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0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quality evaluation for drinking water based on GIS and ant colony clustering algorithm 被引量:4
1
作者 侯景伟 米文宝 李陇堂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1051-1057,共7页
To develop a better approach for spatial evaluation of drinking water quality, an intelligent evaluation method integrating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 and an ant colony clustering algorithm(ACCA) was used.... To develop a better approach for spatial evaluation of drinking water quality, an intelligent evaluation method integrating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 and an ant colony clustering algorithm(ACCA) was used. Drinking water samples from 29 wells in Zhenping County, Chin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35 parameters on water quality were selected, such as chloride concentration, sulphate concentration, total hardness, nitrate concentration, fluoride concentration, turbidity, pH, chromium concentration, COD, bacterium amount, total coliforms and color. The best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s for the 35 parameters were found and selected from all types of interpolation methods in GIS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minimum cross-validation errors. The ACCA was improved through three strategies, namely mixed distance function, average similitude degree and probability conversion functions. Then, the ACCA was carried out to obtain different water quality grades in the GIS environment. In the end, the result from the ACCA was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the competitive Hopfield neural network(CHNN) to valid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ACCA according to three evaluation indexes, which are stochastic sampling method, pixel amount and convergence speed. It is shown that the spatial water quality grades obtained from the ACCA were more effective, accurate and intelligent than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CHN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t colony clustering algorithm (ACCA) quality evaluation drinking water spati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 and nichePSO 被引量:4
2
作者 Chonghui Guo Yunhui Z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3期445-452,共8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nich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 tion (nichePSO) into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a cluster- ing algorithm which uses nichePSO to optimize density functions. Firstly, this paper improv... This paper introduces nich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 tion (nichePSO) into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a cluster- ing algorithm which uses nichePSO to optimize density functions. Firstly, this paper improves main swarm training models and in- creases their ability of space searching. Secondly, the radius of sub-swarms is defined adaptivel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lus- tering problem, which can be useful for the niches' forming and searching. At last, a novel method that distributes samples to the corresponding cluster is proposed. Numerical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is algorithm based on the density function and nichePSO could cluster unbalanced density datasets into the correct clusters auto- matically and accu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h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nichePSO) density-based clustering automatic clus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kground dominant colors extraction method based on color image quick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被引量:2
