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合有效吸收的水稻穗生物量遥感估测
1
作者 张朝冉 彭漪 +4 位作者 杨凯丽 袁宁鸽 黎远金 刘小娟 吴慧丽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61,共8页
受水稻抽穗后冠层几何和光谱特征复杂性的影响,基于传统植被指数的遥感方法难以对水稻稻穗的生物量进行精确估算。基于无人机平台获取的光合有效辐射区域吸收系数,通过分析水稻抽穗后对不同波段光合有效辐射吸收能力的变化,建立基于光... 受水稻抽穗后冠层几何和光谱特征复杂性的影响,基于传统植被指数的遥感方法难以对水稻稻穗的生物量进行精确估算。基于无人机平台获取的光合有效辐射区域吸收系数,通过分析水稻抽穗后对不同波段光合有效辐射吸收能力的变化,建立基于光合有效吸收的穗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蓝红吸收差值指数建立的模型相较于传统的植被指数经验模型对穗生物量有更优的估算精度,对于2018年海南试验田获取的数据,该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3,均方根误差(RMSE)为147.50 g/m^(2),变异系数(CV)为10.19%,跨年跨地测试的R^(2)为0.72,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因此,基于光合有效吸收的穗生物量估测模型实现了稻穗生物量的遥感准确估测,有助于提升农作物大面积估产精度与估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生物量 无人机遥感 光合有效辐射 吸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真光层深度的遥感反演 被引量:23
2
作者 唐世林 陈楚群 +2 位作者 詹海刚 许大志 刘大召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5,共7页
海水真光层是指海洋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水层,海水真光层深度的反演有利于对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估算。介绍了真光层深度的遥感反演算法,并根据实测资料,通过经验拟合得到南海海水真光层深度与海水漫衰减系数Kd(490)的关系:zeu=2.784/Kd... 海水真光层是指海洋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水层,海水真光层深度的反演有利于对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估算。介绍了真光层深度的遥感反演算法,并根据实测资料,通过经验拟合得到南海海水真光层深度与海水漫衰减系数Kd(490)的关系:zeu=2.784/Kd(490)。经过与实测资料的对比发现,与其它通过叶绿素估算真光层深度的算法相比,本算法的精度明显提高。利用遥感估算的Kd(490)数据计算2003年南海的真光层深度,结果表明,南海陆源营养成分的输入以及南海环流是影响南海真光层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光层 南海 漫衰减系数 光合有效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季太湖水下光场结构及其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昌春 李云梅 +4 位作者 孙德勇 乐成峰 伍蓝 王利珍 王鑫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0-428,共9页
水生态系统中光能的分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利用2007年11-12月太湖水体光学特性和组分浓度数据,对秋季太湖水下光场结构特征和水体组分光竞争能力的表征光学量(漫衰减系数、平均余弦)和影响因素(吸收系数比重)进... 水生态系统中光能的分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利用2007年11-12月太湖水体光学特性和组分浓度数据,对秋季太湖水下光场结构特征和水体组分光竞争能力的表征光学量(漫衰减系数、平均余弦)和影响因素(吸收系数比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太湖水下辐照度呈现单峰分布,最高值为583nm左右;根据Kd可将黄质和非色素物质主导程度的强弱分为弱、较强、强三个等级;Kd(PAR)平均值为4.61±1.54m-1,水体真光层厚度平均值为1.11±0.35m;太湖水下光场的光能主要分布在青光和黄绿光波长范围内,约占总能量的60%,蓝光和红光波长范围内的能量约占30%,这样的光谱结构有利于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衰减系数 平均余弦 光合有效辐射 水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人工林冠层光合辐射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刘晓东 朱春全 +2 位作者 雷静品 巨关升 白锐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共6页
通过对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杨树人工林冠层上部、下部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 (PAR)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 ,建立了其相互转换的关系方程 ;研究了PAR的日、季变化特征 ;根据Beer Lambert方程 ,结合林分生长季内的叶面积动态及林冠各层次... 通过对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杨树人工林冠层上部、下部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 (PAR)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 ,建立了其相互转换的关系方程 ;研究了PAR的日、季变化特征 ;根据Beer Lambert方程 ,结合林分生长季内的叶面积动态及林冠各层次的叶面积指数 (LAI) ,计算出生长季内各天的消光系数 (K)及任一时刻冠层内不同深度的光分布 ;并对PAR的透过率与林分消光系数K及累积叶面积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集约经营林木冠层各层次叶面积数值较粗放经营林木的大 ,因而对PAR的截获也较多 ,这是导致集约经营林分生产力较高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以上研究 ,为进一步计算林分光合产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人工林 叶面积指数 光合有效辐射 冠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辐射对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佳 同小娟 +3 位作者 张劲松 孟平 李俊 郑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18-2127,共10页
