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小麦遥感冠层温度监测土壤含水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云 宇振荣 +3 位作者 孙丹峰 Driessen P.M 刘云慧 王纯枝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2-356,共5页
在冬小麦主要生育期(2002年4月初到5月底),对不灌溉的冬小麦测定了冠层温度、地温、气温以及土壤含水量,计算了冠气温差且分析了冠层温度和冠气温差与不同土层厚度的土壤含水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00的冠层温度能较好地反映20cm土... 在冬小麦主要生育期(2002年4月初到5月底),对不灌溉的冬小麦测定了冠层温度、地温、气温以及土壤含水量,计算了冠气温差且分析了冠层温度和冠气温差与不同土层厚度的土壤含水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4∶00的冠层温度能较好地反映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但与其它各土层相关性有较大的波动性;14∶00的冠气温差能较好地反映40cm以上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变化,二者的相关性很高,在20cm、40cm土层,两者相关系数R2分别为0 98866、0 99389,这为用区域遥感数据反演主要生育期冬小麦的冠气温差进而监测区域40cm土壤含水量提供了实验性的依据;拔节期和灌浆期,用14∶00冠气温差来拟合各土壤层的土壤含水量有较高的精度,从而为用区域遥感数据监测区域土壤含水量提供了经验性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遥感冠层温度 冠气温差 土壤含水量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热红外图像的核桃园土壤水分预测模型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孙圣 张劲松 +4 位作者 孟平 汪贵斌 黄辉 尹昌君 王鑫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89-95,共7页
为了解北方核桃园区的土壤水分状况,实现优化水资源配置的目的。该文于2016和2017年采用固定式热红外成像仪(A310 f)连续观测得到核桃主要生长季节午后(13:00和14:00)的冠层温度,并同步观测温度、湿度、辐射、风速、降雨量和0~80 cm不... 为了解北方核桃园区的土壤水分状况,实现优化水资源配置的目的。该文于2016和2017年采用固定式热红外成像仪(A310 f)连续观测得到核桃主要生长季节午后(13:00和14:00)的冠层温度,并同步观测温度、湿度、辐射、风速、降雨量和0~80 cm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并于2017年8月11日利用无人机热成像系统(TC640)对连续灌溉区域和干旱胁迫区域进行了图像采集。结果表明,40~60 cm土层深度可能是核桃树主要吸收水分的区域。冠层温度普遍高于空气温度,其变化范围在0~5℃之间,冠气温差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与太阳辐射呈正向关系,其中,土壤含水量的贡献值达到了75%。利用2017年13:00时的冠层与空气温差数据来建立的土壤水分预测模型,R2=0.64;同时,利用14:00时的实测数据对所建立模型进行验证,R2=0.61,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拟合精度。最后,将模型用于诊断核桃区域水分状况,证明了其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该研究首次将固定式热成像设备与无人机热成像系统相结合来研究树木的冠层温度,并成功实现了从理论模型到实际应用,从单株水平到区域尺度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土壤 水分 核桃 热红外图像 冠气温差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泡混合轻质土试样制备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云东 王勇 +3 位作者 黎冰 徐佳辉 刘萌成 Ali H Mahfouz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413-4420,4428,共9页
由于气泡消泡的缘故,室内制备和现场浇筑气泡混合轻质土时存在塌陷问题。为分析和解决该问题,以砂土为原料土,开展了不同温差、湿度和掺砂与否条件下3种密度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制备试验,并测定了各试样的高度和强度,基于热力学理论分析了... 由于气泡消泡的缘故,室内制备和现场浇筑气泡混合轻质土时存在塌陷问题。为分析和解决该问题,以砂土为原料土,开展了不同温差、湿度和掺砂与否条件下3种密度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制备试验,并测定了各试样的高度和强度,基于热力学理论分析了3种因素对试样制备和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制备时温度与养护温度之间的温差是影响气泡混合轻质土胀缩性的决定性因素,轻质土中的气泡含量越高,受温差影响越大,通过控制温差即可解决塌陷问题;湿度和掺砂与否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试样制备影响不明显,但是湿度高会延长试样脱模时间以及影响试样的完整性;温差和温度共同影响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早期强度,其中温差主要影响试样密实度,温度主要影响水泥水化反应速率。试验结果可为气泡混合轻质土制备和施工时间点选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混合轻质土 温差 湿度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灌溉指标研究 被引量:58
4
作者 张喜英 裴冬 胡春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6-41,共6页
