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秦国东周青铜器矿料来源研究 |
张睿祥
欧秀花
朱思齐
|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2
|
全运会新闻叙事的历时性特征研究 |
张汝莹
刘贺娟
|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3
|
清中叶以来北京话的被动“给”及其相关问题——兼及“南方官话”的被动“给” |
李炜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2
|
|
|
4
|
共时材料中的历时分析——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看汉语词汇的发展 |
俞理明
谭代龙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2
|
|
|
5
|
女子配偶称呼语的历时考察分析 |
丁崇明
荣晶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
6
|
西北民族人口的纵向变动与族际差异(2000~2010)——人口变迁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
马忠才
郝苏民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
7
|
大华语视域中“帮忙”用法的共时差异与历时变化 |
李计伟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6
|
|
|
8
|
“副+是”的历时演化和共时变异——兼论现代汉语“副+是”的表达功用和分布范围 |
张谊生
|
《语言科学》
|
2003 |
68
|
|
|
9
|
基于网络游记内容的西安旅游品牌个性历时性研究 |
隋丽娜
郭凤杰
程圩
吴筝
|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2
|
|
|
10
|
“大不了”的表达功用与演化过程 |
谢晓明
刘渝西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
11
|
我国教师身份认同历史流变研究:内容性维度的考察 |
容中逵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7
|
|
|
12
|
试论疑问代词“若为”、“若箇”的来源 |
冯春田
|
《语言科学》
CSSCI
|
2008 |
6
|
|
|
13
|
汉语动词配价研究的回顾和前瞻 |
刘文正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
14
|
英语学习词典动词句型标示体系的发展趋势研究——以《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1-9版)为例 |
付巧
杨海英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
15
|
从满怀希望、积极建言到陷入绝望、沉寂无言——《观察》周刊对国民党及其政府的呈现及其历时性演变 |
樊亚平
刘静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
16
|
汉语演变过程中的韵律构词——基于性状指示词“许”历时形成的考察 |
冯赫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
17
|
基于历时语用观的当代日常交际美语嬗变走向考察 |
范献龙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2
|
|
|
18
|
由英汉对比反观汉语定位动词“挂”静态义的产生 |
田臻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8 |
2
|
|
|
19
|
语类与社会变迁--基于教材前言语类的历时研究 |
纪卫宁
辛斌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6 |
0 |
|
|
20
|
城市哈萨克族的宴事活动与多元文化 |
杨凌
|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