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建设与文科院系转型发展路径:基于组织边界重构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亚敏 程紫嫣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8,共10页
新文科建设彰显于学科使命的时代创新、研究范式的融合创新以及组织形态的系统创新。当前文科院系多重组织边界的封闭性特征,制约了内外资源交互、学科交叉融合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既有改革举措如设立跨学科研究平台、开设交叉课程、... 新文科建设彰显于学科使命的时代创新、研究范式的融合创新以及组织形态的系统创新。当前文科院系多重组织边界的封闭性特征,制约了内外资源交互、学科交叉融合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既有改革举措如设立跨学科研究平台、开设交叉课程、优化培养方案等虽有局部成效,但受制于科层制管理模式与单一化学科架构,其成效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基于组织边界重构视角,文科院系需优化内部结构,塑造“可渗透边界”以适应新文科发展逻辑,打造“学科-实践”双栖型师资队伍,通过旋转门机制促进院系内外人才流动;构建扁平化治理模式,以权力下放与协同决策激活学术自主权;创新“双轨制”和“团队式”晋升通道,突破囿于学科和个人的评价局限;开发基础、交叉、实践“三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培育具有复合思维的新型文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文科院系 可渗透边界 资源聚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资产管理与企业协同创新——基于创新资源集聚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孙颖 赵萱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7,共10页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产成为驱动企业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型核心要素。本文以2010~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据资产管理对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资产管理能够赋能企业协同创新;机制分析发现,数据...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产成为驱动企业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型核心要素。本文以2010~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据资产管理对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资产管理能够赋能企业协同创新;机制分析发现,数据资产管理可以通过集聚创新资源来促进企业协同创新,具体表现为通过促进人力资本升级、缓解融资约束来赋能企业协同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数据资产管理对企业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高科技企业、大规模企业和行业竞争程度高的企业中更显著;经济后果检验表明,数据资产管理对企业协同创新的正向影响有助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为企业更好地利用数据资产管理赋能企业协同创新提供了经验证据,为数据价值链、人才链、资金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资产管理 协同创新 创新资源集聚 人力资本 融资约束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学溶液下再生砖混骨料强化及微观机理研究
3
作者 邱继生 王建伟 +2 位作者 冯泽平 肖智杰 张禹卿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19,共7页
通过基本物理性能、SEM、EDS和XRD试验分别研究了水玻璃溶液和聚乙烯醇溶液(PVA)对再生砖骨料(RBA)和再生混凝土骨料(RCA)的改性效果和改性机理。结果表明:二者均显著提高了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并降低了其吸水率和压碎指标,明显改善了再... 通过基本物理性能、SEM、EDS和XRD试验分别研究了水玻璃溶液和聚乙烯醇溶液(PVA)对再生砖骨料(RBA)和再生混凝土骨料(RCA)的改性效果和改性机理。结果表明:二者均显著提高了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并降低了其吸水率和压碎指标,明显改善了再生骨料的性能;水玻璃溶液最佳改性方案为4%,浸泡5 h,而PVA浓度10%,浸泡24 h后改性效果最优;水玻璃溶液改性过程伴有类似火山灰反应的发生,改性后RBA、RCA的表观密度分别提升2.02%和2.41%;吸水率、压碎指标分别降低5.61%和17.19%、18.35%和15.38%;聚乙烯醇改性后RBA、RCA的表观密度分别提升2.42%和2.87%;吸水率、压碎指标分别降低11.68%和26.56%、25.69%和22.9%。研究成果可为再生骨料改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建筑垃圾高效的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玻璃溶液 聚乙烯醇 再生骨料改性 建筑垃圾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V2G主动支撑的输配协同日前-实时优化调度
4
