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尺度密集连接网络的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立峰 常恩健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8-684,共7页
为求解电容层析成像中的非线性病态反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密集连接网络(MD-Net)模型。该模型由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和密集连接块组成,以通过融合多尺度特征进一步提高图像的重建精度。通过MATLAB仿真实验平台构建了流型数据集,利用密... 为求解电容层析成像中的非线性病态反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密集连接网络(MD-Net)模型。该模型由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和密集连接块组成,以通过融合多尺度特征进一步提高图像的重建精度。通过MATLAB仿真实验平台构建了流型数据集,利用密集连接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完成训练集的学习与训练,并利用测试集进行训练效果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静态实验。仿真与静态实验结果均表明:与LBP、Landweber迭代算法和其他深度学习方法相比,该方法的重建精度最高、抗噪能力强,并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测量 电容层析成像 图像重建 深度学习 密集连接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的密相气力输送两相流系统内子系统相互联系和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付飞飞 李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6-702,共7页
利用信号分析考察密相气力输送两相流系统内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首先,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将密相气力输送两相流系统的静电波动信号分解成若干信号分量,即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 利用信号分析考察密相气力输送两相流系统内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首先,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将密相气力输送两相流系统的静电波动信号分解成若干信号分量,即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再结合各IMF分量的能量比重确定出IMF1~IMF4为主干分量。之后,结合静电信号EMD分解结果、输送管道中颗粒的分布状况及颗粒运动机理的差异性三者,明确气固两相流系统内的子系统。最后,利用IMF1~IMF4的主频和方差的变化规律,分别考察了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水平输送管道中的气固两相流系统可分成4个子系统,分别是稀相区、交界区、浓相区以及贴壁区内的颗粒流体组织;子系统之间依靠颗粒在彼此间游走而进行联系;同时,子系统之间也存在竞争作用,该竞争是颗粒主导和气流主导两种机制之间的竞争,当颗粒悬浮性较弱时竞争激烈,当颗粒悬浮性变好时竞争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密相气力输送两相流系统 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相栓流湿颗粒气力输送数值模拟
3
作者 徐止恒 李政权 +2 位作者 陈慧敏 张博群 石昊宇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40,共9页
鉴于目前对于湿颗粒密相气力输送的研究缺乏成熟的体系与结论,本文探究了湿颗粒密相气力输送的流动机理与流动形态,为气力输送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离散元法(discrete ele... 鉴于目前对于湿颗粒密相气力输送的研究缺乏成熟的体系与结论,本文探究了湿颗粒密相气力输送的流动机理与流动形态,为气力输送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双向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平管道中干湿颗粒料栓的运动形式和颗粒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了颗粒含水率对输送流型、输送效率以及输送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同等气速下,湿颗粒可以形成段塞流,而干颗粒先是段塞流,随后料栓被气体击穿演变为沙丘流,最后成为管底流;随着气体速度的增大,单位长度的水平管道压降数值呈现先降低后增长的趋势,在质量流率0.5 kg/s、含水率5%的工况下,输送速度为9 m/s时管道压降数值最低,为最佳经济速度值;湿颗粒的压力曲线一直处于波动较大的不稳定状态,当两个监测点位于段塞外部时,轴向压差几乎为零,而当两个监测点位于段塞内部时,轴向压差可以达到-600 Pa。通过对湿颗粒输送时的压降变化进行分析和监测,可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迹象,预警可能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料输送 密相气力输送 流体力学 离散元法 湿颗粒 段塞流 颗粒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浓相粉煤气力输送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梁财 陈晓平 +3 位作者 蒲文灏 鹿鹏 范春雷 赵长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31-35,共5页
