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压下乙醇钠-甘油解构对甘蔗渣酶解产糖及其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吕晓静 吴跃华 +2 位作者 程杏安 蒋旭红 李江涛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6,181,共9页
为建立常压下较优的乙醇钠-甘油解构甘蔗渣的预处理体系,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以乙醇钠浓度、预处理时间及预处理温度为响应变量,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其最优组合。结果表明,以总还原糖浓度(TRSC)为响应值时,在乙醇钠浓度1.29%(w/w)... 为建立常压下较优的乙醇钠-甘油解构甘蔗渣的预处理体系,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以乙醇钠浓度、预处理时间及预处理温度为响应变量,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其最优组合。结果表明,以总还原糖浓度(TRSC)为响应值时,在乙醇钠浓度1.29%(w/w),预处理时间100 min,预处理温度113.13℃下,TRSC为19.58 g/L;以总还原糖得率(TRSY)为响应值时,在乙醇钠浓度1.20%(w/w),预处理时间100 min,预处理温度112.81℃下,TRSY为55.72%;与未处理组相比,预处理后甘蔗渣的TRSC和TRSY分别提高了8.78倍和5.01倍,甘蔗渣表面变得粗糙蓬松,高度不规则,出现明显的蜂窝孔状结构,并且甘蔗渣中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相关的基团振动峰明显减弱或几乎消失,甘蔗渣的相对结晶度均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响应面法 总还原糖浓度 总还原糖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雄K326烟叶总糖、还原糖和两糖差稳定性及区划研究
2
作者 耿少武 丁以纾 +9 位作者 柴云霞 扶艳艳 张盛瑜 布云虹 王跃金 王文伦 汪华国 胡杨 林云红 鲁耀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0-21,共12页
【目的】探明楚雄K326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及两糖差的稳定性,为楚雄烟区K326种植制定针对性调控措施提供参考,以有效保障楚雄烟区K326烟叶风格特征和原料供应需求,促进楚雄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方法】对影响楚雄烟区主栽品种K326烟... 【目的】探明楚雄K326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及两糖差的稳定性,为楚雄烟区K326种植制定针对性调控措施提供参考,以有效保障楚雄烟区K326烟叶风格特征和原料供应需求,促进楚雄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方法】对影响楚雄烟区主栽品种K326烟叶关键化学品质指标总糖、还原糖及两糖差,开展不同年度、不同部位的绝对稳定性、相对(工业)稳定性及波动性分析,并以乡镇为单位进行适宜性区划研究。【结果】2018—2022年K326上、中部烟叶总糖含量均达优质烟叶目标要求,下部叶总体低于优质烟叶目标要求;绝对稳定性变异程度表现为上、下部烟叶处于中等水平,中部叶处于较低水平;相对稳定性上、中部叶表现好,下部叶表现尚好;下部叶低于优质烟叶目标要求的乡镇数为41.67%。还原糖含量上部叶2019年、2021年、2022年低于优质烟叶目标要求下限,2018年和2020年度达优质烟叶目标要求,2018—2022年中部叶达优质烟叶目标要求,下部叶低于优质烟叶目标要求下限;绝对稳定性上、中部叶变异程度处于较小至中等水平,下部叶处于中等水平,年度之间波动较大;相对稳定性上部叶表现尚好至较好,中部叶表现好,下部叶表现差;下部叶、上部叶低于优质烟叶目标要求的乡镇数分别为100.00%、69.44%。两糖差上、中、下部叶均达优质烟叶目标要求,绝对稳定性上、中部叶变异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下部叶处于较大水平;相对稳定性上、下部叶表现好,中部叶表现差;上、中、下部叶高于优质烟叶目标要求的乡镇数分别为30.56%、75.00%、58.33%。【结论】楚雄烟区2018—2022年K326烟叶两糖差超过6%,绝对稳定性变异程度处于中等或较大水平;按照目前卷烟工业标准(≤8%或7%),上、中、下部烟叶达优质烟叶目标要求的样点占比分别为59.71%、34.86%、51.56%,高于优质烟叶目标的样点占比分别为40.29%、65.14%、48.44%;相对(工业)稳定性表现为上、下部叶总体表现好,中部叶表现差;上、中、下部叶高于优质烟叶目标要求的乡镇分别占总乡镇数30.56%、75.00%、5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烟区 K326 两糖差 稳定性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和年限人参中糖类含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白雪媛 赵雨 +2 位作者 刘海龙 朱林林 孙敏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152-153,共2页
[目的]检测不同品种和年限人参糖类成分的含量,并分析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高丽参、西洋参、林下参和园参的总糖、还原糖和可溶性多糖含量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不同品种人参总糖含量以林下参最低;还原糖含量以林下参... [目的]检测不同品种和年限人参糖类成分的含量,并分析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高丽参、西洋参、林下参和园参的总糖、还原糖和可溶性多糖含量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不同品种人参总糖含量以林下参最低;还原糖含量以林下参最低,高丽参和园参含量最高;可溶性多糖含量以林下参和高丽参最高。不同年限园参的检测发现,7年生园参的总糖含量明显降低,还原糖含量明显升高。[结论]不同品种人参糖类含量存在差异,且差异与生长环境和加工程序有一定关系;不同年限园参中糖类的含量与其生长年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品种 年限 总糖 还原糖 可溶性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昭通3个主栽烟区烤烟的糖含量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婷 季泽顺 +4 位作者 余凤塘 罗以贵 周必贵 石剑 黄云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期30-33,共4页
