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礼》“保息六政”的人权保障思想
1
作者 丁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5,共9页
“以保息六养万民”集中体现了《周礼》的人权保障思想。慈幼,保护妇女儿童;养老,保障老年人权益;振穷,救助遭遇突发变故而难以生存者;恤贫,救助贫困者;宽疾,保护残疾者和病患者;安富,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让人民放心走向富裕。“保息六... “以保息六养万民”集中体现了《周礼》的人权保障思想。慈幼,保护妇女儿童;养老,保障老年人权益;振穷,救助遭遇突发变故而难以生存者;恤贫,救助贫困者;宽疾,保护残疾者和病患者;安富,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让人民放心走向富裕。“保息六政”在两汉以下历朝不同程度地获得实施,创造了众多典型案例。“保息六政”的人权思想具有民权性、务实性、系统性,特别强调经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保息 人权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演进历程
2
作者 陈始发 袁芳甜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3,共10页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百余年奋斗中开辟出来的道路,其演进历程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扫清了根本性障碍,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百余年奋斗中开辟出来的道路,其演进历程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扫清了根本性障碍,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经历了制度奠基、创新开拓、全面跃升三个重要阶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奠定人权发展的政治制度基础和经济制度基础,奠定了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提出一系列人权新理念,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人权发展,制定并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推进了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创新开拓;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人权法治化建设,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实现了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全面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 演进历程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对华人权外交的历史演进与中欧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严骁骁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98,158,共21页
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欧盟对华人权外交经历了四个时期。1990年至1997年,期望借助人权问题建构其“规范性力量”角色的欧盟启动了对华人权外交,把人权议题纳入双边关系作为对华政策的基调。1998年至2006年,由于欧盟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 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欧盟对华人权外交经历了四个时期。1990年至1997年,期望借助人权问题建构其“规范性力量”角色的欧盟启动了对华人权外交,把人权议题纳入双边关系作为对华政策的基调。1998年至2006年,由于欧盟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对华提案的连续挫败、成员国在对华关系中的不同利益偏好,以及欧盟对华接触战略重心的改变,欧盟对华人权外交进入了缓和期。2007年开始,迫于人权非政府组织的压力、欧洲议会职权的扩大,以及中国更深入地参与联合国人权机制建设造成的欧盟影响力下降,欧盟对华人权外交的程度再度上升。2016年之后,欧盟对接触中国的方式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在规范性议题上,把强化人权外交作为接触“制度性对手”中国的主要手段,扩充了对华人权外交的政策工具。从整体上看,欧盟对华人权外交对中欧关系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欧盟在对华政策中将人权议题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借用人权议题来达成对内和对外的实用主义目标。目前,欧盟正在通过将人权议题与贸易、科技等专业领域挂钩来强化其作为人权推动者的角色,在强调对华关系“去风险”话语转向的加持下,这将给未来的中欧关系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欧盟外交 人权外交 规范性力量 中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权与“修昔底德陷阱”之辩——以中国海洋权益保障为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晏瑲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55,I0003,共20页
在“修昔底德陷阱”的语境下,快速发展崛起的中国给现在的霸主国美国带来恐惧和不安,因而招致其防范和针对。按照美国的叙事逻辑,中国的和平崛起被认为是世界不稳定的根源。但从发展权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的快速发展遵循国际法规范,武装... 在“修昔底德陷阱”的语境下,快速发展崛起的中国给现在的霸主国美国带来恐惧和不安,因而招致其防范和针对。按照美国的叙事逻辑,中国的和平崛起被认为是世界不稳定的根源。但从发展权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的快速发展遵循国际法规范,武装力量的建设和使用始终以保护本国主权和发展权益为基准。中国海洋武装力量建设及运用模式同样完全遵循国际法规范,并无称霸之意。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只是美西方不乐见中国发展壮大而寻求进行攻讦、打压的借口。为应对此种情况,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之路,同时有针对性地发展能够捍卫自身权益的武装力量,还需打破西方话术圈套,以中国叙事方式讲述珍爱和平、反对霸权的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昔底德陷阱 发展权 海洋武装力量 西方话术圈套 中国叙事 中国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生态伦理话语权简论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光迅 王丽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6-99,159-160,共4页
