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地征收最优规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边际理论视角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良健 李辉 +1 位作者 禹诚 张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9,共9页
研究目的:针对当前盲目征收耕地的现象,探讨耕地征收最优规模测算方法,为科学调控耕地征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生产函数模型与面板计量方法。研究结果:2005—2010年耕地征收实际规模从过度征收逐步趋近于最优规模;"十二五"... 研究目的:针对当前盲目征收耕地的现象,探讨耕地征收最优规模测算方法,为科学调控耕地征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生产函数模型与面板计量方法。研究结果:2005—2010年耕地征收实际规模从过度征收逐步趋近于最优规模;"十二五"期间需新增耕地规模为153.27万hm2。研究结论:(1)基于边际理论视角测算耕地征收最优规模的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各地合理确定耕地征收规模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参考;(2)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的耕地效益最大化是确定当前最优征收规模的标准;(3)提升耕地的边际效益是解决当前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扩张矛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征收 最优规模 边际效益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影响征地补偿价格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海云 刘吉云 王庆秀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0-122,共3页
对河北省高碑店市10个村50位失地农户自1994年以来三次大规模征地的土地征用价格进行实际调查显示,土地征用后的用途是影响土地补偿价格的重要因素。另外,土地补偿价格是国家、用地单位、村集体和农户四者博弈的结果,土地补偿价格的高... 对河北省高碑店市10个村50位失地农户自1994年以来三次大规模征地的土地征用价格进行实际调查显示,土地征用后的用途是影响土地补偿价格的重要因素。另外,土地补偿价格是国家、用地单位、村集体和农户四者博弈的结果,土地补偿价格的高低与农民的自组织和实力相关。建议对不同用途的土地征用,在相同区位实行相同的土地征用和补偿价格,国家在向用地单位提供土地时,根据不同用途收取不同的出让税金,以保证政府收支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补偿价格 公共利益用地 非公共利益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金龙 胡建 许月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518-4520,共3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解决城镇政府现实用地压力的有效手段。但该政策在执行中却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区域差距扩大、城镇用地粗放、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难以维系、耕地质量下降、村民利益受损等。造成这种局面...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解决城镇政府现实用地压力的有效手段。但该政策在执行中却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区域差距扩大、城镇用地粗放、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难以维系、耕地质量下降、村民利益受损等。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增减挂钩工作中政府的完全主导和农民集体失语。应让政府保持中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有利于"三农"发展的增减挂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农民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地制度改革动态博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红波 赵俊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29,35,共6页
研究目的:剖析征地制度改革研究静态分析的缺陷,厘清征地制度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解和把握征地制度改革的动力和演绎路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收益—成本法,关系演绎图解法。研究结果:征地制度改革要得以推进,改革所产生的收益—成... 研究目的:剖析征地制度改革研究静态分析的缺陷,厘清征地制度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解和把握征地制度改革的动力和演绎路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收益—成本法,关系演绎图解法。研究结果:征地制度改革要得以推进,改革所产生的收益—成本要具体化为参与方利益集团的收益与成本之比较。研究结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三方各自追求效用收益极大、成本极小的互为因果的博弈行动驱动着征地制度改革的演进,演进方向应是创建Pareto改进的非零和博弈的规则。而参与改革三方的多阶段重复博弈决定了征地制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动态发现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征地制度改革 动态博弈分析 收益-成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农民宅基地增值收益形成及估算 被引量:15
5
作者 穆向丽 巩前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10-116,共7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近年来破解城镇建设用地瓶颈的探索性政策。通过分析增减挂钩中农民宅基地增值收益的形成路径,明确了用途变更是增值收益形成的关键因素。构建农民宅基地增值收益估算方法,采用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镇"宅基地换...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近年来破解城镇建设用地瓶颈的探索性政策。通过分析增减挂钩中农民宅基地增值收益的形成路径,明确了用途变更是增值收益形成的关键因素。构建农民宅基地增值收益估算方法,采用天津市东丽区华明镇"宅基地换房"项目资料进行了实证估算。结果发现,拆旧区的农民宅基地在实施占补平衡后,剩余土地通过招拍挂方式完全用于居住用途,增值收益最高,达到876万元/hm2。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全公开增减挂钩项目的相关信息;建立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审慎推广实施增减挂钩,防止"拆房圈地"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农民宅基地 增值收益 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土地征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朝华 秦富 《技术经济》 2007年第9期94-97,122,共5页
