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burn rate 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P as oxidizer and PVC and HTPB as fuel binder based composite solid propellants 被引量:5
1
作者 A.Manash P.Kumar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27-232,共6页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an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understan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and burn rate characteristics of AP as oxidizer and PVC and HTPB as fuel binder in composite solid propellant. The burning r...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an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understan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and burn rate characteristics of AP as oxidizer and PVC and HTPB as fuel binder in composite solid propellant. The burning rate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at ambient and different pressures of 2.068 Mpa, 4.760 Mpa,6.895 Mpa. The mechanism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each composition have also been determined by NETZSCH simultaneous thermal analyser, compri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r(TGA). An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study the burn rate and decomposition of fuel binder and oxidizer in presence of Fe_2O_3 and also their overall impact on combustion of propel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decomposition BURN rat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P PVC HTPB Fe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结晶特性与热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任志刚 罗潘 +6 位作者 徐阳 叶宽 冯义 徐曼 李华春 任文娥 王立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4,48,共6页
通过对北京地区的多根退役110 kV及22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层进行差示扫描量热、热失重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分析,研究了绝缘材料的聚集态结构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电缆带电运行使XLPE的熔程变宽,带电运行的时间与材料的结晶度没有明... 通过对北京地区的多根退役110 kV及22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层进行差示扫描量热、热失重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分析,研究了绝缘材料的聚集态结构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电缆带电运行使XLPE的熔程变宽,带电运行的时间与材料的结晶度没有明显的关系。热失重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反映出退役XLPE电缆中只有少数试样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热氧老化,大多数电缆绝缘层没有发生明显的热氧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聚集态结构 差示扫描量热法 热重法 红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莲藕淀粉的凝胶特性、热重与核磁共振测定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哲 汪兰 +3 位作者 何会 谢碧秀 谢笔均 孙智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05-109,共5页
对不同生长期的莲藕淀粉进行热重、莲藕及其淀粉凝胶的质构和莲藕淀粉的核磁共振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莲藕淀粉的热分解速率随着成熟度而加快;随着莲藕成熟度的增加其破裂力与破裂能减少;不同生长期莲藕淀粉凝胶特性和淀粉与水... 对不同生长期的莲藕淀粉进行热重、莲藕及其淀粉凝胶的质构和莲藕淀粉的核磁共振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莲藕淀粉的热分解速率随着成熟度而加快;随着莲藕成熟度的增加其破裂力与破裂能减少;不同生长期莲藕淀粉凝胶特性和淀粉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均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生长期 热重分析 质构分析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合板的燃烧特性及其动态和静态生烟特性 被引量:8
4
作者 颜龙 徐志胜 +1 位作者 张军 王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619-3624,共6页
