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G评级分歧影响了企业信用评级吗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晓薇 安小雪 吕文明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9,共16页
以2018—2022年获得ESG评级的发债企业为样本,使用Wind、华证、商道融绿和盟浪四家机构的ESG评级数据构建ESG评级分歧指标,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影响企业信用评级调整,信... 以2018—2022年获得ESG评级的发债企业为样本,使用Wind、华证、商道融绿和盟浪四家机构的ESG评级数据构建ESG评级分歧指标,实证检验ESG评级分歧对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显著影响企业信用评级调整,信息不对称与融资约束是ESG评级分歧影响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主要渠道。进一步研究显示,企业具有较高的碳转型风险会加剧ESG评级分歧的企业信用评级调整效应,但国有产权性质能够缓解ESG评级分歧对企业信用评级调整的影响。研究结论对监管部门完善ESG评级体系与企业强化ESG管理提供理论与经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评级分歧 企业信用评级 债券市场 信息不对称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基于环境信息披露的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振艳 王先柱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7,共11页
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本文以2008—2022年我国重污染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对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以及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环境信息披露在绿色信... 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本文以2008—2022年我国重污染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对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以及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环境信息披露在绿色信贷政策影响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中的调节作用,以及这种调节作用在内部控制差异和市场竞争程度差异上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重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企业在环境信息上的披露能有效缓解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的负面影响,这种调节作用主要在低内部控制企业以及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时显著。因此,政府应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强化正向激励;企业应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应加强资金监管,灵活提供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政策 重污染上市公司 融资约束 环境信息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如何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1
3
作者 姚凤阁 于佳怡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6,共10页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发展经济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是积极稳妥发展科技金融的接入口。在此背景下,本文以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测算,采取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塑造发展经济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是积极稳妥发展科技金融的接入口。在此背景下,本文以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测算,采取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科技与金融结合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政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机制检验发现,科技金融通过政府创新补贴与信息约束程度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分析还表明,企业性质、企业生命周期、企业所在地市场化程度以及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等内外部环境差异会导致科技金融政策出现异质性的影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新质生产力 政府创新补贴 信息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发展困境下“有形之手”如何破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买生 王智超 王站杰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100,共11页
在当前ESG投资市场混乱与发展动力不足的背景下,从政府宏观视角出发,探讨企业ESG发展问题至关重要。不同于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单一的绿色发展政策,本研究从更为综合的政策系统视角出发,以2010-2022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社会信用... 在当前ESG投资市场混乱与发展动力不足的背景下,从政府宏观视角出发,探讨企业ESG发展问题至关重要。不同于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单一的绿色发展政策,本研究从更为综合的政策系统视角出发,以2010-2022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探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促进企业ESG表现。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通过培养企业合作文化、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等途径促进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民营企业、重污染行业、一二线城市及政府信用水平高的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更为显著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不仅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破解企业ESG发展困境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 ESG 企业合作文化 融资约束 绿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稳就业效应研究——来自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广斌 吕太升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89,共10页
