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aptive diagonal loaded minimum variance beamforming applied to medical ultrasound imaging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昊霖 张志宏 刘东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826-1832,共7页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robustness and contrast in the minimum variance(MV) beamformer, adaptive diagonal loading method was proposed. The conventional diagonal loading technique has already been used in the MV beamfo...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robustness and contrast in the minimum variance(MV) beamformer, adaptive diagonal loading method was proposed. The conventional diagonal loading technique has already been used in the MV beamformer, but has the drawback that its level is specified by predefined parameter and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input-data. To alleviate this problem, the level of diagonal loading was computed appropriately and automatically from the given data by shrinkage method in the proposed adaptive diagonal loaded beamform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beamformer was tested on the simulated point target and cyst phantom was obtained using Field II. In the point target simul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higher lateral resolution than the conventional delay-and-sum beamformer and could be more robust in estimating the amplitude peak than the MV beamformer when acoustic velocity error exists. In the cyst phantom simulation, the proposed beamformer has shown that it achieves an improvement in contrast ratio and without distorting the edges of c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al ultrasound imaging minimum variance beamforming diagonal loading delay-and-sum beamforming CONTRAST robust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agonally loaded SMI algorithm based on inverse matrix recursion 被引量:7
2
作者 Cao Jianshu Wang Xueg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1期160-163,共4页
The derivation of a diagonally loaded sample-matrix inversion (LSMI) algorithm on the busis of inverse matrix recursion (i.e.LSMI-IMR algorithm) is conducted by reconstructing the recursive formulation of covarian... The derivation of a diagonally loaded sample-matrix inversion (LSMI) algorithm on the busis of inverse matrix recursion (i.e.LSMI-IMR algorithm) is conducted by reconstructing the recursive formulation of covariance matrix. For the new algorithm, diagonal loading is by setting initial inverse matrix without any addition of computation. In addition, a corresponding improved recursive algorithm is presented, which is low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This eliminates the complex multiplications of the scalar coefficient and updating matrix,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computational savings.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LSMI-IMR algorithm is val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ust adaptive beamforming 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 (STAP) diagonal loading Inverse matrix recur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广义线性组合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远驰 胡进 +1 位作者 陈宇 何冠良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22-127,共6页
