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diamond复合材料平面研磨实验研究
1
作者 赵翠翠 刘成炜 +2 位作者 于晓琳 焦可如 黄树涛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8-224,共17页
目的 为实现Cu/diamond复合材料表面高效平坦化的研磨加工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满足该材料应用需求。方法 对Cu/diamond复合材料进行平面研磨加工实验,研究了研磨盘转速、研磨压力及磨粒粒度对研磨表面质量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结果 实... 目的 为实现Cu/diamond复合材料表面高效平坦化的研磨加工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满足该材料应用需求。方法 对Cu/diamond复合材料进行平面研磨加工实验,研究了研磨盘转速、研磨压力及磨粒粒度对研磨表面质量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Cu/diamond复合材料研磨过程中金刚石增强颗粒的去除形式主要包括延性去除、局部破碎、整体脱落、表面和边缘微小脆性破碎几种形式;研磨表面金刚石增强颗粒与Cu基体两相之间呈现台阶现象,随着金刚石磨粒粒度的增加台阶现象越显著,增强颗粒研磨表面整体平整,增强颗粒间的基体区域较为平坦;Cu/diamond复合材料研磨过程材料去除率随研磨盘转速、研磨压力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磨粒粒度的增大而增大,研磨盘转速对表面粗糙度影响不大,研磨压力对表面质量的影响大于研磨盘转速,其中磨粒粒度对表面质量及材料去除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综合研磨加工效果,Cu/diamond复合材料在研磨120 min,研磨盘转速为180 r/min、研磨压力为1.2 MPa、金刚石磨粒粒度为W14的条件下加工,可以获得表面粗糙度为0.488μm的平坦表面,材料去除率可达0.785μm/min。结论 通过合理选择研磨速度、研磨压力和金刚石磨料粒度对Cu/diamond复合材料进行研磨加工,能够以较高的研磨效率获得较为平坦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diamond复合材料 平面研磨 材料去除率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 研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含量对电子束选区熔化制备Ni-Cu/金刚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浩东 王海山 范永刚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6-324,共9页
为解决传统PDC钻头胎体材料制备方法带来的弊端并提高其性能,采用电子束选区熔化(electron beam selective melting,EBSM)技术成功制备能够用作PDC钻头胎体的Ni-Cu/金刚石复合材料试样,并系统研究金刚石含量对试样耐磨和抗冲蚀性能等的... 为解决传统PDC钻头胎体材料制备方法带来的弊端并提高其性能,采用电子束选区熔化(electron beam selective melting,EBSM)技术成功制备能够用作PDC钻头胎体的Ni-Cu/金刚石复合材料试样,并系统研究金刚石含量对试样耐磨和抗冲蚀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金刚石体积分数增加,Ni-Cu/金刚石复合材料试样的致密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其抗弯强度整体呈先减小、后出现一个基本保持不变的平台期、随后再迅速减小的趋势;当金刚石体积分数从10%增加到35%时,试样的磨耗比先逐步增加,在金刚石体积分数为25%时达到最大值1.09,后迅速减小;同时,在抗冲蚀试验中试样的质量损失随金刚石体积分数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金刚石体积分数为25%时获得最小值7.15 mg。因此,当金刚石体积分数为25%时,EBSM制备的Ni-Cu/金刚石复合材料的耐磨和抗冲蚀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金刚石复合材料 电子束选区熔化 抗冲蚀性 磨耗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Diamond复合材料的多次电弧烧蚀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飞 凤仪 +1 位作者 李新朝 刘铸汉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599-1604,共6页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得金刚石分布均匀,且与铜基结合良好的Cu-Diamond复合材料(金刚石体积分数为5%)。在空气气氛中对Cu-5vol.%Diamond复合材料进行多次电弧烧蚀,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三维激光共聚焦显微镜(3D LSCM)对烧蚀...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得金刚石分布均匀,且与铜基结合良好的Cu-Diamond复合材料(金刚石体积分数为5%)。在空气气氛中对Cu-5vol.%Diamond复合材料进行多次电弧烧蚀,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三维激光共聚焦显微镜(3D LSCM)对烧蚀表面进行观察分析,利用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烧蚀后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00次9 kV高电压电弧烧蚀后,复合材料烧蚀区域中的铜基体出现熔化和溅射,并被氧化成了CuO和Cu_(2)O,同时金刚石颗粒较大幅度提高了该复合材料的抗电弧烧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diamond复合材料 电弧烧蚀 形貌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互穿结构Cu-W触头抗熔焊机理