文章以2010—2023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将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视为一项准自然试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显著扩大企业劳动雇佣规模,... 文章以2010—2023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将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视为一项准自然试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显著扩大企业劳动雇佣规模,起到了稳就业的政策效果;机制分析表明,融资约束缓解效应、生产规模扩张效应和交易成本降低效应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用于企业劳动雇佣的主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稳就业效应在治理水平较低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地区法治环境较差、金融发展水平欠佳的样本中更为突出;拓展性分析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有助于改善企业劳动雇佣结构,助推企业人力资本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 企业劳动雇佣 融资约束 交易成本 人力资本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3—1936年现代农村金融的发展活力——基于银行业农业贷款“量”的考察
6
作者 苗书迪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153,共10页
20世纪30年代国内银行业“资金归农”热潮兴起,银行业逐渐成为现代农村金融组织的主要载体。对银行业农业贷款“量”的挖掘整理能够反映这股热潮中银行信贷资源在乡村的配置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20世纪30年代农村萧条背景下现代农... 20世纪30年代国内银行业“资金归农”热潮兴起,银行业逐渐成为现代农村金融组织的主要载体。对银行业农业贷款“量”的挖掘整理能够反映这股热潮中银行信贷资源在乡村的配置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20世纪30年代农村萧条背景下现代农村金融的发展动态与实际作用。数量分析结果表明,虽银行农贷规模不断扩张,但其在整个银行业务体系中极为次要,放款积极性不高;虽农贷市场呈现多层次的组织结构,但寡占型结构特征明显,市场竞争不足;虽银行授信农民逐渐增多,但农民整体受益覆盖面较窄,资金助农效力微弱。由此可见,1933—1936年现代农村金融的组织活力与发展深度还有待提升,农民正规信贷约束远未缓解,这与银行求利避险经营偏好、政府制度设计、传统乡村经济社会特性等多重因素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 农贷业务比重 市场集中率 信贷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易成本和信贷约束双重视角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地流转的影响
7
作者 张寒 赵炎柱 刘璨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0-190,共11页
【目的】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简称“新林改”)并未有效激活林地流转市场。从交易成本和信贷约束双重视角出发,系统评价新林改对林地流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识别新林改的非预期效应,为促进林地流转市场发育和资源有效配置提供参考。... 【目的】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简称“新林改”)并未有效激活林地流转市场。从交易成本和信贷约束双重视角出发,系统评价新林改对林地流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识别新林改的非预期效应,为促进林地流转市场发育和资源有效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技术,于2021年收集广西、浙江和福建3省(区)共1795个地块数据,应用Probit模型、Tobit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等实证检验新林改对林地流转的影响,运用双重中介效应模型从交易成本和信贷约束双重视角揭示制约林地流转的关键因素。【结果】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新林改对林地流转、流入、流出的影响均不显著;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这种不显著是新林改产生了非预期效应,使林地流转的“帕累托改进”难以实现。造成“帕累托改进”困境的原因是新林改在交易成本和信贷约束方面存在双重抵消效应。第一重抵消涉及交易成本,一方面,新林改对林地纠纷的改善产生正向影响,且在5%统计水平上显著,进而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新林改加剧林地细碎化,且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进而提升交易成本。新林改对交易成本具有2方面作用渠道,二者相互抵减,导致新林改通过交易成本促进林地流转的渠道难以形成。第二重抵消涉及信贷约束,新林改对林权抵押贷款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且在5%统计水平上显著,表明信贷约束得到缓解。然而,信贷约束的缓解对林地流入和流出的作用方向相反,一方面,信贷约束的缓解为农户扩大农地规模经营提供资金保障,有助于促进林地流入;另一方面,信贷约束的缓解减少通过林地流出获得资金的行为动机,不利于林地流出。新林改在缓解信贷约束的同时,对林地的流入和流出产生差异化影响,导致新林改通过信贷约束促进林地流转的渠道难以发挥作用。【结论】新林改对林地流转的影响未达预期,关键性障碍因素是交易成本和信贷约束。新林改为林地流转提供重要的政策起点,但仍需要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缓解信贷约束,建立健全林地流转市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林改 林地流转 交易成本 信贷约束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银行竞争与农村家庭发展韧性
8
作者 温涛 刘正桃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59,共15页
农村家庭发展韧性作为农村家庭抵御风险冲击、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对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而县域银行竞争是否会提升农村家庭发展韧性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县域银行网点数据和微观农村家庭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县域... 农村家庭发展韧性作为农村家庭抵御风险冲击、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对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而县域银行竞争是否会提升农村家庭发展韧性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县域银行网点数据和微观农村家庭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县域银行竞争对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县域银行竞争能够提升农村家庭发展韧性,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县域银行竞争对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效应存在包容性,对低韧性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更明显,能够降低韧性不平等。进一步地,县域银行竞争对中西部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区的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强,缩小了地区之间的韧性差距,对低物质资本禀赋、低社会资本禀赋和低人力资本禀赋的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更强,缩小了资本禀赋差距带来的韧性差距。机制分析表明,县域银行竞争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提高投资收益、促进农户非农就业提升农村家庭发展韧性。本文对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银行竞争 农村家庭发展韧性 信贷约束 农户非农就业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否促进企业绿色转型?