太阳辐射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间净碳交换(NEE)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和微气象梯度观测系统对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CO2通量和相关气象因子进行了3a(2006—2008年)的连续观测;以晴空指数(kt)为指标,分析了2006—2008... 太阳辐射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间净碳交换(NEE)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和微气象梯度观测系统对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CO2通量和相关气象因子进行了3a(2006—2008年)的连续观测;以晴空指数(kt)为指标,分析了2006—2008年生长旺季(6—8月)太阳辐射对该生态系统NEE的影响,讨论了太阳辐射和其他环境因子协同变化对NEE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6—2008年生长季,在多云天气下,生态系统最大光合速率Pmax比晴朗天气下分别提高了38%、58%和55%;多云天气下的初始光能利用率α分别是晴天天气的2.6、1.9和2.2倍。晴空指数kt约为0.44的中等辐射条件下,即天空存在一定的云量时,人工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净碳吸收最大。多云天气下,散射辐射的增加与气象因素变化(气温下降、饱和差减小)的相互作用会增加冠层光合、削弱呼吸作用,从而共同影响了净生态碳吸收的增强。因此,在植被生长旺季,与晴朗无云天气相比,有云层覆盖的天气条件会使人工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碳吸收能力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晴空指数 散射辐射 净碳交换 光合有效辐射 人工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典型草、藻型湖区紫外辐射的衰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2 位作者 马荣华 朱广伟 陈伟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354-2361,共8页
2004年4月通过野外原位观测和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太湖和梅梁湾典型草、藻型湖区紫外辐射光谱衰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20 nm(UV-B)、380 nm(UV-A)的衰减系数在6.33~19.59 m-1、3.41~13.64 m-1间变化,对应的1%表面... 2004年4月通过野外原位观测和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太湖和梅梁湾典型草、藻型湖区紫外辐射光谱衰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20 nm(UV-B)、380 nm(UV-A)的衰减系数在6.33~19.59 m-1、3.41~13.64 m-1间变化,对应的1%表面光强穿透深度分别为0.24~0.73 m、0.35~1.35 m,到达湖面的99%UV-B辐射在0.5 m左右表层水就衰减完毕,东太湖和梅梁湾紫外辐射衰减系数存在明显的湖区差异;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浓度在6.60~17.17 mg/L间变化,其均值为(9.99±2.48)mg/L;375 nm波长处CDOM吸收系数为1.78~6.25 m-1,均值为(3.70±1.10)m-1;在短波部分CDOM吸收与DOC浓度存在显著性相关,相关性大致随波长降低而增加,320 nm处的线性关系式:ad320=0.885DOC+2.182;紫外辐射衰减主要受制于水体中的CDOM浓度,衰减系数与DOC浓度、CDOM吸收系数存在显著性相关,340 nm处的关系式分别为:Kd340=0.82+1.05DOC、Kd340=1.98+1.49ad340.在太湖紫外辐射衰减还要受悬浮物和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衰减系数与DOC、叶绿素a和悬浮物浓度多元回归的结果明显要高于单独与DOC浓度或CDOM吸收系数的回归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辐射 衰减系数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 溶解性有机碳(DOC)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萝卜红外干燥特性与干燥模型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孙永林 汤尚文 魏冬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88,共6页
