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驱动轮横向侧偏补偿的自动导航拖拉机改进纯追踪路径跟踪控制方法
1
作者 何杰 曾鸿禧 +4 位作者 李明锦 贺静 莫家骏 汪沛 赵润茂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7,共10页
自动导航拖拉机在侧偏侧滑等工况下路径跟踪误差大、纠偏易超调且调节时间长。为解决拖拉机侧偏侧滑工况快速纠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驱动轮横向控制补偿策略的改进纯追踪路径跟踪控制方法。通过构建拖拉机的坡面侧滑模型,结合二轮车运... 自动导航拖拉机在侧偏侧滑等工况下路径跟踪误差大、纠偏易超调且调节时间长。为解决拖拉机侧偏侧滑工况快速纠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驱动轮横向控制补偿策略的改进纯追踪路径跟踪控制方法。通过构建拖拉机的坡面侧滑模型,结合二轮车运动学模型,提出了纯追踪算法的横向控制补偿策略,对经典纯追踪算法进行改进,实现自动驾驶拖拉机精确横向补偿控制。为验证本文横向侧偏补偿改进纯追踪路径跟踪算法性能,进行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缓坡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10°斜坡上的控制精度相比经典算法提升了73.6%;持续侧滑仿真,经典算法无法脱困,而改进算法在3.9 s内完成脱困,横向偏差收敛至0.01 m以内,超调量为0.14 m。此外本文还在田间试验中验证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进行了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拖拉机在所有试验中均成功脱困,试验表明平均脱困时间为7.03 s,平均最大超调量为0.054 m。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横向控制补偿策略显著提升了自动导航拖拉机在复杂工况下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自动导航 路径跟踪 纯追踪算法 横向侧偏补偿 侧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直流微电网电压调节与功率分配协调控制
2
作者 罗沁 王嘉梅 +1 位作者 黄璇 代广贵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6-227,共12页
【目的】针对直流微电网中的多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DG)采用传统下垂控制时,难以实现多DG的负荷精确分配、母线电压稳定,以及考虑DG的容量安全运行等控制目标,提出了一种孤岛直流微电网电压调节与功率分配分布式控制策略... 【目的】针对直流微电网中的多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DG)采用传统下垂控制时,难以实现多DG的负荷精确分配、母线电压稳定,以及考虑DG的容量安全运行等控制目标,提出了一种孤岛直流微电网电压调节与功率分配分布式控制策略。【方法】首先,通过理论推导,分析母线电压跌落偏差和电流校正偏差,设计统一控制器,其能补偿传统下垂控制引起的母线电压跌落的同时实现负荷功率的精确分配。引入电流限幅环节以确保各DG输出电流不超限。并结合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对微电网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仿真模型加以验证。【结果】结果显示:所提单控制器策略可以保证母线电压持续稳定在额定值,实现负荷功率的高精度分配,且系统不受负荷功率波动的影响,可通过电流限幅环节设置最大限幅电流从而保证DG输出电流不超限,稳定性分析环节证明该系统稳定且不受下垂系数以及截止频率变化的影响。【结论】结果表明:所提母线电压补偿、负荷功率分配统一控制器策略能有效实现多个控制目标,能够减轻系统通信压力,减小操作复杂度,实现微电网高效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分布式二次控制 一致性算法 电压补偿 功率分配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全桥DC/DC转换器升降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李宏恩 周晋阳 申玉坤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44-147,152,共5页
双向DC/DC转换器是实现高低压电能双向传输功能的直流转换器,在各种直流稳压电源设计上应用广泛。通过小信号分析法,将非线性的DC/DC转换器变换为线性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确定了全桥DC/DC转换器在升/降压模式下的传递函数,然后通过离散... 双向DC/DC转换器是实现高低压电能双向传输功能的直流转换器,在各种直流稳压电源设计上应用广泛。通过小信号分析法,将非线性的DC/DC转换器变换为线性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确定了全桥DC/DC转换器在升/降压模式下的传递函数,然后通过离散型PID控制算法,分析了系统控制的稳定性并确定了PID参数,设计了转换器补偿网络。最后通过仿真模型和样机实验验证,证明了双向全桥DC/DC转换器的升/降压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dc/dc转换器 升降压控制 PID控制算法 补偿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悬臂式掘进机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4
