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 technology for floor heave of Jurassic soft rock in the Erdos Basin of China: A case study 被引量:7
1
作者 WEN Zhi-jie JING Suo-lin +1 位作者 MENG Fan-bao JIANG Yu-j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4051-4065,共15页
The deformation of soft rock roadway caused by floor heave is a major challenge for coal mines in China western mining areas. To achiev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soft rock roadway, this work considered the headgate a... The deformation of soft rock roadway caused by floor heave is a major challenge for coal mines in China western mining areas. To achiev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soft rock roadway, this work considered the headgate at panel 11505 of the Yushujing Coal Mine as background. First, based on the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and slip line field theory,a model of floor heave was established, the mechanism of floor heave control was analyzed, and an optimized support method was proposed. Then, the displacement, stress and failure zones around the surrounding rock with the original and optimized support were studied by FLAC. Finally, the serviceability of the support method was verified by field applic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deformation form of soft rock roadway is floor heave, and 0.5 m is relatively reasonable thicknesses of the inverted arch. The extrusion failure zone and shear failure zone were mainly affected by tensile and shear failure, respectively. The modification of floor and the effective support are key points. The failure zone was consistent between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The maximum convergences of floor heave determin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measurement were 220 mm and 240 mm,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reduced by 55% and 60%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support, and the convergence between sidewalls decreased considerably. The optimized support method controls the floor heave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 rock roadway floor heave mechanical model control mechanism optimized sup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巷道围岩应力变化规律及支护技术
2
作者 王胜开 刘家明 +4 位作者 朱志根 余一松 方旭刚 李华华 刘立波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59,共6页
