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强基层沥青路面力学分析与材料制备
1
作者 谭波 郑港 +2 位作者 李青 谢恩连 刘敬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4,共9页
目的为提升沥青路面结构性能并实现低碳目标,提出AC+超强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以减薄沥青路面结构厚度。方法首先采用Bisar软件对超强基层路面结构进行力学响应规律分析,提出沥青路面结构和超强基层材料设计参数;其次,开展正交试验设计,分... 目的为提升沥青路面结构性能并实现低碳目标,提出AC+超强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以减薄沥青路面结构厚度。方法首先采用Bisar软件对超强基层路面结构进行力学响应规律分析,提出沥青路面结构和超强基层材料设计参数;其次,开展正交试验设计,分析硅灰、粉煤灰、胶砂比参数对超强基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经极差与方差分析,寻找最优配合比;最后,通过劈裂抗拉试验,对比撒布碎石、刷毛刻槽、环氧树脂、喷洒改性沥青和橡胶沥青5种不同方式沥青层和超强基层的黏结性能。结果结果表明,当超强基层厚度为0.08 m时,弹性模量为40 GPa,结构总厚度0.52 m超强基层沥青路面沥青混合料层和无机结合料层疲劳开裂寿命高于总厚度为0.74 m常规沥青路面的。硅灰质量分数13%,粉煤灰质量分数11%,胶砂比0.8,水胶比0.25为超强基层材料最优配比。经劈裂抗拉强度测试,环氧树脂黏结最优,撒布碎石黏结次之,橡胶沥青黏结最差。结论路面厚度减薄情况下,AC+超强基层沥青路面性能优于常规沥青路面;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新型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和材料制备方法;分析了沥青面层与超强基层的层间结合性能,并推荐采用撒布碎石方式,为复合沥青路面提供一种新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路面 超高性能混凝土 正交试验 配合比设计 层间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分割的LCL型并网逆变器控制参数设计
2
作者 马遵 王丹阳 +2 位作者 孟贤 肖文勋 朱林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8,共8页
LCL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参数会影响并网电流的质量,为解决传统控制参数设计方法无法结合多个性能指标进行参数整定的问题,本文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进行建模和控制参数设计。采用D分割法进行控制器参数综合设计,结合裕度测试器,得到同时... LCL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参数会影响并网电流的质量,为解决传统控制参数设计方法无法结合多个性能指标进行参数整定的问题,本文针对LCL型并网逆变器进行建模和控制参数设计。采用D分割法进行控制器参数综合设计,结合裕度测试器,得到同时满足幅值裕度、相位裕度、电流环带宽等多性能指标的控制器多目标参数稳定域。此外,本文使用D分割法分析在LCL滤波器参数存在偏差时参数稳定域的变化趋势,实现在滤波器参数扰动情况下的LCL型并网逆变器控制参数的精确设计。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综合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器参数设计 并网逆变器 比例积分控制器 D分割法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超高层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
作者 田洪斌 贾殊 +1 位作者 陆斌 吴建奇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77,共5页
结合工程所在地实际情况,针对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机制砂掺量3个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对C60大体积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温升值、离心率和泌水率等性能进行研究。并运用统计学手段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方差分析和F检验,得到了各因素对混凝... 结合工程所在地实际情况,针对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机制砂掺量3个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对C60大体积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温升值、离心率和泌水率等性能进行研究。并运用统计学手段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方差分析和F检验,得到了各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满足工程应用的最佳配合比,即水胶比0.3,粉煤灰掺量30%,机制砂掺量60%。试验结果还表明影响抗压强度的最显著因素是水胶比,影响最高温升值的最显著因素是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影响离析率和泌水率的最显著因素是机制砂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配合比设计 抗压强度 最高温升值 离析率 泌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分析与智能优化的导叶式混流泵多工况优化
4
作者 丁征 袁建平 +3 位作者 陈颖俊 戴秋萍 陈松山 王梦成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8-356,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混流泵的多工况优化,以一中比转数导叶式混流泵叶轮为研究对象,以反问题设计方法为基础,以轮毂及轮缘处载荷控制参数NC_(h),ND_(h),K_(h),NC_(s),ND_(s)和K_(s)为设计参数,以0.8 Q_(des)和1.1 Q_(des)(Q_(des)为设计流量)... 为进一步研究混流泵的多工况优化,以一中比转数导叶式混流泵叶轮为研究对象,以反问题设计方法为基础,以轮毂及轮缘处载荷控制参数NC_(h),ND_(h),K_(h),NC_(s),ND_(s)和K_(s)为设计参数,以0.8 Q_(des)和1.1 Q_(des)(Q_(des)为设计流量)处效率为优化目标,以1.0 Q_(des)处扬程为约束条件,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法、径向基神经网络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开展多工况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参数ND_(h),K_(h),NC_(s),ND_(s)和K_(s)对0.8 Q_(des)和1.1 Q_(des)工况处效率均具有显著影响,在优化设计中应该被重点考虑;轮毂及轮缘处后加载有利于小流量工况下效率的提升,而两者前加载则有利于大流量工况下效率的提升;优化后模型在0.8 Q_(des),1.0 Q_(des)和1.1 Q_(des)处效率分别为82.32%,88.13%和86.50%,较原始模型分别提升了0.73%,0.99%和1.55%.内流分析表明,叶轮进口处二次流的改善及导叶内湍动强度的降低是优化后模型效率提升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叶式混流泵 数值模拟 反问题设计 参数分析 智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堆积理论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历程
