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簇FePS_(3)的极化率及催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魏代霞 方志刚 +3 位作者 宋静丽 吴庭慧 刘立娥 原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为探究团簇FePS_(3)各优化构型内部电子在受外电场影响时的变化情况及其催化性质,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杂化泛函方法,并使用def2-tzvp基组对设计出的几何构型进行全参数优化和频率计算,共得到在二、四重态下的12种优化构型.从各构型... 为探究团簇FePS_(3)各优化构型内部电子在受外电场影响时的变化情况及其催化性质,运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杂化泛函方法,并使用def2-tzvp基组对设计出的几何构型进行全参数优化和频率计算,共得到在二、四重态下的12种优化构型.从各构型的极化率、能隙差、态密度图、HOMO和LUMO轨道图以及反应活性参数分析发现:构型1^((2))的极化率和极化率各向异性不变量均最大,易受外电场影响且容易发生形变.构型4^((4))和2^((2))对外电场响应能力较弱且结构最紧凑,不易发生形变.构型6^((2))的能隙差最小,电子跃迁最容易,并且该构型的第1电离能相对较小,电子亲和能、电负性和亲电指数均相对较大,催化活性最强.分析比较态密度图和HOMO、LUMO轨道图发现:团簇FePS_(3)的失电子能力强于其得电子能力,且S原子对团簇HOMO轨道和LUMO轨道的贡献大于P、Fe原子,这表明团簇FePS_(3)的催化活性主要由S原子贡献,但是P、Fe原子的贡献作用亦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簇FePS_(3) 密度泛函理论 极化率 能隙差 反应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羰基硼化合物(BCO)n(n=1~12)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晓清 贾建峰 +1 位作者 武海顺 裴晓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4-690,共7页
运用HF/3-21G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6-31G*方法,对羰基硼化合物(BCO)n(n=1 ̄12)的各种可能结构进行了优化,对在B3LYP/6-31G*水平上得到的几何构型、电子态、结合能、振动频率、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能量二次差分和热力学性... 运用HF/3-21G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6-31G*方法,对羰基硼化合物(BCO)n(n=1 ̄12)的各种可能结构进行了优化,对在B3LYP/6-31G*水平上得到的几何构型、电子态、结合能、振动频率、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能量二次差分和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到了(BCO)n(n=1 ̄12)结构的稳定性信息.十二种基态结构都是端配位(μ1-CO),(BCO)n(n=1 ̄3,5,6)的基态是线型或平面结构,(BCO)n(n=4,7 ̄12)的基态是笼状结构;B—C平均键能呈现奇偶交替现象,偶数的结构比奇数稳定;能量二次差分得到同样的结论;羰基的振动频率与实验值非常吻合;热力学性质的研究对实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结构与稳定性 核独立化学位移 结合能 能量二次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团簇(NH3)n(n=2~8)结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存海 孔祥和 +2 位作者 孙志青 乔光 张树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7-362,共6页
本文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G(d)和6-31++G(d)基组水平上对氨团簇氢键体系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了氨团簇(NH3)n(n=2~8)的各种稳定构型及对应的能量和团簇束缚能.分析发现,在各类尺寸中以单环结构最为稳定,而相同尺寸... 本文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G(d)和6-31++G(d)基组水平上对氨团簇氢键体系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了氨团簇(NH3)n(n=2~8)的各种稳定构型及对应的能量和团簇束缚能.分析发现,在各类尺寸中以单环结构最为稳定,而相同尺寸的异构体之间团簇束缚能越大越稳定.最后利用二阶差分理论讨论了不同尺寸氨团簇中最稳定结构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n=5,7时的结构最为稳定,具有明显的幻数特征,n=6,8时的团簇结构最不稳定,而在n=2~5之间,随着n的增大团簇的稳定性也在逐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团簇 二阶差分 束缚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_nCu(n=1~3)二元合金小团簇结构和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阮文 谢安东 +1 位作者 余晓光 伍冬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7-1092,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在SDD基组水平上对Au_nCu(n=1~3)二元合金小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稳定结构.并对基态结构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平均结合能、最高占据轨道能级和最低空轨道能级以及两者间的能隙.结果...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在SDD基组水平上对Au_nCu(n=1~3)二元合金小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稳定结构.并对基态结构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平均结合能、最高占据轨道能级和最低空轨道能级以及两者间的能隙.结果表明掺杂Cu原子后使得Au_nCu(n=1~3)团簇的化学性质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nCu(n=1~3)团簇 密度泛函(B3LYP) 平均结合能 能隙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水分子团簇ETHANOL-(WATER)_N(N=1~3)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光占 张超 +1 位作者 高吉刚 钱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3-486,491,共5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B3LYP/6-311++G(2d,2p)//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乙醇-水分子团簇ethanol-(water)n(n=1~3)进行研究,对优化计算得到的各种稳定构型的结合能及结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B3LYP/6-311++G(2d,2p)//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乙醇-水分子团簇ethanol-(water)n(n=1~3)进行研究,对优化计算得到的各种稳定构型的结合能及结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乙醇-水异二聚体,水分子作为质子给体而乙醇分子作为质子受体的结构是最稳定的;对于乙醇-水异三聚体和异四聚体,每个分子即作为质子给体又作为质子受体的乙醇-水环状团簇构型最稳定;随着n值的增大,稳定性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团簇 氢键 结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n(n=1~5)团簇的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6
