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合金化对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的影响
1
作者 戴宇恒 满廷慧 +3 位作者 李朋 徐乐钱 刘宇 韦习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26-233,共8页
莱氏体共晶碳化物粗大不均是严重影响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使役性能的不利因素。除了改变凝固冷却条件调控莱氏体共晶碳化物以外,国内外在利用稀土合金化手段改善共晶碳化物的形貌与分布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来提高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的... 莱氏体共晶碳化物粗大不均是严重影响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使役性能的不利因素。除了改变凝固冷却条件调控莱氏体共晶碳化物以外,国内外在利用稀土合金化手段改善共晶碳化物的形貌与分布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来提高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的热加工性能与韧性。本文简要介绍了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的生产工艺现状,阐述了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稀土合金化的研究进展,对比总结了稀土合金化研究现状中稀土元素的添加技术与添加量。另外,重点梳理了稀土合金化对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稀土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高合金工模具钢 生产工艺 稀土合金化 共晶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3热作模具钢表面耐高温磨损涂层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单华亮 陶美悦 +1 位作者 庄文晨 曹志强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8-28,共11页
在工业生产中H13热作模具钢使用广泛,但是其高温情况下会发生磨损,疲劳失效普遍存在,这大大地影响生产的安全性,并且严重损害了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地探究分析H13热作模具钢的高温磨损情况,并改善其性能,提高其服役时间,国内外学者对H13... 在工业生产中H13热作模具钢使用广泛,但是其高温情况下会发生磨损,疲劳失效普遍存在,这大大地影响生产的安全性,并且严重损害了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地探究分析H13热作模具钢的高温磨损情况,并改善其性能,提高其服役时间,国内外学者对H13钢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在介绍H13钢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激光熔覆、热喷涂技术、气相沉积技术,以及渗硼、渗碳、渗氮、多元共渗技术等化学热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针对不同的方法对H13热作模具钢改性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H13钢的高温磨损涂层制备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高温磨损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顶模安装施工技术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宗秀金 陈川 +3 位作者 昌坤 师朋 钟世 王帅亮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2期39-41,共3页
以某超高层塔楼为对象,通过智能顶升模架系统,使塔楼核心筒竖向结构施工有一个封闭、安全的作业空间某项目智能顶升模架系统安装高度为33.4 m。智能顶升模架系统安装重点是钢平台系统和挂架系统的安装;钢平台的安装原则“地面拼装、空... 以某超高层塔楼为对象,通过智能顶升模架系统,使塔楼核心筒竖向结构施工有一个封闭、安全的作业空间某项目智能顶升模架系统安装高度为33.4 m。智能顶升模架系统安装重点是钢平台系统和挂架系统的安装;钢平台的安装原则“地面拼装、空中对装”,挂架安装原则“三跨单元、单元吊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 智能顶升模架系统 钢平台系统 挂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免热处理压铸铝合金对模具钢的侵蚀性研究
4
作者 顾磊明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4年第7期14-17,共4页
