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乙二醇二甲醚对胺类少水吸收剂CO_(2)捕集性能及分相机理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侯大伟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39,共9页
化学吸收法是重要的CO_(2)捕集技术,其中少水吸收剂因具有捕集速率较快、CO_(2)吸收负荷较高和再生能耗较低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以1,3-丙二胺(DAP)/四甲基乙二胺(TMEDA)/H_(2)O为基础的化学吸收剂具有良好的CO_(2)捕集性能,而利用物理... 化学吸收法是重要的CO_(2)捕集技术,其中少水吸收剂因具有捕集速率较快、CO_(2)吸收负荷较高和再生能耗较低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以1,3-丙二胺(DAP)/四甲基乙二胺(TMEDA)/H_(2)O为基础的化学吸收剂具有良好的CO_(2)捕集性能,而利用物理溶剂替换部分H_(2)O所得胺类少水吸收剂可进一步降低再生能耗。在DAP/TEMEA/H_(2)O中加入二乙二醇二甲醚(DMEDEG),制得胺类少水吸收剂DAP/TEMEA/DMEDEG/H_(2)O。研究了m(DMEDEG):m(H_(2)O)对DAP/TEMEA/DMEDEG/H_(2)O CO_(2)吸收、解吸性能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和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DAP/TMEDA/DMEDEG/H_(2)O的反应和分相机理,并研究了DAP/TMEDA/DMEDEG/H_(2)O的腐蚀性和再生能耗。结果表明,将DAP/TMEDA/DMEDEG/H_(2)O中DAP+TMEDA质量分数固定为50%,当m(DMEDEG):m(H_(2)O)为1:9时,DAP/TMEDA/DMEDEG/H_(2)O具有最大CO_(2)循环负荷(3.549 mol/kg);DAP与CO_(2)反应主要生成氨基甲酸酯(DAPCOO-),并且中间产物(DAP+COO-)更容易使TMEDA质子化;一定条件下腐蚀20#碳钢试片7 d,DAP/TMEDA/DMEDEG/H_(2)O的缓蚀率为-1.035;相同条件下,DAP/TMEDA/DMEDEG/H_(2)O的再生能耗(4.13 GJ/t左右)略低于质量分数为30%的单乙醇胺的再生能耗(4.20 GJ/t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类少水吸收剂 CO_(2)捕集 二乙二醇二甲醚 分相机理 再生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二醇丁醚好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降解途径分析
2
作者 关莹 刘润 +1 位作者 秦品珠 张瑞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6-93,共8页
采用好氧生物法对二乙二醇丁醚(DGBE)进行降解,过程中逐步提升进水DGBE浓度考察其降解效果。分别在驯化前、驯化稳定期和高浓度驯化期获取活性污泥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并基于降解中间产物推测出DGBE可能存在的降解途径。实验结果表... 采用好氧生物法对二乙二醇丁醚(DGBE)进行降解,过程中逐步提升进水DGBE浓度考察其降解效果。分别在驯化前、驯化稳定期和高浓度驯化期获取活性污泥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并基于降解中间产物推测出DGBE可能存在的降解途径。实验结果表明:DGBE质量浓度低于832.85 mg/L时,DGBE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9%和93%以上,继续提升进水浓度则去除率出现下降趋势。DGBE驯化后活性污泥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大幅降低,驯化稳定期的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78.59%),优势菌属为Cupriavidus(42.44%)和Rhodanobacter(20.02%),高浓度驯化期Actinobacteriota(51.15%)超越Proteobacteria(43.41%)成为丰度最高的菌门,Nakamurella(49.81%)为主要优势菌属。检测到DGBE的主要中间产物包括乙二醇丁醚、丁醛和乙烯基正丁醚,分析其可能的降解途径为ω-β-氧化降解途径和次末端氧化导致的醚键断裂降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二醇丁醚 好氧降解 微生物群落结构 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甘醇与乙醇在杂多酸盐催化剂存在下合成二甘醇乙醚 被引量:7
3
作者 刘俊峰 戚蕴石 +1 位作者 饶桂生 吴海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5期626-630,共5页
研究了以杂多酸盐为催化剂,由乙醇和二甘醇合成二甘醇乙醚的反应过程。研究表明,磷钨酸银及硅钨酸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其转化率分别为89.O%和87.3%,单双醚总选择性分别为73.4%和80.6%;磷钼酸银的活性较... 研究了以杂多酸盐为催化剂,由乙醇和二甘醇合成二甘醇乙醚的反应过程。研究表明,磷钨酸银及硅钨酸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其转化率分别为89.O%和87.3%,单双醚总选择性分别为73.4%和80.6%;磷钼酸银的活性较低。IR、XRD、TG分析和正丁胺滴定法表面酸度测定表明,杂多酸银盐的催化性能与其所具有的酸性中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杂多酸盐 二甘醇乙醚 二甘醇 乙醇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增塑剂己二酸二乙二醇单丁醚酯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岩 郎贤忠 +4 位作者 潘宏伟 张会良 张贵宝 白云刚 董丽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1-145,共5页
