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语义的Data Cube数字水印技术
1
作者 杨科华 杨宇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3,共4页
数字水印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版权,数据仓库中用于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联机分析处理)的Data Cube(数据立方体,亦称多维数据集)不仅包含有价值的数据,而且其设计模式与分析模式也体现了Data Cube拥有者的知识产权.将数字... 数字水印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版权,数据仓库中用于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联机分析处理)的Data Cube(数据立方体,亦称多维数据集)不仅包含有价值的数据,而且其设计模式与分析模式也体现了Data Cube拥有者的知识产权.将数字水印技术引入Data Cube中,并充分利用Data Cube的语义信息,从而提供一个通用、实用的Da-ta Cube数字水印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水印 语义 数据立方体 版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Data Matrix的数字水印算法 被引量:7
2
作者 郑秋梅 金萧 +1 位作者 顾国民 王风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8-193,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数字水印的图像隐秘通信方法。该算法首先运用Data Matrix条形码技术对具有含义的通信信息进行编码,生成条形码图像。生成的条形码图像作为原始水印信息,在经过适当的变换和置乱之后将其嵌入到载体图像中。结果表明,该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数字水印的图像隐秘通信方法。该算法首先运用Data Matrix条形码技术对具有含义的通信信息进行编码,生成条形码图像。生成的条形码图像作为原始水印信息,在经过适当的变换和置乱之后将其嵌入到载体图像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不可见性和鲁棒性,能抵抗旋转、缩放、滤波等攻击,更为重要的是较好地保证了通信信息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水印 隐秘通信 data MATR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提升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晓红 张高南 +4 位作者 张乘 陈姣龙 关健 刘泽洪 刘昭成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9,共12页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落实能源安全战略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提升安全韧性是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发展的核心要义,亟需数字技术发挥关键的赋能作用。本文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的内涵及特征,从极端事件频发、系统结构复杂、多...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落实能源安全战略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提升安全韧性是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发展的核心要义,亟需数字技术发挥关键的赋能作用。本文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的内涵及特征,从极端事件频发、系统结构复杂、多能协调冲突等方面梳理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提升面临的挑战;阐述了数字技术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提升的赋能作用,凝练了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韧性提升的关键技术体系,涵盖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基于云-边协同的智能态势感知与预警技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多能协同优化调控技术、基于数字孪生的灾后应急决策技术。注重气候韧性重大工程顶层设计、加强“数字+电力”关键技术研发、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并完善质量保障机制、优化电力行业复合型人才梯队建设等策略运用,可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能源安全 安全韧性 数字技术 多模态数据融合 智能态势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构建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燕 金雯 顾建祥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4,184,共5页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超大城市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迫切需要构建基于地理实体的、既能精准映射物理世界又能融合城市实时运行信息的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本文结合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与城...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超大城市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迫切需要构建基于地理实体的、既能精准映射物理世界又能融合城市实时运行信息的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本文结合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分析了传统测绘技术在空间地理信息采集、信息融合和应用的技术瓶颈与难点,并从全空间地理信息快速获取、多源信息精准融合和多场景智能应用3个方面提出了上海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构建的途径,形成了超大城市数字化转型地理信息数据成果与服务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空间地理数字底座 空-天-地协同 智能提取 全时空信息智能融合 地理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和多源数据融合的风力机叶片运维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罗浩 孙文磊 +3 位作者 常赛科 路程 王丽鑫 王宏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9-189,共11页
