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人才培养如何适配社会需求
1
作者 屈西西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7,I0007,共10页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演进,大学在社会中的组织角色也随之不断调整,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趋势。基于供需匹配视角的理论分析,科技范式的深刻、知识社会的全面转型以及国家战略发展的不断推进,正共同塑造一股强大的社会需求合...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演进,大学在社会中的组织角色也随之不断调整,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趋势。基于供需匹配视角的理论分析,科技范式的深刻、知识社会的全面转型以及国家战略发展的不断推进,正共同塑造一股强大的社会需求合力,要求高校培养“智能人”“复合人”和“创新人”。但高校内部却显现课程改革滞后、教育评价标准单一、教师传统思维定势重等突出问题。为了匹配社会需要,高校应加快构建课程知识图谱,提供动态育人资源,增加跨学科评价维度,推动人才复合发展,探索多重支持方式,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人才培养 供需匹配逻辑 拔尖创新人才 社会本位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冰雪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建构及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辛本禄 耿晶晶 朱成峰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7,共10页
如何将“冰雪热”更好地融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突破产业创新难关成为关键。借助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共生理论等视角,探析中国冰雪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建构的逻辑、模型和运行机制。首先,系统的建构根植于产业联合互融、资源... 如何将“冰雪热”更好地融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突破产业创新难关成为关键。借助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共生理论等视角,探析中国冰雪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建构的逻辑、模型和运行机制。首先,系统的建构根植于产业联合互融、资源协同整合、系统有机演化3个底层逻辑。其次,政府、冰雪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中介组织、消费者等创新种群相互作用,结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群落,并与创新环境共生共演,共同构成系统的整体架构。最后,系统的高效运行离不开稳定均衡的生态机制,包括通过供需循环机制激发可持续价值,基于竞合共生机制建立稳定的结构基础,利用创新驱动机制实现整体跃迁升级,借助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制度保障,4种机制协同发力,推动系统内生性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企业 冰雪产业 政产学研用 供需循环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30
3
作者 魏玉书 乔庆东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9,共9页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质态,它不仅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也深刻影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社会生产效率提升与维护教育公平、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融合受阻、传统培养模式与...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质态,它不仅改变了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也深刻影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社会生产效率提升与维护教育公平、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融合受阻、传统培养模式与现实需求冲突、人才培育与人才应用分离等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来源于社会结构、制度安排、文化制约及社会型塑四个方面。为进一步优化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从建立新质生产力产业导向教育体系、加强高校与科技部门的合作、畅通以实践为切入点的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等方面着手,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 社会需求 产学研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领域高校创新策源潜力评价研究——我国31个省份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滋阳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9,共15页
本研究从高校创新策源潜力概念出发,探明其维度划分与要素组成,构建人工智能领域高校创新策源潜力评价体系。选用我国31个省份截面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高校创新策源潜力可划分为高校创新策源供给侧资源潜力、高校创... 本研究从高校创新策源潜力概念出发,探明其维度划分与要素组成,构建人工智能领域高校创新策源潜力评价体系。选用我国31个省份截面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高校创新策源潜力可划分为高校创新策源供给侧资源潜力、高校创新策源贯通侧生产潜力和高校创新策源需求侧支撑潜力3个子系统;人工智能领域高校创新策源潜力评价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构成;高、中、低潜力省份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为“东强西弱、南北均衡、三核蔓延”,该分布特征与省域经济产业发展水平基本一致。我国要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力,推动新学科、新知识、新人才、新技术、新岗位、新业态、新市场持续涌现,助力高潜力省份持续进阶、中潜力省份寻求特色、低潜力省份结构性调整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校创新策源潜力 高校创新策源供给侧 高校创新策源贯通侧 高校创新策源需求侧 创新策源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策略 被引量:11
5
作者 申爽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0期181-184,共4页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强化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赋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地方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必须融入经济发展的需求,努力向地方输出有能力、懂农业、善经营的新时代人才,从而带...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强化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赋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地方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必须融入经济发展的需求,努力向地方输出有能力、懂农业、善经营的新时代人才,从而带动地方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该文在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和“双创”人才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地方高校“双创”育人工作存在的教育目标不明确、培养方式单一、师资结构不合理和资源整合不到位等问题,指出地方高校应从实际需求出发,以全新的思维范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从明晰“双创”育人方向、完善师资结构、整合地方资源等方面,探索建立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方高校 “双创”育人 社会需求 培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大学生创新团队创新过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梁爽 卢章平 +1 位作者 刘桂锋 王正兴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92,86,共7页
针对大学生创新团队的知识需求展开问卷调查,提炼出大学生创新团队的知识需求,分析了现阶段图书馆面向大学生创新团队服务的现状。从团队信息、项目评级、知识需求和知识团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大学生创新团队开展知识... 针对大学生创新团队的知识需求展开问卷调查,提炼出大学生创新团队的知识需求,分析了现阶段图书馆面向大学生创新团队服务的现状。从团队信息、项目评级、知识需求和知识团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大学生创新团队开展知识服务的对策,构建了图书馆面向大学生创新团队服务的流程框架,对图书馆未来知识服务的价值提升与发展有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团队 知识需求 图书馆 知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国家战略与高校科技供给策略选择 被引量:4
7
作者 夏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5-148,共4页
为考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校科技供给对策,采用文本挖掘与统计分析方法,界定了我国科技战略需求,定义了高校科技供给的概念,并围绕研发经费、本国专利授权量与国际科学论文数3个显性指标,分析了高校科技供给的现状及与国家战略科技需求... 为考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校科技供给对策,采用文本挖掘与统计分析方法,界定了我国科技战略需求,定义了高校科技供给的概念,并围绕研发经费、本国专利授权量与国际科学论文数3个显性指标,分析了高校科技供给的现状及与国家战略科技需求之间的协调性,提出了高校科技供给策略选择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 科技供给 策略选择 科技需求 高校科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范英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9-31,共3页
高校科技创新的动力结构取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形式、利益分配和政策引导 ;取决于科技创新的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的相互作用。高校科技创新动力的形成则依赖于政策引导与支持、市场需求、企业需求与支持和高校自身科技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高校 科技创新 动力结构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学报的创新意识 被引量:5
9
作者 熊楚才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3期146-147,共2页
高校学报创新应以品牌建设为主旨 ,以学术创新为突破口 ,以市场效应为导向 ,以两个效益为落脚点。
关键词 高校 学报 创新意识 品牌建设 学术创新 市场效应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策略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冰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4-37,共4页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从“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转变,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按照“坚持一个中心、打造一支队伍、搭建一方平台”的更高标准,高校思想...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从“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性转变,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新要求。按照“坚持一个中心、打造一支队伍、搭建一方平台”的更高标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通过内容为王、创新为要、需求为本等具体优化策略,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气象、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 内容为王 创新为要 需求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