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国东周青铜器矿料来源研究
1
作者 张睿祥 欧秀花 朱思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59,共6页
甘肃东部及关中地区是秦文化遗址分布的密集区,这一地区发现的秦国青铜器对于研究其风格、冶铸技术、矿料来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已发表的礼县、凤翔、陇县、陈仓、秦陵等地秦国青铜器铅同位素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时... 甘肃东部及关中地区是秦文化遗址分布的密集区,这一地区发现的秦国青铜器对于研究其风格、冶铸技术、矿料来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已发表的礼县、凤翔、陇县、陈仓、秦陵等地秦国青铜器铅同位素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时期,秦国青铜器矿料特征相近,主要来自大冶铜绿山、皖南沿江及小秦岭一带。春秋早、中、晚期表现出明显的交替,这一变化与中原及汉淮地区趋于同步。战国晚期秦陵出土青铜器的矿源不同于秦国其它遗址,这一时期矿料来源地与小秦岭一带关系密切。研究结论揭示了东周时期秦国与南方地区的楚国、曾国在青铜资源流通方面的交流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国青铜器 铅同位素 历时性变化 矿料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运会新闻叙事的历时性特征研究
2
作者 张汝莹 刘贺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7,87,共12页
新闻媒体报道是大型体育赛事推广的重要途径,能影响公众对大型体育赛事的认知和态度。采用新闻叙事学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分析框架,通过文本挖掘与人工编码,以我国主流报纸近十多年的全运会新闻报道为例,探究全运会新闻叙... 新闻媒体报道是大型体育赛事推广的重要途径,能影响公众对大型体育赛事的认知和态度。采用新闻叙事学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相结合的分析框架,通过文本挖掘与人工编码,以我国主流报纸近十多年的全运会新闻报道为例,探究全运会新闻叙事的历时性特征。经研究发现,全运会新闻从关注赛事的竞技属性与社会效益向人才培养、群众体育等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转变,叙事模式从事件叙事、属性叙事向情感叙事转变,信息源与叙述方式日趋多样。全运会新闻叙事的历时性特征变化主要体现为:1)报道立场由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2)叙事内容由叙述赛事的外部性特征转向体验性特征;3)叙事模式从宣传模式转向人文关怀模式。这主要受我国生产力水平、体育文化软实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受众体育观念的影响,但是与我国主流报纸对国际体育赛事的新闻报道相比,全运会的新闻报道在叙事方式上仍有待进一步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运会 新闻叙事 主题建模 叙事特征 历时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中叶以来北京话的被动“给”及其相关问题——兼及“南方官话”的被动“给” 被引量:22
3
作者 李炜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40,共6页
“给”字表被动义在北京话里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前都属于罕见用法,但在“南方官话”里则始终是常见用法。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给”字表被动义在北京话里成了常见用法。这种情况的出现既可能有外部动因——受“南方官话”的影响... “给”字表被动义在北京话里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前都属于罕见用法,但在“南方官话”里则始终是常见用法。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给”字表被动义在北京话里成了常见用法。这种情况的出现既可能有外部动因——受“南方官话”的影响,也可能有内在动因——北京话系统内部语法、语体的优胜劣汰规则在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南方官话 被动“给” 历时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时材料中的历时分析——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看汉语词汇的发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俞理明 谭代龙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71,共6页
根据专书作语言研究 ,通常把它作为一个共时对象进行描写研究 ,如果要在专书研究中引入历时的分析 ,就要与其他时期的文献作比较。尝试用一种新的方法 ,以唐人义净翻译的佛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为例 ,探讨在专书的研究中展... 根据专书作语言研究 ,通常把它作为一个共时对象进行描写研究 ,如果要在专书研究中引入历时的分析 ,就要与其他时期的文献作比较。尝试用一种新的方法 ,以唐人义净翻译的佛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为例 ,探讨在专书的研究中展开历时的分析 ,着重分析该书中各时期产生的词语个体数量与词语使用率总和之间的区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时材料 历时分析 词汇变化 词量 词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子配偶称呼语的历时考察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丁崇明 荣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1-157,共7页