尝试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征地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被征土地类型、补偿时限以及对农地的投资这些因素引起农户征地意愿同方向的变化;被征土地的面积、是否从征地中受益和征地权的决定等因素引起农户征地意愿反方向的... 尝试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户征地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被征土地类型、补偿时限以及对农地的投资这些因素引起农户征地意愿同方向的变化;被征土地的面积、是否从征地中受益和征地权的决定等因素引起农户征地意愿反方向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通过关注农户的谈判地位、征地权的正确行使、征地范围的划分和解决好失地农民的非农就业,来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用 农户意愿 农民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利益主体及其关系重构 被引量:2
7
作者 史卫民 杨晶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105,共6页
研究征地增值收益分配中利益主体的目的是明确和理顺各主体的角色定位和正当关系。通过规范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各利益主体的具体角色和所代表利益的不同,得出结论:征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改革应当坚持市场化导向,在平等保护的基础... 研究征地增值收益分配中利益主体的目的是明确和理顺各主体的角色定位和正当关系。通过规范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分析各利益主体的具体角色和所代表利益的不同,得出结论:征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改革应当坚持市场化导向,在平等保护的基础上,兼具公平和效率,通过严格监督约束政府权力,保障农村集体合法权益,适当提高农民分配比例来重构各利益主体的关系,最终实现法律规制下的利益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土地征收 增值收益 利益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地制度绩效下降与重构 被引量:1
8
作者 袁中友 杜继丰 郭程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0-23,共4页
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三个方面对征地制度的绩效进行初步分析。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相比,征地制度绩效明显下降。在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央财政下放的环境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之间的权力失衡、农村土地产权模糊和... 从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三个方面对征地制度的绩效进行初步分析。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相比,征地制度绩效明显下降。在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央财政下放的环境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之间的权力失衡、农村土地产权模糊和征地程序失范是造成征地制度绩效降低的主要原因,集体土地使用权有限期直接进入土地一级市场之后再收归国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格化"和完善司法救济制度是提高征地制度绩效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制度 绩效下降 绩效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地过程中的各方利益主体博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黎 许月明 +1 位作者 吴婧 胡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023-4026,共4页
土地征收引发的社会风险及矛盾日益凸显,给社会的稳定和谐带来一定威胁。通过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农民之间的博弈分析,明确了征地过程中各方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及动机,并得出违规征地的处罚力度及征地补偿费是影响各利益主体行为选... 土地征收引发的社会风险及矛盾日益凸显,给社会的稳定和谐带来一定威胁。通过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农民之间的博弈分析,明确了征地过程中各方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及动机,并得出违规征地的处罚力度及征地补偿费是影响各利益主体行为选择关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收 利益主体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本与经济效益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艳 陈守民 刘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3期8004-8005,共2页
以政府为主体,从资金的角度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过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本和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以张湾东宏社区为例进行价值化分析,得出政府应在土地流转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统筹分配农民拆迁安置补偿和社区基础设施... 以政府为主体,从资金的角度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过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本和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以张湾东宏社区为例进行价值化分析,得出政府应在土地流转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统筹分配农民拆迁安置补偿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破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瓶颈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减挂钩 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成本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主导型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减挂钩效益研究
11
作者 丁翔宇 赵芸逸 +1 位作者 王秀兰 吕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3期140-145,151,共7页
