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stochastic fracture surface roughness on water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fractured rocks
1
作者 LIU Dongdong SONG Wenjie +2 位作者 LU Wei ZHONG Guo YANG Tao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9-459,共11页
As the dominant seepage channel in rock masse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fracture roughness distribution on seepage and heat transfer in rock masses.In this paper,the fracture roughness dis... As the dominant seepage channel in rock masse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fracture roughness distribution on seepage and heat transfer in rock masses.In this paper,the fracture roughness distribution functions of the Bakhtiary dam site and Oskarshamn/Forsmark mountain were fitted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The COMSOL Multiphysic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was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fracture roughness distribution types and empirical formulas for fracture hydraulic aperture on the seepage field and temperature field of rock masses.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fracture roughness at the Bakhtiary dam site and Oskarshamn/Forsmark mountain follows lognormal and normal distributions,respectively;(2)For rock masses with the same expected valu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fracture roughness,the outflow from rock masses with lognormal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 roughness i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of rock masses with normal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 roughness;(3)The fracture hydraulic aperture,outflow,and cold front distance of the Li and Jiang model a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Barton model;(4)The outflow,hydraulic pressure distribution,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Barton model are more sensitive to the fracture roughness distribution type than those of the Li and Jiang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s roughness distribution hydro-mechanical aperture model seepage and heat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几何理论的DFN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波 金爱兵 +1 位作者 高永涛 肖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625-630 638,638,共7页
