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ngle channel source separation of radar fuze mixed signal based on phase difference analysis 被引量:2
1
作者 Hang ZHU Shu-ning ZHANG Hui-chang ZHA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308-315,共8页
A new method based on phase difference analysis is proposed for the single-channel mixed signal separation of single-channel radar fuze.This method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mixing coefficients of de-noised signals thro... A new method based on phase difference analysis is proposed for the single-channel mixed signal separation of single-channel radar fuze.This method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mixing coefficients of de-noised signals through the cumulants of mixed signals,solve the candidate data set by the mixing coefficients and signal analytical form,and resolve the problem of vector ambiguity by analyzing the phase differences.The signal separation is realized by exchanging data of the solutions.The waveform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are calculated,and the time鈥攆requency distributions of separated signals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channel source SEPARATION RADAR FUZE signal Phase differENCE analysis VECTOR AMBIGU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ad-displaced ULAs configuration for non-circular sources with larger continuous virtual aperture and enhanced degrees of freedom
2
作者 SHAIKH Abdul Hayee DANG Xiaoyu HUANG Daq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81-93,共13页
Non-uniform linear array(NULA)configurations are well renowned due to their structural ability for providing increased degrees of freedom(DOF)and wider array aperture than uniform linear arrays(ULAs).These characteris... Non-uniform linear array(NULA)configurations are well renowned due to their structural ability for providing increased degrees of freedom(DOF)and wider array aperture than uniform linear arrays(ULAs).These characteristic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direction-of-arrival(DOA)estimation accuracy.However,most of the existing NULA geometries are primarily applicable to circular sources(CSs),while they limitedly improve the DOF and continuous virtual aperture for noncircular sources(NCSs).Toward this purpose,we present a triaddisplaced ULAs(Tdis-ULAs)configuration for NCS.The TdisULAs structure generally consists of three ULAs,which are appropriately placed.The proposed antenna array approach fully exploits the non-cir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s.Given the same number of elements,the Tdis-ULAs design achieves more DOF and larger hole-free co-array aperture than its sparse array competitors.Advantageously,the number of uniform DOF,optimal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among the ULAs,and precise element positions are uniquely determined by the closed-form expressions.Moreover,the proposed array also produces a filled resulting co-array.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to show the performance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Tdis-ULAs configuration over its counterpart desig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ion-of-arrival(DOA)estimation sparse array non-circular source(NCS) sum co-array difference co-array degrees of freedom(D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Color Difference of Color Reproduction of 3D Objects
3