5
作者 刘力郡 王甲春 +1 位作者 黄斌 徐心怡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3,共4页
基于紧密堆积理论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制备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从紧密堆积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Fuller试验是不同粒径的固体颗粒首次紧密堆积试验,并提出了累积筛下百分数与颗粒粒径的数学经验式,Bolomey式中出现了粒径比... 基于紧密堆积理论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制备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从紧密堆积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Fuller试验是不同粒径的固体颗粒首次紧密堆积试验,并提出了累积筛下百分数与颗粒粒径的数学经验式,Bolomey式中出现了粒径比,为A-A紧密堆积计算式的提出做了基础性的工作.MA-A式考虑实际堆积时颗粒的特点,进一步对A-A紧密堆积计算式的修正.A-A式可以计算出普通混凝土中粗、细骨料的紧密堆积时的用量,并融入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超高性能混凝土随着原材料颗粒径不断细化,MA-A式可以进行全原料的紧密堆积设计,为超高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堆积理论 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学性能指标与耐久性能指标联合的夯土改性配比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沈圣 孙宇 +4 位作者 王耀 姜绍飞 张鹰 付绪峰 王鸣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素土强度低、耐久性差且各改性材料掺量往往由工匠凭经验大致确定,导致夯土表面时常容易开裂剥落,故应根据现场土质状况以及合理试验方法来设计夯土改性配比。现有研究大都局限于单一性能指标最优的配比,而现实中夯土既要考虑针对多项... 素土强度低、耐久性差且各改性材料掺量往往由工匠凭经验大致确定,导致夯土表面时常容易开裂剥落,故应根据现场土质状况以及合理试验方法来设计夯土改性配比。现有研究大都局限于单一性能指标最优的配比,而现实中夯土既要考虑针对多项力学性能指标与耐久性能指标的同步优化,还要考虑不同地域与气候条件下各指标的重要性不同。另外,现有研究仅能确定若干预设配比中的最优组,而非改性材料预设掺量范围内的最优配比。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力学性能指标与耐久性能指标联合的夯土改性配比优化设计方法,其包括:(1)土料选用原则与土质鉴定方法;(2)考虑夯土多性能指标的综合赋权方法;(3)基于加权评分和回归分析的夯土改性配比综合比选与优化方法。文章方法通过调整指标权重筛选出适应指标重要性不同时的夯土改性配比,并通过优化设计获得各改性材料预设掺量范围内的最优配比。最后通过设计实例证明了文章方法的确可得到最优的夯土改性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夯土 配比 多性能指标 权重系数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novus混合放置的布局规划方法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超峰 孙希延 +2 位作者 纪元法 肖有军 林孔成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随着集成电路后端设计中宏单元数量增多,传统布局规划方法效率低且耗时,而自动布局规划的混合放置(MP)技术存在物理规则违例数量多、电压降大和功耗高等问题。针对传统方式和MP方式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优化的MP布局规划方法,通过控制宏单... 随着集成电路后端设计中宏单元数量增多,传统布局规划方法效率低且耗时,而自动布局规划的混合放置(MP)技术存在物理规则违例数量多、电压降大和功耗高等问题。针对传统方式和MP方式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优化的MP布局规划方法,通过控制宏单元通道空间和标准单元密度大小、固定边界宏单元位置及脚本修复TSMC芯片集成检查(TCIC)违例的方法解决MP技术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MP方式保留了MP技术的性能、功耗和面积(PPA)优势,且相比于传统方式布线长度优化了28%,时序违例优化了65%,功耗优化了609%。该方案可为多宏单元大规模设计的布局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局规划 设计约束 参数调整 通道空间规划 优化的混合放置(MP)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纤维沙漠砂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丽娜 吉富娜 +2 位作者 李学志 潘文贵 马财龙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66-3676,共11页
