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师生互动的类型、特征及其强化策略——基于P大学通识教育情境的观察与讨论
1
作者 李腾子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6,共10页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行动主体,师生互动被认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国内某大学部分师生开展深度访谈,结合课堂教学持续观察,发现大学生群体在进入特定教育情境后基于其认知结构和主观态度,他们对于所处教育情境... 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教育中最基础的行动主体,师生互动被认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国内某大学部分师生开展深度访谈,结合课堂教学持续观察,发现大学生群体在进入特定教育情境后基于其认知结构和主观态度,他们对于所处教育情境作出差异化情境定义,出现了群体内部分化,采取了不同学习行为,逐渐发展出“互动缺失—无连通、弱互动—弱连通、强互动—强连通”三种基本的师生互动状态和关系类型。进一步观察发现,师生互动越强,师生关系越紧密,教学效果越好。为强化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可在当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层面逐级设定大学生发展目标,激发大学生内生学习动力,及时回应学生呼吁,重塑学生认知结构,建立多维度师生互动支持网络,以实现师生强互动和关系强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高校教学 师生互动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对课堂教学的僭越之殇与破解之道
2
作者 郭超华 臧莹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教育数字化为课堂教学提供转型机遇的同时,存在着极易被忽视的风险。过度的教学数字化赋能、固化的数字化结合方式、教育数字化之于课堂教学的“智能接替”等均反映出教育数字化对课堂教学的僭越,继而导致教师被教育数字化取代、学生被... 教育数字化为课堂教学提供转型机遇的同时,存在着极易被忽视的风险。过度的教学数字化赋能、固化的数字化结合方式、教育数字化之于课堂教学的“智能接替”等均反映出教育数字化对课堂教学的僭越,继而导致教师被教育数字化取代、学生被教育数字化异化、师生交往具有更多不确定性等风险的产生。为防止教育数字化对课堂教学的僭越,教育者应明晰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质,回归课堂教学“育人”本质;拓展数字化应用范式,促进人数协同下的融合共生;提高数字化应用能力,深化学生“数字胜任力”的培育;坚守课堂教学伦理底线,正确运用数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课堂教学 教学伦理 师生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话语分析
3
作者 杨琴 程秀兰 张慧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8-70,共13页
话语不仅是师幼互动的重要载体,其本身承载的思维与行为信息也能对师幼互动质量产生影响。本研究以15节乡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视频为分析对象,基于话语分析视角从师幼互动中话语的强度、结构、功能、信息流向以及交接五个维度进行了探... 话语不仅是师幼互动的重要载体,其本身承载的思维与行为信息也能对师幼互动质量产生影响。本研究以15节乡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视频为分析对象,基于话语分析视角从师幼互动中话语的强度、结构、功能、信息流向以及交接五个维度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师幼话语强度差异较大,互动结构以I-R-0和I-R-F为主,互动功能凸显单义知识获取,师幼对话以垂直信息流向为主,话语惯性、分配、接受和自取是话轮交替的主要方式。同时,虚假互动、封闭对话空间、单向度交流、教师话语表达的碎片化与无序化是当前乡村幼儿园师幼互动中较为凸显的问题。因此,提升乡村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需要转变教师角色、重建话语机制、夯实教师PCK知识、提升幼儿话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幼儿园 集体教学活动 师幼互动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nders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8
4
作者 高巍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42,共7页
课堂教学活动主要以言语方式进行,言语行为是课堂中最主要的教学行为,其方式及效率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文章用实证的研究方法,选取十二节小学常规课程,运用Flanders课堂教学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分析,从高中低年级、文理... 课堂教学活动主要以言语方式进行,言语行为是课堂中最主要的教学行为,其方式及效率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文章用实证的研究方法,选取十二节小学常规课程,运用Flanders课堂教学言语行为互动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分析,从高中低年级、文理科、男女教师、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角度进行比较,并提出反思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师生言语行为互动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驱动的“科学与工程实践”师生互动话语结构研究
5
作者 占小红 刘欣欣 于晨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科学与工程实践作为当前科学课程改革和未来课程发展的重要模式,强调“学习”与“实践”结合,充分体现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要求。问题驱动是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科学与工程实践、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构建对问题驱动下的科学... 科学与工程实践作为当前科学课程改革和未来课程发展的重要模式,强调“学习”与“实践”结合,充分体现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要求。问题驱动是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科学与工程实践、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构建对问题驱动下的科学与工程实践互动多变性进行客观描述的分析框架,并结合编码统计分析、图谱分析和质性分析等方法,探索问题驱动下的科学与工程实践师生互动特征,揭示“提问-回应”互动推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规律,为增强科学与工程实践的有效性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与工程实践 问题驱动 师生互动 提问-回应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师生“轻社交”的行为表征与纾解路径
6
作者 李莎 钟兴明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40-45,共6页
数智时代师生所建立起来的“轻社交”模式是当下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一方面,“轻社交”以轻量化、泛在化以及精准化的特征充分体现出数智化科技的优势,满足了师生交往的情感与价值需求;另一方面,“轻社交”又表现出工具化、功利化以及... 数智时代师生所建立起来的“轻社交”模式是当下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一方面,“轻社交”以轻量化、泛在化以及精准化的特征充分体现出数智化科技的优势,满足了师生交往的情感与价值需求;另一方面,“轻社交”又表现出工具化、功利化以及浅表化的单向度交往特性,致使师生“轻社交”行为转向单向度,导致虚拟与现实的割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矛盾以及交往主体与交往客体的模糊。纾解数智时代师生的“轻社交”行为,应通过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耦合、师生交往空间的虚实结合、师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引导师生构建和谐共生的交往环境,发挥其主体性价值,推动师生形成理性交往、规范交往的社交场域,做到价值共生、互联共生、情感共享,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社交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师生交往 “轻社交” 行为单向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7