作者 任玉灿 张东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151,共8页
悬臂式掘进机轨迹控制可以被视为一种解空间内的独立寻优问题。但地下工作环境复杂多变,掘进机在行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确定因素,易在求解复杂优化问题时陷入局部最优解,导致最优解求解效果不佳,影响掘进机轨迹的跟踪控制效果。为... 悬臂式掘进机轨迹控制可以被视为一种解空间内的独立寻优问题。但地下工作环境复杂多变,掘进机在行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确定因素,易在求解复杂优化问题时陷入局部最优解,导致最优解求解效果不佳,影响掘进机轨迹的跟踪控制效果。为了提高轨迹跟踪控制的精确性和稳定性,确保掘进效率和作业安全,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悬臂式掘进机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通过跟踪悬臂式掘进机的当前行进状态,得到实际位姿和期望位姿间的偏差。在此基础上,利用粒子群算法调整掘进机机身的移动速度和转向角速度,实现对掘进机行进过程中位姿偏差的补偿,通过位姿偏差补偿实现掘进机的轨迹跟踪控制。在这一过程中,为避免粒子群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利用小生境进化策略优化粒子的适应度,将粒子划分为不同的子群体(小生境),通过缩小搜索范围的方式使算法更快地收敛到最优解,以此来提高轨迹跟踪控制的效果。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控制效果,经实验发现:应用该方法控制后,悬臂式掘进机在不同位置的方向角值和对应的期望角度值基本一致,实际转向角速度值和期望值基本相同,悬臂式掘进机在X轴和Y轴上的移动轨迹和期望轨迹吻合,说明该方法对掘进机的方向角和转向角速度的控制效果较好,轨迹跟踪控制的性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粒子群算法 悬臂式掘进机 轨迹跟踪控制 小生境进化策略 位姿偏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DC-DC开关变换器瞬态响应的补偿算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永领 解光军 +2 位作者 张章 易茂祥 程心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2-367,共6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应用于DC-DC开关变换器的改进型补偿算法,以提高电路瞬态响应。输出电压能自适应改变锯齿波的相对值,使锯齿波上下平移,从而使占空比可以在0~100%之间迅速变化,基于该原理将改变锯齿波的方法转化为补偿函数的改变,无需改... 文章提出了一种应用于DC-DC开关变换器的改进型补偿算法,以提高电路瞬态响应。输出电压能自适应改变锯齿波的相对值,使锯齿波上下平移,从而使占空比可以在0~100%之间迅速变化,基于该原理将改变锯齿波的方法转化为补偿函数的改变,无需改变斜坡震荡器即可实现简化电路结构、降低功耗。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使瞬态响应速度提高近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开关变换器 瞬态响应 补偿算法 锯齿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机器人避障偏差控制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鸿铭 赵艳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4-299,共6页
为针对巡检机器人避障偏差进行良好控制,提升避障效果,提出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机器人避障偏差控制方法设计。先分析巡检机器人正向动力学和逆向动力学,获取双走轮坐标系下机器人的运动情况,建立机器人运动学方程。然后以此为基础,在双走... 为针对巡检机器人避障偏差进行良好控制,提升避障效果,提出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机器人避障偏差控制方法设计。先分析巡检机器人正向动力学和逆向动力学,获取双走轮坐标系下机器人的运动情况,建立机器人运动学方程。然后以此为基础,在双走轮坐标系中,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确定巡检机器人全局避障最优路径,采用改进人工势场法完成局部避障路径规划,最后采用前馈补偿控制器为动力学方程和最优路径建立动态补偿,根据控制器输出的训练结果,实现巡检机器人避障偏差自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避障规划能力及避障运动控制能力均较强,避障偏差控制效果好,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检机器人 动力学方程 粒子群算法 前馈补偿控制器 避障偏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S模糊的直流电弧炉闪变抑制优化
7