将己二酸二乙二醇单丁醚酯(DGBEA)用于与聚氯乙烯(PVC)的共混增塑,通过拉伸、动态力学及熔体指数等测试手段考察共混体系的静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流变学性能以及加工性能。结果表明,DGBEA的加入使PVC/DGBEA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降低... 将己二酸二乙二醇单丁醚酯(DGBEA)用于与聚氯乙烯(PVC)的共混增塑,通过拉伸、动态力学及熔体指数等测试手段考察共混体系的静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流变学性能以及加工性能。结果表明,DGBEA的加入使PVC/DGBEA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升高,表现出典型的橡胶态塑料的性质;共混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也大幅降低,使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寒性;熔融指数大幅升高,表明材料的加工性能也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己二酸二乙二醇单丁醚酯 增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二醇单烯丙基醚的合成新工艺 被引量:3
5
作者 曾嵘 刘冬 +1 位作者 周宝强 高瑞昶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64-3367,共4页
以二乙二醇、氯丙烯、氢氧化钠为原料,四丁基氯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不引入其他溶剂,经Williamson成醚法合成了二乙二醇单烯丙基醚[2-(2-烯丙氧基乙氧基)-乙醇]。用红外吸收光谱和1H核磁共振谱对二乙二醇单烯丙基醚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 以二乙二醇、氯丙烯、氢氧化钠为原料,四丁基氯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不引入其他溶剂,经Williamson成醚法合成了二乙二醇单烯丙基醚[2-(2-烯丙氧基乙氧基)-乙醇]。用红外吸收光谱和1H核磁共振谱对二乙二醇单烯丙基醚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摩尔比、碱用量、催化剂用量对目标产物收率的影响,得到较优的操作条件为: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80℃、n(二乙二醇)∶n(氢氧化钠)∶n(氯丙烯)=6∶1.2∶1、催化剂用量为氯丙烯质量的5%。在此条件下,收率达86.7%,纯度为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二醇 烯丙基醚 合成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聚合物冠醚的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银奎 闫正林 +2 位作者 龙永福 黄钐 李德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45-147,共3页
合成出了 3 种网状聚合物冠醚( N P C E):聚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 P E G D E),聚一缩二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 P D G D E)和聚二缩三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 P T G D E)。实验表明, N P C E与金属盐络合... 合成出了 3 种网状聚合物冠醚( N P C E):聚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 P E G D E),聚一缩二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 P D G D E)和聚二缩三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 P T G D E)。实验表明, N P C E与金属盐络合后具有良好的压电性能,并络合金属盐越多,金属离子价态越高和阴离子体积越小,则压电性能越好,电导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DE PDGDE 网状高聚物 冠醚 压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甲酰胺+环己烷+二乙二醇丁醚拟三元系的三临界现象 被引量:2
7
作者 侯海云 安学勤 沈伟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13-816,共4页
用改进的体积法研究了拟三元体系水+甲酰胺+环己烷+二乙二醇丁醚的三临界现象.以水+甲酰胺作为拟“纯组分”,通过控制甲酰胺在拟“纯组分”中的质量分数w,逐渐向三临界点逼近,当w从0增加到0.206时,三相区范围ΔT从1.500℃减小到0.228℃... 用改进的体积法研究了拟三元体系水+甲酰胺+环己烷+二乙二醇丁醚的三临界现象.以水+甲酰胺作为拟“纯组分”,通过控制甲酰胺在拟“纯组分”中的质量分数w,逐渐向三临界点逼近,当w从0增加到0.206时,三相区范围ΔT从1.500℃减小到0.228℃.由实验数据得到体系的临界质量分数w=0.286±0.003,临界温度为(54.8±0.7)℃.实验发现平均温度下三相区三角形的水-油边与三角坐标中的水-油边几乎平行,而且三相区三角形水-油边的边长及其对应的高与ΔT的指数关系符合三临界的经典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体积 拟三元体系 三临界现象 二乙二醇丁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二醇甲基丁基醚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雪梅 蔡照胜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43-445,共3页
