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S2179通过抑制P2Y1R改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1
作者 王云霞 项文平 +4 位作者 薛慧 郐苗 杨琦 孟天予 杨普州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1-468,共8页
目的:探讨P2Y_(1)受体(P2Y_(1)R)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作用。方法:将水迷宫实验筛选合格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EACMP组、DEACMP+DMSO组和DEACMP+MRS2179组。采用静态吸入一氧化碳建立DEACMP模型... 目的:探讨P2Y_(1)受体(P2Y_(1)R)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作用。方法:将水迷宫实验筛选合格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EACMP组、DEACMP+DMSO组和DEACMP+MRS2179组。采用静态吸入一氧化碳建立DEACMP模型,对照组吸入等量空气。DEACMP+MRS2179组大鼠经侧脑室注射3μl浓度为1 mmol/L的P2Y_(1)R拮抗剂MRS2179,DEACMP+DMSO组经侧脑室注射等量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于造模后14和21 d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P2Y_(1)R蛋白水平变化,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EACMP组和DEACMP+DMSO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海马组织CA1区锥体细胞中GFAP、P2Y_(1)R、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DEACMP+DMSO组相比,DEACMP+MRS2179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GFAP、P2Y_(1)R、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P2Y_(1)R激活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损害DEACMP大鼠认知功能,抑制P2Y_(1)R可降低炎症因子表达从而改善DEACMP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Y_(1)受体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认知障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对CO中毒迟发性脑病小鼠血清MDA水平、SOD活性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静 汪青松 +3 位作者 黄海丽 管叶明 刘学春 刘红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小鼠血清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迟发性脑病(DEACMP)组、生理盐水组、高压氧(HBO)组、依达拉...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小鼠血清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迟发性脑病(DEACMP)组、生理盐水组、高压氧(HBO)组、依达拉奉组及联合治疗组。使用腹腔注射一氧化碳的方法制备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模型。染毒后15~28 d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HBO组行HBO治疗,依达拉奉组腹腔注射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组行HBO加腹腔注射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结束后每组分别检测血清MDA水平、SOD活性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①血清MDA、SOD测定结果:DEACMP组小鼠血清MDA含量高于对照组,SOD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与DEACMP组相比,除生理盐水组外,余治疗组血清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及依达拉奉组MDA含量高于联合治疗组,而SOD活性均低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对照组海马CA1区偶见少量凋亡细胞,除生理盐水组外的各治疗组凋亡指数均低于DEACMP组(P<0.05);HBO组及依达拉奉组凋亡指数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HBO联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小鼠血清MDA水平、提高SOD活性,并可以显著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发生,效果优于单纯HBO或者依达拉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依达拉奉 高压氧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期脑脊液压力升高与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关系 被引量:11
3
作者 项文平 王宝军 +3 位作者 薛慧 张军 姜长春 庞江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压力升高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1周之内行腰椎穿刺术检查,测脑脊液压力。观察脑脊液压力升高对迟... 目的:探讨脑脊液压力升高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中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1周之内行腰椎穿刺术检查,测脑脊液压力。观察脑脊液压力升高对迟发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12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有38例患者发生了迟发性脑病,其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为31.67%;在38例迟发性脑病患者中,有34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升高,其异常率为89.47%;38例迟发性脑病患者经治疗后有32例均不同程度好转,其中完全治愈6例,生活全部或部分自理26例,死亡4例,昏迷状态2例。而痊愈的6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均200 mmH2O,生活全部或部分自理的26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均在150~180 mmH2O之间。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脑脊液压力升高对于迟发性脑病及其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脑脊液压力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维展 齐洪娜 +7 位作者 肖青勉 高珣 李敬 朱保月 刘永建 李伟 马国营 王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77-1681,共5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7年2月DEACMP患者9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高压氧、降低颅内压及促进脑细胞代谢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7年2月DEACMP患者9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高压氧、降低颅内压及促进脑细胞代谢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7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每日1次,连续应用2周。DEACMP患者于入院24 h内及治疗后14 d检查头颅磁共振(MRI)成像和脑电图(EEG),观察患者MRI和EEG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Barthel指数(B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39例(总有效率81.2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6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2,P=0.025);两组患者入院时头颅MRI异常信号、EEG异常率及MMSE、BI及Mo 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4 d MRI异常信号、EEG异常率及MMSE、BI及Mo CA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EACMP患者MMSE评分与患者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832,P=0.000)。