为探讨物料在红外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以胡萝卜为原料,研究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干燥特性的影响并建立数学模型,并以Fick扩散定律和Arrhenius方程为依据,计算水分扩散系数和干燥活化能。结果表明,胡萝卜的切片厚度及干燥温度对其... 为探讨物料在红外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以胡萝卜为原料,研究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干燥特性的影响并建立数学模型,并以Fick扩散定律和Arrhenius方程为依据,计算水分扩散系数和干燥活化能。结果表明,胡萝卜的切片厚度及干燥温度对其红外干燥特性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切片越薄,胡萝卜的干燥速率越快,其干燥温度及切片厚度的适宜范围分别为1~3 mm和70~90℃。Page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可用来描述胡萝卜干燥动力学过程。在不同的切片厚度和干燥温度下,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在0.26×10^(-10)~34.18×10^(-10)m^2·s^(-1)范围内随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厚度为1、3、5、7 mm的干燥活化能分别为31.62、31.17、31.14、35.72 k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萝卜 红外干燥 数学模型 水分扩散系数 干燥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计算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毛安君 王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51-155,共5页
分析了光合有效辐射3种度量标准的区别,根据3者的能量联系,推导出精确计算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表达式。据此,一方面编写程序计算了常用光源的光强在3种度量间的转换系数,使不同度量标准下的实验结果得以通用,另一方面提出根据光源的... 分析了光合有效辐射3种度量标准的区别,根据3者的能量联系,推导出精确计算光合有效量子通量密度的表达式。据此,一方面编写程序计算了常用光源的光强在3种度量间的转换系数,使不同度量标准下的实验结果得以通用,另一方面提出根据光源的发光效率计算其光合有效量子产率的公式,初步实现光源产生光合有效辐射的定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 量子通量密度 转换系数 量子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10年中国逐月散射光合有效辐射空间数据集 被引量:1
9
作者 任小丽 何洪林 +2 位作者 张黎 苏文 于贵瑞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17年第1期67-72,J0081-J0087,共6页
太阳辐射中的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散射组分能够增强植被冠层光能利用率,从而增加植被生产力。为准确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需要在生态系统模型中显式地加入散射PA... 太阳辐射中的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散射组分能够增强植被冠层光能利用率,从而增加植被生产力。为准确模拟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需要在生态系统模型中显式地加入散射PAR的影响。因此,本文系统地估算了中国1981~2010年的散射PAR逐月空间数据,并提供公开共享和下载服务,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估算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辐射 散射辐射 光合有效辐射 散射光合有效辐射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透光率仪的设计及其在初级生产力研究中的应用
10
作者 许占堂 施震 +5 位作者 谢栢成 廖健祖 杨跃忠 周雯 李彩 杨顶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45,共8页
海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碳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获取不同光衰减对应的海水深度,对于采集水样用于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国际上首次开发了无缆便携式海洋透光率仪,特殊的光学结构设计和光谱滤光技... 海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碳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获取不同光衰减对应的海水深度,对于采集水样用于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国际上首次开发了无缆便携式海洋透光率仪,特殊的光学结构设计和光谱滤光技术使得光谱响应在波段400~700nm范围内超过了同类海洋传感器,特定光衰减下对应的深度误差小于0.5m。将本设备应用于南海中尺度涡旋初级生产力的研究中,在采样率和自动化方面验证了仪器的便携性;通过对涡旋中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检验了仪器数据结果的可靠性。海洋透光率仪在价格、准确性、可靠度和操作的便携性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将在未来海洋生态环境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监测 初级生产力 光合有效辐射 海水真光层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东太湖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特征及其对沉水植物恢复的指示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德瑞 周杰 +2 位作者 吴时强 戴江玉 吴修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122,共12页