以重庆梁-忠(梁平县-忠县)高速公路礼让隧道为工程研究背景,通过测线法调查现场节理,获得了节理产状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并从分形几何学的角度分析了节理间距及迹长的分形分布规律,推导出能反映节理间距及迹长分布状态的分形维数D及分形... 以重庆梁-忠(梁平县-忠县)高速公路礼让隧道为工程研究背景,通过测线法调查现场节理,获得了节理产状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并从分形几何学的角度分析了节理间距及迹长的分形分布规律,推导出能反映节理间距及迹长分布状态的分形维数D及分形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在该基础上采用Matlab软件以及Monte-Carlo随机分析方法,产生节理参数随机数,结合3DEC中最新模块离散裂隙网络(DFN)技术,建立了能反映节理裂隙分布特征的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分形分布比负指数分布包含更多的间距、迹长分布信息,更接近于实际分布;分形维数D反映了节理间距、迹长在其变化范围内的分布特征,分形维数的大小取决于小间距、小迹长部分数量在总节理数量中的比例,为节理裂隙岩体网络模型构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裂隙岩体 节理间距 节理迹长 分形分布概率模型 离散裂隙网络(df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FN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裂缝性储层建模方法 被引量:47
3
作者 郎晓玲 郭召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64-972,共9页
针对目前裂缝性储层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探讨DFN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裂缝性储层建模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分大尺度和中小尺度两种裂缝级别建立DFN离散裂缝模型。首先,按照确定性建模方法,以三维地震资料建立大尺度裂缝的空间分布模型。然后... 针对目前裂缝性储层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探讨DFN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裂缝性储层建模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分大尺度和中小尺度两种裂缝级别建立DFN离散裂缝模型。首先,按照确定性建模方法,以三维地震资料建立大尺度裂缝的空间分布模型。然后,以岩芯观测和成像测井解释的裂缝密度、长度、倾角、方位等统计信息为基础,在地震裂缝预测的属性体约束下,建立全区裂缝密度分布模型,并以该数据体为约束,利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中小尺度的裂缝网络模型,实现井间裂缝密度的约束。最后,通过整合大尺度和中小尺度的DFN模型,建立Z地区综合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及其裂缝孔隙度、渗透率等属性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储层裂缝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为该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储层建模 dfn离散裂缝网络模型 裂缝密度 地震属性 裂缝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N模型裂缝建模新技术 被引量:55
4
作者 王建华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6期55-58,共4页
DFN模型是目前世界上描述裂缝的一项先进技术,它通过展布于三维空间中的各类裂缝片组成的裂缝网络集团来构建整体的裂缝模型,实现了对裂缝系统从几何形态到其渗流行为的逼真细致的有效描述,吉林油田晴子井油田采用这一技术很好地解决了... DFN模型是目前世界上描述裂缝的一项先进技术,它通过展布于三维空间中的各类裂缝片组成的裂缝网络集团来构建整体的裂缝模型,实现了对裂缝系统从几何形态到其渗流行为的逼真细致的有效描述,吉林油田晴子井油田采用这一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油田开发的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建模 离散型裂缝网络 dfn模型 晴子井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裂隙等效连续介质耦合模型的哈尔克山裂隙网络模拟
5
作者 漆琳靖 王泽清 +2 位作者 那金 岑畅 马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6-1268,共13页
哈尔克山位于天山北部,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强烈的地形切割导致该地区断裂发达,河谷裂隙发育。哈尔克山地区对天山北麓整体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为了对其进行地下水渗透能力评价研究,探讨该区域基岩裂隙渗透特征,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 哈尔克山位于天山北部,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强烈的地形切割导致该地区断裂发达,河谷裂隙发育。哈尔克山地区对天山北麓整体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为了对其进行地下水渗透能力评价研究,探讨该区域基岩裂隙渗透特征,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DFN)与等效连续介质模型(ECM)的理论基础,提出一种离散裂隙等效连续介质耦合模拟方法。首先,基于研究区水文地质背景,结合其天然裂隙网络特征,开展区域裂隙空间特征分析;然后,根据天然裂隙网络特征开展离散裂隙网络模拟,构建符合实际区域地质条件的离散裂隙网络模型;最后,基于等效介质模型理论,耦合裂隙与地质单元体,计算裂隙网络等效渗透率。