以云南某矿山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埋深1 500 m巷道围岩破坏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巷道围岩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埋深1 500 m近矿体段主运输巷道及沿脉运输巷道围岩基本属于Ⅰ、Ⅱ类围岩;巷道地层... 以云南某矿山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埋深1 500 m巷道围岩破坏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巷道围岩应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埋深1 500 m近矿体段主运输巷道及沿脉运输巷道围岩基本属于Ⅰ、Ⅱ类围岩;巷道地层稳定性对松动圈的影响大于巷道断面尺寸对松动圈的影响;在围岩应力、采动应力、爆破荷载等扰动作用下,巷道拱角围岩应力大于侧帮围岩应力。基于巷道围岩破坏模式,提出了锚杆+钢筋网+喷砼支护方式,3DEC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支护后,巷道两帮、拱顶、底板塑性区深度分别减小了0.5、0.8、0.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巷道 塑性区 围岩 围岩应力 支护方式 数值模拟 破坏模式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采巷道非对称底鼓机制与切槽卸压控制技术
3
作者 黄雨童 臧传伟 +1 位作者 白雍瑞 张帆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1-149,共9页
实体煤与小煤柱之间的回采巷道由于受非对称支承压力、小煤柱塑性变形及软弱底板等因素影响,非对称底鼓问题严峻,传统支护技术难以有效控制。针对该问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方法,分析应力分布特征,揭示非对称底鼓形... 实体煤与小煤柱之间的回采巷道由于受非对称支承压力、小煤柱塑性变形及软弱底板等因素影响,非对称底鼓问题严峻,传统支护技术难以有效控制。针对该问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方法,分析应力分布特征,揭示非对称底鼓形成机制;提出切槽卸压控制技术,通过在巷道底板切割一定深度和宽度的槽体,将浅部高应力向卸压槽外的深部岩体转移,同时为浅部围岩提供变形释放空间,减少应力集中和变形能积累,从而有效抑制底鼓发生。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巷道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为2.04 m,结合数值模拟确定了现场切槽卸压的最优参数。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切槽卸压处较未切槽卸压处底鼓量下降了94.99%,验证了切槽卸压可以有效解决现场底鼓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巷道 非对称底鼓 切槽卸压 应力分布 切槽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特厚煤层综放沿空掘巷煤柱优化及巷道支护 被引量:9
4
作者 彭林军 吴家遥 +3 位作者 何满潮 宫凯旋 陈东旭 徐顺钰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3-574,共12页
为研究深部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窄煤柱沿空掘巷巷道矿压控制问题,以国能宁煤集团枣泉煤矿2^(-2)特厚煤层130203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回风巷道为背景,基于实用矿山压力理论,建立了巷道围岩内、外应力场动态结构力学模型,运用理论计算和数值计算... 为研究深部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窄煤柱沿空掘巷巷道矿压控制问题,以国能宁煤集团枣泉煤矿2^(-2)特厚煤层130203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回风巷道为背景,基于实用矿山压力理论,建立了巷道围岩内、外应力场动态结构力学模型,运用理论计算和数值计算针对不同尺寸煤柱煤体应力对比分析,将原留设15 m护巷煤柱缩小至5 m进行了煤柱优化。结果表明:在稳定的内应力场掘巷有利于巷道的稳定性,避免了顶板事故及冲击地压相关灾害的发生,现场5 m小煤柱护巷工程应用中,130203回风巷道小煤柱侧变形量为1050 mm,实体煤帮变形量为400 mm,两帮呈现不对称性变形,底板局部底鼓量为1400 mm;深部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沿空掘巷采用5 m小煤柱护巷方案设计正确,极大改善了巷道围岩的应力环境,整体设计满足生产要求,现场应用良好。130203工作面小煤柱沿空掘巷技术成功应用,为矿井开采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特厚煤层 大采高综放开采 沿空巷道 煤柱优化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动载条件下深部破碎巷道支护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贤来 崔继强 +1 位作者 张鹏强 赵兴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3,共7页