水下光照分布是影响水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研究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特征对于沉水植物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沉水植物生物量资料,将东太湖划分为沉水植物茂盛区、沉水植物稀疏区和无植物区3种区域.基于2019年夏季原位水下光场资料,探... 水下光照分布是影响水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研究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特征对于沉水植物恢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沉水植物生物量资料,将东太湖划分为沉水植物茂盛区、沉水植物稀疏区和无植物区3种区域.基于2019年夏季原位水下光场资料,探讨了东太湖光衰减特性和光照衰减因子的空间差异以及不同区域内的主导衰减因子,分析了东太湖的稳态阶段和富营养化水平,并阐述了真光层深度与透明度的关系,以期为东太湖沉水植物恢复和保护提供相关资料.结果表明:东太湖不同区域光衰减特性差异显著,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系数(k d(PAR))在0.73~11.80 m^-1之间变化,真光层深度范围为0.39~6.31 m.不同区域的无机悬浮物和有机悬浮物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稀疏区叶绿素a浓度显著高于茂盛区,而与无植物区没有显著差异,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系数在3种区域无显著性差异.k d(PAR)与无机、有机悬浮物的线性拟合效果较好,而与叶绿素a、CDOM拟合较差.水体吸收和散射作用是茂盛区光衰减的主要原因,无植物区域主导衰减因子仅有无机悬浮物,稀疏区由叶绿素a和无机悬浮物共同主导,是生态修复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有机悬浮物和CDOM对东太湖光照衰减没有太大影响.东太湖目前正处于从草型稳态向藻型稳态过渡的阶段,整个湖泊属于富营养水平,真光层深度大约为透明度的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太湖 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系数 空间差异 主导因子 稳态转换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棉花群体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杨焕 贾彪 +5 位作者 李杰 杨平 柴顺喜 陈锐 张斌 马富裕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3,共7页
以北疆2个棉花主栽品种‘新陆早50’和‘鲁棉研24’为试验材料,测定高(24.0万株/hm2,D1)、中(17.6万株/hm2,D2)、低(8.25万株/hm2,D3)3个不同密度下,棉花铃期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各处理干物质量和蕾铃数与棉... 以北疆2个棉花主栽品种‘新陆早50’和‘鲁棉研24’为试验材料,测定高(24.0万株/hm2,D1)、中(17.6万株/hm2,D2)、低(8.25万株/hm2,D3)3个不同密度下,棉花铃期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时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各处理干物质量和蕾铃数与棉花叶面积指数在纵向空间分布上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冠层内PAR透光率从顶部向下逐级递减,冠层上部递减幅度迅速,中、下部递减缓慢;PAR透光率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随向下累积叶面积指数(LAI)的增加呈指数递减,群体消光系数K日变化表现为早晚较高,中午较低;D2条件下透光率优于D1和D3,有利于增加蕾铃数,低密度条件虽然有利于增加单株蕾铃数,却不利于单铃质量的增加,最终D2密度条件下‘鲁棉研24’和‘新陆早50’棉花实收籽棉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4 852.27kg/hm2和5 167.73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光分布 透光率 光合有效辐射 消光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典型湖库光学吸收特性与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系数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尚盈辛 宋开山 +3 位作者 蒋盼 马建行 温志丹 赵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2-811,共10页
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的湖泊数量众多、面积较大、分布范围广泛.受制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对该地区湖泊的光学吸收特性以及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系数(Kd(PAR))的研究鲜有成果.本文依据2014和2015年间采集的13个典型高海拔、湖泊面积较大的湖库的现... 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的湖泊数量众多、面积较大、分布范围广泛.受制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对该地区湖泊的光学吸收特性以及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系数(Kd(PAR))的研究鲜有成果.本文依据2014和2015年间采集的13个典型高海拔、湖泊面积较大的湖库的现场实测数据和实验室测定数据,分析了采样湖库各个采样点的Kd(PAR)特征以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藻类颗粒物吸收及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特性,计算并分析了Kd(PAR)与透明度以及光学活性物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各湖库平均各项颗粒物吸收系数均较低,总颗粒物吸收系数在400~700 nm波段内不超过0.14 m^(-1)、CDOM吸收系数在355 nm波长处最高,为1.23 m^(-1)、最低接近于0、藻类颗粒物吸收特性不明显;实验数据完整的巴木错、格仁错和班公错的主导吸收组分各异,其中巴木错为CDOM吸收主导,格仁错与班公错为非色素颗粒物吸收主导;青藏高原采样湖泊总体Kd(PAR)平均值较小,仅为0.26 m^(-1),样点最大值出现在可鲁克湖(1.17 m^(-1)),最小值出现在普莫雍错(0.10 m^(-1));在采样湖泊中Kd(PAR)与透明度呈显著相关;Kd(PAR)与CDOM的相关性最强,叶绿素a浓度次之,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的相关性最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光学活性物质 光学吸收特性 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程海真光层深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凯迪 周远洋 +5 位作者 周起超 董云仙 张运林 常军军 陈乐 陆轶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6-267,共12页