为了解决风力机叶片运行数据来源多样、类型复杂和多维多尺度的特征所带来的数据冗余、信息融合困难、监测过程不明朗等问题,基于风力机叶片数字孪生建模、信息融合、状态预警、三维沉浸式可视化表达,融合标识解析技术,构建风力机组数... 为了解决风力机叶片运行数据来源多样、类型复杂和多维多尺度的特征所带来的数据冗余、信息融合困难、监测过程不明朗等问题,基于风力机叶片数字孪生建模、信息融合、状态预警、三维沉浸式可视化表达,融合标识解析技术,构建风力机组数字孪生系统标识索引层,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和多源数据融合的风力机叶片运维方法;基于“7个层次-2种视角”的方法、深度学习算法引擎以及可信的虚实驱动模型,采用基于仿生树的风力机叶片数据模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建模,以实现数据与模型的映射关系准确表达、风力机叶片的状态监测、智能运维和管理、多源数据汇聚融合等功能。所提方法打破了传统运维过程中运维指标杂乱无章、要素信息汇聚融合困难、信息孤岛等阻碍,实现了风力机组对于运行数据知识信息密度的提升与转化。最后基于C#编程代码在Unity3D引擎搭建了风力机叶片数字孪生运维平台,实现了风力机叶片数字孪生模型的虚实联动,为风力机叶片的智能运维管理提供了一种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数字孪生 多源数据融合 UNITY3D 智能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
6
作者 林易丰 陈光剑 +2 位作者 陈浩 翁谦 林嘉雯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6,共9页
在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中,为解决如何有效融合光谱信息与高程信息以分割相似光谱的不同地物的问题和通过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来提升局部地物识别精度,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语义分割方法.该方法包括:一种不等长的多... 在高分遥感图像语义分割中,为解决如何有效融合光谱信息与高程信息以分割相似光谱的不同地物的问题和通过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来提升局部地物识别精度,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区域尺度协同语义分割方法.该方法包括:一种不等长的多分支语义分割网络,以有效提取多源特征,充分利用多源数据之间的互补信息;一个轻量级的协同注意力特征融合模块,用于在特征融合阶段有效地融合多分支特征;一种多区域尺度协同的数据增强方法,引导网络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在ISPRS提供的公开数据集Vaihingen和Potsdam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同类型主流方法对比,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更优的分割性能,且得到的地物细节信息更加完整,参数量也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 高分遥感图像 数字表面模型 多源数据融合 协同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木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模拟技术进展与应用
7
作者 崔泽宇 张怀清 +3 位作者 刘洋 张京 杨廷栋 傅汝饶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共12页
树木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模拟技术是研究森林结构与生长动态规律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展森林精准经营管理的关键技术和基础。本文从基于一维文本规则、二维图像、三维激光雷达点云以及多源数据融合等不同维度,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树木三维建模... 树木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模拟技术是研究森林结构与生长动态规律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展森林精准经营管理的关键技术和基础。本文从基于一维文本规则、二维图像、三维激光雷达点云以及多源数据融合等不同维度,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树木三维建模技术,并梳理了树木形态结构、生长、多态性可视化模拟等方面的进展。结合树木三维建模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讨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多源数据融合、大模型等技术在树木三维建模中的融合应用前景,论述了树木三维建模个性化、多样性、大规模、智能化发展方向,并梳理了在GAI发展背景下树木三维建模的研究思路,提出以多源数据融合为基础、GAI为驱动的智能化三维建模框架。分析了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技术体系对树木三维模型的应用推广,剖析了其在树木育种培育、古树名木保护、景观设计、森林经营、生态监测灾害预警以及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树木全生命周期应用场景中的特征与需求。通过树木三维模型模拟,能够有效突破时空限制,辅助智能决策,为森林精准、高效经营管理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修复等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并为树木培育、监测、保护等提供全新的研究思路与智能化的手段,助力林业全业务场景的跨模态数据协同处理与机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三维建模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多源数据融合 数字孪生 元宇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方法框架及关键支撑技术
8