3
作者 Zun-yang Liu Feng Ding +1 位作者 Ying Xu Xu H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782-1790,共9页
A quick and accurate extraction of dominant colors of background images is the basis of adaptive camouflage design.This paper proposes a Color Image Quick Fuzzy C-Means(CIQFCM)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clustering ... A quick and accurate extraction of dominant colors of background images is the basis of adaptive camouflage design.This paper proposes a Color Image Quick Fuzzy C-Means(CIQFCM)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clustering spatial mapping.First,the clustering sample space was mapped from the image pixels to the quantized color space,and several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compress the amount of clustering samples.Then,an improved pedigree clustering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obtain the initial class centers.Finally,CIQFCM clustering algorithm was used for quick extraction of dominant colors of background image.After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and efficiency of the CIQFCM algorithm,severa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discuss the selection of proper quantization intervals and to verify the effect and efficiency of the CIQFCM algorithm.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alue of quantization intervals should be set to 4,and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ould improve the clustering efficiency while maintaining the clustering effect.In addition,as the image size increased from 128×128 to 1024×1024,the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CIQFCM algorithm was increased from 6.44 times to 36.42 times,which demonstrated the significant advantage of CIQFCM algorithm in dominant colors extraction of large-size im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inant colors extraction Quick clustering algorithm clustering spatial mapping Background image Camouflage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alization of R-tree for GIS on hybrid clustering algorithm
4
作者 黄继先 鲍光淑 李青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5期601-605,共5页
The characteristic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fS) spatial data operation is that query is much more frequent than insertion and deletion, and a new hybrid spatial clustering method used to build R-tree for GI... The characteristic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fS) spatial data operation is that query is much more frequent than insertion and deletion, and a new hybrid spatial clustering method used to build R-tree for GIS spatial data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ggregation of clustering method, R-tree was used to construct rules and specialty of spatial data. HCR-tree was the R-tree built with HCR algorithm. To test the efficiency of HCR algorithm, it was applied not only to the data organization of static R-tree but also to the nodes splitting of dynamic R-tree. The results show that R-tree with HCR has some advantages such as higher searching efficiency, less disk accesses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REE HCR algorithm multi-dimension spatial objects spatial clustering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长城沿线军事聚落的空间形态类型研究——以“中三边”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魏伟 刘立阳 +1 位作者 牛赵松 谯素芳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08,120,共13页
