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性荒漠植物生活型和多样性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1
作者 赵红梅 胡桂清 +2 位作者 胡雨彤 程军回 杨卫君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899-6911,共13页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凋落物通常以混合在一起分解状态存在,但以往研究多关注单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而凋落物多样性对分解的影响效应仍不明确。本研究利用分解网袋法,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对梭梭(Ha)、小果白刺(Ni)、花花柴(Ka)和苦豆子...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凋落物通常以混合在一起分解状态存在,但以往研究多关注单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而凋落物多样性对分解的影响效应仍不明确。本研究利用分解网袋法,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对梭梭(Ha)、小果白刺(Ni)、花花柴(Ka)和苦豆子(So)4种植物的单种及其混合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及养分动态进行研究,探讨温性荒漠植物生活型和多样性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化学组成影响了单种及混合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其分解速率与初始木质素/N、C/N、木质素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初始N含量显著正相关。不同生活型凋落物的分解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灌木的叶凋落物质量损失和养分释放快于多年生草本。混合凋落物的质量残留率无显著混合效应,仅在分解1个月时,Ka-So和Ha-Ni-Ka-So组合出现了短暂的协同效应,即相比于单种凋落物分解具有更快的质量损失。然而,凋落物混合对N、P养分释放则具有拮抗效应,尤其是,在分解初期显著抑制了Ha-Ni-So、Ha-Ka-So组合的N释放,在分解后期显著抑制了Ka-So、Ha-Ni-So组合的P释放,但并未发现高的凋落物多样性导致养分释放拮抗效应的增强。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多样性对分解过程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而凋落物混合虽然对分解过程中质量损失的影响微弱,却显著抑制了分解过程中养分的释放,意味着凋落物物种组成的改变而非凋落物多样性可能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凋落物分解 混合效应 凋落物多样性 养分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生态系统视角下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勇坚 刘宗豪 张海汝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9,共14页
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关键产业和核心要素,成为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视角。基于“技术—产业—要素”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技术层面,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表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 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关键产业和核心要素,成为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视角。基于“技术—产业—要素”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技术层面,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表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一系列革命性技术创新;在产业层面,产业生态系统通过资源共享、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在要素层面,产业生态系统借助“数据—算法—流量”和“数据—网络—活动”的动态反馈循环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生态系统可分为创新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和平台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其中,创新生态系统突破新质生产力创新边界,商业生态系统拓展其应用场景,而平台生态系统则优化其要素配置。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应构建一个系统,确保各要素协同发展;坚持双轮驱动,整合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四链融合,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 数据要素 四链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机遇、困难与挑战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晓霞 冷疏影 +4 位作者 张亮 庄志猛 沙忠利 魏皓 孙松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有效评估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人类不居住在海洋中,所以不可能通过我们自身的感受和观察来了解海洋的状态,我们对海洋的深入了解只能来自对海洋的观测。开... 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个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有效评估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人类不居住在海洋中,所以不可能通过我们自身的感受和观察来了解海洋的状态,我们对海洋的深入了解只能来自对海洋的观测。开展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估这一重大科学目标驱动下的海洋生态系统观测,是支撑健康海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对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如何建立支撑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评估的海洋综合观测方案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在综合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现状、存在问题与健康评估需求的基础上,建议基于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估重大科学考察航次方案,选取中国近海重点区域和断面,基于历史观测资料整合研究,提出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关键指标,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技术体系和模式,确定明晰近海生态特征所需观测的空间范围、典型断面和时间频率,在中国近海选定的固定断面观测,精准获取相关资料并开展验证;评估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健康海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观测 健康评估 健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科学与人类世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磊 徐鹏 +3 位作者 曾昭 赵丹丹 马韶君 刘丛强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7,共13页
