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还原剂SHP和DMAB对ABS表面化学镀铜的影响
1
作者 宋晅 符冬琴 +7 位作者 陈怀军 朱皓 程熠 赵文霞 刘欣 回凯宏 李鑫巍 赵伟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25,共8页
为进一步改善以次磷酸盐作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铜溶液的沉积速率,采用次磷酸钠(SHP)和二甲胺基甲硼烷(DMAB)构成双还原剂用于化学镀铜溶液中,研究了两种还原剂复合添加浓度对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表面化学镀铜的影响。利用网... 为进一步改善以次磷酸盐作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铜溶液的沉积速率,采用次磷酸钠(SHP)和二甲胺基甲硼烷(DMAB)构成双还原剂用于化学镀铜溶液中,研究了两种还原剂复合添加浓度对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表面化学镀铜的影响。利用网格设计法,探讨化学镀铜溶液中两种还原剂复合的适宜浓度配比,通过恒温加热测试,研究两种还原剂的复合添加浓度对化学镀铜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化学镀铜层的微观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DMAB和SHP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50 g·L^(-1)和90 g·L^(-1)时,DMAB和SHP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此时化学镀铜溶液的稳定性好,化学镀铜的沉积速率最大,为3.14μm·h^(-1)。化学镀铜层表面铜晶粒排列致密,表面平整,且镀层中铜含量达到97.4%,ABS表面与化学镀铜层之间的粘结强度最高,达到0.95 kN·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铜 次磷酸钠 二甲胺基甲硼烷 沉积速率 粘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螺旋碳纤维表面化学镀Ni-Co-B涂层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矫海霞 谢广文 崔作林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49,52,共4页
利用铁片试样研究以二甲基胺硼烷为还原剂的化学镀Ni-Co-B合金涂层的工艺,考察了还原剂、金属盐浓度之比、pH值对化学镀反应沉积速率的影响。利用优化的工艺配方在经过敏化、活化处理后的纳米螺旋碳纤维表面沉积Ni-Co-B合金涂层。采用... 利用铁片试样研究以二甲基胺硼烷为还原剂的化学镀Ni-Co-B合金涂层的工艺,考察了还原剂、金属盐浓度之比、pH值对化学镀反应沉积速率的影响。利用优化的工艺配方在经过敏化、活化处理后的纳米螺旋碳纤维表面沉积Ni-Co-B合金涂层。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分析涂层成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涂层形貌,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涂层磁学性能(VSM)。结果表明:在纳米螺旋碳纤维表面获得了连续、均匀的Ni-Co-B合金涂层,材料磁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碳纤维 二甲基胺硼烷 化学镀Ni-Co-B合金 沉积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碳硅烷的掺硼改性与陶瓷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佩 杨乐 +2 位作者 徐敏珊 闵浩 余兆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38,共4页
通过二甲基胺硼烷(DMAB)与烯丙基超支化聚碳硅烷(AHPCS)反应合成含硼聚碳硅烷先驱体,后经170℃热交联及高温裂解制备出碳化硅陶瓷。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上述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MAB中的... 通过二甲基胺硼烷(DMAB)与烯丙基超支化聚碳硅烷(AHPCS)反应合成含硼聚碳硅烷先驱体,后经170℃热交联及高温裂解制备出碳化硅陶瓷。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上述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MAB中的B—H键可分别与AHPCS中的CC键及Si—H键发生硼氢化反应和脱氢偶合反应,从而促进AHPCS的热交联,并显著提高陶瓷产率。此外,硼的引入还可有效抑制β-SiC在高温下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胺硼烷 烯丙基超支化聚碳硅烷 先驱体 陶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B-P/C高效催化甲酸分解制氢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涛 张来英 +1 位作者 张鸿斌 李海燕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7-822,共6页
甲酸(FA)分解制氢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开发一类高效、稳定、廉价的催化剂是FA分解制氢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联合使用一水合次亚磷酸钠(NaH2PO2·H2O)和二甲胺硼烷(DMAB)作为还原剂,成功制备了一类B、P共掺杂的Pd基催化... 甲酸(FA)分解制氢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开发一类高效、稳定、廉价的催化剂是FA分解制氢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联合使用一水合次亚磷酸钠(NaH2PO2·H2O)和二甲胺硼烷(DMAB)作为还原剂,成功制备了一类B、P共掺杂的Pd基催化剂,其对FA分解制氢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在303K、反应混合液为1 mol/L FA和3mol/L甲酸钠(SF)的条件下,前1h反应的平均转化频率(TOF)达到798h-1,通过气相色谱检测发现分解后的气体产物中CO的体积分数小于0.01%,保证了分解得到氢气的清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 Pd-B-P/C 氢能源 NAH2PO2 二甲胺硼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