在输送压力可达4.0 MPa、固气比高达740 kg/m3的高压气力输送试验台上,用氮气进行粉煤高压浓相气力输送试验研究。分别在不同的输送差压、风量和压力等条件下进行了输送试验,考察操作参数对煤粉质量流量和固气比等气力输送特征参数的... 在输送压力可达4.0 MPa、固气比高达740 kg/m3的高压气力输送试验台上,用氮气进行粉煤高压浓相气力输送试验研究。分别在不同的输送差压、风量和压力等条件下进行了输送试验,考察操作参数对煤粉质量流量和固气比等气力输送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的质量流量和输送固气比随着输送差压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大,输送固气比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总风量增大时,煤粉的质量流量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大而增大。总风量不变时,在固气比的最小值左侧,充压风量的变化对输送参数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在固气比的最小值右侧,流化风量的变化对输送参数的影响较大。随着煤粉的输送流量的增大,固气比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输送 浓相 质量流量 固气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相、湍流、可压、气固两相流理论及在管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曾卓雄 胡春波 +1 位作者 姜培正 亢力强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就密相、湍流、可压、气固两相流的基本方程用双流体模型进行了较详尽地归纳。与单相流体相比 ,在两相流的基本方程中 ,多了一个变量 (体积浓度 )及两相间的耦合作用 ,并用CDIPSA方法对可压密相上升管道湍流流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 就密相、湍流、可压、气固两相流的基本方程用双流体模型进行了较详尽地归纳。与单相流体相比 ,在两相流的基本方程中 ,多了一个变量 (体积浓度 )及两相间的耦合作用 ,并用CDIPSA方法对可压密相上升管道湍流流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随颗粒直径的增加 ,使得单个颗粒脉动速度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流体 湍流 密相 可压 气固两相流 上升管道 CDIPSA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力输送管路系统的流动特性与节能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军 胡寿根 +2 位作者 王晓宁 郑丹 王法良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56,共5页
以空气、粉煤灰和砂石作为工作介质,对气力输送管道中气固两相流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尤其对管路系统的特性、操作条件、物料和气体的性质等影响气固两相流压力损失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针对气力输送工程设... 以空气、粉煤灰和砂石作为工作介质,对气力输送管道中气固两相流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尤其对管路系统的特性、操作条件、物料和气体的性质等影响气固两相流压力损失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针对气力输送工程设计中的节能降耗问题给出了指导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输送 气固两相流 密相 阻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管煤粉高压密相气力输送特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蒲文灏 熊源泉 +4 位作者 赵长遂 梁财 陈晓平 鹿鹏 范春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21-25,共5页
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采用k-ε-kp-εp湍流模式,对垂直管内高压密相上升流的三维流动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其颗粒浓度高达30%,并对部分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模拟过程中考虑了气固两相之间的湍流相互作用,得到了两相速度分布、浓度分... 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采用k-ε-kp-εp湍流模式,对垂直管内高压密相上升流的三维流动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其颗粒浓度高达30%,并对部分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模拟过程中考虑了气固两相之间的湍流相互作用,得到了两相速度分布、浓度分布和湍流强度分布,考察了表观气速、输送压力和煤粉粒径对流动行为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表观气速的增加导致压降梯度先减小后增加,导致煤粉浓度减小;输送压力的减小导致压降梯度减小;煤粉粒径的增加导致压降梯度增加。通过实验得到了表观气速和输送压力对压降梯度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动力学 湍流 气力输送 密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密相气力输送流型 被引量:25
8
作者 马胜 郭晓镭 +3 位作者 龚欣 黄万杰 陆海峰 刘剀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15-1422,共8页