针对传统波束形成算法在导向矢量失配和协方差矩阵估计存在误差情况下,出现波束形成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广义线性组合的自适应稳健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接收信号作奇异谱分解进行降噪,然后构造与接收信号快拍数相关... 针对传统波束形成算法在导向矢量失配和协方差矩阵估计存在误差情况下,出现波束形成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广义线性组合的自适应稳健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接收信号作奇异谱分解进行降噪,然后构造与接收信号快拍数相关的对角加载系数函数,结合降噪处理后的数据构造广义对角加载协方差矩阵,最后基于空域积分和子空间投影思想,估计期望信号的实际导向矢量,并结合新生成协方差矩阵进行波束形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存在期望信号角度估计失准导致导向矢量失配,以及样本数较少造成协方差矩阵估计存在误差时,所提算法能保持较好的输出信干噪比,验证了该算法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健波束形成 广义线性组合 对角加载 奇异谱分析 导向矢量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对角加载采样矩阵求逆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 被引量:17
4
作者 金伟 贾维敏 姚敏立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20-1125,共6页
为有效克服导向矢量大失配误差对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迭代对角加载采样矩阵求逆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对传统对角加载算法进行了迭代运算,基于Capon波束形成器的最优权矢量与假定导向矢量的基本关系,将每一... 为有效克服导向矢量大失配误差对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迭代对角加载采样矩阵求逆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对传统对角加载算法进行了迭代运算,基于Capon波束形成器的最优权矢量与假定导向矢量的基本关系,将每一步得到的权矢量,对应反解出一个比导向矢量假定值更为准确的导向矢量,并替代假定值,最终逼近真实的期望信号导向矢量。提出的方法在迭代过程中只需一步递推,无需对导向矢量建立不确定集,避免了在每步迭代中运用拉格朗日数值法或凸优化法,且明显提高了波束形成器的输出信干噪比。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自适应波束形成 对角加载 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加载量迭代搜索的稳健波束形成 被引量:7
5
作者 曾操 廖桂生 杨志伟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9-784,890,共7页
当阵列的导向矢量并不精确已知时,自适应波束形成有较大的性能损失。为提高波束形成的稳健性,对角加载成为一种常用的方式。但困扰这类方法的核心问题是合适的加载量如何确定。粗估导向矢量经对角加载后得到修正的导向矢量,如果加载量合... 当阵列的导向矢量并不精确已知时,自适应波束形成有较大的性能损失。为提高波束形成的稳健性,对角加载成为一种常用的方式。但困扰这类方法的核心问题是合适的加载量如何确定。粗估导向矢量经对角加载后得到修正的导向矢量,如果加载量合适,则修正后的导向矢量接近真实导向矢量,即与噪声子空间的正交性变好。基于以上分析,构造修正导向矢量向信号子空间和噪声子空间投影的加权代价函数来评价加载量的合适与否,进而提出一种迭代搜索合适加载量的方法。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与同类方法对比显示其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角加载 稳健波束形成 迭代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对角线加载的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小飞 张胜男 徐大专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6-71,共6页
采样协方差矩阵求逆(SMI)的波束形成方法在少快拍数、高信噪比情况下波束形成性能下降。对角线加载技术能减弱了小特征值对应的噪声波束的影响,改善了方向图畸变,但是加载量的确定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自适应... 采样协方差矩阵求逆(SMI)的波束形成方法在少快拍数、高信噪比情况下波束形成性能下降。对角线加载技术能减弱了小特征值对应的噪声波束的影响,改善了方向图畸变,但是加载量的确定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对角线加载波束形成算法,根据阵列接收信号协方差矩阵的特征结构,自适应地加载对角线,进而提高波束形成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高、中、低的信噪比下都具有较好的波束形成性能,且在少快拍数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波束形成性能,是一种鲁棒的且性能优越的波束形成算法,而且该算法容易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通信 自适应波束形成 对角线加载 阵列信号处理 鲁棒性仿真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加载的稳健并行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6
7
作者 路成军 盛卫星 +1 位作者 韩玉兵 马晓峰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1-377,共7页
在大阵列天线系统中,为了降低波束形成的运算量和减少数据传输量,该文提出一种波束形成算法。对传统的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LCMV)算法的自适应权重矢量附加一个范数约束,提出了可变加载迭代LCMV(VLRLCMV)算法。通过梯度搜索的方式迭代... 在大阵列天线系统中,为了降低波束形成的运算量和减少数据传输量,该文提出一种波束形成算法。对传统的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LCMV)算法的自适应权重矢量附加一个范数约束,提出了可变加载迭代LCMV(VLRLCMV)算法。通过梯度搜索的方式迭代得到最优解。将VLRLCMV算法与分块并行思想结合,得到分块并行实现的可变加载迭代LCMV(PVLRLCMV)算法。在保证波束形成算法稳健性的同时减少了算法运算量,从而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算法更新一次权重系数仅需11N+5次复数乘法,输出信号干扰噪声比接近最优值,且与分块方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加载 稳健 分块并行 波束形成 范数约束 梯度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不变约束的角加载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7
