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豆带状复合种植免耕精量播种覆秸一体机设计与试验
1
作者 陈海涛 高伟 +3 位作者 王星 张颖 侯守印 纪文义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212,223,共12页
针对玉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播种过程中田间秸秆量大、代用机具播种质量差、作业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在收获后原茬地条件下一次进地可同步完成“清秸防堵种床整理-玉米大豆精播施肥-秸秆均匀覆盖”一体机。按照玉豆带状复合种植农艺要... 针对玉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播种过程中田间秸秆量大、代用机具播种质量差、作业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在收获后原茬地条件下一次进地可同步完成“清秸防堵种床整理-玉米大豆精播施肥-秸秆均匀覆盖”一体机。按照玉豆带状复合种植农艺要求,设计了一体机结构;采用正交试验与离散元仿真相结合方法,对清秸覆秸装置结构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参数组合优化,当作业速度为9.9 km/h、刀轴转速为625 r/min、清秸总成螺旋线头数为3、残茬抛撒控制板倾角为90°时,清秸率为91.03%、覆秸匀度为87.05%,当量功耗为9.79 kW;在机收经粉碎秸秆残留量1.48 kg/m^(2)的玉米原茬地实施整机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作业速度为7.2 km/h(保证试验样机排种器正常工作)、大豆粒距为8 cm、玉米粒距为10 cm、刀齿入土深度为50 mm时,机具通过性良好,大豆、玉米粒距合格指数分别为79.50%、88.66%,重播指数分别为4.03%、3.66%,漏播指数分别为16.48%、7.68%,变异系数分别为28.49%、21.31%,大豆、玉米播深合格率为90%,施肥深度合格率为80%,种肥水平间距合格率为80%,覆秸匀度为88.97%,播后田间无晾籽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豆带状复合种植 玉豆精播一体机 清秸覆秸 正交试验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的六安瓜片滚筒式烘焙机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李兵 李飞龙 +3 位作者 夏程龙 朱勇 蔡振洋 吴昊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10-321,共12页
针对目前六安瓜片茶烘焙采用普通滚筒式烘焙机,工艺上不符合六安瓜片传统烘焙工艺,存在碎茶率高,烘焙质量不佳,香气不足等问题,该研究为解决以上问题,根据六安瓜片传统烘焙工艺设计了一种滚筒式茶叶烘焙机。该研究的主要方法在于使用履... 针对目前六安瓜片茶烘焙采用普通滚筒式烘焙机,工艺上不符合六安瓜片传统烘焙工艺,存在碎茶率高,烘焙质量不佳,香气不足等问题,该研究为解决以上问题,根据六安瓜片传统烘焙工艺设计了一种滚筒式茶叶烘焙机。该研究的主要方法在于使用履带式陶瓷电加热带作为加热元件,紧贴外壁安装以降低热阻;滚筒采用变频调速,以适应不同时期生产的茶叶在制品;对茶叶颗粒进行动力学分析,茶叶颗粒在滚筒中的运动由接触、带起及抛落3个阶段组成,并对上述3个阶段的茶叶颗粒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动力学方程。由相关动力学方程可知:滚筒转速、导叶板螺旋角、导叶板个数、导叶板宽度等因素影响碎茶率及烘焙质量;使用SolidWorks软件构建了虚拟样机,应用EDEM软件建立了茶叶物料的颗粒模型,对茶叶颗粒进行了运动学仿真,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滚筒转速、导叶板螺旋角、导叶板个数、导叶板宽度与茶叶颗粒的平均速度、平均受力的关系,并分析了上述因素对烘焙过程的茶叶破碎率、烘焙质量的影响,确定影响茶叶运动的关键因素。以六安瓜片毛茶为试验材料,为了对上述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进行了以碎茶率与感官评分为评价目标,以滚筒转速、导叶板螺旋角、导叶板个数为主要因素的3因素3水平二次旋转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烘焙效果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滚筒转速、导叶板螺旋角、导叶板个数,运用Design Expert 13.0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当滚筒转速为24 r/min,导叶板螺旋角为6°,导叶板个数为5时,茶叶烘焙质量较优。对优化前后的样机验证试验表明:优化前后碎茶率、感官评分由5.86%、86.4分变为4.82%、92.1分,建立的回归方程的预测与试验结果误差小于5%。研究结果可为茶叶烘焙机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安瓜片 茶叶滚筒烘焙机 动力学 离散元 参数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施肥器的性能与试验研究
3
作者 牛贺贺 廖凯 +3 位作者 陈飞 李立君 陈雨丰 罗红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1,共7页