基于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对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流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水平管和竖直上升管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典型流动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管输送时的流型随时间复杂多变,典型流型有满管流、沉积层流、悬浮流等;统计分析发现,... 基于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对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流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水平管和竖直上升管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典型流动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水平管输送时的流型随时间复杂多变,典型流型有满管流、沉积层流、悬浮流等;统计分析发现,随表观气速不同,存在明显的主导流型;结合固相速度及管道压力信号分析,展示出其与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证实了密相气力输送系统的不稳定性特征。对竖直上升管的ECT测试结果表明,输送流型为环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相气力输送 电容层析成像 粉煤 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管加压密相煤粉气力输送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9
作者 蒲文灏 赵长遂 +4 位作者 熊源泉 梁财 陈晓平 鹿鹏 范春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601-2607,共7页
针对加压密相气力输送,对现有的颗粒静摩擦力模型进行适当修正,并将其与颗粒动理学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可以描述加压密相气力输送的气固湍流流动状况的多相流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颗粒间碰撞和摩擦力作用,以及气相和颗粒团湍流脉动之间... 针对加压密相气力输送,对现有的颗粒静摩擦力模型进行适当修正,并将其与颗粒动理学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可以描述加压密相气力输送的气固湍流流动状况的多相流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颗粒间碰撞和摩擦力作用,以及气相和颗粒团湍流脉动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该模型对水平管内加压密相气力输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得到了气相和固相的速度、浓度和湍流强度分布,以及压降梯度的变化规律,再现了颗粒沉积层的形成和运动的动态过程。并进行了加压密相煤粉气力输送试验研究,预测的压降梯度与试验测量结果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应力 气力输送 密相 颗粒动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段高料位气-固环流汽提器内颗粒速率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梦溪 卢春喜 时铭显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15-819,共5页
在直径为60 0mm的半圆形有机玻璃塔内对高料位密相环流汽提器进行了研究 ,在不同的操作气速下对其不同轴向、径向位置进行了速率的测量 ,得出了轴、径向速率分布规律。在动量平衡的基础上 ,建立了单段高料位环流汽提器催化剂环流速率... 在直径为60 0mm的半圆形有机玻璃塔内对高料位密相环流汽提器进行了研究 ,在不同的操作气速下对其不同轴向、径向位置进行了速率的测量 ,得出了轴、径向速率分布规律。在动量平衡的基础上 ,建立了单段高料位环流汽提器催化剂环流速率的半经验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段高料位 气-固环流汽提器 颗粒速率分布 研究 径向速率分布 环流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内稠密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4
11
作者 刘向军 徐旭常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61-165,共5页
颗粒团聚是稠密气固两相流动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该文定义了颗粒团聚合力的概念来表征稠密气固两相流动中颗粒所受到的团聚效应,对单个颗粒进行了全受力分析,得到了聚合力的线形模型表达式。采用聚合力的线形模型,将两相流场分为稀相区和... 颗粒团聚是稠密气固两相流动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该文定义了颗粒团聚合力的概念来表征稠密气固两相流动中颗粒所受到的团聚效应,对单个颗粒进行了全受力分析,得到了聚合力的线形模型表达式。采用聚合力的线形模型,将两相流场分为稀相区和浓相颗粒团,将颗粒团视为整体 离散相,文中数值模拟了循环流化床内的稠密气固两相流动,得到了床内颗粒团分布、颗粒团大小、床内空隙率、气相速度、颗粒相速度的详细分布,揭示了循环流化床内稠密气固两相流场的规律,以及循环流化床内两相流场的核心-环形流动结构。计算结果与前人实验结果相符并表明,采用该模型及其算法模拟循环流化床内稠密气固两相流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气固两相流动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相流动边界条件对其浓度分布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祁海鹰 李宇红 +2 位作者 由长福 刘双科 徐旭常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1-611,共11页
