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的自由变形技术在船型优化中的应用
1
作者 冯佰威 岳朝欢 +1 位作者 刘波 王健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09,437,共10页
针对自由变形技术在船体型线优化中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直接操作自由变形方法,并对其在船体型线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基于自由变形技术的改进,直接操作自由变形方法解决了传统自由变形方法无法直接操作船体曲面坐标... 针对自由变形技术在船体型线优化中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直接操作自由变形方法,并对其在船体型线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基于自由变形技术的改进,直接操作自由变形方法解决了传统自由变形方法无法直接操作船体曲面坐标的问题,并将其嵌入自主开发的船舶水动力性能多学科综合优化平台。以S60船模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开发的平台对船模艏部型线进行了减阻优化,研究发现:在设计航速F r=0.30时,优化后的船型总阻力较母型船降低了5.30%,显著提升了阻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直接操作自由变形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船体型线优化,为船舶型线设计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变形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变形 直接操作自由变形方法 船体曲面变形 船型优化 兴波阻力 总阻力 减阻设计 优化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符号级预编码的单比特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发射波形设计
2
作者 何卓远 陈胜垚 +3 位作者 朱晗 席峰 李洪涛 刘中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4-866,共13页
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和雷达系统中,采用单比特数模转换器(DAC)是一种降低发射系统硬件成本和功耗的有效方法。该文研究单比特量化下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的发射波形设计,在给定通信服务质量约束下最小化雷达发射波束图的积分... 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和雷达系统中,采用单比特数模转换器(DAC)是一种降低发射系统硬件成本和功耗的有效方法。该文研究单比特量化下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的发射波形设计,在给定通信服务质量约束下最小化雷达发射波束图的积分旁瓣主瓣比,通过提升发射波束的功率集中程度以获得良好的发射波束赋形性能。针对单比特量化导致发射波形仅具有低自由度可行域的问题,该文采用符号级预编码技术,基于有益干扰(CI)原理充分利用空域和时域自由度来辅助波形设计。由于所提出的波形设计问题具有非凸分式二次目标函数和大量的非凸离散约束,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丁克尔巴赫(Dinkelbach)变换和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的算法来有效求解该NP-难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波形能够显著降低对DAC分辨率的需求,并在满足下行用户通信质量需求的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雷达发射波束图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通信一体化 波形设计 单比特量化 符号级预编码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T 4732-2024《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关于“极限、安定和棘轮载荷边界的直接计算法”的讨论和应用
3
作者 沈鋆 粟雨平 +1 位作者 彭恒 刘应华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1,共8页
为预测复杂载荷条件下压力容器结构的承载能力,我国新版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GB/T 4732—2024在第5部分附录C中引入了确定元件极限、安定和棘轮载荷边界的直接计算法。该方法基于上、下限定理,能够有效处理任意几何结构和复杂热机载荷... 为预测复杂载荷条件下压力容器结构的承载能力,我国新版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GB/T 4732—2024在第5部分附录C中引入了确定元件极限、安定和棘轮载荷边界的直接计算法。该方法基于上、下限定理,能够有效处理任意几何结构和复杂热机载荷组合作用下的安定分析及棘轮分析问题。为帮助工程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标准,本文提供了一种可选的直接计算法——应力补偿法,并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分析步骤,并以压力容器中常见的斜接管为例,将应力补偿法的结果与增量弹塑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应力补偿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分析效率,能够快速确定元件在热机载荷作用下的安定和棘轮边界。直接计算法兼具高效性与准确性,可替代传统方法解决复杂几何下的承载能力评定难题,对推动压力容器设计技术的进步和标准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设计 直接法 安定边界 棘轮边界 应力补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位支撑结构设计屈服点确定方法研究
4
作者 王涛 孔涛 +2 位作者 孟丽岩 潘蕊 潘雨桐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1-511,共11页