深部破碎围岩稳定性控制是制约深部金属矿安全高效开采的难题之一。以金川二矿区深部某中段破碎围岩条件下的采准巷道稳定性控制为工程背景,应用Q、RMR、GSI进行岩体质量分级与岩体力学参数估算,分别应用经验法和工程类比法进行采准巷... 深部破碎围岩稳定性控制是制约深部金属矿安全高效开采的难题之一。以金川二矿区深部某中段破碎围岩条件下的采准巷道稳定性控制为工程背景,应用Q、RMR、GSI进行岩体质量分级与岩体力学参数估算,分别应用经验法和工程类比法进行采准巷道支护设计,并依据收敛约束法确定合理的释能支护时机。在此基础上,应用UNWEDGE软件对释能支护设计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通过RS2数值方法分析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深部破碎采准巷道一次支护采用锚网喷支护,二次支护采用混凝土衬砌,最佳衬砌支护时机应满足巷道帮位移小于38 mm且顶板位移小于15 mm;静动载下有无支护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锚网喷支护满足巷道安全要求,同时对采准巷道围岩结构控制型、应力控制型破坏以及动力失稳破坏等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为金川二矿区深部破碎采准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采准巷道 岩体质量分级 支护设计 静动载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力学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孙福江 宋平 庞新坤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0,共6页
为解决林西矿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问题,论文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方法,研究分析出了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力学机理及控制技术,得出了如下结论:(1)推导出了巷道两侧底板极限破坏深度、极限破坏宽度以及沿滑移面有效滑动力... 为解决林西矿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问题,论文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方法,研究分析出了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力学机理及控制技术,得出了如下结论:(1)推导出了巷道两侧底板极限破坏深度、极限破坏宽度以及沿滑移面有效滑动力的计算公式;(2)判断出了林西矿1791-2工作面回风巷底板破坏为挤压流动性底鼓,全断面破坏鼓起形式;(3)分析出了巷道底鼓机理、底鼓原因以及控制途径;(4)提出了“顶、帮、底同治”控制巷道底鼓技术,顶帮采用高强预应力锚杆网+锚索支护,底板采用预应力锚索锚注加固+混凝土铺底技术;(5)现场工业试验表明巷道底鼓得到了有效遏止,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高应力 软岩巷道 底鼓机理 底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震诱发高应力巷道厚顶煤动力失稳机制
7
作者 周坤友 窦林名 +4 位作者 曹安业 马衍坤 阚吉亮 李家卓 马小涛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5,共11页
【目的】厚煤层沿底掘进煤巷普遍存在厚顶煤,工作面矿震对巷道厚顶煤产生动载作用,易诱发厚顶煤动力失稳和冒顶-冲击复合灾害,亟需探究矿震动载作用下巷道厚顶煤动力失稳机制。【方法】以陕西彬长矿区深部厚顶煤巷道为工程背景,调研分... 【目的】厚煤层沿底掘进煤巷普遍存在厚顶煤,工作面矿震对巷道厚顶煤产生动载作用,易诱发厚顶煤动力失稳和冒顶-冲击复合灾害,亟需探究矿震动载作用下巷道厚顶煤动力失稳机制。【方法】以陕西彬长矿区深部厚顶煤巷道为工程背景,调研分析深部高应力巷道厚顶煤动力失稳特征,数值模拟研究不同静动载作用下巷道厚顶煤多场演化规律,提出矿震诱发高应力巷道厚顶煤动力失稳机制。【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巷道厚顶煤冒顶区域距回采工作面较远,冒顶后裸露平整顶板,顶板锚索拉断,冒顶区域附近均发生大能量矿震,呈现冒顶-冲击复合灾害现象。随静载增加,巷道围岩裂隙发育深度及变形不断增加;随动载作用时间和动载强度增大,顶煤震动速度、加速度及裂隙发育程度不断增大,顶煤离层量显著增加;顶板锚杆索均位于顶煤裂隙发育区,支护性能大幅降低。静动载作用下巷道厚顶煤累积损伤及离层量不断增大,大能量矿震动载使浅部破碎顶煤震动速度及加速度显著增大,作用在锚索上载荷超过其承载能力,锚索被拉断,浅部破碎煤体以较高速度冒落,诱发厚顶煤动力失稳和冒顶-冲击复合灾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重建厚顶煤主被动支护和加强卸压的深部巷道厚顶煤动力失稳灾害的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巷道厚顶煤 矿震 多场演化 支护结构 动力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巷道支护方案智能设计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万辉 郭瑞 +6 位作者 韩伟 宋永明 梁燕翔 刘耀 王佳明 许娜 孟波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83,90,共9页