运用描述颗粒相内部作用力的离散介质动力理论和“双流体”欧拉方法对循环流化床中 的稠密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专门研究了颗粒边界条件对其在近壁区浓度分布的影 响,探讨了产生畸变的机制;比较和检验了相关的理论模型.研... 运用描述颗粒相内部作用力的离散介质动力理论和“双流体”欧拉方法对循环流化床中 的稠密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专门研究了颗粒边界条件对其在近壁区浓度分布的影 响,探讨了产生畸变的机制;比较和检验了相关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近壁区颗粒轴向速度 梯度大小;和在那里局部加密的计算网格,对颗粒浓度的径向分布有强烈的影响,导致浓度分 布畸变的原因是不合理的边界条件过高估计了当地颗粒的脉动强度.提出选择边界条件的原则 是允许颗粒在壁面上有一定程度的滑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条件 浓度分布 稠密气固两相流动 欧拉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P气化技术煤粉密相输送系统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吴跃 李刚健 +1 位作者 井云环 罗春桃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1-113,117,共4页
为实现大规模工业化GSP气化技术煤粉密相输送系统的稳定输送,研究了煤粉物性、输送工艺、操作参数对输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煤粉湿含量由6.9%降到4.2%时,锁斗下料顺畅,减压系统偶尔出现堵塞。采用压差控制输送煤粉时,煤粉质量流量... 为实现大规模工业化GSP气化技术煤粉密相输送系统的稳定输送,研究了煤粉物性、输送工艺、操作参数对输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煤粉湿含量由6.9%降到4.2%时,锁斗下料顺畅,减压系统偶尔出现堵塞。采用压差控制输送煤粉时,煤粉质量流量波动大于20 t/h,而采用流量调节控制煤粉输送时,煤粉质量流量波动小于5 t/h,因此,采用流量调节控制时,煤粉输送稳定性大幅提高。当操作参数进料器流化气量由220~180 m3/h调整为90~140 m3/h时,煤粉输送管线注射器1气体的流量由7 m3/h调整为3 m3/h,投煤后关闭注射器2,可使固气比由280 kg/m3增加到400 kg/m3,质量流量由42 t/h增加到72 t/h,进一步提高了煤粉密相输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GSP气化 密相输送 气流床 煤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高压密相气力输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贺春辉 沈湘林 周海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0-828,共9页
在自主研发的密相气力输送实验装置上,以N2作输送载气,以3种不同粒径的褐煤作输送物料进行输送实验,运用域重标分析方法对水平管差压信号和料罐质量脉动序列进行了Hurst指数分析,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料罐质量脉动序列进行了标准差分析,... 在自主研发的密相气力输送实验装置上,以N2作输送载气,以3种不同粒径的褐煤作输送物料进行输送实验,运用域重标分析方法对水平管差压信号和料罐质量脉动序列进行了Hurst指数分析,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料罐质量脉动序列进行了标准差分析,从管内流动和料罐出料出发,对整体输送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平管差压信号Hurst指数Hdp能较好地表征管内流动稳定性,而料罐质量脉动Hurst指数Hma则需结合标准差分析才能更好地表征料罐出料稳定性。以表观气速与跃移速度比值K为特征参数进行探讨,在K=1.5左侧,随着K值减小,Hdp减小,管内流型发生转变,甚至可能发生堵管,管内流动稳定性变差,料罐质量脉动标准差增大,出料稳定性变差,整体输送稳定性变差;在K=1.5右侧,随着K值增大,Hdp减小趋势不明显,管内流动稳定性虽有变差的趋势,但不会发生堵管,而结合对料罐质量脉动序列的标准差分析,发现出料稳定性变差,甚至可能出现出料中断的情况,整体输送稳定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相气力输送 两相流 稳定性 域重标分析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浓相气力输送中的固气比 被引量:17
15
作者 赵艳艳 陈峰 +1 位作者 龚欣 于遵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研究了室温下浓相输送粉煤的规律 ,固气比 (固体与气体的质量流量之比 )最高可达5 1 2 .2 kg/kg。通过大量实验 ,得出固气比与总压降的关系。利用最小二乘法 ,对 5 2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得到了固气比与气体 Froude数、固体质量流量之... :研究了室温下浓相输送粉煤的规律 ,固气比 (固体与气体的质量流量之比 )最高可达5 1 2 .2 kg/kg。通过大量实验 ,得出固气比与总压降的关系。利用最小二乘法 ,对 5 2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得到了固气比与气体 Froude数、固体质量流量之间的关系 ,揭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 浓相气力输送 固气比 固体质量流量 表观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级竖直上升管内煤粉密相气力输送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陆海峰 陈美华 +2 位作者 郭晓镭 刘海峰 龚欣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49,共5页