确定结构设计屈服点是建立等延性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的关键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自复位支撑结构设计屈服点确定方法,采用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设计三层和五层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分析设计屈服点对直接基于位移设计方法的精度和设... 确定结构设计屈服点是建立等延性弹塑性位移反应谱的关键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自复位支撑结构设计屈服点确定方法,采用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设计三层和五层自复位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分析设计屈服点对直接基于位移设计方法的精度和设计结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层和多层结构,采用所提出的屈服点确定方法进行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时,结构延性能力能够满足延性设计需求;相比于传统的设计屈服点确定方法,在8度大震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更接近2%的设计目标,降低了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第一刚度设计值,设计的结构在满足安全性的同时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支撑结构 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 屈服点 弹塑性位移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循环技术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应用
5
作者 盛倩玉 刘颖珊 +4 位作者 刘志鹏 韩忠彬 王涛 谢英豪 余海军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9-333,共5页
发展绿色经济,需要在产业技术和生态层面构筑全新方案。对循环经济领域定向循环技术(DRT)的概念原理、特征属性及理论体系进行分析,并对应用场景及效果进行评估。DRT作为一种循环技术的创新性发展理念,与产业经济结合紧密。在动力锂离... 发展绿色经济,需要在产业技术和生态层面构筑全新方案。对循环经济领域定向循环技术(DRT)的概念原理、特征属性及理论体系进行分析,并对应用场景及效果进行评估。DRT作为一种循环技术的创新性发展理念,与产业经济结合紧密。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循环利用领域的产业实践中,这一技术已得到验证,能够将动力电池经再生利用重新制成产品,用于新电池生产,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循环技术(DRT) 动力电池回收 逆向产品定位设计(RPPD) 全链条一体化(IEIC) 碳足迹综合权益法(ICM) 再生料标准(RMS) 再生料追溯方法(RM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objective reentry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method via GVD for hypersonic vehicles 被引量:1
6
作者 Chaofang Hu Yue Xin Hao F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4期732-744,共13页
In the constrained reentry trajectory design of hypersonic vehicles, multiple objectives with priorities bring about more difficulties to find the optimal solution. Therefore, a multi-objective reentry trajectory opti... In the constrained reentry trajectory design of hypersonic vehicles, multiple objectives with priorities bring about more difficulties to find the optimal solution. Therefore, a multi-objective reentry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MORTO) approach via generalized varying domain (GVD) is proposed. Using the direct collocation approach, the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problem involving multiple objectives is discretized into a nonlinear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with priorities. In terms of fuzzy sets, the objectives are fuzzified into three types of fuzzy goals, and their constant tolerances are substituted by the varying domain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that the objective with higher priority has higher satisfactory degree, the priority requirement is modeled as the order constraints of the varying domains. The corresponding two-side, single-side, and hybrid-side varying domain models are formulated for three fuzzy relations respectively. By regulating the parameter, the optimal reentry trajectory satisfying priorities can be achieved. Moreover, the performance about the parameter is analyzed, and the algorithm to find its specific value for maximum priority difference is proposed. The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hypersonic vehicles, and the comparisons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onic vehicle reentry trajectory desig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generalized varying domain direct colloca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无煤柱自成巷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琦 刘寄婷 +3 位作者 江贝 薛浩杰 高红科 蒋振华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3,共16页