程海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是高原封闭型深水湖泊的典型代表.为了揭示程海真光层深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程海布设9个点位开展逐月调查.结果显示:光合有效辐射漫射衰减系数、真光层深度的年均值分别为1.06... 程海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是高原封闭型深水湖泊的典型代表.为了揭示程海真光层深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程海布设9个点位开展逐月调查.结果显示:光合有效辐射漫射衰减系数、真光层深度的年均值分别为1.06±0.25 m-1、4.64±1.27 m;空间变化方面,无论"北、中、南部"还是"西、中、东部",全年、逐月及雨旱季的真光层深度均无显著差异;时间变化方面,5月的真光层深度最高(6.49±1.03 m)、7月的最低(3.63±0.48 m),且全年、雨季、旱季的各月份间差异显著;回归分析发现,浮游植物生物量是程海真光层深度的最主要影响因子,悬浮物浓度次之(主要在雨季),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影响甚微.为进一步识别程海真光层深度的间接影响因子,本文还分析了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本研究可为程海的保护和治理积累数据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光层 漫射衰减系数 光合有效辐射 浮游植物 雨旱季 云贵高原 程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吸收系数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南海区域性分粒级初级生产力算法初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红五一 周雯 +3 位作者 曾凯 邓霖 廖健祖 曹文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55,共13页
海洋初级生产过程是海洋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浮游植物作为海洋初级生产的主要贡献者,按粒径大小可分为小型(micro粒级,>20μm)、微型(nano粒级,2~20μm)和微微型(pico粒级,<2μm)。不同粒... 海洋初级生产过程是海洋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浮游植物作为海洋初级生产的主要贡献者,按粒径大小可分为小型(micro粒级,>20μm)、微型(nano粒级,2~20μm)和微微型(pico粒级,<2μm)。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size-fractionated primary production,PP_(size))对总初级生产力贡献不同,在海洋物质能量流动及碳循环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本文基于2019年南海西部夏季航次12个站位的生物光学剖面数据,研究了南海西部分粒级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它们对总叶绿素a浓度和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百分比。利用各粒级670nm波段的浮游植物吸收系数[size-fractionated phytoplankton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t 670nm,a_(ph-size)(670)]与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的乘积[a_(ph-size)(670)×PAR]建立了南海分粒级初级生产力算法,对于小型、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数据集,log[a_(ph-size)(670)×PAR]与log(PP_(size))之间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4、0.76和0.67。交叉验证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泛化性能。其性能显著优于仅利用浮游植物吸收系数估算分粒级初级生产力的算法,表明PAR是影响分粒级初级生产力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基于叶绿素a浓度的算法估算各粒级初级生产力时,针对小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数据集,该算法的性能与本文构建的算法近似;但针对微型浮游植物数据集时,基于叶绿素a浓度的算法性能显著较低,这可能归因于微型浮游植物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间的弱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粒级浮游植物吸收系数 分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 光合有效辐射 分粒级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源斌 董继兴 +2 位作者 李安艳 黄先飞 夏品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2-49,共8页