针对目前油茶林中无专用精密施肥装置的问题,根据油茶种植间距和肥料特性,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油茶林环境并可以达到控制施肥量及均匀性要求的精密施肥器。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主要结构参数,并通过控制出料阀板来达到对施肥量的控制。通... 针对目前油茶林中无专用精密施肥装置的问题,根据油茶种植间距和肥料特性,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油茶林环境并可以达到控制施肥量及均匀性要求的精密施肥器。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主要结构参数,并通过控制出料阀板来达到对施肥量的控制。通过软件CATIA对施肥器进行建模,然后导入EDEM软件中,并与事先在EDEM软件中建立的肥料颗粒离散元模型相结合,对其进行仿真,验证该施肥器可以均匀、连续地将肥料排出,达到了量控和均匀施肥的目的,并分析螺旋直径、螺旋螺距和螺旋转速对排肥稳定性变异系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分布变异系数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螺旋直径、螺旋螺距和螺旋转速通过Design-Expert10.0求得最优组合,即螺旋直径为110 mm、螺旋螺距为77 mm及螺旋转速为60 r/min,此时变异系数达到最小值11.60%,试验实测值与理论值平均相对误差仅为5.01%,说明该施肥器具有较好的施肥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器 离散元法 施肥量 均匀性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热蒸汽管道喷雾冷却特性数值分析
4
作者 蒋璨 崔龙豪 +3 位作者 夏童玲 李奥 孙中国 席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32,共11页
针对蒸汽管道中喷雾冷却效果不佳及冷却后蒸汽温度分布不均匀问题,采用离散相模型对喷雾冷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喷雾初始粒径、冷却水流量及喷嘴数对冷却过程的影响。首先,验证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并设计正交实验;然后,通过极差分析... 针对蒸汽管道中喷雾冷却效果不佳及冷却后蒸汽温度分布不均匀问题,采用离散相模型对喷雾冷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喷雾初始粒径、冷却水流量及喷嘴数对冷却过程的影响。首先,验证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并设计正交实验;然后,通过极差分析探究不同参数对温度降低量、温度不均匀程度及液滴蒸发率的影响规律;最后,探讨液滴粒径不同导致的蒸发破碎现象差异对液滴蒸发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粒径从50μm增大到200μm时,受到的曳力和撞击壁面引起的二次破碎影响逐渐增强,且随着液滴粒径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冷却水雷诺数每增加439.04,管道出口平均温度降低约2K;喷嘴数对出口温度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影响较大,当喷嘴数为2时,温度分布最不均匀,喷嘴数为4、冷却水雷诺数为4443.2、粒径为50μm时,冷却效果最优,温度分布最均匀。该研究可为明晰管道内喷雾冷却的影响因素及指导工程中减温器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正交实验 离散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烟草木灰炉土壤—秸秆混合堆积优化分析与离散元仿真
5
作者 蒋云胜 何伯伟 +3 位作者 吕群丹 张雷 刘洋 周恒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5-241,共7页
针对无烟草木灰炉内土壤—秸秆堆积不平整问题,构建基于离散元的铲装混合堆积优化模型,通过铲装作业方式研究土壤—碎秸秆在无烟草木灰炉中的装填堆积过程。以铲斗高度、铲斗姿态角和铲尖速度为试验因素,堆积轮廓平整度为试验指标,设计... 针对无烟草木灰炉内土壤—秸秆堆积不平整问题,构建基于离散元的铲装混合堆积优化模型,通过铲装作业方式研究土壤—碎秸秆在无烟草木灰炉中的装填堆积过程。以铲斗高度、铲斗姿态角和铲尖速度为试验因素,堆积轮廓平整度为试验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建立堆积轮廓平整度回归模型得出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铲尖速度、铲斗姿态角、铲斗高度对堆积轮廓平整度的影响分别为极显著(P<0.01)、显著(0.01<P<0.05)、不显著(P>0.05)。对3个试验因素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最优参数组合:铲斗高度为0.549 m,铲斗姿态角为122.1°,铲尖速度为0.598 m/s,最优堆积轮廓平整度为236.742 mm。利用EDEM对最优参数组合进行验证,得出在最优参数组合时实际堆积轮廓平整度为223.859 mm,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5.442%。为连杆式铲装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草木灰炉 土壤—秸秆 离散元 堆积平整度 铲装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的螺旋搅龙排肥装置对排肥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史健伟 李海亮 +4 位作者 邹华芬 严晓丽 孙海天 王宏轩 汪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0-139,共10页
