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ls of fault-foldfracture body in deep tight sandstone of the second member of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Xinchang structural belt of Sichuan Basin,SW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Junlong LIU Zhongqun +8 位作者 LIU Zhenfeng LIU Yali SHEN Baojian XIAO Kaihua BI Youyi WANG Xiaowen WANG Ail FAN Lingxiao LI Jitongl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3期603-614,共12页
In the second member of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T_(3)x_(2))in the Xinchang area,western Sichuan Basin,only a low percent of reserves has been recovered,and the geological model of gas reservoir sweet spot... In the second member of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T_(3)x_(2))in the Xinchang area,western Sichuan Basin,only a low percent of reserves has been recovered,and the geological model of gas reservoir sweet spot remains unclear.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core,field outcrop,test and logging-seismic data,the T_(3)x_(2) gas reservoir in the Xinchang area is examined.The concept of fault-fold-fracture body(FFFB)is proposed,and its types are recognized.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fracture development are identified,and the geological models of FFFB are established.FFFB refers to faults,folds and associated fractures reservoir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FFFB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fault-fracture body,fold-fracture body,and fault-fold body.In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fault,the closer to the fault,the more developed the effective fractures;the greater the fold amplitude and the closer to the fold hinge plane,the more developed the effective fractures.Two types of geological models of FFFB are established:fault-fold fracture,and matrix storage and permeability.The former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ubtypes:network fracture,and single structural fracture,and the later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ubtypes:bedding fracture,low permeability pore,and extremely low permeability pore.The process for evaluating favorable FFFB zones was formed to define favorable development targets and support the well deployment for purpose of high production.The study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ep tight sandstone oil and gas reservoir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fold-fracture body fracture control factor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geological model deep layer tight sandstone Xinchang structural belt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Sichuan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3D attention U-Net net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in geological model parameterization
2