作者 GU Chong DENG Yi-qiang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8,69,共7页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four commonly used color difference formulas(CIELAB,CIE94,CMC(1:1),and CIEDE2000)in the printing field on 3D objects,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four standard light sources(D65,D50,A,a...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four commonly used color difference formulas(CIELAB,CIE94,CMC(1:1),and CIEDE2000)in the printing field on 3D objects,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four standard light sources(D65,D50,A,and TL84)on 3D color difference evaluations,50 glossy spheres with a diameter of 2cm based on the Sailner J4003D color printing device were created.These spheres were centered around the five recommended colors(gray,red,yellow,green,and blue)by CIE.Color difference wa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four formulas,and 111 pairs of experimental samples meeting the CIELAB gray scale color difference requirements(1.0-14.0)were selected.Ten observers,aged between 22 and 27 with normal color vision,were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using the gray scale method from psychophysical experiments to conduct color difference evaluations under the four light sources,with repeated experiments for each observe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verall effect of the D65 light source on 3D objects color difference was minimal.In contrast,D50 and A light source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within the small color difference range,while the TL84 light source influenced both large and small color difference considerably.Among the four color difference formulas,CIEDE2000 demonstrated the best predictive performance for color difference in 3D objects,followed by CMC(1:1),CIE94,and CIEL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 difference formula 3D objects Light source Gray scale Normalized residual sum of squar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actical constrained least-square algorithm for moving source location using TDOA and FDOA measurements 被引量:22
4
作者 Huagang Yu Gaoming Huang +1 位作者 Jun Gao Bo Y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4期488-494,共7页
By utilizing the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 and frequency difference of arrival (FDOA) measurements of signals received at a number of receivers, a constrained least-square (CLS) algorithm for estimating ... By utilizing the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 and frequency difference of arrival (FDOA) measurements of signals received at a number of receivers, a constrained least-square (CLS) algorithm for estimating the position and velocity of a moving source is proposed. By utilizing the Lagrange multipliers technique, the known 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rmediate variables and the source location coordinates could be exploited to constrain the solution. And without requiring apriori knowledge of TDOA and FDOA measurement noise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satisfy the demand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dditionally, on basis of con- volute and polynomial rooting operations, the Lagrange multipliers can be obtained efficiently and robustly allowing real-time imple- mentation and global convergenc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estimator achieves remarkably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two-step weighted least square (WLS) approach especially for higher measurement noise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 localization constrained least-square(CLS)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TDOA) frequency difference of arrival(FDOA) Lagrange multipli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统计测度、区域差异分解与来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钰芬 邓怡 胡思慧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0,共16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合理评估各省域现代化进程并识别其发展症结有助于精准施策。