为充分发挥沙漠砂的颗粒填充优势和改善沙漠砂混凝土力学性能,本文基于Dinger-Funk紧密堆积理论开展了聚乙烯醇纤维沙漠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试验研究。首先,应用Dinger-Funk紧密堆积理论得到优化砂率为42%,优化沙漠砂质量替代率为... 为充分发挥沙漠砂的颗粒填充优势和改善沙漠砂混凝土力学性能,本文基于Dinger-Funk紧密堆积理论开展了聚乙烯醇纤维沙漠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试验研究。首先,应用Dinger-Funk紧密堆积理论得到优化砂率为42%,优化沙漠砂质量替代率为10%、20%和30%,混凝土骨料颗粒级配得到改善,混合细集料的细度模数从3.27分别降到2.92、2.81和2.71,有效孔隙率从2.50%分别降到1.65%、1.45%和1.51%;其次,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水胶比、沙漠砂质量替代率、聚乙烯醇纤维体积掺量对混凝土和易性、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沙漠砂质量替代率和纤维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先提高后降低,抗压、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合考虑和易性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确定C30聚乙烯醇纤维沙漠砂混凝土最优配合比为水胶比0.45,沙漠砂质量替代率20%,聚乙烯醇纤维体积掺量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纤维 沙漠砂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Dinger-Funk紧密堆积理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激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江璐璐 万小梅 车雪萍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3,共5页
碱激发混凝土是当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胶材混凝土之一。同普通混凝土一样,碱激发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对其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碱激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理论基础,包括试验法、半经验法、全计算法... 碱激发混凝土是当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胶材混凝土之一。同普通混凝土一样,碱激发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对其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碱激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理论基础,包括试验法、半经验法、全计算法以及基于强度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同时对碱激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试验法 半经验法 全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直 郭乃胜 +3 位作者 金鑫 房辰泽 尤占平 谭忆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80-291,共12页
交通标线作为重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在控制道路交通、提高道路行车安全系数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溶剂型与热熔型交通标线涂料存在成本高、逆反射性能差、老化现象严重等缺陷,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因此... 交通标线作为重要的交通安全设施,在控制道路交通、提高道路行车安全系数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溶剂型与热熔型交通标线涂料存在成本高、逆反射性能差、老化现象严重等缺陷,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因此,亟须寻求一种能有效弥补上述缺陷的新型交通标线涂料。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凭借着优良的耐久性能与环保性能以及高效的施工性,被视为全寿命周期评价中综合性能最佳的交通标线涂料,是未来交通标线涂料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年来,学者们通过对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进行物理改性、化学改性以及配合比优化,使其使用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纳米材料与稀土类发光材料的快速发展也为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但目前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在我国的使用率仍然相对较低,其综合性能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并且当前研究主要停留在宏观尺度域,未对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的细微观特性进行充分研究,也未能建立起宏观性能与细微观结构属性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现有的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评价方法无法满足其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功能性与耐久性需求,尚缺乏一套全面、系统的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评价体系。尽管部分学者对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服役期内的性能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但多针对逆反射性能,性能预测模型仍不够全面。此外,鲜见针对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与路面的黏结界面性能及内在机理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的重要研究进展。从概述水性丙烯酸乳液的化学结构与特性出发,之后从改性方法、配合比优化、性能研究等方面重点介绍了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的发展现状。文章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性丙烯酸交通标线涂料 水性丙烯酸树脂 配合比设计 微观特性 耐久性 逆反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轨道交通R3线车站用高耐久性清水混凝土配制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蔺威威 谷坤鹏 +1 位作者 何洪帅 黄哲源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155,共4页