为优化改进基质覆盖式免耕播种机排肥装置在玉米耕作中的排肥效果,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得出螺旋搅龙排肥装置结构参数,然后采用离散元法(EDEM)仿真螺旋搅龙排肥装置和样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排肥装置的排肥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螺旋叶片直... 为优化改进基质覆盖式免耕播种机排肥装置在玉米耕作中的排肥效果,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得出螺旋搅龙排肥装置结构参数,然后采用离散元法(EDEM)仿真螺旋搅龙排肥装置和样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排肥装置的排肥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螺旋叶片直径、螺距和排肥轴转速对排肥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工作参数对排肥量的贡献次序。试验结果表明:螺旋搅龙排肥装置排肥量的范围在159.18~516.64 g/s之间,仿真与样机试验排肥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9.95%,螺旋搅龙排肥装置的排肥量随工作参数的增大而增大,工作参数对排肥量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螺距、螺旋叶片直径、排肥轴转速。仿真与样机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结论相同,符合设计要求,验证了仿真试验与数学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搅龙 排肥装置 优化改进 离散元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振动筛筛分性能的离散元模拟研究
7
作者 王晓川 杨华瑞 +2 位作者 马学东 赵轩瑾 宋梅雪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1-827,共7页
现有直线振动筛、圆振动筛、椭圆振动筛,其激振力均作用在竖直平面内,筛面宽度方向缺乏有效的激振,颗粒群的松散程度、颗粒群分层效果以及筛分效率有提升空间。为了强化现有振动筛的筛分性能,依据LISSAJOUS振动合成理论,把2个相互垂直... 现有直线振动筛、圆振动筛、椭圆振动筛,其激振力均作用在竖直平面内,筛面宽度方向缺乏有效的激振,颗粒群的松散程度、颗粒群分层效果以及筛分效率有提升空间。为了强化现有振动筛的筛分性能,依据LISSAJOUS振动合成理论,把2个相互垂直且频率之比为1∶2的简谐直线振动合成为复合振动,并将此复合振动加入到振动筛中,使振动筛按照此复合振动曲线轨迹进行振动,在筛面宽度方向上增加颗粒的分运动,使颗粒在宽度方向上受到激振力,进而使颗粒更加松散,分层效果更加显著,构建了一种新型复合振动筛。利用EDEM软件,在振动参数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直线振动筛和复合振动筛的离散元对比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复合振动筛比直线振动筛筛分效率提高了2.98%,在物料输送能力方面提高了3.17%,分层效果明显且筛网所受到的冲击较小。在以上述基础上,采用L_(9)(3^(3))正交试验,得出影响筛分效率的3个影响因素按显著程度依项为:主振动频率、筛面、倾角、振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振动筛 筛分性能 离散元模拟 LISSAJOUS振动合成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反倾边坡动力响应规律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谌永刚 张俊 王寿龙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6-885,共10页
地震作用导致的反倾边坡失稳破坏会诱发严重的地质灾害,因此对地震作用下反倾边坡稳定性、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基于Scavia模型,采用离散元UDEC软件探讨双向地震作用下反倾边坡动力响应规律;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法,... 地震作用导致的反倾边坡失稳破坏会诱发严重的地质灾害,因此对地震作用下反倾边坡稳定性、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基于Scavia模型,采用离散元UDEC软件探讨双向地震作用下反倾边坡动力响应规律;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法,考虑坡高、坡角、岩层倾角、岩层厚度、岩块底面倾角、节理摩擦角、地震烈度7个影响因素,设计18组正交试验,利用失稳位移比进行敏感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反倾边坡倾倒破坏经历了位移启程、位移累积及失稳3个阶段;坡体水平向、竖向加速度均存在高程及坡表放大效应,峰值加速度(PGA)系数随坡体高程增加呈现线性增加,其中缓倾裂隙面上部放大效应更加明显,且坡体上岩块主要受水平方向地震波影响,受竖向地震波影响很小;最后,正交试验表明地震烈度、坡高、岩层厚度、岩块底面倾角对反倾边坡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而坡角、岩层倾角及结构面摩擦角等对反倾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边坡 离散元 动力响应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面粉颗粒接触参数标定试验 被引量:6
