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轨迹预测研究综述
1
作者 刘凯 汪佳琴 李汉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9,共13页
车辆轨迹预测(VTP)是交通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传统VTP方法需要大量特征工程,且难以实时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深度学习(DL)通过多层神经网络实现高效数据表达,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对基于DL的VTP方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其在VT... 车辆轨迹预测(VTP)是交通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传统VTP方法需要大量特征工程,且难以实时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深度学习(DL)通过多层神经网络实现高效数据表达,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对基于DL的VTP方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其在VTP中的应用及性能表现。首先,回顾了传统VTP方法和基于DL的VTP方法,介绍了VTP主要考虑的问题和问题的表述;其次,分析并比较了各类VTP方案,包括输入数据、输出结果和预测方法;再次,介绍了常用的评估指标,比较了这些VTP方案的实验结果,分析了VTP的应用,并展示了DL在VTP中表现出的优异性能;最后,展望了VTP未来在数据集、建模和计算效率方面的研究方向,指出车辆交互协同建模、模型的泛化以及多模态融合将是未来的挑战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迹预测 深度学习 序列网络 图神经网络 生成模型 网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高铁沿线风速风向联合预测研究
2
作者 肖图刚 王涵玉 +2 位作者 文旭光 洪彧 蒲黔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78,94,共7页
风速和风向是影响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对高铁沿线的大风风速和风向进行有效预测有助于及时地对列车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和预警。目前高铁大风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速的预测,尚未考虑风速风向的联合预测。基于深度循环神经网络—... 风速和风向是影响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对高铁沿线的大风风速和风向进行有效预测有助于及时地对列车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和预警。目前高铁大风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速的预测,尚未考虑风速风向的联合预测。基于深度循环神经网络—长短记忆(LSTM)模型,提出独立预测法、分量预测法和多变量预测法等3种风速与风向联合预测方法,并利用兰新高铁大风监测实测数据对沿线多个基站的短期风速和风向进行同步联合预测。首先,通过归一化预处理原始风向和风速序列,并运用控制变量法确定最优时间步长和模型参数。其次,采用BPTT(Backpropagation Through Time)和Adam算法进行迭代训练,并结合早停法控制收敛,得到优化后的网络结构。最后,利用训练好的LSTM网络,采用3种方法对风速和风向进行联合预测。4个基站的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LSTM模型可以有效提取风速风向时间序列的长期依赖特征,结合联合预测方法能够实现对风速和风向的高精度同步预测;3种联合预测方法都能在较小范围内准确预测风速和风向,除5520基站外,风速预测误差在15%以内,风向预测误差在20%以内,其中多变量预测法表现出最优的整体预测精度,独立预测法次之。本研究为风速风向的联合预测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保障高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风速风向联合预测 大风监测 控制变量法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资源轻量化需求下深度神经网络双角度并行剪枝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云翔 高圣溥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57,共8页
【目的】深度神经网络的应用面临庞大的计算需求和存储开销,这已成为限制其在边缘设备上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边缘设备因受限于有限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难以高效运行复杂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因此,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深... 【目的】深度神经网络的应用面临庞大的计算需求和存储开销,这已成为限制其在边缘设备上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边缘设备因受限于有限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难以高效运行复杂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因此,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深度神经网络的复杂度和计算量以适应边缘设备对资源轻量化的需求,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提出了一种结合蚁群算法与双角度并行剪枝的深度神经网络优化方法,以提升深度神经网络在边缘设备中的性能。【方法】分析了深度神经网络的结构特点,并构建了包含多个隐藏层的模型。通过蚁群算法模拟蚂蚁觅食过程中的信息素传递机制,在复杂空间中寻找近似最优解,对隐藏层中的相似节点进行聚类,识别并归类高度相似的神经元节点,从而缩减网络规模并降低复杂性。在聚类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聚类后的冗余节点及游离节点双角度并行剪枝策略:一方面,从权重矩阵的稀疏性出发,裁剪权重较小的节点,以减少计算开销;另一方面,从节点贡献度角度评估每个节点对整体输出的影响,裁剪贡献度较低的节点,从而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未剪枝的原始模型相比,在相同的计算时间内,本文方法剪枝后的深度神经网络在保持较高精度的同时,其数据量高达120 MB、网络复杂度平均值为88.32%、可拓展性为99%。这一结果表明,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该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深度神经网络的运行效率,更好地满足边缘设备的应用需求。实验结果不仅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也为深度神经网络在边缘设备上的部署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结论】提出的优化方法通过在剪枝过程中应用蚁群算法,实现了隐藏层相似节点的精准聚类,为后续的剪枝处理提供了明确目标。同时,双角度并行剪枝策略提升了剪枝的效率和效果,确保剪枝后模型在精度和可拓展性方面的平衡。该方法不仅能够促进深度神经网络在边缘设备上的广泛应用,也为复杂网络优化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资源 轻量化需求 深度神经网络 双角度并行 剪枝方法 蚁群算法 冗余节点 游离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概率积分法沉陷预计模型参数反演