4
作者 韩颖 吴世齐 +3 位作者 宋博文 安辉 齐丽君 陆艳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525,共11页
触头闭合回跳电弧引起的开关电器动熔焊问题,直接影响大功率接触器的电寿命和可靠性。为此设计了2种三维互穿有序结构的四边形和菱形十二面体的Cu-W复合材料触头,围绕触头动熔焊过程中的电弧、熔池、液滴溅射及凝固相变降温等问题,建立... 触头闭合回跳电弧引起的开关电器动熔焊问题,直接影响大功率接触器的电寿命和可靠性。为此设计了2种三维互穿有序结构的四边形和菱形十二面体的Cu-W复合材料触头,围绕触头动熔焊过程中的电弧、熔池、液滴溅射及凝固相变降温等问题,建立触头熔池流体动力学模型和冷凝降温数学模型,研究了2种有序结构和商用无序结构的触头阳极在闭合回跳电弧作用下熔化温度分布、熔池喷溅形貌和接触区域金属凝固过程,通过模拟熔焊实验平台进行了熔焊力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三维互穿有序W骨架结构,能够有效抑制熔池扩散和液态金属喷溅,并降低熔焊力,从而提高Cu-W复合材料的抗熔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互穿结构 cu-W复合材料 熔化喷溅 熔池凝固 熔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封装用Diamond/Cu复合材料的化学镀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洪波 贾成厂 郭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3-236,共4页
通过采用在Diamond/Cu复合材料表面化学镀镍的方法来改善其焊接性。化学镀镍前,采用SnCl2溶液和PdCl2溶液对复合材料表面进行敏化、活化等预处理。研究了pH值和温度对化学镀镍沉积速度的影响。利用SEM、EDX、XRD和划痕实验等措施对镀层... 通过采用在Diamond/Cu复合材料表面化学镀镍的方法来改善其焊接性。化学镀镍前,采用SnCl2溶液和PdCl2溶液对复合材料表面进行敏化、活化等预处理。研究了pH值和温度对化学镀镍沉积速度的影响。利用SEM、EDX、XRD和划痕实验等措施对镀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Diamond/Cu复合材料表面获得了均匀、致密、结合牢固的Ni-P合金镀层。镀层为中磷镀层,属于微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mond/cu复合材料 化学镀镍 沉积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掺杂量对Diamond/Cu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吴磊 徐国良 +3 位作者 贾成厂 陈惠 高鹏 梁栋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4-189,共6页
采用超高压熔渗法制备了Diamond/SiC/Cu复合材料,通过研究不同SiC含量下样品的热导率变化规律及界面性能,提出孤立界面模型。主要阐释孤立界面模型的适用条件、主要内容及定量公式。通过孤立界面模型,说明低SiC掺杂量的必要性和Diamond... 采用超高压熔渗法制备了Diamond/SiC/Cu复合材料,通过研究不同SiC含量下样品的热导率变化规律及界面性能,提出孤立界面模型。主要阐释孤立界面模型的适用条件、主要内容及定量公式。通过孤立界面模型,说明低SiC掺杂量的必要性和Diamond骨架对于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重要性。结果表明,SiC最佳掺杂量为15%,此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热导率526.7 W·m-1·K-1,热膨胀系数2.4 ppm/K,密度3.74 g/cm3,节省原料成本近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mond SIC cu复合材料 孤立界面模型 iC掺杂量 超高压熔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粒径对金刚石/Cu-B合金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熹 康翱龙 +8 位作者 焦增凯 康惠元 吴成元 周科朝 马莉 邓泽军 王一佳 余志明 魏秋平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采用Cu-B合金为基体,选用粒径分别为110、230、550μm的金刚石颗粒作为增强体,利用气压熔渗工艺在1100℃、10 MPa气体压力下制备金刚石/Cu-B合金复合材料,研究金刚石颗粒粒径对复合材料组织结构、界面相分布及热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Cu-B合金为基体,选用粒径分别为110、230、550μm的金刚石颗粒作为增强体,利用气压熔渗工艺在1100℃、10 MPa气体压力下制备金刚石/Cu-B合金复合材料,研究金刚石颗粒粒径对复合材料组织结构、界面相分布及热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金刚石粒径的增大,复合材料热导率上升,热膨胀系数减小,复合材料界面处硼碳化合物含量增加,界面结合情况得到改善。