社会-生态系统科学在“人类世”背景下,为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挑战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本文首先从社会、经济、环境与生态四个维度分析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的主要挑战;其次,梳理了社会-生态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及历史演... 社会-生态系统科学在“人类世”背景下,为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挑战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本文首先从社会、经济、环境与生态四个维度分析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的主要挑战;其次,梳理了社会-生态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及历史演进,阐明了这一跨学科整合框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应用前景;第三,本文聚焦社会-生态系统科学在促进跨部门协作、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政策创新中的核心作用,揭示了其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中的关键意义;最后,本文展望了社会-生态系统科学的未来研究方向,特别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系统建模与技术创新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系统科学 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其权衡协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荣中 申海建 +1 位作者 张阔 刘华平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5-374,共10页
[目的]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之间的关系,为地方政府制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时空变化;同时,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 [目的]识别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之间的关系,为地方政府制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修订的当量因子表,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2002—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时空变化;同时,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模型,再对食物生产等9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权衡与协同分析。[结果](1)研究期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2年的835.20亿元减至2018年的808.93亿元,减少率为3.15%,呈持续下降趋势。(2)ESV在空间上呈现差异,ESV减少最大是长沙市。(3)利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株潭城市群ESV由2022年的802.99亿元下降到2034年的777.10亿元,降幅达3.22%。(4)权衡协同关系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具有时空差异性。[结论]长株潭城市群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的差异,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支持、调节、文化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具有较显著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 权衡协同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格网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秦岭西安段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马超群 弋志强 +2 位作者 员学锋 张硕蒙 张莎莎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9-399,共11页
[目的]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尺度效应,为秦岭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改进当量因子法,计算了2020年秦岭西安段5 km,3 km,2 km,1 km和0.5 km共5个格网尺度水平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空间自相关... [目的]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尺度效应,为秦岭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改进当量因子法,计算了2020年秦岭西安段5 km,3 km,2 km,1 km和0.5 km共5个格网尺度水平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归纳了不同尺度下地均ESV空间分异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各尺度下的影响因素作用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地均ESV总体上呈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具有小分散、大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随尺度降低,其局部越丰富,但整体性降低;(2)2 km尺度适合进行宏观分析和做整体性布局规划,1 km尺度适合进行水域变化对区域ESV影响的研究;(3)格网尺度越小,各影响因素内部差异增加,其整体性特征减少,局部特征差异凸显,空间分异性增强;(4)人类活动带来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显著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因素耦合作用显著影响区域地均ESV空间分异,随尺度降低,其影响减弱。[结论]秦岭西安段的生态保护要重点关注区域土地利用性质的转变,可继续加强退耕还林政策,管控建设用地的规模,在兼顾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制定经济发展的布局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多尺度 秦岭西安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NA技术在河流水库生境鱼类多样性评估中的应用——以重庆玉滩湖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子伟 谢浪 +5 位作者 刘寒文 邓华堂 田辉伍 薛洋 陈大庆 段辛斌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6-1105,共10页
玉滩湖是重庆市西部四大供水工程之一,有2条入河河流,是一个典型的多栖境生态系统。截至目前,尚未见玉滩湖鱼类组成和多样性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采用环境DNA(eDNA)技术,与传统鱼类网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玉滩湖鱼类群落多样性和... 玉滩湖是重庆市西部四大供水工程之一,有2条入河河流,是一个典型的多栖境生态系统。截至目前,尚未见玉滩湖鱼类组成和多样性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采用环境DNA(eDNA)技术,与传统鱼类网具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玉滩湖鱼类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特征,探索eDNA技术在河流水库生境鱼类多样性中的应用潜力。结果显示:应用eDNA技术共检测出鱼类36种,隶属于4目11科32属,物种相对序列丰度分析发现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相对丰度较高;传统鱼类网具调查共检测出21种鱼类,隶属于3目9科20属。eDNA技术与传统鱼类网具调查共检测出鱼类42种,其中15种为共有物种,占传统鱼类网具调查鱼类总数的71.43%。基于序列丰度的α和β多样性分析表明,湖区、河口和入库缓冲区鱼类组成和多样性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河口和入库缓冲区的鱼类多样性高于湖区。综上,eDNA技术在鱼类物种检出率上高于传统鱼类网具调查,eDNA可作为一项重要的无损伤性鱼类资源监测辅助手段,在河流水库生境资源监测中进一步增加监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滩湖 EDNA 鱼类多样性 河流水库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数字生态系统底层驱动范式转型特征及研究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邹宏 张帆 +1 位作者 尚玉婷 邬江兴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10,共13页