明长城沿线军事聚落的空间形态是完善防御体系、适应地理环境、满足功能需求的外在表现,相比其他聚落更具复杂性、典型性和特殊性。以明“九边”的“中三边”227座军事聚落为例,构建了包含防御体系和空间形态的数据库,选取边界、轴线、... 明长城沿线军事聚落的空间形态是完善防御体系、适应地理环境、满足功能需求的外在表现,相比其他聚落更具复杂性、典型性和特殊性。以明“九边”的“中三边”227座军事聚落为例,构建了包含防御体系和空间形态的数据库,选取边界、轴线、节点3项要素,解析紧凑度、延伸率、形状指数、轴线数量、节点数量5项指标,采用系统聚类方法,依据空间分布和功能承载总结出腹地功能复合型、近边联动指挥型、沿边军事防御型、临界区域交通型4种基本类型,进一步依据形态识别和类型认知探讨了系统、形胜、礼制、实用4个方面的聚落营建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聚落 空间形态 系统聚类 营建智慧 中三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23年济宁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时空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6
作者 孙喜红 甄华 +7 位作者 童彦菊 于颖慧 岳营 姜静静 巩鑫 刘伟 姜文国 梁玉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67-974,共8页
目的了解2014—2023年济宁市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该地布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2023年济宁市布病流行病学特征;以乡镇为基本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济宁市布... 目的了解2014—2023年济宁市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该地布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2023年济宁市布病流行病学特征;以乡镇为基本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济宁市布病发病的空间区域相关性及局部区域的聚类模式。结果2014—2023年济宁市共报告布病病例3520例,年均发病率为4.23/10万,总体呈波动态势;3-8月为报告病例高峰期;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2.71∶1;40~59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最多(50.39%)。济宁市布病发病特征呈非均衡分布的空间格局;布病发病呈现空间聚类分布(Moran's I值>0,P<0.05);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泗水县、曲阜市和邹城市的多个乡镇(街道)。时空扫描共探测到Ⅰ类聚集区1个(泗水县和曲阜市辖区内)、Ⅱ类聚集区1个(梁山县)。病原学AMOS-PCR分型分析显示,济宁市2022—2024年采集64株布鲁氏菌均为羊种菌株,以羊种生物3型为主(70.31%)。结论2014—2023年济宁市布病发病呈高位但下降态势,布病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主要为羊种菌株,济宁市布病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应加强聚集性地区布病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及病例监测,提高从业人员防护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特征 时空聚集性 菌种鉴定 空间自相关 热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动力传动系统负载循环构建方法
7
作者 崔涛 牛广泽 +1 位作者 王天翔 刘春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7-376,共10页
为解决动力传动系统的传统稳态试验工况同实车工况契合度不高、无法反映实车运行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履带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负载循环构建方法,搭建了整车动力传动系统模型.根据行驶数据计算道路阻力矩,以其表征行驶过程中道路状况变化... 为解决动力传动系统的传统稳态试验工况同实车工况契合度不高、无法反映实车运行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履带车辆动力传动系统负载循环构建方法,搭建了整车动力传动系统模型.根据行驶数据计算道路阻力矩,以其表征行驶过程中道路状况变化.参考路面不平度表征方法,提出了基于空间频率下的阻力矩频谱分析方法,并得到阻力矩功率谱密度特征.采用K均值聚类和马尔可夫方法,对阻力矩变化特征进行泛化重构,生成新的负载循环.通过综合传动试验台对所构建的负载循环进行验证.对比实车试验数据与台架数据,转速−油量、车速−挡位联合概率分布误差分别为1.5%、1.2%;通过调整惩罚因子生成新的负载循环,可实现车速、油耗、发动机转速等参数台架测试,表明循环构建方法具有一定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动力传动系统 负载循环 空间频率 均值聚类 马尔可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和邻域级信息相结合的加强型PFCM含噪图像分割算法
8
作者 王小鹏 王海洲 陈浩然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4-1595,共12页
针对可能性模糊C均值聚类(Possibilistic Fuzzy C-Means,PFCM)算法存在重合聚类,未考虑图像空间信息,对噪声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区域和邻域级信息相结合的加强型可能性模糊C均值算法.首先,设计了一种新的函数结构抑制重合聚类,该方... 针对可能性模糊C均值聚类(Possibilistic Fuzzy C-Means,PFCM)算法存在重合聚类,未考虑图像空间信息,对噪声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区域和邻域级信息相结合的加强型可能性模糊C均值算法.首先,设计了一种新的函数结构抑制重合聚类,该方法通过引入非线性衰减特性,更有效地调节不同隶属度点对不同簇的贡献,降低了簇之间的重合度;其次,通过局部方差约束,将图像区域级信息和其邻域级信息结合,充分利用图像的空间信息,提高对噪声的鲁棒性;最后,将核度量应用于聚类不相似度量,根据图像自有信息自适应地确定核函数带宽参数,进一步提高算法的灵活性.含噪合成图像、脑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图像和含噪彩色图像分割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在分割结果视觉效果和性能评价指标均优于其他几种比较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聚类算法 重合聚类 空间信息 核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尺度下中国数字企业的时空分布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9
作者 刘修岩 王雨昕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共13页
