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遥感指数协同推理的地表异常检测方法
1
作者 王立波 高智 王桥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69-1678,共10页
地表异常检测是遥感图像处理领域颇具挑战的前沿问题。一方面,地表异常样本搜集困难,可训练样本稀缺。另一方面,地表异常场景类内差异大,类间相似性高,分类混淆问题突出。因此,该文提出一种融合遥感指数协同推理的地表异常检测方法(Deep... 地表异常检测是遥感图像处理领域颇具挑战的前沿问题。一方面,地表异常样本搜集困难,可训练样本稀缺。另一方面,地表异常场景类内差异大,类间相似性高,分类混淆问题突出。因此,该文提出一种融合遥感指数协同推理的地表异常检测方法(DeepIndex)。DeepIndex在大规模预训练视觉语言模型基础上,设计轻量级自适应微调模块,实现少样本高效学习。同时,DeepIndex引入具有物理机理的遥感指数先验辅助模型推理,改善分类混淆问题。为了验证方法有效性,该文构建了一个多光谱地表异常检测数据集(MS-ESAD),包含2768张多光谱遥感图像,红、绿、蓝、红外等6个波段以及野火、绿潮、蓝藻3种地表异常类型。DeepIndex在MS-ESAD和NWPU45数据集上均表现优异,在少量样本训练(20%)条件下,分别取得92.36%和94.39%的分类精度。同时,消融实验表明,融合遥感指数协同推理能够显著改善模型分类混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异常检测 深度学习 遥感指数 视觉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预报AI气象大模型国际发展动态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黄小猛 林岩銮 +3 位作者 熊巍 李佳皓 潘建成 周勇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4,共9页
数值预报是研究地球系统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加深科学家对大气、海洋、气候和环境等复杂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变化过程的理解,在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模式复杂度和分辨率的提高,传统数值模式在气... 数值预报是研究地球系统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加深科学家对大气、海洋、气候和环境等复杂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变化过程的理解,在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模式复杂度和分辨率的提高,传统数值模式在气候变化研究和气候预测方面取得了迅速的进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得到数据同化、集合耦合、高性能计算和不确定性分析等多方面的支持。而近年来,“AI+气象”的交叉研究在气象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多种深度学习架构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依托强大的计算资源和海量的数据进行训练,能够以新的科学范式进行高效数值预报。气象大模型不断涌现,一些科技公司如华为、英伟达、DeepMind、谷歌、微软等,以及国内外高校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密歇根大学、莱斯大学等发布了多个涵盖临近预报、短时预报、中期预报和延伸期预报等不同领域的气象大模型。这标志着人工智能与气象领域的交叉融合已经达到新的高度。尽管气象大模型在现阶段取得了较大突破,但其发展仍然面临弱可解释性、泛化能力不足、极端事件预报强度偏低、智能预报结果过平滑、深度学习框架能力需要拓展等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 地球系统模式 深度学习 气象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W模型的地球深部流体组成与水岩相互作用计算方法综述
3
作者 兰春元 张立飞 +3 位作者 陶仁彪 胡晗 张丽娟 王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6,共13页
水岩相互作用会导致流体中元素的价态、赋存形式等发生改变,进而对元素的富集成矿、循环通量等产生影响。由于地球深部样品与实验数据有限,建立和使用地球深部流体模型可以有效地增加人们对深部流体及水岩相互作用的认知。Deep Earth Wa... 水岩相互作用会导致流体中元素的价态、赋存形式等发生改变,进而对元素的富集成矿、循环通量等产生影响。由于地球深部样品与实验数据有限,建立和使用地球深部流体模型可以有效地增加人们对深部流体及水岩相互作用的认知。Deep Earth Water(DEW)模型是一种描述地球深部流体热力学性质的数据库,其可以与矿物热力学数据库联用,实现对地球深部水岩相互作用过程的模拟研究。本文阐释了使用DEW模型描述深部流体的必要性,叙述了应用DEW模型进行深部流体物种和水岩相互作用计算的基本原理,介绍了一种基于DEW模型计算流体物种的软件——FluidsLab,列举了地球深部流体以及水岩相互作用的应用案例与研究现状,最后对DEW模型后续的应用与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相互作用 俯冲带 地球深部流体 热力学 DEW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胜煤田地质封存三维深地建模 被引量:1
4
作者 杜松 范莹琳 +4 位作者 崔文瑞 史亚锋 赵岳 赵杰 张啸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1-158,共8页