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能使DEACMP患者MRI病灶范围和EEG异常率及MMSE、BI及Mo-CA评分改善,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银杏叶提取物 磁共振成像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表现、CT及MRI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卫平 肖波 张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DEACMP)患者的头部CT及磁共振成像 (MRI)改变的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2 0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表现、CT及MRI资料。结果 :DEACMP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智能、人格改变 ;头部CT的特征表现为...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DEACMP)患者的头部CT及磁共振成像 (MRI)改变的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2 0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表现、CT及MRI资料。结果 :DEACMP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智能、人格改变 ;头部CT的特征表现为双侧大脑白质弥漫性低密度改变 ,以两侧或单侧基底节区或苍白球区低密度改变最明显 ;MRI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和半卵圆中心双侧对称的点状、斑片状或融合性病灶 ,T2 加权呈高信号 ,T1加权呈低信号 ,基底节或苍白球区呈慢性缺血性改变。偶见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层。结论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头部MRI对本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光计算机断层造影术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中毒断层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洪丽 赵燕民 邓建中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7-919,共3页
目的:检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动态变化,了解CO中毒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改变。方法:急性CO中毒患者50例(观察组),根据临床症状及碳氧血红蛋白(HbCO)的浓度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中毒(12例出现继发脑病),所... 目的:检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动态变化,了解CO中毒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改变。方法:急性CO中毒患者50例(观察组),根据临床症状及碳氧血红蛋白(HbCO)的浓度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中毒(12例出现继发脑病),所有患者于发病后入院当时、入院后3d、7d、10d、14d、21d检测血浆LPA含量变化。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急性CO中毒患者血浆LPA含量发病3~14d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中毒者在3d、10d、14d较轻、中毒者LPA含量高(P<0.05);中度中毒者发病7~10d时血浆LPA水平高于轻度中毒者(P<0.05),轻度中毒者仅在发病3d时升高,很快下降;继发脑病患者10~14d时血浆LPA水平较无继发脑病者明显升高(P<0.05),且持续时间长。结论:CO中毒后血小板活化明显,中、重度中毒者血小板活化更明显,血小板活化可能是继发脑病发生的原因之一,提示可据LPA水平采取不同的抗血小板活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溶血磷脂酸 继发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强龙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前后DTI和EEG的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王锐 丁继岩 +1 位作者 顾润泽 谭西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DEACMP患者60例,行甲强龙治疗,对其治疗前后分别行MMSE、Barthel功...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DEACMP患者60例,行甲强龙治疗,对其治疗前后分别行MMSE、Barthel功能评分和EEG、DTI成像。结果:治疗后患者MMSE、Barthel评分均有改善(P<0.05),EEG和DTI成像的FA值治疗后也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MMSE评分均与治疗前后ADC值有关(r=0.465、0.392、0.368、0.345,P<0.05),治疗前Barthel评分与治疗后ADC值有关(r=0.274,P<0.05)。治疗前患者的EEG结果与治疗前后DTI检测的ADC值有关联(P<0.05)。结论:EEG和DTI成像对DEACMP的病情判断、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脑电图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痴呆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黄芳玲 黄艳青 +2 位作者 黄旭 王素娥 彭争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69-1677,共9页
目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是一氧化碳中毒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_(2))改善DEACMP患者痴... 目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是一氧化碳中毒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_(2))改善DEACMP患者痴呆症状的疗效。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DEACM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联合HBO_(2)治疗的患者纳入HBO_(2)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纳入对照组。HBO_(2)组每天接受1次HBO_(2)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完成6个疗程。使用长谷川痴呆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诊断痴呆,并使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对痴呆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前后分别使用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ection,ADAS-Cog)、功能活动问卷(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FAQ)、神经精神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及病情变化与医护的临床面询印象量表(Clinician’s Interview-Based Impression of Change-Plus Caregiver Input,CIBIC-Plus)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行为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精神行为症状及整体状态变化。