为昭通烟区烤烟的择优布局及优质烟叶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2011—2015年对昭通3个主烟区(昭阳、彝良和镇雄)烤烟K326各部位糖含量(总糖、还原糖、两糖差)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5年,昭阳和镇雄烤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呈上... 为昭通烟区烤烟的择优布局及优质烟叶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2011—2015年对昭通3个主烟区(昭阳、彝良和镇雄)烤烟K326各部位糖含量(总糖、还原糖、两糖差)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5年,昭阳和镇雄烤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彝良烤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变化呈W型。3个烟区两糖差含量均呈2011—2012年急剧下降,2013年后下降-上升或上升-下降的趋势;2011—2015年昭阳、彝良及镇雄烤烟中部叶的糖含量均最高,上下部叶烤烟糖含量因烟区和年份不同而异。各基地烟叶糖含量5年均值中部叶最高,上部叶次之,下部叶最低;在海拔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各部位烤烟糖含量均值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总体上,昭通3个烟区烤烟K326总糖、还原糖含量偏低,两糖差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总糖 还原糖 两糖差 邵通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两糖差与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唐珂 毛多斌 +2 位作者 王荣梅 蒋惠智 杜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期34-35,44,共3页
应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烤烟两糖差与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模糊散点图处理小样本提供的模糊信息进一步分析两糖差与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烤烟的两糖差与香气质、香气量、余味、杂气和刺激性之... 应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烤烟两糖差与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模糊散点图处理小样本提供的模糊信息进一步分析两糖差与感官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烤烟的两糖差与香气质、香气量、余味、杂气和刺激性之间线性相关性很弱,呈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两糖差在2.4~3.4时,综合感官质量相对较好。感官品质不仅仅受两糖差影响,还与其他化学成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糖差 感官品质 相关性分析 模糊散点图 M5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云烟87不同叶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冯永新 肖振杰 +7 位作者 谢昌盛 刘大双 向永光 曹安全 王昊 帅红 朱英华 徐增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16-419,共4页
为了探明氮肥施用量对烤烟不同叶位烟叶糖含量的影响,采用2个氮肥处理,对不同叶位烟叶的总糖含量和还原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97.5 kg/hm2)、B(112.5 kg/hm2)2个处理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都随着叶位降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从上二... 为了探明氮肥施用量对烤烟不同叶位烟叶糖含量的影响,采用2个氮肥处理,对不同叶位烟叶的总糖含量和还原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97.5 kg/hm2)、B(112.5 kg/hm2)2个处理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都随着叶位降低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从上二棚到腰叶,2个处理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着叶位的降低而显著升高,之后随着叶位的降低而显著降低。A、B 2个处理的两糖差则随着叶位降低先降低后升高,以上部叶最高,下部叶次之,中部叶最低。A处理不同叶位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和两糖差多高于B处理相同叶位的。由此可见,施氮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同叶位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和减小了两糖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氮肥 叶位 总糖 还原糖 两糖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气量对新霉素种子罐代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鹏飞 孙俊峰 +3 位作者 王珊 秦艳飞 薛正莲 朱振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通气量对生产新霉素的费氏链霉菌生理状况的影响,优化种子罐控制条件和移种时机,从而提高发酵水平,节约动力消耗,为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在4个50L发酵罐中,控制装液量35L,转速400r/min,培养温度35℃,对同一批种子分别... 目的研究不同通气量对生产新霉素的费氏链霉菌生理状况的影响,优化种子罐控制条件和移种时机,从而提高发酵水平,节约动力消耗,为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在4个50L发酵罐中,控制装液量35L,转速400r/min,培养温度35℃,对同一批种子分别探究了通气比在0.5VVM(F2罐)、0.75VVM(F3罐)、1.0VVM(F4罐)、1.25VVM(F1罐)下,4罐还原糖、总糖、pH、菌浓、氨基氮、黏度、新霉素B产量、杂质C的变化趋势。结果得出通气比大小对前20h孢子萌发速率影响小,20h后菌体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后,通气比较高(1.25VVM)有利于缩短pH回升时间,最大菌浓更高,杂质C组分更低。结论前20h通气比控制在0.5VVM,20h后通气比控制在1.25VVM,最佳移种时机为35~4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链霉菌 新霉素 通气比 种子罐 菌浓 总糖 还原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