4
作者 胡秋萍 马智 +1 位作者 王建敏 蒋建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9-106,共8页
为解决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传统参数反演方法收敛速度慢、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构建具有物理机制约束的深度学习框架,实现矿区工作面走向和倾向地表移动参数的精准估计。方法上,基于概率积分法沉陷预计模型的理论基础,分别构建面向工作面... 为解决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传统参数反演方法收敛速度慢、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构建具有物理机制约束的深度学习框架,实现矿区工作面走向和倾向地表移动参数的精准估计。方法上,基于概率积分法沉陷预计模型的理论基础,分别构建面向工作面走向4参数反演的Trend-Net网络和倾向6参数反演的Tendency-Net网络。以地表移动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构建损失函数,进行梯度优化,动态修正沉陷预计参数。结果表明:相较于最小二乘法、粒子群优化算法及贝叶斯算法,在走向参数反演中收敛迭代次数大幅降低,倾向参数反演的均方根误差降低;该方法将深度学习网络的非线性拟合能力与概率积分法的物理约束相结合,既保障反演过程的理论合理性,又提升参数寻优的全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积分法 沉陷预计 深度神经网络 参数反演 矿区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棒束通道流动参数实时计算方法研究
5
作者 李翔宇 解衡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6-1396,共11页
针对深度学习求解物理场方程时存在的算法不可解释性,训练模型时所需数据量大、训练时间长,且不能随意修改模型边界条件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可用于实时计算棒束通道内流速分布的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该算法以... 针对深度学习求解物理场方程时存在的算法不可解释性,训练模型时所需数据量大、训练时间长,且不能随意修改模型边界条件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可用于实时计算棒束通道内流速分布的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该算法以RNN作为基本结构,利用多松弛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方法(multiple relaxation time-lattice Boltzmann method,MRT-LBM)构造RNN的计算单元,利用浸入法和特征线法确定神经元的结构和数量,并利用顶盖驱动流模型、5×5棒束通道仿真计算和PIV测量结果验证算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RNN在计算上述两个模型的无量纲化流速分布时,与MRT-LBM和商业CFD软件相比,残差约为0.1,残差较模型入口处的流速小1个数量级。RNN在计算棒束通道截面的无量纲化流速时,消耗的计算时间约为0.005~0.03 s,仅为MRT-LBM的1/6~1/3,且计算结果基本与PIV的测量结果相符合。同时RNN所有的计算过程都有物理方程对应,因此RNN可以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极大提升计算速度,且具有可解释性。RNN可为反应堆数字孪生系统提供实时模拟流动参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升数字孪生系统对现实环境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数字孪生系统 棒束通道 深度学习 循环神经网络 多松弛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帧差CNN下激光雷达交通视频图像运动目标检测
6
作者 江雪芸 焦勇 郭丽君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4-140,共7页
激光雷达交通视频图像检测中,传统帧差法在面对目标运动速度过快或过慢时,往往难以有效区分并准确捕捉运动目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深度帧差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激光雷达交通视频图像运动目标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帧差法捕捉连续帧之... 激光雷达交通视频图像检测中,传统帧差法在面对目标运动速度过快或过慢时,往往难以有效区分并准确捕捉运动目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深度帧差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激光雷达交通视频图像运动目标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帧差法捕捉连续帧之间的像素变化,采用CNN模型深度挖掘并提取这些变化中的关键目标特征矢量,通过CNN的平均池化层进一步精炼和压缩了特征表示,有效去除了冗余信息,同时保留了对于区分运动目标至关重要的特征。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对比方法,该方法能够更精确地识别并跟踪不同速度下的运动目标,为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运动目标检测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帧差法 视频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监督行人重识别研究综述
7
作者 田青 王斌 周子枭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0,共19页