作者 LI Xiaobo LI Xin +4 位作者 YAN Lin ZHOU Tenghua LI Shunming WANG Jiqiang LI Xinha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3年第1期183-190,共8页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CNN-PCA)in fine description and generalization of complex reservoir geological features,a 3D attention U-Net network was proposed no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CNN-PCA)in fine description and generalization of complex reservoir geological features,a 3D attention U-Net network was proposed not using a trained C3D video motion analysis model to extract the style of a 3D model,and applied to complement the details of geologic model lost in the dimension reduction of PCA method in this study.The 3D attention U-Net network was applied to a complex river channel sandstone reservoir to test its effects.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CNN-PCA method,the 3D attention U-Net network could better complement the details of geological model lost in the PCA dimension reduction,better reflect the fluid flow features in the original geologic model,and improve history matching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 history matching geological model parameterization deep learning attention mechanism 3D U-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深基坑土方开挖管理研究
3
作者 陈祥华 房江锋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3期108-111,共4页
建设项目弃土的资源化利用可有效降低施工企业的成本,同时按照弃土的工程特性进行预处理并分类填筑施工,可有效降低弃土边坡的稳定风险。基于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建立工程场地范围内的三维地质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及计算,对拟开挖的土石方... 建设项目弃土的资源化利用可有效降低施工企业的成本,同时按照弃土的工程特性进行预处理并分类填筑施工,可有效降低弃土边坡的稳定风险。基于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建立工程场地范围内的三维地质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及计算,对拟开挖的土石方按照岩性及工程位置进行工程量计算及统计,结合工程位置和土体的工程特点,合理组织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加强开挖过程中土质的分类和管理,可有效控制弃土的综合成本,同时为合理组织弃土的预处理与回填施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模型 深基坑 土石方开挖 施工管理 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煤岩气压裂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小刚 唐政 +4 位作者 朱静怡 杨兆中 李扬 谢鹏 廖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6-139,共14页
中国深层煤岩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水力压裂是开发深层煤岩气的重要工程技术,目前深层煤岩气水力压裂仍然存在技术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深层煤岩气的勘探开发。为进一步明确深层煤岩气水力压裂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鄂尔... 中国深层煤岩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水力压裂是开发深层煤岩气的重要工程技术,目前深层煤岩气水力压裂仍然存在技术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深层煤岩气的勘探开发。为进一步明确深层煤岩气水力压裂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和沁水盆地深层煤岩气勘探开发案例,分析了深层煤岩气压裂地质特征的特殊性,论述了深层煤岩气压裂工程技术现状,剖析了深层煤岩气压裂存在的理论与技术挑战,最后展望了压裂改造理论与技术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与中深层页岩、低渗透致密砂岩和浅层煤层相比,深层煤岩具有更复杂的裂缝和割理裂隙网络系统,具有低孔低渗、煤体结构完整、高地应力、高弹性模量、低泊松比的特征,这些地质特征差异使得深层煤岩对应的压裂改造技术内涵应有差异;②深层煤岩主流压裂改造主体技术为水平井超大规模极限体积压裂和多轮次转向缝网弥合压裂;③下一步需持续研究不同煤阶、不同地域的深层煤岩气压裂地质特征差异性、压裂裂缝起裂及延伸规律、低成本压裂材料、高效压裂工艺技术。结论认为,深层煤岩气压裂改造开发需要结合压裂地质特征构建多尺度地质模型,建立“地质-工程”双甜点预测模型,并大力发展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压裂材料及工艺配套技术,进而实现深层煤岩气的规模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岩气 地质特征 多尺度地质模式 压裂改造技术 储层对比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三维建模的矿床蚀变带深部资源预测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萍 宦长明 +3 位作者 贾磊 丁海红 陈鹏超 林迎洁 《矿产勘查》 2024年第6期1025-1031,共7页