在氮气保护下,以二乙二醇单甲醚(C5H12O3,DEGME)和正溴丁烷为(n-C4H9Br)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苯为带水剂,通过Williamson反应合成了二乙二醇甲基丁基醚(DGBME);用正交实验法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产品中DGBME的含量,F... 在氮气保护下,以二乙二醇单甲醚(C5H12O3,DEGME)和正溴丁烷为(n-C4H9Br)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苯为带水剂,通过Williamson反应合成了二乙二醇甲基丁基醚(DGBME);用正交实验法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产品中DGBME的含量,FT-IR和1HNMR法表征了产物结构。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 h,n(n-C4H9Br)∶n(DEGME)=1.06∶1,n(NaOH)∶n(DEGME)=1.5∶1.0;在此条件下,DGBME的收率可达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二醇甲基丁基醚 二乙二醇单甲醚 Williamson反应 正溴丁烷(n-C4H9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二醇丁醚好氧降解污泥培养驯化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关莹 刘润 +1 位作者 李博文 刘伟京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0-105,173,共7页
以二乙二醇丁醚(DGBE)为唯一碳源,采用阶段性提荷的方式,对好氧活性污泥进行培养驯化,考察好氧活性污泥法对DGBE模拟废水的降解效果和耐受浓度,并对其降解动力学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以农药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的好氧段污泥进行接种,DGB... 以二乙二醇丁醚(DGBE)为唯一碳源,采用阶段性提荷的方式,对好氧活性污泥进行培养驯化,考察好氧活性污泥法对DGBE模拟废水的降解效果和耐受浓度,并对其降解动力学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以农药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的好氧段污泥进行接种,DGBE进水COD为600-700 mg/L,驯化初期微生物可较快适应DGBE模拟废水。随后以200 mg/L的理论COD提升进水负荷,在一定浓度条件下COD去除率均可达90%-95%,整体降解效果较好。当进水DGBE质量浓度低于620 mg/L时,DGBE可在5-6 h内完全降解,之后随着进水DGBE质量浓度的升高,降解时间逐渐延长。在该实验条件下,好氧活性污泥对DGBE的最高耐受质量浓度在1 103 mg/L左右,继续提高进水DGBE,好氧活性污泥的降解效果及状态均变差,并出现COD降解迟滞期。活性污泥对DGBE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DGBE及COD的降解速率随浓度的上升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说明高浓度的DGBE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二醇丁醚 好氧生物降解 光伏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含醚新型生物柴油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大勇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4-78,共5页
以精制麻风树油、甲醇和二乙二醇甲醚为反应物,以KOH为催化剂,制备出一种高含氧量的新型生物柴油——麻风树油二乙二醇甲醚酯。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合成条件是醇油物质的量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1.2%,反应温度为65℃... 以精制麻风树油、甲醇和二乙二醇甲醚为反应物,以KOH为催化剂,制备出一种高含氧量的新型生物柴油——麻风树油二乙二醇甲醚酯。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合成条件是醇油物质的量比为6∶1,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1.2%,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30 min。通过FT-IR和1H-NMR分析并验证了产物的分子结构,测试了该生物柴油及其与0#柴油混合的燃料理化性质,包括油溶性、烟点、运动粘度、凝点、闭杯闪点;在相同测试条件下,比较其与0#柴油、麻风树油甲酯的碳烟排放情况。结果表明,麻风树油二乙二醇甲醚酯具有较高的含氧量,其理化性能和排放性能良好,既可以作为柴油添加剂,也可以代替柴油单独进行使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制备 表征 排放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己烷-二乙二醇丁醚三元体系的三液相相平衡
11