作者 朱明星 许路遥 高敏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为提高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应对直流电弧炉等冲击性负载的闪变抑制性能,文中在改进Takagi-Sugeno(TS)模糊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SVC滚动预测控制方法。首先,建立直流电弧炉电气模型并仿真分析其无功特性;然后,... 为提高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应对直流电弧炉等冲击性负载的闪变抑制性能,文中在改进Takagi-Sugeno(TS)模糊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SVC滚动预测控制方法。首先,建立直流电弧炉电气模型并仿真分析其无功特性;然后,针对经典TS模糊预测算法应用于波动负荷时出现的输出异常置0情况,提出一种范围自适应修正的改进方法,该方法能消除一类算法应用机理导致的异常值,从而提高TS模糊算法对波动负荷无功功率预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最后,基于模型训练时间约束,建立无功功率半周期滚动预测控制模型,提前10 ms预测无功功率,改善了SVC传统控制系统响应的滞后特性。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SVC传统控制方法,所提方法的平均闪变改善率提高了54.17%,验证了所提方法对闪变现象的抑制效果提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agi-Sugeno(TS)模糊算法 直流电弧炉 静止无功补偿器(SVC) 预测控制 异常值修正 闪变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恒定姿态误差的磁罗差偏差补偿算法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曾庆化 刘建业 李荣冰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34,共4页
针对具有恒定俯仰角度载体的磁航向罗差标定和补偿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磁罗差修正的偏差补偿算法(DCA)。通过DCA的原理分析和证明得出:该算法对具有恒定横滚角度和俯仰角度的磁航向罗差修正均有效,经过DCA补偿的磁航向角度误差在±0... 针对具有恒定俯仰角度载体的磁航向罗差标定和补偿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磁罗差修正的偏差补偿算法(DCA)。通过DCA的原理分析和证明得出:该算法对具有恒定横滚角度和俯仰角度的磁航向罗差修正均有效,经过DCA补偿的磁航向角度误差在±0.3°以内,满足飞机的航向标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差补偿算法 磁航向 磁传感器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技术 被引量:20
9
作者 辛业春 王威儒 +3 位作者 李国庆 王朝斌 江守其 杨洋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903-3909,共7页
为解决功率接口所引起的稳定性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阻尼阻抗功率接口算法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方法。根据阻尼阻抗法开环传递函数特性,得出阻尼阻抗与物理仿真系统等效阻抗匹配原则。分类讨论并计算不同工况下物理... 为解决功率接口所引起的稳定性下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阻尼阻抗功率接口算法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方法。根据阻尼阻抗法开环传递函数特性,得出阻尼阻抗与物理仿真系统等效阻抗匹配原则。分类讨论并计算不同工况下物理仿真系统的等效阻抗,实现对阻尼阻抗的实时匹配,进而提升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系统的稳定性与精确性。提出了一种针对直流电压接口的延时补偿方法,解决功率接口延时补偿问题,降低接口延时带来的仿真误差。搭建了四端柔性直流电网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平台验证所提出的接口算法,对混合系统进行不同工况下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方法可以对接口延时进行高效补偿,在传输功率变化、换流站闭锁等情况下可以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 阻尼阻抗法 延时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距离补偿模型的改进DV-Hop定位算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文根 陈其工 +2 位作者 江明 李云飞 牛明强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6,共5页