随着矿产资源需求的持续增加,加之浅表矿产资源的逐渐匮乏,如何有效开发深部矿产资源成为国家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以往二维矿床信息无法确定精准的深部资源储量,阻碍矿产资源的开发进度,本文提出基于地质三维建模的矿床蚀变带深部资源预... 随着矿产资源需求的持续增加,加之浅表矿产资源的逐渐匮乏,如何有效开发深部矿产资源成为国家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以往二维矿床信息无法确定精准的深部资源储量,阻碍矿产资源的开发进度,本文提出基于地质三维建模的矿床蚀变带深部资源预测方法研究。应用地质三维建模软件(GOCAD)与计算机技术,构建矿床蚀变带深部地质三维模型,以此为基础,确定最佳单元尺度,划分矿床蚀变带深部地质统计单元,提取矿床蚀变带深部地质变量,计算地质变量权重数值,探究深部地质统计单元之间的联系度,基于三维证据权法预测矿床蚀变带深部资源。实验数据显示:应用该方法获得的矿床蚀变带深部资源预测误差最小值为1.01%,充分证实了该方法的深部资源预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资源 矿床 定量预测 地质三维模型 蚀变带 资源预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陷盆地深层煤岩气地质特征、有利成藏因素及发育模式——以渤海湾盆地大港探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立宏 陈长伟 +7 位作者 韩国猛 李宏军 崔宇 董晓伟 宋舜尧 蒲秀刚 刘国全 甘华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5-1677,共13页
近年来,深层煤岩气勘探逐渐成为热门的非常规勘探领域,中国深层煤岩气的勘探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盆地,勘探与开发先导试验取得了重要突破,渤海湾盆地深层煤岩气勘探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煤层岩心、测井和录井等地质资料,系统分析了大港... 近年来,深层煤岩气勘探逐渐成为热门的非常规勘探领域,中国深层煤岩气的勘探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盆地,勘探与开发先导试验取得了重要突破,渤海湾盆地深层煤岩气勘探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煤层岩心、测井和录井等地质资料,系统分析了大港探区上古生界深层煤层特征和有利成藏因素等,剖析了深层煤层生气、存储和保存机制,明确了上古生界深层煤岩气的发育模式。研究认为:①大港探区上古生界深层煤岩气发育多套有利的甜点层段,煤层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中等,生气强度较大。②煤层具有多尺度孔缝结构,密集微裂缝规模发育提供了有效的储集空间。③煤层顶、底板以泥岩为主,保存条件较好。④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煤层两次规模生气,复杂断陷背景下存在煤层风化-降解带、饱和吸附带和构造成藏带,深层煤层具有“超饱和”含气特征,煤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并存。据此建立了复杂断陷盆地深层煤岩气复式聚集发育模式,大港探区上古生界深层煤岩气理论研究与勘探实践对于渤海湾盆地深层煤岩气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有利成藏因素 发育模式 深层煤岩气 上古生界 大港探区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结构表征及三维地质建模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叔阳 何云峰 +3 位作者 王立鑫 尚浩杰 杨昕睿 尹艳树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5,共12页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以及动态生产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断控型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层级划分;基于层级划分,通过地震资料属性提取与转换、深度学习、基于目标示性点过程模拟以及离散裂缝网络模拟(DFN)等方法...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以及动态生产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顺北1号断裂带断控型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层级划分;基于层级划分,通过地震资料属性提取与转换、深度学习、基于目标示性点过程模拟以及离散裂缝网络模拟(DFN)等方法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并以模型进行油气储量和油藏数值模拟,将拟合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顺北1号断裂带奥陶系断控型储层按层级由大到小分为走滑断裂影响带、断控体、类洞穴、类洞穴内簇充填和裂缝带共5个层级。