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直接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性溃疡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姜岚 吕富荣 +1 位作者 赵渝 刘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3-736,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直接静脉造影(direct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DSCTV)在协助诊断及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因下肢静脉性溃疡行DSCTV检查的患者资料,评价重建图像质量、浅静脉曲张部位;分析静脉曲张... 目的:探讨双源CT直接静脉造影(direct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DSCTV)在协助诊断及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因下肢静脉性溃疡行DSCTV检查的患者资料,评价重建图像质量、浅静脉曲张部位;分析静脉曲张来源,比较DSCTV与超声多普勒(Duplex ultrasound,DUS)检出功能不全静脉结果;评估下肢溃疡与局部曲张浅静脉关系并与临床评估结果对比。结果:本组47条患肢图像质量总体良好,发现浅静脉曲张共99处;DSCTV检出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5例患肢,余42例患肢均考虑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与DUS对比检出功能不全深静脉(deep veins,DV)及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s,GSV)无统计学差异(P=0.70、P=0.51),一致性分析Kappa值分别为0.69及0.53;检出不全穿静脉(perforator veins,PV)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5),DSCTV检出率高于DUS;下肢皮肤溃疡与局部浅静脉曲张关系DSCTV判定与临床评估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41)。结论:DSCTV可显示曲张静脉分布,提示曲张来源,同时显示参照结构(如骨骼、肌肉及皮肤等),能较好地指导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直接下肢静脉造影 下肢慢性静脉疾病 下肢静脉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 kVp联合像素闪烁算法在直接法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郁仁强 吕发金 +4 位作者 周旸 彭刚 张志伟 褚志刚 潘聚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55-1358,共4页
目的:评价80k Vp联合像素闪烁(pixel shine,PS)算法在直接法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方法:采用直接法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将41例临床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0 k V)和对照组(100 k V),对照组采用滤波... 目的:评价80k Vp联合像素闪烁(pixel shine,PS)算法在直接法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方法:采用直接法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将41例临床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80 k V)和对照组(100 k V),对照组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算法重建,实验组采用PS算法重建。比较2种成像技术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面积乘积(DLP)。分别选取腰5锥体层面图像、股骨头层面图像和腘窝层面图像,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以上图像的图像质量和噪声做主观评分,并测量、计算静脉血管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结果:实验组的CTDIvol和DLP明显低于对照组(t=-89.95,P<0.01;t=-35.83,P<0.01);2名医师的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的一致性较好(κ=0.78,P<0.01),2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在下腔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7,P=0.92,P=0.75);2组患者在图像噪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在血管CT值、SNR和CNR上,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80kVp联合像素闪烁算法可以常规在直接法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中使用,降低辐射剂量,提高血管增强CT值、SNR和C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素闪烁 计算机断层成像 直接法下肢静脉CT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