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烯气相直接氧化制环氧丙烷铜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海洋 焦阳 +5 位作者 史建公 张毅 苑志伟 桂建舟 刘丹 郭玉高 《中外能源》 CAS 2024年第3期67-76,共10页
环氧丙烷(PO)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合物原料,主要用于合成聚氨酯塑料。聚氨酯塑料因其卓越的弹性、耐久性和多样性,在许多日用品及工业产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环氧丙烷生产方法常常步骤繁琐并且效率不高,因此科学界持续寻找... 环氧丙烷(PO)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合物原料,主要用于合成聚氨酯塑料。聚氨酯塑料因其卓越的弹性、耐久性和多样性,在许多日用品及工业产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环氧丙烷生产方法常常步骤繁琐并且效率不高,因此科学界持续寻找更为简洁和环保的合成路径。近年来,通过利用分子氧直接环氧化丙烯来合成环氧丙烷的技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因为这种方法有望简化生产流程,同时减少有害副产品的生成。通过介绍不同形貌(八面体、立方体、纳米管、纳米棒等)、不同粒径氧化亚铜的调节和制备方法,讨论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例如氧化亚铜的形貌、载体、粒径等,探索不同元素(卤族元素、碱土金属等)掺杂对氧化亚铜催化性能的不同作用方式。在论述这些实验观察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讨论丙烯环氧化反应的可能机理和途径,针对环氧化反应提供详细的分子水平的视角。通过这项研究,希望能够更有效地设计催化剂,优化制备过程,并为环氧丙烷的绿色生产作出贡献,推动聚氨酯塑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丙烯 环氧丙烷 直接氧化法 氧化亚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废触体的综合利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桂华 史振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58,共3页
本文对国内外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所产生的废触体的综合利用方法进行了综述,如氧化还原法回收铜和利用废触体合成有机氯硅烷等;并对国内废触体的综合利用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综合利用 有机硅废触体 甲基氯硅烷 有机氯硅烷 氧化还原法 利用方法 直接法 国内外 回收铜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o合成醇催化剂制备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静 汪景春 +1 位作者 窦伯生 吴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8-282,共5页
The effects of the Cu-Co catalysts prepared by different methods on the activity of synthesis of alcohols were studied. The structures of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DTA,XRD,TPR and XPS. The results s... The effects of the Cu-Co catalysts prepared by different methods on the activity of synthesis of alcohols were studied. The structures of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DTA,XRD,TPR and X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talyst prepared by two-step precipitation possesses better catalytic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化学 催化剂 高级醇 合成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o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房德仁 李婉君 +3 位作者 刘中民 赵金波 姜雪梅 张慧敏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26,共6页
用不同的沉淀方法制备了Cu-Co催化剂,用XRD,XPS,TPR和BET技术对催化剂前体以及催化剂的物相等进行了表征,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催化剂的合成低碳醇活性。结果表明: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催化剂时,催化剂是由细小的CuO晶粒和Co3O4晶粒以紧... 用不同的沉淀方法制备了Cu-Co催化剂,用XRD,XPS,TPR和BET技术对催化剂前体以及催化剂的物相等进行了表征,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催化剂的合成低碳醇活性。结果表明:用并流共沉淀法制备催化剂时,催化剂是由细小的CuO晶粒和Co3O4晶粒以紧密排列的形式均匀分散在颗粒中,CuO和Co3O4间的相互作用大于用其他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同时,用并流法制备的催化剂的低碳醇合成活性以及醇选择性都好于用其他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用分步沉淀法制备催化剂时,催化剂的二次粒子是由内部富CuO和外层富Co3O4的颗粒组成。由此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小的比表面积,催化活性和醇选择性较低,而有利于烃的生成和CO水煤气变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钴催化剂 合成低碳醇 加料方法 前体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法合成三烷氧基硅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华明 朱淮军 李凤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7,27,共4页
综述了直接法合成三烷氧基硅烷反应机理、所用原料、溶剂、催化剂以及分离纯化工艺。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直接法 三烷氧基硅烷 铜催化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铜-钴复合型催化剂的制备与三乙氧基硅烷的合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广建 张凤霞 韩先正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6-119,124,共5页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铜-钴复合型催化剂及纳米氢氧化铜催化剂,经XRD、BET手段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铜-钴复合型催化剂的粒径比氢氧化铜粒径小,比表面积增加了28%。在铜-钴复合型催化剂上进行了三乙氧基硅烷的合成实验,最...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铜-钴复合型催化剂及纳米氢氧化铜催化剂,经XRD、BET手段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铜-钴复合型催化剂的粒径比氢氧化铜粒径小,比表面积增加了28%。在铜-钴复合型催化剂上进行了三乙氧基硅烷的合成实验,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08℃,乙醇加料速度0.9mol.h-1,催化剂用量为硅粉质量的4.8%,硅粉转化率达95.3%,三乙氧基硅烷的选择性达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钴复合型催化剂 直接法 三乙氧基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解法Cu基甲醇合成催化剂反应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茨萍 刘姝 +3 位作者 穆文俊 王志娟 吴亚勤 贺立敏 《抚顺石油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7-9,共3页
为了改进Cu基甲醇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消除沉淀剂Na2CO3中Na+的不利影响,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Cu基甲醇催化剂,用于CO加氢合成甲醇反应。实验中对比了用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与传统的共沉淀法制备的工业用甲醇催化剂以及工业甲醇浸钒催化剂的... 为了改进Cu基甲醇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消除沉淀剂Na2CO3中Na+的不利影响,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Cu基甲醇催化剂,用于CO加氢合成甲醇反应。实验中对比了用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与传统的共沉淀法制备的工业用甲醇催化剂以及工业甲醇浸钒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考察了温度、压力、空速等工艺条件对新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活性、选择性均优于传统的工业用甲醇催化剂。反应在低温、高压、适宜空速的条件下进行有利,用热分解法制备的Cu基甲醇催化剂可高活性、高选择性地催化CO加氢生成甲醇,具有很好的催化性能。并且其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条件较好控制,有望代替工业上传统的共沉淀法制备工艺,用于甲醇催化剂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热分解法 铜基 催化剂 甲醇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水热合成法和模板剂法制备碳微球的比较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玲玲 刘红茹 孙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73-75,80,共4页
以葡萄糖为碳源,分别采用直接水热合成法和模板剂法制备了碳微球并将其制备成催化剂。利用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对碳微球及催化剂进行表征。评价了催化剂在纤维素水解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碳微球... 以葡萄糖为碳源,分别采用直接水热合成法和模板剂法制备了碳微球并将其制备成催化剂。利用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对碳微球及催化剂进行表征。评价了催化剂在纤维素水解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碳微球粒径相差较大,结构上都含有—OH和—COOH官能团;两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粒径有很大差别而且球之间粘连较严重,两者均含有—SO3H、—COOH、—OH等活性基团。并且模板剂法制备的碳微球催化剂对纤维素的水解率较高,达到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微球 直接水热合成 模板剂法 催化剂 纤维素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氯硅烷生产技术的思考 Ⅰ.化学因素
9
作者 陈其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32-35,共4页
采用直接法合成甲基氯硅烷是工业上最成功的方法。生产是否高水平,首先取决于反应体系中化学组成和化学元素的变化。为达到此目的,监测原材料的质量和调整反应过程中硅铜触体是必需的。本文就化学因素对反应过程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直接法 合成 甲基氯硅烷 硅铜触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