从多个不同的摄像机中检索出一个特定的行人是行人重识别(ReID)的主要任务。随着深度神经网络的发展和智能视频监控需求的增加,行人ReID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现有的行人ReID方法大多利用带有标签的数据集进行有监督训练,但该方式的... 从多个不同的摄像机中检索出一个特定的行人是行人重识别(ReID)的主要任务。随着深度神经网络的发展和智能视频监控需求的增加,行人ReID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现有的行人ReID方法大多利用带有标签的数据集进行有监督训练,但该方式的数据标注成本高昂,使得有监督行人ReID难以扩展到大型的未标记数据集场景。无监督行人ReID可以有效地改善行人ReID模型的扩展问题,更符合现实场景的应用,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尽管已有行人ReID的相关综述,但它们主要聚焦于有监督学习领域的方法和应用。为此,对现有无监督行人ReID研究工作进行系统归纳、分析和总结,以便为该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首先,全面回顾无监督场景的行人ReID方法,根据模型训练是否使用源域监督信息,将无监督行人ReID研究划分为无监督域适应方法和完全无监督方法,并对这2类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介绍和归纳总结行人ReID研究相关的经典数据集,并展示和讨论不同行人ReID方法在这些数据集上的性能和优劣。最后,指出当前无监督行人ReID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深度神经网络 智能视频监控 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完全无监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数据流分类的递归反向传播算法
8
作者 刘展华 文益民 刘祥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6-403,共8页
针对传统深度神经网络因数据流中发生概念漂移而出现分类准确率较低的问题,为了增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能力,提出一种用于数据流分类的递归反向传播算法。该算法融合在线梯度下降算法的强大数据流学习能力与递归最小二乘法的快速收... 针对传统深度神经网络因数据流中发生概念漂移而出现分类准确率较低的问题,为了增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能力,提出一种用于数据流分类的递归反向传播算法。该算法融合在线梯度下降算法的强大数据流学习能力与递归最小二乘法的快速收敛特性,当数据流发生概念漂移时,首先利用递归最小二乘法逐步训练神经网络模型,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后切换至在线梯度下降算法,进一步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实现更深层次的数据流学习,优化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性能,并在多个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中实验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优异的概念漂移适应能力,数据流分类准确率超越仅使用在线梯度下降算法或递归最小二乘法训练神经网络模型的多种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深度学习 在线梯度下降算法 递归最小二乘法 反向传播 深度神经网络 概念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可视化探究跳跃连接结构对深度神经网络特征提取的影响
9
作者 郭佩林 张德 王怀秀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157,共9页
由于没有跳跃连接结构的深度神经网络在超过一定深度后难以训练,因此现有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大都采用跳跃连接结构来解决优化问题并提高泛化性能。然而,人们对于跳跃连接结构如何影响深度神经网络特征提取的研究还较少,在大多数情况下,... 由于没有跳跃连接结构的深度神经网络在超过一定深度后难以训练,因此现有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大都采用跳跃连接结构来解决优化问题并提高泛化性能。然而,人们对于跳跃连接结构如何影响深度神经网络特征提取的研究还较少,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模型仍然被认为是黑盒。为了分析跳跃连接结构对深度神经网络特征提取的影响,从特征可视化的角度,以基于扰动的方法为切入点,提出一种在保持图像总体颜色分布和轮廓特征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弱化图像细节特征的扰动方法,并将其命名为网格乱序模糊(GSB)方法。同时,研究结合特征可视化中的激活最大化(AM)方法和所提出的GSB扰动方法,分析了拥有不同程度跳跃连接结构的经典图像分类深度神经网络模型VGG 19, ResNet 50和DenseNet 201。实验结果表明,没有跳跃连接结构的深度神经网络只提取了图像中较强的特征,提取的特征数量比较少,而拥有跳跃连接结构的深度神经网络提取了图像中更多的特征,但是这些特征相对较弱;跳跃连接结构使模型更关注图像的局部颜色分布和全局总体轮廓,而不过多依赖图像细节特征,并且跳跃连接结构越密集,这种趋势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跳跃连接结构 特征可视化 激活最大化 扰动方法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总三萜提取纯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10
作者 汪子皓 李若暄 +3 位作者 颜岳衡 何千千 张书荣 王艳艳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6-1462,共7页
