作者 王皓 杨元园 乔伟 王晓东 王东琦 付宏洋 刘禹廷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6-176,共11页
【目的】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区域由东向西转移,西部煤炭基地在国民经济基础能源供给中的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然而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发长期面临水害防治和水资源保护难以协调的困局。因此,推进矿井水管控技术走向... 【目的】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区域由东向西转移,西部煤炭基地在国民经济基础能源供给中的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然而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发长期面临水害防治和水资源保护难以协调的困局。因此,推进矿井水管控技术走向智能化,是解决西部矿区煤-水矛盾的关键途径,也是在保障煤炭企业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矿区水资源保护利用的迫切需求。【方法】针对现有矿井水配置技术存在的分级分质配置规则不完善、对矿井水资源特殊性考虑不足等问题,以地表水、地下水、矿井水和再生水为水源,构建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公平性的水资源分级分质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在制定矿区水资源分级分质配置规则基础上,结合水量平衡、水质标准和用水需求约束等条件,采用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对我国蒙陕接壤区某矿现状水平年水资源逐月配置方案进行求解,并评价了Pareto解集中经济、环境、公平效益侧重的配置方案,该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和结论】(1)配置结果合理,矿井水年均利用率为78.4%,月平均利用率与月供需水量之差呈正相关,生态和农业需水是关键影响因子。(2)矿井水月平均利用率最高为92.2%(4月)、最低为31.4%(8月),此二月均推荐经济或环境方案。(3)1~12月环境方案,各水源利用率范围分别为100%、35.21%~100.00%、32.18%~95.11%和82.89%~100.00%。(4)生活、工业、生态、农业用水的满足度范围分别为95.00%~98.16%、97.27%~109.14%、94.35%~105.05%和81.95%~108.85%。(5)当矿井水利用率低时,其他水源利用率增大,供水结构不合理。研究结果可为矿井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并为类似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多水源 优化模型 基尼系数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代 PARETO解集 蒙陕接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P的绿化博览会展园功能区布局优化设计方法
12
作者 施皓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195-200,共6页
展园功能区的布局是绿化博览会服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但布局过程易受自然条件、展园性质等问题的影响。为了优化布局效果,提出基于SLP的绿化博览会展园功能区布局优化设计方法。采用两步移动搜索算法计算功能区的供给能力,并根据供... 展园功能区的布局是绿化博览会服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但布局过程易受自然条件、展园性质等问题的影响。为了优化布局效果,提出基于SLP的绿化博览会展园功能区布局优化设计方法。采用两步移动搜索算法计算功能区的供给能力,并根据供给能力分析目前绿化博览会展园功能区的布局;采用SLP分析各功能区的综合关系,并构建布局优化目标函数;采用微遗传算法对目标函数求解,输出最佳布局方案,完成绿化博览会展园功能区布局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资源利用率高、关联性强、负荷量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区布局优化设计 两步移动搜索算法 SLP 目标函数求解 微遗传算法 绿化博览会展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头营干热岩开采试验场地人工注水诱发地震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宁 王亚玲 +3 位作者 张晓刚 尹康达 毛国良 纪春玲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5-909,936,共6页
结合马头营干热岩区7个临时测震台站的地震观测资料和M1井2022-06~09的加压注水数据,研究地震活动与注水压力、水流量的关系,同时分析诱发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其对周边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注水作业可能诱发了201个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 结合马头营干热岩区7个临时测震台站的地震观测资料和M1井2022-06~09的加压注水数据,研究地震活动与注水压力、水流量的关系,同时分析诱发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其对周边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注水作业可能诱发了201个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0~4 km,这个区段也是地围压较小的安全区域,发生中强震的几率较小;水流量、水压力的改变不仅影响诱发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而且影响地震活动频度,应力积累到一定水平诱发地震发生,之后水流量、水压力与地震频度呈现正相关关系;注水量和震级之间关系不明显,压力和诱发地震震级呈线性相关;在持续注水量达到11 821 m^(3)、压力达到23.46 MPa时,有断层失稳、诱发地震的可能;最大诱发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走滑型,主压应力NNW向,与华北区域应力分布有一定偏差,可见M1井开采对局部应力分布有影响;从地震震中位置迁移规律推测,有新的地裂缝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注水 诱发地震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 马头营干热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数据源的采煤沉陷区早期识别及地面形变特征监测——以神木市大柳塔镇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曾光 张鹏飞 +1 位作者 王海恒 王耀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26,共6页