作者 姜涛 吴成昊 +2 位作者 李雪 张儒峰 付麟博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7-100,共14页
新能源发电与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使电力系统运行更加复杂,输电网面临功率平衡挑战,亟须挖掘各类资源的有功、无功支撑潜力。考虑到主动配电网对电动汽车等分布式资源的聚合作用,提出了一种计及车网互动(V2G)主动支撑的输配协同日前-实... 新能源发电与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使电力系统运行更加复杂,输电网面临功率平衡挑战,亟须挖掘各类资源的有功、无功支撑潜力。考虑到主动配电网对电动汽车等分布式资源的聚合作用,提出了一种计及车网互动(V2G)主动支撑的输配协同日前-实时优化调度方法。首先,考虑能量市场、灵活性市场和无功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构建市场环境下电动汽车V2G响应模型,分析电动汽车有功、无功支撑潜力;然后,计及不同利益主体的信息隐私,构建输配协同日前-实时分布式优化调度模型,通过协调各类有功、无功调节资源来满足系统功率供需平衡要求;最后,在测试系统中对所提优化调度方法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分布式可调控资源的优化调度,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网互动 电动汽车 输配协同 聚合 能量市场 灵活性市场 无功辅助服务 实时优化调度 分布式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韩晓晨 刘雨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目的]探究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低碳减排和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22年下辽河平原区32个农业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进... [目的]探究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低碳减排和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22年下辽河平原区32个农业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Tobit模型等分析各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期内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均值为1.014,大部分处于最优状态以上,效率水平呈轻微下降态势。研究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研究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但大多数区域的集聚效应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集聚区域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自西向东呈轻微倒U形,且西部略高;自南向北呈U形,且南部略高。[结论]通过Tobit模型分析得出,农村居民人均播种面积和政府支农力度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耕地复种指数、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效率呈负向影响,说明目前下辽河平原区各区域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未来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区域协同机制,发挥高值区域引领作用,以促进整个区域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效率SBM模型 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时空演化 聚集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调节目标的分布式能源调节能力分层分类聚合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宜龙 范帅 +3 位作者 蔡思烨 顾小旭 黄任可 何光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4-95,共12页
挖掘并聚合需求侧分布式能源(DER)调节能力是实现新型电力系统源荷双侧互动的重要基础。现有研究多采用通用模型去表征不同类型、不同网络层级DER的聚合调节能力,由于未将调节目标纳入聚合过程的考虑范畴,难以达到较高的求解效率和精确... 挖掘并聚合需求侧分布式能源(DER)调节能力是实现新型电力系统源荷双侧互动的重要基础。现有研究多采用通用模型去表征不同类型、不同网络层级DER的聚合调节能力,由于未将调节目标纳入聚合过程的考虑范畴,难以达到较高的求解效率和精确度,甚至可能造成调节范围的保守估计或部分不可达成,制约了DER在实际调度中的有效利用。为此,文章提出内嵌调节目标的DER调节能力分层分类聚合方法。首先,针对同类资源,采用基于相似多面体的内逼近法完成聚合。其次,针对不同类资源,通过引入目标形状约束来表征聚合后输出功率的时间耦合特性,构建沿目标曲线向量聚合的优化模型,实现目标方向上聚合精度的最优化。此外,为处理跨节点聚合的场景,采用基于二阶锥松弛的潮流模型以满足网络约束。最后,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较于传统聚合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计算效率,并提升不同类及不同节点资源聚合的准确性,同时保障聚合结果的实际可执行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分布式能源 调节能力 聚合 二阶锥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未来学习的学术资源保障平台建设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斌 祝小静 +1 位作者 闫雪 陈燕方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共11页
