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地区中药炮制特色技术研究概况
1
作者 陆国弟 吴国泰 +1 位作者 杨扶德 晋玲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2-877,共6页
不同地区的中药炮制特色技术是中药炮制工艺学术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对传统炮制技术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的认识,从炮制理论、特色技术、特色辅料、特色工具及特色品种等方面,对北京、江西、四川、福州、新疆、青海、甘肃地区的中... 不同地区的中药炮制特色技术是中药炮制工艺学术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对传统炮制技术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的认识,从炮制理论、特色技术、特色辅料、特色工具及特色品种等方面,对北京、江西、四川、福州、新疆、青海、甘肃地区的中药炮制特色技术进行整理与总结,分析中药炮制传承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使各地区炮制技术、加工方法及特色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 不同区域 炮制理论 特色技术 特色辅料 特色工具 特色品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文本命名实体识别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时倩如 李贺 +2 位作者 于雯倩 沈旺 张承坤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共13页
[目的/意义]中医文本中包含了大量领域相关知识,可为准确诊断和有效的疾病防治提供指导。本文对中医文本命名实体识别(NER)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方法/过程]从中医文本的特征出发,探讨了中医文本NER在知识体系、语料构建和技术算法层次... [目的/意义]中医文本中包含了大量领域相关知识,可为准确诊断和有效的疾病防治提供指导。本文对中医文本命名实体识别(NER)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方法/过程]从中医文本的特征出发,探讨了中医文本NER在知识体系、语料构建和技术算法层次面临的挑战;梳理中医文本NER语料构建中可用的术语标准、实体类型和标注原则与方法;归纳中医文本NER技术的一般框架、常用方法和近期趋势,并总结评估指标。[结果/结论]建议未来研究可从以下方向开展:在语料层面制定标注规范并构建高质量数据集,在算法层面探索针对小样本问题的数据优化、针对复杂实体的识别模型和增强模型解释性,以提高中医NER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实体识别 中医 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支付模式下中医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3
作者 景迈玉 季亚男 +2 位作者 张敬华 田侃 朱小颖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48,共5页
目的:在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构建一套DRG支付模式下符合中医医院特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中医医院的管理实践和医保服务质量评估提供有效工具与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初步建立指标池,采用德尔菲法进一步构建绩效评价指标... 目的:在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构建一套DRG支付模式下符合中医医院特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中医医院的管理实践和医保服务质量评估提供有效工具与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初步建立指标池,采用德尔菲法进一步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确定了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32项。一级指标分别为医院内部管理、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医疗质量、费用控制5个维度,权重分别为0.25、0.21、0.19、0.21和0.14。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和意见协调程度较高,为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支持。结论:初步构建了DRG支付模式下中医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中医医院DRG实施效果的科学评价提供了简便有效的量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医院 DRG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异病同治”理论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血管钙化共病机制
4
作者 赵佳萱 戚晓楠 +3 位作者 崔海舰 王思微 王禹 姚啸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9-735,共7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与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 VC)经常以共病的形式存在,但在病理上却呈现相反的钙化特征,这被称作“钙化悖论”。二者共病显著增加了患者同时罹患脆性骨折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钙...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与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 VC)经常以共病的形式存在,但在病理上却呈现相反的钙化特征,这被称作“钙化悖论”。二者共病显著增加了患者同时罹患脆性骨折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钙化悖论”使药物治疗常常以加重另一疾病为代价,陷入顾此失彼的窘境。虽然二者共病,以及“钙化悖论”的具体机制尚未阐述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共病新药的研发,但研究表明OP与VC可能受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共同的信号通路和激素等调控。中医学认为,表现为“钙化悖论”的OP和VC属于“异病同治”的范畴。肾失封藏、脾失健运是其共同的病机,补益脾肾是共同的治则治法。