当前,全球正在开启数字生态系统底层驱动范式转型的进程;深入研究主要发达国家通过数字生态系统底层驱动范式转型防范系统性网络风险、重塑数字产业竞争新格局,对我国高质量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以... 当前,全球正在开启数字生态系统底层驱动范式转型的进程;深入研究主要发达国家通过数字生态系统底层驱动范式转型防范系统性网络风险、重塑数字产业竞争新格局,对我国高质量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以主要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调研、情报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剖析了全球数字生态系统底层驱动范式转型的内涵、动因、主要目标以及发展愿景。按照范式研究的一般规律,从思维视角、方法论、实践规范、推进策略、安全承诺、生态孵化模式等方面分析了转型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采用的技术框架、配套的治理规则等,提出了主要发达国家面临的转型挑战,总结了我国原创的内生安全理论所具有的赋能增益优势。研究建议,发挥内生安全理论先发优势,跳出“牵鼻子”困境;针对数字化转型关键领域痛点问题精准发力;发挥国内大市场优势,用更有效的产业政策助力新范式发展;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努力培养具有设计安全能力的负责任开发者;坚持开放可控、包容多样,增强我国数字产品“走出去”的公信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安全 数字生态系统 内生安全 网络弹性/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价值逻辑、作用路径与政策进路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勇坚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4,共12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一轮科技创新催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可以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加快生成。作为数字平台连接网络所衍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对催生新质生产力形成所需的技术创新应用具有重...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一轮科技创新催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可以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加快生成。作为数字平台连接网络所衍生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对催生新质生产力形成所需的技术创新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影响。文章在解构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内涵、阐述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价值逻辑基础上,分析其赋能作用路径,构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理论框架。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发展会引发行业垄断加剧、生产效率损失、创新抑制以及数据安全等风险问题,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产生负面影响与挑战。对此,应鼓励数字平台加强生态系统建设,构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非正式治理体系,发挥政府监管正式治理效能,在激发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正向赋能作用的同时,有效克服负面影响,充分发挥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 生态系统 新质生产力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恢复中的适地适树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海 陆宏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6,共7页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主要包括退化生境的治理和生物群落的修复,这类似于林业中的适地适树原则。在造林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实践中,如果未充分考虑适地适树,往往导致造林存活率低、功能低下,生态系统恢复速度慢。要做到适地适树,必须考虑...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主要包括退化生境的治理和生物群落的修复,这类似于林业中的适地适树原则。在造林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实践中,如果未充分考虑适地适树,往往导致造林存活率低、功能低下,生态系统恢复速度慢。要做到适地适树,必须考虑到适树是一个系统恢复中的树种选择问题,除了考虑用乡土种等宏观原则外,还要考虑树种的遗传多样性、树种所在演替阶段、植物功能群和植物功能性状等多个不同尺度的问题。而适地则要同时考虑用途和退化等级问题,其中,一是根据造林用途分为造林荒地、商品林地、需要改造的人工林林地、园林用地等;二是按照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分为极度退化、中度退化、轻度退化土地。气候变化下适地适树的关键要点亦会有所不同,气候变化前的生态恢复强调的是恢复生态系统历史上的状态,而气候变化下的生态恢复则需要一定程度的改造,即适应性生境的营造和更耐受气候变化物种选育的双向奔赴。基于适地适树理念构建的植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并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最终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生态系统 造林 工具种 生境修复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区域协同创新效率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燕芳 张淑惠 王勇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100,共12页
新发展阶段区域创新系统强调产学研创新主体间的协同互补和价值共创,同时国内外理论分析中均默认了创新生态系统在区域创新发展中的正面作用。因此,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提升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对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 新发展阶段区域创新系统强调产学研创新主体间的协同互补和价值共创,同时国内外理论分析中均默认了创新生态系统在区域创新发展中的正面作用。因此,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提升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对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为样本,选取创新生态视角下6个关键变量,以基于产学研协同的区域创新效率为结果,运用必要条件分析(NCA)与动态定性比较分析(QCA)相结合的方法识别产生结果的多条等效组态路径及其阶段性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第一,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资源共生耦合、协同作用才可产生区域高效协同创新,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环境—资源双重驱动型”和“互联网助力下的主体—资源驱动型”两类模式共3条组态路径;第二,其他因素相同时,前因条件或条件组合之间存在潜在替代关系,体现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协同创新效率之间的“因果复杂性”;第三,在多时段比较分析中,区域高协同创新效率组态路径存在着动态演化,数字化创新和开放式创新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的理论视角,为相关管理者实现本地高效协同创新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差异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协同创新效率 定性比较分析 必要条件分析 组态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动力机制案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保军 黄晓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0,共8页