传统的DV-Hop定位算法在估计网络平均跳距时,采用锚节点之间的物理直线距离代替信号实际传播距离,两者之间存在的距离误差会引起平均跳距估计不精确,从而导致较高的节点定位误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分析物理直线距离和实际... 传统的DV-Hop定位算法在估计网络平均跳距时,采用锚节点之间的物理直线距离代替信号实际传播距离,两者之间存在的距离误差会引起平均跳距估计不精确,从而导致较高的节点定位误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分析物理直线距离和实际传播距离存在误差的原因,将其总结为节点随机布置导致的节点间距离不均匀,以及实际传播路径与物理直线距离的偏离,并根据不均匀度和偏离度建立距离补偿模型,使物理直线距离更接近实际传播距离。与传统算法相比,改进算法未增加算法复杂度和额外的硬件设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好地补偿了锚节点之间的距离,显著提高了算法对于未知节点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补偿 估计距离 不均匀度 偏离度 DV-HOP定位算法 无线传感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小扰动电压偏离确定无功源配置地点的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立霞 厉吉文 +2 位作者 程新功 居馨 张勇 《继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7,35,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小扰动电压偏离配置无功源的方法。该方法根据就地无功补偿原则,兼顾系统不同运行方式,将系统发生无功小扰动之后,平均电压偏离较大的负荷节点作为补偿地点。在IEEE118节点系统上的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选出的补偿节点位... 提出了一种利用小扰动电压偏离配置无功源的方法。该方法根据就地无功补偿原则,兼顾系统不同运行方式,将系统发生无功小扰动之后,平均电压偏离较大的负荷节点作为补偿地点。在IEEE118节点系统上的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选出的补偿节点位于负荷中心附近或远离发电机的位置,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有效降低网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补偿 无功源配置 电压偏离 Greedy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直流伺服系统参数辨识及摩擦补偿控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立红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4-178,共5页
针对静态摩擦力对数控机床直流伺服系统的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先利用遗传算法对静态摩擦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辨识,然后采用基于摩擦模型补偿的伺服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直流伺服系统的摩擦特性建立摩擦模型,再将摩擦补偿引入到直流伺... 针对静态摩擦力对数控机床直流伺服系统的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先利用遗传算法对静态摩擦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辨识,然后采用基于摩擦模型补偿的伺服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直流伺服系统的摩擦特性建立摩擦模型,再将摩擦补偿引入到直流伺服系统的反馈控制结构中,获取伺服电机的位置误差。采用遗传算法对摩擦补偿模型进行参数辨识,使摩擦补偿量在数值上不断逼近实际的摩擦干扰,并利用摩擦补偿量来抵消摩擦给伺服系统带来的影响。为了验证参数辨识的效果,将普通PD控制与基于摩擦补偿的PD控制进行了仿真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后者能够消除由于静摩擦的存在而造成的位置跟踪中出现的平顶现象,能够达到理想的跟踪效果。因此,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强的摩擦干扰补偿能力,能够实现对直流伺服系统的精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伺服系统 遗传算法 参数辨识 摩擦补偿 P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中系统参数的实时计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祖蘅 袁兆强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411-414,共4页
对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中实时计算系统参数的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系统发生故障时采用带补偿的全波傅氏算法,基于最小二乘法推导全波傅氏算法的补偿分量,并实时计算出系统的等值内电抗,然后再利用记忆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故障前的测量... 对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中实时计算系统参数的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系统发生故障时采用带补偿的全波傅氏算法,基于最小二乘法推导全波傅氏算法的补偿分量,并实时计算出系统的等值内电抗,然后再利用记忆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故障前的测量电压、电流采样值来计算系统等值内电势的相电势幅值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 带补偿的全波傅氏算法 衰减直流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差补偿量的多场景交互协同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艺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1-696,共6页