8
作者 蒋留兵 罗良桂 车俐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1-44,49,共5页
应用角加载技术能够提高波束形成算法稳健性,但是角加载量确定却是一个难解决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不变约束的可变角加载最优稳健波束形成算法(Frequency Invariance Constraints-Variable Diagonal Loading,FIC-VDL)。该算法... 应用角加载技术能够提高波束形成算法稳健性,但是角加载量确定却是一个难解决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不变约束的可变角加载最优稳健波束形成算法(Frequency Invariance Constraints-Variable Diagonal Loading,FIC-VDL)。该算法基于宽带波束形成的时域模型,根据多频点约束下导向矢量的不确定范围,利用频率不变约束因子将多频点变为参考频点约束来求解最优角加载量,并推导出真实的导向矢量。该方法能够改善宽带波束形成器在期望方向的频率不变特性,同时降低系统计算复杂度。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波束形成 频率不变约束 可变角加载 稳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约束的稳健LCMP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聪锋 廖桂生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990-1996,共7页
针对当前已经提出的二次不等式约束(QIC)条件下的线性约束最小功率(LCMP)波束形成算法,提出了利用Lagrange乘数方法进行有效的求解,解决了该波束形成问题的最优加权矢量求解问题,而且对约束参数的选择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选取的依据和范围... 针对当前已经提出的二次不等式约束(QIC)条件下的线性约束最小功率(LCMP)波束形成算法,提出了利用Lagrange乘数方法进行有效的求解,解决了该波束形成问题的最优加权矢量求解问题,而且对约束参数的选择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选取的依据和范围.但是,由于二次等式约束(QEC)远远强于二次不等式约束(QIC),因此,相对于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二次等式约束(QEC)条件下的LCMP波束形成算法具有更加优越的稳健性.所以又提出了QECLCMP波束形成算法并进行了有效的求解.最后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且表明在等式模约束条件下的LCMP波束形成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来克服信号方向失配,即最优的负加载具有更加优越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 线性约束最小功率波束形成器 二次模约束 对角加载 负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雷达稳健的发射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勇 刘宏伟 +1 位作者 纠博 杨晓超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8-323,共6页
针对发射导向矢量存在未知误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MIMO雷达稳健的发射波束形成算法(Robust Transmitting Beamforming,RTB)。该算法在稳健的接收波束形成算法的基础上,以最大化最差情况输出信干噪比为优化准则,对发射导向矢量误差做... 针对发射导向矢量存在未知误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MIMO雷达稳健的发射波束形成算法(Robust Transmitting Beamforming,RTB)。该算法在稳健的接收波束形成算法的基础上,以最大化最差情况输出信干噪比为优化准则,对发射导向矢量误差做稳健的发射波束形成。RTB算法属于对角加载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算法,RTB算法的稳健性更好、计算复杂度更低、收敛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雷达 发射导向矢量误差 稳健的发射波束形成器 对角加载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对角加载在波束形成中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靖宇 李言俊 +1 位作者 张科 董民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04-2305,2309,共3页
当阵列误差存在时,Capon波束形成算法性能会急剧下降,特别是阵列输出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对角加载可以减弱小特征值对应的噪声波束的影响,能有效改善阵列性能及方向图畸变,但加载值的确定是一个... 当阵列误差存在时,Capon波束形成算法性能会急剧下降,特别是阵列输出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对角加载可以减弱小特征值对应的噪声波束的影响,能有效改善阵列性能及方向图畸变,但加载值的确定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该算法根据加载值和采样协方差矩阵间的关系确定加载值,能自适应地根据采样数据确定加载值,在小快拍数和阵列误差存在情况下仍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明显改善了阵列性能并减小了方向图畸变,且使零陷准确对准干扰方向。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了此算法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on波束形成 自适应对角加载 鲁棒性 计算机仿真 方向图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对角加载鲁棒波束形成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琳 李亚安 +1 位作者 房媛媛 白晓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8-604,共7页