结果表明:研究区裂隙受哈尔克山断裂构造影响,整体走向呈NWW向和NEE向;区域裂隙隙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裂隙在空间分布上服从Fisher分布;裂隙等效半径为312.9~780.6 m,隙宽为1.43~25.19 mm,渗透率为2.3~66.7 mD①,裂隙密度为0.10~5.25 m^(-1);等效渗透率xx方向为0.050~1.877 mD,yy方向为0.050~1.947 mD,zz方向为0.100~2.825 mD,整体区域渗透率均小于3 mD;哈尔克山地区基岩裂隙网络渗透率较低,断裂带及河谷裂隙发育带是山区地下水的主要运移通道。将模拟结果同前期开展的水文地质试验结果对比,二者数值较为相近,证明离散裂隙等效连续介质耦合模拟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裂隙网络模型 等效连续介质模型 哈尔克山 离散裂隙等效连续介质耦合模拟 水文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影响机理 被引量:11
6
作者 曾波 冯宁鑫 +6 位作者 姚志广 杜雨柔 黎俊峰 郑健 衡德 唐煊赫 朱海燕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现有中浅层页岩气压裂取得的认识难以解释深层页岩气储层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机理。为了研究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机理,文中以泸州深层页岩气区LS1平台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水力压裂裂缝扩... 现有中浅层页岩气压裂取得的认识难以解释深层页岩气储层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机理。为了研究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机理,文中以泸州深层页岩气区LS1平台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水力压裂裂缝扩展数值模拟与分析。首先,根据泸州区块目标井区储层的地质概况,建立地质模型,明确地质力学属性;然后,基于微地震和蚂蚁体数据,建立符合真实储层构造特性的离散天然裂缝网络;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数据,建立了基于DFN的水力压裂复杂裂缝扩展模型,并基于微地震监测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还研究了4个单因素对储层改造体积的影响特点。研究结果对深层页岩气储层水力压裂复杂缝网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离散天然裂缝网络 dfn 复杂裂缝扩展 储层改造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长7页岩油储层多尺度裂缝三维地质建模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艳祥 吕文雅 +6 位作者 曾联波 李睿琦 董少群 王兆生 李彦录 王磊飞 冀春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6,共14页
页岩油储层普遍发育多尺度天然裂缝,天然裂缝是页岩油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多尺度天然裂缝分布规律制约着页岩油气储层高效开发。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长7页岩油储层为例,结合地表露头、岩心、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 页岩油储层普遍发育多尺度天然裂缝,天然裂缝是页岩油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多尺度天然裂缝分布规律制约着页岩油气储层高效开发。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长7页岩油储层为例,结合地表露头、岩心、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在划分多尺度裂缝的基础上,明确了多尺度裂缝的发育特征,形成了多尺度裂缝建模方法,建立了典型区块X井区长71储层多尺度裂缝三维离散网络模型。根据蚂蚁体叠后地震属性明确了大尺度裂缝分布特征,用确定性方法建立了大尺度裂缝地质模型;结合储层地质力学方法和常规测井裂缝解释结果,建立了中、小尺度裂缝发育强度约束体,然后以发育强度约束体为约束,协同中、小尺度裂缝参数,采用随机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中、小尺度裂缝地质模型。最终将大、中、小尺度裂缝网络模型融合形成多尺度裂缝网络模型,并建立裂缝等效属性模型。结果表明X井区长71大尺度裂缝发育于该区东北部,中尺度裂缝和小尺度裂缝多发育于该区西部、西南部和东北部大尺度裂缝发育位置。建立的多尺度裂缝模型与单井裂缝发育规律和实际生产动态数据吻合,可为庆城地区X井区页岩油气增储上产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多尺度裂缝 发育特征 三维离散网络模型 庆城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裂隙网络模拟和单孔压水试验的裂隙张开度确定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程锦波 夏露 于青春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2-272,共11页