通过将模具钢浸入熔融铝合金液中并进行动态旋转熔损试验,研究了3种大型一体压铸用免热处理铝合金材料对2种典型压铸模具钢的侵蚀作用。结果表明:经20 min旋转熔损试验后,1#铝合金液中的模具钢表面侵蚀面积最小、质量损失最小、对模具... 通过将模具钢浸入熔融铝合金液中并进行动态旋转熔损试验,研究了3种大型一体压铸用免热处理铝合金材料对2种典型压铸模具钢的侵蚀作用。结果表明:经20 min旋转熔损试验后,1#铝合金液中的模具钢表面侵蚀面积最小、质量损失最小、对模具钢的侵蚀最轻,因此,3种免热处理压铸铝合金中,1#铝合金的粘模倾向最小。应用新型免热处理材料时,应选择与该免热处理材料粘模适配性好的模具材料,以获得最小的侵蚀质量损失,保证模具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热处理铝合金 一体压铸 模具钢 粘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块组合钢模板翻模技术在桥梁门式墩施工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长水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依托实际工程案例,探讨大块组合钢模板翻模技术在桥梁门式墩施工中的应用,确定施工方案,分析其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块组合钢板翻模技术施工质量达到规范标准;混凝土表层平滑、色泽统一,优良率达100%;... 依托实际工程案例,探讨大块组合钢模板翻模技术在桥梁门式墩施工中的应用,确定施工方案,分析其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块组合钢板翻模技术施工质量达到规范标准;混凝土表层平滑、色泽统一,优良率达100%;相较于传统翻模施工技术,该技术可大幅减少接茬筋使用量,降低成本,缩短施工周期,可在桥梁墩柱施工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钢模板 翻模技术 桥梁门式墩 模板翻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平台支模体系在住宅项目悬空结构板施工中的应用思考
6
作者 班程远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20期94-96,共3页
针对住宅项目悬空结构板施工,对钢平台支模体系进行设计,并按照施工方法和操作要点进行施工,通过实际应用和有限元方法对钢平台支模体系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各测点的模拟位移量小于12 mm,实测位移量小于14 mm;模拟沉降量小于3... 针对住宅项目悬空结构板施工,对钢平台支模体系进行设计,并按照施工方法和操作要点进行施工,通过实际应用和有限元方法对钢平台支模体系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各测点的模拟位移量小于12 mm,实测位移量小于14 mm;模拟沉降量小于3.5 mm,实测沉降量小于5.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平台支模 住宅项目 悬空结构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压钢质无缝气瓶的高温旋压收口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7
作者 王杰 熊其平 《汽车零部件》 2024年第5期18-21,共4页
为解决钢瓶瓶口部分外径、内径厚度不一致、消防钢瓶与特殊气瓶收口难、钢瓶瓶口有内黑和裂纹等问题,采用复合收口模具结构旋压机,收口道次为多道次收口方式。其中旋压机主轴转速为800 r/min,进给量为0.55~2.5 mm/r,加热温度为1000~1100... 为解决钢瓶瓶口部分外径、内径厚度不一致、消防钢瓶与特殊气瓶收口难、钢瓶瓶口有内黑和裂纹等问题,采用复合收口模具结构旋压机,收口道次为多道次收口方式。其中旋压机主轴转速为800 r/min,进给量为0.55~2.5 mm/r,加热温度为1000~1100℃,可加工钢管壁厚为φ7.7~φ12 mm,得到成型质量好、合格率高的高压钢质无缝气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收口模具 旋压机 高压钢质无缝气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Cr16Mo模具钢立铣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系数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敏 景璐璐 +1 位作者 安庆龙 陈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9,共5页
在动态铣削力模型基础上,通过正交铣削实验分析了立铣4Cr16Mo模具钢时各加工参数对切向切削力系数Kt和径向切削力系数Kr的影响规律,以及切削参数的优化选择;采用二次多项式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Kt,径向切... 在动态铣削力模型基础上,通过正交铣削实验分析了立铣4Cr16Mo模具钢时各加工参数对切向切削力系数Kt和径向切削力系数Kr的影响规律,以及切削参数的优化选择;采用二次多项式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Kt,径向切深对其影响最大,切削速度次之,每齿进给量的影响最小;而对于Kr,每齿进给量对其影响最大,径向切深次之,切削速度的影响很小.基于此,提出了减小切削力的简单有效办法,同时采用实验方法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钢 切削力系数 偏最小二乘法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作模具钢在高温热机械应力循环下的疲劳断裂行为 被引量:11
9
作者 方健儒 姜启川 +1 位作者 韩增祥 王海清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14,共4页
研究了热作模具钢在应力控制下的等温疲劳和同相热机械疲劳寿命 ,发现在相同的应力幅下 ,同相热机械疲劳寿命低于上限温度的等温疲劳寿命。通过研究疲劳过程中的循环应变响应和疲劳断口特征时发现 ,等温疲劳条件下 ,滞后环朝压缩方向发... 研究了热作模具钢在应力控制下的等温疲劳和同相热机械疲劳寿命 ,发现在相同的应力幅下 ,同相热机械疲劳寿命低于上限温度的等温疲劳寿命。通过研究疲劳过程中的循环应变响应和疲劳断口特征时发现 ,等温疲劳条件下 ,滞后环朝压缩方向发展 ,疲劳裂纹主要为穿晶萌生与扩展 ;在热机械疲劳条件下 ,滞后环朝拉伸方向发展 ,疲劳裂纹主要沿晶萌生与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机械应力 疲劳断裂行为 热作模具钢 热机械疲劳 等温疲劳 温度循环 应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Cr2Mo塑料模具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秉新 刘相华 王国栋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86,共4页
