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High Temperature Apparatus for in situ Synchrotron X-ray Diffraction Studies of Molten Salt
1
作者 CAO Hui-li GAO Mei +5 位作者 Andebet G.Tamirat ZHAO Hong-bin ZHOU Xing-tai HUANG Yu-ying LEI Qi WEN Wen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08-1617,共10页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 novel high temperature rotatory apparatus for insitu synchrotron X-ray diffraction studies of molten salts,facilitating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 novel high temperature rotatory apparatus for insitu synchrotron X-ray diffraction studies of molten salts,facilitating investigation in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arious structural materials and molten salts.The apparatus enables accurate detection of every phase change during hightemperature experiments,including strong reaction processes like corrosion.Molten salts,such as chlorides or fluo⁃rides,together with the structure materials,are inserted into either quartz or boron nitride capillaries,where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 can be continuously collected,as the samples are heated to high temperature.The replacement re⁃action,when molten ZnCl2 are etching Ti3AlC2,can be clearly observed through changes in diffraction peak intensity as well as expansion in c-axis lattice parameter of the hexagonal matrix,due to the larger atomic number and ionic ra⁃dius of Zn2+.Furthermore,we investigated the high-temperature corrosion process when GH3535 alloy is in FLiNaK molten salt,and can help to optimize its stability fo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molten salt reactor.Additionally,this high temperature apparatus is fully compatible with the combined usage of X-ray diffraction and Raman technique,providing both bulk and surface structural information.This high temperature apparatus has been open to users and is extensively used at BL14B1 beamline of the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X-ray diffraction rotary micro-diffractometer rotary high-temperature apparatus molten sa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self-alignment method for high precision silicon diffraction microlens arrays preparation and its integration with infrared focal plane arrays
2
作者 HOU Zhi-Jin CHEN Yan +2 位作者 WANG Xu-Dong WANG Jian-Lu CHU Jun-Hao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9-594,共6页
Silicon(Si)diffraction microlens arrays are usually used to integrating with infrared focal plane arrays(IRFPAs)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The errors of lithography are unavoidab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Si diffrac-t... Silicon(Si)diffraction microlens arrays are usually used to integrating with infrared focal plane arrays(IRFPAs)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The errors of lithography are unavoidab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Si diffrac-tion microlens arrays preparation in the conventional engraving method.It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its performance and subsequent applications.