(2)走滑断裂影响带受应力差异影响具有分段性,可细分为挤压段、拉分段和平移段;断控体在拉分段发育断裂交会型、单支走滑型,在平移段发育双断裂交错型和两断裂交会型,在挤压段发育双断裂扭曲型和双断裂交会型,共有6种平面组合样式;类洞穴在地震剖面上呈串珠状反射特征;类洞穴内部分为栅体与栅间(基岩),其中栅体又可进一步分为簇(角砾带)、簇间(裂缝带),整体表现为栅状结构,簇的物性更好;裂缝带为类洞穴的主要储集空间,在簇内部比簇间更发育,在一间房组比鹰山组更发育,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均以发育高角度裂缝为主,在两者连接处则以发育水平缝为主。(3)地质模型预测的油气储量与地质分析储量误差为1.75%,模型模拟的生产井地层压力及累产液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度较高,拟合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带 断控体 类洞穴 碳酸盐岩储层 三维地质建模 深度学习 奥陶系 顺北1号断裂带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山深部资源三维智能预测理论与方法
8
作者 毛先成 邓浩 +2 位作者 陈进 刘占坤 韩小文 《矿产勘查》 2024年第8期1365-1378,共14页
当前,中国主要矿产大多面临后备资源不足问题,在大中型矿山深部寻找可接替资源已成为保障主要矿产的战略措施。然而,金属矿山深部找矿预测面临着矿床深部结构不清、深部控矿规律隐蔽、深部矿体空间定位难度大等关键问题,亟须建立适应矿... 当前,中国主要矿产大多面临后备资源不足问题,在大中型矿山深部寻找可接替资源已成为保障主要矿产的战略措施。然而,金属矿山深部找矿预测面临着矿床深部结构不清、深部控矿规律隐蔽、深部矿体空间定位难度大等关键问题,亟须建立适应矿山真三维空间要求的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新理论并取得关键技术突破。针对这些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笔者通过持续的探索和研究创新,先后提出隐伏矿体立体定量预测、深部资源三维可视化预测,最终提出并建立深部资源三维智能预测理论与方法,实现了矿床深部三维结构重建的自动化与精细化、深部控矿规律表征的定量化与透明化、深部成矿空间矿体定位的精准化与智能化。该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成矿系统分析与找矿概念模型构建、矿床深部结构贝叶斯数据同化三维精细重建、矿床深部地质结构三维几何-物质分析与成矿信息提取、深部矿体空间定位规律深度学习与三维预测等重要方法与关键技术。该理论与方法先后在山东胶西北金矿集区、甘肃金川铜镍矿等地取得成功应用,在矿区深部探获厚度大、高品位矿体,取得深部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矿预测 三维地质建模 成矿信息提取 矿产智能预测 深部矿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精细地质建模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吕心瑞 孙建芳 +4 位作者 李红凯 夏东领 邬兴威 韩科龙 侯加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5-1210,共16页
深层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受古地貌、构造及岩溶作用控制,储集体类型多样,尺度差异大,高度离散,非均质性极强,传统建模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针对此类油藏建模缺乏储集体发育模式指导、真... 深层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受古地貌、构造及岩溶作用控制,储集体类型多样,尺度差异大,高度离散,非均质性极强,传统建模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针对此类油藏建模缺乏储集体发育模式指导、真实统计规律约束、缝洞结构模拟及优化算法等关键问题,攻关形成了以“成因分类、多元约束、多点统计”为核心的缝洞结构精细建模技术系列。在储集体结构表征、物性模拟和分类融合等方面构建5大特色技术,包括:(1)古暗河结构多点统计建模方法;(2)分区带多元约束断控岩溶建模方法;(3)成因控制表层岩溶协同模拟方法;(4)岩溶相控与等效计算相结合的物性模拟方法;(5)基于成因次序的分类模型融合及动态优化方法。缝洞型油藏地质建模实现了4个转变:(1)建模对象从储集体外部形态轮廓转向缝洞内部成因结构;(2)井间模拟实现了单一约束到多元控制;(3)建模方法由以地震雕刻为主发展为多学科协同表征;(4)建模工具由商业软件发展为与自研模块相结合的方式。结果表明:地质模型与实钻井符合率显著提升,支撑了15个单元的地质建模,覆盖地质储量1.5×108 t。模型应用于细化储量构成、油藏数值模拟和开发方案调整等,效果显著,为此类油藏剩余油挖潜和提高采收率措施制定奠定了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暗河系统 断控岩溶 表层岩溶 缝洞结构 精细地质建模 碳酸盐岩储层 深层-超深层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煤田各类型地质体CCS源汇潜力评估及其匹配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辉煌 桑树勋 +4 位作者 张平松 刘世奇 王章飞 郭金冉 陈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80-3592,共13页