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是多元主体协同的过程。基于复杂适应系统与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为案例,从企业绿色产品品牌、产业绿色品牌到区域绿色品牌生态系统的演进过程进行梳理,分析了特色农产品绿... 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是多元主体协同的过程。基于复杂适应系统与商业生态系统理论,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为案例,从企业绿色产品品牌、产业绿色品牌到区域绿色品牌生态系统的演进过程进行梳理,分析了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生态系统的演进逻辑与价值共创动力机制。通过构建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动力机制模型,系统识别了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价值共创的内生动力机制和外生动力机制,内外生动力机制耦合对绿色品牌价值创造具有协同效应,各主体共同促进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案例揭示了西北地区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价值共创的微观行为逻辑与宏观生态规律,对特色农产品绿色品牌建设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产品 绿色品牌生态系统 价值共创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智慧学习环境:从要素改进到生态重构 被引量:14
13
作者 武法提 夏志文 高姝睿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3,共10页
智慧学习环境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在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数据孤岛、模型局限、资源定型、工具繁杂、服务僵硬、场景割裂等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新形态,给智慧学习环境的升级与变革带了新的机遇。研究以生... 智慧学习环境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在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数据孤岛、模型局限、资源定型、工具繁杂、服务僵硬、场景割裂等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新形态,给智慧学习环境的升级与变革带了新的机遇。研究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动力引擎升级了三层六要素的智慧学习环境理论模型,认为智慧学习环境中的数据要素由低质化转向高效化、模型要素由判别式转向生成式、资源要素由表象化转向语义化、工具要素由分布式转向集成化、服务要素由预定义转向自适应、场景要素由边缘化转向中心化。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明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可通过重构人才培养理念、知识与课程观、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教育评价体系及教育治理模式变革智慧学习环境生态。研究深入剖析了智慧学习环境的内部要素改进与外部生态重构,为塑造智慧学习环境新形态提供理论研究支撑与实践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学习环境 生成式人工智能 要素改进 生态重构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晔 张守红 +4 位作者 李华林 齐元静 张志强 张建军 吴敬东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42-2057,共16页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水土资源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型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实现路径,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明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水土资源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型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实现路径,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明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背景及意义、梳理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历程与建设成效、辨析了当前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面临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治理观为基础,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框架与技术路线,从理论、技术、措施布局、效益提升、人地关系和谐等视角,凝练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科学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及其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综合治理 山水林田湖草沙 技术框架体系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框架体系与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晓红 肖粲然 +2 位作者 曹文治 张威威 刘咏梅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50,共11页
数字经济成为时代发展潮流,建设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性举措。本文探讨了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的概念和内涵,结合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现状总结了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建设面临的制度体系、... 数字经济成为时代发展潮流,建设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性举措。本文探讨了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的概念和内涵,结合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现状总结了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建设面临的制度体系、基础设施、技术服务、市场标准等方面的问题;构建了多层次的数据要素市场,针对性提出了我国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体系框架以及市场生态、交易平台、保障体系等建设要点。研究认为,我国统一数据要素大市场建设可采取“两阶段、四步走”的发展路径,突出市场基础建设阶段的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安全存储管理,场景驱动服务阶段的高效交易流通、实际应用效能。为此建议,深化政策扶持、强化设施建设、规范数据标准、破除数据壁垒、培育良好生态,加快建设健康、稳定、高效的数据市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统一大市场 市场生态 场景驱动 数据交互 数据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责任履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与开放式创新战略绩效提升:基于科大讯飞的纵向案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长江 兰凯 +2 位作者 张玥 张思涵 杨昱琪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7-294,共18页
