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ral Method for Calculating Equivalent Disturbing Current of HVDC Transmission Lines
1
作者 XU Zheng XU Tao XUE Yingli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19-3124,共6页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干扰电流 计算速度 等效 直流输电工程 传输线模型 节点分析方法 谐波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主导机制下考虑表面陷阱效应的直流GIL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特性
2
作者 王耀港 王哲铭 +4 位作者 李珂 贾博文 杨华 晏武 卢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83-994,共12页
现有气-固界面电荷积聚数学模型难以解释部分微观机理,亟需完善.根据绝缘界面的双极性电荷输运原理,提出一种包含非平衡载流子入陷、脱陷等机制的气-固界面电荷传输模型,并将其纳入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DC GIL)绝缘子表面电荷... 现有气-固界面电荷积聚数学模型难以解释部分微观机理,亟需完善.根据绝缘界面的双极性电荷输运原理,提出一种包含非平衡载流子入陷、脱陷等机制的气-固界面电荷传输模型,并将其纳入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DC GIL)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的三维仿真案例中.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气体侧电荷和固体侧电荷占主导情况下的表面电荷积聚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固体侧电荷主导的电荷积聚进程中,绝缘子表面出现晕状电荷和单极性点电荷,并且随着通电时间的增加,单极性点电荷的数量增多,分布区域增大;当气体侧电荷占主导时,出现晕状电荷及单极性点电荷,后期还存在成对的双极性离散电荷斑.在与部分实验现象形成良好对照的前提下,对仿真结果进行机制分析,研究结果可加深理解表面陷阱效应对电荷积聚特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气体绝缘线路 仿真研究 表面电荷 充电模式 表面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直流线路故障穿越重启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卢东斌 黄志岭 +3 位作者 龚飞 李海英 卢宇 凌建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839,I0023-I0026,共16页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发生直流线路故障时,采用移相重启策略,通过控制整流器移相,快速抑制故障电流,经去游离时间后,解除移相,重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但是,移相重启时,整流器和逆变器都不再消耗无功功率,换流站的交流滤波器将向交流系统...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发生直流线路故障时,采用移相重启策略,通过控制整流器移相,快速抑制故障电流,经去游离时间后,解除移相,重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但是,移相重启时,整流器和逆变器都不再消耗无功功率,换流站的交流滤波器将向交流系统提供盈余的无功功率,易导致交流系统过电压;对于对称单极拓扑结构,还将导致非故障线路不能传输有功功率,从而对交流系统产生很大的有功功率冲击。该文提出了直流线路故障穿越重启策略,在直流线路故障时,通过控制故障两端的整流器和逆变器的直流电流相等,在控制故障点电流为零的同时,直流电流穿越故障,继续维持无功功率消耗,避免交流系统产生过电压;对于对称单极拓扑结构,还可以利用故障极续流,继续输送部分有功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线路故障 移相重启 电流控制 穿越重启 交流过电压 去游离时间 直流电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MC的两端TWBS-HVDC直流侧短路故障电流计算方法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国庆 刘先超 +3 位作者 张嵩 姜涛 陈厚合 李雪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100,共10页
基于三线双极结构的高压直流(TWBS-HVDC)输电系统能够较大程度地发挥直流线路的输电能力,是一种实现交改直和线路增容改造的有效方式。针对TWBS-HVDC系统与双极直流系统在接线形式上的差异,文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两端TWBS-HVDC的直流侧... 基于三线双极结构的高压直流(TWBS-HVDC)输电系统能够较大程度地发挥直流线路的输电能力,是一种实现交改直和线路增容改造的有效方式。针对TWBS-HVDC系统与双极直流系统在接线形式上的差异,文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两端TWBS-HVDC的直流侧短路故障电流计算方法。首先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暂态等效电路建立两端TWBS-HVDC在不同直流侧故障发生至线路直流断路器动作阶段的暂态等效模型。以暂态等效电路中独立回路数和动态元件阶数为标准,将所有直流故障归纳为3类,分析推导各类故障下的状态方程,通过求解状态方程中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得到故障电流解析表达式。最后在MATLAB/Simulink数字仿真平台中,搭建两端TWBS-HVDC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验证了所提TWBS-HVDC直流侧短路故障状态方程求解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直流断路器选型和限流电抗器参数整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线路增容改造 直流故障 暂态等效模型 状态方程求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TDC的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系统的仿真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文滨 张尧 +3 位作者 叶葱 杨煜 房宣合 邓权帅 《广东电力》 2009年第7期4-7,57,共5页