现代中医学认为,OP和VC可能与脾肾调控能量代谢功能失调有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其共病机制的探讨可能为防治OP与VC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有助于疗效与安全性兼顾新药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血管钙化 共病 能量代谢 异病同治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震 邹吉宇 +3 位作者 臧凝子 王天娇 庞立健 吕晓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4-720,共17页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确诊后生存期较短,目前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且肺移植治疗价格高昂,因此亟须寻求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动物实验研究是验证药物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合理的IP...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确诊后生存期较短,目前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且肺移植治疗价格高昂,因此亟须寻求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动物实验研究是验证药物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合理的IPF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对IPF实验研究尤为重要。当前使用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IPF模型较为普遍。传统中药具有治疗靶点多、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在IPF的治疗中正逐渐受到重视。通过中药干预IPF动物模型进而验证中药治疗IPF的具体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是目前实验研究的中心内容。本文通过对IPF动物模型的选用、诱导方法、建立过程、评估方法及中药对模型的干预作用进行综述,总结出IPF动物模型最佳建模方法及中药治疗现状,以期为IPF的科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中药干预作用 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 造模过程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四黄止痢复方中兽药工艺的研究
6
作者 于嘉璐 陈涛 +5 位作者 刘广旭 单文琪 全子慧 刘雨桐 宋婧祎 蒋红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3-58,共6页
为探讨四黄止痢复方中兽药益生菌发酵工艺,本试验以黄芩苷含量、盐酸小檗碱含量、气味、口感组成的综合评分(Y1)筛选发酵益生菌组合,以黄芩苷含量、盐酸小檗碱含量组成的综合评分(Y2)为响应值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益生菌发酵工艺参数,经... 为探讨四黄止痢复方中兽药益生菌发酵工艺,本试验以黄芩苷含量、盐酸小檗碱含量、气味、口感组成的综合评分(Y1)筛选发酵益生菌组合,以黄芩苷含量、盐酸小檗碱含量组成的综合评分(Y2)为响应值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益生菌发酵工艺参数,经正交试验优化益生菌发酵工艺。结果显示:以Y1为响应值获得发酵四黄止痢复方中兽药适宜的益生菌为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组合,以Y2为响应值发现,对发酵影响的因素益生菌接菌量>装液量>发酵时间,且接菌量对Y2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装液量对Y2有显著性影响(P<0.05);益生菌发酵四黄止痢复方中兽药最优工艺为接种YE-BS-LB(1:1:1)组合益生菌菌液15%,装液量为30%,混匀后置入摇床,37℃、100 r/min发酵2.5 d,该工艺发酵产物中黄芩苷含量为(291.26±2.62)mg/mL、盐酸小檗碱含量为(168.33±1.22)mg/mL。由此表明,该工艺条件切实可行且益生菌发酵能够极大提高组方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四黄止痢复方中兽药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专家共识》构建实践
7
作者 巩仪凡 刘宏潇 +1 位作者 马小霞 石金杰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65-1371,共7页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临床疑难重大病种之一,中医药治疗优势显著。但至今仍缺乏公认的证候诊断标准,制约着AS中医诊疗方案研制、应用与推广。针对AS中医诊疗长期缺乏标准化证候诊断体系的现状,通过系统整合循证医学证据与专家临床经... 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临床疑难重大病种之一,中医药治疗优势显著。但至今仍缺乏公认的证候诊断标准,制约着AS中医诊疗方案研制、应用与推广。针对AS中医诊疗长期缺乏标准化证候诊断体系的现状,通过系统整合循证医学证据与专家临床经验,构建具有行业共识性的中医证候标准,为规范中医临床诊疗实践提供标准化依据。方法:依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防治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组织全国中医领域专家,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建立强直性脊柱炎证候标准。参照国际相关标准指南及专家共识的研制规范,采取循证医学研究办法,通过文献研究、临床调查及专家咨询等环节,集成专家意见形成《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专家共识》。结果:全国共42名各领域专家参与本共识的研制。本研制的强直性脊柱炎证候类型分为肾督亏虚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不足证、寒湿痹阻证、瘀血痹阻证共5个中医证候类型。同时,对病名、病位、病性、证候特征、临床辨治及处方进行了共识。结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专家共识》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权威度,可供国内外同道在临证和科学研究参考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 诊疗方案 证候 专家共识 标准化 构建过程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再生可塑性研究