由金刚石颗粒粒径为550μm时,复合材料热导率最高,可达680.3 W/(m·K),热膨胀系数最小,为4.905×10^(−6)K^(−1),符合高效热管理器件对金刚石/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要求,在电子产品散热器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导率 金刚石粒径 气压熔渗 热膨胀系数 金刚石/cu-B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FE/Cu材料动态压缩特性
8
作者 汤雪志 王志军 +1 位作者 张雪朋 徐永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8,164,共7页
通过冷等静压和冷压烧结制备出六种不同密度的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Cu复合材料,并采用霍普金森系统研究了密度和制备方法对PTFE/Cu动态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冷压烧结试样在其烧结过程中发生纵向膨胀,导致密度降... 通过冷等静压和冷压烧结制备出六种不同密度的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Cu复合材料,并采用霍普金森系统研究了密度和制备方法对PTFE/Cu动态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冷压烧结试样在其烧结过程中发生纵向膨胀,导致密度降低,且试样表面生成一层金属膜;冷压烧结试样的动态压缩性能优于冷等静压试样;冷压烧结后的PTFE/Cu材料中PTFE晶体发育更好,对Cu颗粒包裹力更大,界面结合力更高,提升了冷压烧结PTFE/Cu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cu复合材料 冷等静压 冷压烧结 动态压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n、Ni-Cr、Co烧结助剂对Ni_(3)Al基金刚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卢家锋 张凤林 陈晓昀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4-48,共5页
采用真空热压法制备了Ni_(3)Al基金刚石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烧结助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对Ni_(3)Al基金刚石钻头的钻孔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添加0~30vol%的Cu-Sn、Ni-Cr、Co烧结助剂后,Ni_(3)Al基金刚石刀头... 采用真空热压法制备了Ni_(3)Al基金刚石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烧结助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对Ni_(3)Al基金刚石钻头的钻孔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添加0~30vol%的Cu-Sn、Ni-Cr、Co烧结助剂后,Ni_(3)Al基金刚石刀头的致密度、抗弯强度、硬度得到提高。Ni3Al基金刚石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着Ni-Cr、Co烧结助剂含量的增加而提高。Cu-Sn、Ni-Cr烧结助剂中的Cr元素在金刚石的表面出现了富集现象。将添加Cu-Sn、Ni-Cr烧结助剂的Ni_(3)Al基金刚石复合材料制备成工具进行钻削测试,发现Ni_(3)Al基金刚石复合材料的失效形式可以分为微破碎、磨耗、宏观破碎3种形式,钻削试验中并没有发现整颗金刚石脱落的现象,表明Ni_(3)Al基对金刚石的把持力较大,强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3)Al cu-Sn NI-CR 金刚石 复合材料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Cu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污染废水的性能研究
10
作者 王书红 陈步东 +4 位作者 曹飞飞 吴启军 钱纯波 徐飞星 李中平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7-889,共13页
