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4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ified Wiener method i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e denoising
1
作者 易三莉 陈真诚 林红利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2001-2008,共8页
To denoise th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es (DWls) featured as multi-boundary, which wa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alculation of accurate DTIs (diffusion tens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 modified Wiener filter was... To denoise th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es (DWls) featured as multi-boundary, which wa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alculation of accurate DTIs (diffusion tens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 modified Wiener filter was propos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widely accepted adaptive Wiener filter in image denoising fields, which suffered from annoying noise around the edges of DWIs and in turn greatly affected the denoising effect of DWIs, a local-shift method capable of overcoming the defect of the adaptive Wiener filter was proposed to help better denoising DWIs and the modified Wiener filter was constructed accordingly. To verify the denoising effect of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modified Wiener filter and adaptive Wiener filter were performed on the noisy DWI data, respectively, and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methods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put into comparis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show that, with the modified Wiener method, more satisfactory results such as lower non-positive tensor percentage and lower mean square errors of the fractional anisotropy map and trace map are obtained than those with the adaptive Wiener method, which in turn helps to produce more accurate D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usion weighted image (dwi diffusion tensor image (DTI) local-shift method modified Wiener fil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USE与SS‑EPI的DWI序列在克罗恩病活动性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蔡磊 王玉芳 +5 位作者 鞠静怡 李朝阳 温德英 童小雨 刘爽 孙家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36,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分别基于复合灵敏编码(MUSE)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克罗恩病患者图像质量中的差异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分析我院21例克罗恩病患者79个...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分别基于复合灵敏编码(MUSE)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克罗恩病患者图像质量中的差异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分析我院21例克罗恩病患者79个病变肠段的弥散加权图像,比较MUSE‑DWI与SS‑EPI‑DWI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及主观评分,SNR、CNR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主观评分采用主观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分析,评分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以内镜评分为标准将克罗恩患者分为缓解期和活动期2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比较分别基于MUSE和SS‑EPI的弥散序列的ADC对克罗恩病活动性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MUSE的DWI序列SNR、CNR及主观评分均优于常规SS‑EPI‑DWI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632~0.817,P<0.05);基于MUSE的ADC值诊断克罗恩病缓解期的诊断效能优于SS‑EPI弥散序列,AUC分别为0.925(95%CI=0.867~0.983)和0.674(95%CI=0.548~0.800)。结论:在克罗恩病活动性MRI评估中,基于MUSE的弥散序列在图像质量及克罗恩病活动性评估的诊断效能均优于常规基于SS‑EPI的弥散序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灵敏编码 弥散加权成像 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 克罗恩病 活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微积分模型DWI全容积直方图分析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宝媞 汪飞 +6 位作者 孙宜楠 章少兰 汪敏敏 高何燕 程兰兰 刘孟潇 朱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1-338,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分数阶微积分(FROC)模型DWI全容积直方图参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多b值DWI扫描,经后处理得到FROC... 目的:探讨基于分数阶微积分(FROC)模型DWI全容积直方图参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多b值DWI扫描,经后处理得到FROC-DWI[异常扩散系数(D)、体素内扩散异质性参数(β)和空间参数(μ)]及ADC图全容积直方图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组的D、β、μ及ADC图全容积直方图参数的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综合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综合模型及各直方图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除D_(熵)、β_(最大值、峰度、90th、最小值)及ADC_(熵)外,其他FROC-DWI及ADC图全容积直方图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直方图参数组中,D50th、β_熵、μ偏度、ADC50th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高(分别为0.889、0.813、0.759、0.894)。