为了有效克服波达方向矢量失配,以及存在阵元扰动而导致的阵列流形向量失配对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对角加载鲁棒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在分析线性约束最小方差波束形成器的基础上,研究了传统的对角加载算... 为了有效克服波达方向矢量失配,以及存在阵元扰动而导致的阵列流形向量失配对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对角加载鲁棒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在分析线性约束最小方差波束形成器的基础上,研究了传统的对角加载算法对波束形成器鲁棒性的改善,将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应用于鲁棒波束形成。数值仿真实验表明:在无失配的理想情况和有失配的实际情况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波束形成算法均可以提高波束形成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波束形成 对角加载 支持向量机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达方向误差对对角加载波束形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璇 鄢社锋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186,共6页
文章回顾了对角加载波束形成理论的发展,列举了几种较常使用的求取对角加载因子的方法。通过多个仿真实例,着重分析了Xavier提出的基于无限随机矩阵理论的对角加载因子的方法,指出了其局限性--在期望信号的方向向量存在误差的时候,该方... 文章回顾了对角加载波束形成理论的发展,列举了几种较常使用的求取对角加载因子的方法。通过多个仿真实例,着重分析了Xavier提出的基于无限随机矩阵理论的对角加载因子的方法,指出了其局限性--在期望信号的方向向量存在误差的时候,该方法产生自消现象,从而波束形成器的性能急剧下降。本文结合特征空间波束形成,根据期望信号的实际方向向量正交于噪声子空间,提出一种改进方法--先对期望信号的方向进行校正,再求取对角加载因子,从而加强了Xavier的方法对波达方向失配的稳健性。仿真实例验证了在信噪比不大的时候这个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角加载 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 波达方向不确定性 特征空间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稳健自适应多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琦 唐斌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0,共8页
在快拍数较少且多个输入期望信号功率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针对多数自适应多波束形成算法难以同时保持强弱期望信号波束稳健性的问题,文中联合子空间变换技术以及对角加载技术对协方差矩阵进行重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协方差矩阵重构的稳健自... 在快拍数较少且多个输入期望信号功率差异较大的情况下,针对多数自适应多波束形成算法难以同时保持强弱期望信号波束稳健性的问题,文中联合子空间变换技术以及对角加载技术对协方差矩阵进行重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协方差矩阵重构的稳健自适应多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不仅能够在快拍数较少且多个期望信号功率差异较大情况下同时保持各波束主波束无畸变,而且能够保持各波束零陷的稳健性。最后,通过波束图对比仿真实验分析验证了重构协方差矩阵对强弱期望信号波束主瓣与零陷稳健性的提升,并且通过输出信干噪比对比实验证明了文中提出的自适应多波束形成算法抗干扰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健自适应多波束形成 协方差矩阵重构 子空间变换 对角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空间色噪声环境下的鲁棒自适应波束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静然 彭启琮 +1 位作者 邵怀宗 居太亮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822-2826,共5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角加载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以提高空间色噪声环境中自适应波束对方向矢量误差的鲁棒性。该算法首先利用噪声协方差矩阵对阵列相关矩阵进行预白化,同时定义了一个与噪声矩阵相对应的椭圆方向矢量模糊集,然后,...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角加载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以提高空间色噪声环境中自适应波束对方向矢量误差的鲁棒性。该算法首先利用噪声协方差矩阵对阵列相关矩阵进行预白化,同时定义了一个与噪声矩阵相对应的椭圆方向矢量模糊集,然后,通过在该模糊集内进行最坏情况性能优化来确定对角加载因子。和现有的通过迭代求解加载因子的方法不同,该文给出了最优加载因子的近似解析表达式,降低了运算量,揭示了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最优加载因子,以及如何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空间色噪声环境中,该算法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并且,给出的加载因子表达式是其真实最优解的一个准确近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鲁棒自适应波束 空间色噪声 方向矢量误差 对角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角载入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昕 汪晋宽 韩英华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86-2789,共4页
作为一种梯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LMS算法因简单有效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存在偏差的情况下,LMS算法的性能较差。针对上述问题,考虑信号方向向量的偏差对LMS算法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角载入的鲁棒约束LMS算法,并对算法的对... 作为一种梯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LMS算法因简单有效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存在偏差的情况下,LMS算法的性能较差。针对上述问题,考虑信号方向向量的偏差对LMS算法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角载入的鲁棒约束LMS算法,并对算法的对角载入因子和收敛性能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保证算法收敛的步长取值范围。