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锥形量热仪(Cone)和塑料烟密度仪研究五合板的燃烧特性和生烟特性,并对燃烧特性与生烟特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合板的热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干燥和粗挥发阶段、热解阶段和... 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锥形量热仪(Cone)和塑料烟密度仪研究五合板的燃烧特性和生烟特性,并对燃烧特性与生烟特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合板的热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干燥和粗挥发阶段、热解阶段和炭化阶段,其中热解过程为先吸热后放热的过程。五合板的动态烟释放(比消光面积、生烟速率和总生烟量)及静态烟释放(比光密度和质量光密度)与其燃烧过程有关且随着辐射功率的增加而增大,其中锥形量热仪实验中五合板的峰值生烟速率、总生烟量与峰值热释放速率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五合板的静态生烟特性还受火焰条件的影响,其中相同辐射功率下有焰燃烧的比光密度和质量烟密度低于无焰燃烧条件下的,但质量损失却明显高于无焰条件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合板 热解特性 燃烧特性 生烟特性 锥形量热仪 热重分析 差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单管扩大试验Ⅰ.反应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徐龙伢 王清遐 +2 位作者 王开立 王德室 杨力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0-33,共4页
将小试开发成功的K-Fe-MnO/Silicalite-2催化剂进行了1.8L的单管扩大试验,采用强制盐浴循环加热及导热,可有效控制CO加氢的强放热效应,使催化剂床层温差控制在20℃以内,取得很好的效果,成功地进行了... 将小试开发成功的K-Fe-MnO/Silicalite-2催化剂进行了1.8L的单管扩大试验,采用强制盐浴循环加热及导热,可有效控制CO加氢的强放热效应,使催化剂床层温差控制在20℃以内,取得很好的效果,成功地进行了合成气制低碳烯烃的单管扩大试验,K-Fe-MnO/Silicalite-2催化剂的CO加氢制低碳烯烃性能可达到并超过小试结果,表明控制催化剂床层温差是确保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单管扩大试验的关键。此外,根据催化剂床层高温区轴向位移的速度可推测催化剂的单程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烯烃 催化剂 单管扩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热分析技术测定碳化硅粉体对聚乙二醇的吸附量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健 黄政仁 +1 位作者 董绍明 江东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6-928,共3页
用热分析技术TG-DTA(thermal gravimetric and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测定浆料中碳化硅粉体对分散剂聚乙二醇PEG(polyethylene glycol)的吸附量.结果显示PEG在Ar气氛中411.5℃时完全分解;碳化硅表面分散剂PEG的吸附量随着pH的... 用热分析技术TG-DTA(thermal gravimetric and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测定浆料中碳化硅粉体对分散剂聚乙二醇PEG(polyethylene glycol)的吸附量.结果显示PEG在Ar气氛中411.5℃时完全分解;碳化硅表面分散剂PEG的吸附量随着pH的增大而下降,在较高pH下大多数分散剂仍存在于溶液中;分散剂PEG的吸附量通过公式(1)进行计算.该方法简单方便,可以应用于测量氧化物或非氧化物吸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不能测定的一些有机聚合物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差热分析 碳化硅 聚乙二醇 吸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塑包装废物的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宋薇 岳东北 +3 位作者 刘建国 姚远 刘富强 聂永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98,共4页
利用热重-差热-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仪对铝塑包装废物热解特性进行分析,并对物料性质、纸质存在对热解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铝塑包装废物热解主要发生于438~500℃,最大失重速率出现在470~475℃;产物中主要是—C—C—以及... 利用热重-差热-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仪对铝塑包装废物热解特性进行分析,并对物料性质、纸质存在对热解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铝塑包装废物热解主要发生于438~500℃,最大失重速率出现在470~475℃;产物中主要是—C—C—以及少量的—CC—与芳香烃;反应温度由50℃升至850℃,铝塑包装废物依次经历聚乙烯熔融软化、热解,铝熔融,铝与焦状物反应等过程;铝塑包装废物中含纸质时,在312.4~363.2℃增加了一个失重过程,同时高温时的热解反应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塑包装废物 热解特性 热重-差热分析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粒径石灰石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海 张世红 +3 位作者 杨海平 李攀 陈汉平 曾军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14,共4页