采用均相沉淀-水热法制备不同摩尔比的(1∶1、1.5∶1、2∶1、2.5∶1、3∶1、3.5∶1、4∶1)TiO_(2)/CuS复合材料。对摩尔比为(3∶1)TiO_(2)/CuS的代表性复合材料进行FTIR表征得出,其含有Cu-S特征键和Ti-O-Ti键;并进行XRD表征得出,其含有C... 采用均相沉淀-水热法制备不同摩尔比的(1∶1、1.5∶1、2∶1、2.5∶1、3∶1、3.5∶1、4∶1)TiO_(2)/CuS复合材料。对摩尔比为(3∶1)TiO_(2)/CuS的代表性复合材料进行FTIR表征得出,其含有Cu-S特征键和Ti-O-Ti键;并进行XRD表征得出,其含有CuS(102)及TiO_(2)的(101)、(204)特征晶面,表明两者成功复合;由UV-vis DRS表征得出,复合后吸光带边红移,光响应范围增强;由PEC、PL表征得出,TiO_(2)/CuS复合后形成异质结延缓光生电子(e^(-))-空穴(h^(+))复合。以350 W氙灯模拟太阳光降解苯酚、四环素(TC),对样品进行光催化活性检测得出,当TiO_(2)/CuS摩尔比为3∶1时光催化降解活性较优,对苯酚、TC降解率分别为99.38%、97.99%,速率常数分别为0.05248、0.03643 min-1,比纯TiO_(2)分别提高了3.5033、2.2078倍。对(3∶1)TiO_(2)/CuS样品进行自由基捕获实验得出,超氧根离子自由基(·O^(2-))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表明·O^(2-)作为主要活性物质参与反应。TiO_(2)与CuS复合后形成异质结有利于 e^(-)-h^(+)分离,促进活性自由基含量增加,有利于提高光催化活性,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cuS复合材料 光催化 污染废水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制备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如龙 彭超群 +3 位作者 王日初 王小锋 张纯 谭时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414-3421,共8页
采用复合电镀技术,在酸性硫酸盐镀铜电镀液中加入粒径为20μm的金刚石粉体制备Cu-金刚石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Cu-金刚石复合电镀的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显微硬度计研究CuSO_4·5H_2O浓度、阴极电流密度... 采用复合电镀技术,在酸性硫酸盐镀铜电镀液中加入粒径为20μm的金刚石粉体制备Cu-金刚石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Cu-金刚石复合电镀的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显微硬度计研究CuSO_4·5H_2O浓度、阴极电流密度、金刚石粉体浓度和镀液温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采用X射线分析仪(XRD)、扫描电镜(SEM)和摩擦实验机表征优化后复合镀层的相结构、表面形貌及摩擦性能。结果表明:优化的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为CuSO_4·5H_2O 190 g/L,H_2SO_4 60 g/L,阴极电流密度10 A/dm^2,金刚石粉体浓度20 g/L,镀液温度20℃;优化后的复合镀层晶粒均匀,金刚石粉体质量分数为21.50%,具有较好的显微硬度和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沉积 硫酸铜 浓度 阴极电流密度 金刚石粉体 cu-金刚石 复合镀层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对热沉用金刚石-Cu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夏扬 宋月清 +1 位作者 林晨光 崔舜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0-174,共5页
用特殊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金刚石-Cu复合材料。用SEM、拉曼光谱、EDS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状态,用激光闪光法测量复合材料常温下的热导率。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复合材料热导率可达570W.m-1.K-1;烧结时添加适量的钴可极大促进金... 用特殊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金刚石-Cu复合材料。用SEM、拉曼光谱、EDS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状态,用激光闪光法测量复合材料常温下的热导率。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复合材料热导率可达570W.m-1.K-1;烧结时添加适量的钴可极大促进金刚石与铜之间的粘结;钴向金刚石中的扩散及其在铜熔液中的固溶,使金刚石与铜之间形成过渡层;过渡层可增强金刚石与铜基体过渡界面的相容性,降低界面热阻;金刚石骨架的形成有助于获得超高热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cu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界面热阻 金刚石骨架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变Cu-Cr原位复合材料中纤维相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小红 刘平 +4 位作者 田保红 张毅 贾淑果 任凤章 井晓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8-333,共6页