深部地质封存是目前最具前景的高盐水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方式。以钻孔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地形及地质数据资料,利用Surpac软件构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东胜煤田地质封存潜力区的三维地质模型,模型共收集了研究区内8口深度超过2000 m的深... 深部地质封存是目前最具前景的高盐水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方式。以钻孔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地形及地质数据资料,利用Surpac软件构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东胜煤田地质封存潜力区的三维地质模型,模型共收集了研究区内8口深度超过2000 m的深井资料,构建了覆盖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深地封存潜力区的三维地质模型,通过分析模型中地层展布几何学特征,结合示范工程岩心测试分析结果,总结研究区内深部地质封存潜在储层刘家沟组的赋存形式、封存有利特点及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范围内潜在封存储层刘家沟组整体地层厚度变化不大,但总体而言区域西南部刘家沟组比东北部深度更深、地层厚度更大,具有更大的潜在封存空间,可积极开展深部地质封存科学实践;刘家沟组长石砂岩为封存提供了微裂隙空间,是使该地层成为封存有利层位的重要特征,根据三维地质建模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刘家沟组总体厚度处于277~460 m之间,潜在封存空间可达2790000 km3;由于当前已有地质封存示范工程数量较少,因此该模型可为少量钻孔数据背景下的区内其他缺少钻孔数据的封存层位深度及厚度变化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地质封存技术 三维地质建模 深地模型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深部科学研究的新进展--记2007年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 被引量:5
5
作者 赵素涛 金振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8-316,共19页
主要根据2007年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秋季会议的资料,简述了地球深部科学研究最近几年来的新进展。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领域:复杂的地球动力学模拟到状态方程理论和实验研究;地幔相变和地震的不连续性到深源地震机制;地核的结构和动... 主要根据2007年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秋季会议的资料,简述了地球深部科学研究最近几年来的新进展。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领域:复杂的地球动力学模拟到状态方程理论和实验研究;地幔相变和地震的不连续性到深源地震机制;地核的结构和动力学到地球内部的挥发性物质和熔体等地球深部科学研究。从会议的内容看出有三个亮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1)学科间的融合是地球深部科学研究的主流方向;(2)国际间的合作是当前地球深部科学研究的一大亮点;(3)高精度的技术(超级计算机(supercomputers)和集群(clusters)纵观计算机)是地球深部科学研究的新手段。中国科学家应该关注固体地球科学中这个前缘研究同时共享世界先进科学研究的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U 地球深部研究 动力学模拟 状态方程 地幔相变 地核 挥发性物质和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坑壁土压力模式与支护结构安全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彭社琴 赵其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3-517,共5页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深基坑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施工过程土压力沿坑深变化有直线递增、波状递增、附加荷载作用等分布模式。对不同土压力分布模式下支护结构内力进行分析得出:直线递增(三角形)荷载作用下,整个墙身上部...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北锚碇深基坑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施工过程土压力沿坑深变化有直线递增、波状递增、附加荷载作用等分布模式。对不同土压力分布模式下支护结构内力进行分析得出:直线递增(三角形)荷载作用下,整个墙身上部弯矩较小,下部则较大;波状递增土压力形式作用下,整个墙体挠曲多变,并且在中上部就有较突出的弯矩作用;附加荷载土压力模式作用下,墙身上部弯矩异常突出。该分析结果对支护结构的可靠性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土压力分布模式 支护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大地水准面起伏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徐菊生 赖锡安 +5 位作者 卓力格图 晁定波 李建成 李延兴 胡新康 刘烈昭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8年第2期9-19,共11页
利用GPS水准对几个重力场模型计算的大地水准面进行了检验。利用WDM94模型编制了华北地区不同阶次的大地水准面起伏图,讨论了大地水准面起伏和该地区构造横向不均匀性的关系。结果显示:华北地区大地水准面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利用GPS水准对几个重力场模型计算的大地水准面进行了检验。利用WDM94模型编制了华北地区不同阶次的大地水准面起伏图,讨论了大地水准面起伏和该地区构造横向不均匀性的关系。结果显示:华北地区大地水准面由东向西逐渐降低,总体形态和本区地壳厚度呈镜像关系,且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大地水准面的梯度带和本区3种不同地形的分界带(华北平原,太行山区,鄂尔多斯块体)一致,其中115°(E)分界带和我国东部的主要地壳厚度梯度带一致;大地水准面零等值线的两侧是地震比较集中的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水准面 GPS水准 地球深部构造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卵石地层圆形深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家国 肖世国 +2 位作者 邹力 吴兴序 涂文博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3,共5页
