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的发展瓶颈及方法论应对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燕玲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5,共15页
人工智能法律应用是法治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其发展面临准确性、效率性、安全性和道德性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方法论加以应对。在宏观层面,应遵从体系性原理。一方面,在法治生态系统的视角下构建人工智能法律... 人工智能法律应用是法治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其发展面临准确性、效率性、安全性和道德性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方法论加以应对。在宏观层面,应遵从体系性原理。一方面,在法治生态系统的视角下构建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系统,避免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的研发违反法律和道德。另一方面,应重视系统的生长性,在科学的底层系统和底层逻辑的基础上构建人工智能法律精准应用,保证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的可靠性和动态性;在微观层面,应遵从协同性原理,以算法透明、规则科学以及应用可靠为基本路径,将机器的逻辑思维优势、人类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思维优势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法律应用困境 法律与技术的融合 宏观方法论 微观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以侵权法为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邓建鹏 赵治松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4,共10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大语言模型带来的法律风险和责任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焦点。在技术不断融合与创新过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责任主体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等特征。伴随产业赋能和应用融合,“算法黑箱”等...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大语言模型带来的法律风险和责任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焦点。在技术不断融合与创新过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责任主体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等特征。伴随产业赋能和应用融合,“算法黑箱”等问题越发凸显,给侵权行为的主观过错认定和责任分配带来了极大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尚未颠覆现有的民事侵权责任理论体系。为纾解生成式人工智能归责难题,在法律适用中应紧密结合其产业运行模式和技术特点,确定包括提供者、部署者和使用者在内的三级责任主体,建立准确合理的过错认定机制和责任分配制度。考虑到当前技术发展的局限性,可类推适用“通知—删除”规则等免责事由,合理确定责任范围,助推技术革新,优化创新空间,促进技术稳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法律适用 责任主体 侵权责任 过错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对话的技术转向:嬗递路径、应用困顿与范式重构--兼论对ChatGPT的逻辑审视及展望 被引量:6
3
作者 赵丽 刘寅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84,共9页
“对话”作为一种原初教育价值取向,既是传统教育理念传承的核心,亦是教育价值反思的基础。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落地,教育对话进入新的演进阶段。不同于过往教学中的“人-人对话”或“人-机-人对话”,生成式人工... “对话”作为一种原初教育价值取向,既是传统教育理念传承的核心,亦是教育价值反思的基础。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落地,教育对话进入新的演进阶段。不同于过往教学中的“人-人对话”或“人-机-人对话”,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强势介入使得机器成为对话主体,“人机对话”的关系得以建立,进而推动对话主体、对话形式、对话关系不同程度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从教育对话形式的嬗递路径出发,反思在“人-机对话”中,对话主体、对话关系、对话内容生成的变化将为教育对话带来怎样的实质性转变,并从技术批判哲学的角度对人机对话的应用困顿进行审视,剖析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教育对话中的潜在风险,尝试回应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实现技术与教育对话的优质聚合这一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对话 人工智能 ChatGPT 嬗递路径 应用困顿 范式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学的困境、限度与理路 被引量:32
4
作者 曹斯 罗祖兵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5,共8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教学变革带来崭新机遇的同时,也暗藏着诸多隐患。就现实而言,一方面人们希望实现人工智能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是真实的课堂教学对人工智能的反应冷淡。为促进人工智能的正确使用,教育者必须明确人工智能应用于教...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教学变革带来崭新机遇的同时,也暗藏着诸多隐患。就现实而言,一方面人们希望实现人工智能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是真实的课堂教学对人工智能的反应冷淡。为促进人工智能的正确使用,教育者必须明确人工智能应用于教学的限度,明晰其面临心灵理解、艺术创作、数据分析的漏洞破绽,面对原理类知识、程序类方法和价值类知识的力不从心,面临生成性教学、情感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无能为力。在具体实践中,教育者应采取以下正用路径:廓清“边界眼光”、驻守“情感立场”、捍卫“主体誓言”、增强“艺术敏感”、提升“数字素养”,以真正实现教学中的人机协同和人技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课堂教学 现实困境 适用限度 正用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价值敏感设计 被引量:7
5
作者 沈苑 汪琼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4-50,74,共8页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风险可能成为阻滞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从伦理价值角度出发,分析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中会出现的典型伦理困境以及教育环境中处理伦理问题的特殊性,建议采用价值敏感设计作为突破上述困境的方案。在面临准...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风险可能成为阻滞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从伦理价值角度出发,分析了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中会出现的典型伦理困境以及教育环境中处理伦理问题的特殊性,建议采用价值敏感设计作为突破上述困境的方案。在面临准确与透明、隐私与效用、自主与效率、个性与交流等价值冲突造成的伦理困境时,传统的伦理解决方案会在教育环境下面临多重挑战,价值敏感设计作为一种将伦理考量嵌入技术设计的高效方法,坚持人与技术动态交互,要求技术设计彰显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采用三方方法论在技术设计前期规避潜在的伦理风险,能够有效推动可信赖的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发展。在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开展价值敏感设计的过程中,研究者需持中立、开放、敏感的态度,在保持对价值敏感的前提下灵活地选择研究方案,将价值敏感设计扩展到人工智能的全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敏感设计 人工智能 教育应用 伦理困境 价值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风险与法律规制--兼论我国《体育法》修改相关条款的补足 被引量:39
6
作者 徐伟康 林朝晖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38,共10页
人工智能体育应用在变革体育生产力的同时,也给体育领域带来了诸多风险挑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伴随风险,并提出法律的因应之策。人工智能体育应用,一方面,面临着技术内生的数据隐私、数据错误、算... 人工智能体育应用在变革体育生产力的同时,也给体育领域带来了诸多风险挑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伴随风险,并提出法律的因应之策。人工智能体育应用,一方面,面临着技术内生的数据隐私、数据错误、算法偏差等风险;另一方面,面临着技术衍生的网络安全、体育公平、市场垄断等风险。应对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风险挑战,首先,要在法律上划定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合理界限,令其“有所为有所不为”;其次,要构建以“数据—算法”为核心的多元规制架构,把风险框进制度的“笼子”;最后,要辅之以健全的配套监管,实现风险的有效治理。于我国而言,可借《体育法》修改契机,依循“技术—制度”导向,补足“人工智能体育”相关条款,并由此妥善地安排相关利益,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体育应用 大数据 体育风险 法律规制 体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应用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9
7
作者 蒋洁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7-123,共7页
大数据生态中多元应用社会生活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勾勒健康恒存的愿景框架、推进开源聚力的知识传递、驱动协作共享的产业变革以及实现精准递归的社会治理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算法决策内嵌安全隐患、责任分散置险族群永续、精英趋向引发... 大数据生态中多元应用社会生活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勾勒健康恒存的愿景框架、推进开源聚力的知识传递、驱动协作共享的产业变革以及实现精准递归的社会治理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算法决策内嵌安全隐患、责任分散置险族群永续、精英趋向引发异化强权以及智能迭代侵害人格权益等诸多风险。亟待确立人工智能应用有益族群永续的立法目标,遵循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公众权益交互规律,平衡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企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矛盾冲突;构筑张弛有度的政府监管机制、颁行透明可信的数据核馈规范、完善有区别的责任制度、实施适应全新需求的层级税制并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宣传教育,加快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巧实力,积极建设创新型科技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多元应用 情报交流 风险表征 政策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