本文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明确统计含义,构建由经济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4个维度组成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合理评估各省域现代化进程并识别其发展症结有助于精准施策。本文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明确统计含义,构建由经济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4个维度组成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开展统计监测。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民生保障和生态保护程度持续加深;第二,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演进态势存在明显的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其中经济现代化发展不均衡是区域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三,省域现代化发展水平及特征存在空间异质性,各省份的优势和短板各异。本研究旨在客观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各省域现代化发展的优势和短板,以期为不同地区优化发展结构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测度逻辑 演进态势 差异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半正定松弛的运动目标无源定位算法
6
作者 周成 林茜 +2 位作者 马丛珊 应涛 满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4,共11页
利用多个接收站测量得到的目标辐射源信号到达时差、到达频差和差分多普勒率信息进行联合定位,可以有效提高运动目标的无源定位精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是,现有算法通常采用两步加权最小二乘方法,在低信噪比环境下普遍存在定位误差较... 利用多个接收站测量得到的目标辐射源信号到达时差、到达频差和差分多普勒率信息进行联合定位,可以有效提高运动目标的无源定位精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是,现有算法通常采用两步加权最小二乘方法,在低信噪比环境下普遍存在定位误差较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将无源定位问题逐步转化为凸优化问题,采用成熟的凸优化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半正定松弛的运动目标无源定位算法。该方法分为三步:第一步,通过引入三个辅助变量,构建伪线性的无源定位方程组;第二步,利用辅助变量与目标定位解之间的关系,将定位问题转化为具有二次约束的二次规划问题;第三步,采用半正定松弛方法,将二次约束优化转为凸优化问题,并运用优化工具箱高效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算法目标定位精度达到克拉美罗界所需信噪比至少降低9 dB,且在更低的信噪比环境下具有更小的定位误差。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定位 到达时差 到达频差 差分多普勒率 半正定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飞机散射信号的卫星干扰源高精度定位方法
7
作者 李伟 周平 +1 位作者 林辉 陈祺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624,共8页
主流卫星干扰地面站定位方法基于双星定位体制,其定位精度不足导致地面抵近搜测效率低下,是长期以来困扰卫星定位领域的难题。民航客机因携有高精度GPS信息,在定位过程中具有无需发射参考源来校准飞机位置误差的优势。提出利用已知航线... 主流卫星干扰地面站定位方法基于双星定位体制,其定位精度不足导致地面抵近搜测效率低下,是长期以来困扰卫星定位领域的难题。民航客机因携有高精度GPS信息,在定位过程中具有无需发射参考源来校准飞机位置误差的优势。提出利用已知航线的民航飞机对卫星干扰源信号的散射效应定位干扰源的新方法,采用两套信号接收设备采集两架不同飞机的散射信号,通过时差定位干扰源地理位置,提出修正型梯度算法解算非线性定位方程组。仿真结果表明,在时差误差典型值区间内,所提算法定位误差逼近定位模型的克拉美罗界,定位精度典型值小于800 m,相比传统双星定位方法,定位精度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干扰源 时差定位 散射信号 民航客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粗骨料混合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其预测模型建立
8
作者 许开成 王文鹏 张立卿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6-94,共9页
粗骨料母材混凝土强度是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但实际工程中使用的商品再生粗骨料的母材混凝土来源及强度未知。为用易测量参数为指标建立混合来源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本工作收集制备了五种不同来源的再生粗骨料... 粗骨料母材混凝土强度是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但实际工程中使用的商品再生粗骨料的母材混凝土来源及强度未知。为用易测量参数为指标建立混合来源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本工作收集制备了五种不同来源的再生粗骨料和一种商品再生粗骨料,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制备再生混凝土并进行强度测量。通过分析母材混凝土原始强度与设计强度之比(η)和再生粗骨料表观密度(ρ)、吸水率(ω)的关系,将母材混凝土强度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转化为ρ及ω对其的影响,建立了混合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公式。结果表明,混合再生混凝土破坏形式取决于所含低强度粗骨料的比例,当低强度骨料比例由低变高时,破坏从骨料破坏转换为骨料-砂浆界面破坏;将公式计算强度与试验中不同比例粗骨料混合的再生混凝土强度及商品粗骨料混合再生混凝土强度进行对比得出,建立的仅考虑单一因子ρ影响的公式的计算误差在10%以内,同时考虑ρ和ω双因子影响的公式的计算误差在6%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来源 母材混凝土强度 混合粗骨料再生混凝土 抗压强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原料血浆采集和质量控制异同