9
作者 边志强 张财斌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7,共16页
企业绿色转型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并兼具高风险性和高正外部性,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融资约束和委托代理冲突等内部阻碍,同时还面临较强的外部监督和激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和委托代理问题,强化外部市场的监... 企业绿色转型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并兼具高风险性和高正外部性,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融资约束和委托代理冲突等内部阻碍,同时还面临较强的外部监督和激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和委托代理问题,强化外部市场的监督与激励机制,从而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以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9—2022年的数据研究发现: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转型水平提升,并负向影响企业的FC指数和经营费用率、正向影响公众的环境词条日均搜索量,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众环境关注度等渠道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企业、环境规制强度较弱地区企业中更显著。因此,应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环境规制等正式制度,充分释放社会信用的价值红利,有效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 绿色转型 融资约束 代理成本 公众环境关注度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参与对农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贝贝 王菲 刘天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6,共10页
利用广西、贵州、宁夏、青海1266个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参与对农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因果效应、传导机制和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参与对农户绿色生产转型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经济参与通过提高信息能力、拓展社... 利用广西、贵州、宁夏、青海1266个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参与对农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因果效应、传导机制和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参与对农户绿色生产转型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经济参与通过提高信息能力、拓展社会资本、缓解信贷约束等路径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转型,数字经济参与影响农户绿色生产转型存在基于农户数字素养的门槛效应。为此,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参与对农户绿色生产转型的促进作用,加快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和普惠性的农村数字经济服务体系,着力优化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环境,通过针对性的政策不断提高农户数字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参与 绿色生产转型 信息能力 社会资本 信贷约束 数字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户增收效应与作用机制——基于陕西省9市18县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红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目标。基于陕西省9市18县(区)3658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逻辑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目标。基于陕西省9市18县(区)3658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逻辑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县域,农户的家庭收入水平越高,特别是在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覆盖广度与数字化程度方面,影响尤为显著。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后发现,缓解家庭金融约束、促进信息对称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此外,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存在异质性,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与金融市场参与度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的正向影响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户增收 信息获取 农业经营规模 信贷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税收征管与企业ESG表现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英杰 许宪春 田芳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4,共11页
提升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不仅有助于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还能够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2009—2022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纳税信用评级披露这一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柔性... 提升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不仅有助于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还能够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2009—2022年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纳税信用评级披露这一政策构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柔性税收征管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柔性税收征管能够有效提升企业ESG表现,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柔性税收征管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等方式提升企业的ESG表现。异质性分析显示,柔性税收征管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大型企业、制造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更加显著,在市场环境较高的地区,政策更能发挥作用。为更好激励企业提升ESG表现,建议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纳税信用评级制度,探索更多的柔性税收征管方式和激励措施,建立税收信用与ESG评价联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税收征管 纳税信用评级 企业ESG 融资约束 代理成本 绿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泡沫”、资产搁浅与碳减排路径——基于政策规制的视角
13
作者 孙浩宁 董丰 贾彦东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48,共17页
本研究基于环保政策背景下能源公司资产搁浅的现状,构建了包含异质性能源生产企业和化石能源资产积累决策机制的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讨论了不同环境政策对应的碳减排路径,以及政策规制下的减排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减排政... 本研究基于环保政策背景下能源公司资产搁浅的现状,构建了包含异质性能源生产企业和化石能源资产积累决策机制的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讨论了不同环境政策对应的碳减排路径,以及政策规制下的减排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减排政策将导致能源企业化石能源储备资产价值下降,带来“碳泡沫”破裂以及化石能源资产的逐步搁浅,影响能源部门融资和生产,并最终造成总产出与总消费下降.相比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采用税收政策进行减排带来的福利损失较小,而在税收政策中能源税能最大化降低扭曲,提升社会福利;在化石能源储备资产搁浅带来的“碳泡沫”方面,采用能源税减排导致的“碳泡沫”最小,而采用化石能源储备积累税带来的“碳泡沫”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泡沫” 融资约束 减排政策 资产搁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值税留抵退税能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吗? 被引量:2
14
作者 辛冲冲 金强 钟舜彬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本文使用文本分析法识别企业数字专利,衡量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并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匹配,以2018年出台的财税[2018]70号文件作为... 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本文使用文本分析法识别企业数字专利,衡量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并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匹配,以2018年出台的财税[2018]70号文件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能够显著激励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表现为企业数字专利授权数量和企业数字授权专利占比的提升。机制分析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激励企业数字投资以及促进人力资本升级等三条路径,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国有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对民营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激励效应更加显著。从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路径来看,增值税留抵退税主要促进了企业应用层面的数字创新,对企业底层技术数字创新没有产生显著激励效应。政府数字采购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存在政策协同效应,两项政策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抵退税 数字技术创新 融资约束 企业数字投资 人力资本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脆弱性阻碍了相对贫困治理吗? 被引量:1