极近距离煤层传统长壁开采,受上层遗留煤柱和采空区垮落等因素的影响,下煤层开采过程中应力环境复杂、矿压显现剧烈,易诱发巷道围岩大变形。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极近距离条件下巷道定向切顶–约束高强支护无煤柱自成巷控制方法。通过... 极近距离煤层传统长壁开采,受上层遗留煤柱和采空区垮落等因素的影响,下煤层开采过程中应力环境复杂、矿压显现剧烈,易诱发巷道围岩大变形。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极近距离条件下巷道定向切顶–约束高强支护无煤柱自成巷控制方法。通过顶板定向预裂切顶,主动改变顶板悬臂结构,切断采空区向巷道顶板的应力传递。充分利用矿山压力和岩体碎胀特性,取消煤柱留设,结合高强支护加强巷道顶板整体性,共同实现切顶自成巷。建立了极近距离煤层开采覆岩结构模型,计算了下煤层切顶自成巷巷旁支护阻力。以典型极近距离煤层为工程背景,开展了不同开采方法的数值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自成巷控制方法使巷道围岩应力降低59.8%,巷道顶板变形减少70.8%,并明确了极近距离煤层开采无煤柱自成巷控制机理。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典型极近距离煤层工程设计及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了矿压显现程度,保证了自成巷的安全稳定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近距离煤层 定向切顶卸压 约束高强支护 力学模型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煤层倾向为参考方向的锐角优化垂线法煤柱设计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蔡音飞 刘健松 +1 位作者 冀哲 李晓静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2,138,共7页
垂线法广泛应用于我国矿区地表建(构)筑物的保护煤柱的设计,但其原理中存在走向方向不明确导致计算时需人工干预和小角值拐角处保护煤柱过估等问题。针对村庄尺度的建筑物群,提出应按位置给出不同的开采参数和松散层参数;用煤层倾向作... 垂线法广泛应用于我国矿区地表建(构)筑物的保护煤柱的设计,但其原理中存在走向方向不明确导致计算时需人工干预和小角值拐角处保护煤柱过估等问题。针对村庄尺度的建筑物群,提出应按位置给出不同的开采参数和松散层参数;用煤层倾向作为垂线法的参考方向,代替指向不明确的走向,实现垂线计算公式选择、垂线长度计算的自动化;提出锐角优化算法,解决煤柱角点角值较小时出现的煤柱留设尺寸过大问题。基于上述优化,通过MATLAB编程实现煤柱自动化计算,并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煤柱的尺寸。优化后的垂线法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矿山保护煤柱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煤柱设计 垂线法 煤层倾向 锐角优化法 村庄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激光通信的信道均衡设计
9
作者 李欣 武狄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0-185,共6页
为了提升激光通信信道的利用率,消除码间干扰,设计太赫兹激光通信的信道均衡方法。基于太赫兹频段下的激光通信网络结构,选取统计学数学方法构建激光通信网络的信道模型。利用太赫兹频段直扩配准方法,处理信道均衡器的多个输出,配准激... 为了提升激光通信信道的利用率,消除码间干扰,设计太赫兹激光通信的信道均衡方法。基于太赫兹频段下的激光通信网络结构,选取统计学数学方法构建激光通信网络的信道模型。利用太赫兹频段直扩配准方法,处理信道均衡器的多个输出,配准激光通信信道。将信道均衡器输出的通信信号视为有限脉冲响应的滤波器,利用伪噪声序列构建Toeplitz结构感测矩阵,估计激光通信信道相位。基于信道的伪随机序列,利用信道相位生成激光通信信道冲击响应,考虑信道的并行通信,实现太赫兹激光通信网络信道均衡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太赫兹激光通信的信道均衡,通信误码率低于0.001,信道均衡性能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激光通信 信道均衡设计 直扩配准方法 冲击响应 并行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公平感知的通感一体化恒模波形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明利 李晓辉 吕思婷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40,共10页
为了同时实现通感一体化系统的通信和感知功能,针对多目标的公平感知和多用户符号的无错误传输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公平感知的通感一体化恒模波形设计方法。该方法在考虑多用户数据符号无错误传输和波形恒模约束的前提下,建立联合... 为了同时实现通感一体化系统的通信和感知功能,针对多目标的公平感知和多用户符号的无错误传输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公平感知的通感一体化恒模波形设计方法。该方法在考虑多用户数据符号无错误传输和波形恒模约束的前提下,建立联合波形和信号缩放因子优化的通感一体化波形设计模型。针对波形和信号缩放因子变量耦合的约束条件,利用交替优化算法进行处理。在优化波形子问题中,首先利用优化最小化算法获得原始子问题中目标照射功率和接收回波信噪比的非凸表达式的凸上界,然后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处理发射波形的恒模约束。仿真结果表明,与最大化总目标照射功率和回波接收信噪比的波形设计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仅损失3dB回波信噪比的情况下,能够提升多目标感知公平性,并保证通信数据符号的无错误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一体化 恒模波形设计 目标照射功率 接收回波信噪比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灰色关联和有限元法的铝合金三明治板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青山 吴东雨 +1 位作者 张光国 孙章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48,共6页
汽车轻量化设计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为设计出性能优良的铝合金三明治货车防滑踏板,针对不同芯层结构的铝合金三明治板展开研究;建立了I型、V型、U型三种芯层结构的铝合金三明治板结构模型;应用有限元法对实际工况下I型、V型、U型... 汽车轻量化设计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为设计出性能优良的铝合金三明治货车防滑踏板,针对不同芯层结构的铝合金三明治板展开研究;建立了I型、V型、U型三种芯层结构的铝合金三明治板结构模型;应用有限元法对实际工况下I型、V型、U型三种芯层结构的铝合金板的应力、位移值进行分析,并基于灰色关联法建立以质量、最大挠度、最大应力为变量的综合性能评价函数,得出V型铝合金三明治板为优选结构;以上、下板以及芯层厚度为优化变量,质量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分别采用全局响应面法及可行方向法对V型铝合金板进行尺寸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方法优化方式均有较好的优化结果,但基于可行方向法的迭代时间更短、效率更高,优化后铝合金板减重约29.5%,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设计 三明治板 灰色关联法 全局响应面法 可行方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项式结构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的高效稀疏化设计