9
作者 陈硕 江礼坚 +3 位作者 林谢昭 唐旭晟 刘晓敏 张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9-76,共8页
为设计和优化面粉输送设备,应用离散元法对面粉进行准确地工程建模和分析,需要对其接触参数进行必要的标定。该研究依据颗粒缩放理论,用“Hertz-Mindlin with Johnson-Kendall-Roberts”接触模型表征面粉颗粒间黏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 为设计和优化面粉输送设备,应用离散元法对面粉进行准确地工程建模和分析,需要对其接触参数进行必要的标定。该研究依据颗粒缩放理论,用“Hertz-Mindlin with Johnson-Kendall-Roberts”接触模型表征面粉颗粒间黏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静/动态休止角的接触参数标定方法。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接触参数的敏感性和方差分析,表明面粉颗粒间的滚动摩擦系数、面粉颗粒与不锈钢表面间的静摩擦系数、表面能对静态休止角的影响极显著(P<0.01),并且多组接触参数都可以模拟出与试验相同的静态休止角。进一步研究表明,面粉颗粒与不锈钢表面间的静摩擦系数的合理取值范围为0.2~0.4。通过2种填充率、4种转速下基于动态休止角的参数标定,将其中与试验最为吻合的一组参数作为标定结果,其值如下:面粉颗粒之间恢复系数为0.6、面粉颗粒之间静摩擦系数为0.2、面粉颗粒之间滚动摩擦系数为0.1、面粉颗粒与不锈钢容器表面之间恢复系数为0.6、面粉颗粒与不锈钢容器表面之间静摩擦系数为0.6、面粉颗粒与不锈钢容器表面之间滚动摩擦系数为0.5、表面能为0.12 J/m^(2)。使用该组参数对矩形容器中物料自由坍塌试验进行仿真,其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验证了该标定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提出的标定方法简单、易执行,对粉料输送设备的设计及优化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正交试验 面粉 接触参数标定 静/动态休止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降阶快速计算方法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刚 胡万君 +2 位作者 郝世缘 刘云鹏 李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3-657,共15页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温升监测是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为了改善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时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保留的本征正交分解(SPOD)与离散经验插值方法(DEIM)相结合的计算策略。首先...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温升监测是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为了改善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时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保留的本征正交分解(SPOD)与离散经验插值方法(DEIM)相结合的计算策略。首先,该文采用最小二乘有限元法(LSFEM)与迎风有限元法(UFEM)构建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计算控制方程;其次,针对控制方程的特点,引入SPOD方法,通过将采样时间内的计算结果构成快照矩阵,建立降阶模型,降低有限元刚度矩阵的计算阶数,提高求解有限元方程的效率;然后,为了改善本征正交分解方法对于非线性问题效率提升不高的缺陷,结合DEIM算法,对有限元方程中的非线性项进行插值处理,从而减少每一时步形成总体刚度矩阵的时间,进一步提高总体计算效率。为了验证文章所提算法的精确性及高效性,根据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的基本特点,建立了单分区分匝绕组传热模型,对其瞬态传热过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基于SPOD-DEIM的有限元降阶计算能够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全阶计算结果相比,流场与温度场的计算误差均不超过1.5%,且计算效率提升5.1倍。