岩体裂隙的等效水力张开度(水力学等效隙宽)是岩体的关键力学几何参数之一。目前常采用交叉孔试验等大型试验方法获取野外深部岩体裂隙的张开度,但该方法很少在一个工程中多次使用,且难以分析裂隙张开度在空间上的变化。以三峡大坝右岸... 岩体裂隙的等效水力张开度(水力学等效隙宽)是岩体的关键力学几何参数之一。目前常采用交叉孔试验等大型试验方法获取野外深部岩体裂隙的张开度,但该方法很少在一个工程中多次使用,且难以分析裂隙张开度在空间上的变化。以三峡大坝右岸地下电站硐室围岩为例,提出了一种联合利用常规单孔压水试验数据和三维裂隙网络模拟,反演确定裂隙等效水力张开度的新方法。利用实测裂隙编录资料取得的统计数据开展裂隙产状随机模拟,构建与压水试验钻孔连通的三维离散裂隙网络渗流模型,拟合单孔压水稳态流量和压力的关系,反演不同深度岩体的裂隙等效水力张开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岩体裂隙的等效水力张开度一般为0.07~0.30 mm,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的统计特征,多数钻孔反演的裂隙等效水力张开度随埋深呈指数形式衰减,少数钻孔呈现出裂隙等效水力张开度随机性强、随埋深变化不明显的特征。相较传统方法,本方法反演结果显著不同,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裂隙张开度 离散裂隙网络模型 数值模拟 压水试验 三峡大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窟寺多尺度岩体结构发育特征与三维精细化建模方法研究——以安岳圆觉洞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长青 包含 +5 位作者 兰恒星 吕洪涛 尹培杰 李黎 刘建辉 陈卫昌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4-1915,共12页
石窟寺岩体中发育的结构面尺度多变、分布复杂,对石窟寺长期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以安岳圆觉洞为例,由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探地雷达、相机及人工调查统计形成一套综合探测方法,对石窟寺多尺度结构面参数与空间分布特征开展了系统... 石窟寺岩体中发育的结构面尺度多变、分布复杂,对石窟寺长期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以安岳圆觉洞为例,由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探地雷达、相机及人工调查统计形成一套综合探测方法,对石窟寺多尺度结构面参数与空间分布特征开展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石窟寺以长大尺度的卸荷裂隙和层理以及中、小尺度的次生风化裂隙为主,洞窟顶板表面与内部的结构面数量均呈现出北侧多于南侧的空间差异性分布特征。分区统计显示顶板结构面的产状符合Fisher分布,不同尺度的结构面均存在有近NW330°的优势走向,具有一致性的发育规律;而结构面的迹长、间距、深度主要服从负指数或对数正态分布。在此基础上,融合Agisoft Metashape—Cloudcompare—Geomagic Studio—HyperMesh—3DEC多软件处理的方法,提出一种针对石窟寺多源结构面信息的三维建模技术,得到了石窟寺岩体结构面数字化分布信息。本文可为石窟寺关键块体和整体稳定性的分析以及加固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寺 岩体结构 无损探测 三维重构 离散裂隙网络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缘昭通示范区罗布向斜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裂缝建模 被引量:5
10
作者 计玉冰 郭冰如 +2 位作者 梅珏 尹志军 邹辰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5,共9页
基于岩心分析、成像测井分析和三维地震资料,对四川盆地南缘昭通示范区罗布向斜龙一1亚段和五峰组的多尺度离散裂缝网络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将蚂蚁体属性中的强响应部分确定性提取成面,可得到大尺度离散裂缝网络模型;... 基于岩心分析、成像测井分析和三维地震资料,对四川盆地南缘昭通示范区罗布向斜龙一1亚段和五峰组的多尺度离散裂缝网络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将蚂蚁体属性中的强响应部分确定性提取成面,可得到大尺度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用蚂蚁体沿层切片显示的带走向趋势的裂缝参与小尺度离散裂缝网络建模,降低了小尺度裂缝走向模拟的不确定性。(2)罗布向斜龙一1亚段和五峰组裂缝以高角度剪切缝为主,多被方解石充填,裂缝走向为北东—南西向,成像测井解释的裂缝走向与附近地震解释的断层走向一致。(3)大尺度离散裂缝网络模型与钻井的断层位置相符,小尺度裂缝发育部位与钻井液漏失部位吻合,多尺度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可较好地表征罗布向斜龙一1亚段和五峰组的裂缝发育特征。(4)罗布向斜Y12H井应用多尺度离散裂缝网络模型优化压裂方案,压裂缝网复杂度高,试气产量较邻井提高了近41%,优化小尺度裂缝走向后的多尺度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裂缝建模 离散裂缝网络模型 蚂蚁体 页岩储层 龙马溪组 志留系 罗布向斜 昭通示范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徐庄油田薄层生物石灰岩小—微裂缝识别及建模
11
作者 李云鹏 林学春 +4 位作者 余星辰 康志宏 李佩敬 王亚静 祁爱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1-679,共9页