介绍了基于直流系统电磁暂态(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in DCsystem,EMTDC)建立的直流输电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两侧均有定电压控制器,可通过调整直流电压参考值实现直流系统的降压运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电流指令追随性好... 介绍了基于直流系统电磁暂态(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in DCsystem,EMTDC)建立的直流输电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两侧均有定电压控制器,可通过调整直流电压参考值实现直流系统的降压运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电流指令追随性好,在直流电流下降后的恢复过程中,能有效抑制直流电压和电流的波动;在逆变侧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整流侧有最小触发角限制作用,在逆变侧有故障恢复启动功能,因此在故障时能保持较大的熄弧角,在故障恢复过程中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控制系统 直流线路故障 单相短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定义差分电流的MMC-HVDC输电线路纵联保护 被引量:18
6
作者 宁连营 邰能灵 +1 位作者 郑晓冬 黄文焘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87-93,133,共8页
为可靠检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高压直流(MMC-HVDC)输电线路故障并实现故障选极,提出一种纵联保护新原理。基于MMC-HVDC系统自身特点,综合使用两端换流站不同极线路电压量和电流量构造保护特征量——自定义差分电流。分析研究表明,直... 为可靠检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高压直流(MMC-HVDC)输电线路故障并实现故障选极,提出一种纵联保护新原理。基于MMC-HVDC系统自身特点,综合使用两端换流站不同极线路电压量和电流量构造保护特征量——自定义差分电流。分析研究表明,直流侧故障时的自定义差分电流绝对值明显大于系统正常运行和交流侧故障时的自定义差分电流绝对值;直流侧正极接地故障、负极接地故障和双极短路故障时自定义差分电流正负性不同。根据此特征,构造纵联保护判据来识别直流侧故障并完成故障选极。仿真结果表明,该原理在一定故障条件下可快速可靠地识别直流线路故障并实现故障选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高压直流 直流输电线路 纵联保护 自定义差分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能量调节偏差的MMC-HVDC输电线路保护方案 被引量:6
7
作者 曹亚倩 郑晓冬 +3 位作者 丛新棚 邰能灵 杨增力 王晶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09-116,共8页
柔性直流输电对继电保护的速动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直流故障的快速可靠识别,文中分析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控制参数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响应特性,并提出了一种MMC型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新方案。根据MMC控制参数... 柔性直流输电对继电保护的速动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直流故障的快速可靠识别,文中分析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控制参数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响应特性,并提出了一种MMC型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新方案。根据MMC控制参数定义了虚拟能量调节偏差,利用虚拟能量调节偏差对系统故障时的响应特性识别直流线路故障,并结合虚拟能量调节偏差的比值进行故障类型的判别。该保护方案融合了交直流侧的故障信息,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保护判据利用了换流器控制参数信息,无须测量线路的电气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保护方案可以快速准确动作且具有较强的耐过渡电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线路保护 虚拟能量调节偏差 交直流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GIL绝缘子表面电荷抑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天宇 张贵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23-3036,共14页
绝缘子表面电荷的积聚是造成大型输电设备如直流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s,GIL)绝缘性能下降的重要因素,研究如何有效抑制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而通过材料改性调控和抑制表面电荷积聚是目... 绝缘子表面电荷的积聚是造成大型输电设备如直流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s,GIL)绝缘性能下降的重要因素,研究如何有效抑制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而通过材料改性调控和抑制表面电荷积聚是目前较为普遍和有效的思路。该文从绝缘子表面改性、掺杂改性和其他改性3个主要的改性策略入手,综述了近年来通过材料改性调控表面电荷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每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最后,该文对未来通过材料改性来调控表面电荷积聚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电荷 材料改性 高压直流 气体绝缘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C-HVDC换流站交流侧联络线高灵敏度电流差动保护 被引量:8
9
作者 梁营玉 王亚琴 +1 位作者 任昳 梅红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63-172,共10页