纳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FROC-DWI及ADC图全容积直方图参数建立综合模型1,AUC为0.960;纳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FROC-DWI全容积直方图参数建立综合模型2,AUC为0.962。结论:基于FROC-DWI全容积直方图参数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具有一定价值,在各直方图参数组中,D50th、β_(熵)、μ_(峰度)、ADC_(50th)的诊断价值最高;多直方图参数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分数阶微积分模型 直方图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中心MRI-DWI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欢 王文希 +3 位作者 张军 于洋 王占秋 吴磊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目的构建基于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深度学习模型,讨论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90天预后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家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677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 目的构建基于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深度学习模型,讨论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90天预后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家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677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影像储存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收集患者MRI-DWI图像,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提取患者图像特征。我们将数据集1(医院1)随机分为训练集(70%)和测试集(30%),建立基于临床特征(模型A)和MRI-DWI影像组学特征(模型B)的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基于MRI-DWI深度学习特征的深度学习模型(模型C)以及结合临床特征和深度学习特征的组合模型(模型D),预测AIS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90天预后[通过评估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2分表示预后良好]。数据集2(医院2)用于外部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为了比较不同模型的AUC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采用DeLong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各模型之间AUC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基于临床特征和DWI-MRI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A和模型B以及深度学习模型C的AUC分别为0.70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13~0.792]、0.846(95%CI:0.777~0.906)和0.877(95%CI:0.811~0.934)。结合临床和深度学习特征的组合模型D在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90天预后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其AUC值为0.930(95%CI:0.890~0.963)。此外,深度学习模型在外部验证数据集中同样显示出良好的性能,模型C和模型D的AUC分别为0.887(95%CI:0.798~0.960)和0.947(95%CI:0.891~0.984)。结论基于MRI-DWI的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90天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度学习方法在AIS溶栓治疗预后的预测模型中优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结合临床特征和MRI-DWI特征的深度学习模型可为临床个性化评估AIS患者预后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预后模型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常规序列联合DWI对脑微出血筛查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周湛鸿 赵艳红 +2 位作者 谢雨乐 赵瑞 朱蓉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序列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脑微出血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2月以头晕、肢体麻木、感觉障碍等症状为主诉就诊并拟诊为脑小血管病的526名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常规颅脑MRI(T1WI、T2WI、FLAIR)... 目的:探讨常规序列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脑微出血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2月以头晕、肢体麻木、感觉障碍等症状为主诉就诊并拟诊为脑小血管病的526名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常规颅脑MRI(T1WI、T2WI、FLAIR)、DWI(b=0、1 000 s/mm^(2))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以SWI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常规序列及常规序列联合DWI序列对微出血患者的检出率以及对病灶数目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序列联合DWI序列诊断微出血的检出率(94.4%)大于常规序列的检出率(48.3%)(χ^(2)=149.202,P<0.017);常规序列联合DWI序列对于微出血病灶数的检出率(76.10%)大于常规序列的检出率(5.46%)(χ^(2)=241.077,P<0.017).结论:相较于常规序列,常规序列联合DWI序列对脑微出血患者的检出率和病灶数的检出率均明显升高,在脑微出血的筛查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弥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多b值DWI及DCE分布式参数模型辅助诊断放射性坏死一例
6
作者 雷艳 周佳南 +2 位作者 朱正阳 张鑫 张冰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1-183,234,共4页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3-563-02,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患者女,36岁。主诉胶质瘤术后3年余。患者于2019年11月12日中午活动后突发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无...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3-563-02,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患者女,36岁。主诉胶质瘤术后3年余。患者于2019年11月12日中午活动后突发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无大小便失禁,无四肢抽搐,无意识障碍,休息后无缓解,遂送至南京同仁医院,急查头颅CT示右侧额叶脑出血,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至南京鼓楼医院就诊。专科检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动态对比增强成像 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同步放化疗 放射性坏死 肿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灵敏度编码DWI与常规DWI在胶质瘤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7