在以砂卵石地层为主的成都平原地区,近年来圆形深基坑工程逐渐出现,但一直无适宜的支护结构土压力的确定方法,对土压力分布特征尚不清楚。运用弹塑性数值模拟方法,充分考虑桩土变形协调关系,确定了成都地区砂卵石地层的圆形深基坑支护... 在以砂卵石地层为主的成都平原地区,近年来圆形深基坑工程逐渐出现,但一直无适宜的支护结构土压力的确定方法,对土压力分布特征尚不清楚。运用弹塑性数值模拟方法,充分考虑桩土变形协调关系,确定了成都地区砂卵石地层的圆形深基坑支护结构上土压力的分布规律,呈现出在围护桩中下部偏大的近似三角形分布模式,平均值小于Rankine主动土压力。开展了模型试验研究,针对试验模型,数值计算值与试验值分布规律整体上具有相似性,二者较为接近,说明了数值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卵石地层 圆形深基坑 土压力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尖点突变模型的地铁深基坑土压力预警阈值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伟珂 张铮燕 龙昭琴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7-161,共5页
为提高地铁施工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尖点突变模型引入地铁施工灾害预警阈值的研究中,建立基于时效影响因子的地铁深基坑土压力尖点突变模型。该模型利用突变流形分析系统的平衡和临界状态,通过势函数突变点临界值确定预警阈值... 为提高地铁施工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尖点突变模型引入地铁施工灾害预警阈值的研究中,建立基于时效影响因子的地铁深基坑土压力尖点突变模型。该模型利用突变流形分析系统的平衡和临界状态,通过势函数突变点临界值确定预警阈值的大小,为地铁施工灾害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实例分析,计算出考虑时间效应的土压力预警阈值。结果表明,地铁深基坑土压力尖点突变模型消除了计算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并能反映基坑土压力突变的特点。当然,在实际工程施工中,需要对预警阈值进行及时的重新修正,以适应外界环境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点突变模型 预警阈值 深基坑 土压力 地铁施工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古地理重建的数字智能化趋势与方法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明才 陈安清 +16 位作者 任强 钟瀚霆 李志林 刘少峰 肖倚天 李海鹏 伍新明 姜莉莉 马超 林成发 郑栋宇 尤加春 孙晓明 遆鹏 王瀚 张蕾 程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56-2974,共19页
古地理重建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表构造过程、海陆格局和地貌环境特征的一项综合研究,并通过绘制表达海洋和大陆的古代轮廓以及重要的地形和地表环境的地图来呈现,是还原地球演化历史、预测能源矿产分布、认识生命和气候演变的基础性工... 古地理重建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表构造过程、海陆格局和地貌环境特征的一项综合研究,并通过绘制表达海洋和大陆的古代轮廓以及重要的地形和地表环境的地图来呈现,是还原地球演化历史、预测能源矿产分布、认识生命和气候演变的基础性工作。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方法的应用为古地理图快速更新和友好呈现提供了方便。目前,全球有多个团队发布了数字化的全球古地理重建模型以及相关的数据和方法,如EarthByte、PaleoMap、UNIL、Deep Time Maps等团队。笔者研究团队基于“深时数字地球(Deep-time Digital Earth,DDE)”国际大科学计划提出的数据-知识-模型驱动的古地理重建思想,提出基于数字化方法驱动的升级更新全球古地理图的新流程,并通过不断尝试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从知识图谱、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等方面开发了多项古地理重建应用技术。以东特提斯域中二叠世—中三叠世的古地理重建为例,首先在GPlates软件平台上重建了板块构造框架,再利用岩相古地理图自动生成地形地貌图并结合人工校正,最后在GPlates软件通过图层叠加实现了中二叠世—中三叠世东特提斯域的动态数字综合古地理重建。本用例与广泛使用的Scotese(2021)的古地理图对比,在成图效率、数据丰富性和可追溯性、模型准确性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并为该时期板块运动、冰期消亡、大洋缺氧和生物灭绝等重大地质事件的研究提供新的约束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时数字地球 古地理 大数据 机器学习 重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曹文贵 戴笠 张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5,共6页
为建立能够反映深部岩石变形全过程模拟方法,首先,针对强度准则的适用性条件建立了深部岩石强度准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部岩石微元强度度量方式,同时,引入统计损伤理论,考虑损伤阀值对岩石损伤度量的影响,从而建立了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为建立能够反映深部岩石变形全过程模拟方法,首先,针对强度准则的适用性条件建立了深部岩石强度准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部岩石微元强度度量方式,同时,引入统计损伤理论,考虑损伤阀值对岩石损伤度量的影响,从而建立了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其次,根据岩石三轴试验曲线特征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在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分别与围压之间的关系基础上,建立了能够反映不同围压下岩石变形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最后,将试验曲线与本文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模型不仅能够反映深部岩石的变形过程,还能较好地反映岩石强度随围压变化的特性,表明了本文模型与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岩石 强度准则 微元强度 统计损伤理论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竖井基坑平动模式挡墙的主动土压力 被引量:10