依托青岛轨道交通R3线,根据清水混凝土构件的技术要求选取原材料,开展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分析单掺矿粉,双掺矿粉+粉煤灰,三掺矿粉+粉煤灰+硅粉对清水混凝土性能和外观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掺矿粉和双掺矿粉+粉煤灰相比,三掺矿粉... 依托青岛轨道交通R3线,根据清水混凝土构件的技术要求选取原材料,开展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分析单掺矿粉,双掺矿粉+粉煤灰,三掺矿粉+粉煤灰+硅粉对清水混凝土性能和外观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掺矿粉和双掺矿粉+粉煤灰相比,三掺矿粉+粉煤灰+硅灰可大幅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保障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大幅降低电通量,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和外观质量。采用三掺矿粉+粉煤灰+硅粉的掺入方式,设计了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配合比并配制了混凝土。经测试,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工作性能均良好;含气量在2.3%~2.4%,满足技术要求;抗压强度满足各自强度等级要求;28 d电通量在420~480 C,耐久性能好;外观颜色均匀,光泽度好,无明显气泡。配制的清水混凝土在青岛地铁R3号线两河站和灵山卫站中得到应用,各个部位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满足JGJ 169—2009《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要求,工程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清水混凝土 原材料选取 配合比设计 耐久性能 外观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料裹浆厚度的水泥基透水砖配合比设计 被引量:22
12
作者 贺图升 赵旭光 +2 位作者 赵三银 黎载波 方科宁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7-290,共4页
基于透水砖的结构特征与设计要求,确定了以集料裹浆厚度为主要设计参数,通过改变集料裹浆厚度来满足强度要求的配合比设计思路,提出了一种水泥基透水砖配合比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集料紧密堆积密度确定单位体积透水砖中集料的用量,... 基于透水砖的结构特征与设计要求,确定了以集料裹浆厚度为主要设计参数,通过改变集料裹浆厚度来满足强度要求的配合比设计思路,提出了一种水泥基透水砖配合比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集料紧密堆积密度确定单位体积透水砖中集料的用量,然后根据集料的表观密度和粒径计算集料的比表面积,设定集料裹浆厚度与水灰比(质量比),再计算出水泥浆体体积与水泥用量,最后用减水剂来调整透水砖拌和物的工作状态.试验表明,该透水砖配合比设计方法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砖 集料 裹浆厚度 配合比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度和抗氯盐耐久性指标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绿峰 周明 +1 位作者 陈正 文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5-74,共10页
氯盐环境严重影响混凝土耐久性,但现行规范通常按照强度要求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为此,研究建立了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多因素模型,并按照预定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开展配合比分析和设计。首先选择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及其龄期... 氯盐环境严重影响混凝土耐久性,但现行规范通常按照强度要求设计混凝土配合比。为此,研究建立了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多因素模型,并按照预定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开展配合比分析和设计。首先选择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及其龄期衰减系数作为混凝土抗氯盐耐久性能指标参数,研究建立了混凝土耐久性指标参数的多因素计算模型。然后,根据预定的强度指标和耐久性能指标的取值,通过求解代数方程组得到混凝土水胶比和矿物掺合料掺量。进而,结合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分析确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主要参数的取值。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和正交试验方法开展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表明,根据本文建立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制备混凝土,能同时满足预定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能指标的要求,有效克服了传统理论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配合比 耐久性 定量设计 氯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nger-Funk方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被引量:18
14
作者 崔巩 刘建忠 +1 位作者 姚婷 林玮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15-19,共5页
为了提高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密实度,用最紧密堆积理论对RPC进行配合比设计.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运用Matlab与Excel Solver Tool进行编程,实现RPC复合体系的静态密实堆积的理论计算,并变换配合比参数,对理论计算配合比进行验证.试验... 为了提高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密实度,用最紧密堆积理论对RPC进行配合比设计.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运用Matlab与Excel Solver Tool进行编程,实现RPC复合体系的静态密实堆积的理论计算,并变换配合比参数,对理论计算配合比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按照理论计算配合比所配制的RPC抗压强度高达186.6MPa,抗折强度25.6MPa,且工作性能良好,相对于其他配合比,理论计算出的RPC配合比的工作性与力学性能综合为最优.可将基于Dinger-funk方程的最紧密堆积模型科学地应用于RPC配合比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隧道衬砌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姜福香 赵铁军 +1 位作者 苏卿 万小梅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22,共4页