作者 吕瑞瑞 王璐 +5 位作者 葛鑫 党佩 金一萱 孙萌 吕鸿洁 王晓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比较复合灵敏度编码(MUSE)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技术采集的胶质瘤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探讨MUSE‑DWI在提高胶质瘤DWI图像质量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瘤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S‑EPI ... 目的:比较复合灵敏度编码(MUSE)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技术采集的胶质瘤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探讨MUSE‑DWI在提高胶质瘤DWI图像质量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瘤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S‑EPI DWI、MUSE‑DWI检查。2名医师使用双盲法独立对2组序列DWI图像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定性评估病灶几何变形程度、轮廓清晰度、磁敏感伪影及图像质量;定量分析包括表观弥散系数(ADC)、信噪比(SNR)、信号强度比(SI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定性分析显示,MUSE‑DWI在几何变形程度、轮廓清晰度及磁敏感伪影方面优于SS‑EPI DWI,图像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定量分析显示,MUSE‑DWI图像的SNR、SIR和CNR明显高于SS‑EPI DWI(均P<0.05),2组间测得的病灶ADC值无显著差异(P=0.417)。结论:与SSEPI DWI相比,MUSE‑DWI可减少胶质瘤DWI图像的几何变形和磁敏感伪影,提高图像的SNR、CNR和SIR,明显改善图像质量,实现胶质瘤更清晰的弥散成像,有利于胶质瘤ADC的准确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复合灵敏度编码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联合3D-ASL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
8
作者 曹爽 柳琦 +1 位作者 赵亚娥 徐长青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缺血半暗带(I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8月—2024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87例AIS患者(均完成磁共振DWI和3D-ASL灌注成像检查)纳...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缺血半暗带(I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8月—2024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87例AIS患者(均完成磁共振DWI和3D-ASL灌注成像检查)纳入回顾性分析.将3D-ASL影像显示的灌注异常区面积减去DWI影像显示的异常信号区面积定义为IP区,统计两种方法结合对AIS患者IP的检出情况.比较患者脑梗死核心区、IP区与健侧镜像区表观弥散系数(ADC)与脑血流量(CBF)的差异.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狭窄分级法(North American Sym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ail,NASCET)对患者颈内动脉分支血管狭窄情况进行分级.结果:87例AIS患者中,DWI均检出脑梗死灶,3D-ASL灌注成像检出75例灌注异常,其中61例灌注异常面积>DWI显示的梗死面积(即存在IP区),两者联合对IP的检出率为70.11%(61/87).与健侧镜像区比较,IP区和梗死核心区的ADC与CBF值均降低,且梗死核心区最低(P<0.05).检测出IP区的61例AIS患者,其血管狭窄程度以0级(闭塞)、1级(局部闭塞)为主;余未检出IP区的灌注异常患者则以3级血管狭窄(狭窄<50%)为主.结论:DWI联合磁共振3D-ASL灌注成像能够帮助判断IP的存在及其位置,对指导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弥散加权成像 缺血半暗带 血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 IVIM-DWI参数预测外周带和移行带前列腺癌危险度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车志文 仲津漫 +2 位作者 尚阿利 魏泽华 杨全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4-279,共6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maging,IVIM-DWI)量化参数在预测不同解剖分区起源前列腺癌(PCa)临床病理特征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经穿刺活检或根治...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maging,IVIM-DWI)量化参数在预测不同解剖分区起源前列腺癌(PCa)临床病理特征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经穿刺活检或根治术后病理证实为PCa患者47例(移行区PCa 20例,外周区PCa 2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pMRI+IVIM-DWI检查),根据国际泌尿系统病理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的PCa危险度分级,将患者分为高危组(ISUP≥3级)和低危组(ISUP≤2级)。比较移行区组和外周区组PCa危险度差异,进一步评估高低危组之间年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D)、伪扩散系数(pseudo 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差异;以PCa危险度为因变量,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Ca高低危险度发生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PSA、D平均值(D_(mean))、解剖分区及tPSA+D_(mean)+解剖分区联合模型诊断PCa危险度的效能。结果外周区PCa组的危险度高于移行区PCa组(P=0.01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a高危组的tPSA水平高于低危组(OR=1.026,95%CI:1.004~1.049,P=0.014)、D_(mean)值低于低危组(OR=0.993,95%CI:0.987~0.999,P=0.034),高危组PCa更多分布在外周区(OR=5.250,95%CI:1.468~18.772,P=0.023)。联合模型(AUC=0.887,95%CI:0.787~0.987)的诊断效能高于tPSA、D_(mean)、解剖分区单独进行诊断的效能(P=0.001、0.043、0.003)。结论外周区PCa的危险度高于移行区PCa;tPSA、解剖分区联合D值预测PCa危险度效能最高,有望为PCa临床诊疗的精准化、个性化方案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数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 前列腺癌 外周带 移行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DWI的胰腺癌组织学表征研究:动物-临床联合验证
10
作者 李佳丽 吕晨晰 +1 位作者 马思源 李震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29,共8页