小—微裂缝作为王徐庄油田沙河街组薄层生物石灰岩重要的储集空间之一,因缺乏有效的测量方法和表征技术,导致其研究较为困难,影响了油气开发中流体流动能力的预测。综合岩心、岩石薄片、CT扫描、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常规测井等资... 小—微裂缝作为王徐庄油田沙河街组薄层生物石灰岩重要的储集空间之一,因缺乏有效的测量方法和表征技术,导致其研究较为困难,影响了油气开发中流体流动能力的预测。综合岩心、岩石薄片、CT扫描、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常规测井等资料,对小—微裂缝的发育情况开展研究。采用PSO-BP神经网络预测研究区裂缝性储集层发育情况及分布特征,提出了离散裂缝网络模拟方法,模拟了小—微裂缝的空间展布。结果表明:小—微裂缝发育的生物石灰岩深、浅电阻率幅差较大;研究区生物石灰岩小—微裂缝较为发育,对改善储集层物性和注水受效方向有重要意义;小—微裂缝受控于断裂带和生物石灰岩沉积微相。油藏数值模拟证实,融合小—微裂缝介质的双孔双渗模型的油水关系动态拟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徐庄油田 沙河街组 生物石灰岩 小—微裂缝 粒子群优化算法 BP神经网络 离散裂缝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岩体注浆扩散范围及注浆量数值模拟 被引量:49
12
作者 王强 冯志强 +3 位作者 王理想 唐德泓 冯春 李世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88-2595,共8页
为预测浆液在裂隙中的扩散范围,建立二维正交裂隙网络宾汉浆液渗流模型,采用中心型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不同参数下,浆液在裂隙中的扩散范围,给出多因素影响下的注浆扩散半径公式和注浆量公式。研究表明,注浆压力、浆液黏... 为预测浆液在裂隙中的扩散范围,建立二维正交裂隙网络宾汉浆液渗流模型,采用中心型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不同参数下,浆液在裂隙中的扩散范围,给出多因素影响下的注浆扩散半径公式和注浆量公式。研究表明,注浆压力、浆液黏度、浆液剪切强度、裂隙开度和裂隙粗糙度对浆液扩散半径起到主导作用;注浆压力、钻孔长度和裂隙开度对注浆量起到主导作用。通过该公式可定量预测任意参量下浆液扩散范围和注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液扩散范围 注浆量 离散裂隙网络 裂隙岩体 中心型有限体积法 多参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的节理岩体渗透张量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培涛 杨天鸿 +3 位作者 于庆磊 刘洪磊 夏冬 张鹏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48-455,共8页
节理岩体几何结构非常复杂,研究其渗流特性对于指导含水岩层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价值。应用离散裂隙网络模型DFN方法,基于VC++6.0软件平台,建立了平面渗流分析方法,分析了节理岩体不同几何分布情况下的渗透率张量特征,通过定义渗流定向... 节理岩体几何结构非常复杂,研究其渗流特性对于指导含水岩层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价值。应用离散裂隙网络模型DFN方法,基于VC++6.0软件平台,建立了平面渗流分析方法,分析了节理岩体不同几何分布情况下的渗透率张量特征,通过定义渗流定向性系数对岩体渗流的定向性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单组节理岩体渗流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渗流定向性随着节理角度变化显著;节理随着节理贯通性增加,节理渗透率呈现对数增加趋势;两组节理情况下,各向异性特征随着节理组间夹角变化;两组节理岩体渗流特征研究中,正交分布下,岩体仍存在各向异性,但渗流定向性系数较低;当节理倾角服从正态分布时,随着节理倾角标准差增大,渗透率增加;两组节理夹角不同时,节理渗透主方向倾角随着夹角增大而相应增大,基本沿两组节理夹角方向的角平分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渗透张量 离散裂隙网络 定向性系数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体积压裂缝网模型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49
14
作者 程远方 李友志 +3 位作者 时贤 吴百烈 王欣 邓文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3-59,共7页
对低渗透页岩储层进行体积压裂改造以形成复杂裂缝网络是获得页岩气经济产能的关键,压裂改造体积和缝网导流能力是评价体积压裂施工效果的关键指标,同时对压裂优化设计、压后产能预测及经济评价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分析页岩气体积... 对低渗透页岩储层进行体积压裂改造以形成复杂裂缝网络是获得页岩气经济产能的关键,压裂改造体积和缝网导流能力是评价体积压裂施工效果的关键指标,同时对压裂优化设计、压后产能预测及经济评价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分析页岩气体积压裂特点的基础上,对两种主要页岩气体积压裂缝网模型的假设、数学方程及参数优化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美国Marcellus页岩区块现场参数对页岩储层压裂方案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离散化缝网模型及线网模型均能有效表征复杂缝网几何特征,模拟缝网的扩展规律和缝网中压裂液流动及支撑剂运移,获得缝网几何形态参数,可优选压裂施工方案;天然裂缝发育的页岩层是体积压裂改造的重点,水平地应力差越小则越易形成复杂缝网,施工排量越大,压裂液泵入总量越大,则储层改造体积范围越大,缝网导流能力越高,页岩气产能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体积压裂 离散化缝网模型 线网模型 排量 压裂改造体积 缝网导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信息融合分级裂缝建模 被引量:22