作者 张梅玲 陈玉红 +1 位作者 李公平 张材荣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7-923,共7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SIC)n(n=1~5)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电荷特性等进行了理论研究.结...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SIC)n(n=1~5)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电荷特性等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t(SiC)。团簇形成碳原子骨架,而硅原子生长在碳原子骨架上;在Si和C相互作用形成团簇的过程中,Si原子向C原子有电荷转移,团簇中原子间相互作用呈现共价型;SiC、(SIC)5团簇有相对较高的动力学稳定性;团簇稳定结构的IR最强振动主要是C—Si键的伸缩振动,Raman较强振动均来自C—C键的伸缩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n(n=1~5)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基态结构 结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_mTe_n(m+n≤6)团簇的结构与稳定性(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龚晓霞 杜际广 蒋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69-1675,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SDD基组水平上对PbmTen(m+n≤6)团簇的几何结构、平均原子键能、离解能及HOMO-LUMO能隙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纯Pb团簇比纯Te团簇稳定,PbnTe比PbTen(n=2-5)稳定,PbnTe2比Pb2Ten(n=3-4)更加稳定;...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SDD基组水平上对PbmTen(m+n≤6)团簇的几何结构、平均原子键能、离解能及HOMO-LUMO能隙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纯Pb团簇比纯Te团簇稳定,PbnTe比PbTen(n=2-5)稳定,PbnTe2比Pb2Ten(n=3-4)更加稳定;混合团簇PbmTen的HOMO-LUMO能隙在1.87-3.55eV之间,表明该团簇具有半导体性质;在所有团簇中,PbTe团簇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PbmTen团簇 几何结构 平均原子键能 HOMO-LUMO能隙 离解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团簇Fe_(4)P的催化活性 被引量:1
8
作者 侯欠欠 方志刚 +3 位作者 秦渝 许友 吕孟娜 井润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24,共8页
为探究团簇Fe_(4)P具有最优催化活性的构型,根据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量子水平下,对团簇Fe_(4)P的8种优化构型的能隙差、态密度图、前线轨道HOMO-LUMO图并依据库普曼斯定理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团簇Fe_(4)P具有较强的得失电... 为探究团簇Fe_(4)P具有最优催化活性的构型,根据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lanl2dz量子水平下,对团簇Fe_(4)P的8种优化构型的能隙差、态密度图、前线轨道HOMO-LUMO图并依据库普曼斯定理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团簇Fe_(4)P具有较强的得失电子的能力;二重态各优化构型的催化能力相似,且催化活性强于四重态;构型1(2)的能隙差最小,亲电指数、电子亲和能最大,且HOMO、LUMO图几乎呈对称分布,表明其反应活性和催化能力最强,构型3(4)次之;构型5(4)的能隙差最大,电负性最大,亲电指数和电子亲和能最小,且HOMO、LUMO图面积最小,即构型5(4)的催化能力最差.表明构型1(2)为团簇Fe_(4)P的最优催化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簇Fe_(4)P 密度泛函理论 费米能级 催化性质 能隙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_mAs_n(m+n≤6)团簇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9
作者 王家驹 卢勇 +5 位作者 周岳珍 陈秀敏 李玮 郁青春 刘大春 杨斌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8-174,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对Sn_mAs_n(m+n≤6)团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参数全优化,得到相应的基态结构;并对基态构型的平均结合能、Mulliken布居和偶极矩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发现Sn_mAs_n二元团簇基态结构更倾向于形...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对Sn_mAs_n(m+n≤6)团簇的各种可能构型进行了几何参数全优化,得到相应的基态结构;并对基态构型的平均结合能、Mulliken布居和偶极矩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发现Sn_mAs_n二元团簇基态结构更倾向于形成Sn-As键数最多的构型,并且占有Sn原子比例大的最稳定结构类似于纯锡团簇的构型;掺杂偶数个As原子可以提高锡砷二元团簇的稳定性;Sn原子是电荷的捐赠者,而As原子则是电荷的接收者;二元Sn_mAs_n团簇均为极性分子,其中团簇SnAs偶极矩最大,极性最强,团簇Sn_4As_2的偶极矩最小,极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mAsn(m+n≤6)团簇 几何结构 平均结合能 偶极矩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