从历时的角度考察女子配偶称呼语,"夫、丈夫、良人、郎君、夫君、官人、相公、老公、男人"。"夫"是出现得最早的女子配偶称呼语。南宋时的杂剧中出现了"丈夫"作为女子配偶称呼语用法,从此"夫"... 从历时的角度考察女子配偶称呼语,"夫、丈夫、良人、郎君、夫君、官人、相公、老公、男人"。"夫"是出现得最早的女子配偶称呼语。南宋时的杂剧中出现了"丈夫"作为女子配偶称呼语用法,从此"夫"与"丈夫"开始了竞争。明代口语中"丈夫"完全战胜了"夫"。"良人"是出现得最早的配偶称呼语之一,最早的是出现在《诗经》中,但它使用频率不高,唐诗是"良人"出现频率最高的文献,它的使用范围主要限于诗歌。"郎君"在唐代出现了女子配偶称呼语的用法。"夫君"到唐代可以用来称呼女子配偶。宋代"官人"才有了女子配偶面称称呼语的功能。作为"丈夫"意义的"老公",最早出现在南宋。中古时期,"相公"成为妻子对丈夫的敬称,主要出现在戏曲作品中。作为女子配偶称呼语的"男人",最早是在《红楼梦》中查到。从历史演变加上近10年间《人民日报》中使用的女子配偶称呼语使用情况,把历时考察与共时考察结合起来,又可总结出六条规律。女子配偶称呼语的历时演变一方面反映这一类词在语言系统中功能配置的演变,同时也折射出夫妻之间相互关系的时代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呼语 女子配偶 历时考察 语言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民族人口的纵向变动与族际差异(2000~2010)——人口变迁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忠才 郝苏民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64,共6页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本文对西北民族人口的纵向变动与横向差异进行了全面透视。研究发现,十年间,西北民族人口的结构和质量都有优化或提升的趋势,但与理想状态仍有差距。从人口结构的角度看,2010年时西北少数民族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初显,加...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本文对西北民族人口的纵向变动与横向差异进行了全面透视。研究发现,十年间,西北民族人口的结构和质量都有优化或提升的趋势,但与理想状态仍有差距。从人口结构的角度看,2010年时西北少数民族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初显,加之少儿人口比重高,导致总抚养比过大。从人口质量看,一些民族的文盲率还比较高;有些民族的农业人口比重偏高,超过80%,而白领人口比重过小,不足3%;部分少数民族的健康水平还不尽人意。从族际差异看,各族人口的质量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上述人口问题会成为制约民族社会发展的羁绊,因而,创新社会治理政策,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质量,力促各民族均衡发展,是西北民族社会治理创新的着力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人口 纵向变动 横向差异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华语视域中“帮忙”用法的共时差异与历时变化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计伟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20,共10页
新加坡华语、马来西亚华语、中国台湾地区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帮忙+NP对象"等结构为当前现代汉语普通话所无,这些用法在民国时期的汉语中均较为常见,进入新中国之后逐渐衰退。当前新加坡、马来西亚华语中的"帮忙+NP对象&qu... 新加坡华语、马来西亚华语、中国台湾地区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帮忙+NP对象"等结构为当前现代汉语普通话所无,这些用法在民国时期的汉语中均较为常见,进入新中国之后逐渐衰退。当前新加坡、马来西亚华语中的"帮忙+NP对象"等结构并非受英语影响或传承语习得偏误所致,亦非受新时期现代汉语变异影响而产生,其主要来源是早期现代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忙 用法 共时差异 历时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是”的历时演化和共时变异——兼论现代汉语“副+是”的表达功用和分布范围 被引量:68
8
作者 张谊生 《语言科学》 2003年第3期34-49,共16页
本文从“F是”的历时演变和共时变异的角度探讨了其历时变化发展和共时同形异构的关系,分析了导致“F是”语法化的机制和诱因,讨论了“F是NP”和“F是VP”的区别和联系,考察了“F是”的内部结构、表达功用和分布情况。
关键词 历时演化 共时变异 同形异构 表义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游记内容的西安旅游品牌个性历时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隋丽娜 郭凤杰 +1 位作者 程圩 吴筝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4-98,110,共6页
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携程和马蜂窝在2009—2019年的7815篇关于西安的网络游记进行文本分析,从游客感知角度识别西安旅游品牌个性,并以5年为界分析其历时性变化。对其旅游品牌个性和旅游要素进行相关性和对应分析,以此解释西安旅游品牌个性... 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携程和马蜂窝在2009—2019年的7815篇关于西安的网络游记进行文本分析,从游客感知角度识别西安旅游品牌个性,并以5年为界分析其历时性变化。对其旅游品牌个性和旅游要素进行相关性和对应分析,以此解释西安旅游品牌个性来源。研究发现:(1)游客对西安旅游品牌个性感知主要集中在“仁”“雅”“智”3个维度,但在不同阶段,游客感知到的品牌个性维度存在差异,表现为“仁”降“雅”“智”升,“智”“乐”词汇增加。(2)西安旅游品牌个性与旅游要素相关关系显著,游客对西安旅游品牌个性感知的变化主要集中于社会旅游资源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感知 品牌个性 历时性 旅游要素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不了”的表达功用与演化过程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晓明 刘渝西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8,96,共9页
文章主要对"大不了"的使用情况进行历时共时的考察。考察表明,现代汉语里有三个"大不了":短语"大不了_1"、形容词"大不了_2"和副词"大不了_3"。这三个"大不了"都不是来源... 文章主要对"大不了"的使用情况进行历时共时的考察。考察表明,现代汉语里有三个"大不了":短语"大不了_1"、形容词"大不了_2"和副词"大不了_3"。这三个"大不了"都不是来源于五代时期的状中结构"大不了",而是在清代受自身组合成分的语义变化和"V不了"结构的类化作用产生的,形容词"大不了_2"产生在前,副词"大不了_3"稍后,表示比较和判断的述补短语"大不了_1"出现最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不了” 表达功用 历时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师身份认同历史流变研究:内容性维度的考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容中逵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2,共6页