针对多场景交互时状态变量不一致导致的偏差补偿效果不佳、协同控制一致性和并发性达不到预期效果等问题,提出基于偏差补偿量的多场景交互协同控制方法.首先构建多场景协同控制模型,利用服务器节点优化并发控制效果;其次采用一致性算法... 针对多场景交互时状态变量不一致导致的偏差补偿效果不佳、协同控制一致性和并发性达不到预期效果等问题,提出基于偏差补偿量的多场景交互协同控制方法.首先构建多场景协同控制模型,利用服务器节点优化并发控制效果;其次采用一致性算法调节模型交互需求,获取模型输出结果的偏差补偿量;最后基于偏差补偿量实现对多场景交互操作的仿真协同控制.基于MATLAB2016a仿真平台进行测试,将文中方法与基于AR技术的工业控制交互智能化协同方法与基于对象场景数据库的场景交互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完成了控制补偿效果测试、一致性测试和并发性测试的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的一致性保持在1附近,一致性较强;当延迟剧烈变化时,其响应时间也能控制在50~150 ms范围内,响应时间较短,并发性控制效果较好,具有明显的优势,充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以满足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场景交互 协同控制 偏差补偿量 交互需求 一致性算法 仿真协同 交互操作 并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侧电压跌落下计及无功支撑效能的直流微电网多目标优化策略 被引量:15
15
作者 曹善康 魏繁荣 +4 位作者 林湘宁 李正天 肖澍昱 汪涛 徐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759-5771,共13页
当直流微网的并网点电压由于网侧故障等因素发生短时跌落时,并网换流站通常采取最低限度的无功输出策略,以尽量保留直流微网安全运行所需的有功调节裕度。然而,大量案例表明,上述策略过于偏重换流站有功调节裕度对直流微网自身安稳的影... 当直流微网的并网点电压由于网侧故障等因素发生短时跌落时,并网换流站通常采取最低限度的无功输出策略,以尽量保留直流微网安全运行所需的有功调节裕度。然而,大量案例表明,上述策略过于偏重换流站有功调节裕度对直流微网自身安稳的影响,而忽视了主动无功支撑对交流电网安稳的积极意义。为了获得更为合理的换流站有功-无功分配方式及对应微网控制策略,首先,构建网侧电压跌落期间换流站有功安全裕度-无功支撑效能的量化评估模型。随后,通过分析系统层面的有功平衡与直流电压波动转换关系,以及元件层面的微网内部各元件短时工作限制,获得直流微网在有功调节和无功支撑过程中的动态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基于INSGA2-DS算法以统筹优化换流站的无功支撑效能与有功安全裕度。考虑到在线应用场景下INSGA2-DS算法的求解时间较长,难以适配电压跌落的时间尺度,提出了“准同步计算,实时匹配”的时序优化策略。针对分布式电源的波动性对准同步计算时效性的负面影响,同步设计一种帕累托曲线映射规则以修正前沿曲线偏差。最后,大量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策略能够获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网 低电压穿越 多目标算法 无功补偿 多源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一致性算法的直流配电网多光伏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15
16
作者 汤茂东 曲小慧 +3 位作者 姚若玉 张姚姚 陈武 贾科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89-95,共7页
针对多光伏直流配电网系统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存在的功率波动,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一致性算法的分布式多光伏协调控制策略。首先,相邻光伏控制器之间可以进行功率偏差和运行模式信息的交换,通过离散一致性算法可以获得功率偏差和运行... 针对多光伏直流配电网系统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存在的功率波动,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一致性算法的分布式多光伏协调控制策略。首先,相邻光伏控制器之间可以进行功率偏差和运行模式信息的交换,通过离散一致性算法可以获得功率偏差和运行模式的平均值。然后,更新运行模式指令和功率参考指令,并利用光伏之间的互补功率来平衡功率偏差。光伏可自适应地工作在最大功率跟踪模式或定功率模式。采用这种方式,即使光伏的光照强度和额定容量不均匀,也可以保证功率平衡。最后,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网 可再生能源 分布式光伏 功率偏差 离散一致性算法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网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直流分量的动态分析与消除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家元 赵晋斌 +2 位作者 何超杰 张帅涛 屈克庆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94-202,共9页