为了调节塑料模具钢3Cr2Mo的组织,以实现在线预硬化,使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3Cr2Mo钢变形及未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及相变组织.实验结果表明,3Cr2Mo钢奥氏体稳定性较高,在所研究的实... 为了调节塑料模具钢3Cr2Mo的组织,以实现在线预硬化,使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3Cr2Mo钢变形及未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及相变组织.实验结果表明,3Cr2Mo钢奥氏体稳定性较高,在所研究的实验条件下,连续冷却过程中没有出现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而是发生贝氏体和马氏体相变.热变形使奥氏体发生了机械稳定化,贝氏体相变推迟到较低温度下才完成.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贝氏体的形态由常规板条状变成粒状,最终可获得粒状贝氏体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钢 连续冷却相变 贝氏体 硬度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工艺对DIN1.2316塑料模具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左秀荣 张新理 +2 位作者 郭海滨 李金玲 王翼鹏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0,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研究了DIN1.2316塑料模具钢经1 050℃淬火、350~650℃保温1~16 h回火的微观组织及硬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350~650℃回火,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回火硬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350~450℃回火硬度随保温... 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研究了DIN1.2316塑料模具钢经1 050℃淬火、350~650℃保温1~16 h回火的微观组织及硬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350~650℃回火,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回火硬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350~450℃回火硬度随保温时间变化不大,500℃回火时,保温4 h内硬度保持不变,4~8 h硬度从53.9 HRC下降到47.4 HRC,8 h后硬度趋于稳定.550~650℃回火,2 h内硬度急剧下降,2 h之后硬度基本不再变化.回火工艺为550℃×4 h^16 h,600℃×1 h^4 h,650℃×1h,回火参数在11 300~13 500硬度可以满足预硬化硬度要求.随回火温度升高、回火时间的延长,碳化物析出量增多并逐渐球化、聚集长大,使硬度下降.回火温度较回火时间对硬度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1.2316塑料模具钢 回火 回火曲线 硬度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3钢激光熔覆Co基涂层组织及热疲劳性能 被引量:14
12
作者 叶宏 雷临苹 +1 位作者 喻文新 闫忠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0,共5页
针对热作模具用H13钢工况下易产生热疲劳失效的问题,采用Nd:YAG激光器在H13钢表面制备Co基合金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组织、合金元素分布及物相组成进行检测。利用显微硬度计和热震实验法,测试热... 针对热作模具用H13钢工况下易产生热疲劳失效的问题,采用Nd:YAG激光器在H13钢表面制备Co基合金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组织、合金元素分布及物相组成进行检测。利用显微硬度计和热震实验法,测试热疲劳对Co基合金涂层和淬火回火态H13钢硬度影响。结果表明,Co基合金涂层从底部到表层,依次为平面晶、胞状晶、树枝晶和等轴晶。Co基合金涂层物相主要由γ-Co和M_(23)C_6相组成,热疲劳后涂层表面形成M_2O_3和M_3O_4(M=Fe,Co,Cr)氧化物。Co基合金涂层硬度最高可达706HV0.2且呈梯度降低;热循环1000次后,Co基合金涂层表面硬度降低24.4%,H13钢表面硬度降低37.7%,Co基合金涂层硬度下降幅度低于H13钢。热循环1000次后,Co基合金涂层表面未发现明显热裂纹,H13钢表面形成大量网状热裂纹。Co基合金涂层中,Cr元素形成致密Cr_2O_3氧化膜使其热疲劳性能优于H13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激光熔覆 钴基合金 显微组织 热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新型冷作模具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荣耀 茹红强 +1 位作者 赵媛 刘春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17-819,共3页