中国式创新要求企业兼顾社会责任履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和创新绩效提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在深入剖析科大讯飞成立24年来社会责任履行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历程基础上,探索高科技企业“社会责任-... 中国式创新要求企业兼顾社会责任履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和创新绩效提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在深入剖析科大讯飞成立24年来社会责任履行和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历程基础上,探索高科技企业“社会责任-创新生态系统-开放式创新战略绩效”关系框架。研究发现:高科技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一般遵循责任理想、政策响应和战略契合3个阶段;社会责任履行促进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基本模式为“社会责任-创新种群共生-创新群落互动-创新生态演化”;创新生态系统助力开放式创新战略绩效提升的主要路径为创新资源获取和创新协同共生;创新生态系统可在社会责任履行和开放式创新战略绩效提升之间发挥桥接作用。本研究为高科技企业构建自立自强的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创新生态系统 开放式创新 资源获取 协同共生 科大讯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逻辑、框架与路径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玉庆 史曙生 潘月红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1,58,共8页
包容性发展为破解体质弱势大学生的体育教学难题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案。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阐释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成逻辑,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及教学评价4个维... 包容性发展为破解体质弱势大学生的体育教学难题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方案。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阐释体质弱势大学生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基础、生成逻辑,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及教学评价4个维度构建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模式框架。最后提出实践路径:厚植包容性教育理念,构建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教学内容;深耕全面发展导向,创新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教学方法;恪守公平普惠原则,完善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教学评价;嵌入数字信息技术,打造体育教学包容性发展数字化教学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弱势大学生 教学生态系统 体育教学 包容性发展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M的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模拟
18
作者 刘杰 汲玉河 +2 位作者 周梦子 周广胜 李成龙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3,共9页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森林生态系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机制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NEP的变化趋势以及与环境因...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森林生态系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机制对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NEP的变化趋势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陆地生态系统模型(Terrestrial Ecosystem Model,TEM)模拟1976—2018年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NEP的变化趋势,并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森林生态系统NEP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76—2018年,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NEP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突变检验结果显示,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NEP在1998年发生显著性突变;1976—1998年,森林生态系统NEP变化速率为9.01 g·m^(-2)·a^(-1),而1998—2018年NEP增加速率提高,变化速率为15.80 g·m^(-2)·a^(-1)。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976—1998年CO_(2)浓度、气温、降水量和辐射对NEP的贡献率分别为58.1%、-28.4%、3.2%和10.3%,1998—2018年期间环境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66.6%、-23.4%、0.9%和9.1%。其中CO_(2)浓度上升是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NEP快速增加的主要贡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TEM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生态系统:优化老年教育供给机制的新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馨 周振华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50,共8页
老年教育需求和供给的发展,对供给机制提出了高质量、动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从生物学视角出发,重新审视老年教育供给机制,有助于探究新的优化路径。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完善老年教育供给机制,强化多元参与主体作为生产者、消费... 老年教育需求和供给的发展,对供给机制提出了高质量、动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从生物学视角出发,重新审视老年教育供给机制,有助于探究新的优化路径。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完善老年教育供给机制,强化多元参与主体作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作用,有助于提高老年教育供给协调性、提升老年教育供给质量、增强老年教育供给可持续性。因此,未来应以构建老年教育供给生态系统为路径,通过吸引生产者,提升老年教育供给的规模和有效性;通过培养消费者,激发更多群体的老年教育参与需求;通过发展分解者,加强老年教育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优化老年教育供给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教育 教育供给 生态系统 创新机制 供给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构网型场站与同步调相机协调配置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俐 徐宁 +1 位作者 崔灏 唐传伟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125,共11页
沙戈荒地区新能源基地的开发有力推动了电力系统低碳转型,但由于缺乏就地同步电源,这类基地呈现出低惯量、低短路比的特征。构网型场站与调相机的合理配置能使基地惯量、电压特性得到有效改善,但现有研究往往仅侧重两种特性之一。因此,... 沙戈荒地区新能源基地的开发有力推动了电力系统低碳转型,但由于缺乏就地同步电源,这类基地呈现出低惯量、低短路比的特征。构网型场站与调相机的合理配置能使基地惯量、电压特性得到有效改善,但现有研究往往仅侧重两种特性之一。因此,文中提出了兼顾惯量、电压支撑的构网型场站与同步调相机协调配置策略。首先,分析构网型场站与同步调相机的支撑能力机理及其配置关系;其次,构建基于无功支撑系数的构网型场站改造优先级顺序,依据该顺序确定构网型场站初步配置方案,以满足系统惯量需求;然后,配置同步调相机以满足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约束,并计及调相机提供的惯量支撑对初步方案进行修正,实现对构网型场站和同步调相机支撑能力的最大化配置;最后,以中国西北某缺乏同步电源支撑的沙戈荒新能源基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戈荒地区 新能源基地 惯量 构网型场站 同步调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