开展淮南煤田各类型地质体CCUS源汇潜力评估及其匹配性研究,对于CO_(2)–ECBM技术工程化推广意义深远。以淮南煤田各类型地质体(深部不可采煤层、残留煤体、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了各类型地质体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估方法;其次... 开展淮南煤田各类型地质体CCUS源汇潜力评估及其匹配性研究,对于CO_(2)–ECBM技术工程化推广意义深远。以淮南煤田各类型地质体(深部不可采煤层、残留煤体、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了各类型地质体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估方法;其次,分析了各类型地质体CO_(2)地质封存潜力;然后,基于成本最低目标函数及改进节约里程法,开展了CO_(2)地质封存源汇匹配研究,并优化了其管网设计;最后,基于3步走思路,提出了CCS源汇管网规划设计思路的系统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燃煤电厂年平均CO_(2)排放量为0.588亿t,深部不可采煤层、残留煤体及采空区内CO_(2)地质封存总潜力分别为7.6200亿、0.0517亿、0.8246亿t,可分别封存CO_(2)12.97 a、0.088 a及1.40 a;10 a周期内,深部不可采煤层可封存CO_(2)5.876亿t,累计规划管道217.0960 km,需要资金373亿美元;1.45 a周期内,生产矿井及关闭矿井可封存CO_(2)0.852亿t,累计规划管道464.5161 km,需要资金73.6亿美元;基于改进节约里程法,CCS源汇匹配各地质封存汇点累计节约里程266.6127 km,累计节约成本11.21亿美元,分别占管道运输总里程、总成本的57.40%、79.95%;基于3步走思路,可分阶段、分区域实现淮南煤田各CO_(2)排放源及CO_(2)封存汇的全线贯通,可实现CO_(2)的全部运输及地质封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源汇匹配模型 CO_(2)地质封存 节约里程法 深部不可采煤层 淮南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碳酸盐岩强非均质储层双重介质三维地质建模——以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长兴组储层为例
11
作者 李辉 游瑜春 +3 位作者 曾大乾 刘国萍 郑文波 张睿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普光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地层埋深大、礁滩相发育、基质物性差、天然裂缝广泛发育、储层非均质强等特征,开展此类强非均质储层双重介质的三维地质建模具有很大的挑战。为此,将储层建模对象划分为基质与裂缝2大介质,基于单井解释数据与... 普光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地层埋深大、礁滩相发育、基质物性差、天然裂缝广泛发育、储层非均质强等特征,开展此类强非均质储层双重介质的三维地质建模具有很大的挑战。为此,将储层建模对象划分为基质与裂缝2大介质,基于单井解释数据与地震波阻抗数据体,通过井-震结合、逐级相控、多趋势融合概率体约束建立基质模型;按照分尺度、分期次建模思路,通过融合成因-地质-地震,综合构造应力场、距断层远近和裂缝地震敏感属性,采用熵权法联合专家经验评价的方式,多元融合构建裂缝空间展布约束体;在该约束体约束下,以离散裂缝网络建模方法构建裂缝模型。对融合后的基质-裂缝双重介质模型开展气藏数值模拟,各井历史拟合率最高可达90%,拟合误差控制在20%以内,模型拟合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碳酸盐岩储层 强非均质性 多趋势融合概率体 双重介质 三维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观地质模型分类的深埋输水隧洞衬砌外水压力研究
12
作者 雒少江 丁卫华 +4 位作者 薛海斌 李玉波 严广艺 宋常贵 张东旭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7-184,192,共9页
衬砌的外水压力对富水深埋隧洞衬砌厚度和排水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往往忽略宏观地质条件对渗流场的影响规律分析,导致深埋隧洞外水压力估算结果和衬砌设计方案缺乏可靠性的评价。论文依托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工程,将富水... 衬砌的外水压力对富水深埋隧洞衬砌厚度和排水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往往忽略宏观地质条件对渗流场的影响规律分析,导致深埋隧洞外水压力估算结果和衬砌设计方案缺乏可靠性的评价。论文依托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工程,将富水地区深埋隧洞概化为分水岭下、傍山区域、河流下3种代表性的宏观地质环境模型,研究地质条件因素和工程措施对围岩渗流场和衬砌外水压力的影响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①洞顶地下水高度相同和衬砌不透水条件下,分水岭隧洞周围地下水的渗流方向以竖向为主;河流下隧洞周围地下水的渗流方向以水平为主。分水岭隧洞、傍山区域隧洞、河流下隧洞外水压力折减系数依次增大。分水岭下隧洞外水压力折减系数随着埋深增大而增大,依次为0.72、0.77、0.84;而傍山隧洞、河流下隧洞外水压力折减系数几乎不变,分别是0.91、0.91、0.93和0.95、0.96、0.96。②采取相同排水措施后,随着埋深增大,分水岭隧洞外水压力折减系数依次为0.15、0.42、0.64,降压效果最好;而傍山隧洞、河流下隧洞外水压力折减系数分别是0.48、0.67、0.77和0.63、0.80、0.83,降压效果逐渐变差;③隧洞埋深1200 m时,分水岭、傍山和河流下隧洞外水压力折减系数随着围岩渗透系数的增大外水压力折减系数分别介于0.43~0.73、0.67~0.89和0.80~0.95,均呈现外水压力随着隧洞埋深增大而增大的规律性。研究成果具有普适性,可以从隧洞宏观水文地质条件与外水压力折减系数的规律性评估富水地区隧洞衬砌抗水压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深埋隧洞 宏观地质模型 衬砌 外水压力 排水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断控岩溶型溶洞训练数据集构建和生成对抗网络三维建模应用
13
