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配型杂多酸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被引量:7
1
作者 曲小姝 王剑辉 +1 位作者 杨艳艳 韩新豹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6-99,共4页
以富马酸和甲醇酯化合成了富马酸二甲酯(DMF),比较了各类催化剂的性能,选择磷钼酸/对甲苯磺酸复配型杂多酸作为最优催化剂,进行单因素探索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醇酸物质的量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富马酸质量的4%,反应时间为2 h.收率... 以富马酸和甲醇酯化合成了富马酸二甲酯(DMF),比较了各类催化剂的性能,选择磷钼酸/对甲苯磺酸复配型杂多酸作为最优催化剂,进行单因素探索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醇酸物质的量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富马酸质量的4%,反应时间为2 h.收率为90%以上.结果表明该复配型杂多酸催化酯化反应时间短、收率高、催化性能好,对设备的腐蚀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二甲酯 合成 复配型杂多酸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ZrO_2/SO_4^(2-)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龙 杜长海 刘雪雁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104-106,共3页
以ZrO2/SO2-4固体超强酸催化富马酸与甲醇合成富马酸二甲酯的反应,表征催化剂的物化性质,探讨催化剂制备条件、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参数对富马酸二甲酯收率的影响.催化剂的重复使用实验表明。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富马酸二甲酯 催化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 被引量:2
3
作者 石辉文 蔡峰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37,共2页
马来酸酐与甲醇在混合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步合成了富马酸二甲酯。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三氯化铁0 5g,浓硫酸1 0ml,浓磷酸2 0ml,硫脲1 0g,溴化钠1 0g,马来酸酐4g及甲醇,回流反应2h,产率达88%,产品纯度大于99%。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 马来酸酐与甲醇在混合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步合成了富马酸二甲酯。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三氯化铁0 5g,浓硫酸1 0ml,浓磷酸2 0ml,硫脲1 0g,溴化钠1 0g,马来酸酐4g及甲醇,回流反应2h,产率达88%,产品纯度大于99%。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二甲酯 马来酸酐 甲醇 混合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催化剂一步法合成防腐防霉剂富马酸二甲酯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兵川 杨光忠 吴洪特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7期24-26,共3页
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磷酸-硫脲为催化剂,结合甲醇精馏回流,马来酸酐为原料,一步法合成了富马酸二甲酯.优化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组成m(阳离子交换树脂):m(磷酸):m(硫脲)=1:0.08~0.1:0.21~0.25,以马来酸酐计,催化剂用量质量分数w(催化... 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磷酸-硫脲为催化剂,结合甲醇精馏回流,马来酸酐为原料,一步法合成了富马酸二甲酯.优化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组成m(阳离子交换树脂):m(磷酸):m(硫脲)=1:0.08~0.1:0.21~0.25,以马来酸酐计,催化剂用量质量分数w(催化剂)=10%~12%,物料比n(马来酸酐):n(甲醇)=1:5,反应温度70~75℃.所得产品含量达99%以上,主催化剂阳离子交换树脂可直接重复使用6次,再生容易.与传统工艺比较,对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大大减轻,产品收率达91%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二甲酯 阳离子交换树脂 催化剂 一步法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一步法合成富马酸二甲酯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均志 唐宏科 《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6-49,共4页
以马来酸酐和甲醇为原料 ,以对甲基苯磺酸和硫脲为催化剂 ,对采用一步法合成富马酸二甲酯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是 :马来酸酐 1 0 g,原料摩尔比 (甲醇∶马来酸酐 )为 6∶ 1 ,催化剂质量比 (硫脲∶对甲基苯磺酸 )为 6∶ ... 以马来酸酐和甲醇为原料 ,以对甲基苯磺酸和硫脲为催化剂 ,对采用一步法合成富马酸二甲酯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是 :马来酸酐 1 0 g,原料摩尔比 (甲醇∶马来酸酐 )为 6∶ 1 ,催化剂质量比 (硫脲∶对甲基苯磺酸 )为 6∶ 1 ,催化剂用量为2 .1 g,反应时间 3 h,产率可达 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一步法合成 富马酸二甲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羟基喹啉-5-磺酰肼的电化学行为
6
作者 何为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54-656,共3页
研究了8羟基喹啉5磺酰肼(OSH)的极谱电还原行为,结果表明其电还原过程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分别以单步或两步过程进行,形成相应的二氢化合物。恒电位电解的结果表明,电子转移数为2。并提出了合理的电还原机理。
关键词 极谱 电还原 羟基喹啉 磺酰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