主要研究大粒径石灰石的煅烧特性,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5种不同粒径石灰石的煅烧过程。石灰石粒径分布在0.5~10 mm,煅烧温度在900~1 050℃。研究结果表明,粒径越小温度越高石灰石分解速率越快,而且粒径和煅烧温度对石灰石热分解机理... 主要研究大粒径石灰石的煅烧特性,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5种不同粒径石灰石的煅烧过程。石灰石粒径分布在0.5~10 mm,煅烧温度在900~1 050℃。研究结果表明,粒径越小温度越高石灰石分解速率越快,而且粒径和煅烧温度对石灰石热分解机理也有明显的影响。粒径小温度高时反应符合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模型,粒径大温度低时反应符合相界面反应机理。当粒径为0.5~1 mm时反应活化能很小,随着粒径的增大反应活化能有所增加,粒径在1~5 mm时活化能变化不大,粒径继续增大(5~10 mm)活化能增大了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石 热重分析 粒径 热分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粉及其伪品的差热分析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汉明 林锦明 王原 《中成药》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73-175,共3页
用差热分析法对珍珠粉和其常见的伪品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珍珠粉和其各种伪品的热谱图具有明显的差别,表明差热分析法是鉴别珍珠和其伪品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 珍珠粉 差热分析 鉴别 伪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黑色岩系镍钼矿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伟 刘建东 +1 位作者 胡岳华 耿志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53-858,共6页
为给镍钼矿的选-冶结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镍钼矿原矿与在800℃中性焙烧1.5 h后镍钼矿进行X线衍射(XRD)分析;在空气气氛与氩气气氛中对镍钼矿进行差热与热重分析,并对原矿和焙烧预处理矿进行浮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300~800℃,有... 为给镍钼矿的选-冶结合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镍钼矿原矿与在800℃中性焙烧1.5 h后镍钼矿进行X线衍射(XRD)分析;在空气气氛与氩气气氛中对镍钼矿进行差热与热重分析,并对原矿和焙烧预处理矿进行浮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300~800℃,有氧参与的空气气氛中,镍钼矿中有机质不断燃烧,差热分析(DTA)曲线产生很大的放热峰,质量损失率达20%;而在氩气气氛中,主要发生挥发、硫化、化合等反应,放热峰很小,质量损失率为18%;当温度高于800℃时,空气气氛中一直发生分解反应;而氩气气氛中,当温度超过1 320℃时,分解反应完成,开始出现化合反应;焙烧预处理后的镍钼矿更易于浮选,精矿钼品位提高0.88%,回收率提高7.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钼矿 差热与热重分析 焙烧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_3,MoSi_2和Fe_2O_3对膨胀型防火涂料炭质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国新 何廷树 +1 位作者 南峰 高魁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9-355,共7页
在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三聚氰胺(MEL)膨胀防火涂料配方中分别添加9%(质量分数)的MoO3,MoSi2和Fe2O3,获得3种新涂料.对上述涂料与原涂料进行热重分析(TGA)比较后发现,MoO3,MoSi2和Fe2O3均能显著提高炭质层的残炭率.对各涂料在不... 在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三聚氰胺(MEL)膨胀防火涂料配方中分别添加9%(质量分数)的MoO3,MoSi2和Fe2O3,获得3种新涂料.对上述涂料与原涂料进行热重分析(TGA)比较后发现,MoO3,MoSi2和Fe2O3均能显著提高炭质层的残炭率.对各涂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残炭率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发现它们可促进热稳定性好的芳香结构基团的生成,从而提高涂料炭质层残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型防火涂料 热重降解 热重分析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对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组分净化效果的热重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蔡忆昔 樊润林 +3 位作者 施蕴曦 崔应欣 季亮 陈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7-64,共8页
为探究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对柴油机排气中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不同组分的净化效果及作用规律。利用自行设计的NTP发生器以O2为气源生成NTP活性物质并喷射入柴油机排气中,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下对PM进行净化试... 为探究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对柴油机排气中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不同组分的净化效果及作用规律。利用自行设计的NTP发生器以O2为气源生成NTP活性物质并喷射入柴油机排气中,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下对PM进行净化试验。通过滤膜对反应前后的PM分别进行采样并进行热重分析。