作者 陈宏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42-45,共4页
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在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能够赋能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内容定制化、教学模式创新化、教学评价精准化。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过... 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在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能够赋能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内容定制化、教学模式创新化、教学评价精准化。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思政课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思政课学生主体地位的减弱、思政课教师主导权的让渡等现实困境,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夯实思政课意识形态根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情感互动;提升教师的数字意识和数字胜任能力,锤炼主导本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高校思政课 内涵式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生主体 师生互动 教师数字意识 数字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增加对西部农村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影响
8
作者 杨克文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9,共17页
使用2023年西部农村的调研数据,考察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增加对西部农村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增加能够提升西部农村青少年学习成绩,即使处理了内生性问题,该结果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增... 使用2023年西部农村的调研数据,考察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增加对西部农村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增加能够提升西部农村青少年学习成绩,即使处理了内生性问题,该结果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增加对非独生子女、母亲受教育程度较低青少年和男孩等弱势群体的学习成绩影响更大,这有利于缩小不同群体间的学业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机制分析发现,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增加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和提升父母教育期望,进而对西部农村青少年的学习成绩产生正面影响。对此建议:政府继续增加对西部农村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学校通过优化管理,切实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家长给予孩子更多学习上的关注并增加教育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村 义务教育财政投入 青少年学习成绩 师生互动 父母教育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认知理论下体育课堂教学公平的逻辑向度与实践进路
9
作者 陈辉映 万宇鑫 曹悦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6,共8页
将教育公平落实到课堂教学是我国教育公平国家战略发展重要转向的体现。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梳理体育课堂教学公平存在的问题,系统探索具身认知理论下体育课堂教学公平的逻辑向度与实践进路,以期为促进体育课堂教学公平... 将教育公平落实到课堂教学是我国教育公平国家战略发展重要转向的体现。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梳理体育课堂教学公平存在的问题,系统探索具身认知理论下体育课堂教学公平的逻辑向度与实践进路,以期为促进体育课堂教学公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发现,体育课堂教学公平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目标价值错位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课堂教学对象关注偏差导致学生参与性缺失,课堂教学方式选择不当导致学生话语权缺失,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失衡导致学生发展性缺失;体育课堂教学公平的核心理念是“身体在场”,价值导向是“体验关照”,实践载体是“情境创设”,评价落点是“意义建构”。研究建议通过构建公平具身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讲述运动体验以及优化课堂师生互动形式来促进体育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堂教学 体育教育公平 具身认知理论 具身教学 具身学习环境 运动体验 师生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教育时代的高校师生互动与关系重塑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腾子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115,共6页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高等教育进入数字教育时代,“主体/客体”传统二元结构受到挑战,高校师生互动和关系结构正在发生转变。该文探究了数字教育时代高校师生互动的变革特征、技术逻辑与发展趋势,认为技术革新重新定义了师生互动概...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高等教育进入数字教育时代,“主体/客体”传统二元结构受到挑战,高校师生互动和关系结构正在发生转变。该文探究了数字教育时代高校师生互动的变革特征、技术逻辑与发展趋势,认为技术革新重新定义了师生互动概念,广泛改变了师生互动场景,迅速调整了师生关系结构,为师生关系网络注入了新的技术内涵。在此基础上,该文进一步分析了数字教育时代高校师生互动的价值,并就重塑师生关系、强化师生互动、提升教育质量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育 师生互动 师生关系 技术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机器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廖盛斌 齐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5,共7页
