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屑/竹纤维质量比对竹基耦合体系氮磷同步去除效能的影响
1
作者 郑力 江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6-841,849,共7页
利用铁屑与竹纤维构建竹基耦合体系强化低碳氮比(C/N)废水中氮磷同步去除。采用连续流装置,搭建5组具有不同铁屑/竹纤维质量比(Fe/B)的耦合体系,探究Fe/B对氮磷去除效能的影响。耦合体系在进水平均总氮(TN)为31.32 mg/L,平均C/N为1.16,... 利用铁屑与竹纤维构建竹基耦合体系强化低碳氮比(C/N)废水中氮磷同步去除。采用连续流装置,搭建5组具有不同铁屑/竹纤维质量比(Fe/B)的耦合体系,探究Fe/B对氮磷去除效能的影响。耦合体系在进水平均总氮(TN)为31.32 mg/L,平均C/N为1.16,平均总磷(TP)为2.02 mg/L下连续运行113 d,水力停留时间(HRT)从16 h降至8 h,结果显示Fe/B≤0.500时,耦合体系氮磷去除效果与Fe/B呈正相关;当Fe/B为0.500时,氮磷去除最高,出水TN、TP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Ⅳ类标准;Fe/B>0.500时,氮磷去除略有降低;耦合体系出水总铁整体较低,当Fe/B为0.250时,出水总铁波动最大;Fe/B≤0.500时,铁屑可显著促进脱氮除磷功能菌的生长,包括反硝化除磷菌,当Fe/B>0.500时,脱氮除磷功能菌群相对丰度明显降低,菌群结构亦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脱氮除磷 铁屑 竹基耦合体系 反硝化除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子受体反硝化除磷脱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立成 傅金祥 +5 位作者 李冬 李相昆 田智勇 池福强 王颖 张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4-547,共4页
目的研究以硝酸氮和亚硝酸氮为电子受体时,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方法采用两个厌氧/缺氧SBR反应器(1^#和2^#)处理配制的含磷污水,每个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16 L,反应周期为6.5 h,污泥龄为32 d,运行方式采用SBR反应器,一次集中进水-厌氧... 目的研究以硝酸氮和亚硝酸氮为电子受体时,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方法采用两个厌氧/缺氧SBR反应器(1^#和2^#)处理配制的含磷污水,每个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16 L,反应周期为6.5 h,污泥龄为32 d,运行方式采用SBR反应器,一次集中进水-厌氧搅拌(2 h)-缺氧搅拌(4 h)-沉淀(0.5 h)-排水.在缺氧时段开始时,1^#反应器一次性投加硝酸钠,2^#反应器投加亚硝酸钠.每天运行两个周期.结果反应器运行2~3周之后,可以维持比较稳定的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反硝化除磷反应器启动成功.1^#反应器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69%,硝酸氮的平均去除率为89%,2^#反应器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75%,亚硝酸氮的平均去除率为91%.以硝酸氮为电子受体时,一部分硝酸氮转化成亚硝酸氮,进而两者共同发挥电子受体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结论硝酸氮和亚硝酸氮都可以作为除磷的电子受体,在缺氧条件下实现同步脱氮除磷,并且亚硝酸氮作为电子受体时的脱氮除磷效率高于硝酸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反硝化除磷 电子受体 硝酸氮 亚硝酸氮 同步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COD对SBR反硝化同时除磷系统除磷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吉芳英 高茜 袁春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0-33,共4页
以除磷脱氮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考查了温度和COD对其反硝化,以及除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反硝化除磷适宜温度范围为18~37℃.在此温度范围内反硝化除磷速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而且温度变化基本上不影响反硝... 以除磷脱氮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考查了温度和COD对其反硝化,以及除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反硝化除磷适宜温度范围为18~37℃.在此温度范围内反硝化除磷速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而且温度变化基本上不影响反硝化除磷系统PO34-去除量和NO3-转化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实验还发现,反硝化同时除磷系统比传统的厌氧/好氧除磷系统节省33%的碳耗.当进水PO34--P质量浓度8.0~9.2 mg/L而COD质量浓度低至220~240 mg/L时就可以保证出水PO43--P质量浓度小于0.5 mg/L.而传统的厌氧/好氧SBR除磷脱氮系统则需将进水COD质量浓度提高至350 mg/L时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反硝化同时除磷 SBR 温度 生物除磷与脱氮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FR系统进水COD浓度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罗固源 张瑞雪 +1 位作者 王丹云 季铁军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对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piral Up-Flow Reactor, SUFR)中进水COD浓度对反硝化吸磷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发现:1)缺氧反应器内出现了明显的反硝化吸磷现象,且当COD浓度在250~450 mg/L时效果显著;2)当进水COD浓度在400 mg/L左右... 