由于莱氏体钢中含有大量的碳化物,常用的AISID2冷作磨具钢具有很高的耐磨性,但由此而易于崩裂且不易锻造及线切割加工。为此,调整其成分和热处理工艺而开发了一种新型模具钢(实验钢)。采用金相显微镜、硬度计及冲击实验机研究了回火温... 由于莱氏体钢中含有大量的碳化物,常用的AISID2冷作磨具钢具有很高的耐磨性,但由此而易于崩裂且不易锻造及线切割加工。为此,调整其成分和热处理工艺而开发了一种新型模具钢(实验钢)。采用金相显微镜、硬度计及冲击实验机研究了回火温度对该新型钢显微组织硬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50℃淬火及500℃回火处理时,实验钢与D2钢相比所含碳化物较少且颗粒尺寸较小,而且在各种回火温度下其冲击韧性和硬度均高于D2钢。例如经500℃回火处理,其硬度与冲击韧性分别为HRC64和45J/cm2·由于排除了其中的粗大又不均匀的碳化物,实验钢组织大为改善,由此而消除了在使用中的崩裂失效现象并延长了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作模具钢 冲击韧性 硬度 显微组织 回火温度 莱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锻模具钢的耐磨性及磨损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树奇 朱韬 茅奕苏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4,共5页
采用销盘式高温摩擦磨损实验机,针对一种新型铸钢、H13和H21钢在25-400℃下进行磨损试验,对比研究各种钢的耐磨性,并探讨了磨损机制.研究表明:室温下H21钢由于具有较多的未溶碳化物,比H13钢和铸钢具有高的耐磨性;在200-300℃下铸钢和H1... 采用销盘式高温摩擦磨损实验机,针对一种新型铸钢、H13和H21钢在25-400℃下进行磨损试验,对比研究各种钢的耐磨性,并探讨了磨损机制.研究表明:室温下H21钢由于具有较多的未溶碳化物,比H13钢和铸钢具有高的耐磨性;在200-300℃下铸钢和H13钢随载荷的增加一直具有较低的磨损率和增长率,而H21钢当载荷达到200 N时磨损率忽然升高;在400℃下铸钢具有持续低的磨损率,明显低于H21和H13钢.可见,新型铸钢具有比常用热锻模具钢显著高的高温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锻模具钢 新型铸钢 耐磨性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18钢大模块淬火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冬利 顾剑锋 胡明娟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397,共4页
借助计算机数值模拟,为塑料模具钢718大模块制订了两种新型的淬火工艺,一是预冷-水淬-自回火-水淬工艺,另一是提高奥氏体化温度,直接空冷淬火的工艺.实际生产试验的结果表明,这两种淬火工艺能够满足大模块质量要求.另外,计算机模拟结果... 借助计算机数值模拟,为塑料模具钢718大模块制订了两种新型的淬火工艺,一是预冷-水淬-自回火-水淬工艺,另一是提高奥氏体化温度,直接空冷淬火的工艺.实际生产试验的结果表明,这两种淬火工艺能够满足大模块质量要求.另外,计算机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的较好,说明这种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用来设计新型淬火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预硬化型塑料模具钢 淬火工艺 自回火 718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热导率热冲压模具材料HTCS-130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尹学炜 徐伟力 +1 位作者 姚杰 吴晓春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了给自主研发和生产适用于高强钢板热冲压成型用专用模具材料提供理论基础,研究了一种西班牙材料(HTCS-130钢)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和导热性能,并与国产优质H13钢进行对比。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 为了给自主研发和生产适用于高强钢板热冲压成型用专用模具材料提供理论基础,研究了一种西班牙材料(HTCS-130钢)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和导热性能,并与国产优质H13钢进行对比。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热冲压模具钢HTCS-130钢的微观组织,利用激光导热仪LFA457测定了HTCS-130钢和国产优质H13钢从100~700oC的热扩散率和比热容,由测得数据计算出热导率。结果表明:淬回火态的HTCS-130钢热稳定性明显能优于H13钢,与其W和Mo形成的钨钼碳化物有关;在100~700℃内HTCS-130钢的热导率显著高于H13钢,在热冲压模具钢服役温度300-500℃内,HTCS-130钢的热导率高达37W/(m·K),比H13钢高出近47%;相同前序工艺的HTCS-130-1和HTCS-130-2,多一次回火的HTCS-130-2试样具备更高的热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冲压 HTCS-130钢 热导率 热作模具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铸模具钢大模块固溶冷却过程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值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左鹏鹏 黎军顽 +2 位作者 蒋波 施渊吉 吴晓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458-464,共7页