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 of errors of Si diffraction microlens arrays i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a novel self-alignment method for high precision Si diffraction microlens arrays preparation is pro-posed.The accuracy of the Si diffractive microlens arrays prepar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accuracy of the first li-thography mask in the novel self-alignment method.In the subsequent etching,the etched area will be protected by the mask layer and the sacrifice layer or the protective layer.The unprotection area is carved to effectively block the non-etching areas,accurately etch the etching area required,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errors.The high precision Si diffraction microlens arrays are obtained by the novel self-alignment method and the diffraction effi-ciency could reach 92.6%.After integrating with IRFPAs,the average blackbody responsity increased by 8.3%,and the average blackbody detectivity increased by 10.3%.It indicates that the Si diffraction microlens arrays can improve the filling factor and reduce crosstalk of IRFPAs through convergence,thereby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RFPAs.The results are of grea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ir performance through opti-mizing the preparation level of micro nano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ALIGNMENT diffraction microlens arrays high precision INTEGRATION SI IRFP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角度掠射X-Ray Diffraction用于离子注入后金属材料的物相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纶 鲁光沅 刘福润 《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3期1-6,共6页
用小角度掠射 X 光法对工业纯铝,45# 钢等材料表面经离子注入改性后的表层物质进行了物相分析,这一方法可以准确确定材料表层厚度为几十 nm 时的物相结构 ,从而为确立材料表层改性的机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对比实验表明... 用小角度掠射 X 光法对工业纯铝,45# 钢等材料表面经离子注入改性后的表层物质进行了物相分析,这一方法可以准确确定材料表层厚度为几十 nm 时的物相结构 ,从而为确立材料表层改性的机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对比实验表明,采用小角度掠射 X 光衍射法比常规衍射仪法更加突出了表层物质对衍射谱的贡献,这为表面物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光衍射 金属材料 物相鉴定 离子注入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netostrictive distortion in Pr_(0.15)Tb_xDy_(0.85-x)Fe_2 polycrystals by X-ray diffraction
4
作者 孟凡斌 李养贤 +4 位作者 陈贵锋 刘何燕 曲静萍 陈京兰 吴光恒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1期39-41,共3页
The ingots of Pr0.15TbxDy0.85-xFe2 (x=0.10-0.85) series compounds with a single phase were prepared -by a arc melting method. The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were measured using a Philips X’pert MPD X-ray diffractom... The ingots of Pr0.15TbxDy0.85-xFe2 (x=0.10-0.85) series compounds with a single phase were prepared -by a arc melting method. The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were measured using a Philips X’pert MPD X-ray diffractometer with a non-ambient sample stag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magnetostrictive distortion in (Pr0.15TbxDy0.85-xFe2) polycrystals was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and the magnetostriction coefficient λ111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raised above the spin reorientation temperature