煤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实现采煤沉陷区精准、高效、经济的早期识别和动态监测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资料收集与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0—2022年5期DEM数据进行差分解算,同时利用2015年6月15日至2023年7月15日共计... 煤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实现采煤沉陷区精准、高效、经济的早期识别和动态监测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资料收集与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0—2022年5期DEM数据进行差分解算,同时利用2015年6月15日至2023年7月15日共计164期长时间序列Sentinel-1数据,对煤矿区地面沉降进行动态监测,查明了神木市大柳塔镇采煤沉陷区现状分布与地面沉降特征,形成了一套基于多数据源的采煤沉陷区早期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大柳塔镇采煤沉陷区分布面积为252.70 km 2,包括地面塌陷、采空区悬顶两种类型,神华公司石圪台、哈拉沟、大柳塔、活鸡兔4大矿区煤矿塌陷问题严重;②将分辨率为2 m的DEM数据重采样为5 m后进行差值运算,误差为0.01 m,精度较高且计算高效;③DEM差分解算、SBAS-InSAR技术均能对地面塌陷范围进行精准识别,匹配度高,且各方法间互为补充,相互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差值解算 SBAS-InSAR技术 采煤沉陷区 大柳塔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土岩差异性淋滤模式及古环境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涛 张金功 +1 位作者 宋世骏 周国晓 《地质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3-1613,共11页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铝土岩的淋滤特点,探讨其发育的古环境基础,本文选取陇东地区太原组铝土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镜下薄片观察,进而结合岩性特征,分析了华北板块铝土岩淋滤模式和古环境基础。结果表明,陇东地区铝土质储层经历了地下水的...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铝土岩的淋滤特点,探讨其发育的古环境基础,本文选取陇东地区太原组铝土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镜下薄片观察,进而结合岩性特征,分析了华北板块铝土岩淋滤模式和古环境基础。结果表明,陇东地区铝土质储层经历了地下水的淋滤改造作用,物性得到较大改善;铝土岩的淋滤溶蚀成岩经历了沉积、表生和埋藏3个阶段,在垂向上具有三段式的差异性淋滤溶蚀成岩模式,中部受淋滤改造作用最强;华北板块铝土岩形成的有利因素为温暖热带气候、古隆起斜坡区、古岩溶地貌和海平面交替升降的耦合。因此,鄂尔多斯盆地铝土岩发育古环境良好,在盆地多个地区乃至华北板块均有发现,品质较好的铝土质储层多形成于构造相对高部位,斜坡是有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岩 差异性淋滤溶蚀 古环境 陇东地区 华北板块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达区在线预测的GPI中制导协同拦截策略
16
作者 王鹏 赵石磊 陈万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63-3476,共14页
针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翔目标防御中存在目标机动能力强、机动意图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达区在线预测的滑翔段拦截器(GPI)中制导协同拦截策略。基于滑翔弹道解析解给出针对目标横程机动的可达区在线预测方法。利用多项式拟合和... 针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翔目标防御中存在目标机动能力强、机动意图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达区在线预测的滑翔段拦截器(GPI)中制导协同拦截策略。基于滑翔弹道解析解给出针对目标横程机动的可达区在线预测方法。利用多项式拟合和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给出GPI标控弹道的纵程可达区在线预测方法,并利用弹道解析解进一步给出拦截弹的横程可达区在线预测方法。通过对目标和拦截弹可达区在线预测,引入多弹协同思想,实现拦截弹可达区对目标可达区的覆盖,完成协同拦截策略的设计。拦截仿真分析表明:所提协同拦截策略可有效应对目标的倾侧反转机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翔段拦截器 滑翔机动解析解 可达区在线预测 协同拦截策略 可达区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沙雅地区中小地震发震构造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明文 李金 +3 位作者 许鑫 宋春燕 苏金波 刘冠伸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47-3765,共19页
库车—沙雅地区位于塔里木克拉通北部,近年来该地区地震具有频次不断增多、震级不断增大、时间间隔逐渐缩短的趋势.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17年1月—2022年12月震相走时和宽频带数据,通过重新定位、CAP(Cut And Paste)方法获得了库... 库车—沙雅地区位于塔里木克拉通北部,近年来该地区地震具有频次不断增多、震级不断增大、时间间隔逐渐缩短的趋势.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17年1月—2022年12月震相走时和宽频带数据,通过重新定位、CAP(Cut And Paste)方法获得了库车—沙雅地区1257个精定位及84个震源机制解结果,同时利用区域应力场反演方法获得研究区应力场结果.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人工地震剖面等方面综合研究库车—沙雅地区的孕震特征与发震机理,确定发震断裂及其活动特征,获得以下认知:(1)研究区地震的空间分布与“X”型走滑断裂分布相一致.