8
作者 易姣君 石鹏 周宾宾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3-1148,共6页
目的:通过电针刺激脊髓损伤(SCI)大鼠督脉穴、足阳明胃经穴,探讨“同病异治”理论指导下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120只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督脉电针组、足阳明胃经电针组、混合电针组... 目的:通过电针刺激脊髓损伤(SCI)大鼠督脉穴、足阳明胃经穴,探讨“同病异治”理论指导下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将120只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督脉电针组、足阳明胃经电针组、混合电针组、损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4只,每个组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前组、治疗后7 d组、14 d组、21 d组,每亚组6只,以脊髓损伤运动功能评价工具BBB评分直观角度观察SCI大鼠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以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微观形态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与损伤对照组比较,足阳明胃经电针组、督脉电针组和混合电针组随着时间的增加,BBB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各时间点和损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混合电针组升高最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SCI细胞出血、炎症、脂肪变逐渐减少,SCI细胞形态逐渐修复。结论:不同经络、穴位在不同时间点的电针刺激可改善SCI大鼠BBB评分,减少出血、炎症渗出及脂肪变性,修复细胞形态,促进脊髓神经细胞再生,证明中医“同病异治”理论在神经再生康复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同病异治 电针 足阳明胃经 督脉 脊髓损伤 神经可塑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钗石斛多糖的酶解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筱玥 刘学 +2 位作者 刘春环 刘晶 杨成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7-848,共12页
采用α-半乳糖苷酶对金钗石斛多糖30%醇沉(30%为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质量分数)组分(DNP-30)进行了酶解。以酶解产物(DNP-30E)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确定了最佳... 采用α-半乳糖苷酶对金钗石斛多糖30%醇沉(30%为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质量分数)组分(DNP-30)进行了酶解。以酶解产物(DNP-30E)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确定了最佳酶解条件。采用FTIR、NMR、高效凝胶渗透色谱仪对DNP-30和DNP-30E进行了表征。基于体外和细胞内抗氧化活性实验、建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刺激HaCaT细胞氧化应激模型,探究了DNP-30和DNP-30E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α-半乳糖苷酶加酶量20 U/mL、pH=7.0、酶解温度46℃、酶解时间11 h的最佳酶解条件下,DNP-30E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平均值为85.62%。与DNP-30相比,DNP-30E还原糖含量由0.63%±0.35%升至48.66%±0.51%,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由7.95×10^(5)Da降至2083 Da。酶解过程造成多糖中的葡萄糖(1α→6)-甘露糖〔Glu(1α→6)-Man〕键发生断裂,并引起葡萄糖端基氢构型翻转。当多糖质量浓度为2.0 g/L时,DNP-30E提高了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清除率;当多糖质量浓度为5.0~10.0 g/L时,DNP-30E细胞毒性比DNP-30显著降低。多糖质量浓度为0.5 g/L时,DNP-30E组比DNP-30组的活性氧含量降低了34.21%,丙二醛含量降低了50.2%,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提升了84.17%,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钗石斛多糖 Α-半乳糖苷酶 酶解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HACAT细胞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桔豆粕复合发酵饲料添加剂制备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0
作者 代新新 冯丽娜 +2 位作者 高辛 董坤 姚琳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91,共8页
本试验以中草药桔梗、红豆越橘叶以及豆粕为发酵原料,为制备绿色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优选制备工艺。采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固体发酵,以总多酚含量、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温度、发酵时间、... 本试验以中草药桔梗、红豆越橘叶以及豆粕为发酵原料,为制备绿色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优选制备工艺。采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固体发酵,以总多酚含量、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原料比例、含水量、接菌量等条件,并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建立模型,对发酵工艺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红豆越橘叶和桔梗比例1:0.8、含水量65%、接菌量8%、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56 h。在此工艺下,总多酚含量5.86 mg/g、总游离氨基酸含量17.95 mg/g、ABTS自由基清除率66.28%。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越桔豆粕复合物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响应面法预测理论值与实际值接近,可为后续研究提供稳定可行的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饲料添加剂 固体发酵 工艺优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风难破浪?中医药文化差异下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研究——基于“战略三角观”的组态分析