作者 程其云 李峰 +3 位作者 罗澍忻 吴伟杰 张宁 康重庆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19-2231,共13页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的并网,电力系统复杂性显著增加,现有规划方法在应对系统的供需平衡、灵活调节资源配置以及实现电力转型规划方面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该文基于源、网、...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的并网,电力系统复杂性显著增加,现有规划方法在应对系统的供需平衡、灵活调节资源配置以及实现电力转型规划方面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该文基于源、网、荷、储、碳、数六要素的协同关系,结合电力市场机制的影响,构建了一套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规划方法体系。该体系涵盖碳排放预算与轨迹分析、多类型负荷预测、灵活性资源配置、网架规划、高效全景运行模拟、方案多维评估等关键环节,并分析了相应的支撑技术。同时,探讨了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中源、网、荷、储、碳多个方面的数据需求及其融合技术,并据此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未来,电力系统规划将重点解决因新能源并网而引起的电力电量平衡和安全稳定性问题,将根据负荷需求、电力市场演变及电力技术进步而滚动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源网荷储碳数 数据融合 碳预算 电力系统规划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D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监测模型研究
9
作者 戴丽媛 张诚 +3 位作者 田晓丹 杨丽雅 赵世雯 沈长松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3-1608,共6页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水质监测对保障水环境安全和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为了解决传统水资源监测数据受限于单一数据来源、更新和处理周期长、准确率不高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下的水资源生...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水质监测对保障水环境安全和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为了解决传统水资源监测数据受限于单一数据来源、更新和处理周期长、准确率不高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下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监测模型。首先,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两种光谱源实时监测水资源生态环境,采用光谱法对水中的化学需氧量进行检测,结合光谱数据预处理减少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其次,结合朗伯-比尔定律和高级数据融合方法整合不同光谱源的数据信息;最后,引入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水资源生态环境监测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模型基本拟合在真实荧光强度附近,且对紫外波长有较高的拟合程度;对4种不同的水质进行测量,研究模型检测的最高准确率为91.2%,最低准确率为88.9%。结果表明,研究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对水资源进行检测,并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水资源 化学需氧量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高级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双数字信道化储频的SAR干扰方法
10
作者 兰初军 宋志勇 刘宇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6,共6页
为提高目标截获概率,雷达干扰机通常通过增加多个接收通道来拓宽其工作带宽,以减少频率扫描时间,从而达到快速搜索目标的目的,但这同时也带来了由于捕获的目标存在跨越多个通道,导致侦测到目标信息不全而影响干扰效能的问题。文中提出... 为提高目标截获概率,雷达干扰机通常通过增加多个接收通道来拓宽其工作带宽,以减少频率扫描时间,从而达到快速搜索目标的目的,但这同时也带来了由于捕获的目标存在跨越多个通道,导致侦测到目标信息不全而影响干扰效能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跨通道处理的双数字信道化储频结构,以实现跨通道信道化接收和信道化发射。首先,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侦察,采用时频分析方法估计SAR雷达脉内参数,同时结合通道内与通道间的脉冲描述字完成SAR雷达数据融合与识别;然后,针对SAR干扰,采用距离向、方位向联合调制的“脉组步进移频+多抽头”方法,以生成复杂的干扰脉冲信号;最后,通过仿真测试验证了在设置不同带宽比例的目标及施加相应的干扰调制条件下,所提方法对SAR雷达形成了有效的干扰覆盖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数字射频存储器 信道化 数据融合 干扰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农业信息数智化处理研究
11
作者 何柳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7-202,共6页
基于OBE理念,设计了农业信息系统。首先,基于ZigBee技术设计传感器网络,传感器检测数据通过ZigBee网络和运营商基站上传到农田信息服务器,对同类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后,得到同类传感器数据表征值;然后,对6类传感器的表征值进行融合,得到... 基于OBE理念,设计了农业信息系统。首先,基于ZigBee技术设计传感器网络,传感器检测数据通过ZigBee网络和运营商基站上传到农田信息服务器,对同类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后,得到同类传感器数据表征值;然后,对6类传感器的表征值进行融合,得到农田环境综合评估结果。设计微信小程序,显示农田中6类传感器的表征值,进而显示农田环境综合评估结果。对传感器上传数据可靠性进行测试,与实地测试对比,误差区间为[0,0.3℃];对微信小程序显示效果进行验证,小程序可以清晰地将农田环境综合评估结果展示给用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信息 数智化处理 OBE理念 数据融合 反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红色基因保护传承的作品类档案数字化项目建设取向和案例分析
12
作者 王文艳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6,共5页