根据 1998~ 2 0 0 1年的田间试验 ,研究了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农区主要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耗水量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确定了这两种作物不同生育期水分敏感指数和允许的土壤水分下限指标和有限供水条件下的优化供水制度。并通... 根据 1998~ 2 0 0 1年的田间试验 ,研究了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农区主要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耗水量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确定了这两种作物不同生育期水分敏感指数和允许的土壤水分下限指标和有限供水条件下的优化供水制度。并通过对叶片水势和冠气温差的测定 ,建立了这两种指标与作物水分亏缺程度的关系 ,形成指导农田灌溉的土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山前平原 冬小麦 夏玉米 灌溉指标 土壤含水量 叶片水势 冠气温差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水稻拔节孕穗期冠气温度差与产量及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继平 张文忠 +3 位作者 隋阳辉 姚晨 高明超 赵明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6-604,共9页
为明确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冠气温度差与不同抗旱性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相互关系,本试验在大田环境下,以辽粳294、开粳1号为材料,在拔节孕穗期设置5个水分梯度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显著影响水稻的冠气温度差,胁迫越重,冠气温度差绝... 为明确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冠气温度差与不同抗旱性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相互关系,本试验在大田环境下,以辽粳294、开粳1号为材料,在拔节孕穗期设置5个水分梯度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显著影响水稻的冠气温度差,胁迫越重,冠气温度差绝对值越小;不同水分胁迫下,水稻冠气温度差日变化与气温、空气湿度密切相关;相同环境条件下,抗旱性弱的品种辽粳294的冠气温度差绝对值低于抗旱性强的品种开粳1号;水分胁迫下水稻冠气温度差绝对值与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产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碎米率、食味值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秕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辽粳294和开粳1号的土壤水势分别在-0.008^-0.015 MP和-0.02^-0.03 MP范围内达到水分临界水平,且此时平均冠气温度差分别维持在0.2℃和0.7℃,对产量影响不显著,说明这2个冠气温度差值可分别作为辽粳294和开粳1号在拔节孕穗期的节水灌溉指标。本研究为建立稻作节水灌溉指标,实现水稻灌溉精确定量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冠气温度差 土壤水势 产量结构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冠气温差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云 宇振荣 +3 位作者 孙丹峰 P.M.Driessen 刘云慧 王纯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3-69,共7页
在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测定了3个不同水分处理冠层温度、气温、地面土壤温度以及土壤含水率和叶面积指数,计算了冠气温差和饱和差及相对湿度,并分析了冠气温差与土壤含水率和叶面积指数和饱和差及相对湿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溉... 在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测定了3个不同水分处理冠层温度、气温、地面土壤温度以及土壤含水率和叶面积指数,计算了冠气温差和饱和差及相对湿度,并分析了冠气温差与土壤含水率和叶面积指数和饱和差及相对湿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溉措施对冠气温差有显著的影响;14:00左右在冠层之上高度处的冠气温差能反映作物的水分特征,可以用此时刻的实测结果来检验遥感数据反演冠气温差的精度;在60~80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率能较好地反映14:00冠层之上冠气温差的变化情况,不同水分处理二者的关系显著,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65809(节水灌溉),0.99577(充分灌溉),0.78206(不灌溉);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冬小麦主要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与冠气温差相关性显著,冠层之上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82(节水灌溉),0.40548(充分灌溉),0.99001(不灌溉),这为区域遥感反演作物冠气温差来监测土壤含水率及作物估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冠气温差 土壤水 叶面积指数 相对湿度 饱和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红外温度估算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蔡焕杰 熊运章 李培德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根据宁夏吴忠春小麦田和甘肃省民勤县棉花田的实测资料,对估算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冠层温度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冠层温度与气温差(T_c-T_a)可较好地用于估算土壤含水量,引入其他气象参数后模型的精度没有明显改进。