同时,为了充分说明SPOD-DEIM算法在工程应用中的价值,该文基于110 kV变压器绕组搭建了温升实验平台,建立了八分区分匝绕组数值计算模型,对算法的精度、效率及工程应用价值进行了验证及讨论,计算及实验结果表明:精度方面,降阶计算较全阶计算的瞬态全过程计算误差小于2.5%,且与实验结果相比,误差不超过5.41K;效率方面,降阶计算的全过程计算时间为54.28 h,与全阶计算相比,计算效率提升至10.57倍,与商业仿真软件Fluent相比,效率提升至6.37倍,充分说明所提算法的高效性及工程应用价值,为大型电力设备快速仿真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组瞬态温升 结构保留 本征正交分解 离散经验插值 降阶计算 温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含快照选择策略的POD-QDEIM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降阶算法研究及其实验验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刚 胡万君 +4 位作者 郝世缘 姜雄伟 高成龙 刘云鹏 王文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98-5010,I0033,共14页
为了提高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进行仿真的计算速度,该文提出一种包含快照选择策略的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基于列主元QR分解的离散经验插值(QR factorization-discrete empirical... 为了提高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进行仿真的计算速度,该文提出一种包含快照选择策略的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基于列主元QR分解的离散经验插值(QR factorization-discrete empirical interpolation method,Q-DEIM)(POD-QDEIM)算法。首先,文章基于最小二乘有限元法与迎风有限元法推导绕组流热耦合计算方程;其次,通过引入POD方法,降低有限元方程阶数提高求解效率;同时提出POD自适应快照选择策略,在保证降阶模型精度的前提下,减小快照矩阵规模;随后,为了改善POD方法求解非线性问题时效率不高的劣势,文章结合基于Q-DEIM方法,通过插值的方法形成方程中的非线性项,从而提高每一时步非线性项的形成效率;最后,基于110 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基本结构,建立了八分区分匝绕组传热模型以及绕组温升试验装置对所提算法进行验证,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POD-QDEIM降阶算法的计算精度在工程上属于可接受范围,其计算效率较全阶计算提升了近11.72倍,说明该算法在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快速仿真领域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组瞬态温升 快照选择策略 本征正交分解 离散经验插值 温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窄行蕉园起垄机抛土机构设计与试验
12
作者 高锐涛 高宇 +2 位作者 孙志全 曹璨 李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85,共13页
目的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起垄机构的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新型蕉园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设计一种蕉园起垄机抛土机构,实现蕉园起垄机械化作业。方法对抛土起垄机构主要部件进行建模仿真,应用EDEM对抛土起垄过程进行仿真,以导向罩角度、... 目的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起垄机构的研究文献基础上,结合新型蕉园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设计一种蕉园起垄机抛土机构,实现蕉园起垄机械化作业。方法对抛土起垄机构主要部件进行建模仿真,应用EDEM对抛土起垄过程进行仿真,以导向罩角度、叶轮转速、叶片宽度及叶片偏角作为试验因素,将抛撒距离和土壤集中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和正交旋转组合仿真试验,探究因素对抛土起垄机构作业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Design-Expert数据处理软件对仿真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作业最优组合参数,并将最优参数组合来制作样机进行平台试验。结果通过仿真试验与平台试验对比,得出最佳起垄组合参数:导向罩角度为30°,叶轮转速为275 r/min,叶片宽度为82 mm、叶片偏角为–7.5°;罩角度为62°,叶轮转速为314 r/min,叶片宽度为82 mm、叶片偏角为–7.5°,最终得到仿真结果中土壤集中度分别为73%和81%,抛撒距离为2081.29 mm和979.2 mm,平台试验验证结果在合理区间范围内。结论根据仿真与平台试验结果的对比,得到机构抛土效果满足蕉园的起垄要求的最佳参数组合,为“超宽窄行”蕉园起垄机械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土起垄机构 离散元法 正交试验 平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移动式木片筛分机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长清 孙永超 +2 位作者 丁禹程 丁星尘 杨春梅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4年第12期28-34,共7页