目前煤矿巷道支护方案设计仍以人工设计、工程类比、FLAC模型模拟为主,存在主观性强、普适性低、未充分利用煤矿支护大数据等问题,而基于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法规则设定程序繁琐,工程量大,智能化程度较低。将案例推理(CBR)和深度学习技术... 目前煤矿巷道支护方案设计仍以人工设计、工程类比、FLAC模型模拟为主,存在主观性强、普适性低、未充分利用煤矿支护大数据等问题,而基于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法规则设定程序繁琐,工程量大,智能化程度较低。将案例推理(CBR)和深度学习技术引入巷道支护方案设计领域,基于煤矿支护规程、支护规范及煤矿巷道地质报告等文本大数据,提出了一种煤矿巷道支护方案智能设计方法。获取346份不同煤矿的巷道支护资料,抽取结构化数据并划分为输入、输出参数,通过常属性变量滤波和高相关性滤波方法对输入、输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CBR模型,并将抽取的结构化数据导入CBR模型,形成支护方案比选案例库,计算新的巷道支护方案与历史方案的相似度,输出相似度最高的3条历史方案进行对比,实现相似案例比选。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和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建立煤矿巷道支护方案自动生成模型,通过对比预测指标,确定采用基于LSTM模型与CBR模型结合,建立煤矿巷道支护方案智能设计系统。将该系统用于不连沟煤矿掘进F6226工作面辅运巷支护方案设计,通过试验验证了系统生成方案下巷道两帮变形量和顶板最大位移均小于人工设计方案,巷道顶板及两帮完整性较好,围岩承载能力增强,支护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巷道支护 支护方案设计 案例推理 案例比选 深度学习 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高应力腐蚀环境下锚杆强度劣化机理及预测
9
作者 王猛 朱斯陶 +5 位作者 李士栋 李冬冬 姜福兴 张修峰 陈洋 孟祥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95-4310,共16页
煤矿深部开采除了面临“三高一扰动”之外,还面临井下腐蚀性大气和高应力、强扰动等因素共同形成的高应力腐蚀环境,井下大气腐蚀环境等级能达到CX(极高腐蚀)级。以山东巨野煤田深部矿井为工程背景,首先分析了深井开采高应力腐蚀特征及... 煤矿深部开采除了面临“三高一扰动”之外,还面临井下腐蚀性大气和高应力、强扰动等因素共同形成的高应力腐蚀环境,井下大气腐蚀环境等级能达到CX(极高腐蚀)级。以山东巨野煤田深部矿井为工程背景,首先分析了深井开采高应力腐蚀特征及影响因素,对锚杆杆体材料开展实验和理论研究,揭示了高应力腐蚀环境下锚杆强度劣化机理,推导了杆体强度劣化理论模型。①通过对杆体材料开展SEM、腐蚀SSRT和加速腐蚀实验发现:腐蚀会造成杆体材料的断后伸长率和断裂时间的衰减,相较于惰性条件分别减少了8.22%和8.34%;随腐蚀率增加,材料破坏形式由韧性破坏向脆性破坏转变,区域腐蚀类型逐渐由点蚀发展为均匀腐蚀。②结合实验结果、电化学理论与非均匀腐蚀模型,引入Pruckenr温度影响因子,推导出杆体材料强度劣化时变模型。深入探究该模型中服役环境温度T、杆体截面半径R和杆体材料常温腐蚀速率V_(h,298K)对杆体服役寿命的影响发现,R与服役寿命呈线性正相关;T和V_(h,298K)与服役寿命的关系表现为服役寿命衰减程度随影响因素水平升高而减小。③结合实验结果与锚杆防冲吸能原理,对巷道锚杆支护极限抗冲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锚杆腐蚀率增加,锚杆吸能减少,可抵抗最大震级降低,巷道动力失稳灾害发生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腐蚀 锚杆 巷道支护 深井煤矿 强度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A-RF智能算法的深部巷道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中湘 张彪 +5 位作者 柴君锋 朱泽斌 王龙 吴海勇 任博涵 詹令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48,共8页
强开采扰动作用下深部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是一项技术难题。为了研究深部沿空巷道在动载荷作用下位移及应力场的演化特征,以高家堡煤矿103工作面为背景建立数值模型。然后,利用FLAC 3D软件分析了动载作用下深部沿空巷道位移及应力场... 强开采扰动作用下深部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是一项技术难题。为了研究深部沿空巷道在动载荷作用下位移及应力场的演化特征,以高家堡煤矿103工作面为背景建立数值模型。然后,利用FLAC 3D软件分析了动载作用下深部沿空巷道位移及应力场演化特征。最后,通过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了巷道响应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据重要性得分,不同动荷载因素作用下巷道围岩对动荷载幅值响应最为明显;不同动载幅值作用下巷道最大变形速率达到17.5 mm/MPa,两帮最大变形速率达到16.1 mm/MPa,塑性发育最大速率达到3552.5 m^(2)/MPa。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动载荷条件下的经验方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让压-支护”协同控制技术,以缓解沿空巷道围岩变形。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结果验证了协同控制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沿空掘巷 SOA-RF智能算法 动载作用 支护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软岩破碎巷道底臌原因及处置技术研究 被引量:119