region, a splitting appears in the reflection (440); the λ111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b content for (Pr0.15TbxDy0.85-xFe2) polycrystals and the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FWHM) of the reflection (440)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b content. Moreover, as the FWHM of the reflection (440)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emperature, the λ111 decreases slightly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emperature at the temperature region of 223-373K for Pr0.15Tb0.3Dy0.55Fe2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STRICTION DISTORTION X-ray diff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铽镧掺杂对硫氧化钆晶格场的影响及发光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静 许乃岑 +1 位作者 沈加林 金凡 《岩矿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7,共14页
稀土硫氧化物具有较好的传能效率、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其作为发光材料的基质被广泛应用于防伪、显示器、发光二极管、医学影像等领域。由于硫氧化钆(Gd_(2)O_(2)S)的晶体空间结构较宽,当间隙离子进入其中,或阳离子、阴离子形成空位时... 稀土硫氧化物具有较好的传能效率、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其作为发光材料的基质被广泛应用于防伪、显示器、发光二极管、医学影像等领域。由于硫氧化钆(Gd_(2)O_(2)S)的晶体空间结构较宽,当间隙离子进入其中,或阳离子、阴离子形成空位时,晶体结构也依然保持不变。但硫氧化钆荧光粉容易发生团聚现象,使得样品颗粒尺寸较大,降低了样品颗粒的堆积密度,提高了能量的散射率,导致获得的光不均匀。用于显示设备时,粉末粒径大会导致在同一视域里像素数量较少,分辨率较差。本文以Gd_(2)O_(2)S为研究对象,采用硫熔法制备了硫氧化钆荧光粉,引入稀土离子Tb^(3+)、La^(3+)作为掺杂离子,通过优化稀土离子的掺杂量,获得结晶度高、分散性好、尺寸均匀性相对较好的Gd_(2)O_(2)S基荧光粉。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技术,探讨稀土掺杂对Gd_(2)O_(2)S晶格场的影响及发光性能的影响。XRD结果表明:①荧光粉为纯六方晶体结构;②Tb^(3+)、La^(3+)替代Gd^(3+)进入Gd_(2)O_(2)S的晶格位置。荧光粉的荧光光谱图显示:①掺入Tb^(3+)后,在544nm处会发生^(5)D_(4)→^(7)F_(5)的浓度猝灭,是由于电偶极-电偶极跃迁引起的;②发光强度在Tb^(3+)掺杂浓度为2mol%时最大;③La^(3+)的掺杂增强了硫层的电负性,所以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晶胞之间的排斥力也逐渐增强,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发光强度也随之增强;④当La^(3+)掺杂浓度为60mol%时,发光强度为未掺杂La^(3+)样品的1.9倍。本文通过计算电多级级数分析离子间能量转移的过程,从而确定了发光材料Tb^(3+)、La^(3+)的最佳掺杂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稀土离子掺杂 硫氧化钆 荧光分光光度计法 X射线衍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侦毒雷达折衍型长波接收光学系统设计
6
作者 彭涛 姜勇 +4 位作者 杜赛 陈涌 李晓锋 李晶 周鼎富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7-423,共7页
为了提高激光侦毒雷达探测距离和环境适应性,采用被动消热差法设计折衍型长波接收光学系统,利用二元衍射面特有的色差特性,实现了光学系统消色差及2级光谱校正。在光学系统工作波长9μm~11μm、焦距270 mm、F数2.27、光学透过率不小于86... 为了提高激光侦毒雷达探测距离和环境适应性,采用被动消热差法设计折衍型长波接收光学系统,利用二元衍射面特有的色差特性,实现了光学系统消色差及2级光谱校正。在光学系统工作波长9μm~11μm、焦距270 mm、F数2.27、光学透过率不小于86.6%条件下,采用蒙特卡罗统计法进行公差分析,开展了高低温环境及系统挂飞试验,并测量关键技术指标,验证了仿真结果及设计合理性。结果表明,光学系统波前像差均方根为0.03λ,在-40℃~60℃温度范围内调制传递函数均大于0.47,像质优良;飞行试验中,应用该光学系统的激光侦毒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达到4.05 km,优于系统技术要求,所设计光学系统合格。此研究对推动生化环境激光主动遥测雷达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雷达 光学系统设计 验证试验 二元衍射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残余应力表征光路对准与样品定位方法
7
作者 田庚方 龚海 +4 位作者 刘晓龙 李眉娟 李玉庆 刘蕴韬 陈东风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0-1557,共8页