基于2002-2020年中国数字企业空间分布数据,在城市群视角下分析了数字企业的时空分布格局。泰尔指数表明,城市群间数字企业分布的均衡性差异显著,受核心区域的吸引力、外围区域的承载能力、政策引导及基础设施完善度等多重因素影响。京... 基于2002-2020年中国数字企业空间分布数据,在城市群视角下分析了数字企业的时空分布格局。泰尔指数表明,城市群间数字企业分布的均衡性差异显著,受核心区域的吸引力、外围区域的承载能力、政策引导及基础设施完善度等多重因素影响。京津冀城市群的数字企业分布展现长期单核主导的情形,而长三角城市群的企业空间格局正逐步由单核集聚向多中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则依托广州与深圳“双核驱动”,展现出较强的流动性和外延潜力,外围城市的吸引力逐渐显现。相比之下,成渝城市群的数字企业分布不均衡性较高,成都市与重庆市“双核”作用凸显,而次级城市的承载能力较弱。研究结果揭示了数字企业空间分布的规律,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企业 空间分布 集聚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密度聚类的异构无人机集群覆盖路径规划方法
10
作者 陈进朝 王洋 +3 位作者 张营 尤涛 卢岩涛 杜承烈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5-715,共11页
覆盖路径规划是无人机集群实现搜索、搜救等全面探测性任务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前研究往往只关注单一区域内飞行路径的设计与优化,而较少能在多区域环境中依据无人机的性能实现区域的合理分配和区域间路径的高效寻优.同时,现有方法大多采... 覆盖路径规划是无人机集群实现搜索、搜救等全面探测性任务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前研究往往只关注单一区域内飞行路径的设计与优化,而较少能在多区域环境中依据无人机的性能实现区域的合理分配和区域间路径的高效寻优.同时,现有方法大多采用同构无人机集群来执行覆盖路径规划任务,忽略了无人机个体的能力差异,致使集群资源利用率不足且难以适应任务与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本文聚焦于异构无人机集群在多区域上的覆盖路径规划问题.首先,构建了具有异构特性的无人机模型,分析了覆盖路径规划问题的路径要求和能耗约束,并以最小化任务完成时间为目标,给出了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精确求解公式,以获得无人机集群的最佳飞行路径方案.随后,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密度聚类的启发式算法来提高覆盖路径规划问题的求解效率,依据区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密度进行汇聚,形成各个无人机待覆盖的区域簇,并优化簇内区域间的覆盖顺序和区域内的扫描路径,以保证覆盖任务的高效完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有效的飞行路径,且路径长度可缩短10.55%、任务完成时间可降低5.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路径规划 异构无人机集群 时空密度 密度聚类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潜力视角下城市更新单元划分方法——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11
作者 李和平 张荣明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84,共14页
城市更新由“散点更新”逐渐转向“片区统筹更新”,城市更新单元作为统筹更新方式的基本边界、更新传导载体和更新实施的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城市更新单元在划分中存在着“问题导向”思维弱化更新潜力发挥、空间评价与范围划分逻辑... 城市更新由“散点更新”逐渐转向“片区统筹更新”,城市更新单元作为统筹更新方式的基本边界、更新传导载体和更新实施的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城市更新单元在划分中存在着“问题导向”思维弱化更新潜力发挥、空间评价与范围划分逻辑脱节等问题。基于资源潜力视角,解析了其具有的机会价值、空间度量、阈值判断等特征;探索性构建了“基于资源调查的更新潜力评估-基于非监督聚类划分单元边界-统筹资源潜力划定更新单元”的城市更新单元划分路径;并以重庆市渝中区更新单元划分和更新规划策略作为实证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更新单元 资源潜力 重庆市渝中区 非监督空间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暴雨过程对海河流域暴雨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宸 房小怡 +5 位作者 张硕 于瀛 杨舒楠 李雁 刘家宏 梅超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9-299,共11页
为研究极端暴雨过程对海河流域暴雨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利用流域内252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3年日降雨量数据划分了暴雨过程,计算总暴雨日数(I_(day))、累积降雨量(I_(pre))、平均日降雨量(I_(24pre))和最长持续天数(I_(dur))4个暴雨特... 为研究极端暴雨过程对海河流域暴雨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利用流域内252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3年日降雨量数据划分了暴雨过程,计算总暴雨日数(I_(day))、累积降雨量(I_(pre))、平均日降雨量(I_(24pre))和最长持续天数(I_(dur))4个暴雨特征变量,分析了流域历史时间段和“23.7”“63.8”两次极端暴雨过程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了两次极端暴雨过程对流域暴雨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定量评估了影响贡献率。结果显示,海河流域在太行山前西南至东北一线的气象站历史时间段I_(day)相对少,但I_(pre)更多,暴雨过程极端性更强。“23.7”暴雨过程覆盖范围比“63.8”过程大,超过50%的气象站I_(day)≥3 d,I_(dur)最长为6 d,单站最大I_(pre)和I_(24pre)分别为1009.7 mm和452.7 mm·d^(-1)。若无两次极端暴雨过程,海河流域暴雨分布特征将更均质化,由“山区-山前平原-平原”分布变为“山区-山前及平原”分布。单次极端暴雨过程对流域暴雨特征变量的贡献率可超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过程 海河流域 空间分布特征 聚类分析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发展格局与路径研究——以光山县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一丁 曹坤梓 郑东军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3,共12页