12
作者 王晓楠 陈华伟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3-1218,共16页
针对传声器阵列多项式结构波束形成器实现复杂度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多项式结构波束形成器稀疏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主瓣空间响应变化的优化准则以实现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设计,并通过将原始的高维非凸问题转化... 针对传声器阵列多项式结构波束形成器实现复杂度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多项式结构波束形成器稀疏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主瓣空间响应变化的优化准则以实现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设计,并通过将原始的高维非凸问题转化为并行求解的低维凸优化子问题,有效提高了多项式结构波束形成器的稀疏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多项式结构波束形成器的稀疏化设计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保持良好的设计鲁棒性的同时具备了更优的恒定束宽性能。在优化效率方面,所提方法耗时仅为现有方法的0.69%∼1.09%,并且获得了更高的抽头稀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声器阵列 多项式结构波束形成器 恒定束宽 稀疏化设计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线性化隔震结构设计周期折减系数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龙飞 舒瑞 +1 位作者 周宴民 郭平宗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301,共8页
《建筑隔震设计标准》提出的隔震设计是基于复振型分解反应谱等效线性化的一体化直接设计方法,但未提及隔震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如何取值。基于此,根据刚度串联关系推导等效单自由度隔震体系周期折减系数简化计算公式,探讨隔震结构周期折... 《建筑隔震设计标准》提出的隔震设计是基于复振型分解反应谱等效线性化的一体化直接设计方法,但未提及隔震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如何取值。基于此,根据刚度串联关系推导等效单自由度隔震体系周期折减系数简化计算公式,探讨隔震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因素的影响规律,建立不同填充材料、不同填充率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结果验证隔震结构周期折减系数简化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周期折减系数与名义周期比、非隔震结构周期折减系数存在函数关系;墙体开洞与通高墙体的隔震结构的周期折减系数均随着填充率的增大而减小,当填充率相同时,呈现出随填充材料弹性模量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墙体开洞会增大隔震结构周期折减系数,且隔震结构的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范围相对较窄,为0.915~0.965;数值有限元模拟与理论结果偏差小于3%,吻合度高,以验证隔震结构周期折减系数简化计算公式的正确性,说明该简化计算方法对隔震工程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设计 一体化直接设计法 周期折减系数 简化计算公式 数值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优化算法的致动器安装位置与间隙优化设计
14
作者 陆英健 曹广群 +3 位作者 蒋鑫 李明华 薛承逾 林亚强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4,共10页
针对小口径火炮连续发射时的射击精度问题,基于使用以超磁致伸缩材料为核心的致动器对身管的振动抑制展开研究。基于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方法,开展了DOE试验设计,以身管振幅和致动器受力为目标函数,以致动器安装位置和致动器与身管的间... 针对小口径火炮连续发射时的射击精度问题,基于使用以超磁致伸缩材料为核心的致动器对身管的振动抑制展开研究。基于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方法,开展了DOE试验设计,以身管振幅和致动器受力为目标函数,以致动器安装位置和致动器与身管的间隙为设计变量,采用多岛遗传算法与修正可行方向法形成组合优化算法,使用Isight多学科优化软件对近似模型进行了优化计算。优化后致动器受力降低了88%,同时身管振动幅值降低了52.1%。与仅使用全局优化算法相比较,使用组合优化算法得到最优解时迭代次数减少了47.6%,证明了多岛遗传算法与修正可行方向法形成组合优化算法具有较高的优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管振幅 多目标优化 最优拉丁超立方 DOE试验设计 多岛遗传算法 修正可行方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改进MUSIC方法进行洋流方位估计
15
作者 潘博志 何宏昌 +2 位作者 范冬林 宫子怡 刘镇豪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38,共5页
洋流能够调节全球热量的分布,降低航运成本。以往的洋流方位估计方法未对洋流信号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完全消除,导致估计效果较差。因此,本文设计了基于改进MUSIC方法的洋流方位估计方法。首先,以采集到的洋流信号为基础,构建洋流阵列信... 洋流能够调节全球热量的分布,降低航运成本。以往的洋流方位估计方法未对洋流信号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完全消除,导致估计效果较差。因此,本文设计了基于改进MUSIC方法的洋流方位估计方法。首先,以采集到的洋流信号为基础,构建洋流阵列信号模型,并对洋流信号进行降噪处理,提高信号数据的质量。然后,为减少洋流信号源之间相关性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利用改进MUSIC方法及协方差矩阵,对洋流信号源相关性进行消除,通过计算信号源的相关参数,构建洋流方位估计模型。最后,通过对洋流信号源的转换,实现洋流方位的估计。在仿真试验中,以南海部分海域为试验对象,对不同谱点下估计方法的估计效果进行评价,与以往的洋流方位估计方法相比,设计的基于改进MUSIC方法的洋流方位估计方法精度高达97.2%,应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MUSIC方法 洋流方位估计 洋流 方法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周期视角下镍钴锂再生料现状与标准化研究
16