目的 优化五味子总三萜提取纯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低共熔溶剂为提取溶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含水量、料液比、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总三萜含量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法联合BP神经网络优化提取工艺。筛选树脂型号、最... 目的 优化五味子总三萜提取纯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低共熔溶剂为提取溶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含水量、料液比、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总三萜含量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法联合BP神经网络优化提取工艺。筛选树脂型号、最大上样量、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洗脱体积,优化纯化工艺。再测定总三萜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 最佳低共熔溶剂为甜菜碱-甘油(1∶3)。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60 min,料液比1∶5,含水量40%,总三萜含量为(6.72±0.12)mg/g。最佳纯化工艺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最大上样量60 mL,洗脱剂体积分数60%,洗脱体积2 BV,总三萜纯度为(83.05±0.18)%。总三萜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呈浓度依赖性,在0.6 mg/mL下约为80%,IC_(50)为0.249 2 mg/mL。结论 低共熔溶剂提高了五味子总三萜含量,并且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排除了前者干扰,保证了后者抗氧化活性,可为其他中药有效成分富集和相关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总三萜 低共熔溶剂 提取纯化工艺 Box-Behnken法 BP神经网络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残差网络的多光谱遥感图像锐化方法
11
作者 周庆泽 郭擎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5-575,共11页
针对传统的遥感图像锐化方法通常会导致锐化图像光谱失真的问题与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锐化方法利用网络层之间信息不充分的问题,结合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残差网络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多重残差网络的多光谱遥感图像锐化方法。该方法利用深... 针对传统的遥感图像锐化方法通常会导致锐化图像光谱失真的问题与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锐化方法利用网络层之间信息不充分的问题,结合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残差网络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多重残差网络的多光谱遥感图像锐化方法。该方法利用深度卷积网络和残差网络,设计深度残差模块,通过堆叠深度残差模块提取图像深层次的空间和光谱特征,同时利用残差建立子块与子块之间的跳跃连接,将梯度信息传递到更深的网络,避免梯度爆炸问题,使网络更加高效。实验基于WorldView-2的多光谱图像和全色图像进行模拟实验与真实实验,将实验结果与传统方法和现有深度学习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改善了传统方法存在的光谱失真现象;相较于现有的深度学习方法,能够学习到更深层次的图像特征,更好地保留图像的空间与光谱信息;全局相对光谱损失、光谱角映射、空间相关系数、整体质量评价指标和全局融合质量评价指标分别比深度卷积锐化网络方法提高24.4%、26.7%、6.2%、4.7%和6.3%。主观视觉评价、客观定量评价和光谱曲线表明,相比于传统的锐化算法以及常用的深度学习锐化算法,该方法在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上都有显著提升,特别是对于复杂地物环境条件下的遥感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锐化方法 深度学习 多光谱遥感图像 卷积神经网络 残差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板几何非线性弯曲分析的深度能量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林欣 罗伟嫚 黄钟民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63,共8页
发展了一种增量形式的深度能量法求解薄板几何非线性弯曲问题。根据最小势能原理和Von-Karman非线性理论,构建以薄板势能为驱动的增量式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首先用网格离散薄板求解域,通过Python读取网格数据计算Hammer积分点,并以此作... 发展了一种增量形式的深度能量法求解薄板几何非线性弯曲问题。根据最小势能原理和Von-Karman非线性理论,构建以薄板势能为驱动的增量式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首先用网格离散薄板求解域,通过Python读取网格数据计算Hammer积分点,并以此作为训练集代入网络模型预测板的弯曲位移,再将荷载分成一系列的荷载增量,每个增量步中计算薄板势能作为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以最小化势能为目标,结合Adam优化算法更新网络模型参数,待势能取驻值后再继续下一个荷载步的计算。本文求解了不同形状、不同边界条件下薄板的几何非线性弯曲问题,并将计算结果与文献解或有限元Abaqus解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本文方法在求解薄板的几何非线性弯曲问题上具备有效性和准确性,且增量式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减小计算内存,有效提高计算效率和模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非线性 深度能量法 增量式神经网络 Von-Karman非线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总黄酮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惠茹 张硕 +2 位作者 王晴 靖会 乔雪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5-1470,共6页
目的优化金银花总黄酮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1,3-丁二醇与氯化胆碱比例、液料比、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和BP神经网络优化提取工艺。结果BP神经网络优化总黄酮得率高于响应面法优... 目的优化金银花总黄酮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1,3-丁二醇与氯化胆碱比例、液料比、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和BP神经网络优化提取工艺。结果BP神经网络优化总黄酮得率高于响应面法优化。最优条件为1,3-丁二醇与氯化胆碱比例2.7∶1,液料比27∶1,超声时间29 min,总黄酮得率为7.8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低共熔溶剂提取金银花总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总黄酮 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TG:基于解释分析的自动驾驶软件测试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瑞麟 崔展齐 +1 位作者 陈翔 郑丽伟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53-2774,共22页