为提高疫木粉碎处理后木片的筛分效率,设计了一种移动式木片筛分机。基于离散元方法,建立多级滚筒筛分模型,运用离散元软件EDEM对木片筛分过程仿真分析。以滚筒转速、滚筒倾角、进料速度为试验因素,筛分效率为评价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 为提高疫木粉碎处理后木片的筛分效率,设计了一种移动式木片筛分机。基于离散元方法,建立多级滚筒筛分模型,运用离散元软件EDEM对木片筛分过程仿真分析。以滚筒转速、滚筒倾角、进料速度为试验因素,筛分效率为评价指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各因素对木片筛分效率的影响。根据Design-Expert 13软件优化模块分析得出最佳移动式木片筛分机工作参数,选取滚筒转速为3.5 rad/s,滚筒倾角为7.9°,进料速度为0.34 kg/s时,木片筛分效果较好,筛分效率可达到88.2%。对该参数组合进行验证分析,得到筛分效率为85.6%,验证结果与优化结果之间误差为2.6%,满足木片筛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木 木片筛分 多级滚筒 离散元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水库优化调度的改进ODDDP算法研究
14
作者 方国华 郑旺 +1 位作者 吴承君 颜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184,共6页
“维数灾”问题和易陷入局部最优问题是梯级水库优化调度模型求解中的热点和难点。正交离散微分动态规划算法依据正交试验原理,解决了离散微分动态规划算法在求解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问题中的维数灾问题,但并未克服其依赖初始解质量和易... “维数灾”问题和易陷入局部最优问题是梯级水库优化调度模型求解中的热点和难点。正交离散微分动态规划算法依据正交试验原理,解决了离散微分动态规划算法在求解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问题中的维数灾问题,但并未克服其依赖初始解质量和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对此,借鉴入侵杂草算法空间扩散机制,引入高斯随机变量,并基于三角余弦函数的周期性质,设计提出了M-IWO-ODDDP算法,从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和搜索深度两方面,提高算法全局收敛能力。采用Schaffer、Shubert两种测试函数,分析测试了M-IWOODDDP算法的收敛性和鲁棒性。并以乌江流域11级梯级水库为例开展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M-IWOODDDP寻优效果显著且对初始解质量无明显依赖性,算法收敛能力强、鲁棒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优化调度 离散微分动态规划 正交试验 高斯分布 收敛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阶技术与监测点数据融合驱动的油浸式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快速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刚 胡万君 +2 位作者 刘云鹏 武卫革 李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162-6174,共13页
为了提高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的计算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监测点的温度场降阶计算方法。该方法以绕组内部若干离散监测点的温度信息为输入,以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降阶算法为载体,建立瞬态过程中温度场的快速反演模型,从而实... 为了提高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瞬态温升的计算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监测点的温度场降阶计算方法。该方法以绕组内部若干离散监测点的温度信息为输入,以基于本征正交分解的降阶算法为载体,建立瞬态过程中温度场的快速反演模型,从而实现从监测点数据到温度场全域的快速计算。首先分析了本征正交分解算法的降阶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从场域内离散监测点数据到降阶模态,再到温度场全域的快速计算策略。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该文根据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结构特点建立二维八分区分匝绕组传热模型,并对比了所提出的降阶计算方法与全阶计算方法的精度和效率,结果表明,二者的最大平均计算偏差仅为1.03 K,摄氏温标下温升的最大平均相对误差不超过5%,且降阶计算时间仅为0.18 s,相较于全阶计算获得了较高的效率提升。