目的结合动物实验与前瞻性临床研究,探讨多模型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参数与胰腺癌的组织学相关性及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胰腺癌异种移植小鼠模型(n=12)及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腺癌患者(n=25)... 目的结合动物实验与前瞻性临床研究,探讨多模型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参数与胰腺癌的组织学相关性及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胰腺癌异种移植小鼠模型(n=12)及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腺癌患者(n=25),采用单指数模型(mono-exponential model,Mono)、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模型、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模型、拉伸指数模型(stretched exponential model,SEM)、分数阶微积分(fractional-order calculus,FROC)模型和连续时间随机游走(continuous-time random walk,CTRW)模型等多模型DWI技术进行分析。参数包括Mono_ADC、IVIM_D、DKI_MD、SEM_D、FROC_D、CTRW_D、IVIM_D*、IVIM_f、DKI_MK、SEM_α、FROC_β、FROC_mμ、CTRW_α和CTRW_β。动物实验中,通过Masson与Ki-67染色评估各参数与胰腺癌组织学特征的相关性。临床研究则比较胰腺癌与胰腺正常组织的DWI参数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识别能力。结果动物实验中,DKI_MD与胰腺癌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85,P<0.001),CTRW_β(r=-0.82,P=0.001)和FROC_β(r=-0.78,P=0.002)与Ki-67表达水平密切相关。临床研究发现,DKI_MD、IVIM_f及FROC_β在胰腺癌与胰腺正常组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KI_MD识别效能最高(AUC=0.757,95%CI:0.615~0.867),联合DKI_MD与FROC_β后,AUC提升至0.866(95%CI:0.739~0.945),且联合模型在敏感度(76%)和特异度(88%)方面均表现更优。结论基于非高斯模型的DWI多参数分析可反映胰腺癌微观结构特征,特别是DKI_MD与FROC_β在量化纤维化与异质性方面优势显著,具有发展为影像学标志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多b值DWI定量参数预测胃癌脉管侵犯的价值研究
11
作者 俞文尉 李琼 +3 位作者 魏晓雪 桑梓桐 后雅珺 刘希胜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94,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相关定量参数对胃癌脉管侵犯的预测效能。材料与方法纳入230例术前接受胃MRI检查并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脉管侵犯阳性...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MRI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相关定量参数对胃癌脉管侵犯的预测效能。材料与方法纳入230例术前接受胃MRI检查并接受根治性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脉管侵犯阳性组和脉管侵犯阴性组,记录术前影像T分期、N分期、胃癌病灶的厚度、体积及单指数模型(mono-exponential model,MEM)、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双指数模型、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和拉伸指数模型(stretched exponential model,SEM)的相关定量参数,采用逻辑回归分析筛选脉管侵犯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脉管侵犯状态的效能,同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各参数效能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间的影像T分期、影像N分期、病灶厚度、病灶体积、MEM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DKI的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IVIM的真实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D)及伪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 coefficient,D^(*))、SEM的体素内水分子扩散异质性系数(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KI_MK、影像N分期及二者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0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52~0.866]、0.666(95%CI:0.596~0.736)、0.828(95%CI:0.776~0.879)。DKI_MK与联合模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多b值DWI定量参数对术前预测胃癌脉管侵犯具有较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脉管侵犯 术前评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分辨率重建的DWI影像组学预测宫颈癌患者正常大小淋巴结转移
12
作者 钱伟亮 陈倩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9-895,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分辨率重建的扩散加权成像(DWI)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预测宫颈癌患者正常大小淋巴结转移(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1月-2024年3月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201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 目的:探讨基于超分辨率重建的扩散加权成像(DWI)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预测宫颈癌患者正常大小淋巴结转移(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1月-2024年3月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201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资料,其中训练集139例、验证集62例。利用单、多因素逻辑回归筛选临床因素,并建立临床模型。在超分辨率重建后的DWI图像上勾画原发肿瘤感兴趣区体积(VOI),并分别向外扩充1 mm、2 mm、3 mm、4 mm和5 mm。分别提取瘤内和瘤周区域影像组学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筛选特征,采用多层感知器(MLP)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术后病理确诊为正常大小LNM患者53例、无LNM患者148例。病灶大小和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为独立预测因子,训练集和验证集中临床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7、0.557。瘤周2 mm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性能(AUC:训练集0.825,验证集0.774)优于其他瘤周影像组学模型。瘤内+瘤周2 mm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性能(AUC:训练集0.835,验证集0.816)优于临床模型、其他影像组学模型以及临床+影像组学组合模型,DCA表明该模型的应用价值较大。结论:基于超分辨率重建的DWI影像组学有助于预测宫颈癌患者正常大小LNM,其中瘤内+瘤周2 mm影像组学模型的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扩散加权成像 影像组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iC技术联合超高b值DWI对宫颈癌宫旁浸润诊断的价值
13
