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利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内涵特征与发展重点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晓璇 郑垂勇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水利新质生产力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资源的高效管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其内涵特征与发展重点以及它在水利领域的具体体现,有助于促进水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得出新质生产... 水利新质生产力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资源的高效管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其内涵特征与发展重点以及它在水利领域的具体体现,有助于促进水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得出新质生产力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发展路径,结合水利行业特点,对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六大特征和五大发展重点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阐释了水利新质生产力对现代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揭示了科技创新在推动水利产业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通过前沿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发展等手段实现水资源管理的优化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演进 高质量发展 水利新质生产力 水利行业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法治挑战与制度回应
2
作者 贾宸妍 晋海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3,共9页
为推动现代水利行业革新,需全方位、多维度推进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其中法治保障是核心内驱力。法治在培育新质水利劳动者、革新新质水利生产资料、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当前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革命性发展引发了多重... 为推动现代水利行业革新,需全方位、多维度推进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其中法治保障是核心内驱力。法治在培育新质水利劳动者、革新新质水利生产资料、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当前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革命性发展引发了多重法治挑战,主要体现在水利新兴领域立法不足、执法整体效能低下、司法资源配置不合理、水利市场主体守法意识淡薄等方面。应健全动态水利立法体系,构建水利智慧执法配套制度,创新流域司法协同治理机制,完善守法激励机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链条回应法治挑战。通过将法治与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既能保障水利新质生产力在法治保障下高效高质发展,又能为水利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筑牢制度根基,最终实现水安全、水生态与水利经济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转型 法治保障 制度构建 技术创新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探究
3
作者 王洁 全莉 +1 位作者 邓佳欣 刘颖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9期119-122,共4页
本文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中常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其应用效果,探讨了其应用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策略。滴灌、喷灌、微润灌溉、低压管道灌溉及渠道防渗等节水技术可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区域特点优化技术集成。当... 本文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中常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其应用效果,探讨了其应用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策略。滴灌、喷灌、微润灌溉、低压管道灌溉及渠道防渗等节水技术可显著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区域特点优化技术集成。当前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在农户节水意识,工程资金投入,工程管理体系和节水灌溉技术选择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提出通过新媒体宣传提升农户认知,拓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协同的多元资金渠道,构建涵盖设计、施工与维护的全周期监管体系,并依据地理特征、作物需求科学适配节水技术等策略。本研究为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 节水灌溉技术 应用现状 农业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领新时代水土保持之科技前瞻 被引量:7
4
作者 姜德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新时代水土保持攻坚的目标与任务。新时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十分重要和紧迫...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对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是新时代水土保持攻坚的目标与任务。新时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支撑十分重要和紧迫,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快科技创新和应用: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减量降级目标与评价,实行水土保持率不同阈值的区域水土保持分类指导,构建水土保持功能分析指标体系,探索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提升技术;建立水土保持重点区域空间管控制度,实施差别化管理,探索并推广不同类型农林开发活动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智慧管理,水土流失风险评价与智能预警,建立绿色设计绿色施工标准,探索视频监控与跟踪管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技术支撑,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促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中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提升技术,推进水土流失科学治理智慧指导与智能管理;加快水土保持碳汇研究与市场交易,建立水土保持生态损害价值评估体系,深化水土流失测报与动态监测等基础研究。以创新理论、技术、机制的新探索,全面提升水土保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科学技术 新质生产力 创新 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高山峡谷区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协调发展定量研究--以云南省永胜县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柔 吴秀芹 +3 位作者 石婕妤 李旭 倪朦朦 刘亚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924-9934,共11页