研究不同温度时大变形Cu-15Cr-0.1Zr原位复合材料中Cr纤维的热稳定性,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Cr纤维形态变化,测定Cr纤维的断开直径,并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模界面分裂模型计算了550~900℃时Cr在Cu/Cr界面的界面扩散系数。结果表明... 研究不同温度时大变形Cu-15Cr-0.1Zr原位复合材料中Cr纤维的热稳定性,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Cr纤维形态变化,测定Cr纤维的断开直径,并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模界面分裂模型计算了550~900℃时Cr在Cu/Cr界面的界面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纤维的形态由片状到球体化断裂,其过程为,Cr纤维逐步形成空洞、纵向开裂、断开和球化;高温条件下纤维断裂受界面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材料 原位复合材料 纤维 界面扩散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渗法制备高导热金刚石/Cu复合材料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楠 黄愿平 +3 位作者 刘海彦 杨广宇 荆鹏 李增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3,共5页
利用真空热压熔渗技术制备金刚石/Cu复合材料.研究熔渗工艺、金刚石表面镀覆条件等对制备出的金刚石/Cu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可以发现:利用熔渗工艺制备出的金刚石/Cu复合材料中增强体金刚石的石墨化程... 利用真空热压熔渗技术制备金刚石/Cu复合材料.研究熔渗工艺、金刚石表面镀覆条件等对制备出的金刚石/Cu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可以发现:利用熔渗工艺制备出的金刚石/Cu复合材料中增强体金刚石的石墨化程度非常低,对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影响很小;提高复合材料的致密度以及降低复合材料的界面热阻是提高复合材料热导率的主要方法,通过改变工艺参数和在金刚石表面镀覆金属层等方法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并降低材料的界面热阻;采用180 ~ 210μm粒径镀Cr金刚石制备的金刚石体积分数为60%、相对密度为99.1%的复合材料热导率达到462W·m-1· 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cu复合材料 熔渗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Cu-Ti活性钎料真空钎焊金刚石/Cu复合材料和金刚石膜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明 贾成厂 +2 位作者 郭宏 徐超 褚玉娴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4-450,共7页
采用Ag-Cu-Ti活性钎料钎焊金刚石/Cu复合材料和金刚石膜,实现其高强度连接。用SEM对接头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用无损探伤检测钎焊质量,用拉伸试验测定接头的力学性能,用热循环试验检验其可靠性。结果表明:焊料与金刚石膜连接处有一... 采用Ag-Cu-Ti活性钎料钎焊金刚石/Cu复合材料和金刚石膜,实现其高强度连接。用SEM对接头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用无损探伤检测钎焊质量,用拉伸试验测定接头的力学性能,用热循环试验检验其可靠性。结果表明:焊料与金刚石膜连接处有一层均匀连续的富Ti相,大大改善了焊料与金刚石膜的润湿性;与金刚石膜粗糙面相比,采用金刚石膜光滑面进行钎焊,焊接接头的质量较高,焊缝内存留的夹孔、气泡等缺陷较少,热导率较高;钎焊接头的抗拉强度>23.12MPa,能够承受50个周期的冷热循环,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cu复合材料 金刚石膜 钎焊 Ag-cu-Ti活性钎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o/Cu平面层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雷虎 崔舜 +4 位作者 周增林 康志君 林晨光 李明 李增德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8-223,共6页
总结了Cu/Mo/Cu平面层状复合材料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平面层状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其在平面(x,y)方向更低的热膨胀系数和更高的热导率,其中热导率最高可达370W·m-1·K-1;介绍了其研究现状和制备方法,并通过对制备工艺的对比分析,... 总结了Cu/Mo/Cu平面层状复合材料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平面层状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其在平面(x,y)方向更低的热膨胀系数和更高的热导率,其中热导率最高可达370W·m-1·K-1;介绍了其研究现状和制备方法,并通过对制备工艺的对比分析,指出热压复合和轧制复合是Cu/Mo/Cu层状复合材料生产工艺的发展趋势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o/cu 层状复合材料 轧制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法制备W/Cu功能梯度材料 被引量:26
17