在教育部推动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的政策背景下,该文针对传统学术资源保障体系难以适应未来学习场景动态需求的问题,提出面向未来学习的学术资源保障平台建设框架。基于系统论构建“资源—技术—空间—服务”四链协同框架,阐释多模态资源... 在教育部推动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的政策背景下,该文针对传统学术资源保障体系难以适应未来学习场景动态需求的问题,提出面向未来学习的学术资源保障平台建设框架。基于系统论构建“资源—技术—空间—服务”四链协同框架,阐释多模态资源动态聚合机制、智能技术协同范式、虚实空间融合逻辑与服务闭环优化路径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规律。研究提出分层治理的资源聚合架构、智能协同引擎技术体系、虚实共生的学习场域建构策略,并通过中国人民大学教学资源整合平台验证框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学习 学术资源保障 四链协同 多模态资源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电价引导的相似多面体发电资源聚合方法
8
作者 付子豪 喻洁 +1 位作者 李利利 汪子航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2-70,共9页
针对分布式发电资源调控中存在的时变量可行域聚合计算维度高、异质设备性能差异大、异构成本差异显著等挑战,提出一种基于历史电价引导的相似多面体发电资源聚合方法。通过深度聚类生成历史电价的典型场景并考虑不同设备在典型电价下... 针对分布式发电资源调控中存在的时变量可行域聚合计算维度高、异质设备性能差异大、异构成本差异显著等挑战,提出一种基于历史电价引导的相似多面体发电资源聚合方法。通过深度聚类生成历史电价的典型场景并考虑不同设备在典型电价下的性能差异来构建基础多面体;利用相似多面体方法对异构资源可行域进行高效聚合;构建经济优化调控模型,得到初始调控方案;利用二次优化算法调整初始调控方案,减少电价赋权导致的低权重设备灵活性损失,以提升资源利用率。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聚合精度、调控方案经济性上有一定优势,调控策略在电价波动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资源 资源聚合 相似多面体 历史电价 优化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风险管理的分布式资源聚合商电力市场交易模型
9
作者 翟哲 陈梓煜 +2 位作者 刘起兴 梁彦杰 李智勇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66,155,共12页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分布式资源大量接入,分布式资源聚合商(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aggregator,DERA)成为电力市场的新兴主体。然而市场交易存在出清电价、风光电源出力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有必要提出计及风险管理的DERA电力市场...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分布式资源大量接入,分布式资源聚合商(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aggregator,DERA)成为电力市场的新兴主体。然而市场交易存在出清电价、风光电源出力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有必要提出计及风险管理的DERA电力市场交易模型,为DERA提供兼顾风险与收益的交易策略。首先,分析了市场组织架构。其次,利用条件风险价值量化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风险损失,提出考虑出清电价不确定性的竞价模型与考虑风光电源出力不确定性的调度决策模型,形成DERA参与能量-备用辅助服务市场的交易策略。然后,构建了能量-备用辅助服务市场联合出清模型。最后,以某地区实际能量与备用辅助服务市场的运营数据为例,将所提出的DERA电力市场交易模型应用于该市场的投标与出清。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指导DERA进行合理的报量报价,提高参与市场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不确定性 分布式资源聚合商 能量市场 备用辅助服务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资源聚合可行和频率稳定约束下输配网协同灾前调度
10
作者 杨宏坤 王旭 +3 位作者 蒋传文 江斌开 张锞 柯君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2-61,共10页
随着分布式资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其优异的调节能力不仅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得以应用,还可有效预防台风等极端天气带来的风险。文中提出一种分布式资源聚合可行和频率稳定约束下输配网协同灾前调度策略。首先,利用线性潮流方法表征配电... 随着分布式资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其优异的调节能力不仅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得以应用,还可有效预防台风等极端天气带来的风险。文中提出一种分布式资源聚合可行和频率稳定约束下输配网协同灾前调度策略。首先,利用线性潮流方法表征配电网支撑节点状态,并结合自适应鲁棒优化方法构建面向灾前调度的分布式资源聚合可行性边界,确保支撑节点功率调节区间的可行性和灵活性。其次,在灾前预防阶段,依托支撑节点的动态调节能力,优化功率分配策略,以减少灾害期间的负荷削减,提高输电网供电稳定性。同时,结合灾前故障场景预测和孤岛形成过程中的动态频率稳定约束,构建优化模型,以便在灾前调整分布式资源功率分配,预留调频备用容量,从而降低孤岛建立过程中的频率波动风险。最后,采用改进的IEEE 30节点输配网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前调度 分布式资源 聚合 可行性 输电网 配电网 频率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骨料架构-固化技术对开挖淤泥加固试验研究