随着MMC-HVDC输电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及单个换流站功率和电压水平不断攀升,其对交流线路继电保护性能的影响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理论分析了传统电流差动保护临界动作的幅值和相角条件。然后,着重分析了过渡电阻较大时,换流站不... 随着MMC-HVDC输电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及单个换流站功率和电压水平不断攀升,其对交流线路继电保护性能的影响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理论分析了传统电流差动保护临界动作的幅值和相角条件。然后,着重分析了过渡电阻较大时,换流站不同运行模式下线路两侧电流及短路点故障电流的相角关系,进而指出整流和逆变模式下换流站分别呈现“汲出”和“馈入”特性。进一步,揭示了不同运行模式下换流站对传统电流差动保护的影响机理,指出整流模式下保护拒动风险较大。基于换流站的故障特征,在显著提高保护对区内故障的灵敏性而不影响区外故障时保护安全性的原则下,提出一种高灵敏度电流差动保护。最后,分别采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和基于实际控制保护装置及实时数字仿真系统的实验平台对所提保护方案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了文中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保护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高压直流 换流站 联络线 电流差动保护 灵敏度 运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面式DC/DC互联LCC-HVDC的潮流控制
10
作者 鲁双杨 林卫星 +1 位作者 姚伟 文劲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3-119,共7页
结合中国高压直流输电现状和直流电网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利用面对面式DC/DC变换器互联不同电压等级的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LCC)的高压直流(LCC-HVDC)系统的方案,总结了互联系统的优势并提出了一种依赖通信的适用于互联系统的控制器。基于... 结合中国高压直流输电现状和直流电网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利用面对面式DC/DC变换器互联不同电压等级的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LCC)的高压直流(LCC-HVDC)系统的方案,总结了互联系统的优势并提出了一种依赖通信的适用于互联系统的控制器。基于两条实际LCC-HVDC线路背景,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利用±500 kV/±800 kV,1 000 MW面对面式DC/DC互联一条±500 kV,3 000 MW线路和一条±800 kV,7 200 MW线路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说明,常规LCC控制不适用于互联系统,且验证了提出的控制器的有效性。所述控制器可在对原有LCC换流站控制改动最小的前提下实现互联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多端直流输电 直流电网 dc/dc变换器 功率平衡控制 相控换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区中低频衰减特性构成方向元件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单端方向保护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邢超 黄泽 +3 位作者 毕贵红 陈仕龙 王龙 牛元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22-2631,I0110-I0114,共15页
将保护装置安装在T区两侧,基于T区中低频衰减特性构成方向元件,提出一种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单端方向保护方法。分析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T区以及线路末端逆变侧三端边界频率特性,发现T区边界对故障电流暂态信号... 将保护装置安装在T区两侧,基于T区中低频衰减特性构成方向元件,提出一种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单端方向保护方法。分析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T区以及线路末端逆变侧三端边界频率特性,发现T区边界对故障电流暂态信号中低频分量有一定的衰减作用、整流侧边界和线路末端逆变侧边界对故障电流暂态信号高频分量有明显衰减作用。利用小波分解,根据T区两侧线路暂态电流中低频能量差判断故障方向,并提出故障方向判据。当T区左侧发生故障时,利用线路L1末端所检测到的高频暂态电流能量与低频暂态电流能量的比值来判别整流侧区内、外故障;当T区右侧发生故障时,利用线路L2首端所检测到的高频暂态电流能量与低频暂态电流能量的比值来判别线路末端逆变侧区内、外故障;T区发生故障时,判定为线路区外故障。给出基于T区中低频衰减特性构成方向元件的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单端方向保护方案,最后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搭建昆柳龙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模型并对所提保护方法进行验证,仿真表明该文所提保护方法能实现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线路全线速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三端混合直流 输电线路 T区 暂态电流高低频能量差 方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先导发展法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绕击特性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志勇 余占清 +3 位作者 李雨 何金良 耿屹楠 梁曦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78-2184,共7页
雷电绕击是影响高压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特高压直流线路对雷电防护的需求与常规线路相比更加迫切。为此介绍了基于先导发展法的特高压直流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针对±800 kV特高压直流线路绕击特... 雷电绕击是影响高压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特高压直流线路对雷电防护的需求与常规线路相比更加迫切。为此介绍了基于先导发展法的特高压直流线路雷电绕击跳闸率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针对±800 kV特高压直流线路绕击特性开展仿真研究,分析了绕击跳闸率随绝缘水平、保护角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典型地形条件下雷电绕击路径和绕击电流的分布特性,分析了山坡、山脊和跨谷地形条件下线路的绕击跳闸率,研究了线路极性对跳闸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减小保护角可明显降低绕击跳闸率,在山坡地形条件下,外侧导线由于受屏蔽减弱更易受到雷击,雷电先导可从近似水平的方向击中导线;跨谷深度增加时,由于地面屏蔽作用减小,雷击跳闸率明显提高;理论分析和运行经验都表明,直流线路正极导线遭受雷击的概率远高于负极,线路位于山脊时雷电绕击基本发生在正极导线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UHV) 直流(dc) 输电线路 雷电防护 绕击 先导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峰值频率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纵联保护方案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杨亚宇 邰能灵 +2 位作者 范春菊 刘琦 陈金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4304-4314,共11页