本文基于数字记忆构建理论,提出以“价值转化技术融合服务创新”为主轴的项目建设三维取向:顶层设计层面确立“历史原真性保护、红色基因活态化传承、多维价值创造性转化”的建设原则;实施路径中构建“数字采集智能著录知识重组场景应... 本文基于数字记忆构建理论,提出以“价值转化技术融合服务创新”为主轴的项目建设三维取向:顶层设计层面确立“历史原真性保护、红色基因活态化传承、多维价值创造性转化”的建设原则;实施路径中构建“数字采集智能著录知识重组场景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技术融合方面创新应用多模态数据融合、沉浸式数字叙事、区块链确权存证等数智技术。通过解析“焦裕禄档案知识库”“红旗渠档案史料选编”等典型案例,论证了“跨域协同的资源聚合机制、语义关联的知识服务模式、虚实交融的传递矩阵”三大建设范式。研究表明,通过构建档案本体与数字孪生体的双向映射关系,可实现红色文化基因的精准解码与创新性传承,为新时代革命文化传承工程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基因 档案资源 档案数字化 数字记忆 多模态 数据融合 沉浸式 数字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务段整备调车防护系统总体设计和应用
13
作者 熊红康 周琪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5-50,共6页
为解决机务段生产信息系统间相互孤立运用,机务段内作业环节缺乏一体化管控手段的问题,开发1套机务段整备调车防护系统,实现作业一体化管理、机车自动跟踪、调车作业管控、调车作业安全卡控、机车作业预警、作业统计分析等功能。系统的... 为解决机务段生产信息系统间相互孤立运用,机务段内作业环节缺乏一体化管控手段的问题,开发1套机务段整备调车防护系统,实现作业一体化管理、机车自动跟踪、调车作业管控、调车作业安全卡控、机车作业预警、作业统计分析等功能。系统的运行可以打通机务段既有生产系统的数据接口,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机务段内作业的数字化联动,提高机务段段内作业安全防控能力和机车运用效率,为机务段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务段 整备调车 一体化管控 数据融合 安全防护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数字孪生空间底座建设及应用赋能
14
作者 郑小梅 邓小军 +1 位作者 史秀保 叶斌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174,179,共4页
本文详细阐述了宁波市数字孪生空间底座的建设背景、总体框架,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模型,整合了300多类数据,形成了地上地下、陆域海域、室内室外一体化的空间底座,构建了城市数字孪生中心,并采用UE+推流架构的高渲染... 本文详细阐述了宁波市数字孪生空间底座的建设背景、总体框架,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模型,整合了300多类数据,形成了地上地下、陆域海域、室内室外一体化的空间底座,构建了城市数字孪生中心,并采用UE+推流架构的高渲染技术实现了应用赋能,提高了城市管理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多源异构 数据融合 虚拟引擎(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的水库岸坡裂缝自动识别研究
15
作者 唐晓丹 许英杰 +2 位作者 钟洪星 董秀军 王团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130,共10页
数字图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在裂缝自动识别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在复杂背景下,使用单一算法模型进行裂缝识别时,识别准确率仍有待提高。为此,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的数字正射影像作为数据源进行裂缝自动识别研究,首先在充... 数字图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在裂缝自动识别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在复杂背景下,使用单一算法模型进行裂缝识别时,识别准确率仍有待提高。为此,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获取的数字正射影像作为数据源进行裂缝自动识别研究,首先在充分考虑不同裂缝类型影像特征的前提下,使用以图像像素梯度、灰度值和RGB值为指标的3种算法模型(阈值分割、边缘检测、监督分类)实现裂缝的初步识别;然后将初始提取结果通过形态修复,以及方向、长度两种滤波算法处理背景噪点;最后提出最小风险的贝叶斯概率模型融合方法,并将不同模型的识别结果进行决策级融合。实例应用结果表明:3种算法模型均能够有效提取水库岸坡裂缝,准确率在70%以上;而模型融合能最小程度地减少真实裂缝的损失,准确率达95.4%。融合算法在水库岸坡裂缝识别中能够有效区分目标裂缝与背景信息,显著降低图像噪声的影响,从而提高水库岸坡裂缝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岸坡 裂缝识别 数字图像 自动检测 数据融合 地质灾害 乌东德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在制造业中实现的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综述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燕 王禹封 +4 位作者 谯木 赵正彩 苏宏华 朱夏林 冯天民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45,共22页
数字孪生技术是实现智能制造和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近十年来,随着数据采集技术、计算机性能和相关智能算法的迅速发展,数字孪生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取得了巨大进展。针对数字孪生技术应用领域... 数字孪生技术是实现智能制造和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近十年来,随着数据采集技术、计算机性能和相关智能算法的迅速发展,数字孪生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取得了巨大进展。针对数字孪生技术应用领域的多样性和对象层级的复杂性,本文回顾了数字孪生基本概念和模型的发展历程,综述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制造业应用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成果。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数字孪生技术在制造业三个层级的应用现状以及数字孪生赋能智能制造的新范式。最后,展望了制造业数字孪生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数字孪生 数字化建模 智能终端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新型配电网数字化规划的图形⁃模型⁃数据融合关键技术 被引量:8
17
作者 余涛 王梓耀 +3 位作者 孙立明 曹华珍 吴亚雄 吴毓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53,共15页