作者 陈婷婷 陈志健 +3 位作者 张丽 陈敏兰 彭晓澜 苏裕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集成(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lication,MAGiC)序列联合超高b值磁共振扩散加强成像(ultra-high b-valu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uh-DWI)在宫颈癌宫旁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德师范学院附属... 目的探讨磁共振集成(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lication,MAGiC)序列联合超高b值磁共振扩散加强成像(ultra-high b-valu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uh-DWI)在宫颈癌宫旁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2022年8月至2024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是否有宫旁浸润分为浸润阴性(阴性组)和浸润阳性(阳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MAGiC和uh-DWI序列,并测量肿瘤纵向弛豫值(T1值)、横向弛豫值(T2值)、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值和超高b值表观扩散系数(ultra-high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uh)。使用Mann-Whiney U检验比较阴性组与阳性组各参数值。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单一定量参数,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联合评价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效能。结果阳性组T1值、T2值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阳性组ADCuh值低于阴性组(P<0.001),T1、T2和ADCuh区分宫颈癌宫旁浸润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99(95%CI:0.762~0.972)、0.962(95%CI:0.849~0.997)、0.934(95%CI:0.809~0.98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36%、77.80%,100.00%、77.78%和77.27%、94.44%。三者联合鉴别宫旁浸润的AUC最高,为0.985,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5.40%。结论MAGiC联合uh-DWI有助于判断宫颈癌宫旁浸润,综合运用多参数各优势并联合有差异的参数可获得良好的宫旁浸润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旁浸润 磁共振集成 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 多参数联合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WI深度学习特征的预测模型评估子宫内膜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的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牛永超 周芳 +3 位作者 赵丹丹 侯孟岩 李淑建 张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2-927,共6页
目的探索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WI)深度学习特征的预测模型在子宫内膜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4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行MRI检查的32例微卫星不稳定和55例微卫星稳定子宫内膜癌患者的DWI资料,... 目的探索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WI)深度学习特征的预测模型在子宫内膜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4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行MRI检查的32例微卫星不稳定和55例微卫星稳定子宫内膜癌患者的DWI资料,测量原发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并分别应用多层卷积神经网络和PyRadiomics提取原发病灶的深度学习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及随机森林进行特征筛选和模型建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净重新分类指数评估模型性能,基于1000次重采样的Bootstrap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结果深度学习模型共纳入6个特征,分别为第7、57、77、82、97和108个特征,AUC为0.905(95%CI 0.823~0.957);影像组学模型共纳入6个特征,分别为1个邻域灰度差矩阵、4个灰度区域大小矩阵和1个灰度游程长度矩阵特征,AUC为0.844(95%CI 0.751~0.913);微卫星不稳定组的ADC小于微卫星稳定组(t=-4.123,P<0.001),AUC为0.810(95%CI 0.712~0.886)。与影像组学模型和ADC相比,深度学习模型的风险预测效果得到改善,净重新分类指数分别为0.856和0.486(P<0.01,P=0.024)。在基于Bootstrap的内部验证中深度学习模型也展示出较影像组学模型更高的性能,二者的AUC分别为0.897(95%CI 0.889~0.905)和0.829(95%CI 0.812~0.839)。结论与影像组学模型和ADC相比,基于DWI图像深度学习特征的预测模型能够更好地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微卫星不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深度学习 影像组学 微卫星不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DWI联合超声声衰减成像诊断脂肪肝背景下<2 cm局灶结节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悦 路会景 张娟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148-2153,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MI)联合超声声衰减成像(ATI)诊断脂肪肝背景下<2 cm局灶结节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68例脂肪肝合并<2 cm局灶结节性病变的临床资料,所有...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MI)联合超声声衰减成像(ATI)诊断脂肪肝背景下<2 cm局灶结节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68例脂肪肝合并<2 cm局灶结节性病变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病理学检查与ATI检查。根据脂肪肝病变程度不同将68例患者分为重度组(n=24)、中度组(n=27)、轻度组(n=17)。对比不同局灶节性病变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声衰减系数(AC)值与临床资料,对比不同脂肪肝病变程度患者的ADC值、AC值与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分析相关性,分析MRI-DWI联合AC值对脂肪肝合并<2 cm局灶结节性病变为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68例患者中,41例为良性结节,27例为恶性结节。良性结节组与恶性结节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年龄、三酰甘油(TG)、性别、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TG、年龄、HDL-C、性别、T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组不同b值下的ADC值低于良性结节组(P<0.05),恶性结节组AC值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重度组不同b值下的ADC值低于轻度组、中度组(P<0.05),中度组不同b值下的ADC值低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AC值高于轻度组、中度组(P<0.05),中度组AC值高于轻度组(P<0.05)。