探究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典型贫困山区永胜县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发展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 探究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典型贫困山区永胜县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发展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县域2009—2022年间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及其障碍因子进行研究,为当地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009—2022年水土保持技术发展水平呈动态上升趋势,生态产业发展水平则是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二者经过“低水平同步发展型-水土保持技术领先发展型-高水平同步发展型”,当前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已经迈入同步向好的发展状态;(2)2009—2022年,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一直处于高度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从中级耦合阶段进入高级耦合阶段且快速增长,二者当前属于高级协调-同步型发展阶段;(3)2009—2022年,影响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为森林覆盖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主要的障碍要素为技术效益、技术相宜度、产业效率和产业效益。永胜县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已进入耦合协调发展阶段,当前应以提升技术相宜度和产业融合为主要目标,开展技术研发和示范,提升技术成熟度,提高政策法规的适宜度,促进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进一步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技术与生态产业 评价指标体系 协调发展 定量研究 西南高山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长江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
6
作者 许全喜 许继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是破解长江新老水问题、提升流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结合长江治理保护新阶段特征和面临的挑战,基于新质生产力概念,从生态水利科技创新、生产要素数字智能化、产业绿... 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是破解长江新老水问题、提升流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结合长江治理保护新阶段特征和面临的挑战,基于新质生产力概念,从生态水利科技创新、生产要素数字智能化、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等方面,探讨长江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和原则要求,并提出加强近自然水工程、数字孪生、节水减污降碳、流域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建议,以促进长江生态化、智慧化、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长江流域 水利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南水北调中线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
7
作者 段春建 王哲 +1 位作者 张铁财 杨治国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46-152,共7页
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面临的挑战,系统阐述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理念、特性、发展路径及其对国家战略发展的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并提出水利新质生产力驱动其高质量发展的... 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面临的挑战,系统阐述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理念、特性、发展路径及其对国家战略发展的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并提出水利新质生产力驱动其高质量发展的多维路径策略: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作为根本基石,确保调水安全;围绕空间均衡原则,构建高效利用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依托科技创新引擎,推进水资源治理现代化,提升治理能力;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以管理水平提升为基石,健全水资源管理与调度体系,增强系统运营效率。本研究成果丰富了南水北调中线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为其未来实践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水利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 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节水农业科技创新成效与进展 被引量:53
8
作者 许迪 吴普特 +2 位作者 梅旭荣 康绍忠 钱蕴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9,共5页
我国农业必须走依靠科技创新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的内涵式增长道路、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向现代高效节水型灌溉农业、节水型旱作农业和节水型生态农业转变。为此 ,在“九五”期间已取得的节水... 我国农业必须走依靠科技创新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的内涵式增长道路、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向现代高效节水型灌溉农业、节水型旱作农业和节水型生态农业转变。为此 ,在“九五”期间已取得的节水农业科技创新成效基础上 ,国家应加大对节水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 ,强化节水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建设 ,完善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平台 ,加快节水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尽快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与模式 ,实现我国节水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农业 科技创新 水的利用效率 跨越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水科学研究的启示与讨论 被引量:37
9
作者 左其亭 张保祥 +2 位作者 王宗志 关锋 崔国韬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5期68-73,共6页
在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2011年第一次关注水利改革发展,是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提出了新的水利改革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将指导我国未来10到20年水利改革和发展。这一重要文件或发展纲... 在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2011年第一次关注水利改革发展,是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提出了新的水利改革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将指导我国未来10到20年水利改革和发展。这一重要文件或发展纲要必然会影响水科学研究方向。详细解读了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阐述了该文件提出的背景,并总结出该文件的11个关键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该文件对水科学研究的启示,从中列出水科学发展方向和急需解决的21个关键科学问题,为水科学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水科学研究 水利改革与发展 启示 关键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旺达高原坡地水土流失的研究与对策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应平 林占森 +5 位作者 林冬梅 林应兴 林兴生 罗晓芬 陈晓斌 林占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9-394,共6页