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而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两者进行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课堂师生互动,课堂师生互动分析一直受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该研究采取改进型弗兰德斯编码(IFIAS)理论,根据编码原则对23个课堂实录视频进行编码.在... 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而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两者进行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课堂师生互动,课堂师生互动分析一直受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该研究采取改进型弗兰德斯编码(IFIAS)理论,根据编码原则对23个课堂实录视频进行编码.在编码类别统计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密度聚类算法,实现基于机器学习的课堂师生互动风格分类,最终将课堂分为学生中心式、师生互动式、教师中心式三个类别.该研究拓展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理论价值,为课堂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式.通过分析得到许多课堂相关的特征,可以提升课堂师生互动分析的效率,同时为教师提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师生互动 主成分分析 密度聚类 改进型弗兰德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境学习视角下小学生科学课堂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9节省部级优课视频的Nvivo分析
12
作者 高潇怡 任佳妮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2,共9页
科学课堂中的学生参与是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建构科学经验、开展科学实践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和科学学科特点,生成小学生科学课堂参与的分析框架,采用混合方法对9节小学科学课视频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学生行为参与类型多... 科学课堂中的学生参与是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建构科学经验、开展科学实践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和科学学科特点,生成小学生科学课堂参与的分析框架,采用混合方法对9节小学科学课视频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学生行为参与类型多样,集体沉默现象值得关注;课堂听讲和被动应答频次较高,提问等行为呈现次数极少;理解性回应频次最高但时长短;创造性回应和总结反思性回应明显不足,且在课堂中较晚出现;小学生科学课堂参与状况存在学段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问题和互动情境、教师的提问和理答策略、学生感知到的认知责任是影响小学生科学课堂参与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了促进小学生科学课堂参与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课堂参与 科学课堂 师生互动 情境学习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师生交互智能分析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家郡 康璐 马苗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9,共10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与不断发展,视频、图像、语音、文本等海量课堂数据被记录下来。对这些多模态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挖掘课堂师生交互信息,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是落实“以...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与不断发展,视频、图像、语音、文本等海量课堂数据被记录下来。对这些多模态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挖掘课堂师生交互信息,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是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推进现代教育走向智能化、个性化和数字化的重要手段。文中首先论述国内外师生交互行为的传统分析方法;然后从视频、图像、语音、文本及多模态等不同角度分类梳理课堂师生交互智能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课堂师生交互智能分析的核心要素、数据形式、关键技术、结果呈现和应用场景;最后分析课堂师生交互的多模态智能分析技术的优势与不足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育技术 课堂师生交互 多模态数据 “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权抑或负权:规训视角下师生课堂权力运作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雯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师生权力关系的运作对学生课堂参与中的主体性状态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福柯的权力观,借由课堂参与这一过程,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试图揭橥小学课堂中师生权力的运作机制与互动模式。研究发现,小学课堂参与中的师生权力运作机制同时存... 师生权力关系的运作对学生课堂参与中的主体性状态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福柯的权力观,借由课堂参与这一过程,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试图揭橥小学课堂中师生权力的运作机制与互动模式。研究发现,小学课堂参与中的师生权力运作机制同时存在赋权与负权的效用,赋权体现在学生主体性的彰显,负权体现在学生主体性的抑制。为发挥规训的赋权功能,在学生可见的身体参与和不可控的心智参与过程中,教师借由视觉干预与技术化规训的手段,由身及心地引导学生合乎规范地参与课堂。基于此,在视觉干预与技术化规训的共同作用下,归纳出师生在课堂参与过程中的权力互动八种模式:规劝型;规限型;关心型;疏离型;服从型;应付型;表演型;放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互动 规训 课堂参与 小学课堂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生互动增进大学生线上学习效果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春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7,共16页
高校线上教学中,师生互动效果对大学生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基于144篇相关文献分析,从“人机(计)环境”系统论角度整理出328个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通过定性分析归纳得到113个基本影响因素(PIF)。借助因子分析法,提取出线上教学中制约... 高校线上教学中,师生互动效果对大学生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基于144篇相关文献分析,从“人机(计)环境”系统论角度整理出328个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通过定性分析归纳得到113个基本影响因素(PIF)。借助因子分析法,提取出线上教学中制约学生学习效果的25个主要影响因素(MIF)。针对其中11个与师生互动相关的影响因素,借助决策实验室法(DEMATEL)进行实证分析,挖掘高校线上教学中师生互动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KIF),揭示师生互动问题的结构形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教师”“平台”“人人互动”“教学模式”“环境”等六个维度的25个主要影响因素;(2)师生互动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教师、学生与家长的三方互动;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摄像头和语音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3)为提升线上教学中师生互动效果,应优先从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师的授课形象与表现、教师根据线上教学平台上的数据对学生进行合理督促等方面着手。从互动性教学手段运用、借助教学平台互动、非言语互动等角度,进一步提出线上教学中增强师生互动效果从而提升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具体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线上教学 师生互动 学习效果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同步课堂中师生多模态互动行为的动态协同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小娟 刘清堂 +2 位作者 吴林静 苗恩慧 张喜俊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3-50,共8页