对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piral Up-Flow Reactor, SUFR)中进水COD浓度对反硝化吸磷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发现:1)缺氧反应器内出现了明显的反硝化吸磷现象,且当COD浓度在250~450 mg/L时效果显著;2)当进水COD浓度在400 mg/L左右时,厌氧释磷量和缺氧吸磷量均达到最大值,并且缺氧吸磷效率也最高;3)对不同COD负荷下厌氧释磷速率、缺氧反硝化吸磷速率以及PHB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升流式反应器 生物脱氮除磷 同时反硝化吸磷 反硝化聚磷茵 胞内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中好氧池最适氧浓度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梅 周少奇 丁进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77,共3页
AB工艺无厌氧、缺氧段,氮、磷的去除率低,不具备深度脱氮除磷功能。而A2/O工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功能,可以作为AB工艺改造方案之一。试验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好氧池中不同的溶解氧浓度范围内系统对COD、氮、磷的去除效果。试验结... AB工艺无厌氧、缺氧段,氮、磷的去除率低,不具备深度脱氮除磷功能。而A2/O工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功能,可以作为AB工艺改造方案之一。试验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好氧池中不同的溶解氧浓度范围内系统对COD、氮、磷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好氧池DO对COD的去除影响较小,出水平均值达到21.9mg/L;对氨氮的去除则起着关键作用,在DO为3.0mg/L以下时,氨氮的去除率随着DO的增大而升高;DO为1.5~2.5mg/L时总氮去除效果最佳,过低、过高对总氮的去除都不利;总磷的去除效果几乎不受好氧池DO的影响,但厌氧池和缺氧池的释磷、吸磷过程却受DO的影响变化较大。系统中厌氧池和缺氧池同时出现了反硝化和吸磷作用,但尚不能判断是否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工艺 A^2/O工艺 溶解氧 同步脱氮除磷 反硝化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同步脱氮除硫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丽 黄勇 +1 位作者 袁怡 李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0-73,79,共5页
传统生物脱氮除硫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近年来,通过对脱氮微生物的深入研究,生物脱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在生物同步脱氮除硫方面发展相对缓慢。总结了包括反硝化除硫、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硝化、反硝化氨氧化以及硫酸盐型... 传统生物脱氮除硫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近年来,通过对脱氮微生物的深入研究,生物脱氮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在生物同步脱氮除硫方面发展相对缓慢。总结了包括反硝化除硫、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硝化、反硝化氨氧化以及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等生物同步脱氮除硫工艺的特点,分析了各自的工艺原理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脱氮除硫 反硝化除硫 硫酸盐还原-自养反硝化-硝化 反硝化氨氧化 硫酸盐型厌氧氨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BR单元硝化时间分配比对A2N2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梅香 赵伟华 +3 位作者 黄宇 潘聪 彭永臻 王淑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259-5267,共9页
以低C/N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重点考察了N-SBR单元硝化时间分配比对A2N2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在A_2/O-SBR单元厌氧1.5 h,缺氧2 h,好氧0.5 h,A^2/O-SBR和N-SBR单元的曝气量分别恒定在100、120 L·h^(-1)的条件下,将硝化时间分配... 以低C/N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重点考察了N-SBR单元硝化时间分配比对A2N2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在A_2/O-SBR单元厌氧1.5 h,缺氧2 h,好氧0.5 h,A^2/O-SBR和N-SBR单元的曝气量分别恒定在100、120 L·h^(-1)的条件下,将硝化时间分配比分别设定为5:1、4:1、3.5:1、3:1、7:1、8:1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在A^2/O-SBR单元可实现碳源的高效利用,有机物的去除受硝化时间分配比影响不大;为保证系统良好的硝化和反硝化除磷性能,一次硝化时间必须≥3.5 h;在总曝气时间一定的条件下,适当增加一次硝化时间,更有利于提高系统TN去除率;适当增加二次硝化时间,可以降低出水4NH-N+浓度,使出水达标排放。