作者 侯海云 刘松涛 耿信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49-2253,共5页
用改进的相体积法测定了水-环己烷-二乙二醇丁醚三元体系的相平衡,给出了不同温度下平衡共存三液相的体积分数及平衡共存三液相的相密度的共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在平衡共存三液相中,水、环己烷和二乙二醇丁醚的体积分数随温度改变的变... 用改进的相体积法测定了水-环己烷-二乙二醇丁醚三元体系的相平衡,给出了不同温度下平衡共存三液相的体积分数及平衡共存三液相的相密度的共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在平衡共存三液相中,水、环己烷和二乙二醇丁醚的体积分数随温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分别是倒'S'型,正'S'型,'结'型;将共存三液相的体积分数转化为对应的相密度后,相密度随温度改变的变化曲线也是规整的倒'S'型;而且,3条'S'曲线形状均表现出不对称的特性.因此,密度也可以用作描述体系的相平衡,而且在描述体系临界标度率时,密度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序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存曲线 密度 序参量 水-环己烷-二乙二醇丁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乙二醇基单甲醚/双(二甲氧基乙基)胺基]磷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12
作者 李国斌 周林涛 +1 位作者 罗冬梅 苏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4-176,共3页
利用二乙二醇单甲醚与双(二甲氧基乙基)胺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得到聚[二乙二醇基单甲醚/双(二甲氧基乙基)胺基]磷腈,并应用锂盐复合得到聚磷腈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表明,Td10为255℃,材料最大分解速率出现在410℃;聚磷腈的取代基比例在... 利用二乙二醇单甲醚与双(二甲氧基乙基)胺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得到聚[二乙二醇基单甲醚/双(二甲氧基乙基)胺基]磷腈,并应用锂盐复合得到聚磷腈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表明,Td10为255℃,材料最大分解速率出现在410℃;聚磷腈的取代基比例在1∶1和锂盐掺入量为mol Li+/repeat unit=1.5时,聚磷腈复合导电材料的电导率达到2.71×10-8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乙二醇基单甲醚/双(二甲氧基乙基)胺基]磷腈 合成 热稳定性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二乙二醇单丁醚)酯的合成
13
作者 胡应喜 刘霞 王磊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32-33,36,共3页
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二乙二醇单丁醚为原料、有机锡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法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二乙二醇单丁醚)酯,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元素分... 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二乙二醇单丁醚为原料、有机锡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法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催化合成邻苯二甲酸二(二乙二醇单丁醚)酯,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用量为0.1 mol、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二乙二醇单丁醚的摩尔比为1∶2.20、催化剂有机锡用量为1.5 g、反应时间为4.0 h、反应温度为180~190℃时,邻苯二甲酸二(二乙二醇单丁醚)酯的产率在88%以上,折光率(25℃)为1.4892~1.48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二乙二醇单丁醚)酯 酯交换法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在碳酸二甲酯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铁枝 胡晖 汤志刚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58,共5页
为改善碳酸二甲酯(DMC),对CO2气体的吸收性能,降低溶剂成本,在DMC中添加一定量的氨水、助溶剂形成拟均相混合CO2吸收剂。用恒定容积法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助溶剂的类型、二乙二醇乙醚的比例、氨水的质量分数、氨水的比例和温度)混合溶剂(D... 为改善碳酸二甲酯(DMC),对CO2气体的吸收性能,降低溶剂成本,在DMC中添加一定量的氨水、助溶剂形成拟均相混合CO2吸收剂。用恒定容积法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助溶剂的类型、二乙二醇乙醚的比例、氨水的质量分数、氨水的比例和温度)混合溶剂(DMC+质量分数10%氨水+二乙二醇乙醚)的CO2吸收性能。结果表明:低压时,随着氨水质量分数的增大,CO2在DMC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常压下,CO2在DMC、质量分数10%氨水和二乙二醇乙醚的体积比为70∶15∶15中的溶解度比CO2在DMC中的溶解度提高了3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DMC 氨水 二乙二醇乙醚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醛交换反应制备双二乙二醇丁醚缩甲醛 被引量:3