通过对先秦至今统治阶级、普通社会民众、教育思想家和教师自身眼中教师身份认同流变的系统历史分期考察,发现先秦至今我国中小学教师身份认同历史流变,在内容维度上大致经历了如下四种变化趋向:身份认同的动力来源由自决性到受制化;身... 通过对先秦至今统治阶级、普通社会民众、教育思想家和教师自身眼中教师身份认同流变的系统历史分期考察,发现先秦至今我国中小学教师身份认同历史流变,在内容维度上大致经历了如下四种变化趋向:身份认同的动力来源由自决性到受制化;身份认同的角色地位由尊崇性到污名化;身份认同的职业倾向由变动性到固着化;身份认同的目的价值由本体性到工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身份认同 流变 历时总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疑问代词“若为”、“若箇”的来源 被引量:6
12
作者 冯春田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6期573-579,共7页
"若为"、"若箇"是先后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和唐代的疑问代词,对这两个疑问代词的来源以往罕有论及。文章基于语料的调查,在吕叔湘(1985)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认为上古汉语里就有的指示... "若为"、"若箇"是先后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和唐代的疑问代词,对这两个疑问代词的来源以往罕有论及。文章基于语料的调查,在吕叔湘(1985)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认为上古汉语里就有的指示词"若"可能来源于"像似"义动词"若"在特定语法关系中的变化;"若为"、"若箇"的"若"也与"像似"义动词"若"有关,但在历史变化中经历了"若何"(即受疑问词"何"影响)的阶段,从而获得了疑问功能,然后与"作为"义动词"为"、名量词"箇"复合,形成了"若为"、"若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代词 指示代词 动词 若为 若箇 历史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动词配价研究的回顾和前瞻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文正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70,共9页
汉语动词配价语法研究经历了三十余年,在理论构架和微观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配价研究局限于共时平面的理想形式,在处理语用现象和历时变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本文在总结汉语配价语法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 汉语动词配价语法研究经历了三十余年,在理论构架和微观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配价研究局限于共时平面的理想形式,在处理语用现象和历时变化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本文在总结汉语配价语法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一,配价语法研究应和其他语言学理论结合起来,以寻求更为合理的解释;二,重新认识配价语法研究的目标,突破形式的樊篱,以语义类别为纲进行分类和比较研究,并检验动词内部系统,解决以往词类划分中的问题;三,加强动词配价的历时研究,探寻动词的配价变化;四,加强配价语法理论研究和语言教学实践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配价 历时 配价变化 语义类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学习词典动词句型标示体系的发展趋势研究——以《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1-9版)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付巧 杨海英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4-70,共7页
研究表明,动词用法被认为是英语语法最关键的部分之一。英语学习词典作为语法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应对动词句型信息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英语学习词典的开拓者,《牛津高阶英语词典》建立了英语学习词典的编纂范式,将动词句型标示作为其... 研究表明,动词用法被认为是英语语法最关键的部分之一。英语学习词典作为语法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应对动词句型信息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英语学习词典的开拓者,《牛津高阶英语词典》建立了英语学习词典的编纂范式,将动词句型标示作为其设计特征之一。本文采用历时研究的视角,纵向梳理《牛津高阶》动词句型标示体系的发展历程,对其阶段性特征加以总结,从而探究主流英语学习词典在动词句型标示方面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同类英汉学习词典的研编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津高阶》 动词句型标示体系 历时研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满怀希望、积极建言到陷入绝望、沉寂无言——《观察》周刊对国民党及其政府的呈现及其历时性演变 被引量:2
15
作者 樊亚平 刘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4,共6页
以《观察》周刊对国民党及其政府的呈现和历时性演变为切入点,在对《观察》有关国民党及其政府的文章内容、主题、来源、数量进行历时性变化考察的基础上,描画了其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有关国民党及其政府的文章内容、主题之变化,分... 以《观察》周刊对国民党及其政府的呈现和历时性演变为切入点,在对《观察》有关国民党及其政府的文章内容、主题、来源、数量进行历时性变化考察的基础上,描画了其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有关国民党及其政府的文章内容、主题之变化,分析了这种变化背后蕴含的自由知识分子的心态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察》周刊 国民党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历时性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演变过程中的韵律构词——基于性状指示词“许”历时形成的考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赫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3-119,共7页