多年来,生态伦理话语权一直被西方国家主导,我国学者对生态伦理的研究大都也是以西方国家的研究为基础,其研究方法和内容也以西方相关话语为基础,少有学者关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话语,尚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中国生态伦理话语权。本... 多年来,生态伦理话语权一直被西方国家主导,我国学者对生态伦理的研究大都也是以西方国家的研究为基础,其研究方法和内容也以西方相关话语为基础,少有学者关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话语,尚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中国生态伦理话语权。本文从文化视角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挖掘儒道释等传统生态伦理话语资源并通过借鉴西方生态伦理话语权的建设经验,结合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主题,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生态伦理话语权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 中国特色 话语权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解释权”行使中的“尊重和保障人权” 被引量:16
6
作者 陈金钊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9,共13页
由于执法、司法活动等都离不开对法律的理解与解释,因而"法律解释权"的存在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没有法律解释法,这就难以把实际存在的解释权关在制度的笼子里面。"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对"法律解释权&qu... 由于执法、司法活动等都离不开对法律的理解与解释,因而"法律解释权"的存在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没有法律解释法,这就难以把实际存在的解释权关在制度的笼子里面。"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对"法律解释权"进行规制、矫正的宪法原则。在我国的法律解释法没有出台以前,需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融入法律思维或者法律方法之中,以防止"解释权"的误用、滥用。法律思维不仅包括根据法律的思考,还包括对人权价值、制度的尊重以及对法律思维规则的遵守。这是在不改变现有体制机制的前提下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重人权 保障人权 法律解释权 法治话语 法治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权理念下的农民土地权利保护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兆军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8-22,共5页
研究目的:以中国首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确立的农民土地权利保障目标为依据,探究人权理念下农民土地权利保护的应有完善。研究方法:人权法与物权法交叉视角下的文献资料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农民土... 研究目的:以中国首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确立的农民土地权利保障目标为依据,探究人权理念下农民土地权利保护的应有完善。研究方法:人权法与物权法交叉视角下的文献资料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农民土地权利具有特殊的人权价值,虽然对其保护取得成就,但其进步中的问题仍然突出,以征地和乡土势力严重侵害农民土地权利并影响农民的生存与发展为甚。欲充分保障农民在土地上的人权,必先寻求此问题的破解之道。研究结论:在尊重和保护农民人权的时代诉求下,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更需不断强化赋权后的维权功效、充分实现征地中的还权于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权利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生存权 发展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的核心人权理念 被引量:12
8
作者 莫纪宏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5,共11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及以保障人民生存权、发展权作为推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总结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特点和基本要求,这与...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及以保障人民生存权、发展权作为推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总结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发展特点和基本要求,这与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系列论述中所蕴含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基本特征的核心人权理念是一脉相承的。相关论述指出了习近平关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独特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的价值基础、保障形式、保护重点、保护范围、保护特色以及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初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框架,并与习近平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一道,共同构成了推进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对于不断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保护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建构和实践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 生存权 发展权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实施对绿色矿山建设的推动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明旭 许梦国 +3 位作者 王平 李斌 朱明德 甘仕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6-69,共4页
绿色矿山建设是我国矿山发展的新型模式,推动我国绿色矿山的大力发展很有必要。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为契机,抢抓机遇在矿山率先努力践行该计划,不仅利于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落实,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绿色矿山建设是我国矿山发展的新型模式,推动我国绿色矿山的大力发展很有必要。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为契机,抢抓机遇在矿山率先努力践行该计划,不仅利于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落实,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矿山人文环境的大力改善,而且通过《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的具体实施推动我国绿色矿山的向前发展,为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绿色矿山 推动力 文化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和路径选择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传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6-122,共7页