以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为基础构建的自动驾驶软件已成为最常见的自动驾驶软件解决方案.与传统软件一样,DNN也会产生不正确输出或意想不到的行为,基于DNN的自动驾驶软件已经导致多起严重事故,严重威胁生命和财产安全.... 以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为基础构建的自动驾驶软件已成为最常见的自动驾驶软件解决方案.与传统软件一样,DNN也会产生不正确输出或意想不到的行为,基于DNN的自动驾驶软件已经导致多起严重事故,严重威胁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何有效测试基于DNN的自动驾驶软件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DNN的行为难以预测和被人类理解,传统的软件测试方法难以适用.现有的自动驾驶软件测试方法通常对原始图片加入像素级的扰动或对图片整体进行修改来生成测试数据,所生成的测试数据通常与现实世界差异较大,所进行扰动的方式也难以被人类理解.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测试数据生成方法IATG(interpretability-analysis-based test data generation),使用DNN的解释方法获取自动驾驶软件所做出决策的视觉解释,选择原始图像中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物体,通过将其替换为语义相同的其他物体来生成测试数据,使生成的测试数据更加接近真实图像,其过程也更易于理解.转向角预测模型是自动驾驶软件决策模块重要组成部分,以此类模型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解释方法的引入有效增强IATG对转向角预测模型的误导能力.此外,在误导角度相同时IATG所生成测试数据比DeepTest更加接近真实图像;与semSensFuzz相比,IATG具有更高误导能力,且IATG中基于解释分析的重要物体选择技术可有效提高semSensFuzz的误导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自动驾驶软件 解释方法 软件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析到设计生成——人工智能作为一种设计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洛伊 姜梅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0,共7页
建筑学科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学习系统来帮助扩展受限的空间设计,旨在探讨如何在建筑环境中实现与人工智能的结合。通过相关理论介绍与案例研究,对人工智能作为设计方法的底层逻辑、学习机制、算法模型、拓展运用等方面进行尽可能系统的梳... 建筑学科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学习系统来帮助扩展受限的空间设计,旨在探讨如何在建筑环境中实现与人工智能的结合。通过相关理论介绍与案例研究,对人工智能作为设计方法的底层逻辑、学习机制、算法模型、拓展运用等方面进行尽可能系统的梳理和介绍。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神经网络提供能够从给定数据集中提取信息的设计能力和方法,处理复杂的特征关系。归纳了深度神经网络的特征,及其对建筑设计方法自身发展的影响,结合具体案例对不同算法模型在设计过程中的运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强调人工智能的价值在于真正应和了设计思维的“复杂的逻辑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设计方法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点云上采样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冰 邓理想 +1 位作者 郑毅 任爽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7-196,共30页
随着深度相机、激光雷达等三维扫描设备的普及,用点云表示三维数据的方法越来越流行,对点云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也引起了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的极大兴趣。其中,点云上采样任务是一项重要的点云数据处理工作,其结果的好坏关系着下游多种任务... 随着深度相机、激光雷达等三维扫描设备的普及,用点云表示三维数据的方法越来越流行,对点云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也引起了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的极大兴趣。其中,点云上采样任务是一项重要的点云数据处理工作,其结果的好坏关系着下游多种任务的优劣,因此一些研究人员从多个角度深入探索并先后提出了多种点云上采样方法,以期提高计算效率和网络性能,解决点云上采样中的各种难点问题。为了促进之后研究的发展,首先从任务类型角度对现有的点云上采样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类与综述,然后对这些点云上采样网络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对比,最后针对现存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做了进一步分析,并探索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希望为三维点云上采样任务未来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点云 上采样方法 深度神经网络 自监督学习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深度神经网络的弱监督概念漂移检测方法
17
作者 马乾骏 郭虎升 王文剑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94-2101,共8页