9
作者 董德梅 高阳 +7 位作者 苏雨蒙 张燕 赵传波 徐永浩 张伟 霍记平 周蓉 赵志刚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7-1265,共9页
该文通过梳理国内外血液制品生产用血浆的采集和质量控制相关法规、标准、指南及文献,比较国内外在原料血浆采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异同,并就中国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参考建议,旨在促进中国血浆相关标准的完善和原料血浆事业的健康发展。... 该文通过梳理国内外血液制品生产用血浆的采集和质量控制相关法规、标准、指南及文献,比较国内外在原料血浆采集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异同,并就中国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参考建议,旨在促进中国血浆相关标准的完善和原料血浆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单采血浆站硬件设施设备和安全性控制流程与欧盟、美国、日本差异较小,但在单采血浆站设置、献血浆者筛选标准、血浆采集间隔期和血浆采集量、血浆检测模式和指标、检疫期管理实施原则以及回收血浆的利用等方面,差异较大。无论血浆采量还是质量,美国均为行业标杆,值得我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血浆 血浆采集 质量控制 国内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石墨烯基复合材料表征及光催化降解VOCs的研究
10
作者 齐俊红 徐丽慧 +2 位作者 陈嘉阳 王黎明 潘虹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4-3142,3164,共10页
研究采用自组装溶剂热法,以二氧化钛(TiO_(2))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成功制备了TiO_(2)/rGO复合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进行扫描(SEM)观察发现,TiO_(2)颗粒均匀地分散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片层上,形成了良好的接触界面;X射线衍射(XRD... 研究采用自组装溶剂热法,以二氧化钛(TiO_(2))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成功制备了TiO_(2)/rGO复合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进行扫描(SEM)观察发现,TiO_(2)颗粒均匀地分散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片层上,形成了良好的接触界面;X射线衍射(XRD)图谱证实了TiO_(2)具有锐钛矿相结构,并且rGO的存在并未对TiO_(2)的晶型产生显著影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揭示了TiO_(2)与rGO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这对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是有利的。为了评估TiO_(2)/rG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选择了“五苯三醛”作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模型污染物,并在模拟的车内环境中进行了实验。实验中使用了不同浓度的VOCs(15~25 mg/m^(3)),并在100 W白炽灯和500 W氙灯两种光源下进行了光催化降解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100 W白炽灯照射480 min后,15%(质量分数)TiO_(2)/rGO-6h复合材料对VOCs的降解率分别为41.7%、46.6%和65.3%;而在500W氙灯下,降解效率显著提高到了51.33%、72.89%和78.3%。相比之下,纯TiO_(2)在相同条件下的光催化效率较低,TiO_(2)/rGO复合材料在光催化活性方面有显著提升,并且在广泛的VOCs浓度范围内表现出了高效稳定的光催化活性,特别是在氙灯照射下,其光催化性能明显优于纯TiO_(2)。这项工作为解决车内及大气中的VOCs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并为进一步开发高效的光催化剂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还原氧化石墨烯 不同光源 VOCS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震源模型的西藏定日M_(S)6.8地震强地面运动模拟研究
11
作者 尹晓菲 强生银 +5 位作者 张伟 邵志刚 王武星 袁小祥 李永生 刘浩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7-916,共20页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此次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内部的正断型地震,该区域发育一系列近SN向的正断裂及其限定的构造裂谷,未来仍有发生强震的可能。文中基于InSAR同震变形数据、远震数据联...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M_(S)6.8地震,此次地震是发生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内部的正断型地震,该区域发育一系列近SN向的正断裂及其限定的构造裂谷,未来仍有发生强震的可能。文中基于InSAR同震变形数据、远震数据联合反演及基于InSAR同震变形数据、远震数据和强震数据联合反演获得的2种震源模型,采用三维曲线网格有限差分方法对定日M_(S)6.8地震的强地面运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2种震源模型模拟计算的速度时程同强震动观测记录能够较好吻合,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受震源NNE向单侧破裂过程的影响,破裂前方(NNE向)模拟计算的峰值地表速度(PGV)明显高于破裂后方(SSW向),体现了此次地震的破裂方向性效应;3)断层与地表交线两侧的PGV分布差异揭示了定日M_(S)6.8地震存在显著的断层上盘效应,2种震源模型模拟计算的断层上盘地表垂向位移分别达2.0m和2.1m,与定日地震科考团队野外地质调查的同震垂直位错基本一致;4)利用2种震源模型模拟计算的本次地震的最大烈度均为Ⅸ度,高烈度区主要沿NNE向展布,理论烈度与野外调查的地震烈度分布基本符合,然而二者在定日县以北到昂仁县西南、岗巴县中南部的2个区域范围存在差异,模型2的烈度分布与野外调查的烈度较为接近。建议在进行强地面运动模拟时,应选择联合多种数据(如远震、强震、 InSAR、 GPS等)反演获得的震源模型,这将有利于获得更精确的地震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M_(S)6.8地震 强地面运动模拟 曲线网格有限差分 震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洲市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元素浓度与来源的城郊差异