11
作者 何晓明 廖晓语 蒋建勇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6,共11页
以往关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DMNEs)与新兴市场跨国企业(EMNEs)的传统命题并不能直接诠释中医药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国际化进入模式来克服“出海”面临的中医药文化差异问题。为探索这一新的研究问题,本文从制度视角出发,提出中医药文化差... 以往关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DMNEs)与新兴市场跨国企业(EMNEs)的传统命题并不能直接诠释中医药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国际化进入模式来克服“出海”面临的中医药文化差异问题。为探索这一新的研究问题,本文从制度视角出发,提出中医药文化差异主要由东道国(地区)与中国之间的行业规范距离和国家文化距离共同形成;进而基于“战略三角观”的理论框架,从组态视角分析了在制度因素、行业因素和企业资源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医药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的战略选择。研究发现:(1)行业规范距离和国家文化距离的共同作用可以更有效地诠释中医药文化差异。(2)与以往DMNEs研究的观点不同,东道国市场需求和企业创新能力都不足以影响中医药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的选择,而中国企业特有的营销能力和股权性质发挥了显著影响作用。(3)中医药企业主要通过三条国际化路径来克服中医药文化差异进入其他国家的障碍,即营销主导型独资模式、制度利用型独资模式及风险控制型合资模式。这三条路径揭示出制度、行业、资源因素间的系统性联系对进入模式选择的综合影响。本文对中医药企业在中医药文化差异下的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给予新的理论诠释,对国际化进入模式的现有研究做出了重要补充,也对中医药企业出海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差异 国际化进入模式 战略三角观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医医案的事件抽取方法研究
12
作者 马月坤 崔漠晓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针对中医事件抽取过程中存在事件论元边界模糊的问题,综合运用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注意力机制提出了一种局部与全局语义特征融合的事件抽取模型(event extraction model integrating local and global semantic feature,... 针对中医事件抽取过程中存在事件论元边界模糊的问题,综合运用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注意力机制提出了一种局部与全局语义特征融合的事件抽取模型(event extraction model integrating local and global semantic feature,EE-LGSF),以提升中医事件抽取的效果。首先,通过结合不同滤波窗口大小的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文本的多维度局部特征信息,同时利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捕捉文本的全局特征信息;其次,通过门控机制实现局部与全局信息的动态交互,以增强对论元边界的识别能力;再次,引入模糊跨度注意力机制,动态调整注意力范围,从而优化论元跨度的决策过程;最后,以条件随机场进行标签预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比相关模型在中医医案数据集上的F1值提升了3.0~11.0个百分点,在解决中医事件抽取问题方面表现更为优异。所提模型能有效利用文本局部和全局语义信息,提高对文本跨度学习的灵活性来增强模型对论元边界的识别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中医事件抽取效果,对中医知识传承和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事件抽取 中医医案 注意力机制 卷积神经网络 动态融合 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联用技术分析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性
13
作者 陈智兰 牛新迈 +4 位作者 谢旭格 黄少敏 甘姣姣 陈美安 秦华珍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33-149,共17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和回流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3味山姜属(Alpinia)中药(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采用Simca 14.1、SPSS 26.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 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和回流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3味山姜属(Alpinia)中药(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采用Simca 14.1、SPSS 26.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分别鉴定出134、130、171种成分;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共有成分有24种。3味山姜属中药主要由萜类、脂肪烃类、芳香烃类、含氧类、苯丙素类等组成。(S)-4-(1-Acetoxyallyl)phenyl acetate(N31)、1HImidazole,4,5-dihydro-2-(phenylmethyl)-(N56)、3-Heptanone,5-hydroxy-1,7-diphenyl-(N100)3种成分是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标志物。高良姜、大高良姜、红豆蔻的共有成分分别为27、3、24种,占比分别为20.15%、2.31%、14.04%。通过对3味山姜属中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共有成分、特有成分的分析,表明亲缘关系相同的中药其物质基础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姜属(Alpinia)中药 挥发油 GC-MS联用技术 成分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式教学法在中药材加工与养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4