作者 胡迅 侯加根 刘钰铭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3期422-433,共12页
目前,尚未存在全面的断控岩溶型溶洞训练数据集用于深度学习建模。本文采用基于露头资料、地震数据、可靠的地质模型以及基于目标的方法研制了断控岩溶型溶洞原型模型,对不同来源的原型模型集进行组合、旋转、裁剪和优选操作来构建可靠... 目前,尚未存在全面的断控岩溶型溶洞训练数据集用于深度学习建模。本文采用基于露头资料、地震数据、可靠的地质模型以及基于目标的方法研制了断控岩溶型溶洞原型模型,对不同来源的原型模型集进行组合、旋转、裁剪和优选操作来构建可靠且多样的断控岩溶型溶洞相训练数据集,同时构建相应的虚拟井和概率体训练数据集,作为训练条件化生成对抗网络的数据输入。将训练好的生成器卷积神经网络应用于塔河油田TH12330井区,生成的多个断控岩溶型溶洞地质模型符合地质模式,吻合条件井、概率体数据,且与构造、裂缝和累产基本一致。本研究探索了断控岩溶型溶洞多源训练数据集的构建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也为其它类型储层深度学习建模中构建可靠且多样化的训练数据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控岩溶型溶洞 训练数据集 生成对抗网络 深度学习 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钻孔地质信息的煤岩图像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季 马潇锋 +5 位作者 吴洁琪 强旭博 武荔阳 闫博 董继辉 陈朝森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43,68,共7页
当前应用于煤岩图像识别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存在体积庞大、计算过程冗杂等问题,难以满足实时检测要求,且对低照度、高粉尘等复杂环境适应性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钻孔地质信息的煤岩图像识别方法。首先,通过改进的谱残差... 当前应用于煤岩图像识别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存在体积庞大、计算过程冗杂等问题,难以满足实时检测要求,且对低照度、高粉尘等复杂环境适应性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钻孔地质信息的煤岩图像识别方法。首先,通过改进的谱残差显著性检测(ISRSD)算法增强煤岩图像质量,有效减弱复杂环境对煤岩图像特征造成的不利影响;然后,使用加入注意力机制的VGG(AVGG)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VGG的基础上进行剪枝、加入卷积注意力模块(CBAM)和引入自适应学习率调整策略,高效提取煤岩图像特征;最后,利用贝叶斯模型融合煤岩图像特征和由钻孔地质柱状图获取的钻孔地质信息,提升煤岩分类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经ISRSD算法增强后的图像目标更突出,色彩失真程度更低,且边缘、纹理等图像特征保留相对完整;AVGG模型的准确率与VGG模型相当,但平均推理时间、参数量及模型大小分别仅为VGG模型的15.61%,33.44%及33.40%;与仅使用AVGG模型识别煤岩图像相比,利用贝叶斯模型融合钻孔地质信息后,准确率提高了1.85%,达97.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识别 钻孔地质信息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图像增强 贝叶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巴滩坝址深部破裂岩体特征及对拱坝稳定的影响
15
作者 蒋峻峰 赵其华 +2 位作者 邓燕华 王谊 吴浩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7-167,共11页
深部破裂在中国西部深切峡谷地区的岸坡深部岩体内广泛发育,其工程地质特性与发育分布特征对坝基岩体安全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以叶巴滩坝址区岩体内深部破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拱坝附近岩体深部破裂发育基本特征与工程地质特性,对深部... 深部破裂在中国西部深切峡谷地区的岸坡深部岩体内广泛发育,其工程地质特性与发育分布特征对坝基岩体安全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以叶巴滩坝址区岩体内深部破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拱坝附近岩体深部破裂发育基本特征与工程地质特性,对深部破裂成因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投影统计实测法分析了深部破裂发育程度与岩体连通率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深部破裂带位置岩体节理裂隙形成的新潜在滑移面的特征;基于JRC-JCS模型与Mohr-Coulomb强度准则,推导了一种考虑结构面起伏、节理裂隙和岩桥强度参数以及作用在岩体剪切面上的压应力等因素的非贯通性滑面参数取值方法。以2760 m拱圈高程附近典型中等与强烈深部破裂为例,采用工程地质稳定评价方法与有限元法分析了中等与强烈深部破裂对拱坝稳定的影响。研究表明:深部破裂节理裂隙优势产状方向大致与河流走向一致,其倾角以中陡倾为主,当强烈或中等深部破裂带穿过不稳定块体时,可与构成滑移面的断层等结构面共同形成新的不稳定滑移体;不同类型深部破裂带中节理裂隙对岩体连通率及其岩体力学指标具有显著不同影响;深部破裂对岩体内的应力传递具有削弱或阻隔作用;左岸2760 m高程抗力体内的强烈与中等深部破裂对该处不稳定体内的局部变形影响较大,建议采用灌浆加固或置换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破裂 深卸荷带 节理裂隙 岩体连通率 JRC-JCS模型 Mohr-Coulomb强度准则 工程地质稳定评价方法 叶巴滩特高拱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定向井地质工程力学耦合机理研究进展与认识