话语权可以引导人民群众为共同目标而奋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国话语权蕴含着社会主义的全球意义,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全球化市场经济给中国带来多重危机,部分高校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认同,西方资本主... 话语权可以引导人民群众为共同目标而奋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国话语权蕴含着社会主义的全球意义,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全球化市场经济给中国带来多重危机,部分高校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认同,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冲击着中国核心价值观,海外学界和西方社会极大地曲解了中国模式。新时期积极扩大中国话语权,要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综合国力;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生活场域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开展话语权外交活动,回应国际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中国话语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人权观及对中国人权实践的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长秋 万雪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58-62,共5页
研究马克思的人权观,必须把握三条原则:人权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人权的具体性与历史性相统一;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以马克思人权观指导我国的人权实践,要坚持"以人为本",既关注人权的现实层面,又关注人权的目标层... 研究马克思的人权观,必须把握三条原则:人权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人权的具体性与历史性相统一;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以马克思人权观指导我国的人权实践,要坚持"以人为本",既关注人权的现实层面,又关注人权的目标层面,将人的权利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既注重按照本国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人权事业,又坚决以人权作为"武器"回应某些西方大国的挑衅,将人权发展与主权维护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权观 中国 人权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维权的国际舆论环境演变——基于1982年以来国际媒体对南海问题报道的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鞠海龙 《学术前沿》 CSSCI 2015年第20期60-69,95,共11页
国际媒体是构建南海问题国际舆论的主要依托。国际媒体作为一个新的影响因素进入南海问题以来,先后有上百家媒体成为南海问题的重要国际传播源。这种国际媒体对南海问题国际舆论的塑造是中国南海维权必须面对的客观环境,也是探索中国南... 国际媒体是构建南海问题国际舆论的主要依托。国际媒体作为一个新的影响因素进入南海问题以来,先后有上百家媒体成为南海问题的重要国际传播源。这种国际媒体对南海问题国际舆论的塑造是中国南海维权必须面对的客观环境,也是探索中国南海问题主张实现有效国际传播,产生正向国际传播影响力的基础。在2009年之后,国际媒体关于南海问题的报道数量急剧增加。中国的国际媒体力量与美国及其盟国的整体力量相比,仍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欧美澳、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和立场是当前南海问题国际舆论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问题 南海维权 国际媒体 国际话语体系 舆论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主同盟人权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德志 梁亚男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7-142,共6页
中国民主同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立的爱国民主党派。它从产生之日起就以保障人权、实行宪政为己任,其人权思想最初萌芽于统一建国同志会的纲领中,随着统一建国同志会发展为民主政团同盟,以及后来的中国民主同盟,其人权思想也不断地... 中国民主同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立的爱国民主党派。它从产生之日起就以保障人权、实行宪政为己任,其人权思想最初萌芽于统一建国同志会的纲领中,随着统一建国同志会发展为民主政团同盟,以及后来的中国民主同盟,其人权思想也不断地丰富发展。中国民主同盟认为,中国人权的最大障碍是国民党的一党独裁,因此,必须制定以人权为价值取向的宪法,并以宪法为基础重新建构国家机构,由人民直接或间接的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国家以法律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主同盟 民主制度 人权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立胜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2,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提出,表明在当前的历史关节点上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掌握关于中国道路的话语权、总结历史经验、解决现实问题和指明未来方向。同时,只有直面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紧紧把握时代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提出,表明在当前的历史关节点上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掌握关于中国道路的话语权、总结历史经验、解决现实问题和指明未来方向。同时,只有直面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紧紧把握时代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会有其生命力。因此,坚持问题导向,重启1990年代指导经济"软着陆"等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政策研究,既是历史的承袭,也是时代的要求。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需要把中国的故事讲好,更需要在解读中国、引领中国的理论竞争中形成战略定力,把好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国际话语权 中国奇迹 中国道路 新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盛衰周期率”的宪政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纯柱 韩兵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0-95,共6页