作者 梁裕铿 吴景武 +4 位作者 高翔 余海军 戴海桃 冯均利 余淑媛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97-1404,共8页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作为产业发展关键原料镍、钴、锂资源的需求量激增。我国镍、钴、锂资源相对稀缺,受主要供应国的矿产出口管制,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需要通过进口优质的镍、钴、锂再生料,拓展多元的资源供给渠道。...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作为产业发展关键原料镍、钴、锂资源的需求量激增。我国镍、钴、锂资源相对稀缺,受主要供应国的矿产出口管制,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需要通过进口优质的镍、钴、锂再生料,拓展多元的资源供给渠道。从生命周期及循环发展的角度出发,基于我国镍、钴、锂再生料生产工艺流程、环境效益和标准化现状,对我国现有再生资源标准进行解读和分析。针对商品编码、鉴别方法、进出口税率、碳足迹核算和再生料标准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我国再生资源进口、保障供应链安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产品定位设计 再生料标准 定向循环 综合权益法 BTB溯源方法学 碳足迹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蛋大小头自动定向排列系统设计 被引量:16
17
作者 姜松 王国江 +3 位作者 漆虹 吕日琴 朱婷 蒋玉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117,共5页
为了实现包装鲜禽蛋大小头朝向一致,设计了由支撑辊子输送系统、限位导向系统和调速系统组成的禽蛋大小头自动定向排列装置。根据机械传动原理,建立了禽蛋轴向运动和定向翻转运动的设计计算方法,并确定了装置的结构参数。试验表明,禽蛋... 为了实现包装鲜禽蛋大小头朝向一致,设计了由支撑辊子输送系统、限位导向系统和调速系统组成的禽蛋大小头自动定向排列装置。根据机械传动原理,建立了禽蛋轴向运动和定向翻转运动的设计计算方法,并确定了装置的结构参数。试验表明,禽蛋轴向运动稳定可靠,翻转过程流畅、翻转姿态稳定可靠,禽蛋定向正确率达到100%;装置的单处理通道禽蛋定向速度为0.87~1.22枚/s,额定处理能力(2通道)为7 200枚/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蛋 自动定向 设计方法 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的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的配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69
18
作者 董金玉 杨继红 +2 位作者 杨国香 伍法权 刘红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9,共6页
在前人相似材料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正交设计方法,以(铁粉+重晶石粉)/骨料、铁粉/(铁粉+重晶石粉)、黏结剂浓度、石膏含量为4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5个水平,设计了25组材料配比方案,进行了称重、单轴压缩、劈裂和直剪试验,获得了不同配比相... 在前人相似材料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正交设计方法,以(铁粉+重晶石粉)/骨料、铁粉/(铁粉+重晶石粉)、黏结剂浓度、石膏含量为4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5个水平,设计了25组材料配比方案,进行了称重、单轴压缩、劈裂和直剪试验,获得了不同配比相似材料的密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等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相似材料的物理力学参数分布的范围较大,能够满足不同性质岩体模型试验对岩体相似材料的要求;采用极差分析法分析了各因素的敏感性,发现(铁粉+重晶石粉)/骨料对试件密度、内摩擦角起主要控制作用,黏结剂浓度对试件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黏聚力起主要控制作用;并作出了各因素对相似材料物理力学参数影响的直观分析图,分析了各因素对相似材料参数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方法 相似材料 极差分析法 敏感性 直观分析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直接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赵顺波 杜晖 +1 位作者 钱晓军 李长永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共6页
提出等体积钢纤维替代粗骨料并将钢纤维质量计入砂率公式来直接进行钢纤维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通过试验研究碎石级配、钢纤维长度和体积率对新拌钢纤维混凝土的坍落度和硬化钢纤维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 提出等体积钢纤维替代粗骨料并将钢纤维质量计入砂率公式来直接进行钢纤维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通过试验研究碎石级配、钢纤维长度和体积率对新拌钢纤维混凝土的坍落度和硬化钢纤维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弯曲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与现行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的相关强度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最大粒径为20mm和25mm的连续级配碎石和长度为32~50mm的钢纤维,在钢纤维体积率不大于2.0%时,由直接设计方法可配制满足新拌钢纤维混凝土工作性能和硬化钢纤维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要求的钢纤维高强混凝土,避免按现行规程规定根据钢纤维体积率对用水量和砂率的调整。研究成果为修订完善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提供科研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直接方法 坍落度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结构设计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姬淑艳 李英民 +1 位作者 刘立平 赖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2,共5页
分析了抗震设计中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必要性,指出了研究双向地震作用的必要性,通过国内外规范相关条文的对比指出目前研究有待完善的关键问题和方向,结合近期研究成果对其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抗震设计 双向地震作用 扭转 组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