11
作者 刘泉声 刘学伟 +1 位作者 黄兴 刘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6-571,共6页
根据顾北煤矿南翼(11-2)胶带机巷道工程实际,依据长期的现场调查和变形监测,对顾北矿区深井软岩破碎巷道底臌影响因素、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底臌主要原因,认为底臌主要是由于巷道底板处于敞开状态而成为巷道变形和应力释放的主要场所... 根据顾北煤矿南翼(11-2)胶带机巷道工程实际,依据长期的现场调查和变形监测,对顾北矿区深井软岩破碎巷道底臌影响因素、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底臌主要原因,认为底臌主要是由于巷道底板处于敞开状态而成为巷道变形和应力释放的主要场所,软弱破碎的围岩在地应力作用下挤压流入到巷道内,形成较大的挤压流动性底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混凝土反拱地坪、深浅孔注浆、高预应力组合锚索的针对深井软岩破碎巷道底臌综合处置技术,同时研制开发底板锚索钻机,解决了底板组合锚索孔施工的困难。现场的跟踪监测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治理底臌还能加强两帮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深部开采 软岩破碎巷道 底臌 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回采巷道层状底板底臌机理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51
12
作者 刘成 宋选民 +2 位作者 刘叶 张晓亮 罗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9-1055,共7页
为研究大断面回采巷道底臌机理并寻求控制底臌的有效对策,通过对大断面回采巷道层状底板底臌机理进行理论推导,提出该类底板底臌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随着回采巷道底板断面的增大,岩梁的临界应力逐渐减小,更易失稳破坏;在水平力的作用... 为研究大断面回采巷道底臌机理并寻求控制底臌的有效对策,通过对大断面回采巷道层状底板底臌机理进行理论推导,提出该类底板底臌的预测方法。结果表明:随着回采巷道底板断面的增大,岩梁的临界应力逐渐减小,更易失稳破坏;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几乎所有大断面回采巷道均受到底臌的威胁;随着巷道宽度的增加,底臌量大致呈线性增加。同时对巷道一般支护、加固巷道帮角和顶板及在加固巷道帮角和顶板的基础上安装底板锚杆的3种支护方案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加固巷道帮角和顶板的同时安装底板锚杆可更好的防治底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 回采巷道 层状底板 底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矿山深部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曹平 陈冲 +2 位作者 张科 蒲成志 刘涛影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839-2844,共6页
为了分析金川深部巷道底臌形成过程以及支护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运用声波单孔探测法,使用水做耦合剂,对巷道围岩松动圈进行测试。根据测出的深度-孔深曲线和各测孔漏水情况得出3个断面松动圈厚度以及围岩破碎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初次支... 为了分析金川深部巷道底臌形成过程以及支护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运用声波单孔探测法,使用水做耦合剂,对巷道围岩松动圈进行测试。根据测出的深度-孔深曲线和各测孔漏水情况得出3个断面松动圈厚度以及围岩破碎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初次支护设计对围岩松动圈有重要影响,巷道开挖支护一段时间后,松动圈厚度趋于稳定,返修后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不会有很大变化。巷道顶板和底角的围岩松动圈比两帮的厚,特别是底角处的松动圈较厚,在巷道两帮传递的集中应力的作用下,易发生破碎与移动,对于巷道围岩稳定性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使用锚索或者长度大于2.5 m的锚杆支护顶底角,对于延长巷道使用期限、减少返修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松动圈 破碎围岩 底臌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回采巷道底臌破坏机制与支护技术 被引量:48
14
作者 文志杰 卢建宇 +7 位作者 肖庆华 陈广印 杨涛 蒋宇静 李利平 杨胜利 赵仁乐 程卫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91-1999,共9页