作者 周张健 葛昌纯 李江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2-54,共3页
对热压法制备W/Cu功能梯度材料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 ,对其表观抗弯强度及抗热震性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在 1 80 0℃ ,1 8N/mm2 ,2h条件下可以制备Cu含量最高为 2 2 .5 5vol.%的W/Cu功能梯度材料 ,其密度可达... 对热压法制备W/Cu功能梯度材料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 ,对其表观抗弯强度及抗热震性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在 1 80 0℃ ,1 8N/mm2 ,2h条件下可以制备Cu含量最高为 2 2 .5 5vol.%的W/Cu功能梯度材料 ,其密度可达理论密度的 94.6% .热压W/Cu功能梯度材料的成分分布与最初设计的成分分布有较大偏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热压烧结 钨铜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喷雾干燥W-10Cu和W-20Cu复合粉末烧结与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范景莲 朱松 +1 位作者 刘涛 田家敏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2,共5页
采用超细复合粉末直接烧结和传统W骨架熔渗两种方法制备W-10Cu、W-20Cu合金。研究两种方法制备的合金的致密化、显微组织与导电性能,并重点研究了超细复合粉末短时间内烧结和在高温烧结时的致密化行为。结果表明,超细W-10Cu、W-20Cu复... 采用超细复合粉末直接烧结和传统W骨架熔渗两种方法制备W-10Cu、W-20Cu合金。研究两种方法制备的合金的致密化、显微组织与导电性能,并重点研究了超细复合粉末短时间内烧结和在高温烧结时的致密化行为。结果表明,超细W-10Cu、W-20Cu复合粉末在1200~1420℃烧结,相对密度均达到了99.1%,致密化与合金中的晶粒度和W-Cu复合粉末中的Cu相成分密切相关。与传统熔渗方法相比,超细复合粉末制备的合金显微组织细小、均匀,而且两者导电性能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复合材料 超细 致密化行为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u/CNTs对AP/HTPB推进剂热分解与燃烧的催化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永 姜炜 +3 位作者 刘建勋 王毅 刘冠鹏 李凤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29-1033,共5页
以碳纳米管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沉积法制备了纳米Cu/CNTs复合催化剂,并用SEM、XRD和XPS对其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纳米Cu/CNTs对AP/HTPB推进剂热分解和燃烧过程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纳米Cu/CNTs能显著降低AP/HTPB推进剂的热分解... 以碳纳米管为载体,采用液相还原沉积法制备了纳米Cu/CNTs复合催化剂,并用SEM、XRD和XPS对其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纳米Cu/CNTs对AP/HTPB推进剂热分解和燃烧过程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纳米Cu/CNTs能显著降低AP/HTPB推进剂的热分解峰温,并使总表观分解热明显增大,且对AP/HTPB推进剂燃烧有良好的催化效果,能显著提高推进剂的燃速,降低压强指数。初步探讨了纳米Cu/CNTs催化AP/HTPB推进剂热分解和燃烧过程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纳米cu/CNTs复合催化剂 AP/HTPB推进剂 热分解 燃烧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冷压压力下Fe-Cu基金刚石复合材料超薄切锯胎体的组织和致密化机理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文生 董洪峰 +2 位作者 路阳 张杰 褚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23-1529,共7页
采用单轴模压法,以Fe-Cu基单元素混合粉末为原材料,在不同冷压压力下制备Fe-Cu基金刚石复合材料超薄切锯胎体压坯;利用显微硬度仪、阿基米德原理和OM、SEM表征冷压坯的显微硬度、组织和密度,研究不同压力下冷压坯的致密化机理。结果表明... 采用单轴模压法,以Fe-Cu基单元素混合粉末为原材料,在不同冷压压力下制备Fe-Cu基金刚石复合材料超薄切锯胎体压坯;利用显微硬度仪、阿基米德原理和OM、SEM表征冷压坯的显微硬度、组织和密度,研究不同压力下冷压坯的致密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冷压压力的增大,压坯中粉末的变形不均匀,粉末间摩擦力不断发生变化,制约了粉末颗粒的结合方式、显微硬度、排布及胎体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复合材料超薄切锯 Fe-cu基胎体 单轴模压法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