【目的】卢旺达属热带高原气候,境内多山,被称为"千丘之国",人口密度高,耕作土地少,长期以来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不合理和为获取燃料而砍伐森林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我国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 【目的】卢旺达属热带高原气候,境内多山,被称为"千丘之国",人口密度高,耕作土地少,长期以来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不合理和为获取燃料而砍伐森林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我国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把菌草作为解决这一难题治理水土流失列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通过设立3个不同模式的径流场试验。【结果】以"传统栽培农作物"模式为对照(CK),"等高线种植巨菌草"模式水流失率平均减少82.39%,土壤流失率平均减少96.26%以上;"等高线种植巨菌草活篱笆+梯田套种农作物"模式水流失率平均减少74.64%,土壤流失率平均减少90.4%以上。"等高线种植巨菌草"模式在有机质C,有效磷和钾含量方面比传统栽培模式更高,说明种植巨菌草具有改善土壤肥力的潜力。【结论】种植巨菌草,保持水土效果好,提高土壤肥力,产量高,利用菌草技术发展菌业和畜业,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卢旺达 水土保持 菌草技术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问题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38
11
作者 郜国明 田世民 +1 位作者 曹永涛 王司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116,共5页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目标要求,梳理了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探讨了针对生态保护问题亟须开展的研究课题,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对策与建议。黄河...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目标要求,梳理了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探讨了针对生态保护问题亟须开展的研究课题,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对策与建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的突出问题为:黄河源区生态退化问题仍未根本解决;黄河上游农业面源污染仍未有效治理;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艰巨;黄河下游及河口地区生态系统质量有待提升;黄河流域生态流量保障程度亟待提高;黄河流域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不容乐观。针对这些问题,亟须在生态保护配置格局、水源涵养能力、水生态环境修复、水生态环境承载力、新兴污染物及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开展相关的理论分析和技术研究,同时,加强战略层面研究、加快流域河湖岸线确权划界工作、实施生态水量统一调度、做好黄河文化支撑、推进黄河立法,多措并举,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稳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科技问题 对策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节水农业科技传播中的性别倾向与对策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婧 逄焕成 +3 位作者 任天志 侯立白 李玉义 刘高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6301-6304,共4页
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女性化趋势,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节水农业科技传播中的目标群体、科技传播过程、收益群体、决策群体、女性社会地位、女性劳动行为、男性与女性对农作制度的关注点等进行了性别分析,总结了农村女性在节水科... 针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女性化趋势,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节水农业科技传播中的目标群体、科技传播过程、收益群体、决策群体、女性社会地位、女性劳动行为、男性与女性对农作制度的关注点等进行了性别分析,总结了农村女性在节水科技选择中表现的行为特点,包括文化素质低于男性,更羞涩,时间更分散、更关注短期效益等。并从技术设计、推广方式、技术人员行为、模式筛选与政府作为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农业 科技传播 性别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科技进步投入产出作用机理及贡献率测算——来自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汝华 孔德财 +2 位作者 吴凤平 陈辉 朱敏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50-53,68,共5页
分析了水利科技进步促进水利经济效益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应用C-D生产函数法计算了近10年来江苏省水利系统各投入要素对水利经济效益增长的贡献份额。研究结论显示,资金投入的贡献份额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劳动力投入的贡献份额表现出... 分析了水利科技进步促进水利经济效益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应用C-D生产函数法计算了近10年来江苏省水利系统各投入要素对水利经济效益增长的贡献份额。研究结论显示,资金投入的贡献份额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劳动力投入的贡献份额表现出先递增后趋于平稳的特征,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且对水利经济效益增长的贡献份额明显高于资本或劳动力的贡献份额。在此基础上应用二次移动平均法对江苏省未来10年的水利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在国民经济增长率和物质资本投资率都保持持续稳定的前提下,江苏省水利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望在2015年达到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 科技进步 作用机理 贡献份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设计——以简阳南冲堰示范园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鲍玉海 殷燕利 +2 位作者 秦伟 陈尚书 贺秀斌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8-154,共7页
我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创建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建立完善的规划理论和规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地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提高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技术水平和建设质量,亟需开展园区建设规划技术体系的研究。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文... 我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创建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建立完善的规划理论和规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地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提高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技术水平和建设质量,亟需开展园区建设规划技术体系的研究。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国家法律法规及部门相关文件,结合四川省典型园区规划实践,探讨了园区规划设计中的有关技术要点。针对园区规划实际工作中未形成统一和系统的技术路线的现状,本文阐述了园区建设规划的设计思路,明确了规划应涵盖的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并以简阳市南冲堰示范园区规划为例,介绍了基础条件分析、规划范围与功能分区划定、建设内容与进度部署安排等方面的规划成果。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依据,规划编制应满足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基本要求,可按照园址踏勘遴选、数据资料获取、目标定位确立、边界分区划定、内容布局设计、投资进度安排、保障措施制定、文本图件编绘的工作步骤和技术思路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规划 生态产业型 功能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规划设计——以北京市延庆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乔彦芬 姜德文 田玉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5-88,共4页