不同b值下的ADC值与脂肪肝病变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与TG、HDL-C、TC及LDL-C无关(P>0.05);AC值与脂肪肝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与TG、TC及LDL-C无关(P>0.05)。MRI-DWI、AC值及二者联合诊断脂肪肝合并<2 cm局灶结节性病变为恶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75、0.773、0.909(P<0.05),且二者联合的AUC值更高(P<0.05)。结论MRI-DWI、ATI在鉴别诊断脂肪肝背景下<2 cm局灶结节性病变良恶性中具有重要价值,且二者联合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超声声衰减成像 脂肪肝背景 局灶性结节性病变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数阶微积分模型DWI结合SMS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汪飞 孙宜楠 +5 位作者 张宝媞 陈明 杨擎 陈曦 刘孟潇 朱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 探讨分数阶微积分(fractional-order calculus, FROC)模型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结合多层同时(simultaneous multi-slice, SMS)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 目的 探讨分数阶微积分(fractional-order calculus, FROC)模型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结合多层同时(simultaneous multi-slice, SMS)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乳腺MRI扫描的124例患者(141个病变),所有患者均应用3.0 T MR行两组多b值(14个b值、最高b值3 000 s/mm^(2)) DWI扫描,一组为常规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ingle-shot echo planar imaging, SSEPI)-DWI,另一组为SMS-SSEPI-DW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组的图像质量评分、FROC模型参数值[异常扩散系数(D)、体素内扩散异质性参数(β)和空间参数(μ)]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应用Bland-Altman图评估两组DWI衍生参数间的一致性。结果 乳腺恶性病变的ADC、D、β值均低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的μ值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SEPI-DWI和SMS-SSEPI-DWI序列中,D值曲线下面积最大,β值诊断敏感性最高,D值特异性最高。Bland-Altman图显示两组DWI序列衍生的相对应参数值均无偏倚,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基于SMS-SSEPI-DWI FROC模型可以在临床可接受时间内提供良好的图像质量和病变特征参数值,与SSEPI-DWI相比,其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一致的诊断性能,D值和β值表现出较好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数阶微积分模型 多层同时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联合T2 mapping序列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价值评估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茜玮 陈丽华 +2 位作者 王楠 林良杰 刘爱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T2 mapping序列鉴别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与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3.0 T MRI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56例PC...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联合T2 mapping序列鉴别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与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3.0 T MRI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56例PCa患者及40例BPH患者资料。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DWI及T2 mapping序列。两名观察者分别测量两组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T2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两名观察者测得参数值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两组病例间ADC值及T2值的差异。Logistic回归用于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及其与基线资料联合的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有差异参数及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ADC值与T2值相关性。结果两名观察者测量值一致性好(ICC>0.75)。PCa组的ADC值及T2值分别低于B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DC值、T2值、ADC-T2及ADC-T2-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联合鉴别PCa与BPH的AUC值分别为0.843、0.830、0.896及0.927。DeLong检验显示ADC值与ADC-T2联合,ADC值、T2值、ADC-T2模型与ADC-T2-年龄-TPSA联合模型的ROC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与T2值呈正相关(r=0.331,P<0.01)。结论DWI及T2 mapping序列在鉴别PCa与BPH方面具有较好的价值,并且两序列联合临床指标时诊断效能提升,可为临床无创诊断PCa及BPH提供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扩散加权成像 T2 mapping成像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结合DWI对前列腺癌Ki-67表达和Gleason评分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定燕 何文琪 +2 位作者 王伟 陈梅泞 罗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00,119,共8页
