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现场试验的负摩阻力基桩承载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波 余建飞 +1 位作者 刘军 周密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6-70,共5页
针对我国滨海深厚软土地层经排水固结法预处理后仍存在显著工后沉降(达数十厘米量级)诱发桩基负摩阻力效应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现场试验揭示了负摩阻力作用下桩身轴力分布规律及其对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选取2根桩端持力层不同的预应力高... 针对我国滨海深厚软土地层经排水固结法预处理后仍存在显著工后沉降(达数十厘米量级)诱发桩基负摩阻力效应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现场试验揭示了负摩阻力作用下桩身轴力分布规律及其对承载性能的影响机制。选取2根桩端持力层不同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在桩身布设钢筋应力计实时监测轴力演变,分别模拟桩顶无荷载(工况Ⅰ)及施加工作荷载(工况Ⅱ)两种工况。试验结果表明:工况Ⅰ下,中性点轴力表征桩身最大下拉荷载,其值随桩周土沉降发展呈递增趋势,且中性点深度由初始30.00 m(摩擦桩)下移至44.66 m(端承桩),对应下拉荷载分别达2160 kN与3640 kN(桩土相对位移87 mm);工况Ⅱ持续加载55 d后,桩顶荷载增量传递至中性点的比例显著衰减,上部桩-土界面因桩体下沉转为正摩阻力区。研究表明,在地基处理稳定后期进行桩基施工可有效降低下拉荷载(降幅达40%以上),而现行规范基于中性点静态假设的承载力预测值偏于保守。研究成果为优化深厚软土区桩基设计提供了定量化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工程 负摩阻力 深厚软土地基 中性点迁移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深部盾构开挖地层损失率对软土土拱效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白廷辉 郑勇波 +1 位作者 刘树佳 刘孟波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6,共6页
盾构在软土深部地层进行主动开挖时,开挖所采取的地层损失率差异,会使得深部地层土体产生不同的位移以及应力变化,从而对软土深部地层的主动土拱效应产生差异影响。通过调整计算模型中的主动开挖土体范围,设定7种不同的地层损失率,建立... 盾构在软土深部地层进行主动开挖时,开挖所采取的地层损失率差异,会使得深部地层土体产生不同的位移以及应力变化,从而对软土深部地层的主动土拱效应产生差异影响。通过调整计算模型中的主动开挖土体范围,设定7种不同的地层损失率,建立地层损失与软土主动土拱效应比例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可得:1)盾构在4倍直径埋深条件下进行主动开挖时,在隧道上方1~2倍直径范围内形成主动土拱作用区域; 2)主动开挖所采取的地层损失率越大,开挖后拱顶处所受到的主动土压力荷载越小,土拱效应发挥越充分,且当地层损失率到达一定值时,盾构开挖所产生的主动土拱效应比例逐渐趋近于稳定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开挖 软土深部地层 地层损失率 土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