12
作者 钟学才 张凯 +3 位作者 胡希 茶志春 任家豪 罗宇骞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9,共12页
为了解近年来株洲空气质量改善后颗粒物及其中元素浓度特征变化,于2021—2022年冬季和2022年夏季在市区和郊区共采集颗粒物样品225个,并对其中16种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株洲市PM_(2.5)、PM_(10)和TSP质量浓度分别为(55.8... 为了解近年来株洲空气质量改善后颗粒物及其中元素浓度特征变化,于2021—2022年冬季和2022年夏季在市区和郊区共采集颗粒物样品225个,并对其中16种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株洲市PM_(2.5)、PM_(10)和TSP质量浓度分别为(55.8±40.9)、(87.5±51.5)、(115.8±53.1)μg/m^(3),PM_(2.5)和PM_(10)浓度分别比2011—2012年下降19.6%~30.2%和27.7%~44.3%,市区PM_(2.5)和PM_(10)浓度略高于郊区。所测16种元素之和在PM_(2.5)、PM_(10)和TSP中质量浓度分别为538、848、994 ng/m^(3),市区元素在颗粒物中占比为1.2%,郊区为0.4%~0.6%;市区冬季和夏季元素占比均高于郊区;市区污染期元素在颗粒物中占比均超过1.3%,非污染期为0.6%~0.9%,郊区均为0.3%~0.4%,说明颗粒物中元素来源与人为活动密切相关。Fe的浓度和占比最高,其次为Zn,再次为Pb、Ba和Mn,其他元素占比较低。来源解析表明,市区主要来源有5个,分别为工业(不含冶炼)源、冶炼源、燃煤源、交通源和扬尘源,郊区主要来源有4个,分别为工业(不含冶炼)源、冶炼源、交通源和扬尘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 不同粒径 来源 城郊差异 株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区不同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特征对比
13
作者 汪勇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5-1163,共9页
为进一步评价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区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落实不同凹陷烃源岩品质的差异性及成因,为油气勘探提供方向,通过采集不同凹陷11口钻井的116块岩心样品,开展岩石热解、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实验,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 为进一步评价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区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落实不同凹陷烃源岩品质的差异性及成因,为油气勘探提供方向,通过采集不同凹陷11口钻井的116块岩心样品,开展岩石热解、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实验,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烃源岩评价,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凹陷区烃源岩品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烃源岩沉积时期主要发育弱氧化—弱还原的微咸水—半咸水沉积环境,烃源岩均具有较高的成熟度,以成熟烃源岩为主;吉木萨尔凹陷与吉南凹陷烃源岩有机母质为混源,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石树沟—石钱滩凹陷与古城凹陷烃源岩有机母质主要是混合来源,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Ⅱ2型为主;木垒凹陷烃源岩有机母质以陆生高等植物为主,有机质丰度较低,有机质类型为Ⅲ型。除木垒凹陷烃源岩发育于浅湖沉积环境外,其它几个凹陷烃源岩均发育于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且吉木萨尔凹陷与吉南凹陷烃源岩受到火山作用的影响较明显。吉木萨尔凹陷与吉南凹陷烃源岩品质最佳,石树沟—石钱滩凹陷烃源岩品质次之,木垒凹陷烃源岩品质较差。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究东部隆起区有利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二叠系平地泉组 烃源岩评价 烃源岩形成环境 烃源岩品质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信号变换的小电流低功率因数电能计量检定系统
14
作者 张争明 张密 +2 位作者 孟静 李冀 赵成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30,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信号变换的小电流低功率因数电能计量检定系统,针对现有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和交流标准表因测试范围和测试准确度的局限,特别是对检定小于10 mA小电流低功率因数工况的难题,通过分析由于电流的减小,偏置电流与泄漏电... 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信号变换的小电流低功率因数电能计量检定系统,针对现有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和交流标准表因测试范围和测试准确度的局限,特别是对检定小于10 mA小电流低功率因数工况的难题,通过分析由于电流的减小,偏置电流与泄漏电流的占比显著增加,对小电流测量误差的影响无法忽略,提出非线性信号变换测量单元,采用多次方根非线性放大电路,对三相预设检定小电流进行测量,系统能够在电流较小时大幅提高输出信号,从而降低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通过分析功率因数的降低导致电流测量误差成倍数增长,结合低功率因数下有功相对误差的要求,反算电压电流间的相位差允许的最大值,结合误差补偿技术确保电压电流保持同步,采用引入高压跟随器和低阻抗与低容抗设计方法进行误差补偿,进一步降低输入和信号调整回路的延时,减小相位误差的影响。最后,设计一体化的小电流电能计量检定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在0.3~3 mA的范围内,改进后的设备在功率准确度上的误差低于0.2%,交流功率稳定度和交流电流稳定度方面,误差均小于0.01%/PF,交流电流准确度误差也低于0.02%。这些性能提升均超出改进前设备的能力范围,显示出改进后设备在技术上具有明显优势,充分满足最新检定规程的要求,弥补传统电能表检定装置的不足,达到更高标准的测试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因数 小电流 功率源 标准表 非线性信号变换 角差 同步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SRB菌株在铀矿山污染地下水中脱硫及固铀效果差异性研究