11
作者 邵吉成 袁波 +1 位作者 白银银 骆嘉成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为了对淤泥和建筑垃圾进行处置,实现二者的共同资源化利用,在室内和现场分别对淤泥进行固化试验。将建筑垃圾作为骨料按淤泥质量比的15%添加到淤泥中,再向淤泥中加入淤泥固化剂,通过机械搅拌的方式将淤泥与建筑垃圾、固化剂混合均匀,然... 为了对淤泥和建筑垃圾进行处置,实现二者的共同资源化利用,在室内和现场分别对淤泥进行固化试验。将建筑垃圾作为骨料按淤泥质量比的15%添加到淤泥中,再向淤泥中加入淤泥固化剂,通过机械搅拌的方式将淤泥与建筑垃圾、固化剂混合均匀,然后对固化土进行养护。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当固化剂掺量为8%时,固化淤泥土强度较高,养护28 d后,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320 kPa;在现场试验中,静力触探试验和平板荷载试验表明,固化剂对淤泥的固化效果明显。将低剂量固化剂添加到淤泥中,固化淤泥土强度较低,骨料的架构作用不明显;当固化剂掺量为8%时,固化土的强度较高,骨料的架构作用有利于提升固化淤泥土的承载力,土体的承载力特征值可达325kPa,架构作用对固化淤泥土强度的提升率为71.05%,可实现淤泥和建筑垃圾的同步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固化 骨料 资源化利用 架构作用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网计算中资源受限的流汇聚算法
12
作者 盛家华 洪佩琳 王航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9,共12页
考虑在总资源量和节点容量的限制下,如何为任务找到一棵最小代价汇聚树。该问题是一个NP难问题,分别提出问题的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和启发式算法GCAT。仿真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的启发式算法,GCAT算法生成的汇聚树代价更小,同时有更高的资... 考虑在总资源量和节点容量的限制下,如何为任务找到一棵最小代价汇聚树。该问题是一个NP难问题,分别提出问题的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和启发式算法GCAT。仿真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的启发式算法,GCAT算法生成的汇聚树代价更小,同时有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小规模网络下性能接近于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网计算 汇聚树 资源分配 线性整数规划 GC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分布式资源智能控制技术及测试验证
13
作者 徐全 张子昊 +1 位作者 卓叶林 李士杰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40,共11页
“双碳”背景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及其数字化已成为能源战略的重要方向,由于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新能源充分消纳带来一系列的挑战。为此,提出通过智能监测和控制“源网荷储”等12种分布式资... “双碳”背景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及其数字化已成为能源战略的重要方向,由于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新能源充分消纳带来一系列的挑战。为此,提出通过智能监测和控制“源网荷储”等12种分布式资源,实现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首先,建立多类型、多时空尺度和多电压层级的分布式资源智能控制架构,涵盖“站线变户”和“云管边端”;然后,提出基于微型人工智能和改进PID的功率控制、考虑同步量测和线损最小的电压控制、考虑低成本快响应的频率最优控制、基于极快速频率变化率量测的惯量控制4种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分布式资源对配电网的准确快速功率控制和线损最小电压控制,以及对主网的最优频率控制和极快速惯量支撑;最后,建立含光伏、风电等分布式资源的典型30节点示范工程算例,开展硬件在环仿真测试,验证所提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控制 分布式资源 新型电力系统 主动支撑 聚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灰渣再生骨料全量资源化利用研究
14
作者 鄂天龙 张子堂 +3 位作者 冯杨州 刘文林 段先林 牛松荧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40,共8页