[目的]分析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效益的特征,为完善增减挂钩制度提供依据。[方法]以湖北省内的3个政府主导型增减挂钩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效益... [目的]分析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效益的特征,为完善增减挂钩制度提供依据。[方法]以湖北省内的3个政府主导型增减挂钩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度增减挂钩项目在实施前后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以及综合效益的隶属度。[结果]在政府主导模式下,3个增减挂钩项目的综合效益隶属度的增长率分别为21.56%,19.13%,21.94%,增长幅度一般,但较为稳定,其中社会效益增长最大,其次是经济效益,而生态效益小幅度下降。[结论]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强政府对关键环节的监控,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可以弥补政府主导模式中的资金缺乏和效率低下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综合效益 政府主导模式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征收的社会效率阶段性比较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米强 李永乐 +1 位作者 吴群 杨炬烽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33,50,共9页
研究目的:以征地补偿政策为切入点,选取并构建土地征收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指标,测度土地征收的社会效率。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根据超效率DEA方法测度得到的结果说明2011年开始执行的26... 研究目的:以征地补偿政策为切入点,选取并构建土地征收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指标,测度土地征收的社会效率。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根据超效率DEA方法测度得到的结果说明2011年开始执行的264号文的土地征收社会效率最高,达到2.457,1996—2000年阶段的土地征收社会效率最低,为1.006。研究结论:1996年以来,南京市不同征地补偿政策的社会效率整体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一定程度上说明征地补偿政策调整符合社会发展和被征地农民的利益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地征收 社会成本 社会收益 社会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利益导向下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对策——兼析《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的运作逻辑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涛 王智勇 谢来荣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20,共9页
成片开发作为因公共利益而征地的情形之一首次被载入法律,意味着新的时代内涵,并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为此而制定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进一步确立了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基于此,文章首先从法理、学理、治... 成片开发作为因公共利益而征地的情形之一首次被载入法律,意味着新的时代内涵,并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为此而制定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进一步确立了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基于此,文章首先从法理、学理、治理三方面剖析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制定及方案运作的理论逻辑;其次结合当前方案编制实践情况,总结出编制工作面临着规划衔接、技术应用、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困难与问题;最后围绕维护公共利益、提高空间效益、保障农民权益等协同治理的实践目标,对方案编制的工作路径、编制流程及技术路线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就公益性用地及空间范围界定、土地利用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估、全过程公众参与方法创新等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构建“走新路、守初心、接地气”的生态文明时代空间规划与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收成片开发 公共利益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国土空间规划 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土地征收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赖艳娟 薛睿 赵映慧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252-256,F0003,共6页
基于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总征收土地面积、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城镇人口等经济社会数据,构建土地征收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定量测算长江经济带土地征收社会经济效益,并利用GIS进... 基于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总征收土地面积、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城镇人口等经济社会数据,构建土地征收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定量测算长江经济带土地征收社会经济效益,并利用GIS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土地征收效益波动变化明显,2006—2009年波动较大,2010—2019年波动较小。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土地征收效益较低,低和较低效益的省(市)数量多。长江经济带土地征收效益空间差异变化大,不仅带内东中西3个区域之间变化差异较大,而且3个区域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并没有出现俱乐部趋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收 社会经济效益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征收中农民利益保护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海军 卿玲丽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166-168,共3页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农业土地的大量征用,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在蒙受了巨大的利益损失后,成为特殊的弱势群体。如何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分析了失地农民利益保护问题和它所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解...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农业土地的大量征用,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在蒙受了巨大的利益损失后,成为特殊的弱势群体。如何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分析了失地农民利益保护问题和它所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收 农民 利益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征地农民安置制度的困境与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济益 马晨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30,共9页
