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网络优化牡蛎的高密度CO_2杀菌工艺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良 刘书成 +3 位作者 章超桦 吉宏武 高加龙 邓楚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69-373,共5页
为了研究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对牡蛎的杀菌效果,利用神经网络对DPCD杀菌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杀菌工艺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在(50±5)℃时,压力和时间相应调整,即可在低压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在低于45... 为了研究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对牡蛎的杀菌效果,利用神经网络对DPCD杀菌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杀菌工艺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在(50±5)℃时,压力和时间相应调整,即可在低压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在低于45℃条件下,温度和压力对DPCD杀菌效果影响较大;在高于45℃条件下,温度、压力和处理时间对DPCD杀菌效果的影响较小;在45或55℃和15MPa条件下,DPCD直接对牡蛎肉处理30min,其杀菌效果与100℃沸水煮2min相当,菌落总数下降了3.0个对数以上,达到了水产熟制品卫生标准。该研究为牡蛎DPCD杀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杀菌 优化 牡蛎 高密度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二氧化碳处理对冷却猪肉品质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闫文杰 崔建云 +2 位作者 戴瑞彤 王洪芳 李兴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46-350,共5页
为了探讨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非热杀菌技术对冷却猪肉品质及理化性质的影响,将冷却猪肉在50℃,压力分别为7、14、21MPa的高压二氧化碳中处理30min后,放于0~4℃贮藏,测定pH值、色泽、保水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DPCD处理对冷却猪肉... 为了探讨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非热杀菌技术对冷却猪肉品质及理化性质的影响,将冷却猪肉在50℃,压力分别为7、14、21MPa的高压二氧化碳中处理30min后,放于0~4℃贮藏,测定pH值、色泽、保水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DPCD处理对冷却猪肉在贮藏过程中的pH值、a*值和TVB-N值有显著影响,但对L*值、保水性、MFI值、TBA值、羰基值没有显著影响;DPCD处理压力越高,对冷却猪肉理化性质的影响越有利,但对颜色和保水性的影响越不利,其中,冷却猪肉经21MPa、50℃的DPCD处理30min后,a值显著降低(P<0.01),肉变成灰白色。该研究为DPCD杀菌技术在冷却肉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 质量控制 贮藏 高密度二氧化碳 理化性质 冷却猪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二氧化碳对牛初乳的杀菌效果及对理化性质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廖红梅 周林燕 +2 位作者 廖小军 张燕 胡小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0-264,共5页
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杀菌技术是目前越来越受关注的非热杀菌技术之一。本文研究了20MPa、37℃条件下DPCD对牛初乳的杀菌效果。并探讨了经过处理后牛初乳粒度、黏度、色泽、pH值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0MPa、37℃的DPCD处理30min以上条... 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杀菌技术是目前越来越受关注的非热杀菌技术之一。本文研究了20MPa、37℃条件下DPCD对牛初乳的杀菌效果。并探讨了经过处理后牛初乳粒度、黏度、色泽、pH值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0MPa、37℃的DPCD处理30min以上条件能较好地杀灭牛初乳中的细菌,同时牛初乳发生了色泽变亮、粒度增大、黏度和pH值均降低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二氧化碳 非热杀菌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牛初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CO_2对虾优势腐败菌的杀菌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9
4
作者 刘书成 张良 +3 位作者 吉宏武 屈小娟 章超桦 郝记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84-292,共9页
为了探讨高密度CO2(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DPCD)对水产品腐败菌的杀菌效果和机制,以一株凡纳滨对虾优势腐败菌(Chryseobacterium sp.LV1)为研究对象,研究了DPCD处理温度(30~55℃)、压力(5~25MPa)、时间(5~60min)对杀菌效果的影... 为了探讨高密度CO2(dense phase carbon dioxide,DPCD)对水产品腐败菌的杀菌效果和机制,以一株凡纳滨对虾优势腐败菌(Chryseobacterium sp.LV1)为研究对象,研究了DPCD处理温度(30~55℃)、压力(5~25MPa)、时间(5~60min)对杀菌效果的影响,分析了DPCD处理前后该菌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DPCD对其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延长时间都会增强杀菌效果,而且超临界CO2比亚临界CO2的杀菌效果好。当在45℃、15MPa和55℃、15MPa下处理菌悬液30min时,菌落总数均能下降5个对数;菌悬液的pH值从6.97分别下降至5.58和5.56;细胞外蛋白由最初的78.69μg/mL分别增至151.91和157.40μg/mL,200~800nm范围内的吸光度值增大,这说明DPCD处理改变了其细胞膜的通透性,造成胞内蛋白质和核酸泄漏;可溶性和不溶性蛋白的电泳图谱发生变化,说明DPCD处理能够诱导Chryseobacterium sp.LV1可溶性蛋白质变性,降低其溶解度;能够钝化与其新陈代谢相关的14种酶类;但不会造成其DNA的降解。因此,DPCD处理致使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可能是杀菌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将为DPCD技术在对虾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高密度CO2 杀菌效果 腐败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二氧化碳对荔枝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玉娟 温靖 +5 位作者 肖更生 吴继军 陈于陇 余元善 唐道邦 潘思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71-74,共4页