15
作者 陈宏亮 彭洪娇 +2 位作者 刘亚洁 余小霞 孙占学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162,共9页
酸法地浸停采铀矿山地下水污染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研究了不同来源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在铀矿山污染地下水中脱硫固铀效果的差异性。选取4株来源不同的SRB菌株,包括A3m-21ZLL、A1SXC21Q、C31YC21D和GnLF21,开展在不同铀浓度... 酸法地浸停采铀矿山地下水污染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研究了不同来源的硫酸盐还原菌(SRB)在铀矿山污染地下水中脱硫固铀效果的差异性。选取4株来源不同的SRB菌株,包括A3m-21ZLL、A1SXC21Q、C31YC21D和GnLF21,开展在不同铀浓度梯度地下水中的试验,系统比较其硫酸盐还原能力和铀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菌株来源显著影响其脱硫及固铀性能。铀矿周围废弃农田土壤样品中富集的菌株A1SXC21Q在3~5 mg/L铀浓度下表现最佳,72 h内硫酸根完全去除,铀去除率达100%;酸法地浸停采铀矿山污染地下水中富集的菌株C31YC21D在7~10 mg/L环境中优势显著,72 h铀去除率超过80%。相较而言,铀矿渗浸场尾渣中富集的菌株A3m-21ZLL和填埋场滤沥液中富集的菌株GnLF21去除效率较低,特别是GnLF21在铀浓度较高的环境中脱硫固铀效果最差。本研究有助于为生物修复铀矿山污染地下水的菌株筛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山污染地下水 硫酸盐还原菌 菌株来源 脱硫固铀性能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不同居群山桐子表型变异分析及综合评价
16
作者 许恒 李德贵 +1 位作者 龙天羽 李翔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1-218,共8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居群野生山桐子的生长及种实性状进行变异分析,探究表型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为山桐子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遗传改良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均值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学方... 【目的】通过对不同居群野生山桐子的生长及种实性状进行变异分析,探究表型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为山桐子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遗传改良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均值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贵州省6个市(州)共10个居群的生长、种实性状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野生山桐子表型变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山桐子生长及种实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2%~52%,变异较为丰富,各性状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穗质量、净果穗质量、果序长度、胸径、树高、果序宽度、种子千粒质量;不同居群间山桐子生长及果实性状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六枝特区山桐子果穗长、果穗宽、单穗质量、净果穗质量均最大;不同山桐子居群的气温和降水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纬度、胸径与树高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果序长度与果序宽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居群可分为4类;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六枝特区居群的综合得分最高,其生长性状和结实性状较其他居群具有明显优势。【结论】10个居群山桐子的生长及果实性状存在丰富变异,且受气温、降水量、纬度等影响较大,其中贵州省六枝特区山桐子居群生长和结果性状综合评价较优,应作为重点选择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种源 山桐子 表型变异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源生物炭对多元物料协同堆肥腐熟度和腐殖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璐 王佳妮 +4 位作者 殷婕 袁京 李国学 周海宾 马若男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9-259,共11页
多元物料协同堆肥成为趋势,但将不同物料热解炭化为不同源生物炭,作为外源添加剂对堆肥腐熟度和腐殖化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该研究以猪粪、厨余垃圾和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协同堆肥,将3种堆肥原料经高温热解炭化为生物炭(猪粪炭、... 多元物料协同堆肥成为趋势,但将不同物料热解炭化为不同源生物炭,作为外源添加剂对堆肥腐熟度和腐殖化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该研究以猪粪、厨余垃圾和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协同堆肥,将3种堆肥原料经高温热解炭化为生物炭(猪粪炭、厨余炭和秸秆炭)作为外源添加剂,探究3种不同源生物炭对多物料协同堆肥腐熟度和腐殖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炭均促进堆肥升温,提高堆肥腐熟度。其中,猪粪炭和秸秆炭处理的腐熟度增加明显,堆肥产物的种子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分别比对照高23.42和16.84个百分点。同时,秸秆炭和厨余炭均能促进堆肥腐殖化,堆肥产物胡富比(humic acid/fulvic acid,HA/FA)分别比对照高67.31%和65.38%,猪粪炭处理略低于对照处理。因此,秸秆炭可以同时增强堆肥腐熟度和腐殖化程度。相关性分析表明,秸秆炭可以通过降低堆肥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和铵态氮(NH_(4)^(+)-N)含量提高堆肥腐熟度,并通过调控氮转化促进堆肥中腐殖质形成,提高堆肥腐殖化程度,这与秸秆炭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结构有关。综上所述,多物料协同堆肥中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可以同时增强堆肥腐熟度和腐殖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源生物炭 多物料 协同堆肥 腐熟度 腐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模拟的矿井微震源高精度定位方法