最后,依靠110 kV油浸式变压器绕组温升试验平台,通过测量绕组实际的温升情况,对算法的性能进一步验证,相关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各时刻的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相比最大误差不超过4.67 K,且各测量线饼的平均误差不超过1.02 K,在工程上属于可接受的范围。同时,所提算法对绕组瞬态温升全过程的计算时间仅为3.40s,初步实现了实际工程场景下对于绕组瞬态温升快速计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本征正交分解 离散监测点 快速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螺旋振动式马铃薯供种装置离散元仿真及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百冬 牛琪 +3 位作者 喻炜 谢守勇 王丽红 李成松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1,共9页
对丘陵山区马铃薯切块种薯播种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双螺旋振动式供种装置,通过EDEM仿真试验对切块薯在料斗内输送过程进行研究,并设计正交试验通过响应面法对切块薯振动式供种装置关键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供种速率。通过理论分析... 对丘陵山区马铃薯切块种薯播种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双螺旋振动式供种装置,通过EDEM仿真试验对切块薯在料斗内输送过程进行研究,并设计正交试验通过响应面法对切块薯振动式供种装置关键参数进行优化,提高供种速率。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表明,影响切块薯物料输送效率的因素包括振动装置工作电压、单个轨道螺距以及底面倾角,其中工作电压和单个轨道螺距通过改变物料在螺旋轨道上的运动速度来调整输送速率,而底面倾角通过改变物料分散进入螺旋轨道的速度来提高。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法,得到较优参数:工作电压200 V,单个轨道螺距186.626 mm,料斗底面倾角为5.075°时,输送速率最高为214粒/min,满足马铃薯切块薯排种器供种需求。该研究为后续丘陵山区马铃薯精量播种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振动排种 供种装置 离散元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可见光通信系统PTS峰均比抑制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智敬 陈媛 王俊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09-2514,共6页
针对非对称剪切正交频分复用(asymmetric-clipp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ACO-OFDM)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系统中信号的高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问题,采用部分传输... 针对非对称剪切正交频分复用(asymmetric-clipp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ACO-OFDM)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系统中信号的高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问题,采用部分传输序列(partial transmit sequence,PTS)方法,并结合二进制离散粒子群优化(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DPSO)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PTS峰均比抑制方法——DPSO-PTS方法。利用DPSO算法对加权的相位因子进行优化处理,选择最佳的相位因子组合来有效控制PAPR的范围,并对乘加权信息的子块进行求和,从而选择出最小PAPR对应的一组信号进行传输。仿真结果表明,在互补累计分布函数(complementary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CCDF)为10-4时,DPSO-PTS方法的系统PAPR降低了约4 dB,且相较于传统PTS方法,系统的复杂度和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也得到有效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非对称剪切正交频分复用 峰均功率比 离散粒子群优化-部分传输序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输送机分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8
作者 舒海龙 莫易敏 +2 位作者 张峰 蔡沁曦 丁明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866-10873,共8页