目的旨在评估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预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Ki-67表达和Gleason评分中的诊断效能... 目的旨在评估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预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Ki-67表达和Gleason评分中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P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T2WI、DWI序列和由DWI自动计算出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eient,ADC),在DCE-MRI图像上手动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计算ROI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tras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trast,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并测量ADC值。根据靶向穿刺病理诊断Gleason评分和Ki-67表达水平,分为Ki-67高表达组(Ki-67>10%)和低表达组(Ki-67≤10%),Gleason评分低级别(GG 1~2)和高级别(GG 3~5)组。组间差异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DCE-MRI参数和ADC值与Ki-67、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ADC值与Ki-67表达、Gleason评分均呈负相关(P<0.001),K^(trans)、K_(ep)、Ve与Ki-67表达均呈正相关(P<0.001),K^(trans)、K_(ep)与Gleason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Ki-67高、低表达组K^(trans)、K_(ep)、Ve、AD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leason评分高、低级别组K^(trans)、K_(ep)、ADC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表达的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模型K^(trans)+K_(ep)+Ve+ADC诊断效能最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0;Gleason评分分级的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模型K^(trans)+K_(ep)+ADC诊断效能最好,AUC为0.861。结论DCE-MRI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ADC值相结合,在预测PCa的Ki-67表达和Gleason评分中显示出高诊断效能。联合使用DCE-MRI定量参数与ADC值可提高PCa病理分级和生物侵袭性的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Ki-67 GLEASON评分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和DWI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HER-2状态的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雨薇 孙敏 +2 位作者 刘凤海 康立清 全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6-123,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状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采用ITK-SNAP软件手动勾画病灶瘤内感兴趣区,使用PHIgo-AK软件进行瘤周的扩展并提取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ax-relevance and min-redundancy,mRMR)算法等选择DCE-MRI、DWI瘤内及瘤周的最优特征数。分别建立单序列及联合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各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选出预测效能最高的模型,在训练组中从临床及常规影像学特征中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预测HER-2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预测效能最高模型的影像组学标签评分(radiomic score,rad-score)建立融合模型,并以诺模图(nomogram)展示,采用AUC值,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效能及临床价值。结果基于DCE-MRI和DWI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预测HER-2状态的AUC值在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为0.953和0.948,效能最高。肿瘤最大径是区分乳腺癌HER-2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最终结合rad-score和肿瘤最大径建立的融合模型对乳腺癌HER-2状态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在训练组的AUC值为0.961,验证组为0.958。结论基于DCE-MRI和DWI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方法对乳腺癌HER-2状态的预测具有良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影像组学 瘤周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瘤周肝组织DWI列线图模型预测肝切除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局部进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晶 曾朝强 +3 位作者 汤梦月 许敏 张小明 陈天武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0,共8页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肝切除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HCC)瘤周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列线图模型预测局部进展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肝切除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HCC)瘤周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列线图模型预测局部进展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断为肝切除术后rHCC患者的MRI资料及临床特征。基于Firevoxel软件测量rHCC瘤周肝组织ADC平均值(peritumor ADCmean,pADCmean)、最小值(peritumor ADCmin,pADCmin)、最大值(peritumor ADCmax,pADCmax)和肿瘤ADC平均值(tumor ADCmean,tADCmean)、最小值(tumor ADCmin,tADCmin)、最大值(tumor ADCmax,tADCmax),以及背景肝组织ADC平均值(background liver tissue ADCmean,bADCmean)、最小值(background liver tissue ADCmin,bADCmin)、最大值(background liver tissue ADCmax,bADCmax)。计算瘤周与背景肝组织ADCmean比值(ratio of pADCmeanto bADCmean,RPB-ADCmean)、ADCmin比值(ratio of pADCminto bADCmin,RPB-ADCmin)、ADCmax比值(ratio of pADCmaxto bADCmax,RPB-ADCmax),以及肿瘤与背景肝组织ADCmean比值(ratio of tADCmeanto bADCmean,RTB-ADCmean)、ADCmin比值(ratio of tADCminto bADCmin,RTB-ADCmin)、ADCmax比值(ratio of tADCmaxto bADCmax,RTB-ADCmax)。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预测rHCC局部进展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0例肝切除术后rHCC患者,随访证实肿瘤局部进展率为65.7%(46/7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ADCmin、RPB-ADCmean和异常凝血酶原是肝切除术后rHCC局部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列线图模型预测肝切除术后rHCC在3个月内、6个月内局部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0.841,DCA显示模型有较好临床净收益。结论pADCmin、RPB-ADCmean和异常凝血酶原是预测肝切除术后rHCC局部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直观地预测rHCC局部进展,且具有较好的效能和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复发 瘤周肝组织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