作者 游莹卓 刘艳贞 +2 位作者 王恩久 宋传玲 冯慧敏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该文旨在探讨探究式教学法在中药材加工与养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法的不足,阐述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理论基础,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案例,展示其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构建适用于中药材加工与... 该文旨在探讨探究式教学法在中药材加工与养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法的不足,阐述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理论基础,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案例,展示其在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构建适用于中药材加工与养护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为该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中药材加工与养护 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差分法的DRG付费对中医医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慧君 刘晶 +5 位作者 胡广宇 郝一炜 郝新梅 王亚楠 朱惠东 李秋艳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5,共9页
目的:评估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对中医医院住院患者例均总费用、费用结构、住院时长、出院人数及中医特色的影响。方法:以某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研究对象,使用双重差分回归模型(DID)分析付费改革政策实施前后医保患者(干预... 目的:评估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对中医医院住院患者例均总费用、费用结构、住院时长、出院人数及中医特色的影响。方法:以某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研究对象,使用双重差分回归模型(DID)分析付费改革政策实施前后医保患者(干预组)与非医保患者(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异,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证实模型可靠性和稳定性。结果:例均住院总费用、病例数、住院天数、医疗服务收入占比、饮片收入占比等十一项指标的DID交互项系数显著(P<0.05),费用指标回归系数均小于0。饮片使用率、中医非药物疗法收入占比等四项指标DID交互项系数不显著(P>0.05)。结论:DRG付费政策显著降低付费病组例均总费用,其中耗材、医技费用下降显著,费用结构优化,中药饮片费用占比略微下降。应持续关注DRG付费对中医医院影响,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跟踪分析政策影响,全面评价DRG付费政策对我国中医医疗机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付费 中医医院 双重差分模型(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中药炮制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新路径探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林 李伟东 +8 位作者 苏联麟 季德 郁红礼 史亚博 梅茜 李昱 李铭轩 张玖捌 陆兔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3-660,共8页
当前中药饮片炮制生产存在主观性强、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智能化程度缺乏等问题,为加快推动中药炮制智能化转型升级,深入剖析当前中药饮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针对传统中药炮制基础理论缺乏现代科学阐述... 当前中药饮片炮制生产存在主观性强、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智能化程度缺乏等问题,为加快推动中药炮制智能化转型升级,深入剖析当前中药饮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针对传统中药炮制基础理论缺乏现代科学阐述、在线数字化质量表征技术缺失、生产装备智能化水平较低及优质饮片评价标准缺失等问题,以“新质生产力”形成为导向,提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手段深入探讨中药炮制机理,明晰饮片炮制过程“药性-质量”关联规律,应用仿生传感与人工智能实现饮片全息质量表征、云边协同大数据系统助推生产线智能升级,构建“物理-化学-生物”多模态数据融合的优质饮片评价体系,促使中药炮制过程向更高效、精准、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推动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 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 多模态 炮制火候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功效物质为质量目标的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伟 张欣 +2 位作者 徐芳芳 章晨峰 王振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0-1038,共9页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影响中药产品质量的关键,但中药成分的多样性和生产过程的复杂性给过程质量的精准控制带来巨大挑战。