当硝化时间分配比为4:1时,系统脱氮除磷效果最好。TN、34PO-P-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11.5、0 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C/N生活污水 反硝化除磷 A2N2系统 同步脱氮除磷 硝化时间分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配水和实际污水(AO)_2SBR同步脱氮除磷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罗春 张超 周振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5-48,共4页
在污泥停留时间为15 d、HRT为1.5 h和DO的质量浓度约为2.5 mg.L-1条件下,分别对人工配水和实际生活污水进行了(AO)2SBR法同步脱氮除磷试验,并对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人工配水和实际污水的(AO)2SBR工艺好氧和缺氧脱氮除磷过程... 在污泥停留时间为15 d、HRT为1.5 h和DO的质量浓度约为2.5 mg.L-1条件下,分别对人工配水和实际生活污水进行了(AO)2SBR法同步脱氮除磷试验,并对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人工配水和实际污水的(AO)2SBR工艺好氧和缺氧脱氮除磷过程几乎全部以厌氧阶段合成的胞内聚羟基烷酸为碳源,说明反硝化脱氮除磷确实可实现"一碳两用";人工配水和实际污水的好氧吸磷率分别为67.49%和93.42%、缺氧除氮率分别为58.22%和77.98%,实际污水驯化得到的反硝化聚磷菌和聚磷菌具有更强的反硝化能力和好氧吸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配水 实际污水 (AO)2SBR 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VFA对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
9
作者 邹海明 王艳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16,26,共6页
为探究不同类型VFA(乙酸和丙酸)对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采用厌氧/缺氧富集驯化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微生物(DPAO),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富集后微生物特征,并通过批次实验考察2种污泥的厌氧碳吸收、磷释放和缺氧硝酸盐消耗、... 为探究不同类型VFA(乙酸和丙酸)对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采用厌氧/缺氧富集驯化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微生物(DPAO),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富集后微生物特征,并通过批次实验考察2种污泥的厌氧碳吸收、磷释放和缺氧硝酸盐消耗、磷吸收情况。结果表明:以乙酸和丙酸为VFA富集DPAO是可行的;乙酸系统中DPAO以短杆菌为主,而丙酸系统中DPAO以球菌为主,反映了DAPO的多样性特征;乙酸系统中,厌氧碳利用效率0.14 mg/mg(COD)和释磷速率3.5 mg/(g·h)(MLSS)、缺氧氮利用效率0.9 mg/mg(N)和吸磷速率2.3 mg/(g·h)(MLSS),明显高于丙酸系统中的相应参数值0.10 mg/mg(COD),2.7 mg/(g·h)(MLSS),0.7 mg/mg(N),1.7 mg/(g·h)(MLSS);乙酸系统呈现出典型的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特征,而丙酸系统除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外,还存在异氧菌的反硝化脱氮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 微生物 挥发性脂肪酸 碳源 电镜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新型生物脱氮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陈仁杰 谢禹 荆肇乾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75-2079,共5页
生物法脱氮具有比物理法、化学法更突出的优势,为提高污水脱氮效率,在传统生物法基础上进行工艺强化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系统介绍了生物脱氮各项新型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比显示出生物强化脱氮技术具有工艺稳定高效、节省投资运营费用... 生物法脱氮具有比物理法、化学法更突出的优势,为提高污水脱氮效率,在传统生物法基础上进行工艺强化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系统介绍了生物脱氮各项新型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比显示出生物强化脱氮技术具有工艺稳定高效、节省投资运营费用等优点;发展生物强化脱氮技术可将反应条件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重组、改组构建新型工程菌种等进行结合以提高脱氮效率,并要加速推进各新型强化技术从小规模试验向实际工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工艺强化 短程硝化反硝化 同步硝化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 反硝化聚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