关键词 红外温度 土壤含水量 农田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棉花叶温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婧然 张婷 +3 位作者 王喆 刘成良 刘平 连海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4,共7页
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市148团膜下滴灌棉花灌区实验地各行棉花叶片温度及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各行棉花发育情况的调查和当地气象资料的收集,利用Origin7.5的函数拟合功能,分析了棉花叶温与当地气象资料的关系。并且分析了棉花叶温与土壤含水... 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市148团膜下滴灌棉花灌区实验地各行棉花叶片温度及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各行棉花发育情况的调查和当地气象资料的收集,利用Origin7.5的函数拟合功能,分析了棉花叶温与当地气象资料的关系。并且分析了棉花叶温与土壤含水率和棉花生长发育情况的关系,以便讨论在本研究种植模式下如何提高棉花产量。结果表明:棉花叶温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依次为气温、空气饱和水汽压差、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其中,棉花叶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91327,其拟合方程可以用来预测棉花叶片温度。另外,棉花叶片的温度会随土壤含水率的增高而降低,在本研究"一膜两管,一管三行","66+10"的种植模式下,棉花叶片温度较低的那行生长发育情况较好,且产量也较高。建议在本研究种植模式下将中行棉花适当向滴灌管附近移动,以此来提高棉花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叶温 气象条件 土壤含水率 叶气温差 膜下滴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层温度指导冬小麦灌溉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史宝成 刘钰 蔡甲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测定了6个不同水分处理的冠层温度、气温以及土壤含水率,计算了冠气温差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和冠层-空气温差(Tc-Ta)是利用冠层温度评价作物水分状况的重要方法。冠层温... 在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测定了6个不同水分处理的冠层温度、气温以及土壤含水率,计算了冠气温差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和冠层-空气温差(Tc-Ta)是利用冠层温度评价作物水分状况的重要方法。冠层温度和冠气温差都有明显的日变化过程,其中冠层温度在下午14:00前后达到最大值;中午12:00~14:00时段冠气温差反应冬小麦的供水状况最具代表性;冬小麦适宜水分处理的冠气温差阈值为-1.5℃〈ΔT〈1.3℃。冬小麦旺盛生长期间(15/4~25/5)的水分胁迫指数平均值与最终籽粒产量的关系是一种非线性的关系,平均水分胁迫指数在0.18~0.23范围为冬小麦的最优供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气温差 水分胁迫指数 土壤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湿度下小麦叶气温差对光照强度的反应及对蒸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红卫 申双和 陈怀亮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5-28,共4页
利用人工控制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湿度,研究小麦叶气温差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以及对小麦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小麦叶气温差的控制强度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小麦叶气温差极值出现的时间逐渐提... 利用人工控制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湿度,研究小麦叶气温差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以及对小麦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小麦叶气温差的控制强度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小麦叶气温差极值出现的时间逐渐提前,土壤湿度越大,小麦叶气温差极值出现的时间越早。在土壤湿度较小时,小麦叶气温差与光照强度的线性相关明显,随着土壤湿度的逐渐增加,两者之间的线性相关逐渐减小。土壤湿度较小时,上午蒸腾速率随着小麦叶气温差的增加而加大,当土壤湿度较大时,从上午开始,小麦叶气温差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就相反。小麦叶气温差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以及对叶片蒸腾速率影响的土壤湿度阈值为15%(占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湿度 叶气温差 光照强度 蒸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武威市地气温差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晓玲 丁文魁 +1 位作者 李岩瑛 胡津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19-2725,共7页