如何跳出历史盛衰周期率的支配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执着追求、悉心探索的重大课题。从宪政的视角加以审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民主新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历史教训,提出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 如何跳出历史盛衰周期率的支配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执着追求、悉心探索的重大课题。从宪政的视角加以审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民主新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历史教训,提出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强调用制度监督与制约权力,并冲破"左"的人权观的束缚,开始注重人权建设;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与依法执政理念,全面发展民主,并突出强调党内民主与基层民主,坚持人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深入地提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终于不仅提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思路,而且在宪政上实现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衰周期率 中国共产党 宪政 民主 法治 人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权保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实践——以防疫问题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会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83-89,共7页
自1931年11月成立以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在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方面给予 了苏区人民在人权方面以相当的体现。在大规模疫病袭来之际,苏维埃政府除了采取各种措施对人民进行积 极的治疗外,还不断完善自身的防疫机制,从实践... 自1931年11月成立以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在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方面给予 了苏区人民在人权方面以相当的体现。在大规模疫病袭来之际,苏维埃政府除了采取各种措施对人民进行积 极的治疗外,还不断完善自身的防疫机制,从实践中对人民的生命权给予了充分的保障。苏维埃政府在防疫 问题上的努力,与同一时期国民党政府相比,呈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也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人权保障 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人权保障 防疫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权发展的百年流变及其趋势——以30年为研究单位的整体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石文龙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共7页
我们把中国的人权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前30年、改革开放的30年与后30年。从排斥到接受是前30年国家人权发展演变的基本样态。改革开放的30年,"人权"在价值上优位于"专政",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当... 我们把中国的人权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前30年、改革开放的30年与后30年。从排斥到接受是前30年国家人权发展演变的基本样态。改革开放的30年,"人权"在价值上优位于"专政",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当下30年的人权发展的现实场景。2009年之后的"后30年"是中国特色的人权体系逐步形成的时期,是我国人权发展的未来趋势。通过前后三个30年的整体分析,我们发现,在不自觉间,我国已经走上了人权建设的百年之路,人权事业成为国家百年大计的主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流变 人权发展 轨迹与趋势 新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权的全面践踏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固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01-106,共6页
日本侵略者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使中国的领土完整、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破坏,物产资源和文化成果遭遇前所未有的毁坏与掠夺,人民生命财产遭受空前浩劫。这是对中国的主权和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政治经济文化权利的全面践踏。
关键词 日本侵华 中国人权 全面践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倡议的目标、本质与底色 被引量:2
19
作者 孔新峰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0-39,共10页
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局势与“人类社会该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中国倡议应运而生。中国倡议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秉持反“后真相政治”、反民粹主义政治观的鲜明立场,坚定维护人类社会的真实性与稳定性,其本质是“站在历史正... 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局势与“人类社会该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中国倡议应运而生。中国倡议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秉持反“后真相政治”、反民粹主义政治观的鲜明立场,坚定维护人类社会的真实性与稳定性,其本质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以“博爱万物”的仁爱观、“义以为上”的义利观、“民为邦本”的民本观、“多元和合”的天下观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倡议的底色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正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人权思想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福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53-57,共5页
邓小平的人权思想是在“文革”结束之后,人们对人权问题开始重新关注的背景下,是在与境内外敌对势力借“人权”问题攻击党和政府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人权状况的本质特征、主体所属、基本条件、语境限制、特殊状况等关键性... 邓小平的人权思想是在“文革”结束之后,人们对人权问题开始重新关注的背景下,是在与境内外敌对势力借“人权”问题攻击党和政府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人权状况的本质特征、主体所属、基本条件、语境限制、特殊状况等关键性内容作了深刻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人权思想 马克思主义 群众利益 人权主体 人权观 外交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