16
作者 成海 张逸群 +1 位作者 王印 刘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3-599,646,共8页
超深定向井是开发深层、超深层油气的重要手段,但深部地层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压力系统、储层流体和工程力学特征等方面存在的复杂性,使超深定向井钻完井工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开展超深定向井地质工程力学耦合机理研究对于高... 超深定向井是开发深层、超深层油气的重要手段,但深部地层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压力系统、储层流体和工程力学特征等方面存在的复杂性,使超深定向井钻完井工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开展超深定向井地质工程力学耦合机理研究对于高效开发深层、超深层油气具有重要意义。从超深复杂构造条件下的三维地质建模、地层岩石力学和地应力的评估、超深复杂岩性多成因地层压力预测以及超深定向井地层-钻头-钻柱耦合力学计算4个方面对超深定向井地质工程力学耦合机理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分析认为:由于深层地质力学具有抽象性和较强的各向异性,导致了目前地质力学成果很难实际应用在超深定向井钻井中。对此,需要深入开展微观-介观-宏观多尺度耦合研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进行三维地质建模;通过岩石力学和大数据等手段,创新融合理论与新技术,综合实验测试与现场数据,建立地应力预测的新方法;深入开展随钻测量技术研究,建立地层孔隙压力预测及监测数据平台;基于地质资料及人工智能平台,优选钻井参数、钻具组合,建立超深定向井钻柱-钻头-岩石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中国安全高效开展深层、超深层定向井钻井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力学耦合机理 超深定向井 三维地质建模 地应力 地层-钻头-钻柱力学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胜煤田地质封存三维深地建模
17
作者 杜松 范莹琳 +4 位作者 崔文瑞 史亚锋 赵岳 赵杰 张啸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1-158,共8页
深部地质封存是目前最具前景的高盐水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方式。以钻孔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地形及地质数据资料,利用Surpac软件构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东胜煤田地质封存潜力区的三维地质模型,模型共收集了研究区内8口深度超过2000 m的深... 深部地质封存是目前最具前景的高盐水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方式。以钻孔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地形及地质数据资料,利用Surpac软件构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东胜煤田地质封存潜力区的三维地质模型,模型共收集了研究区内8口深度超过2000 m的深井资料,构建了覆盖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深地封存潜力区的三维地质模型,通过分析模型中地层展布几何学特征,结合示范工程岩心测试分析结果,总结研究区内深部地质封存潜在储层刘家沟组的赋存形式、封存有利特点及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范围内潜在封存储层刘家沟组整体地层厚度变化不大,但总体而言区域西南部刘家沟组比东北部深度更深、地层厚度更大,具有更大的潜在封存空间,可积极开展深部地质封存科学实践;刘家沟组长石砂岩为封存提供了微裂隙空间,是使该地层成为封存有利层位的重要特征,根据三维地质建模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刘家沟组总体厚度处于277~460 m之间,潜在封存空间可达2790000 km3;由于当前已有地质封存示范工程数量较少,因此该模型可为少量钻孔数据背景下的区内其他缺少钻孔数据的封存层位深度及厚度变化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质封存技术 三维地质建模 深地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地质信息融合技术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陈敬东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9期70-72,共3页
矿产资源是“工业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乃“国之大者”。能源资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须臾不可忽视。在寻求提高地下矿产资源勘查效率的过程中,本文全面探讨了多源地质信息融合技术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路径,涉及数据获取与初步整合、... 矿产资源是“工业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乃“国之大者”。能源资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须臾不可忽视。在寻求提高地下矿产资源勘查效率的过程中,本文全面探讨了多源地质信息融合技术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路径,涉及数据获取与初步整合、特征提取与高级分析、3D建模与可视化、地质解释与资源评估、钻探验证与调整以及持续优化与迭代等方面。这些关键路径的落实,可促使多源地质信息融合技术显著提高勘探的精度和效率,深化对地质过程的理解,并优化资源评估和勘探决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地质信息融合 深部找矿 地质勘探 3D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精细地质建模技术进展与攻关方向 被引量:14