热重分析中采用变气氛的控制策略实现将PM中挥发性组分(volatile fraction,VF)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失重过程的区分,并利用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法对EC进行了氧化动力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20℃时,NTP对PM的去除量最大,达到了66.79%,对EC的去除量也达到了各反应温度下的最大值。经NTP处理后,VF的挥发起始温度与终止温度无明显变化,PM中VF的质量分数下降了5.86%~13.90%,变化幅度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提高。LVF(low volatile fraction)在VF中所占质量分数明显上升,表明NTP与VF中不同组分的反应速率有明显差异。EC在NTP的作用下氧化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降低了30~40℃。EC的表观活化能在NTP处理后从175.97~210.49 k J/mol降低至94.13~109.13 k J/mol。依据EC曲线变化可总结出反应温度的升高对NTP处理EC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处于半氧化态的EC质量分数的上升。该文证实了NTP能够对柴油机排气中PM进行有效去除,为NTP应用于排气处理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气 颗粒物 低温等离子体 热重分析 氧化活性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山矿065-2煤层自燃特性与指标气体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宪 齐庆杰 +1 位作者 徐长富 周新华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1,共4页
通过对含丝炭层与不含丝炭层典型煤样的热重与热解实验,以活化能为煤自燃倾向性指标,研究古山矿065-2煤层自然发火特性;测定实验煤样在不同热解温度下CO、CH4、C2H4的浓度及浓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典型煤层氧化分解属一级化学反... 通过对含丝炭层与不含丝炭层典型煤样的热重与热解实验,以活化能为煤自燃倾向性指标,研究古山矿065-2煤层自然发火特性;测定实验煤样在不同热解温度下CO、CH4、C2H4的浓度及浓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典型煤层氧化分解属一级化学反应,丝炭煤着火温度低、自然发火倾向性强,须重点监测和防治。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指标气体选择的一般原则,建立以CO为主、C2H4为辅的自然发火指标气体体系,提高煤炭早期自燃预测、预报的准确度,以预防矿井发生火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指标气体 热分析动力学 活化能 自燃预测 热重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蜘蛛丝的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潘志娟 陈宇岳 +1 位作者 盛家镛 孙建平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3-16,共4页
采用热重分析法 (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研究了大腹圆蛛具有不同功能的牵引丝 ,蛛网框丝 ,内、外层包卵丝的热性能 ,并通过与桑蚕丝丝素热性能的对比分析 ,探索蜘蛛丝的内在结构因素。
关键词 蜘蛛丝 热性能 大腹圆蛛丝 热重分析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氢氧化镁颗粒尺寸与热分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旭 王志 +1 位作者 王旭 谢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3-826,共4页
在反应温度40~80℃、氨水浓度2~6 mol/L以及反应物摩尔比1/2~1/5的条件下合成得到阻燃氢氧化镁,使用激光粒度分布仪(BT-2003)和微机差热天平(HCT-1)分别用于样品颗粒尺寸的测定和差热-热重分析,研究不同制备条件对合成阻燃氢氧化镁粒径... 在反应温度40~80℃、氨水浓度2~6 mol/L以及反应物摩尔比1/2~1/5的条件下合成得到阻燃氢氧化镁,使用激光粒度分布仪(BT-2003)和微机差热天平(HCT-1)分别用于样品颗粒尺寸的测定和差热-热重分析,研究不同制备条件对合成阻燃氢氧化镁粒径和热分解特性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发现:反应温度在70℃、氯化镁与氨水摩尔比为1/4、氨水浓度为2mol/L时,制得的阻燃氢氧化镁粒径最小;在反应温度50℃、氯化镁与氨水摩尔比为1/4、氨水浓度为2 mol/L时,制备得到的阻燃氢氧化镁失重率最大、吸热量最多,阻燃效果最好。氢氧化镁粒径大小与其阻燃性能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颗粒尺寸 热分解特性 差热-热重分析 阻燃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2Fe17化合物的吸氮反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明 严达利 +2 位作者 谈清华 王玲玲 郝延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7-29,共3页
通过X-射线衍射、差热-热重(DTA-TG)联用仪以及磁测量等手段,研究了Sm2Fe17化合物吸氮后的相结构及居里温度的变化行为.X-射线衍射表明,吸氮后Sm2Fe17化合物的衍射峰向小角度方向偏移,并且出现了-αFe的衍射峰,这说明吸氮后化合物的晶... 通过X-射线衍射、差热-热重(DTA-TG)联用仪以及磁测量等手段,研究了Sm2Fe17化合物吸氮后的相结构及居里温度的变化行为.X-射线衍射表明,吸氮后Sm2Fe17化合物的衍射峰向小角度方向偏移,并且出现了-αFe的衍射峰,这说明吸氮后化合物的晶胞有所膨胀,并且化合物有一定的分解,产生了-αFe.差热-热重分析表明,在温度为700 K左右时Sm2Fe17化合物的吸氮反应最剧烈,吸氮以后化合物的居里温度TC有显著的提高;而且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在吸氮反应的同时,Sm2Fe17Nx化合物不稳定,部分分解为SmN化合物和-αFe.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在1 473 K以下时,只存在Th2Zn17型结构,不存在Th2Ni17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2Fe17化合物 X-射线衍射 差热-热重分析(DTA-TG) 居里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含杂环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热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锐 陈蕾 +3 位作者 于俊荣 王彦 诸静 胡祖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9-384,共6页