首先提出了以功效物质为核心的中药智能化控制理念,系统阐释了中药质量的科学内涵,为中药复杂成分体系“控什...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影响中药产品质量的关键,但中药成分的多样性和生产过程的复杂性给过程质量的精准控制带来巨大挑战。首先提出了以功效物质为核心的中药智能化控制理念,系统阐释了中药质量的科学内涵,为中药复杂成分体系“控什么”“怎么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先进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对中药生产过程开展了智改数转的研究和建设实践。最终建立了以功效物质为质量目标的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为解决过程质量控制难题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生产 过程质量控制 功效物质 智能制造 过程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龙掌血茎和根不同炮制品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18
作者 陈龙 陈小燕 +4 位作者 张淼 罗静 邓玲玉 朱华 许立拔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旨在了解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Linn)Lam.]茎和根不同炮制对小鼠急性毒性作用。130只KM小鼠适应性喂养3 d后,随机分为13组,包括溶媒组和12个药物试验剂量组(1个药材茎生品组和5个茎炮制组,1个根生品组和5个根炮制组,其中5种药材... 旨在了解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Linn)Lam.]茎和根不同炮制对小鼠急性毒性作用。130只KM小鼠适应性喂养3 d后,随机分为13组,包括溶媒组和12个药物试验剂量组(1个药材茎生品组和5个茎炮制组,1个根生品组和5个根炮制组,其中5种药材炮制品包括水煮制品、水洗制品、水蒸制品、酒蒸制品和酒炙制品)。溶媒组小鼠按40 mL/kg给予纯净水灌胃,给药3次,间隔4~5 h;茎各炮制品试验组小鼠按40 mL/kg灌胃,给药3次,间隔4~5 h;根各炮制品试验组小鼠按30 mL/kg灌胃,给药2次,间隔4~5 h,记录给药后各组小鼠14 d的主要临床症状、体重变化,并统计死亡率。结果表明,飞龙掌血及各炮制品可对小鼠产生急性毒性作用,临床中毒症状有自主活动减少、安静怠动、俯卧和翻正反射消失。炮制品组与溶媒组比较,在14 d内茎和根各炮制品均可致小鼠体重明显降低,且死亡率显著高于溶媒组(P<0.05或P<0.01);而与生品组比较,茎和根的5种炮制品在14 d内对小鼠体重的影响不显著,可有效降低小鼠的死亡率,其中以水煮法效果最佳。水煮、水洗、水蒸、酒蒸、酒炙炮制方法可以减小飞龙掌血茎和根(生品)对小鼠的毒性作用,但对小鼠体脂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龙掌血[Toddalia asiatica(Linn)Lam.] 根和茎 炮制品 小鼠急性毒性 中药炮制减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农业类院校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堂理论教学改革探索
19
作者 范新凤 宋芸 +2 位作者 刘亚令 王向英 冯焱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分析近年来学生们该课程考核成绩的分布特征,发现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缺乏学习热情,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该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专业自信、课堂学习... 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分析近年来学生们该课程考核成绩的分布特征,发现学生们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缺乏学习热情,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该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专业自信、课堂学习氛围、考核三方面,探讨了提升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教学设计的路径,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改善课堂沉闷气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创新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农业类院校 中药加工与炮制学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罗勒籽胶的理化性质及其结构特性
20
作者 刘树萍 张佳美 +2 位作者 彭秀文 李沛钊 邢珂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65-1773,共9页
采用酶法提取罗勒籽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常规法、微波法、超声法和酶法)对罗勒籽胶的得率、理化性质(凝胶强度、持水力、溶胀性能、颜色)、微观结构、流变特性、活性成分(总黄酮、总酚)及抗... 采用酶法提取罗勒籽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常规法、微波法、超声法和酶法)对罗勒籽胶的得率、理化性质(凝胶强度、持水力、溶胀性能、颜色)、微观结构、流变特性、活性成分(总黄酮、总酚)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法提取罗勒籽胶的最佳工艺为:以果胶酶为提取酶制剂、酶添加量4.1%(以预处理后罗勒籽质量为基准)、酶解时间30 min、酶解温度40℃、pH=5.1。在上述优化条件下,罗勒籽胶得率为12.96%;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酶法提取罗勒籽胶得率最高、持水力最佳;微观结构表明,酶法提取的罗勒籽胶具有网络结构;动态流变温度扫描模式说明,罗勒籽胶是稳定的水胶体,其中,酶法提取的罗勒籽胶最稳定;酶法提取的罗勒籽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活性成分,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达到20.60%±1.44%,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清除率达到8.70%±0.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勒籽胶 酶法提取 工艺优化 理化性质 结构特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