针对入网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的并网电流直流注入问题进行研究。基于轴压调节控制型的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建立并网数学模型,并结合逆变器的控制结构对并网电流注入直流分量的原因进行详细的数学分析与公式推导,结果表明直流分量的大小与... 针对入网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的并网电流直流注入问题进行研究。基于轴压调节控制型的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建立并网数学模型,并结合逆变器的控制结构对并网电流注入直流分量的原因进行详细的数学分析与公式推导,结果表明直流分量的大小与电网电压幅值和频率的变化量近似呈线性关系。同时为了抑制和消除直流分量对逆变器并网系统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电流偏移补偿(CDC)控制策略,该策略在电网电压幅值波动和电网频率波动时能够有效地补偿并网电流中的直流分量,保证入网电压控制型逆变器优良的控制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压调节 电压控制型 并网逆变器 直流分量 电流偏移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微网的一种分布式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侯亚文 曹炜 +1 位作者 祁晓卿 刘宁宁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78-86,共9页
针对直流微网中微源常规下垂控制方案下功率均分与电压质量不能兼顾的不足,文中考虑各微源容量不尽相同,以各微源负载率相同为功率均分目标,设计了基于低速通信的改进下垂控制方案,以功率补偿的PI控制保证功率均分,以电压补偿的PI控制... 针对直流微网中微源常规下垂控制方案下功率均分与电压质量不能兼顾的不足,文中考虑各微源容量不尽相同,以各微源负载率相同为功率均分目标,设计了基于低速通信的改进下垂控制方案,以功率补偿的PI控制保证功率均分,以电压补偿的PI控制保证电压质量。建立该控制方案下的多微源网状系统模型,进行了静态稳定分析。为防止可能发生的个别微源下垂系数设置不合理引发的问题,引入满载微源连锁停发功率信号的机制以保证微网系统可正常运行。在MATLAB/Simulink中模拟搭建了3电源6母线直流微网系统进行了热插拔实验、下垂系数设置不合理致某一微源满载运行的实验,验证了该系统在可能出现的上述工况下均能保持系统稳定、功率均分和电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网 下垂控制 功率分配机制 分布式控制 功率补偿 电压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源性的直流微电网并联变换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泽华 宋桂英 +3 位作者 侯明宣 杨博伟 张晓璐 刘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01-507,共7页
针对可再生能源聚合而形成带混合负载的直流微电网稳定性与协调性问题,提出一种将无源控制与改进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前馈补偿相结合的新型控制算法,在消除恒功率负载对直流微电网的影响的同时提高了系统鲁棒性,再利用线路阻抗补偿来改善... 针对可再生能源聚合而形成带混合负载的直流微电网稳定性与协调性问题,提出一种将无源控制与改进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前馈补偿相结合的新型控制算法,在消除恒功率负载对直流微电网的影响的同时提高了系统鲁棒性,再利用线路阻抗补偿来改善分流精度与实现电压无偏差。该文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并联DC-DC变换器仿真模型进行验证,通过对比传统无源控制与比例积分调节的无源控制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抑制了恒功率负载与线路阻抗对直流微电网的影响。最后,在Opal-RT半实物实验平台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可再生能源 dc-dc变换器 控制算法 鲁棒性 电压无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磁特性测试系统中激磁与传感结构的校准与补偿 被引量:4
20
作者 耿鑫 李永建 王利祥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82,共6页
电工材料三维磁特性测量研究中,传感线圈的校准是磁性材料磁特性精细模拟的关键问题。本文研发了一种高精度B-H复合型传感线圈,并提出了传感线圈系数的张量模型。基于此,设计了系数校准的螺线管仿真实验,根据仿真结果对校准螺线管的尺... 电工材料三维磁特性测量研究中,传感线圈的校准是磁性材料磁特性精细模拟的关键问题。本文研发了一种高精度B-H复合型传感线圈,并提出了传感线圈系数的张量模型。基于此,设计了系数校准的螺线管仿真实验,根据仿真结果对校准螺线管的尺寸和实验系统进行了优化。与此同时,提出了直流激磁模型,其与交流激磁时的对比可进一步筛选出传感线圈精确的系数校准值。为进一步减小实验误差,提出了一套偏差角补偿方案。结果表明,地磁场会对直流激磁模型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磁特性 传感线圈 张量系数模型 直流激磁 偏差角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