15
作者 薛艳梅 夏东领 +2 位作者 苏宗富 邬兴威 汲生珍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7-63,共7页
对裂缝型油藏来说,裂缝既是有效的储集空间又是重要的渗流通道,但裂缝发育情况复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常规的地质建模方法并不适用于裂缝建模。以中东地区某裂缝型碳酸盐岩稠油油藏为例,融合地质、测井、地震、动态等多种信息,将裂缝... 对裂缝型油藏来说,裂缝既是有效的储集空间又是重要的渗流通道,但裂缝发育情况复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常规的地质建模方法并不适用于裂缝建模。以中东地区某裂缝型碳酸盐岩稠油油藏为例,融合地质、测井、地震、动态等多种信息,将裂缝分为断裂破碎带、中等级别裂缝和小级别裂缝3个级别,首次提出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裂缝储集相模型,在其约束下建立各级别缝的发育强度体,最后通过离散裂缝网络(DFN)模拟和参数场等效,得到各个级别缝的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和裂缝属性模型,探索了一套针对复杂裂缝型储层的多信息融合的分级裂缝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裂缝型储层 裂缝分级 裂缝建模 离散裂缝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集层跨尺度耦合渗流数值模拟模型 被引量:26
16
作者 方文超 姜汉桥 +5 位作者 李俊键 王青 KILLOUGH John 李林凯 彭永灿 杨晗旭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5-422,共8页
考虑致密储集层岩石及流体可压缩性和基质中流体的非线性渗流,建立了体积压裂致密储集层跨尺度渗流离散裂缝数值模拟模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进行了应用实例分析。模型采用两点流动近似方法计算传导率,并引入"星形-三角形"转... 考虑致密储集层岩石及流体可压缩性和基质中流体的非线性渗流,建立了体积压裂致密储集层跨尺度渗流离散裂缝数值模拟模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进行了应用实例分析。模型采用两点流动近似方法计算传导率,并引入"星形-三角形"转换算法消除裂缝相交处的极细小网格,改善了计算稳定性。在时间域内采用全隐式离散,模型求解采用自动微分方法,提高了建模效率和计算精度。采用Eclipse软件模拟结果及新疆油田某致密储集层1口长体积压裂水平井的实际生产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能成功模拟大规模复杂缝网发育的储集层;缝网改造区越大,水平井产能越高;裂缝密度平面分布差异性及连通程度是影响致密油平面动用非均匀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集层 离散裂缝模型 跨尺度耦合 缝网 体积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蚂蚁追踪技术在潜山油藏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7
作者 张淑娟 王延斌 +3 位作者 梁星如 罗永胜 班彦红 许敏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4,共4页
任丘潜山雾迷山组油藏为我国大型裂缝型碳酸盐岩底水块状油藏,储层具有双孔隙介质特征,目前处于髙含水低速开发阶段。文中以任丘潜山碳酸盐岩油藏为例,以多学科理论一体化为原则进行裂缝预测,综合运用了地震、钻井、测井、开发动态等多... 任丘潜山雾迷山组油藏为我国大型裂缝型碳酸盐岩底水块状油藏,储层具有双孔隙介质特征,目前处于髙含水低速开发阶段。文中以任丘潜山碳酸盐岩油藏为例,以多学科理论一体化为原则进行裂缝预测,综合运用了地震、钻井、测井、开发动态等多种基础资料及综合地质研究成果,利用PetrelTM地质建模软件,应用先进的蚂蚁追踪技术和离散裂缝网络建模技术,采用确定性建模与随机性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任丘潜山碳酸盐岩油藏雾1—雾10油组的大尺度、中等尺度和微小尺度的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及裂缝孔隙度、裂缝渗透率等属性模型,实现了对储层裂缝系统从几何形态直到渗流行为的逼真细致地有效描述。在此基础上,分油组、分储层级别、分基质与裂缝对油藏储量进行了复核与细化,并根据裂缝发育预测低值区结合稀井网区,预测了有利剩余油分布潜力区,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为油藏后期的数值模拟和剩余油挖潜及开发调整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保障,同时为其他类似油藏的裂缝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裂缝网络模型 蚂蚁追踪 裂缝预测 碳酸盐岩油藏 潜山 任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的裂隙水渗流计算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晋丽 陈喜 +2 位作者 张志才 康建荣 高满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3-371,共9页