为探讨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非热杀菌技术对荔枝汁品质的影响,将新鲜荔枝汁经DPCD处理(8MPa、3 6℃、1 0 m in)后,测定p 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电导率、褐变度、V C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DPCD处理对荔枝汁的pH... 为探讨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非热杀菌技术对荔枝汁品质的影响,将新鲜荔枝汁经DPCD处理(8MPa、3 6℃、1 0 m in)后,测定p 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电导率、褐变度、V C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DPCD处理对荔枝汁的pH值、总酸度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显著影响,经DPCD处理后荔枝汁的还原糖、总多酚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略有增加,其他指标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CD非热杀菌 荔枝汁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CO_2杀菌机制与协同措施研究现状 被引量:6
6
作者 曾庆梅 周先汉 +4 位作者 杨毅 司文攻 李志强 刘坤 高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1-257,共7页
高密度CO2杀菌技术对营养细菌的杀菌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在较温和条件下,很难杀灭芽胞;已报道杀菌研究结果绝大部分是将微生物接种在指定的基质开展,基质影响杀菌效果,故研究成果难以实际应用;营养细菌的杀菌机制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芽胞... 高密度CO2杀菌技术对营养细菌的杀菌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在较温和条件下,很难杀灭芽胞;已报道杀菌研究结果绝大部分是将微生物接种在指定的基质开展,基质影响杀菌效果,故研究成果难以实际应用;营养细菌的杀菌机制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芽胞的杀灭机制几乎没有研究。为此亟待进一步展开营养细菌和芽胞杀菌机制研究,为高密度CO2杀菌技术的实用化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状况,提出了进一步工业化前需要解决的酸化杀菌、萃取杀菌、芽胞杀灭机理以及协同措施等应用基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CO2 杀菌 酸化 萃取 芽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二氧化碳杀菌技术及其在肉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扬 李欣 +2 位作者 饶伟丽 陈丽 张德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87-391,共5页
高密度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杀菌技术,在杀灭食品中微生物的同时还能很好地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色泽与新鲜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对于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的研究多见于探讨杀菌效果与对食品品质的影响方面,有关高密度二氧... 高密度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新兴的非热杀菌技术,在杀灭食品中微生物的同时还能很好地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色泽与新鲜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对于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的研究多见于探讨杀菌效果与对食品品质的影响方面,有关高密度二氧化碳的杀菌机制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本文将已有的杀菌机制研究从机械破裂、萃取、酸化、酶钝化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同时,对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在肉品工业中杀灭微生物的效果及对肉品理化品质的影响进行综述。最后,总结了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在肉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为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的深入研究与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二氧化碳 杀菌机制 肉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CO_2杀菌蛋清液贮藏期间抗氧化物活性以及过敏源特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戴妍 范蓓 +3 位作者 卢嘉 侯猛 韩兆鹏 卢晓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3-116,121,共5页
研究高密度CO_2杀菌和巴氏杀菌处理对贮藏期间蛋清液抗氧化物活性和过敏原特性变化的影响。将蛋清液分对照组、巴氏杀菌处理组(55℃水浴杀菌3.5 min)和高密度CO_2处理组(分别在10、20、30 MPa压力下杀菌10 min),然后放置于4℃恒温贮藏,... 研究高密度CO_2杀菌和巴氏杀菌处理对贮藏期间蛋清液抗氧化物活性和过敏原特性变化的影响。将蛋清液分对照组、巴氏杀菌处理组(55℃水浴杀菌3.5 min)和高密度CO_2处理组(分别在10、20、30 MPa压力下杀菌10 min),然后放置于4℃恒温贮藏,检测4周贮藏期间蛋白质羟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抑制率、还原力以及过敏源特性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高密度CO2杀菌(DPCD)10 MPa处理组蛋清液在1周储藏期间中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显著高于(p<0.05)对照处理组。SDS-PAGE实验结果表明,储藏期间DPCD处理并没破坏蛋清液中的重要过敏源——卵白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CO2杀菌 抗氧化物 过敏源 蛋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