(2)研究区的震源机制解,主要以走滑为主,结合人工地震剖面,确定了库车—沙雅中小地震的发震断层为研究区奥陶—寒武系中的NNE、NNW向共轭走滑断裂体系,通过应力场反演获得了库车—沙雅地区NNW向的应力场分布格局,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最大地震库车M_(S)5.6地震节面Ⅰ走向77°,倾角90°,滑动角7°;节面Ⅱ走向347°,倾角83°,滑动角-180°,矩震级M_(W)5.16,矩心深度为8.0 km,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本文编号为F_(Ⅱ)18走滑断层.本文结合多学科资料对库车—沙雅地区中小地震发震构造进行详尽探讨,并分析了该地区区域应力场特征,为该地区发震断层活动性及地震危险趋势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沙雅地区 重定位 震源机制解 走滑断层 发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溶液电导率法在滨海高盐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正阳 杨海 +5 位作者 刘鹏 梅世嘉 陈孜 张鸿 姜月华 周权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6,共5页
分析海涂围垦区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对改良滨海区域盐碱地有着重要意义。而在高盐土壤中实现含水率和可溶解盐分浓度的连续测量是掌握海涂围垦区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关键,因此以江苏如东海涂围垦试验区内的重度盐土为研究对象,利用耐盐度较... 分析海涂围垦区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对改良滨海区域盐碱地有着重要意义。而在高盐土壤中实现含水率和可溶解盐分浓度的连续测量是掌握海涂围垦区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关键,因此以江苏如东海涂围垦试验区内的重度盐土为研究对象,利用耐盐度较好的土壤水分—盐分传感器连续监测土壤含水率、表观电导率变化,以土壤饱和溶液电导率(E_(C_(sat)))为盐分当量指标,分析受降雨、蒸发影响的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E_(C_(sat))可用以指示土壤中最大可溶解盐分含量。此外,土壤盐分在年内呈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即在冬季土壤中盐分较高,春季土壤脱盐,夏季土壤盐分波动剧烈,秋季土壤积盐明显。在蒸发和降雨过程中,E_(C_(sat))可有效指示不同埋深处土壤盐分的变化特征,结合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可直观佐证“盐随水走”的运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溶液电导率 海涂围垦区 水盐运移 蒸发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充填溶洞时单桩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乔胜石 张乾青 +2 位作者 邢宇铖 张凯 王志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09-3920,共12页
采用圆孔扩张理论提出竖向受荷桩周地层对充填溶洞的水平和竖向作用力计算方法,采用Mindlin解建立溶洞段应力增量计算方法,基于桩-土(岩)界面、桩-溶洞界面的Boxlucas1荷载传递模型提出考虑地层-溶洞-桩共同作用的穿越充填溶洞型单桩沉... 采用圆孔扩张理论提出竖向受荷桩周地层对充填溶洞的水平和竖向作用力计算方法,采用Mindlin解建立溶洞段应力增量计算方法,基于桩-土(岩)界面、桩-溶洞界面的Boxlucas1荷载传递模型提出考虑地层-溶洞-桩共同作用的穿越充填溶洞型单桩沉降迭代计算方法。通过案例分析验证本文计算方法的合理性。根据参数分析结果,研究溶洞与桩顶的距离、溶洞半径、溶洞充填物剪切强度、桩径、桩长等对单桩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计算方法可用于分析单桩穿越单个或多个充填溶洞时的承载特性;充填溶洞距离桩端越远、半径越小、充填物剪切强度越强,单桩承载力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圆孔扩张理论 MINDLIN解 Boxlucas1荷载传递模型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EICP)减小三峡库区紫色土分离能力效果
20
作者 刘德玉 张伦 +4 位作者 夏振尧 张文琪 向瑞 高峰 肖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2-119,共8页
为探究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enzyme-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EICP)减小三峡库区紫色土分离能力效果,该研究设置5个EICP浓度(0(CK对照)、0.5、1.0、1.5和2.0 mol/L)和6个养护时间(1、7、15、30、60和120 d),开展模拟冲刷试验分... 为探究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enzyme-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EICP)减小三峡库区紫色土分离能力效果,该研究设置5个EICP浓度(0(CK对照)、0.5、1.0、1.5和2.0 mol/L)和6个养护时间(1、7、15、30、60和120 d),开展模拟冲刷试验分析土壤分离能力,通过表观黏聚力和碳酸钙含量变化阐明EICP作用下紫色土分离能力变化原因,并从微观角度揭示其减蚀机制。结果表明:与CK对照相比,EICP处理显著减小土壤分离能力,随着EICP浓度的增加,紫色土分离能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在浓度为1.5 mol/L时效果最佳;而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紫色土分离能力呈现先快速减小再缓慢减小的变化规律,CK对照在前30天减小明显,EICP处理下在第7天时减幅明显,减幅占总减幅的85.79%~92.21%。表观黏聚力与碳酸钙含量随EICP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随养护时间的延长分别呈持续增大和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EICP作用下紫色土碳酸钙聚集是引起分离能力降低的重要原因,表观黏聚力和碳酸钙含量与紫色土分离能力呈现显著指数函数关系(P<0.01),能够很好解释紫色土分离能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EICP能够有效减小紫色土分离能力,可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脲酶 三峡库区 紫色土 分离能力 EICP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