在自主搭建的工业级管径(内径50 mm)的气力输送实验平台上,开展煤粉密相气力输送实验,同时借助计算颗粒流体动力学(CPFD)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表观气速下竖直上升管道内煤粉的输送特性和流型特征。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电容层析成像技... 在自主搭建的工业级管径(内径50 mm)的气力输送实验平台上,开展煤粉密相气力输送实验,同时借助计算颗粒流体动力学(CPFD)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表观气速下竖直上升管道内煤粉的输送特性和流型特征。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电容层析成像技术(ECT)和CPFD数值模拟都表明,竖直上升管内的煤粉气固两相流依次呈现满管流、环状流和悬浮流的输送流型。相应地,单位管长压降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研究发现:气固流动的颗粒速度、浓度和管道压降等实验测试结果和模拟预测结果吻合良好,表明CPFD的数值模拟方法既能正确预测流型发展趋势,又能定量获得压力、速度、浓度等输送特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相气力输送 煤粉 气固两相流 流型 计算颗粒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浓相粉煤气力输送 被引量:7
17
作者 梁财 赵长遂 +3 位作者 陈晓平 蒲文灏 鹿鹏 范春雷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7-431,共5页
在高达700kg/m3的高压气力输送试验台上,用氮气进行煤粉高压浓相粉煤气力输送试验研究.分别在不同的总输送差压、煤粉含水率、风量和压力等条件下进行了输送试验,考察操作参数对煤粉质量流量、固气比和单位管道长度的压损等气力输送特... 在高达700kg/m3的高压气力输送试验台上,用氮气进行煤粉高压浓相粉煤气力输送试验研究.分别在不同的总输送差压、煤粉含水率、风量和压力等条件下进行了输送试验,考察操作参数对煤粉质量流量、固气比和单位管道长度的压损等气力输送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总差压和流化风流量的增加,煤粉的质量流量增大;当流化风流量较小时,煤粉质量流量受流化风的影响较大,随着流化风流量增大,流化风对煤粉质量流量的影响变缓.固气比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总差压的增加而增大;其他输送参数相同的条件下,输送压力越高,煤粉的质量流量和固气比就越大;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煤粉的质量流量逐渐减小;在输送相图中,相同煤粉湿度下,输送压损随表观速度的增加先减小后略有升高;相同表观速度下,煤粉含水率越低,压力损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浓相 质量流量 固气比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替代模型的地下水DNAPLs污染源反演识别 被引量:13
18
作者 侯泽宇 卢文喜 王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8-195,共8页
应用基于核极限学习机替代模型的模拟-优化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了地下水DNAPLs污染源及含水层参数的同步反演识别问题.结果表明:1)核极限学习机替代模型对模拟模型有较高的逼近精度,能够识别并模仿模拟模型的输入-输出关系,绝大部分相对... 应用基于核极限学习机替代模型的模拟-优化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了地下水DNAPLs污染源及含水层参数的同步反演识别问题.结果表明:1)核极限学习机替代模型对模拟模型有较高的逼近精度,能够识别并模仿模拟模型的输入-输出关系,绝大部分相对误差小于5%,平均相对误差仅有2.98%;2)以替代模型代替模拟模型,大幅度地减小了模拟-优化过程的计算负荷,将反演识别时间由传统方法的83天减少到3小时,并能够保持较高的计算精度;3)应用基于模拟退火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优化模型,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搜寻到全局最优,同时避免搜索过程陷于局部极小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PLs 污染源反演识别 模拟-优化 多相流模拟 核极限学习机替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级水平管粉煤气力输送的最小压降速度和稳定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锴 郭晓镭 +4 位作者 丛星亮 刘剀 陶顺龙 陆海峰 龚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69-1975,共7页
采用压缩空气作为输送介质,在工业级水平管(内径50mm)上开展了粉煤密相气力输送实验研究。在实验获得最小压降速度基础上,通过电容层析成像系统观察到,随着表观气速降低而存在分层流、沙丘流、移动床流以及栓塞流4种流型。不同流型压力... 采用压缩空气作为输送介质,在工业级水平管(内径50mm)上开展了粉煤密相气力输送实验研究。在实验获得最小压降速度基础上,通过电容层析成像系统观察到,随着表观气速降低而存在分层流、沙丘流、移动床流以及栓塞流4种流型。不同流型压力信号的概率密度分布和功率谱密度分析表明,压力信号的波动特征与流型紧密联系;由于流动形态的变化,存在由稳定输送过渡到不稳定输送的临界气速,且该速度小于最小压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相气力输送 最小压降速度 流型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相气力输送粉煤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宗明 赵军 +2 位作者 岳云龙 张学旭 蔡锐锋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53-55,共3页
在内径为 80mm、长为 2 10m的水平和垂直输送管道中进行了高压流态化浓相气力输送粉煤灰的实验研究。得到了浓相气力输送粉煤灰的输送特性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
关键词 粉煤灰 实验研究 浓相气力输送 物料流量 火力发电厂 废物利用 气力输灰系统 输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