根据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两端直流滤波器和换流器的阻抗频率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直流滤波器峰值频率的纵联保护方案。峰值频率下,直流滤波器近似为开路,换流器直流等值阻抗近似表现为感性元件。以此为基础,对直流输电线路进行区内外故障分析... 根据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两端直流滤波器和换流器的阻抗频率特性,提出一种基于直流滤波器峰值频率的纵联保护方案。峰值频率下,直流滤波器近似为开路,换流器直流等值阻抗近似表现为感性元件。以此为基础,对直流输电线路进行区内外故障分析发现,区内故障时,整流侧、逆变侧峰值频点阻抗阻抗角均为-90°;区外故障时,故障侧峰值频点阻抗阻抗角为90°,对侧峰值频点阻抗阻抗角仍为-90°。根据此特征构造出区内外故障识别判据。针对利用单端故障信号选极可靠性差的弱点,进一步提出了含权重系数的双端选极判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原理简单、方法可靠、抗过渡电阻能力强且不受分布电容电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纵联保护 峰值频率 阻抗角 直流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塔架设直流线路的相互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新年 吕鹏飞 +3 位作者 杨鹏 万雄 蒋卫平 王明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2-228,共7页
林枫直流与葛南直流是世界上首个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同塔架设的直流线路间存在电磁耦合,但各极导线间的耦合关系不会给直流系统稳态运行带来严重影响,只有当直流线路发生接地故障等情况下,故障产生的暂态分量会因电磁耦合的关系及线... 林枫直流与葛南直流是世界上首个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同塔架设的直流线路间存在电磁耦合,但各极导线间的耦合关系不会给直流系统稳态运行带来严重影响,只有当直流线路发生接地故障等情况下,故障产生的暂态分量会因电磁耦合的关系及线路参数不平衡等原因影响到其他正常运行的极导线。为此,首先对林枫直流系统调试时直流线路故障和丢失脉冲试验对同塔架设直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其次,利用EMTDC建立同塔双回直流输电研究模型,在重现直流线路故障和丢失脉冲试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林枫直流一极线路故障导致健全极发生换相失败和林枫直流丢失脉冲故障导致葛南直流发生换相失败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同塔架设 直流线路故障 丢失脉冲 EMT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架空线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358
15
作者 徐政 薛英林 张哲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5051-5062,共12页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应用于远距离大容量架空线输电是实现我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也是电网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目前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扩展到架空线输电场...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应用于远距离大容量架空线输电是实现我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也是电网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目前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扩展到架空线输电场合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有:直流线路故障难以快速清除、输送容量难以与传统直流输电相媲拟、主接线方式和接地方式选择原则还没有定论等。针对问题1,分析现有工程所采用的拓扑结构在直流故障下的脆弱性,重点综述具有直流故障穿越能力的拓扑结构。根据其处理直流故障的特点将其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对比分析几种典型拓扑的优缺点。针对问题2和3,为实现高电压大容量输电任务,提出基于组合式换流器的双极结构拓扑。该结构内每极由若干基本换流单元(basic converter units,BCU)串并联构成,接地极线从上下正负极结构中间引出。分析4种单元扩展的方式。综述可行的接地方式及其优缺点。最后,结合我国电网结构特点和能量流动特点,分析两种基本的柔性直流系统结构,指出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线路 柔性直流输电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直流侧故障穿越 组合式换流器 直流侧接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电阻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纵联保护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杨亚宇 邰能灵 +1 位作者 范春菊 刘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4-94,共11页