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发展以建立传统村落共同体为导向,引导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格局重构,是探索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和传统村落协同发展的新实践。以光山县为例,使用核密度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分析传统村落多元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保护发展... 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发展以建立传统村落共同体为导向,引导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格局重构,是探索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和传统村落协同发展的新实践。以光山县为例,使用核密度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分析传统村落多元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保护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从划分传统村落集群-单元体系、构建村落分级分类保护发展体系以及优化多元要素联通网络3个方面,探讨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发展格局构建的方法,并基于传统村落群体保护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征,分类制定实施策略,以有序引导传统村落联动发展,以期为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连片保护发展 空间格局 集群-单元 村落体系 联通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鄱阳湖城市群县域“三生空间”耦合协调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洁茹 叶长盛 +2 位作者 魏嶶 蔡鑫 汪礼丽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7-818,共12页
环鄱阳湖城市群作为江西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键地区,其“三生空间”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空间载体,促进其耦合协调对于城市群协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与社会... 环鄱阳湖城市群作为江西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键地区,其“三生空间”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空间载体,促进其耦合协调对于城市群协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土地利用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地理探测器对其县域“三生空间”耦合协调性与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98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县域“三生空间”中林草生态、农业生产与水域生态空间的空间面积之和占城市群“三生空间”面积95%以上,它们与其他类型空间的相互转化是区域“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的关键推力。2)198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三生空间”的“高水平耦合”占比由7.0%转变为4.0%,“高度协调”由2.5%转变为0.5%,在时间上表现出先下降后缓慢升高趋势;在空间上,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的低值分布于水域与修水县、铜鼓县等山地地区,高值则集中于南昌县、进贤县等中部地区。3)地形、用地强度及路网密度是影响研究区“三生空间”耦合协调性的重要因素,影响因素的解释力呈现自然因素减弱,经济与社会因素增强的趋势,且因子间交互作用解释力普遍大于单因子。研究结果可为环鄱阳湖城市群及具有相似空间特征区域统筹城乡发展、生态安全建设与有序协同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提供参考建议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耦合协调度 影响因素 时空格局 环鄱阳湖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丛洼地石漠化区乡村聚落的形态学特征及空间演变规律
15
作者 林广 王妍 +3 位作者 王蕾 刘云根 徐劲成 林品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8-358,共11页
[目的]为探究峰丛洼地石漠化区乡村聚落的形态学特征及空间演变规律。[方法]基于PLUS模型预测2035年经济发展情景、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乡村聚落分布,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识别乡村聚落的形态学特征,采用景观格... [目的]为探究峰丛洼地石漠化区乡村聚落的形态学特征及空间演变规律。[方法]基于PLUS模型预测2035年经济发展情景、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乡村聚落分布,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识别乡村聚落的形态学特征,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景观综合动态度和Ripley K函数方法,实现对乡村聚落过去-现在-未来的形态学特征及空间演变规律分析。[结果]1)1990—2022年乡村聚落面积呈上升趋势,面积增加6.09 km^(2),数量由366增加至1253。核心与边缘是研究区内的优势乡村聚落类型,其面积分别增加1.90、1.51 k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孤岛和分支等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其面积分别增加1.07、1.15 km^(2)。2)乡村聚落类型的复杂性、丰富程度和破碎化程度整体上呈增加趋势;乡村聚落类型1990—2000年发育最为平缓,2010—2022年发育最为剧烈,乡村聚落类型扩张主要发生在兴街村和老街村及周边地区;乡村聚落类型在研究尺度内都表现出集聚趋势,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聚集特征减弱且城镇化过程空间尺度缩小。3)3种情景下,乡村聚落面积均呈上升趋势,其面积分别为11.42、7.68、9.14 km^(2);核心是研究区内绝对优势类型,其面积分别增加4.02、2.60、3.14 km^(2),乡村聚落类型在空间尺度上呈集聚分布,并且生态保护情景抑制乡村聚落的扩张。[结论]研究区乡村聚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乡村聚落的扩张主要表现在核心扩张上,而孤岛的扩张则是加剧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并且城镇化过程中乡村聚落逐渐聚集在较小的空间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丛洼地 乡村聚落 形态学特征 空间演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mb波空间反演对称破坏的无基线复合材料损伤定位
16
作者 戴中豪 周邵萍 +2 位作者 罗志 李沁霏 李锦良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6,108,共9页