18
作者 宁殿艳 朱开鹏 +2 位作者 朱永生 袁淑霞 周振方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8,共12页
【目的和方法】矿井微震监测技术通过捕捉岩层内部结构在受力变形及破坏过程中产生的低频振动信号,来反映岩层变形及破坏情况,从而实现突水预警和地质灾害预测。其中,声源定位技术是关键环节,能够确定能量释放位置,预警潜在的灾害。目前... 【目的和方法】矿井微震监测技术通过捕捉岩层内部结构在受力变形及破坏过程中产生的低频振动信号,来反映岩层变形及破坏情况,从而实现突水预警和地质灾害预测。其中,声源定位技术是关键环节,能够确定能量释放位置,预警潜在的灾害。目前,时差法用于声源定位存在算法复杂、定位精度受探头布置影响显著,以及对复杂地层结构适应性较差等问题。针对不同地层结构,基于有限元法,模拟弹性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考虑不同地层界面的透射、反射和衍射效应,研究了不同反演模型及探头布置方式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和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点声源控制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弹性波在岩石中的传播,而正交探头布置方式在声源定位中表现更佳。在平面均质材料中,相较于双三角探头簇,单正方形探头簇定位误差降低了0.6%,双正方形探头簇提高了1.69%的精度;在平面层状结构中,双三角形探头簇采用透射反演法相比均速反演法精度提升15%,双正方形探头簇则提升了14.9%;在三维层状结构中,直角四面体探头簇的透射反演法精度提高了14.5%。总体而言,反演模型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更为显著,提出的数值模拟方法能够通过时差法透射反演实现高精度、快速的声源定位。研究结果为矿井微震与微震监测预警系统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声源定位 时差法 有限元法 反演模型 矿井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审视:来源分解与形成机理
19
作者 黄涛 袁晓玲 李朝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共12页
揭示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差异与演进规律,对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DPSIR模型构建涵盖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维度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2013—2022年中国内地30个... 揭示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差异与演进规律,对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DPSIR模型构建涵盖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维度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2013—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测度,借助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方法从空间与结构双维视角剖析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来源,并运用二次指派程序揭示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形成机理。结果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梯度分布格局;空间差异有所下降但长期处于高位运行,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分别是东西向和南北向差异的主要空间来源;驱动力系统差异、影响系统差异和响应系统差异是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响应、影响、驱动力、压力、状态等子系统差异对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的正向影响依次减弱。研究结论可为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促进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提供参考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空间差异 结构来源 熵值法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重力段差指标量分析及场源特征反演
20
作者 郑秋月 黄江培 +3 位作者 吴宇琴 陈政宇 刘东 王青华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1,共10页
基于2016-2021年云南地区流动重力重复观测资料,利用流动重力段差变化可视化方法及重力场变化显著性程度指标量G和C值研究了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的重力变化,并反演了其与地震孕育相关的场源分布特征,开展了对研究区重力变化及场源... 基于2016-2021年云南地区流动重力重复观测资料,利用流动重力段差变化可视化方法及重力场变化显著性程度指标量G和C值研究了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前的重力变化,并反演了其与地震孕育相关的场源分布特征,开展了对研究区重力变化及场源特征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段差表示法的大小和方向对地下物质的运移方向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震前重力指标量呈显著上升,震后又迅速回落,重力变化指标量G和C值可作为评价测网区域重力变化显著性程度的定量依据;②反演得到的重力变化场源位置主要集中在红河断裂带北段至滇西北一带,且表现出与维西-乔后断裂及红河断裂带走向较为一致的分布特征,这可能与地震前中上地壳的深部物质运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段差 定量分析 重力变化指数 场源反演 漾濞M_(S)6.4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