中子残余应力表征通常需分别测试样品的3个主应力方向,而同一测量点在不同方向的中子束取样尺寸不一致将导致测试结果不可靠。因此,在样品台坐标系下精确对准光路和准确定位样品的坐标位置是中子残余应力表征的重要环节,光路对准和样品... 中子残余应力表征通常需分别测试样品的3个主应力方向,而同一测量点在不同方向的中子束取样尺寸不一致将导致测试结果不可靠。因此,在样品台坐标系下精确对准光路和准确定位样品的坐标位置是中子残余应力表征的重要环节,光路对准和样品定位直接影响残余应力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本工作基于实验光路和样品台建立了谱仪的样品台坐标系,以样品台坐标中心定位针的衍射峰累积强度为目标,通过步进扫描依次精确对准了单色器、入射狭缝、衍射狭缝和径向准直器的谱仪光路。在此基础上,根据样品几何特点分别利用全站仪瞄准、入射中子束、衍射中子束和样品轮廓扫描准确定位了典型实验样品的位置坐标,并分析了各定位方法的取样位置精度。其中,通过扫描衍射中子束的衍射峰积分强度与样品平移位置关系获得样品表面的坐标位置,是最准确的定位方法。该工作为指导用户准确可靠地开展中子应力测试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衍射 残余应力 样品定位 光路对准 中子束扫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岩矿物定量分析方法——以第9届雷诺杯样品为例
8
作者 李艳丽 刘志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8-215,共8页
X射线衍射(XRD)法是矿物样品分析最常用的方法,被广泛用于矿物学定量分析研究。对于含有黏土矿物的样品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一直以来都充满挑战。本文以第9届雷诺杯(Reynolds)提供的3种未知混合样为例,使用Rietveld法对矿物进行定量分析... X射线衍射(XRD)法是矿物样品分析最常用的方法,被广泛用于矿物学定量分析研究。对于含有黏土矿物的样品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一直以来都充满挑战。本文以第9届雷诺杯(Reynolds)提供的3种未知混合样为例,使用Rietveld法对矿物进行定量分析。首先采用XRD法获得样品图谱,鉴定图谱中的矿物组成后,使用Rietveld法对全岩图谱进行拟合得出矿物的质量相对含量。最终分析结果与雷诺杯举办方赛后提供的准确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的主要矿物比较容易鉴定,大部分鉴定出的矿物都可以通过Rietveld法准确计算。其中,非黏土类矿物(不含无定形相)的质量分数高于1.5%即可准确鉴定,而黏土类矿物由于较为复杂,鉴定和计算更为困难。且非黏土类矿物的定量偏差(平均质量偏差1.0%~1.3%)要低于黏土类矿物(平均质量偏差2.8%~5.8%)。经举办方比对定量分析结果,3个样品的质量偏差总和为156.7%(最终结果排名24位,本次获奖前三名的质量偏差总和分别为70.5%、89.8%、95.6%)。偏差主要来自矿物(特别是黏土类矿物)鉴定不准确。在矿物鉴定准确的条件下,如有合适的晶体结构卡片和拟合条件,其矿物的计算偏差可以大大降低(如RC9-3的偏差和可降至19.2%)。结果表明,Rietveld法能准确定量出样品中的大多数矿物含量,但也依赖研究人员对矿物组成做出准确的鉴定。总体而言,我分析室已初步建立了可靠的XRD法分析矿物组分,对于指示海洋沉积物的来源、成因及古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定量分析 粉末X射线衍射 Rietveld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5的管道环焊缝缺陷TOFD图谱识别
9
作者 徐成 董仕豪 +1 位作者 欧正宇 韩赞东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31,共10页
为提高管道环焊缝超声衍射时差法(time of flight diffraction,TOFD)扫描图谱在背景信号干扰、样本量不均衡等情况下的缺陷识别效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5s网络模型.针对管道环焊缝TOFD图谱中缺陷形态不规则的特点,通过引入可变形卷积... 为提高管道环焊缝超声衍射时差法(time of flight diffraction,TOFD)扫描图谱在背景信号干扰、样本量不均衡等情况下的缺陷识别效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5s网络模型.针对管道环焊缝TOFD图谱中缺陷形态不规则的特点,通过引入可变形卷积,使得网络自适应缺陷自身的形状特点,提高TOFD图谱中不规则缺陷的特征提取能力;针对TOFD扫描图谱中直通波和底面波等干扰波形对缺陷识别的影响,通过在网络不同深度分别添加自注意力机制,引导网络关注缺陷细微特征的同时抑制界面波对缺陷识别的影响;针对实际样本中各类缺陷不均衡的情况,采用SlideLoss损失函数代替原损失函数,提高网络对样本量较少的裂纹类缺陷的识别精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网络能够抑制TOFD图谱复杂背景干扰,提高样本不均衡条件下的识别率.相比原网络,整体平均识别率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和裂纹类缺陷的平均识别率(Average Precision,AP)分别提高了8.2%和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缝缺陷 超声衍射 缺陷识别 注意力机制 可变形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矢量衍射的光学系统设计与偏振像差补偿
10
作者 李英超 于文超 +4 位作者 王超 王凯凯 刘嘉楠 王祺 刘壮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849,共11页
含有数字微镜阵列(DMD)的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中产生的衍射现象会导致系统中偏振像差发生变化,从而造成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偏振测量精度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含DMD的长波红外二次成像光学系统偏振像差分析及补偿方法。首先,... 含有数字微镜阵列(DMD)的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中产生的衍射现象会导致系统中偏振像差发生变化,从而造成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偏振测量精度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含DMD的长波红外二次成像光学系统偏振像差分析及补偿方法。首先,基于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中波长与DMD像元尺寸的比值构建衍射与偏振像差特性传输模型,提出基于矢量衍射—偏振光琼斯矢量理论的偏振像差分析方法。其次,推导DMD的偏振像差和偏振度情况,确定DMD的最佳衍射级次、入射角与衍射效率,进而设计含DMD的二次成像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得到DMD衍射特性对偏振像差的影响情况。