海底隧道不同于陆地隧道,由于它处在更加恶劣的环境中,耐久性问题尤为重要。耐腐蚀高性能海工混凝土材料的优化配制是增强海底隧道衬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关键。针对海底隧道衬砌混凝土的服役环境特点,提出了衬砌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 海底隧道不同于陆地隧道,由于它处在更加恶劣的环境中,耐久性问题尤为重要。耐腐蚀高性能海工混凝土材料的优化配制是增强海底隧道衬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关键。针对海底隧道衬砌混凝土的服役环境特点,提出了衬砌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指标要求,并通过试配对不同水胶比、不同粉煤灰和矿粉掺量的混凝土开展了耐久性能试验,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耐腐蚀高性能衬砌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设计原则。并对需要深入开展的海底隧道衬砌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衬砌混凝土 耐久性 配合比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矿渣微粉和粉煤灰的水泥胶砂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杨华全 覃理利 +1 位作者 董维佳 王仲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19,共4页
根据正交设计法 ,利用L2 4 (6 1× 41× 2 3 )正交表安排试验 ,探讨了混合材掺量、矿渣微粉与粉煤灰的比例、矿渣微粉细度、粉煤灰品种对水泥胶砂流动度、7,2 8,90d龄期的抗压强度的影响 ,初步确定水泥熟料、矿渣微粉、粉煤灰... 根据正交设计法 ,利用L2 4 (6 1× 41× 2 3 )正交表安排试验 ,探讨了混合材掺量、矿渣微粉与粉煤灰的比例、矿渣微粉细度、粉煤灰品种对水泥胶砂流动度、7,2 8,90d龄期的抗压强度的影响 ,初步确定水泥熟料、矿渣微粉、粉煤灰三元体系的较优组合。结果表明 ,粉煤灰与矿渣微粉双掺比单掺矿渣微粉或单掺粉煤灰的水泥胶砂 ,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微粉 粉煤灰 配合比 抗压强度 水泥胶砂 水工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混合设备内混合时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孟辉波 王艳芬 +3 位作者 禹言芳 王伟 王丰 吴剑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15-2625,共11页
介绍了有关射流混合设备内混合时间的实验研究进展,概述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在射流混合设备内流场结构演化和混合效率评价中的应用,总结了不同研究者提出的混合时间关联式。分析影响射流混合效率的参数发现:混合时间随着混合槽直径... 介绍了有关射流混合设备内混合时间的实验研究进展,概述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在射流混合设备内流场结构演化和混合效率评价中的应用,总结了不同研究者提出的混合时间关联式。分析影响射流混合效率的参数发现:混合时间随着混合槽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并与混合槽的高度呈正比;射流速度的增加可有效地降低混合时间;射流喷嘴的最佳直径与形状由混合槽的具体结构决定,但其最佳位置取决于混合槽高度与直径的比值;多股对置射流明显地提高混合效率。最后指出将CFD方法与压力波动信号(PFS)、PIV和PLIF等实验方法相结合可有效地推进射流强化混合机理研究和新型射流混合反应器的开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混合 混合时间 设计参数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及性能研究综述 被引量:24
18
作者 黄维蓉 刘贞鹏 +1 位作者 张忠明 刘涛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综述了自密实混凝土在原材料、工作性能、配合比设计、力学耐久性能及流变学特性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和研究成果,对比了与普通混凝土的不同之处。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工作性能 配合比设计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比参数对C50箱梁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家彬 秦鸿根 +2 位作者 郭飞 马彪 庞超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7,共7页
采用不同收缩试验装置测试了C50箱梁混凝土的凝缩、早期(1d)自收缩、长期自收缩和干燥收缩,系统研究了水胶比、砂率、单位用水量及减水剂掺量等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对高性能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低收缩混凝土的制备要点.研究表... 采用不同收缩试验装置测试了C50箱梁混凝土的凝缩、早期(1d)自收缩、长期自收缩和干燥收缩,系统研究了水胶比、砂率、单位用水量及减水剂掺量等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对高性能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低收缩混凝土的制备要点.研究表明:减小水胶比,C50箱梁混凝土凝缩和干燥收缩减小,但自收缩增大;减小砂率和单位用水量均可显著减小混凝土的凝缩、自收缩和干燥收缩;优化石子级配和适当减小拌和物流动性可显著改善箱梁混凝土的抗收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梁混凝土 配合比参数 凝缩 自收缩 干燥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脱模剂的选择 被引量:24
20
作者 吴海勇 马建高 +4 位作者 石福弟 朱慧 凌超 朱山 韩兴建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3-94,102,共3页
结合北竿山国际艺术中心工程,介绍了清水混凝土在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脱模剂、混凝土收缩等方面采取的控制措施,使该工程外墙达到饰面清水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关键词 清水混凝土 原材料 配合比设计 脱模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