水下光环境对湖泊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是限制沉水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研究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特征对湖泊沉水植物恢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于2022年3~8月对草海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AR)时空分布进行调查,研究了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系数(K... 水下光环境对湖泊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是限制沉水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研究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特征对湖泊沉水植物恢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于2022年3~8月对草海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AR)时空分布进行调查,研究了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系数(K d(PAR))与总悬浮物(TSS)、无机悬浮物(ISS)、有机悬浮物(OSS)、叶绿素a(Chl.a)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等光衰减物质的关系,以及真光层深层(Z_(eu))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草海春夏季K_(d)(PAR)平均值为(2.90±1.12)m^(-1),Z_(eu)平均值为(1.84±0.69)m;光衰减因子TSS、ISS、OSS、Chl.a浓度和CDOM(380)吸收系数分别为(20.11±4.76)mg/L、(8.68±4.91)mg/L、(11.66±12.43)mg/L、(21.88±8.49)mg/m^(3)和(3.11±0.68)m^(-1);草海K_(d)(PAR)北部水域高于南部;草海水体K_(d)(PAR)与TSS(P<0.01)、ISS(P<0.01)和浊度(P<0.001)相关性显著,与Chl.a相关性不显著;春季影响草海K_(d)(PAR)的主导因子是ISS,夏季影响草海K_(d)(PAR)的因子是由ISS和CDOM共同主导,以春夏季整体来看,影响草海K_(d)(PAR)的因子是由ISS和Chl.a共同主导,这主要是由于草海水生植被衰退后风浪等导致沉积物再悬浮的缘故,且CDOM和Chl.a浓度的增加也是影响K_(d)(PAR)的关键因子;草海Z_(eu)平均值大于水深平均值,说明草海水体总体光环境有利于沉水植物生长发育,但是草海水体悬浮物质含量较高,其遮蔽可能导致沉水植物生长发育受阻,这也许是草海降低水位后沉水植物恢复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有效辐射衰减系数 沉水植物 真光层深度 悬浮物 叶绿素A 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树干液流对主导环境因子响应的时滞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原 戴慧衍 +3 位作者 刘璇 姚荷婷 汪春霞 佘新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27,共9页
【目的】探究香榧(Torreya grandis var.merrillii Hu)树干液流与主导环境因子在不同季节的时滞效应及使用白昼数据与全天数据进行时滞效应分析的差异性,阐明树体水分状态变化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特性。【方法】以生长于皖南地区的17年生... 【目的】探究香榧(Torreya grandis var.merrillii Hu)树干液流与主导环境因子在不同季节的时滞效应及使用白昼数据与全天数据进行时滞效应分析的差异性,阐明树体水分状态变化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特性。【方法】以生长于皖南地区的17年生香榧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法测定树干液流密度,使用生态定位观测法获取观测期内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PAR)数据,并依据气温、空气相对湿度计算饱和水汽压差(VPD)。基于2年的观测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相关分析及错位对比法,分析香榧树干液流密度和主导环境因子VPD、PAR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在1 d和0.5 h观测时间窗口下树干液流密度对VPD、PAR响应的时滞特性。【结果】VPD和PAR的季节变化均呈单峰变化趋势。春季和夏季的树干液流密度与秋季和冬季相比具有更好的集中趋势,且其树干液流密度均值与秋季和冬季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1 d时间窗口下的树干液流密度对VPD、PAR的响应不存在时滞效应。在0.5 h时间窗口下,使用全天数据进行时滞效应分析时,树干液流密度在春季、冬季对VPD响应的时滞分别为15 h(相关系数(r)=-0.142)和14 h(r=0.144),对PAR响应的时滞分别为12.5 h(r=-0.097)和12 h(r=0.124);使用白昼数据进行时滞效应分析时,树干液流密度在春季、秋季、冬季对VPD响应的时滞分别为-7 h(r=-0.177)、-5 h(r=-0.272)和-14.5 h(r=0.206),在春季、冬季对PAR响应的时滞分别为14 h(r=-0.141)和-14.5 h(r=0.179);其他情况下树干液流密度对VPD、PAR的响应不存在时滞。【结论】树干液流密度对主导环境因子VPD、PAR的响应存在-14.5~15 h的提前或滞后;仅使用白昼数据进行树干液流密度与主导环境因子的时滞效应分析,可以获得更好的响应性;进行树干液流与主导环境因子的时滞效应研究,应考虑季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树干液流密度 时滞效应 饱和水汽压差 光合有效辐射 热扩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麦间作系统辐射光谱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芳东 傅大立 +1 位作者 王保平 文瑞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9-117,共9页