利用1961—2010年甘肃省武威市4个气象站月平均0 cm地温、气温及年日照时数、蒸发、降水、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等观测资料,运用趋势系数法系统分析了该区域近50 a地气温差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相关系数法和多元线性回归中的标准化回归系... 利用1961—2010年甘肃省武威市4个气象站月平均0 cm地温、气温及年日照时数、蒸发、降水、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等观测资料,运用趋势系数法系统分析了该区域近50 a地气温差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相关系数法和多元线性回归中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了影响地气温差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武威市地气温差的空间分布与地表植被、地层岩性、土层含水量等局域性因素有关,中部绿洲平原最大,北部荒漠区最小。月变化中,夏半年较大,6月最高;冬半年较小,12月最低。季节变化趋势不太一致,春夏季均呈上升趋势;秋季中北部上升,浅山区下降;冬季(除北部荒漠区外)均呈下降趋势。年和年代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北部较显著;年平均地气温差的时间序列存在着5—7 a的准周期变化,并在2004年发生了突变。年地温、气温均呈升高趋势,年地气温差与地温、气温呈正相关。影响地气温差的主要因子是最高地温、蒸发量和降水量。地气温差与平均最高地温、平均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均呈正相关,但与蒸发、降水、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气温差 变化趋势 气象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冠层温度变化的时滞效应及其对土壤水分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智韬 吴天奎 +3 位作者 于广多 白旭乾 张誉馨 黄嘉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24,共8页
考虑冠层温度变化的时滞效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土壤含水率的监测精度。该研究以灌浆期的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精密红外温度传感器(SI-411)连续监测I1(田间持水量的85%~100%)、I2(田间持水量的70%~85%)和I3(田间持水量的50%~65... 考虑冠层温度变化的时滞效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土壤含水率的监测精度。该研究以灌浆期的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精密红外温度传感器(SI-411)连续监测I1(田间持水量的85%~100%)、I2(田间持水量的70%~85%)和I3(田间持水量的50%~65%)3个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冠层温度,并同步获取试验地地面净辐射、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数据,以及不同水分处理小区0~10、0~20、0~30、0~40、0~60 cm不同深度处土壤含水率数据,利用高斯函数拟合冠层温度及环境因子日变化过程以此确定拟合曲线的峰值时刻,通过峰值时间差确定两者之间的时滞关系,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冠层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在考虑冠层温度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时滞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冠层温度变化的时滞效应对监测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下的冠层温度峰值具有较大差异,峰值大小依次为I3、I2、I1;I1、I2、I3水分处理的冠层温度峰值时刻分别滞后净辐射约70、70、100min,超前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约60、60、30min;冠层温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大气温度,其次为地面净辐射,最后为相对湿度;考虑时滞效应的冠气温差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更高,考虑时滞效应的冠气温差对土壤含水率的监测效果有一定提升。研究可为利用作物生理特性提高土壤水分监测精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冠层 土壤含水率 夏玉米 热红外 冠气温差 高斯函数 时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作物冠层叶气温差预报根系层土壤含水率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婵 范兴科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共3页
根系是作物吸收水分的重要器官,根系的生长和分布对水分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试验以番茄作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的春夏两季对日光温室番茄的根系活动层内土壤容积含水率与冠层叶-气温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映日光温室番茄... 根系是作物吸收水分的重要器官,根系的生长和分布对水分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试验以番茄作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的春夏两季对日光温室番茄的根系活动层内土壤容积含水率与冠层叶-气温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映日光温室番茄的冠层叶-气温差与土壤含水率关系的最佳测定时间是13:00~15:00,根据该时段内的数据分析发现,冠层叶-气温差与不同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容积含水率成负相关,且与20~30cm土层内的土壤容积含水率相关性最为显著,相关系数为-0.808,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冠层叶-气温差(ΔT)与20~30cm土层内的土壤容积含水率(SW)两者之间的回归方程为SW=-0.017ΔT+0.155,因此可以确定番茄根系的活动层主要分布在土层的20~30cm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叶-气温差 土壤容积含水率 根系活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近49年地温变化特征及地气温关系初探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萍 王晾晾 +1 位作者 朱海霞 宫丽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7期25-27,共3页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地温近年的变化特征及地温和气温的关系,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27个气象观测站的1961~2009年的气温、地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49年来年平均地温在1.8~8.0℃,年平均地温最低出现在1969年,最高出现在2007...