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锥形凹模径向分块压边拉深工艺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孔晓华 秦泗吉 +1 位作者 陆宏 郑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528-2532,2538,共6页
采用圆锥形凹模拉深工艺可以提高成形极限,但需要用压边圈将板坯先压成与凹模面吻合的形状,当变形程度较大时,板坯很容易起皱。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提出了将圆锥形凹模与径向分块压边方法结合的工艺,该工艺可有效改善压边圈与板坯的约束状... 采用圆锥形凹模拉深工艺可以提高成形极限,但需要用压边圈将板坯先压成与凹模面吻合的形状,当变形程度较大时,板坯很容易起皱。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提出了将圆锥形凹模与径向分块压边方法结合的工艺,该工艺可有效改善压边圈与板坯的约束状态,从而达到抑制起皱的目的。对圆筒形件的拉深成形,采用了刚柔复合的径向分块压边圈结构,设计了圆锥形凹模径向分块多压边圈拉深模,取不同凹模半锥角的圆锥形凹模进行了圆筒形件的拉深成形实验。实验表明,新的压边方法能有效克服初始成形过程的起皱,可与锥度较小的凹模一起使用。采用凹模半锥角为45°的凹模,得到AA5754、AA6061和08Al三种板材的极限拉深系数分别为0.410、0.431、0.373,显著提高了成形极限。对圆锥形凹模的拉深成形,给出了理论计算成形极限的方法,理论与实验结果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形凹模拉深成形 径向分块压边 起皱 拉深成形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孔焊片多道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姚志英 刘瑞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05-208,共4页
通过对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制定了连续拉深的工艺方案。对毛坯尺寸、修边余量、拉深系数、各次拉深直径及拉深高度进行了设计,对工序排样进行了计算,并制定出工序排样方案,设计出拉深冲裁级进模的模具结构图。
关键词 双孔焊片 工艺尺寸 工序排样 拉深 级进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级进模筒形拉深工步工艺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珍媛 阮锋 +1 位作者 管灿 周驰 《电加工与模具》 2006年第4期50-53,共4页
在带有拉深工步的级进模设计中,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其拉深工步进行工艺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级进模中的拉深工步要受到其他工步的牵制,其拉深成形比单个零件的拉深要困难一些,因此在对拉深工步的工艺性进行数值模拟时,所建立的毛坯几何... 在带有拉深工步的级进模设计中,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其拉深工步进行工艺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级进模中的拉深工步要受到其他工步的牵制,其拉深成形比单个零件的拉深要困难一些,因此在对拉深工步的工艺性进行数值模拟时,所建立的毛坯几何模型、边界条件和压边条件等也都与单工序模有差别。结合某工厂的攻关项目,运用ANSYS对级进模中筒形拉深工步的成形性能和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经生产实际验证,该分析过程合理、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分析 数值模拟 拉深工步 级进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零件模具设计及CAE分析优化
4
作者 刘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143,共2页
从材料、结构形状和尺寸精度方面,分别对某矩形零件进行了工艺性分析,并在三维造型软件Pro/E中建立了实体模型。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确定了拉深、翻边切边、冲底孔(复合模具)的工艺方案。采用此工艺方案和模具提高了矩形零件... 从材料、结构形状和尺寸精度方面,分别对某矩形零件进行了工艺性分析,并在三维造型软件Pro/E中建立了实体模型。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确定了拉深、翻边切边、冲底孔(复合模具)的工艺方案。采用此工艺方案和模具提高了矩形零件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零件 模具设计 拉深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扬声器盆架冲孔拉深级进模设计
5
作者 覃日强 林若森 《精密成形工程》 2011年第5期63-66,共4页
针对一种小型扬声器盆架拉深系数较大的特点,对现有加工工艺方法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先冲孔后拉深的级进模具。该模具将原有的5副模具减少到2副,冲压过程由8步变为2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关键词 扬声器盆架 冲孔 拉深 冲压工艺 级进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封头锻件成形技术分析与试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彪 胡振志 +3 位作者 丁克强 高伟 秦红付 肜亮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36,共10页
通过对封头锻件关键成形方法和控制难点进行综合分析,首次提出了“全断面镦粗+十字进砧压实+旋转进砧压实”主变形控制新方法和拉深成形整体模具结构设计方案。结合工艺性分析,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锻透压实工艺方案的可靠性进行了仿真分... 通过对封头锻件关键成形方法和控制难点进行综合分析,首次提出了“全断面镦粗+十字进砧压实+旋转进砧压实”主变形控制新方法和拉深成形整体模具结构设计方案。结合工艺性分析,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锻透压实工艺方案的可靠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多角度分析了拉深成形阶段影响封头壁厚变化的关键因素,重点分析了模具间隙、凹模圆角和模具润滑条件对各部减薄量的影响规律,对新方案压实工艺参数控制和采用整体模具结构设计的成形效果及质量进行了预测。最终确了定最优主变形锻透压实方案和整体模具结构设计,并通过生产试制验证了工艺参数及成形工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封头 锻造压实 整体模具 拉深成形 壁厚变化 工艺参数 F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Ti-IF钢高速深冲多步拉深工艺研究
7
作者 柳美玲 汤亨强 +1 位作者 严文超 陈其伟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9-90,共12页
为研究Nb-Ti-IF钢深冲时各工序各部位壁厚减薄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及微观组织观测对各工序各主要部位进行研究,建立了冲压模型,系统研究了深冲过程中的金属流动规律。结果表明,在各工序拉深过程中晶粒变形剧烈,尤其是在凸凹模圆角处。随... 为研究Nb-Ti-IF钢深冲时各工序各部位壁厚减薄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及微观组织观测对各工序各主要部位进行研究,建立了冲压模型,系统研究了深冲过程中的金属流动规律。结果表明,在各工序拉深过程中晶粒变形剧烈,尤其是在凸凹模圆角处。随着拉深工序的进行,晶粒逐渐从典型的铁素体晶粒变得细长,在最后两个拉深工序中晶粒拉伸更加明显。拉深过程中应力主要集中于凹模半模锥角以及定径带位置附近。筒壁最小厚度达到0.35 mm,并且筒壁厚度均匀。对模拟得到的每一工序的拉深成品件的特殊位置进行了厚度测量,在拉深高度方向上,从筒壁中下部到模角附近壁厚逐渐减小,底部也存在减薄情况,筒壁中下部减薄量最大,可达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组织 金属流动 凹凸模圆角 深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