对系统内外太阳辐射的3个波段:紫外辐射(UVR 300~400nm),光合有效辐射(PAR 400~700nm)和近红外辐射(NIR 700~1100nm)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表明,试验期间系统内的光谱成分UVR∶PAR∶NIR∶为5.2∶48.2∶46.6,系统外对照区为5.1∶52.... 对系统内外太阳辐射的3个波段:紫外辐射(UVR 300~400nm),光合有效辐射(PAR 400~700nm)和近红外辐射(NIR 700~1100nm)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表明,试验期间系统内的光谱成分UVR∶PAR∶NIR∶为5.2∶48.2∶46.6,系统外对照区为5.1∶52.4∶42.5。其中,小麦开花期系统内外分别为5.2∶51.5∶43.2和5.0∶51.9∶43.1,小麦灌浆期分别为4.9∶46.5∶48.6和5.3∶52.6∶42.1,小麦成熟期分别为5.4∶45.0∶49.6和5.0∶53.4∶41.6,从小麦灌浆期开始,桐麦间作系统内的PAR减少较为明显;间作系统对漫射辐射中的PAR吸收阻隔相对多于直射辐射,对近红外辐射的吸收阻隔极少;系统内外的紫外直射辐射(D-UVR)和紫外漫射辐射(S-UVR)占总辐射强度大致相等,均为2%。系统内的直射PAR(D-PAR)占总辐射的含量为30%,低于系统外5%,而漫射PAR(S-PAR)为16%,高于系统外1%。系统内的近红外直射辐射(D-NIR)占总辐射的含量也为30%,低于系统外4%,而近红外漫射辐射(S-NIR)为20%,比系统外的12%高出8%;系统外直射辐射的PAR成分与直射辐射量呈正相关,漫射辐射与总辐射的PAR成分与其辐射量相关不明显,PAR成分趋于常数(52%)。间作系统内直射辐射的PAR成分与其直射辐射量呈正相关,散射辐射与总辐射的PAR成分与其辐射量相关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麦 间作系统 太阳辐射 光谱成分 光合有效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反演的湖北大冶湖水体光学衰减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伟祥 吴晓东 +4 位作者 聂洪峰 肖春蕾 葛绪广 杨久芸 罗璐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1-803,共13页
水体光学衰减特性直接影响湖泊的清澈程度和沉水植被的生存,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湖泊光学衰减分布特性能极大提高效率.基于20172019年的原位调查数据,利用Landsat 8 OLI影像开发了大冶湖水体光学衰减系数(K_(d))的遥感反演模型,并分析大冶... 水体光学衰减特性直接影响湖泊的清澈程度和沉水植被的生存,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湖泊光学衰减分布特性能极大提高效率.基于20172019年的原位调查数据,利用Landsat 8 OLI影像开发了大冶湖水体光学衰减系数(K_(d))的遥感反演模型,并分析大冶湖水体K_(d)的多年时空分布特性与驱动机制,以期为大冶湖流域的修复与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波段比二次模型K_(d)=9.61(B1/B4)^(2)-2.41(B1/B4)-6.40效果最好,精度达到R^(2)=0.79,MAPE=23.9%,RMSE=0.89 m^(-1).大冶湖水体K_(d)值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悬浮物和浊度等,其次为有色溶解性有机物和叶绿素a.大冶湖K_(d)值分布在空间上由西向东逐渐递减,但局部也受到风速、陆源输入、人为活动和微生物活动等的影响,季节上平均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2013年以来大冶湖水体K_(d)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冶湖 光合有效辐射 光学衰减系数 遥感 Landsat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落叶松树冠光分布的动态模拟
20
作者 孙一博 刘强 李凤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7-87,共11页
【目的】消光系数(k)是模拟树冠光分布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见的获得k值的方法,筛选最优方法,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树冠内光合有效辐射(PAR)进行动态估计。【方法】(1)将实测的PAR数据按3∶1划分为拟合数据和检验数据,利用拟合数... 【目的】消光系数(k)是模拟树冠光分布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见的获得k值的方法,筛选最优方法,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树冠内光合有效辐射(PAR)进行动态估计。【方法】(1)将实测的PAR数据按3∶1划分为拟合数据和检验数据,利用拟合数据构建k值预估模型(方法 I)。(2)用拟合数据,采用人为设定不同梯度的k值估计树冠PAR,筛选最优的k值(方法 II)。(3)基于叶倾角数据,采用2种不同的平均叶倾角公式(方法 III-1、方法 III-2),对k值进行计算。将检验数据作为独立样本对以上3种方法估计的PAR进行独立性检验。通过对比以上3种方法对树冠内PAR的估计效果,选择最优的k值计算方法,结合气象数据对PAR进行动态估计。【结果】根据实测PAR数据计算的树冠各轮层k值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在0.1~1.5之间,且与相对着枝深度(RDINC)呈明显的指数函数或幂函数关系。同时太阳高度角(Sa)、累积叶面积最大值(MCLA)、叶面积密度(NAD)和树冠表面积(CS)对k值的垂直变化也有明显影响。因此方法I将指数函数作为基础模型,以RDINC、Sa、CLA、NAD和CS为自变量建立了k值估计模型,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R2=0.736,RMSE=0.124)。方法 II中,当k取0.32时对PAR的估计效果最好。利用方法 III计算的各轮层消光系数差异较小,总体在0.3~0.7之间。采用独立样本检验以上3种方法对PAR估计的效果,结果表明方法 I对PAR的估计效果较好(平均误差ME=2.88,平均误差绝对值MAE=117.4,预估精度P=91.53%),方法 II对PAR的估计效果次之(ME=-7.2,MAE=217.5,P=88.12%),方法 III对PAR最差(方法 III-1中ME=121.4,MAE=210.1,P=55.85%;方法 III-2中ME=226.4,MAE=259.0,P=42.93%)。【结论】k值在不同林木、不同轮层及不同的太阳高度情况下并不是一个固定值。本研究建立的k估计模型充分考虑了以上3个重要变量,符合客观实际,且对估计长白落叶松树冠PAR有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为人工长白落叶松树冠内不同位置净光合速率的模拟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贝尔定律 平均叶倾角 消光系数 光合有效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