具有性状指示词性质的"许"是近现代汉语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指示词,但其来源与形成迄今未得到合理的解释。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性状指示词"许"并非来源于单一途径,其形成也不能用"语法化"或"词汇化&qu... 具有性状指示词性质的"许"是近现代汉语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指示词,但其来源与形成迄今未得到合理的解释。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性状指示词"许"并非来源于单一途径,其形成也不能用"语法化"或"词汇化"来分析。"许"的源结构是魏晋以来的指示词"尔许"、"如许"及其所在的结构形式,"许"是"尔许"、"如许"及其所在结构形式在历时演变过程中受汉语韵律构词规则制约而形成的。性状指示词"许"的形成是历时层面上韵律构词运作的典型个案,这类研究对韵律构词学理论的推演或深入探讨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状指示词“许” 历时演变 来源与形成 韵律构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时语用观的当代日常交际美语嬗变走向考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献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225-231,共7页
通过对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人现场、邮寄与网上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通过电邮采访及网络晒帖等方式对某些问题与美国学者进行深入讨论,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当代日常交际美语的使用呈现以下突出趋势,日常用语更具多样性;语言表... 通过对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人现场、邮寄与网上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通过电邮采访及网络晒帖等方式对某些问题与美国学者进行深入讨论,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当代日常交际美语的使用呈现以下突出趋势,日常用语更具多样性;语言表达更趋简化随和;人们更注意"政治准确性";对弱势群体更显同情心;出现了更多的语法偏离现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语 日常交际 变化趋势 语言使用 社会变迁 历时语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英汉对比反观汉语定位动词“挂”静态义的产生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臻 《山东外语教学》 2008年第4期12-17,共6页
基于英汉定位动词hang与“挂”句法行为的相似性和理论分析的差异,本文对汉语定位动词“挂”的研究进行了反思,发现汉语界的研究忽视了该动词论元结构和语义特征的特殊性。通过对“挂”的历时语料的分析,本文证明了该动词的静态义并... 基于英汉定位动词hang与“挂”句法行为的相似性和理论分析的差异,本文对汉语定位动词“挂”的研究进行了反思,发现汉语界的研究忽视了该动词论元结构和语义特征的特殊性。通过对“挂”的历时语料的分析,本文证明了该动词的静态义并非其动作义用法在存现句式下的偏离,并就该动词的论元结构变化问题提出了新的假设,从而引发了对定位动词语义特殊性的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动词 非宾格性 历时考察 论元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类与社会变迁--基于教材前言语类的历时研究
19
作者 纪卫宁 辛斌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1期12-18,共7页
语类是社会状态的代码,能比较敏锐、灵活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变化。本文从语类的视角出发,以Swales学派的语类分析方法、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类结构潜势、评价理论以及多模态分析为工具,考察了我国教材前言语类在宏观结构、词汇和模态使... 语类是社会状态的代码,能比较敏锐、灵活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变化。本文从语类的视角出发,以Swales学派的语类分析方法、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类结构潜势、评价理论以及多模态分析为工具,考察了我国教材前言语类在宏观结构、词汇和模态使用方面近半个世纪(1966-2010)的历时变化。研究发现,教材前言语类已从传统的学术介绍语类演变成混合的、具有促销意图的语类,出现了学术话语和促销话语杂合的"商品化"趋势,而这一变化与语类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类 教材前言 商品化 促销 历时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哈萨克族的宴事活动与多元文化
20
作者 杨凌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29,共7页
本文从居住在城市里的哈萨克族宴事活动入手 ,探讨了城市哈萨克族宴事活动的庆典、宴席、娱乐、宴会厅、互助礼金制等模式 ,分析了城市哈萨克族宴事活动的共时性质和历时发展变化 ,从而得出各民族杂居的城市是多元化的摇篮 ,单一民族聚... 本文从居住在城市里的哈萨克族宴事活动入手 ,探讨了城市哈萨克族宴事活动的庆典、宴席、娱乐、宴会厅、互助礼金制等模式 ,分析了城市哈萨克族宴事活动的共时性质和历时发展变化 ,从而得出各民族杂居的城市是多元化的摇篮 ,单一民族聚居地是保留古老民族文化的基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哈萨克族 宴事活动 共时性质 历时变化 多元文化 城市 生活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