垃圾焚烧灰渣中细粉含量较高,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直接制成再生细骨料会导致工程材料性质较差,传统水洗处理工艺会导致水资源浪费、能耗大、灰渣利用率低,且灰渣再生骨料强度低。采用破碎-筛分-造粒的工艺流程,将灰渣制成灰渣再生细骨料(R... 垃圾焚烧灰渣中细粉含量较高,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直接制成再生细骨料会导致工程材料性质较差,传统水洗处理工艺会导致水资源浪费、能耗大、灰渣利用率低,且灰渣再生骨料强度低。采用破碎-筛分-造粒的工艺流程,将灰渣制成灰渣再生细骨料(RFA)与灰渣人造粗骨料(ACA)以实现全量资源化利用;首先研究了水泥掺量、有效水胶比、RFA代砂率等对再生细骨料砂浆工程特性的影响;然后采用水泥、硅灰、高炉矿渣固化灰渣细粉制成ACA并利用其强化砂浆,分析了ACA对砂浆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硅灰的掺入能够有效提高RFA砂浆强度,随着RFA代砂率的提高,砂浆强度显著降低,流动性变差,保水率提高;硅灰与高炉矿渣均能使ACA颗粒强度提高,加入ACA的强化砂浆与仅以RFA为骨料的砂浆相比,强度明显提高。ACA的加入使砂浆内部形成完整的荷载传递骨架,使轴向压力能够更均匀的在内部传递,从而提高抗压强度。由于ACA更高的颗粒强度以及其与水泥浆形成可靠的有效桥接区域,强化砂浆抗折强度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将破碎筛分的干法处理与湿法冷黏造粒技术相结合,在有效提高了灰渣再生骨料砂浆力学特性的同时,实现了垃圾焚烧灰渣的全量资源化利用,为垃圾焚烧灰渣再生骨料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灰渣 全量资源化利用 再生细骨料 人造骨料 再生骨料砂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储能资源聚合参与的电网优化运行与韧性提升策略
15
作者 赖业宁 孙仲卿 +1 位作者 陆志平 刘沁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5,共9页
极端天气给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与运行带来诸多挑战,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的不断丰富给了电网应对极端天气的新思路。考虑极端条件下储能等资源聚合参与电网负荷恢复的场景,研究了资源聚合参与电网韧性提升的策略方法。首先,基于储能等资... 极端天气给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与运行带来诸多挑战,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的不断丰富给了电网应对极端天气的新思路。考虑极端条件下储能等资源聚合参与电网负荷恢复的场景,研究了资源聚合参与电网韧性提升的策略方法。首先,基于储能等资源自身的运行状态,提出了资源剩余调节能力模型。然后,构建了计及资源剩余调节能力的资源聚合调控模型,并通过“域”刻画资源聚合体的剩余调节能力与运行功率的关联关系,进一步构建了面向“灾前-灾中-灾后”全阶段的电网优化运行与韧性提升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策略对电网韧性的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资源聚合 剩余调节能力 韧性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用户侧多元灵活性资源功率聚合的配电台区优化运行研究
16
作者 陈艳波 张瑞芯 +1 位作者 田昊欣 张智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0-143,共14页
分布式电源规模化接入给配电网的可靠运行带来挑战,合理调控用户侧多元灵活性资源可为配电网灵活运行注入新的活力。然而,传统配电网集中调控的方式难以应对海量节点的能量管理及信息互动需求。为此,提出一种面向多元灵活性资源功率聚... 分布式电源规模化接入给配电网的可靠运行带来挑战,合理调控用户侧多元灵活性资源可为配电网灵活运行注入新的活力。然而,传统配电网集中调控的方式难以应对海量节点的能量管理及信息互动需求。为此,提出一种面向多元灵活性资源功率聚合的配电台区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基于蒙特卡洛算法,对台区内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空调电负荷、可中断负荷、用户侧储能等灵活调控资源进行多维度的功率聚合。在此基础上,建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空调负荷和可中断负荷参与不同类型需求响应的模型,提出了综合考虑经济性与用能舒适度的配电台区多目标协调优化运行方法。最后,以某县级配电台区为例进行分析,并对各类灵活性资源的需求响应潜力进行评估,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证明了所提出的优化运行方法能够有效地增大配电网光伏消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台区 灵活性资源 功率聚合 需求响应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聚合商参与需求侧资源聚合优化调控方法
17
作者 傅成程 张春雁 +3 位作者 刘键烨 贾德香 李丹 王素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共11页
需求响应技术是目前实现新能源消纳及“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但由于需求资源分散特性和实际调度能力,独立需求侧主体缺乏有效参与调控的途径。为此,综合考虑多运营主体共识、多类型需求响应和碳排放,提出一种负荷聚合商参与的需求侧资... 需求响应技术是目前实现新能源消纳及“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但由于需求资源分散特性和实际调度能力,独立需求侧主体缺乏有效参与调控的途径。为此,综合考虑多运营主体共识、多类型需求响应和碳排放,提出一种负荷聚合商参与的需求侧资源聚合优化调控方法。首先,分析了需求侧资源的基本管理模式;其次,综合经济成本和碳排放目标,建立了考虑碳排放和多类型需求响应的需求侧资源聚合优化调控模型;最后,利用麻雀算法进行仿真求解,验证了优化调度模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降低分散资源用能成本5.16%以上,明显改善需求侧资源主体的经济成本和碳排放量,提高需求侧资源管理水平,为低碳韧性电网的优化调控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侧资源 运营主体共识 碳排放 负荷聚合商 优化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需求侧资源聚合商股权激励能源共享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运行策略