软岩巷道底臌治理一直是软岩支护中重点攻关的难题之一,作为受采动压力影响的软岩回采巷道来说,巷道的底臌问题尤为突出。针对山东能源临矿集团上海庙矿区软岩大变形技术难题,首先从巷道底臌变形的力学机制入手,根据巷道围岩本构关系及... 软岩巷道底臌治理一直是软岩支护中重点攻关的难题之一,作为受采动压力影响的软岩回采巷道来说,巷道的底臌问题尤为突出。针对山东能源临矿集团上海庙矿区软岩大变形技术难题,首先从巷道底臌变形的力学机制入手,根据巷道围岩本构关系及应力作用模式,在结合朗肯压力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剪切错动型巷道底臌力学模型,导出了巷道底臌力源P0的计算方程。计算分析知,当底臌压力P0大于底板岩体的强度极限时,巷道底板岩体将发生剪切和扩容变形挤入巷道空间,随时间效应的加大最终导致巷道底臌;其次,结合建立的底臌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与剪切错动型巷道底臌力学机理相适应的新型反底拱底臌控制技术,对反底拱伸出段、底板预应力锚杆和反底拱主体段3部分在底臌控制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揭示了其“控底-助帮”的底臌控制机理,并综合数值计算和正交实验的方法对新型反底拱结构的3个主要参数进行试验优化,模拟显示影响巷道底臌量指标的主要因素为底板超挖深度和反底拱伸出段长度,影响巷道两帮移近量指标的主要因素为反底拱伸出段长度;最后,通过对榆树井矿13803工作面回风巷原始支护条件下底板压力的验算,确定了底板围岩压力与矿井水的耦合作用是造成该巷道底臌的主要原因,并根据优化后的底板治理方案在榆树井煤矿13803工作面回风巷返修段进行工业性试验。工程实践表明,该项新技术控制软岩回采巷道底臌及两帮变形效果较好,有效保证了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底臌 反底拱 破坏机制 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软岩巷道底鼓分层锚注支护技术 被引量:32
15
作者 孟祥阁 谢文兵 +1 位作者 荆升国 董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2-25,共4页
为了解决桃园煤矿二水平轨道大巷底鼓变形严重的问题,在大量现场调研基础上,得出了巷道围岩应力高、底板岩性差以及底板未采取支护是导致巷道底鼓严重的因素。基于从提高底板强度和整个支护结构体稳定性角度出发,采用钢筋梯子梁配合长1.... 为了解决桃园煤矿二水平轨道大巷底鼓变形严重的问题,在大量现场调研基础上,得出了巷道围岩应力高、底板岩性差以及底板未采取支护是导致巷道底鼓严重的因素。基于从提高底板强度和整个支护结构体稳定性角度出发,采用钢筋梯子梁配合长1.5、2.5和3.0 m的锚杆组合支护大巷底板,锚杆间距1.1 m,排距0.7 m。矿压观测结果表明:采用分层组合锚杆支护技术后,二水平轨道大巷最大底鼓量不超10 mm,锚杆平均锚固力不大于30 kN,有效解决了桃园煤矿二水平轨道大巷的底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矿井 软岩巷道 底鼓 注浆参数 锚注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集矿深井软岩巷道大变形机制及其控制研究 被引量:71
16
作者 黄兴 刘泉声 乔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7-834,共8页
为了研究深井软岩巷道大变形机制及其控制对策,以淮南矿业集团朱集矿885 m东翼轨道大巷为支护工程实践。该巷道为典型的深井高地应力软岩巷道,开挖后围岩表现出强烈非线性大变形特点,变形速率大。首先进行了围岩大变形等级识别,并基于Ho... 为了研究深井软岩巷道大变形机制及其控制对策,以淮南矿业集团朱集矿885 m东翼轨道大巷为支护工程实践。该巷道为典型的深井高地应力软岩巷道,开挖后围岩表现出强烈非线性大变形特点,变形速率大。首先进行了围岩大变形等级识别,并基于Hoek-Brown弹塑性模型分析了巷道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考虑巷道断面形状、围岩强度特征、巷道群扰动等影响,揭示了该巷道的大变形机制。针对885 m轨道大巷提出了新支护方案,该方案尤其注重底板支护和底角抗剪支护。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表明,该支护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是一种有效控制深井软岩巷道大变形的支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软岩巷道 大变形 底板支护 底角抗剪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深部巷道底臌发生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付建军 刘泉声 +2 位作者 赵海斌 邱山鸣 时凯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26,共6页