15
作者 邵冲 王大卫 +3 位作者 沈雯雯 刘洋 张小祥 朱新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92-3598,共7页
报道了一种以二乙二醇丁醚(DEGB)和二乙氧基甲烷(DEM)为原料,通过磷钨酸催化下的缩醛交换反应,合成双二乙二醇丁醚缩甲醛(BDEGBF)的新方法;与甲醛相比,二乙氧基甲烷可作为一种绿色的反应试剂应用于缩醛交换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 报道了一种以二乙二醇丁醚(DEGB)和二乙氧基甲烷(DEM)为原料,通过磷钨酸催化下的缩醛交换反应,合成双二乙二醇丁醚缩甲醛(BDEGBF)的新方法;与甲醛相比,二乙氧基甲烷可作为一种绿色的反应试剂应用于缩醛交换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缩醛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磷钨酸催化剂用量为二乙二醇丁醚质量的1.0%,原料配比n(DEM)∶n(DEGB)=3∶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90min时,DEGB的转化率达到最高为84.9%。磷钨酸催化剂回收方便,可重复使用6次。通过FTIR和1H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并提出了缩醛交换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本缩醛制备方法具有多个优点,例如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操作简便,还具有一定的醇醚类底物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二乙二醇丁醚缩甲醛 磷钨酸 二乙氧基甲烷 二乙二醇丁醚 缩醛交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丙酸酯-g-二乙二醇正十六烷基醚固-固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栋 韩娜 +5 位作者 张兴祥 王乐军 王宁 李伟 于万永 李志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21-1227,共7页
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为催化剂,微晶纤维素为骨架材料,二乙二醇正十六烷基醚(E2C16)为相变材料,采用化学接枝法制备了系列纤维素丙酸酯-g-二乙二醇正十六烷基醚(CP-g-E2C16)固-固相变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为催化剂,微晶纤维素为骨架材料,二乙二醇正十六烷基醚(E2C16)为相变材料,采用化学接枝法制备了系列纤维素丙酸酯-g-二乙二醇正十六烷基醚(CP-g-E2C16)固-固相变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TG)和X射线衍射(XRD)对CP-g-E2C16相变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得到了E2C16的取代度和接枝含量分别为0.12~0.37和17.1%~33.4%的CP-g-E2C16固-固相变材料.CP-g-E2C16接枝共聚物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分别为25~34℃和40~62 J/g,符合人的体感舒适温度范围.CP-g-E2C16固-固相变材料的耐热温度高于237℃,与E2C16相比提高21~40℃,有望应用于熔融纺丝法制备纤维素基储热调温纤维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二乙二醇正十六烷基醚 固-固相变材料 热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酯化法合成皮革加脂剂及其应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霍文凯 周继博 +1 位作者 廖学品 石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4,共8页
以马来酸酐(MAH)为起始材料,依次与二乙二醇乙醚、十八醇进行反应,然后经过磺化制得一种新型加脂剂MADO-SUL。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第一步酯化反应生成中间产物MADG的反应温度为90℃,时间为5 h,马来酸酐与二乙二醇乙醚反... 以马来酸酐(MAH)为起始材料,依次与二乙二醇乙醚、十八醇进行反应,然后经过磺化制得一种新型加脂剂MADO-SUL。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第一步酯化反应生成中间产物MADG的反应温度为90℃,时间为5 h,马来酸酐与二乙二醇乙醚反应摩尔比为1∶1;第二步酯化反应生成MADO的反应温度为190℃,时间为7 h,MADG与十八醇反应摩尔比为1∶1,催化剂亚磷酸用量为反应体系总质量的0.5%;磺化反应温度为80℃,时间为5 h,MADO与亚硫酸钠反应摩尔比为1∶1。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分析了MADO-SUL的结构,并将MADO-SUL应用于牛皮蓝湿革加脂实验,同时与市售加脂剂SF做对比。结果表明,MADO-SUL加脂性能良好,MADO-SUL加脂后坯革的二氯甲烷萃取物含量为3.224%,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为92.484μg C/g。市售加脂剂加脂后坯革的二氯甲烷萃取物含量为5.485%,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为173.348μg C/g,均高于MADO-S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二乙二醇乙醚 十八醇 加脂剂 VO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反应器液相循环反应制备二甘醇乙烯基醚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心权 黎四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87-192,共6页