配电网规划领域期盼实现智能规划,其愿景在于实现无人或少人干预的全自动规划。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新型配电网规划将面临图形多样化、场景碎片化、数据规模化三大挑战。文中从图形-模型-数据融合的角度提出三大关键技术:基于电气图... 配电网规划领域期盼实现智能规划,其愿景在于实现无人或少人干预的全自动规划。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新型配电网规划将面临图形多样化、场景碎片化、数据规模化三大挑战。文中从图形-模型-数据融合的角度提出三大关键技术:基于电气图纸识别和拓扑智能分析的图形-模型融合技术、基于知识驱动的负荷/新能源推演分析和智能决策的模型-数据融合技术、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和多时空数据联动的图形-数据融合技术,尝试打破理论研究与数字化工程的壁垒。最后,对未来新型配电网数字化规划的发展进行思考和展望,为实现“以机为主,人机协同”的大闭环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模型-数据融合 配电网 数字化规划 知识驱动 图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数据源的数字孪生小流域底板模型精度检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良 樊冰 +3 位作者 吕爱霞 王松岳 武佳枚 牟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122,共7页
为解决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中基础地形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遥感影像、倾斜摄影影像、光探测测距影像等3种主流遥感数据源,分别建立栖龙湾小流域数字孪生底板模型,进而提取主沟道纵断面、2块梯田样地边界、10个... 为解决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中基础地形数据获取困难等问题,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遥感影像、倾斜摄影影像、光探测测距影像等3种主流遥感数据源,分别建立栖龙湾小流域数字孪生底板模型,进而提取主沟道纵断面、2块梯田样地边界、10个林地样区的郁闭度,与人工解译和实测结果对比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以光探测测距影像为数据源的提取精度最高,以倾斜摄影影像为数据源的提取精度次之,以孔径雷达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的提取精度最低。鉴于3种数据源小流域底板模型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多源数据融合,以改善数字孪生技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在栖龙湾小流域内选择石坎梯田地块进行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遥感影像与倾斜摄影影像数据融合、选择科普展览馆进行倾斜摄影影像与光探测测距影像数据融合,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小流域 底板模型 数据源 合成孔径雷达 倾斜摄影 光探测测距 精度检验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承压结构变形场混合数字孪生监测模型方法实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红胜 黄子轩 +2 位作者 刘炎 朱嘉明 王泽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2-61,共10页
[目的]旨在为实现船舶的全生命健康监测设计一种面向结构健康监测的混合数字孪生系统。可实时采集及反馈关键舱室结构的变形,从而提升航运的信息化和安全管理能力。[方法]首先,采用奇异值分解法对多组载荷形成的物理场信息进行数据压缩... [目的]旨在为实现船舶的全生命健康监测设计一种面向结构健康监测的混合数字孪生系统。可实时采集及反馈关键舱室结构的变形,从而提升航运的信息化和安全管理能力。[方法]首先,采用奇异值分解法对多组载荷形成的物理场信息进行数据压缩降维得到特定的标准正交基,创建基向量与载荷关系的响应面模型,输出基于实时输入载荷的有限元降阶模型。其次,采用基于地统计学的克里金插值算法,按照特定拓扑结构布点,将实时的传感器数据和降阶模型输出的补充点位数据经由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融合修正,共同计算监测对象的变形情况。最后,通过构建变形监测软硬件系统,实现监测物理特性的采集到可视化的全过程。[结果]该系统在预设的载荷下,硬件采集系统能够稳定进行数据采集,配套的应用程序能够按照预期的要求进行实时可视化采集。[结论]该结构健康混合数字孪生系统满足船舶的健康监测需求,对未来船舶的高度一体化、智能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数字孪生监测模型 克里金算法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数字工厂三维模型重建与可视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杜佳涛 王凤艳 +4 位作者 王明常 吴翔 刘星男 马润泽 安志磊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99,共5页
如何为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事故灾害调查等提供现势、详尽、精确的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辅助智能决策,是政府与企业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从虚拟构建数字工厂关键技术出发,通过融合机载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宏观建模与局部地面三... 如何为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事故灾害调查等提供现势、详尽、精确的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辅助智能决策,是政府与企业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从虚拟构建数字工厂关键技术出发,通过融合机载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宏观建模与局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精细建模,构建厂区模型;以前端Cesium框架和Web GL技术为依托,结合微软开发的Web预览版Bing地图服务,实现用户浏览器端的“数字工厂”三维场景可视化浏览,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与防范并遏制重大安全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测量 地面LiDAR 数据融合 ICP 数字工厂 CESIUM 模型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