最后,通过倾斜投影物镜、镜片镀膜及减小表面入射角来补偿光学系统的偏振像差,以解决衍射现象对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偏振像差产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全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在截止频率处均接近衍射极限,最大畸变小于0.2%,成像质量良好,整体系统的二向衰减经补偿后减小到原来的1/12。该分析模型能够揭示衍射与偏振像差之间的关系,该补偿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偏振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红外 偏振像差 光学系统设计 矢量衍射 数字微镜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态X80钢韧性不均匀问题分析
11
作者 牛靖 周海斌 +4 位作者 魏可嘉 程俊 王鹏 黄铎 刘迎来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41,47,共5页
为了解决热处理态X80管线钢韧性不均匀问题,选择典型冲击试样进行了断口分析、微观组织及背散射电子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微观组织不均匀性,存在大块状准多边形铁素体,导致大角度晶界含量低,有效晶粒尺寸大且均匀性差,是热处理态X80钢部... 为了解决热处理态X80管线钢韧性不均匀问题,选择典型冲击试样进行了断口分析、微观组织及背散射电子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微观组织不均匀性,存在大块状准多边形铁素体,导致大角度晶界含量低,有效晶粒尺寸大且均匀性差,是热处理态X80钢部分冲击试样发生解理脆断的根本原因。设法获得细小的准多边形铁素体可以提高X80中的大角度晶界含量,细化有效晶粒尺寸,可以兼顾热处理态X80钢的强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钢 冲击韧性 背散射电子衍射 有效晶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束斑RHEED类平行束电子枪设计
12
作者 赵伟霞 史丽娜 +2 位作者 刘俊标 殷伯华 韩立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76-1888,共13页
针对高分辨率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仪(RHEED)在微电子制造与表面分析领域的应用需求,而且长工作距离、微束斑、小束半角的电子枪是实现RHEED高分辨检测的关键核心部件,研制了微束斑的RHEED类平行束电子枪,分析了电子枪的电子光学系统特性... 针对高分辨率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仪(RHEED)在微电子制造与表面分析领域的应用需求,而且长工作距离、微束斑、小束半角的电子枪是实现RHEED高分辨检测的关键核心部件,研制了微束斑的RHEED类平行束电子枪,分析了电子枪的电子光学系统特性,采用电子光学仿真软件仿真设计了低像差聚焦透镜;搭建了实验平台对研制的电子枪进行了束斑直径、束流和束半角性能测试与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样品的衍射成像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距离500 mm下,RHEED类平行束电子枪的束斑直径为47.1μm(加速电压30 kV),发射束流与束半角分别为144.96μA,0.289 mrad(加速电压15 kV),在HOPG样品上获得了清晰的强度与晶体结构因子相对应的衍射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光学 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 电子枪 类平行电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下泵头体材料表面残余应力演化仿真及试验研究
13
作者 周思柱 杨子彧 +1 位作者 李林 曾云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共10页
聚焦压裂泵泵头体这一油气开采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问题,采用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对泵头体材料30CrNi2MoVA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不同光斑搭接率(30%、50%和70%)对材料表面残余应力分布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 聚焦压裂泵泵头体这一油气开采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问题,采用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对泵头体材料30CrNi2MoVA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不同光斑搭接率(30%、50%和70%)对材料表面残余应力分布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仿真的方法分析了激光冲击强化前后泵头体内腔的应力分布情况,并结合材料的S-N曲线计算了疲劳寿命。结果表明,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试验测得光斑搭接率为30%、50%和70%的表面残余压应力值分别为-690、-666和-567 MPa,随着光斑搭接率的增大,残余压应力和影响层深度减小;光斑搭接率为30%条件下残余压应力影响层深度达1.580 mm,较其他条件下显著增加;仿真结果与试验之间的误差依次为6.5%、6.2%和8.8%,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同时,光斑搭接率为50%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升最为显著,该条件下材料的延伸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5.3%和3.6%。泵头体内腔的最大等效应力值由激光冲击强化前的599 MPa降低至505 MPa,疲劳寿命由处理前的123651次增加至398107次。该研究为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在压裂装备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工艺参考,对提升泵头体使用寿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残余应力 光斑搭接率 X射线衍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XRD的碱激发胶凝材料分子动力学模拟