新时期水土保持发展要求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工作必须走综合发展的道路。对此,北京市延庆县水资源局拟在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的基础上建设综合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内容包括水土保持综合实验室和水土保持示范基地两大功能区及黄土地... 新时期水土保持发展要求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工作必须走综合发展的道路。对此,北京市延庆县水资源局拟在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区的基础上建设综合型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内容包括水土保持综合实验室和水土保持示范基地两大功能区及黄土地貌侵蚀沟道原始侵蚀类型展示区、侵蚀沟道治理与维护措施示范区、坡面径流监测区、北方植物引种实验示范区、节水灌溉示范区、生态治理区、生态能源应用示范区和生态修复区8个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科学技术 示范园 延庆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水利及水利科学发展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被引量:3
16
作者 芮孝芳 刘宁宁 朱君君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共4页
论述我国主要大江大河治理上的历史性难点,讨论水利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重要关系,指出水利科学应包括水科学、水工程和水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体系,是水利事业的科学基础。通过分析治水理念、治水措施、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新... 论述我国主要大江大河治理上的历史性难点,讨论水利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重要关系,指出水利科学应包括水科学、水工程和水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体系,是水利事业的科学基础。通过分析治水理念、治水措施、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新变化,提出水利科学新的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发展 江河治理 治水理念 治水措施 水利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农作学及节水灌溉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6
17
作者 洪明 马英杰 +1 位作者 赵经华 木拉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9010-19012,共3页
分析了当前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土壤农作学及节水灌溉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积极开展入学教育,精选知识要点,优化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以期为现代水利事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 分析了当前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土壤农作学及节水灌溉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积极开展入学教育,精选知识要点,优化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以期为现代水利事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利工程 土壤农作学及节水灌溉技术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水利现代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贾生海 程建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1-65,共5页
要实现水利现代化,提高管理水平,首先必须树立水问题的现代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其次,要用现代化的水利装备和科学化、信息化的水利管理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 要实现水利现代化,提高管理水平,首先必须树立水问题的现代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其次,要用现代化的水利装备和科学化、信息化的水利管理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依法治水和科学治水,改革水利发展的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安全与发展、防洪与抗旱、开发与保护以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期正确解决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和水土流失四大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水利现代化和水利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现代化 科技革命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长江”建设与水利科技发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德厚 谭德宝 《长江科学院院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3-46,共4页
就“数字长江”建设的内容、方式、关键技术、组织形式以及“数字长江”与“数字地球”的关系等问题 ,结合水利行业的具体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提出了未来“数字长江”技术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模式 ,强调了“数字长江”的开发与建设对... 就“数字长江”建设的内容、方式、关键技术、组织形式以及“数字长江”与“数字地球”的关系等问题 ,结合水利行业的具体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提出了未来“数字长江”技术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模式 ,强调了“数字长江”的开发与建设对我国未来水利科技发展的重大意义。最后论述了“数字长江”技术在水利方面的应用与开发前景 ,以及当前需要攻关的课题内容和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地球 数字长江 水利科技 决策支持系统 生态环境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科技期刊在不同评价系统收录中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琳 龚婷 季山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84,6,共9页
梳理科技期刊在评价体系中的位置,可以更好地为广大作者提供帮助和服务。国内外期刊评价系统《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TPCD、CSCD以及SCI、EI、CA、SA、SC、JI、AJ分别收录中国水利科技期刊38种和27种(两者有24种重叠)。通过对收录... 梳理科技期刊在评价体系中的位置,可以更好地为广大作者提供帮助和服务。国内外期刊评价系统《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CSTPCD、CSCD以及SCI、EI、CA、SA、SC、JI、AJ分别收录中国水利科技期刊38种和27种(两者有24种重叠)。通过对收录及与现有(包括未收录)期刊主办单位类型、阅读量和引用量指标、国际化和网络化、属性分类、涵盖学科等进行比较,发现被收录期刊多属全国性学会及学术组织、部属科研院所、全国重点院校等主办,具有学科和人才优势,办刊条件好,编辑力量强,部分期刊有国际编委,网络化程度较高,学术水平较高,影响力较大,大多是中国水利科技期刊中的佼佼者。国内评价系统收录结果殊途同归,相对稳定,相对合理,证明国内评价系统基本科学、合理、可信。但存在收录期刊属性分类和涵盖学科失衡等问题,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科技期刊 评价系统 评价指标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