18
作者 张智泉 张嘉聪 +3 位作者 符杨 陈晓杰 李振坤 邓莉荣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37-1847,I0019-I0023,I0025,共17页
需求侧资源聚合商采用股权激励方式,代理产消者群参与能源共享,是实现能源就地消纳的重要路径之一。该文提出了一种计及资源聚合商股权激励能源共享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三层协同运行策略,该方法旨在满足系统运行约束下,促进产消者及聚合... 需求侧资源聚合商采用股权激励方式,代理产消者群参与能源共享,是实现能源就地消纳的重要路径之一。该文提出了一种计及资源聚合商股权激励能源共享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三层协同运行策略,该方法旨在满足系统运行约束下,促进产消者及聚合商间的能源共享,实现源荷不确定性影响下系统、聚合商和产消者的期望运行成本最小化。所提方法通过构建模糊集以刻画源荷预测误差的不确定性,采用强对偶理论将原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通过分布式交替方向乘子法进行求解。产消者基于讨价还价理论,制定点对点交易策略,并将余量上报给聚合商;聚合商通过股权激励方式代理下层交易需求进行能源共享,并向系统上报交易信息;系统通过调节软开关功率输出,实时优化系统潮流,从而在尽量不调整中下层能源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市场主体整体运行成本最优。最后,通过对IEEE-33节点配网和23节点热网组成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算例进行分析,所提方法与仅通过聚合商参与交易的方式比较,聚合商之间的交易量总计可增加23.6%,极大地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系统成本降低2.8%,聚合商效益增加15.9%,产消者成本在低预测误差下增加3.1%、在高预测误差下降低2.8%,整体成本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侧资源聚合商 能源共享 源荷不确定性 股权激励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露天矿的5G时频域聚合资源分配方案研究
19
作者 戚振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73-277,共5页
在开展资源分配管理的过程中,5G子载波间隔状态使得时频域资源具有非线性相关关系,使得资源分配方案下的时延稳定性较差,为此,提出面向露天矿的5G时频域聚合资源分配方案研究。引入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利用定义物理层结构数值,将子载波... 在开展资源分配管理的过程中,5G子载波间隔状态使得时频域资源具有非线性相关关系,使得资源分配方案下的时延稳定性较差,为此,提出面向露天矿的5G时频域聚合资源分配方案研究。引入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利用定义物理层结构数值,将子载波间隔状态下的5G时频域聚合资源抽象资源块,基于OFDM数值与时频域资源之间的线性关系,构建5G组帧结构。利用服从多维高斯分布的训练序列预测5G组帧中OFDM数值后,采用梯度转移策略,计算资源块当前分配方案下的OFDM数值,资源分配梯度收敛至无限接近0时,将输出的5G时频域聚合资源梯度转移矩阵作为最终的分配方案。测试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对应时延抖动幅值均未超过300.0 us,整合了非线性时频域聚合资源,时延波形与理想值表现出了高度拟合,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时频域聚合资源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 子载波间隔 资源块 5G组帧结构 梯度转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事件下基于频率响应降阶模型的城市局部电网离网过程紧急频率控制
20
作者 武阿涛 许寅 吴翔宇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7-436,I0001-I0005,共15页
极端事件可能导致城市局部电网与上级电网断开进入孤岛,在离网瞬间较大的有功功率缺额使得维持城市局部电网的频率安全成为难点。提出一种极端事件下基于频率响应降阶模型的城市局部电网离网过程紧急频率控制方法。首先,基于平衡截断降... 极端事件可能导致城市局部电网与上级电网断开进入孤岛,在离网瞬间较大的有功功率缺额使得维持城市局部电网的频率安全成为难点。提出一种极端事件下基于频率响应降阶模型的城市局部电网离网过程紧急频率控制方法。首先,基于平衡截断降阶方法,通过提取频率响应关键特征量,建立了计及分布式资源聚合体的城市局部电网降阶频率响应模型。然后,提出了城市局部电网离网过程紧急频率控制的两阶段决策方法,第1阶段在保证频率不越界的情况下,对快速功率控制资源控制量进行求解,第2阶段依据资源可靠度优先排序对分布式资源聚合体整体功率指令值进行快速分解。最后,基于典型城市局部电网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局部电网 频率响应建模 模型降阶 分布式资源聚合体 紧急频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