混合同步课堂(BSC)作为一种网络协同教学模式,是应对教育不公平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手段,而师生互动是影响BSC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BSC的协同、互动特征,构建了课堂师生多模态互动分析框架,借助认知... 混合同步课堂(BSC)作为一种网络协同教学模式,是应对教育不公平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手段,而师生互动是影响BSC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BSC的协同、互动特征,构建了课堂师生多模态互动分析框架,借助认知网络分析方法刻画了BSC在不同实施时期的渐进发展过程,即前期接受技术—中期适应教法—后期双师协同。研究发现:中心校教师与两地学生和教学点教师的互动是BSC师生互动的核心;中心校教师的目光注视、指示性手势和节律性手势具有引导注意、情感支持和传递信息的功能,能够激发师生积极的社会互动,促进不同模态互动行为间的高效转换,改善师生的学习体验,提升远端师生的社会存在感。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多方协同培育感知技术有用—主动迁移教法—协同创编案例的自我导向型教师的渐进培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同步课堂 师生多模态互动 多模态话语分析 认知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互动与身份认同——基于全国7个省(市)实习教师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魏戈 陈向明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66,76,共13页
教育实习是帮助实习教师形成专业身份认同的有效契机,实习教师与指导教师的互动是其身份认同形成的重要媒介。本研究借助互动仪式链理论,编订《实习生与指导教师互动现状调查问卷》,对全国7个省(市)的近2 000名实习生进行了调查,并结合... 教育实习是帮助实习教师形成专业身份认同的有效契机,实习教师与指导教师的互动是其身份认同形成的重要媒介。本研究借助互动仪式链理论,编订《实习生与指导教师互动现状调查问卷》,对全国7个省(市)的近2 000名实习生进行了调查,并结合质性方法对个案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实习生与指导教师的互动与其身份认同有显著相关性。然而,现实中师生互动的普遍情况却表现为次数少、时间短、以课后指导为主、指导内容聚焦学科知识与教学法、个性化交流不足等问题。而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认真的态度、师生民主的交流氛围则调动了双方的情感能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习生的问题解决与整体收获。研究建议,进一步规范实习指导制度,为实习生提供更多情感支持,以实习生的积极参与化解认同悖论,是实习生建立教师身份认同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动 互动仪式链 专业身份认同 实习教师 职前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通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研究 被引量:43
18
作者 吴安艳 熊才平 黄勃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1年第3期60-65,共6页
网络通讯技术不断渗透进教育教学,使得信息时代的师生互动变得丰富而复杂。构建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即将师生互动途径分为同步互动、同步异步共存互动和异步互动三大类共八个层次,越在底层,师生互动强度越高,但... 网络通讯技术不断渗透进教育教学,使得信息时代的师生互动变得丰富而复杂。构建网络通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变革理论模型,即将师生互动途径分为同步互动、同步异步共存互动和异步互动三大类共八个层次,越在底层,师生互动强度越高,但互动范围越小。比较研究表明,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师生互动,但互动强度不如传统的师生互动。网络教学应尽可能向师生互动强度高的同步视频互动技术方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通讯 师生互动 异地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师生互动类型划分的研究 被引量:67
19
作者 傅维利 张恬恬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2,共4页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师生互动关系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国内外的研究者按照师生互动中的主体地位、师生行为、师生之间的不同情感以及教师的行为作风、师生行为的对象、行为属性和师生互动方式等划分标准将师生互动类型划分为教师中...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师生互动关系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国内外的研究者按照师生互动中的主体地位、师生行为、师生之间的不同情感以及教师的行为作风、师生行为的对象、行为属性和师生互动方式等划分标准将师生互动类型划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和知识中心式;教师命令式、民主协商式和师生互不干涉式;师个互动、师组互动和师班互动;等等。而以师生互动中权威的主导地位为划分标准,可以将师生互动划分为师权型师生互动、生权型师生互动和平等型师生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互动 类型 权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24
20
作者 刘超 董翠香 +2 位作者 田来 樊三明 季浏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7-434,共8页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是体育课堂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依据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基本理念和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德尔菲法,构建出以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为主要内... 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是体育课堂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依据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基本理念和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德尔菲法,构建出以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实现对体育课堂教学行为的初步量化评价,为客观评价体育课堂教学行为提供具有较高操作性的评价工具,为以体育课堂教学行为为切入点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互动行为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