进一步分析与患者痴呆症状相关的客观检查结果,包括磁共振成像检测脑白质病变和异常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改变及治疗后2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HDS评分及CDR分级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的ADAS-Cog、FAQ、NPI评分及CIBIC-Plus分级均显著改善,且HBO_(2)组上述指标的改善大于对照组(均P<0.05)。HBO_(2)组治疗DEACMP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47%vs 65.87%,P<0.05)。客观检查结果(脑白质病变和异常EEG)显示HBO_(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HBO_(2)可有效改善DEACMP患者的痴呆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高压氧 痴呆 神经心理学评价 脑白质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宋孟龙 程飞 +1 位作者 唐晋 张献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JNK)信号通路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BC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组(CO组)和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组)3组,每组40...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JNK)信号通路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BC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组(CO组)和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组)3组,每组40只,采用静态吸入式染毒法复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选取染毒后1、3、7、14、28 d为时相点,应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平均潜伏期等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p-JNK表达,Tunel法检测海马区锥体细胞凋亡。结果 CO组大鼠平均潜伏期较BC组明显延长(P<0.01),SP组较CO组明显缩短(P<0.01),但仍比BC组延长(P<0.01);p-JNK在CO组大鼠海马区表达较BC组明显增强(P<0.01),SP组较CO组表达明显减弱(P<0.01),较BC组明显增强(P<0.01);CO组海马区锥体细胞第3天已经有凋亡增多(9.94%±1.22%),第7和14天增多最明显(39.77%±1.91%,29.72%±4.89%),第28天仍然增多(5.88%±0.55%),凋亡指数与BC组相比有明显增高(P<0.01),而SP组凋亡指数与CO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 JNK信号通路参与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发生,应用其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阻断其转导可减少海马区神经元的凋亡,减轻急性CO中毒对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C-JUN氨基末端激酶 细胞凋亡 Morris水迷宫试验 SP6001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婷 张小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3-718,共6页
一氧化碳(CO)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意外中毒之一。由于高代谢及能量需求,中枢神经系统是急性CO中毒(ACMP)中最易受损的结构。ACMP脑损伤引起的直接症状发生在接触后即刻,可以持续存在,也可能经过假愈期后,出现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其涉... 一氧化碳(CO)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意外中毒之一。由于高代谢及能量需求,中枢神经系统是急性CO中毒(ACMP)中最易受损的结构。ACMP脑损伤引起的直接症状发生在接触后即刻,可以持续存在,也可能经过假愈期后,出现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其涉及复杂的病理生理机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ACMP所致脑损伤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及神经影像学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研究,本文就磁共振新技术在ACMP脑损伤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功能磁共振成像 结构磁共振成像 神经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nNOS信号通路在小鼠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包秋胜 刘亚泽 +1 位作者 宁荣霞 包金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分析NF-κB/n NOS信号通路在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作用。方法:将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气组与CO中毒组,其中空气组和CO中毒组又分别分为1、3、7、14和21 d亚组。CO中毒组小鼠首次腹腔注射99. 9%CO气体100 ml/kg,随后... 目的:分析NF-κB/n NOS信号通路在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作用。方法:将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气组与CO中毒组,其中空气组和CO中毒组又分别分为1、3、7、14和21 d亚组。CO中毒组小鼠首次腹腔注射99. 9%CO气体100 ml/kg,随后3次按首次剂量的半量(50 ml/kg)作追加注射,间隔为4 h,空气组以同样的方法注射等量空气,立即观察其精神状态和行为变化;并通过改良双波长碳氧血红蛋白(COHB)定量法动态监测小鼠血中COHB浓度;使用旷场实验和筑巢实验进行行为学监测;并用ELSIA法测定脑组织内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筛选出DEACMP模型小鼠。用ELISA法分别检测脑组织中NF-κB和n NOS蛋白,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空气组相比,CO中毒组旷场实验垂直站立次数和进入旷场中心次数均明显减少(P <0. 01),CO中毒组筑巢得分明显下降(P <0. 05),CO中毒组小鼠MBP、NF-κB、n NOS蛋白水平及NO含量于第3、7、14和21 d均明显增高(P <0. 01)。结论:NF-κB/n NOS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DEACMP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 行为学 髓鞘碱性蛋白 NF-κB/nNOS信号通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味益脑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磊 米晓璐 +4 位作者 齐洪娜 种肖宇 刘兵 高晓峰 王维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09-3613,共5页
目的考察九味益脑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九味益脑颗粒,疗程1个月。检测临床疗效、炎性标志物(Lp-P... 目的考察九味益脑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九味益脑颗粒,疗程1个月。检测临床疗效、炎性标志物(Lp-PLA2、SIRI、TNF-α)、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NSE)、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MSE、LOTCA、BI)、ADC、EEG评分、ECBER、安全性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炎性标志物、神经损伤标志物、EEG评分、ECBER降低(P<0.05),ADC、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九味益脑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提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临床疗效、认知功能,降低炎性标志物水平,促进脑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味益脑颗粒 常规治疗 迟发性脑病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