从被征地农民安置制度的演进轨迹出发,基于2740份微观调研数据,对被征地农民安置制度进行结构性解析。研究表明:不同安置制度存在不同的利益分配差序格局;"原子化"特征致使安置制度出现运行失衡;差异化供给不足、个体禀赋条... 从被征地农民安置制度的演进轨迹出发,基于2740份微观调研数据,对被征地农民安置制度进行结构性解析。研究表明:不同安置制度存在不同的利益分配差序格局;"原子化"特征致使安置制度出现运行失衡;差异化供给不足、个体禀赋条件约束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诱使被征地农民无法或无力选择,甚至出现逆选择的境况。需立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架构考量新时代安置制度,构建"套餐式"安置模式,健全公众参与和政府回应机制,落实安置后期评估及拓宽安置帮扶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征收 城镇化 失地农民安置 利益分配 货币化安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利益博弈视角的留用地开发利用制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伟洲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57,130,共7页
留地安置作为增加被征地农民财产性收益的一项创新安置方式,其效用的发挥有赖于对留用地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基于利益博弈视角,本文对留用地开发利用模式及其存在不足进行梳理,揭示多元利益主体在留用地开发利用中的利益博弈,提出留用... 留地安置作为增加被征地农民财产性收益的一项创新安置方式,其效用的发挥有赖于对留用地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基于利益博弈视角,本文对留用地开发利用模式及其存在不足进行梳理,揭示多元利益主体在留用地开发利用中的利益博弈,提出留用地开发利用制度创新的路径,以期为完善我国征地补偿安置制度提供建设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地安置 留用地 留用地开发利用 利益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的应用——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
18
作者 王顺章 陈峰 +1 位作者 范文洋 刘园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3期11870-11872,共3页
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分析了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必要性,并把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应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中,为解决挂钩实施过程中的补充耕地质量问题及征地补偿标准问题提供一定的标准和依据。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农用地分等定级 占补平衡 征地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新政的提升农民征迁利益途径探讨——以Zh市J村征迁改造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辰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9-105,共7页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是政府治理和村民自治相互交织的过程。本文在回顾J村城中村改造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农民征迁利益分配的两阶段模型:征迁前期利益的初次分配和征迁阶段利益的再分配,提升农民征迁利益最重要的阶段在征迁...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是政府治理和村民自治相互交织的过程。本文在回顾J村城中村改造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农民征迁利益分配的两阶段模型:征迁前期利益的初次分配和征迁阶段利益的再分配,提升农民征迁利益最重要的阶段在征迁前期阶段。本文通过分析政府主导、政企合作的土地一级市场征迁过程,提出提升农民征迁利益途径的探讨:政府主导土地一级市场,开发商退出前期介入;规范土地征收前期工作程序,确保农民参与权和听证权实现;依照征地片区综合地价进行补偿,逐步提高补偿标准;提供专业救济,改善农民弱势群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迁利益 补偿安置方案 参与度 征地片区综合地价 专业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权分置”制度下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保障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灵辉 王科宇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90,共11页
因户口、职业、经常居住地非农化以及集体义务难以履行等原因,农村大学生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受到质疑甚至否定,导致其土地权益易被侵害。调查结果表明,在“两权分离”制度下,农村女大学生上大学前未分得承包地的比例高于男大学生,农... 因户口、职业、经常居住地非农化以及集体义务难以履行等原因,农村大学生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受到质疑甚至否定,导致其土地权益易被侵害。调查结果表明,在“两权分离”制度下,农村女大学生上大学前未分得承包地的比例高于男大学生,农村男大学生上大学后土地权益受侵害与户口迁移正相关,农村女大学生上大学后土地权益受侵害与年龄正相关,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可能性较高。在“三权分置”制度下,应明确在校农村大学生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和“农户家庭成员”身份,即在校农村大学生应与其他村民平等地享有分得承包地的权利、平等地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各种收益,并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地享有承包土地的各项权益;在承包期内(包括延长期),无论农村大学生的身份怎样变化,只要其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发包方都不能强制收回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确地到人、确权到人”,切实保障农村大学生流转土地经营权后获得应有收益,并充分保障上大学前未分得承包地的农村大学生的合法土地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大学生 三权分置 两权分离 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权益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家庭成员 承包地 征地补偿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