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地温近年的变化特征及地温和气温的关系,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27个气象观测站的1961~2009年的气温、地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49年来年平均地温在1.8~8.0℃,年平均地温最低出现在1969年,最高出现在2007年。2月15日~10月12日,地温大于气温;11月12日~2月14日地温小于气温,但10月13日~11月11日,则出现地温有时大于气温有时小于气温的波动情况。并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嫩江、明水、富锦市地温与气温关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 地气温差 保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下土壤温度的变化及对气温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孙贯芳 杜斌 +3 位作者 屈忠义 李昌见 张智丽 李锡环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1-587,共7页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分别选取了黄灌、井灌、滴灌3种灌溉模式,用土壤温度自动记录仪监测了土壤5、15、25、40 cm处膜内、膜外玉米田土壤温度,研究了膜内表层5 cm土壤温度旬变化、膜内土壤温度日变化、灌溉前后土壤温度变化过程及对气温的...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分别选取了黄灌、井灌、滴灌3种灌溉模式,用土壤温度自动记录仪监测了土壤5、15、25、40 cm处膜内、膜外玉米田土壤温度,研究了膜内表层5 cm土壤温度旬变化、膜内土壤温度日变化、灌溉前后土壤温度变化过程及对气温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黄灌、井灌土壤膜内5 cm土层旬温度与气温变化显著相关,而滴灌主要受灌水的影响,与气温相关性较差;土壤日温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均出现明显的滞后效应,土壤深度每增加5 cm,黄灌和井灌土壤温度滞后2.7 h左右,滴灌土壤温度滞后2.4 h左右;气温变化显著影响0~40 cm土壤温度日变化;6月中下旬灌水前后黄灌显著提高作物根层底部(40 cm)土壤温度,井灌使得土壤温度降低,滴灌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剧烈而短暂;灌后一段时间黄灌和井灌15 cm、25 cm处土壤温度对气温的响应过程与灌前差异明显,而滴灌则是25 cm处灌前灌后差异显著。膜下滴灌较地面灌溉(黄灌、井灌)对气温变化响应迅速且在玉米苗期土壤温度高于地面灌溉,故河套灌区井灌区玉米宜选择膜下滴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气温 不同灌溉模式 膜下滴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尼拉草坪冠气温差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泓 李春友 +3 位作者 张劲松 孟平 任迎丰 贾长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8期4795-4797,共3页
基于马尼拉草坪的净辐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和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的实时观测,测算草坪环境连续时段的冠气温差,研究了不同天气条件下草坪冠气温差的日变化规律及其环境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晴天日出现规律性的日变化过程,阴天... 基于马尼拉草坪的净辐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和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的实时观测,测算草坪环境连续时段的冠气温差,研究了不同天气条件下草坪冠气温差的日变化规律及其环境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晴天日出现规律性的日变化过程,阴天日与晴天日相似,雨天日变化幅度不明显;晴天日冠气温差与环境因子和土壤水分有较好的复相关关系,其中冠气温差与RH和VPD的相关性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尼拉草坪 冠气温差 环境因子 日变化规律 空气相对湿度 土壤含水量 日变化过程 实时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市双膜日光温室保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传宏 杨凤军 张晓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0期171-177,共7页