针对传统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受线路分布电容影响大、可靠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计算电阻的纵联保护方案。利用线路两端故障电压电流的直流分量计算线路的计算电阻,区内故障时,该值相对较小;区外故障时,该值很大。以此... 针对传统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受线路分布电容影响大、可靠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计算电阻的纵联保护方案。利用线路两端故障电压电流的直流分量计算线路的计算电阻,区内故障时,该值相对较小;区外故障时,该值很大。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根据故障极与健全极线路上计算功率的差异实现准确选极的方案。该方案对采样率要求低、整定简单明确且不受分布电容电流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大量仿真结果表明,该保护选择性好,可靠性高,对高阻接地故障有足够的灵敏性。RTDS试验和现场故障录波数据有效验证了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计算电阻 纵联保护 直流分量 故障附加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网不平衡情况下电压源换相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 被引量:26
17
作者 皇甫成 贺之渊 +2 位作者 汤广福 阮江军 王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44-151,共8页
推导了交流电网不平衡情况下电压源换相高压直流输电系统(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VSC-HVDC)电磁暂态模型,提出了适用于该场合的抑制直流电压二次波动的控制策略。通过分析αβ坐标与... 推导了交流电网不平衡情况下电压源换相高压直流输电系统(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transmission,VSC-HVDC)电磁暂态模型,提出了适用于该场合的抑制直流电压二次波动的控制策略。通过分析αβ坐标与dq+和dq-坐标之间的变换关系,得出结论:在正序旋转坐标下正序分量为直流量,负序分量是频率为100Hz的交流量;而在负序旋转坐标下负序分量为直流量,正序分量是频率为100Hz的交流量。通过简化交、直流侧电路,建立考虑换相电抗器损耗的交流系统不平衡情况下VSC-HVDC系统电磁暂态数学模型。为了抑制发生不平衡故障时直流电压的二次波动给VSC阀和直流电容器产生额外应力等问题,设计基于正、负序旋转坐标系的双电流内环控制器和直流电压外环控制器。仿真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数学模型正确、可靠,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抑制直流电压二次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换相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不平衡交流电网 二次波动 额外应力 双电流控制器 直流电压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C-MMC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直流侧谐波电流计算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哲任 徐政 薛英林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5-70,135,共7页
针对一种在整流侧和逆变侧分别采用电网换相型换流器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提出了直流侧谐波电流频率计算方法和完整流程。在整流侧采用三脉动谐波电压源,等效了12脉动换流器的谐波输出特性;在逆变侧使用电容串... 针对一种在整流侧和逆变侧分别采用电网换相型换流器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提出了直流侧谐波电流频率计算方法和完整流程。在整流侧采用三脉动谐波电压源,等效了12脉动换流器的谐波输出特性;在逆变侧使用电容串联电感的无源结构,作为MMC直流侧等效电路;线路参数计算中采用了全相非解耦模型的改进算法。与基于PSCAD/EMTDC搭建数字仿真模型进行直流侧谐波电流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线路 谐波电流 计算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线路同塔输电对换流变直流偏磁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新年 蒋卫平 李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7-92,共6页
华东地区输电线路走廊资源紧缺,为了充分利用架空线路走廊,将出现特高压直流线路与交流线路同塔架设的情况。根据规划的宁东—绍兴±800kV特高压直流主回路参数和华东地区交直流同塔线路数据,采用EMTDC建立了交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 华东地区输电线路走廊资源紧缺,为了充分利用架空线路走廊,将出现特高压直流线路与交流线路同塔架设的情况。根据规划的宁东—绍兴±800kV特高压直流主回路参数和华东地区交直流同塔线路数据,采用EMTDC建立了交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模型。计算了交流线路输送功率、直流系统运行工况以及同塔段位置对直流线路工频感应分量的影响,给出了工频感应分量沿直流线路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直流线路上的工频感应分量与直流额定电压和电流相比很小,故对直流滤波器、平波电抗器和换流阀的参数选择影响不大,而工频感应分量所引起的换流变压器(简称换流变)阀侧直流偏磁电流则会对换流变正常运行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最后,根据换流变可承受直流偏磁电流的能力,给出了可能的同塔架设的长度,并提出了限制直流偏磁电流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同塔线路 特高压直流 直流偏磁电流 直流系统电磁暂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线路保护原理及动作策略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戴志辉 张程 +2 位作者 刘宁宁 曹虹 焦彦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11,共11页
首先结合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分析了复杂的电网结构、灵活的运行方式和更远的输电距离对直流线路保护提出的更高要求。其次,结合直流线路保护的工程应用现状,阐述了基于单端量和双端量的保护原理的研究进展,归纳了2类保护中涉及的方... 首先结合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分析了复杂的电网结构、灵活的运行方式和更远的输电距离对直流线路保护提出的更高要求。其次,结合直流线路保护的工程应用现状,阐述了基于单端量和双端量的保护原理的研究进展,归纳了2类保护中涉及的方法。随后总结了常见的特高压直流线路保护动作策略,并对故障重启动逻辑进行了介绍。最后,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直流线路保护需进一步关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直流输电线路 保护原理 动作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