12
作者 应宏伟 梁文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59-1466,共8页
为了探究方形竖井基坑挡墙后空间主动土压力分布规律,建立了正交挡墙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长高比挡墙平动时墙后主动土压力分布及空间滑裂体形状变化规律,并提出考虑挡墙长高比影响的方形基坑空间主动土压力理论计算模型,给出... 为了探究方形竖井基坑挡墙后空间主动土压力分布规律,建立了正交挡墙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长高比挡墙平动时墙后主动土压力分布及空间滑裂体形状变化规律,并提出考虑挡墙长高比影响的方形基坑空间主动土压力理论计算模型,给出了深筒形基坑的定义和主动土压力合力及其作用点、挡墙中部截面土压力分布的理论公式.通过理论与数值的对比,发现两者吻合较好.研究表明:当挡墙长高比大于临界长高比时,空间滑裂体由中部的库伦主动土楔和角部的曲面体组成;当挡墙长高比小于临界长高比时,滑裂体无平直段,可定义为深筒形基坑,此时随挡墙长高比减小,主动土压力系数由库伦主动土压力系数逐渐减小,滑裂体倾角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筒形基坑 正交挡墙 平动模式 主动土压力 临界挡墙长高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古地理重建模型的构建方法、比较与知识发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侯章帅 樊隽轩 +1 位作者 张琳娜 沈树忠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99,共14页
作为深时数字地球项目的底层框架,全球古地理重建模型包括地质历史时期板块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以及地表特征两方面的内容。过去数十年里,基于不同方法、不同资料的全球古地理重建模型不断涌现。综合古地磁学、古生物学、沉积学、地球物理... 作为深时数字地球项目的底层框架,全球古地理重建模型包括地质历史时期板块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以及地表特征两方面的内容。过去数十年里,基于不同方法、不同资料的全球古地理重建模型不断涌现。综合古地磁学、古生物学、沉积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地球动力学领域的知识与资料解释古地理,并建立起数字化、可修改、随时间演变的模型是当前常见的方法。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全球古地理重建模型的构建方法,并比较了六种主流的重建模型(PaleoMap、PLATES、UNIL、GOLONKA、GMAP和EarthByte),旨在为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文章还介绍了数字化全球重建古地理模型在古气候、板块构造驱动力以及盆地演化方面的应用及知识发现。通过对现存模型的介绍,提出展望,希望在深时数字地球计划的框架下整合国内外优秀科学家,重新设计并建立真正统一的四维古地理重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时数字地球 古地理 重建模型 古气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结构参数变化的地球自由振荡简正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兆 孙和平 +1 位作者 雷湘鄂 陈晓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5-824,共10页
大地震激发导致的地球自由振荡可为获得地球深部结构提供重要手段,通过理论计算自由振荡简正模的本征周期,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可为地球深内部结构和新地球模型的研究提供有效约束.采用微分方程数值积分技术和G-D1066A地球模型,本文... 大地震激发导致的地球自由振荡可为获得地球深部结构提供重要手段,通过理论计算自由振荡简正模的本征周期,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可为地球深内部结构和新地球模型的研究提供有效约束.采用微分方程数值积分技术和G-D1066A地球模型,本文计算了0~48阶的187个球型自由振荡简正模的本征周期,将计算结果与Gilbertt和Dziewonski等3组模型理论结果及Ness等4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相对偏差在0.3%以内.分析说明由于考虑了地幔、外核和内核等不同分层密度和拉梅参数变化的影响,获得了较高精度的地球自由振荡简正模周期.本文提供的理论计算结果可为修正真实地球内部参数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球型自由振荡 数值积分法 G-D1066A模型 地球深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及相邻区域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意义
15
作者 朱介寿 蔡学林 +1 位作者 曹家敏 严忠琼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93-803,共11页
中国大陆及邻近陆域海域是晚古生代以来由多个较小的板块或地块汇聚形成的。中生代亚洲东部岩石圈拉张解体和减薄。古新世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引起地壳缩短隆升,形成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造山带。根据中国大陆及相邻区域天然地震、人工地... 中国大陆及邻近陆域海域是晚古生代以来由多个较小的板块或地块汇聚形成的。中生代亚洲东部岩石圈拉张解体和减薄。古新世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引起地壳缩短隆升,形成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造山带。根据中国大陆及相邻区域天然地震、人工地震及其他地学资料,采用多学科多手段进行反演。对沉积层、地壳、岩石圈特性及厚度变化进行研究,探讨中国大陆及相邻陆域海域岩石圈结构特征及深部动力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及相邻陆域海域 岩石圈结构模型 地球深部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