在假定底板围岩为服从Coulomb屈服条件的理想刚塑性材料的基础上,对剪切型底臌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剪切型底臌发生时存在一个临界剪切滑移面,且此滑移面上围岩将达到抗剪强度极限值。根据剪切型底臌底板围岩受力特点将滑移面上底板... 在假定底板围岩为服从Coulomb屈服条件的理想刚塑性材料的基础上,对剪切型底臌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剪切型底臌发生时存在一个临界剪切滑移面,且此滑移面上围岩将达到抗剪强度极限值。根据剪切型底臌底板围岩受力特点将滑移面上底板围岩分为主动区、被动区、过渡区,建立了底臌的计算力学模型及分析简图,通过引用等效传递荷载方法推导了巷道底板塑性区发展深度的解析计算式,然后以某巷道为研究对象,经解析计算与数值仿真分析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结果具有一定拟合性,验证了解析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由此提出了顶板控制和增强滑移面剪切强度的巷道底臌控制方法。以淮南矿业集团新庄孜煤矿66210风巷为工程背景,对底板底臌发生机理及塑性区发展深度解析计算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补打底角、帮脚锚杆、施加顶板锚索、底板注浆等具体的底臌防治措施,工程监测结果显示上述支护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技术效果,为剪切型底臌的治理提供了借鉴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深部巷道 底臌 剪切型破坏 计算力学模型 顶板控制 底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固底板对深部软岩巷道两帮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47
18
作者 李树清 王卫军 +1 位作者 潘长良 杨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3-126,共4页
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底板支护和注浆加固底板后深部软岩巷道两帮围岩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加固软弱底板后巷道两帮围岩变形量减小,尤其是巷道两帮下部围岩变形量减小幅度较大,两帮围岩塑性区范围和软化区范围缩小,两帮围岩主应力升高... 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底板支护和注浆加固底板后深部软岩巷道两帮围岩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加固软弱底板后巷道两帮围岩变形量减小,尤其是巷道两帮下部围岩变形量减小幅度较大,两帮围岩塑性区范围和软化区范围缩小,两帮围岩主应力升高区范围缩小,主应力峰值区域更加靠近巷道周边.从而得出:加固软弱底板有利于提高深部软岩巷道两帮围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底板 深部开采 软岩巷道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软岩底鼓巷道锚注联合支护技术 被引量:45
19
作者 王振 刘超 +1 位作者 张建新 陈学海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27,共4页
为了解决煤矿深部软岩巷道底鼓难以控制的难题,提出了有效控制深部软岩巷道底鼓的注浆锚杆、锚索锚注联合支护方案。根据金龙煤矿南采区轨道上山锚注联合支护实际支护效果,提出了反悬复合拱式底板注浆结构,并分析了结构体的稳定性。结... 为了解决煤矿深部软岩巷道底鼓难以控制的难题,提出了有效控制深部软岩巷道底鼓的注浆锚杆、锚索锚注联合支护方案。根据金龙煤矿南采区轨道上山锚注联合支护实际支护效果,提出了反悬复合拱式底板注浆结构,并分析了结构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巷道锚注后,两帮平均移近量仅为35.5 mm;平均底鼓量仅为45.5 mm;顶板基本无下沉。锚注联合支护技术能提高深部软岩巷道岩体强度、改善围岩力学性能和结构、提高围岩的整体承载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深部软岩巷道底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软岩巷道 底鼓 锚注联合支护 反悬复合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巷道挠曲褶皱性底臌机理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43
20
作者 郑西贵 刘娜 +2 位作者 张农 花锦波 冯晓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7-423,共7页
为研究巷道底臌的破坏机理,提高底板岩层的长期稳定和控制,保证矿井的运输生产正常,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分析了巷道底板滑移线场、极限载荷和速度的运移演化特征,对大屯矿区千米深井层状岩体挠曲褶皱性巷道的底臌机理和控制手段进行了... 为研究巷道底臌的破坏机理,提高底板岩层的长期稳定和控制,保证矿井的运输生产正常,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分析了巷道底板滑移线场、极限载荷和速度的运移演化特征,对大屯矿区千米深井层状岩体挠曲褶皱性巷道的底臌机理和控制手段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巷道宽度和底板岩层内摩擦角是影响巷道底板应力区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给合推导出的反底拱锚固梁力学模型可以对底板支护强度和锚固参数进行设计,可有效控制底臌。特别对于深井层状岩体巷道底板支护强度应达到0.4 MPa时,底板岩层可达到长时稳定,孔庄煤矿2 a期巷道底臌量小于10 mm,表明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挠曲褶皱性 底臌机理 层状岩体 反底拱 锚固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