该算法利用对角载入的特性,可有效的抑制各种偏差所带来的影响,收敛速度快,抗扰动性强,对信号方向向量的偏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从而可以保证阵列输出的信干噪比接近最优值。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约束LMS算法相比,基于对角载入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具有很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自适应算法 信干噪比 LMS算法 对角载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周期平稳的鲁棒盲神经网络波束形成器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振亚 陈宇欣 《电子科学学刊》 CSCD 2000年第2期240-246,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鲁棒的盲神经网络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利用信号的周期平稳特性估计阵列的导引矢量,利用LCMV方法抑制噪声干扰,利用对角加载技术增强算法的鲁棒性,利用神经网络的网状计算结构特点便于其实现。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表明,... 本文提出了一种鲁棒的盲神经网络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利用信号的周期平稳特性估计阵列的导引矢量,利用LCMV方法抑制噪声干扰,利用对角加载技术增强算法的鲁棒性,利用神经网络的网状计算结构特点便于其实现。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表明,该算法实现简单,鲁棒性强,易于实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波束形成 周期平稳 神经网络 鲁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对角载入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昕 汪晋宽 韩英华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2-545,共4页
针对传统算法对方向向量偏差敏感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对角载入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为了提高算法的鲁棒性,采用非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阵列输出功率对信号方向向量进行优化求解,且优化解中的参量能够准确求出。为了减少... 针对传统算法对方向向量偏差敏感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对角载入的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为了提高算法的鲁棒性,采用非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阵列输出功率对信号方向向量进行优化求解,且优化解中的参量能够准确求出。为了减少计算量,采用递推算法求逆矩阵并利用泰勒级数展开,推导出基于可变对角载入的权重向量公式。该算法可有效地抑制方向向量偏差所带来的影响,降低了计算量易于实时实现,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改善了阵列输出的信干噪比,使其更接近最优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相对传统算法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波束形成 信干噪比 对角载入 信号方向向量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误差的对角负载稳健波束合成器
19
作者 曾浩 张雷 +1 位作者 杨士中 刘玲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23-525,共3页
在稳健的波束合成器中,采用对角负载的校正方法能有效克服误差影响。与传统的对角负载稳健波束合成器相比,新算法一方面综合考虑多种误差影响,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另一方面,在求解最优对角负载值时,对协方差矩阵进行了预处理,消除了部分... 在稳健的波束合成器中,采用对角负载的校正方法能有效克服误差影响。与传统的对角负载稳健波束合成器相比,新算法一方面综合考虑多种误差影响,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另一方面,在求解最优对角负载值时,对协方差矩阵进行了预处理,消除了部分误差影响,从而使对角负载校正方法更加有效。计算机仿真证明了新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健波束合成器 对角负载 协方差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比较研究
20
作者 郑宏民 陈澜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7-500,506,共5页
传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对基阵的轻微误差非常敏感,为了提高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对阵列误差的鲁棒性,在分析线性约束最小方差波束形成器的基础上,讨论了传统的对角加载算法对波束形成器鲁棒性的改善,提出了将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的... 传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对基阵的轻微误差非常敏感,为了提高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对阵列误差的鲁棒性,在分析线性约束最小方差波束形成器的基础上,讨论了传统的对角加载算法对波束形成器鲁棒性的改善,提出了将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应用于鲁棒波束形成,并对对角加载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了鲁棒性能分析与比较。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传统的对角加载算法减小了协方差矩阵中噪声特征值的扩散程度,提高了波束形成器对导向向量误差与有限快拍数两方面的鲁棒性。而新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波束形成器则在高信噪比或在大量干扰信号时表现出更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束形成 鲁棒性 对角加载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