流数据作为大数据的重要形式广泛存在于实际问题中,由于流数据中数据分布变化产生概念漂移,容易导致模型的泛化性能下降,且在实际应用问题中,数据标记成本较高,难以获得强监督的信息.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在线深度神经网络的... 流数据作为大数据的重要形式广泛存在于实际问题中,由于流数据中数据分布变化产生概念漂移,容易导致模型的泛化性能下降,且在实际应用问题中,数据标记成本较高,难以获得强监督的信息.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在线深度神经网络的弱监督概念漂移检测(Weakly supervised conceptual drift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online deep neural network,WSCDD)方法.该方法设计了一种在线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采用Hedge反向传播方法在线学习网络深度,并通过设计Dropout层在模型预测时引入随机性,利用蒙特卡罗方法量化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不确定性,通过自适应滑动窗口技术检测弱监督环境下概念漂移的发生,并使模型适应新的概念.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检测数据流中概念漂移的发生,在漂移发生后能够快速收敛到新的数据分布,提高了学习模型的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数据 概念漂移 弱监督 深度神经网络 蒙特卡罗方法 预测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R-Net:用于声学异质介质光声图像重建的深度神经网络
18
作者 孙美晨 孙正 候英飒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9,共12页
在光声成像中,由于组织的吸收和扩散等引起的超声波衰减、由声速变化引起的相位偏差以及与声衰减相关的信号波形展宽都会降低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声学特性非均匀组织图像重建方法。通过将深度梯度下降(d... 在光声成像中,由于组织的吸收和扩散等引起的超声波衰减、由声速变化引起的相位偏差以及与声衰减相关的信号波形展宽都会降低图像的空间分辨率,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声学特性非均匀组织图像重建方法。通过将深度梯度下降(deep gradient descent,DGD)网络与U-Net相结合构建声伪影去除网络(acoustic artifacts removal network,AAR-Net)。DGD模块利用梯度信息减少非均匀声学特性对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实现信号域到图像域的转换。U-Net模块实现对DGD模块输出的低质量图像的优化,实现图像域到图像域的转换。仿真、仿体和在体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非学习图像重建方法和最新的基于图像后处理的深度学习方法相比,采用该方法重建的图像结构相似度和峰值信噪比分别可提高约20%和10%。AAR-Net无需任何有关成像对象声学特性的先验知识,即可重建高质量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重建 图像增强 光声光谱成像 声学特性 反射 深度学习 深度神经网络 梯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理论线损率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尚云飞 姜明军 +1 位作者 张东平 赵旻昱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38,81,共7页
线损率是综合反映电网规划、生产、管理等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针对目前计算方法存在的计算速度慢和误差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深层置信网络和深层神经网络的理论线损率计算模型。将计算过程转化为多特征提取过程,模型通过逐层贪婪法... 线损率是综合反映电网规划、生产、管理等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针对目前计算方法存在的计算速度慢和误差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深层置信网络和深层神经网络的理论线损率计算模型。将计算过程转化为多特征提取过程,模型通过逐层贪婪法和随机小批量梯度下降法等进行训练。通过算例与传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线损率计算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无论是精度还是效率都有一定的提升,表明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损率 深度置信网络 深层神经网络 逐层贪婪法 随机小批量梯度下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超分辨率格子Boltzmann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仁宇 李奇志 +3 位作者 祖公博 黄云进 杨耿超 姚清河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612-3624,共13页
对于隧道突涌水、飞行器和汽车外形设计等与流动相关的问题,通常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来预测流场特征和分析结构性能,为设计的快速迭代提供技术支撑.然而,高精度CFD仿真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的超分辨率流场重构方法... 对于隧道突涌水、飞行器和汽车外形设计等与流动相关的问题,通常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来预测流场特征和分析结构性能,为设计的快速迭代提供技术支撑.然而,高精度CFD仿真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的超分辨率流场重构方法在流体力学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首次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LBM),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建立新的超分辨率流场重构模型(SRLBM),将介观分布函数从低分辨率重建至高分辨率,进而还原宏观速度场与涡量场.首先,使用LBM模拟了不同雷诺数下的二维圆柱绕流,从多方面与文献进行对比,验证了LBM的准确性.然后,将二维圆柱绕流数据作为SRLBM的训练集,并对比不同缩放系数下SRLBM的重建效果.结果表明,SRLBM在不同缩放系数下均能准确恢复高分辨率分布函数.在8倍缩放系数下,相比双三次插值重建方法,SRLBM重建的分布函数误差降低了近60%,宏观场误差降低了近70%.即使在32倍缩放系数下,SRLBM还原的宏观场与直接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固体体积分数作为额外输入通道可有效提高SRLBM的预测能力,在32倍缩放系数下,可使圆柱区域相对误差降低近40%.SRLBM具有一定的泛化能力,当缩放系数为8时,在一定雷诺数范围内重建的高分辨率流场误差小于3%.因此,SRLBM在经过充分训练后,具备成为高精度复杂流场快速重构方法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深度学习 超分辨率 卷积神经网络 流场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