14
作者 王晴 李赫维 +2 位作者 丁兆洋 张强 赵明宇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3-490,共8页
提出了一种碱激发胶凝材料分子模型搭建方法,采用Rietveld精修和内标法定量X射线衍射技术(QXRD)分析了碱激发胶凝材料的晶相成分,并与X射线荧光分析(XRF)结果对照分析了非晶相化学成分,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峰法得到碱激发胶凝材料非晶... 提出了一种碱激发胶凝材料分子模型搭建方法,采用Rietveld精修和内标法定量X射线衍射技术(QXRD)分析了碱激发胶凝材料的晶相成分,并与X射线荧光分析(XRF)结果对照分析了非晶相化学成分,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峰法得到碱激发胶凝材料非晶相的近程有序结构,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搭建了水化硅铝酸钠(N‑A‑S‑H)和水化硅铝酸钙(C‑A‑S‑H)的结构,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径向分布函数和体积模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N‑A‑S‑H凝胶的近程有序结构与方钠石接近;C‑A‑S‑H凝胶的近程有序结构与水化钙铝黄长石接近.通过径向分布函数与体积模量验证了搭建模型的准确性.本文的模型搭建方法基于真实样品的XRD测试结果,与单一采用软件模拟的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真实性和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胶凝材料 反应产物 X射线衍射 RIETVELD精修 XRD分峰法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碳钢/不锈钢复合板残余应力分布的数值模拟以及调控
15
作者 冯莹莹 周俊甫 +1 位作者 郭学浩 孙晓倩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1,共6页
对轧制14Cr1MoR碳钢/316L不锈钢复合板中不锈钢层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和试验测试,通过对比复合板应力场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准确性;对复合板进行不同温度(400,500,600℃)下保温2 h的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残余应... 对轧制14Cr1MoR碳钢/316L不锈钢复合板中不锈钢层的残余应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和试验测试,通过对比复合板应力场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准确性;对复合板进行不同温度(400,500,600℃)下保温2 h的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残余应力消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可得经过6道次往复轧制后,接近轧辊的碳钢侧应力大于远离轧辊的不锈钢侧,且应力在轧后空冷过程中均随着温度的快速降低而大幅度增加;随着深度增加,不锈钢层的轧向和横向残余应力先增大后减小,在近界面附近达到最大,复合板试样近心部的残余应力大于边部;空冷后复合板的应力场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5%,证明了有限元模拟准确;热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碳钢/不锈钢复合板的残余应力,且热处理温度越高,复合板的轧向和横向残余应力消除率越大,轧向残余应力消除率超过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电解剥层法 X射线衍射法 热处理 ABAQU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飞秒激光在熔融石英雕塑中加工结构色
16
作者 陈靖 周鸿溦 +1 位作者 宋云鹏 程亚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5-311,共7页
颜色是艺术家们创作时的重要艺术语言。长久以来艺术家们通过颜料在艺术品表面展示出创作的颜色。结构色是颜色显示的另一种技术方案,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文中在熔融石英材料内部,利用飞秒激光加工出高精度的周期光栅,基于光栅衍... 颜色是艺术家们创作时的重要艺术语言。长久以来艺术家们通过颜料在艺术品表面展示出创作的颜色。结构色是颜色显示的另一种技术方案,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文中在熔融石英材料内部,利用飞秒激光加工出高精度的周期光栅,基于光栅衍射效应,实现了在某观察角度上的结构色呈现;在此基础上,展示了该结构色在雕塑领域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飞秒激光加工技术不仅可以对透明石英材料表面进行3D打印雕刻,制作出雕塑;还可以在材料内部进行彩色三维结构加工,为雕塑艺术的内在表达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熔融石英材料 三维微纳加工 光栅衍射 结构色 雕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振动辅助工艺对316L激光熔覆层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张海峰 赵志祥 +3 位作者 陶继元 佘文涵 郭怀琛 苏家豪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8-75,81,共9页