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生产中温室的保温性能是冬季重要限制因子,采用双膜覆盖是温室增加保温性能的有效方法。对双膜日光温室和单膜日光温室内部气温、土温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最冷时间段(12月21日—次年1月9日),双膜日光温室... 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生产中温室的保温性能是冬季重要限制因子,采用双膜覆盖是温室增加保温性能的有效方法。对双膜日光温室和单膜日光温室内部气温、土温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最冷时间段(12月21日—次年1月9日),双膜日光温室的气温较单膜日光温室在08:30—15:30,最高气温温差为3.7℃,最低气温温差为0℃;在15:30—次日08:30,最高气温温差达13.5℃,最低气温温差为3.9℃,尤其在温室的东西两端2个温室的夜间温差更加明显,达到8.5℃。双膜日光温室的土温较单膜日光温室在8:30—15:30,最高温差为3.5℃,最低温差为0℃;在15:30—次日08:30,最高温差达到5.5℃,最低温差为2.3℃。并且在夜晚时段双膜日光温室的气温、土温降温速度低于单膜日光温室,各点的温度差相对较小。双膜日光温室良好的保温能力,为大庆市冬季日光温室正常生产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膜日光温室 保温性能 气温 土温 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冠层温度的水稻关键生育期缺水诊断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扬搏 仝道斌 +2 位作者 王景才 周明耀 黄秋歌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31-936,共6页
以船行灌区水稻为试验作物,在2014年7—10月水稻生长发育的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开花结实期等3个关键期进行水稻需水试验,研究水稻冠层温度、大气温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提出作物缺水诊断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冠层温度晴天变化趋势随气... 以船行灌区水稻为试验作物,在2014年7—10月水稻生长发育的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开花结实期等3个关键期进行水稻需水试验,研究水稻冠层温度、大气温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提出作物缺水诊断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冠层温度晴天变化趋势随气温变化差异较大,阴雨天与大气温度差异不大,这与晴天水稻蒸发蒸腾强度高而阴雨天蒸发蒸腾强度低有关;抽穗开花期冠气温差在午间呈现正值,其他时间大多为负值,而成熟期冠气温差基本为正值且午间最大;通过水稻拔节孕穗期和开花结实期间冠气温差和对应时段内土壤适宜含水率上下限的对比,确定直播和插秧稻在拔节孕穗期的冠气温差上限达到1.5℃时,在开花结实期冠气温差上限分别超过2.4℃和2.5℃时,土壤水分已达胁迫水平,应对水稻进行灌溉.通过监测冠层温度,可以便捷地获取水稻缺水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冠层温度 冠气温差 土壤水分 作物缺水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根系层土壤含水率与冠气温差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东豪 张江辉 +1 位作者 白云岗 刘洪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0期172-175,共4页
于2015—2017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试验区采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葡萄各主要生长阶段晴天的冠层温度及气象数据,同时结合0~100 cm的土壤含水率(SW),分析葡萄冠气温差(△T)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晴朗天气条件下14:00的△T与20~... 于2015—2017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试验区采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葡萄各主要生长阶段晴天的冠层温度及气象数据,同时结合0~100 cm的土壤含水率(SW),分析葡萄冠气温差(△T)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晴朗天气条件下14:00的△T与20~40 cm的SW有较明显的负相关性,在新梢生长期(4月23日至5月29日)、果实膨大期(5月30日至7月10日)、成熟期(7月10日至8月30日)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6、-0.85(P<0.01),并且利用2017年的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实测值(Y)与模拟值(X)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860、-0.899(P<0.01),因此可以确定葡萄的根系层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处,并且利用晴天日内14:00测得的△T预测葡萄园土壤水分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冠气温差 土壤含水率 根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阳坡不同方位土壤和空气温湿度研究
20
作者 杨菲 王峰 +1 位作者 孙海龙 韦昌雷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5期49-50,80,共3页
利用空气温湿度自动监测仪对大兴安岭地区干旱阳坡土壤和空气的温湿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月最高温度和月较差在生长季表现为西南坡>南坡>东南坡,空气温度的高低总体呈现出南坡>西南坡>东南坡,不同土层之间土壤含水量... 利用空气温湿度自动监测仪对大兴安岭地区干旱阳坡土壤和空气的温湿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月最高温度和月较差在生长季表现为西南坡>南坡>东南坡,空气温度的高低总体呈现出南坡>西南坡>东南坡,不同土层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也较小,空气平均湿度的高低呈现出东南坡>西南坡>南坡,各项因子表明东南坡较利于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阳坡 不同方位 土壤温湿度 空气温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