19
作者 何治亮 赵向原 +11 位作者 张文彪 吕心瑞 朱东亚 赵峦啸 胡松 郑文波 刘彦锋 丁茜 段太忠 胡向阳 孙建芳 耿建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33,共18页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是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领域。如何精准刻画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体空间展布及储集参数分布特征,是高效勘探开发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对储层地质分析、测井评价、地震预测、地质建模等相关技术发展现... 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是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领域。如何精准刻画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集体空间展布及储集参数分布特征,是高效勘探开发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对储层地质分析、测井评价、地震预测、地质建模等相关技术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研究面临资料少、品质差、精度低,加之储层非均质性强等难题,深入开展了深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机理与分布规律研究,研发集成了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描述与建模的关键技术系列,包括:(1)多尺度、多属性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知识库构建技术;(2)地质分析新技术——从宏观到微观的储层地质观测分析技术,储层微区原位沉积、成岩环境定性-定量分析技术,储层发育机理与过程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技术;(3)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新技术——基于全域测井仿真的储层类型识别与参数定量评价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的沉积微相识别技术;(4)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新技术——深层碳酸盐岩地震岩石物理建模技术,岩石物理引导的机器学习储层参数预测与不确定性评价技术;(5)深层碳酸盐岩地质建模新技术——多点地质统计学新算法,地质过程模拟技术,人工智能地质建模技术。分别建立了面控、断控、相控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技术流程,并选择塔里木盆地塔河、顺北油气田和四川盆地元坝气田进行了有效应用,为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最后,提出了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未来攻关方向:(1)升级储层地质知识库,提高对建模的支撑力度;(2)扩充基于地质过程的建模技术,完善应用研究;(3)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地球物理解释、预测技术,提升复杂储层刻画能力;(4)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建模新方法,不断提高储层表征精度和模型的可靠性;(5)创建深层储层地质模型的快速更新技术,不断提高模型更新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知识库 储层地质分析 储层测井评价 储层地震预测 人工智能建模 精细地质建模 碳酸盐岩储层 深层-超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衰减对地震分辨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发祥 宁鹏鹏 +2 位作者 刘斌 邸志欣 任宏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84-87,178+5,共6页
大地吸收衰减作用是获得中深层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主要障碍,因此研究一个地区的地层吸收衰减是进行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基础。以往地质模型正演分析技术主要用在观测系统设计上,本文将该技术推广应用到吸收衰减对深层分辨率的影响研究上... 大地吸收衰减作用是获得中深层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主要障碍,因此研究一个地区的地层吸收衰减是进行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基础。以往地质模型正演分析技术主要用在观测系统设计上,本文将该技术推广应用到吸收衰减对深层分辨率的影响研究上,能更好地从理论上指导深层地震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衰减 深层 分辨率 地质模型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