为提高振动输送机对大流量烟梗输送需求的适应能力,实现生产过程中烟梗物料的柔性分流。在振动输送机进料口处增设一分流机构,通过理论分析了烟梗颗粒的抛掷运动轨迹和影响分流机构分流效果的关键参数;设计一组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运... 为提高振动输送机对大流量烟梗输送需求的适应能力,实现生产过程中烟梗物料的柔性分流。在振动输送机进料口处增设一分流机构,通过理论分析了烟梗颗粒的抛掷运动轨迹和影响分流机构分流效果的关键参数;设计一组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运用工程离散单元法(engineer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EDEM)对分流系统进行参数优化,得到最优参数组合:挡板距离振槽底部高度为70 mm、导板倾角为45°、导板长度为60 mm、挡板距离振槽端部距离为245 mm和导板宽度为80 mm;在此基础上,以STC12C5A60S2为核心设计一套分流控制系统,来调控烟梗输送过程中的短时间内流量波动的现象。最终通过现场实验验证表明,该分流系统能将分流后的振动输送机两物料通道的流量差值控制在3%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输送机 离散元 参数优化 正交试验 均匀分流 STC12CA60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正交离散变换的物理不可克隆函数可靠性提升算法
19
作者 李诗扬 倪少杰 +2 位作者 邓丁 陈雷 林红磊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16-2122,共7页
为了解决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受外部环境和自身老化因素影响存在响应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基于非正交离散(NOD)变换的PUF可靠性提升算法。首先,设计了一种重排序混淆器,将随机种子向量及PUF响应经重排序混淆器迭代处理后得到非正交混淆... 为了解决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受外部环境和自身老化因素影响存在响应不稳定的问题,提出基于非正交离散(NOD)变换的PUF可靠性提升算法。首先,设计了一种重排序混淆器,将随机种子向量及PUF响应经重排序混淆器迭代处理后得到非正交混淆矩阵与混淆响应矩阵的内积,据此建立NOD谱,有效缓解了因PUF本身均匀性不足而产生偏向性密钥的问题;随后,通过分区编解码策略,赋予NOD谱一定的波动容错能力,将不稳定响应的影响限制在有限的范围,从而显著提高最终响应的可靠性。所提算法相较于传统基于纠错码的方法,需要的帮助数据更少。基于SRAM-XMC数据集进行实验,所提算法在对2949120组64位响应进行101次重复实验过程中平均可靠性达到99.97%,唯一性达到49.92%,均匀性达到50.61%。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在保证PUF响应均匀性与唯一性的同时有效提高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离散变换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 可靠性 分区编解码 唯一性 布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响应面法的砂土细观参数标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红帅 张东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0-1290,共11页
颗粒离散元的模拟精度主要取决于所标定细观参数的准确性,为提升细观参数的标定精度和效率,本文首先采用抗转动线性接触模型模拟砂土三轴压缩试验;再利用正交试验中的方差分析法筛选出宏观参数的控制性细观参数;然后建立宏观参数与控制... 颗粒离散元的模拟精度主要取决于所标定细观参数的准确性,为提升细观参数的标定精度和效率,本文首先采用抗转动线性接触模型模拟砂土三轴压缩试验;再利用正交试验中的方差分析法筛选出宏观参数的控制性细观参数;然后建立宏观参数与控制性细观参数的响应面方程,依据室内三轴试验确定的砂土宏观参数,代入所建的响应面方程求解得到控制性细观参数;最后结合三轴试验结果验证所标定细观参数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宏观参数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峰值摩擦角和剪胀角,其中弹性模量的控制性细观参数为有效模量和摩擦系数,泊松比的控制性细观参数为刚度比与摩擦系数,峰值摩擦角和剪胀角的控制性细观参数都为摩擦系数;通过三轴试验得出宏观参数取值,弹性模量为83.83 MPa、泊松比为0.45、峰值摩擦角为34.47°、剪胀角为8.93°;进一步标定细观参数取值,有效模量为153.35 MPa,刚度比为2.16,摩擦系数为0.45;利用标定的细观参数进行三轴试验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在低围压(100 kPa)下峰值强度相差7.2%,在高围压(300、500 kPa)下误差都控制在了±15.0%以内,证明了所提出的标定方法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 离散元法 细观参数 正交试验 响应面法 宏观参数 弹性模量 泊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