以乙炔和二甘醇为原料,二甘醇钾为催化剂,采用管式反应器液相循环反应制备二甘醇乙烯基醚。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停留时间等因素对乙炔转化率的影响,得到较为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催化剂二甘醇钾用量为二甘醇质量的4%、... 以乙炔和二甘醇为原料,二甘醇钾为催化剂,采用管式反应器液相循环反应制备二甘醇乙烯基醚。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停留时间等因素对乙炔转化率的影响,得到较为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催化剂二甘醇钾用量为二甘醇质量的4%、反应温度175℃、反应压力6MPa、停留时间175s。在该条件下进行了液相连续循环反应,反应达到稳态时,二甘醇的转化率为76.03%,二甘醇单乙烯基醚收率为59.03%,二甘醇双乙烯基醚的收率为15.10%,合计二甘醇乙烯基醚总收率为74.13%。单位反应体积二甘醇乙烯基醚的产率为143.2g/(h·mL)。二甘醇与乙炔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的指前因子k_0=1.20×10~8s^(–1),反应的活化能E=86.86kJ/mol。管式反应器中无气相乙炔,克服了高温高压下气相乙炔易燃易爆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 二甘醇乙烯基醚 乙炔 反应动力学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二醇醚增韧改性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的性能 被引量:11
19
作者 崔举庆 谢明君 +5 位作者 杨苏 翁旭 韩书广 兰平 詹先旭 卢晓宁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4,共5页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相比脲醛树脂(UF)具有低甲醛释放和高耐水的优点,被广泛用于制造环保和防潮胶合板、刨花板和纤维板。但是,增加三聚氰胺含量会导致MUF树脂脆性变大。制备了二乙二醇醚增韧改性MUF树脂,研究了二乙二醇醚添加量...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相比脲醛树脂(UF)具有低甲醛释放和高耐水的优点,被广泛用于制造环保和防潮胶合板、刨花板和纤维板。但是,增加三聚氰胺含量会导致MUF树脂脆性变大。制备了二乙二醇醚增韧改性MUF树脂,研究了二乙二醇醚添加量对胶合板胶合强度、弹性模量、静曲强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UF胶液质量2%~8%的二乙二醇醚可延长MUF树脂的固化时间,降低胶合板的胶合强度,而胶合板的抗弯破坏由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转变。与对照组对比,二乙二醇醚改性MUF树脂可明显提高所制胶合板的弹性模量、静曲强度和冲击韧性。较优的二乙二醇醚添加量为MUF胶液质量的2%,此时,胶合板弹性模量、静曲强度和冲击韧性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6.7%,71.1%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尿素-甲醛胶黏剂 二乙二醇醚 增韧改性 胶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电子级二乙二醇甲醚中Cd含量
20
作者 王燕 宋文娟 +1 位作者 高中飞 郭登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1-203,205,共4页
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通过标准加入法直接测定电子级二乙二醇甲醚(DGME)中的Cd含量。对分析线、石墨管类型、基体改进剂、仪器分析条件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实验精密度、加标回收率等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分析线选择228.8 nm,... 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通过标准加入法直接测定电子级二乙二醇甲醚(DGME)中的Cd含量。对分析线、石墨管类型、基体改进剂、仪器分析条件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实验精密度、加标回收率等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分析线选择228.8 nm,以10 g/L酒石酸加3 g/L硫酸铵作复合基体改进剂,灰化温度为900℃,原子化温度为1 900℃,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0.160 8x+0.096 9,相关系数R=0.999 3。方法相对标准偏差〈4.28%,检出限为0.273μg/L,加标回收率为95.0%~103.4%之间。该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 标准加入法 二乙二醇甲醚(DGME)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