15
作者 司传宁 刘翔 朱相雪 《经济与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92,共13页
减少相对贫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微观层面的金融脆弱性极易导致家庭在不确定性冲击下由于应对能力不足而陷入相对贫困。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和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模型实证分析家庭金融脆弱性对相对贫困的影响... 减少相对贫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微观层面的金融脆弱性极易导致家庭在不确定性冲击下由于应对能力不足而陷入相对贫困。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和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模型实证分析家庭金融脆弱性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脆弱性不仅增加家庭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而且对中老年家庭、农村家庭和政府治理效率较低地区的家庭作用更加明显。机理研究表明,金融脆弱性通过提高家庭信贷约束以及消耗积累的社会资本,降低自身的复原力,进而对家庭相对贫困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金融脆弱性 相对贫困 政府治理 信贷约束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2018年留抵退税改革的证据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雪颜 李俊杰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共14页
增值税留抵退税作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的主要举措,是中国迈入数字经济时代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基于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以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 增值税留抵退税作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的主要举措,是中国迈入数字经济时代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基于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以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考察这一政策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存在正向激励效应。这一结论在双重稳健估计、双重机器学习估计和双重选择Lasso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政策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产生激励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专利密集度低的企业和国有企业,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激励效应更显著。因此,政府部门在未来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应当细化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中推动数字技术创新政策设计,畅通路径渠道,增强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指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值税留抵退税 数字技术创新 融资约束 双重机器学习 双重选择Las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纵向失衡、流动性约束与企业社会责任
17
作者 李志聪 陈志勇 陆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3,共13页
在分权治理框架下,地方财政纵向失衡可能会加剧企业流动性约束,进而对辖区内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产生影响。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财政纵向失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显著... 在分权治理框架下,地方财政纵向失衡可能会加剧企业流动性约束,进而对辖区内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产生影响。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财政纵向失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显著降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在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这一效应在非国有、高杠杆率、位于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以及位于二线城市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引致的信贷挤出效应和财政收支决策调整加剧了企业流动性约束,从而抑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进一步分析表明,财政纵向失衡对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责任、环境责任和员工责任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对股东责任和社会公共责任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加快构建“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财政收支体系、完善政府融资管理方式、稳定企业税费负担预期和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对于缓解财政纵向失衡和企业流动性约束、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纵向失衡 企业社会责任 流动性约束 信贷挤出 财政收支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Seek破局效应下的征信业智能化研究
18
作者 刘素辉 林盼盼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5,共9页
在金融强国战略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的背景下,我国征信业智能化面临着制度性壁垒、数据约束效应与技术应用瓶颈三重困境。现有研究过度聚焦技术要素的局部优化,忽视了制度与数据的协同演进需求,导致行业陷入“局部优化、整体停滞”... 在金融强国战略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的背景下,我国征信业智能化面临着制度性壁垒、数据约束效应与技术应用瓶颈三重困境。现有研究过度聚焦技术要素的局部优化,忽视了制度与数据的协同演进需求,导致行业陷入“局部优化、整体停滞”的恶性循环。以DeepSeek大模型的技术突破为切入点,系统解析了DeepSeek大语言模型不仅通过低算力需求、强化学习策略和显性化决策链条重建了行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信心,缓解了数据孤岛与模型幻觉问题,更通过开源生态推动技术平权,形成技术、数据与制度要素的动态适配机制。基于此,提出了“数据飞轮—分层赋能—制度护航”的协同框架,为智能征信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法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信业智能化 DeepSeek大模型 数据孤岛 制度约束 技术经济壁垒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项补贴”改革能否促进粮食种植规模化
19
作者 黄睿 文婷 赵令卓 《农业展望》 2025年第4期35-43,共9页
“三项补贴”改革是促进粮食规模经营的重要政策手段。本研究利用从“三项补贴”改革开始前两年到试点结束共6年(2013—2018年)的四川省德阳市抽样地区种粮大户分户统计数据和“三项补贴”改革试点地区农业担保贷款分户统计数据,实证分... “三项补贴”改革是促进粮食规模经营的重要政策手段。本研究利用从“三项补贴”改革开始前两年到试点结束共6年(2013—2018年)的四川省德阳市抽样地区种粮大户分户统计数据和“三项补贴”改革试点地区农业担保贷款分户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三项补贴”改革对粮食种植规模的影响。结果显示:(1)“三项补贴”改革能显著提高获得农业担保种粮大户的种植规模;(2)“三项补贴”改革未能显著改善种粮大户的融资环境;(3)“三项补贴”改革对规模种植环境的影响逐渐由正向影响转为负向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在农地流转市场承载能力有限的条件下,“三项补贴”改革造成农地流转市场压力增加,地租逐渐上涨是导致规模种植环境逐渐恶化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粮食种植收益以及农地流转市场供给弹性,并与金融支持政策相配合,是提高“三项补贴”改革能效、促进粮食规模经营的可能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项补贴”改革 信贷约束 种粮大户 粮食种植规模 农地流转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素养高的农户更愿意创业吗?——基于异质性信贷约束视角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俊丽 徐国立 石德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114,共12页
基于14528个农户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金融素养是否及如何影响其创业进入决策.研究发现:(1)金融素养对农户是否创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金融素养水平较高的农户更愿意创业.(2)信贷约束在金融素养与农户创业决策间发挥中介作用.其中,需... 基于14528个农户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金融素养是否及如何影响其创业进入决策.研究发现:(1)金融素养对农户是否创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金融素养水平较高的农户更愿意创业.(2)信贷约束在金融素养与农户创业决策间发挥中介作用.其中,需求型及供给型信贷约束均发挥中介作用,需求型信贷约束的中介作用贡献度更高,说明金融素养主要通过缓解需求型信贷约束促进农户创业.(3)与金融素养水平较低的农户相比,信贷约束对金融素养较高的农户创业决策抑制作用更显著.该文提出了着力农户金融教育、适当缓解供给型信贷约束、着重缓解需求型信贷约束、实施倾斜性信贷政策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素养 创业决策 信贷约束 供给型信贷约束 需求型信贷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