文章采用一种独特的激光熔覆辅助高频振动装置,在316L不锈钢基体表面激光熔覆制备316L熔覆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维氏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和三维光学轮廓仪对熔覆层宏观形貌、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进行了分析... 文章采用一种独特的激光熔覆辅助高频振动装置,在316L不锈钢基体表面激光熔覆制备316L熔覆层。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维氏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和三维光学轮廓仪对熔覆层宏观形貌、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进行了分析。激光熔覆辅助高频振动装置使用固定频率(20kHz)的高频振子,通过探头与基体接触,并靠近熔池来传递振动能量。探讨了不同激光功率对熔覆层稀释率的影响,对比研究了有无高频振动熔覆层的横截面形貌和微观组织,分析了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结果表明,高频振动作用能够使得熔池的热量分布均匀化,降低稀释率,能破碎和阻止枝状晶或柱状晶的生长,增加形核率,实现晶粒细化。此外,高频振动能够提高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强化熔覆层的耐磨性。最后分析了高频振动提高熔覆层性能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细晶强化 高频振动 磨损性能 X射线衍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绕射理论的探地雷达介质参数最小二乘建模方法研究
18
作者 张江杰 韩坤 +2 位作者 韩素波 王铁领 许宏桥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77-2785,共9页
探地雷达是利用高频电磁波脉冲信号来探测浅表地下构造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其传统数据解读是建立在单偏移距自激自收数据的基础上,因此所得到的信号剖面仅是地下构造的时间域映射而不能展示准确的结构与位置.本文旨在利用探地雷达数据... 探地雷达是利用高频电磁波脉冲信号来探测浅表地下构造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其传统数据解读是建立在单偏移距自激自收数据的基础上,因此所得到的信号剖面仅是地下构造的时间域映射而不能展示准确的结构与位置.本文旨在利用探地雷达数据对地层介质进行准确地速度建模,以便于后续的偏移成像和地下构造识别.由于利用单偏移距数据的连续反射信号提取速度会存在多解性问题,本文首先基于绕射理论研究了提取介质等效速度的方法,然后根据绕射点空间离散和电磁波的传播特征设计了最小二乘拟合层状介质参数反演方法,并利用逆时偏移验证了参数建模的准确性,最后通过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的成像效果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绕射波速度谱 最小二乘拟合 层速度反演 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小分子C_(12)H_(13)Cl_(3)O单晶衍射测试条件的优化
19
作者 公祥南 杨钏瑶 周小元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59-1963,共5页
单晶X射线衍射是手性小分子晶体结构解析的核心技术与金标准,它能直接地、可视化地提供原子级分辨率的三维分子结构。基于X射线的反常散射效应,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能唯一确凿地测定分子的绝对构型,明确区分对映体(如R/S构型)。为优化C_(1... 单晶X射线衍射是手性小分子晶体结构解析的核心技术与金标准,它能直接地、可视化地提供原子级分辨率的三维分子结构。基于X射线的反常散射效应,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能唯一确凿地测定分子的绝对构型,明确区分对映体(如R/S构型)。为优化C_(12)H_(13)Cl_(3)O单晶衍射测试条件,该文通过改变数据收集策略、晶体与面探测器的距离、收集温度、单幅曝光时间和晶体尺寸5个方面来改善衍射数据质量,从而寻求适合Agilent SuperNova型单晶衍射仪在小分子手性单晶体结构测定的主要设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单晶衍射 手性小分子 测试条件 C_(12)H_(13)Cl_(3)O单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映射与光学现象改进的黑翅鸢优化算法
20
作者 王伟 广家和 +2 位作者 徐兴国 孙渝景 夏毅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10800-10809,共10页
针对黑翅鸢优化算法(black-winged kite optimization algorithm,BKA)在全局探索与局部开发能力之间存在的不平衡,以及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黑翅鸢优化算法(improved BKA,IBKA)。首先,采用Tent混沌映射策略对种群进... 针对黑翅鸢优化算法(black-winged kite optimization algorithm,BKA)在全局探索与局部开发能力之间存在的不平衡,以及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黑翅鸢优化算法(improved BKA,IBKA)。首先,采用Tent混沌映射策略对种群进行初始化,提高种群的多样性。其次,在BKA的捕食行为中引入了一种动态透镜成像学习策略,以提高算法摆脱局部最优解的概率。最后,在BKA的迁移过程中集成了夫琅禾费衍射搜索策略,旨在提升算法的性能,实现快速寻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方法能够有效增强算法性能,经过改进后的IBKA具有更高的搜索精度、更快的收敛速度,并且展现出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翅鸢优化算法 Tent混沌映射策略 动态透镜成像学习策略 夫琅禾费衍射搜索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