在复合材料的实际损伤检测过程中,基线数据难以获取且不可避免地受到操作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检测难度增加。通过基于Lamb波空间反演对称破坏原理的无基线方法对复合材料平板进行多损伤定位。通过交换激励接收换能器顺序,获得正-反向... 在复合材料的实际损伤检测过程中,基线数据难以获取且不可避免地受到操作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检测难度增加。通过基于Lamb波空间反演对称破坏原理的无基线方法对复合材料平板进行多损伤定位。通过交换激励接收换能器顺序,获得正-反向传播Lamb波中的直达波包,并进行信号幅值和相位的差异性分析,有效提取损伤路径。然后,采用DBSCAN和K-means聚类算法对缺陷进行定位。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与传统概率成像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概率成像算法,该方法定位精度得到明显提升。此外,通过对平行阵列的优化有效解决了检测区域存在盲区的问题,并结合D-K算法实现了复合材料板单缺陷和双缺陷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空间反演对称 无基线 聚类算法 LAMB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的云南森林资源均质区划分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浩 郑璞冰 +1 位作者 叶江霞 魏晓燕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5,共9页
根据云南省各县与森林资源质量相关的森林起源、单位面积蓄积量、海拔、坡度、地形起伏、气候条件及社会经济等17个因子的空间差异,以县级单位之间的空间距离表示森林资源的相似程度,借助K-均值聚类和层次聚类的方法将云南省划分为空间... 根据云南省各县与森林资源质量相关的森林起源、单位面积蓄积量、海拔、坡度、地形起伏、气候条件及社会经济等17个因子的空间差异,以县级单位之间的空间距离表示森林资源的相似程度,借助K-均值聚类和层次聚类的方法将云南省划分为空间上较一致的均质单元,揭示云南森林资源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K-均值聚类方法能更有效将云南省划分为6个森林资源均质区;且在实际应用中K-均值聚类的可操作性更强,结果更趋聚集连通性。研究除考虑森林资源禀赋外,将经济与人为活动因素纳入聚类分析中,可以更为客观地反映森林资源资产区域差异。研究可为构建国家森林资源资产清查价格体系及资产核算提供参考,对于支撑国家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异性 K-均值聚类 层次聚类 社会经济属性 均质区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2年桂林PM_(2.5)外来输送特征及潜在源分析
18
作者 叶子葳 王琛泉 +5 位作者 文建辉 卢德林 林清钰 陈春强 霍强 龙腾发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203,共12页
为揭示桂林PM_(2.5)时空分布特征与潜在来源,选取桂林2015-2022年PM_(2.5)质量浓度和气象要素监测数据,利用HYSPLIT模型(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模拟桂林气团后向轨迹,结合聚类轨迹分析法和浓... 为揭示桂林PM_(2.5)时空分布特征与潜在来源,选取桂林2015-2022年PM_(2.5)质量浓度和气象要素监测数据,利用HYSPLIT模型(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模拟桂林气团后向轨迹,结合聚类轨迹分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解析不同季节PM_(2.5)潜在源区及其贡献强度。结果表明,桂林PM_(2.5)污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PM_(2.5)输送途径的季节特征明显,是导致桂林PM_(2.5)月际变化“冬高夏低、春秋居中”的一大因素。华中地区和广东、广西地区的污染输送是桂林城区PM_(2.5)的主要外来贡献源,桂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对该地区污染物的输送和扩散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揭示了跨区域污染传输的机制以及局地气象与地形的耦合效应,可为区域联防联控和精准治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时空分布 后向轨迹聚类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电厂规模化灵活资源集群优化配置
19
作者 黄蔚亮 王斐 +3 位作者 张扬 莫理莉 兰峻焜 陈皓勇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1-461,共11页
针对大型城市电网中灵活资源存在聚合及应用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资源集群优化配置算法。首先,提出基于灵活资源特征及辅助服务需求的分层分区集群策略,并采用基于密度的噪声应用空间聚类算法(DBSCAN)对资源进行聚类,以资源集群参与虚拟... 针对大型城市电网中灵活资源存在聚合及应用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资源集群优化配置算法。首先,提出基于灵活资源特征及辅助服务需求的分层分区集群策略,并采用基于密度的噪声应用空间聚类算法(DBSCAN)对资源进行聚类,以资源集群参与虚拟电厂任务;其次,根据虚拟电厂所需调节功率和资源集群容量潜力,优化配置其参与任务的时间段,实现资源利用效率和虚拟电厂运行效益的最大化;然后,引入状态势博弈理论和惩罚机制,优化时间段内资源配置确保任务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给出算例,证明该方案下虚拟电厂规模化灵活资源可高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算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博弈论 优化算法 DBSCAN算法 资源集群 惩罚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反射率先验信息的空间非合作目标点云分割配准方法
20
作者 薛豪鹏 田江晓 +3 位作者 李荣华 周心晨 吴锦龙 林宸宇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9-1178,共10页
空间非合作目标点云配准是目标识别及姿态跟踪等关键环节的基础。针对非合作目标先验信息缺失导致建立点云配对关系准确率降低的问题,在通过激光雷达获取目标三维点云的同时,利用激光回波能量与目标表面材料反射率间的对应关系,提出基... 空间非合作目标点云配准是目标识别及姿态跟踪等关键环节的基础。针对非合作目标先验信息缺失导致建立点云配对关系准确率降低的问题,在通过激光雷达获取目标三维点云的同时,利用激光回波能量与目标表面材料反射率间的对应关系,提出基于目标表面反射率先验信息的聚类配准方法。首先,通过激光雷达获取目标表面的激光反射回波信息,以分析目标表面材料反射率;其次,建立目标表面材料反射率值与颜色空间的映射关系,对多帧目标点云特征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先验信息建立点云间的特征匹配关系,提高配准的精度与效率;最后,通过激光雷达对具有不同涂敷材料的目标进行周视扫描,开展半物理仿真地面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点云配准规模,提高了配准的精度与效率;与ICP算法相比,配准相对综合误差从7.296降低至4.001,效率提升61.31%。该方法为空间非合作目标高精度三维重建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非合作目标 点云配准 先验信息 聚类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