首先采用热膨胀仪测得SDDVA钢的CCT曲线,其淬火获得全马氏体的临界冷速为0.3℃/s,不出现珠光体的临界冷速为0.02℃/s。为了避免碳化物沿晶析出而影响材料的综合性能,从800℃冷却到500℃的冷速应不小于0.1℃/s。然后基于金属-热-力耦合... 首先采用热膨胀仪测得SDDVA钢的CCT曲线,其淬火获得全马氏体的临界冷速为0.3℃/s,不出现珠光体的临界冷速为0.02℃/s。为了避免碳化物沿晶析出而影响材料的综合性能,从800℃冷却到500℃的冷速应不小于0.1℃/s。然后基于金属-热-力耦合理论建立SDDVA钢大模块固溶冷却过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温度场、组织场和应力场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水冷和"水-空-水"交替冷却对组织的演变没有明显的影响,整个模块均可获得较多的马氏体,仅心部含有极少量贝氏体,可满足压铸模具钢对固溶冷却组织的要求。同时,两种冷却工艺均可避免沿晶碳化物的析出,但"水-空-水"交替冷却可有效降低大模块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心表温差和应力差,避免开裂风险。采用此工艺生产的SDDVA钢大模块(尺寸约470 mm×800 mm×4 000 mm)按照北美压铸协会标准(NADCA#207-2011)检测,其冲击功为354.8~366.0 J,球化组织可达AS2级,无明显带状偏析及液析碳化物,达到国外同类高端产品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铸模具钢 大模块 固溶冷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1钛合金与5CrMnMo模具钢间接触换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智 张立文 顾森东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9-513,共5页
基于稳态热流法,利用自制的接触换热系数测量装置对TC11钛合金与5CrMnMo模具钢间的接触换热进行测试,探讨了界面荷载、界面温度、接触面粗糙度和玻璃润滑剂对接触换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触换热系数随界面荷载的增加而增大,且与... 基于稳态热流法,利用自制的接触换热系数测量装置对TC11钛合金与5CrMnMo模具钢间的接触换热进行测试,探讨了界面荷载、界面温度、接触面粗糙度和玻璃润滑剂对接触换热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触换热系数随界面荷载的增加而增大,且与界面荷载的幂指数函数近似成正比关系;接触换热系数随界面温度的升高总体上呈增大趋势;在相对较小的粗糙度范围内,产生接触换热系数随接触面粗糙度增加而增大的反常现象;玻璃润滑剂的存在使接触换热系数降低了1~2个数量级,厚度的影响尤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换热系数 TC11钛合金 5CrMnMo模具钢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元素对新型压铸模具钢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曾艳 吴晓春 +1 位作者 夏书文 左鹏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72-75,共4页
对比研究了含镍1%(质量分数)和不含镍的新型压铸模具钢的热稳定性能及微观组织演变情况。两种材料采取相同的淬火工艺,再经多次回火达到相似的硬度,然后于600℃进行热稳定性实验,并采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TEM(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比分... 对比研究了含镍1%(质量分数)和不含镍的新型压铸模具钢的热稳定性能及微观组织演变情况。两种材料采取相同的淬火工艺,再经多次回火达到相似的硬度,然后于600℃进行热稳定性实验,并采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TEM(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比分析了两种材料的淬火态及热稳过程中的微观组织的变化情况,探索了Ni元素的添加对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元素能够阻碍碳化物向基体中溶解,未溶的碳化物颗粒在晶界处能有效阻止原始奥氏体的长大,从而使材料允许的淬火加热温度提高。在相同的淬火条件下,Ni使得SDYZ1钢中的碳化物无法充分地固溶于基体,因而在回火过程中减弱了二次碳化物的析出强化效果,导致在热稳前期SDYZ1钢的硬度降低较快;Ni提高材料热稳定性能的优势可能需要在较高淬火温度下才能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铸模具钢 热稳定性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热作模具钢SDH3-Mod的热稳机理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计天予 吴晓春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9-35,共7页
为了提高热作模具钢的热稳定性,在H13钢的基础上降V增Mn,设计了新型热作模具钢SDH3-Mod.通过热稳定性实验研究SDH3-Mod和H13在高温服役过程中的硬度变化趋势,结合Johnson-Mehl-Avrami(JMA)方程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探讨其高温时效动力学过... 为了提高热作模具钢的热稳定性,在H13钢的基础上降V增Mn,设计了新型热作模具钢SDH3-Mod.通过热稳定性实验研究SDH3-Mod和H13在高温服役过程中的硬度变化趋势,结合Johnson-Mehl-Avrami(JMA)方程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探讨其高温时效动力学过程及微观组织演变.研究表明:SDH3-Mod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优于H13.620℃热稳保温中,SDH3-Mod的基体回复被延迟,碳化物粗化被有效抑制,表现出比H13更加优异的回火抗力,这是由于SDH3-Mod的淬火温度高于H13,马氏体基体中固溶了更多的合金元素,提高了基体的分解温度,从而延迟了马氏体基体的回复;同时,Mn固溶于基体中,降低了高温下碳在铁素体基体中的扩散速率,较好地抑制了碳化物的析出和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热稳 回火抗力 JMA方程 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