通过热重分析,考察并比较了国产含杂环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F-12纤维和芳纶Ⅲ的热分解过程及动力学.在不同升温速率(5,10,15,20℃/min)下,获得热重和微分热重曲线,并采用Kissinger,Friedman,Flynn-Wall-Ozawa 3种热分析方法,对F-12纤维和... 通过热重分析,考察并比较了国产含杂环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F-12纤维和芳纶Ⅲ的热分解过程及动力学.在不同升温速率(5,10,15,20℃/min)下,获得热重和微分热重曲线,并采用Kissinger,Friedman,Flynn-Wall-Ozawa 3种热分析方法,对F-12纤维和芳纶Ⅲ的热分解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两者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F-12纤维的热稳定性稍优于芳纶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2纤维 芳纶Ⅲ 热分解 热重分析 非等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荣矿区煤样氧化反应动力学热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维国 李经文 +3 位作者 张辛亥 卢苗苗 林清松 张家亮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8-243,共6页
东荣矿区煤层自燃现象较为严重,煤的氧化动力学参数是反映煤自燃倾向性的重要指标,为防治东荣矿区煤层自燃,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基础上,应用热重分析实验,研究了东荣煤样升温氧化过程中质量变化的规律,同时结合15种气固反应机理函数... 东荣矿区煤层自燃现象较为严重,煤的氧化动力学参数是反映煤自燃倾向性的重要指标,为防治东荣矿区煤层自燃,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基础上,应用热重分析实验,研究了东荣煤样升温氧化过程中质量变化的规律,同时结合15种气固反应机理函数,运用atava法对煤样进行动力学分析,确定了煤氧化机理函数,及活化能、指前因子及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并应用Ozawa法对得到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不同升温速率下煤样氧化自燃总反应历程相似,热分析曲线的变化规律相同,但随着升温速度的加大,曲线有向右平移的趋势。计算得到煤样高温剧烈氧化时的反应级数为1级,反应动力学模式为一级化学反应,其表观活化能为174.588 kJ/mol,指前因子为5.729×1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实验 特征温度 热分析动力学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一脱氧剂阻煤自燃并耗氧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朝瑜 王继仁 +2 位作者 贺飞 王宏飞 戚旭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46,共6页
为预防煤自燃,研究用一种脱氧剂阻止煤自燃并耗氧的可行性。在添加与不添加阻化剂和不同供氧条件下,对取自宣东煤矿的煤样进行持续升温试验。提出用单一脱氧剂阻煤自燃并且耗氧的观点。分析脱氧剂在煤矿井下的适用性,计算其在阻氧过程... 为预防煤自燃,研究用一种脱氧剂阻止煤自燃并耗氧的可行性。在添加与不添加阻化剂和不同供氧条件下,对取自宣东煤矿的煤样进行持续升温试验。提出用单一脱氧剂阻煤自燃并且耗氧的观点。分析脱氧剂在煤矿井下的适用性,计算其在阻氧过程中的焓变。结果表明,阻化剂能够降低煤氧化的概率,氧浓度下降会减小煤氧化的剧烈程度,用脱氧剂能同时阻止煤自燃和消耗氧气。预防井下煤自燃较为理想的脱氧剂是铁系脱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热重分析法 升温试验 脱氧剂 阻化剂 煤氧双阻 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秸秆成型燃料层燃混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联胜 苟湘 +2 位作者 陆俊 高彦华 贺长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4-132,159,共9页
以一台额定热负荷为7 MW的燃煤链条锅炉为试验对象,系统研究了燃煤/秸秆成型燃料层燃混烧过程。热重热流分析结果显示,燃煤/秸秆成型燃料层燃混烧可显著降低灰渣和飞灰的含碳量,从而使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降低、锅炉热效率提高。炉排... 以一台额定热负荷为7 MW的燃煤链条锅炉为试验对象,系统研究了燃煤/秸秆成型燃料层燃混烧过程。热重热流分析结果显示,燃煤/秸秆成型燃料层燃混烧可显著降低灰渣和飞灰的含碳量,从而使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降低、锅炉热效率提高。炉排上混合燃料的特殊分布形式一方面改善了燃煤的着火特性,另一方面降低了通风阻力、提高了氧气在燃料层内的渗透能力;同时,有效抑制了受热面结渣和尾部烟道飞灰沉积现象。掺混比例对炉膛温度以及CO、NOx和SO2的生成量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掺混比例的增大,炉膛温度、NOx和SO2生成量均有所降低,但CO排放有所提高。在组织燃煤/秸秆成型燃料层燃混烧时,应控制燃料层厚度在115-120mm左右,炉排转速在550r/min以下,掺混比例以23%-25%为宜,并应强化挥发分燃烧区域的气流扰动。研究成果为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成型燃料 混烧 热重–热流分析 链条锅炉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