离散裂隙网络模型(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FN))是研究裂隙水渗流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文章根据裂隙几何参数和水力参数的统计分布,利用Monte Carlo随机模拟技术生成二维裂隙网络,基于图论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判断裂隙网络的连通,利用... 离散裂隙网络模型(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DFN))是研究裂隙水渗流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文章根据裂隙几何参数和水力参数的统计分布,利用Monte Carlo随机模拟技术生成二维裂隙网络,基于图论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判断裂隙网络的连通,利用递归算法提取出裂隙网络的主干网或优势流路径。基于立方定律和渗流连续性方程,利用数值解析法建立了二维裂隙网络渗流模型,分析不同边界条件下裂隙网络中的流体流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模拟区域宏观水力梯度和边界条件下,裂隙网络水力梯度方向总的流量,以及节点的水位、节点间的流量和流动方向的变化特征,为区域岩溶裂隙水渗流计算提供了一种实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介质 离散裂隙网络模型 连通性 裂隙水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三维地质建模的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18
19
作者 聂永生 田景春 +1 位作者 魏生祥 孙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41,113,共3页
裂缝三维地质建模通常包括裂缝强度建模、离散裂缝网络建模和裂缝属性建模3个主要步骤,在这3个步骤中面临着如何将裂缝信息和成果归一化以及如何三维量化描述裂缝开度和渗透率属性参数等诸多难点。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总结出具... 裂缝三维地质建模通常包括裂缝强度建模、离散裂缝网络建模和裂缝属性建模3个主要步骤,在这3个步骤中面临着如何将裂缝信息和成果归一化以及如何三维量化描述裂缝开度和渗透率属性参数等诸多难点。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总结出具体的解决方法。首先,利用成像测井或常规测井裂缝解释的数据作为基本数据点,以动态分析及地震检测等资料为约束条件,选用合适的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裂缝强度模型;其次,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动态监测等研究成果,建立离散裂缝网络模型;最后,运用岩心裂缝分析和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初步的裂缝属性模型,并根据试井分析等方法获得的裂缝渗透率等参数进行调整,得到最终的裂缝属性模型。运用上述方法结合国际主流的裂缝研究与建模软件,可定量描述裂缝的三维分布,为油藏数值模拟及油藏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蚂蚁体 裂缝强度模型 离散裂缝 网络模型 裂缝属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建模方法 被引量:15
20
作者 林承焰 李辉 +4 位作者 马存飞 任丽华 陈仕臻 李师涛 梁书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33,共13页
针对构造裂缝发育的复杂性及展布的不均一性,以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三中亚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在裂缝发育地质模式指导下,基于岩石力学测试,采用随机建模与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综合岩相、构造部位和应力对裂缝空... 针对构造裂缝发育的复杂性及展布的不均一性,以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三中亚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在裂缝发育地质模式指导下,基于岩石力学测试,采用随机建模与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综合岩相、构造部位和应力对裂缝空间发育进行定量化预测,以离散裂缝网络建模方法建立裂缝模型,并通过生产动态数据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的水道前缘砂坝和朵叶体微相中,颗粒粒度小、孔隙度低、脆性高,裂缝较为发育;在内扇,以中粗砂岩和砂砾岩为主的辫状水道微相中,颗粒粒度大、孔隙度高、脆性低,裂缝不易发育;在断层上盘、高隆起、断层尖端、拐点部位,应力较为集中,裂缝发育;在断层下盘、远离断层、低隆起、地势平坦部位,应力分散,裂缝不易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致密砂岩 应力场模拟 离散裂缝网络 密度体 岩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